灌区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灌区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灌区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灌区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灌区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灌区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灌区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灌区是*大型灌区之一,设计灌溉面积98.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5万亩,以自流灌溉为主。*灌区位于*东部的*,西北隔灌河与鲇鱼山灌区毗邻,东到*境与安徽省为界,南以长江河为界与安徽省相望,灌区辖*、商城县和安徽省金寨县的25个乡镇,总人口98.5万人,耕地155.4万亩(其中*23个乡镇,90.45万人,耕地151.95万亩)。灌区始建于1958年,1970年全部建成,现有黎集渠首枢纽1处,总干渠1条,干渠及分干渠6条,长243km;支渠31条,长225.3km;斗农渠近700条,总长1152.5km,干支渠输水工程布局合理,在历年抗旱中均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灌区开始灌溉三十多年来,累计引用水总量64.18亿m3,累计灌溉面积达1648万亩次,增产粮食60亿kg,效益十分显著,同时灌区工程的兴建也解决了沿渠丘岗区的人畜饮水问题。*灌区属于*水利局统管,下设专业管理单位有“*灌区黎集管理处”,“*灌区南干水管所”,分23个管理段,编制人员385人。由于建设期处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受当时主客观因素制约,工程标准低,质量差,遗留尾工多,加之后期缺乏正常的维护资金,干支渠坍滑、渗漏严重,建筑物老化失修,渠道输水能力逐年下降;工程配套差,尤其是斗渠以下更是缺乏配套设施,水资源浪费严重;工程管理设施陈旧,管理方式落后,影响了灌区整体效益的发挥。灌区工程经过四十多年的运用,对抗御自然灾害,促进农业稳产增收起到了很大作用。灌区渠系布局合理,但灌区建设正值“大跃进”和“文革”期间,工程建设急于求成,资金短缺,“三材”紧张,特别是工程施工采用人海战术,工程技术人员少,质量难以控制,加之工程运行时间长,又缺少必要的维修资金,工程老化失修,致使目前灌区工程存在以下诸多问题。1)渗漏;2)坍塌滑坡;3)淤积;4)建筑物裂缝、沉陷、漏水、老化、损坏严重;5)管理设施陈旧、破损,通讯设备缺乏,部分管理房屋破旧失修,漏水、沉降严重。6)闸门及启闭设备老化失修,运行不便,量水设施陈旧不全。7)支渠以下工程不配套,田间工程缺乏;8)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人员收入较低,人心不稳,造成灌溉效益较差,并有逐年衰减的趋势。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威胁灌区生存与发展,极大地浪费水资源,威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与“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要求相背,因此大力开展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势在必行。1997年6月,*政府责成县水利局组织力量对*灌区工程进行了全面的察勘、统计,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1997年10月,*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上报了*灌区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8年4月*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了评估,一致认为该项目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效益显著,并由*计委、水利厅转呈国家计委、水利部。1999年12月按照水利部“水农1999459号文件”要求,受*水利局委托,*水利勘测设计院对灌区进行了调查、钻探、测量等大量前期工作,对灌溉制度、水资源供需状况、作物组成、种植比例等关键指标重新进行复核,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规划工程总投资93805.55万元,其中骨干工程投资67213.38万元,田间工程投资26592.17万元,2000年5月经水利部大型灌区评审团评审通过,列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库。经过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十五个年度的实施,累计完成投资19019.4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550万元,地方配套7469.49万元。19982012年十五个年度工程完成后,整个灌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灌区渠首工程通过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提高了渠首的防洪标准,增加了渠首的防洪泄量;其次,通过对灌区总干及干渠渠道的衬砌滑坡处理以及建筑物的维修与新建,一方面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数,增加了渠系末端的来水量,保证了下游灌溉用水量,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了农业粮食产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是由于资金的限制,以往的年度工程只能解决部分渠道存在的问题,灌区工程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未解决的渠道仍然影响灌区整体效益的发挥。因此有必要继续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编制本次*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骨干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八期)十分必要。1.2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按照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下达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投资计划,结合*灌区实际情况,根据灌区总体规划要求,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建筑物毁坏严重,及对灌区造成重大灾害的骨干工程优先安排。采取先渠首,再干渠,后支渠的原则安排节水改造工程,同时干渠应先安排各项条件差的干渠渠段。坚持以节水为中心的原则,提高渠系水利用率。以原有灌排系统和建筑物设施为基础,总结以往灌区建设及运行管理经验,尽量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针对工程老化,质量差,跑、冒、滴、漏水严重及卡脖子问题,采取防渗、治漏、疏通配套等工程措施加以处理。本次可研项目的范围是:渠道改善加固工程,主要对干渠防渗衬砌、滑坡处理,对影响渠道输水的干渠建筑物进行重建、维修加固。项目建设的规模为:砼防渗处理涉及两条干渠一条支渠共计20.954km,东干渠左渠堤顶路面砼硬化工程28.132km,中干渠左渠堤顶路面砼硬化工程8.108km长。水闸重建5座,斗门重建26座,汇流入渠重建13座,渠下涵重建4座,渡槽重建4座,生产桥重建35座;维修加固工程:水闸2座、渡槽1座,生产桥3座,渠下涵4座;独山堰重建管理房200 m2,标识牌300块,里程碑200块,警示牌350块。1.3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量根据灌区总体规划要求,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以节水为中心。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内容如下:a)渠道改善加固工程东干渠6段11.004km25+19625+500砼右岸及渠底防渗衬砌0.304km;25+50027+900砼全断面防渗衬砌2.4km;27+90028+300砼左岸及渠底防渗衬砌0.4km;28+30033+800砼全断面防渗衬砌5.5km;33+80034+000砼右岸及渠底防渗衬砌0.2km;34+00036+200砼全断面防渗衬砌2.2km;独山堰干渠1段4.0km0+0004+000砼全断面防渗衬砌4.0km东干渠一支渠1段5.95 km0+5006+450砼全断面防渗衬砌5.95km;b)渠系重建建筑物工程东干渠重建建筑物工程节制闸2座,退水闸2座,斗门12座,汇流入渠12座,渠下涵2座,渡槽1座,生产桥21座;南干渠重建建筑物工程节制闸1座,渡槽1座,生产桥1座;东干渠一支渠重建建筑物工程斗门6座,渡槽2座,生产桥10座;独山堰干渠建筑物工程斗门8座,汇流入渠1座,渠下涵2座,生产桥3座;c)渠系维修建筑物工程东干渠建筑物整修加固工程渡槽1座,生产桥2座,渠下涵4座;东干渠一支渠建筑物整修加固工程节制水闸1座;生产桥1座;独山堰干渠建筑物整修加固工程引水闸1座;d)堤顶路面硬化工程东干渠左渠堤顶路面:桩号8+06836+200,计28.132km长,宽3.5m。中干渠左渠堤顶路面:桩号22+36230+470,计8.108km长,宽3.5m。e)管理设施独山堰重建管理房200 m2,标识牌300块,里程碑200块,警示牌350块。整个项目需完成土方开挖21.59万m3、土方回填21.07万m3、砼15.51万m3、砌石0.58万m3、模板2.14万m2、钢筋324.46t;主要材料量为:水泥1.75万t、钢筋350.44t、碎石8.34万m3、块石0.66万m3、砂3.05万m3、汽油9.79t、柴油341.64t、总工时为119.4万个。1.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本次可研报告工程投资依据*水建(2006)52号文*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及*水建(2006)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建(2006)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以及其他有关文件进行编制。工程总投资5747.9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800万元;地方配套947.91万元。*政府对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十分重视,积极筹措配套资金,保证按时按量足额到位。1.5效益目前,*灌区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基本齐全,有四十多年的运行管理经验,并积累了一定的观测资料,存在问题清楚,处理方案落实,无特殊复杂技术要求。当地建筑材料丰富,交通方便,施工场地开阔平整,气候适宜,群众积极性高,领导重视,资金落实。本次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后,可改善灌溉面积4.0万亩,每年可增加粮食生产能力400万kg(折水稻),年可节约水资源量64万m3,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10.88%,经济净现值820万元,静态经济效益费用比为3.30, 动态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4。综上所述,该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益显著。1.6项目组织领导与建设管理*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是* “十二五”期间一项重点工程,由*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局组织实施。严格按水利部农水灌200207号文关于加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进行建设管理。2灌区概况及项目背景2.1灌区概况2.1.1自然、社会状况*灌区位于*东部的*,西北隔灌河与鲇鱼山灌区毗邻,东到*境与安徽省为界,南以长江河为界与安徽省相望,灌区辖*、商城县和安徽省金寨县的25个乡镇,总人口98.5万人,耕地155.4万亩(其中*23个乡镇,90.45万人,耕地151.95万亩)。灌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但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尤以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最甚。灌区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土石浅山区,北部是沿河洼地,山区、丘岗、平原及低洼滩地并存。灌区内沟、河纵横,排水方便,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水源可靠,水质良好,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作物尤以小麦、水稻为主,兼作麻类,油料、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是*主要产粮区。灌区土壤普查结果除堆垫土外,共有水稻土、黄棕壤土、潮土、砂姜黑土4个土类,10个亚类,25个土属,103个土种。黄棕壤土主要分布在灌区南部和东部丘陵垄岗区呈黄色和暗褐色,土质粘重。水稻土,是在水耕作熟化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独特土壤,广泛分布畈田、地势较低的傍田、谷底冲田和河谷阶地。潮土是近代河流沉积的一种土壤,灌区潮土只有灰潮土一个亚类,主要分布在史、灌河两岸。灌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温润区,全年四季分明,四季特点是春温多变,雨水充沛,夏热多雨,暴雨常现,秋凉睛和,降水适中,冬长寒短,雨雪并降,灌区平均气温15.3,极端最低气温-19.8(元月份),极端最高气温42.5(七月份),年平均无霜期228天,初霜日多为11月初,终霜日一般在三月下旬,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74.3mm。年平均日照时数2150.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8%。灌区年辐射量为120.7千卡/cm2,有效光辐射57.8千卡/cm2。因而灌区热量充足,光潜力大,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生产需要,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复种指数。灌区内的年平均降雨量1058.4mm,但整个灌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且年内分配不均。春季(35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26.8%,夏季(68月份)占45.7%,秋季(911月份)占20%,冬季占9.5%,因此,秋冬旱春夏涝,且涝中有旱,旱灾成灌区的主要灾害。灌区内含水层可分为基岩裂隙和松散孔隙含水层两大类。前者主要分布在大片山丘基岸地区,实为基岩的风化裂隙潜水,后者仅发现有断层谷地中的裂隙承压水。松散堆积物中的孔隙含水层可分为孔隙水和孔隙承压水两种。孔隙承压水含水层以粘土为顶板,埋深3080m以内,厚度1030m不等,中等富水。在河床与古河道处有时粘土被切掉,承压水即转为潜水。依据地层的地质时代及成因,含水层的埋藏厚度、岩性及富水性,将灌区内地下水的分布划分为不同的小区,各区的主要特征如下:浅井富水区:分布在沿中干渠陈淋黎集石佛分水徐集一线,埋深浅,厚度大,井深3040m。浅井中等富水区:分布在现在史河以东,东干渠以西的古史河道两侧地带,埋深4050m。深井给水区:分布在南干渠下段两侧的草庙汪棚城关一线,埋深100120m。地下水溢出带:仅在东干渠陈集乡政府驻地以西出现,地面标高低于附近潜水位,潜水在适宜条件下自动溢出,转化为地表的湖泊。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地下水主要以地下径流形式排泄,此外还有人工开采排泄地下水流向与地表水系基本一致。经地下水取样分析,其物理、化学指标均符合国家灌溉水质与饮用水质标准。总之,*灌区冲积平原地区埋藏着丰富浅层地下水,可以补充灌溉时节地表水量之不足。灌区内河流众多,主要有淮河水系的一、二、三级支流,一级支流为史河和泉河,由南而北注入淮河,二级支流主要有羊行河、急流涧河、石槽河、城涧河、堪河等13条分别汇入史、泉河;三级支流有小沙河、板仓河等5 条小河,其中灌区南部二级支流均发源于山丘,与南干渠交叉穿过,南干渠以南河道比降陡,山区石质河床多卵石,两侧为石炭系,侏罗系及岩浆岩,过南干渠后迂回狭窄,河道两侧岩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厚层状黄色粘土,河床中多砂卵石,而清水河、小沙河下游为砂质河床。泉河由南而北,位于东部冲积平原与丘岗交界的碟状洼地处,汛时排涝,旱时能汇聚各种散流,不少地段地下水以泉水涌出,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根据*灌区万分之一地形图进行量算,灌区总面积1343.4km2,即201.50万亩,另据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灌区耕地面积151.9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62.93%,林地面积38.15万亩,占15.8%,水域面积24.4万亩,占10.1%,村庄及道路14.14万亩,占5.87%,其它12.8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3%。根据商城、固始和安徽省金寨县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灌区拟发展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可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和其它经济作物,在保证粮食稳产高产的前提下,以农养牧、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全面发展。由于灌区所在地理位置的原因,季风环流一年之中变化较大,进入6月,季风雨带多停滞在江淮一带,冷暖空气相遇,受季风、气压强弱的影响,而造成干旱洪涝,先旱后涝,旱后又涝,涝后改旱,旱涝交错,形成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高频灾害区。雨灾:据统计,公元9601949年989年间,发生雨涝灾害占270年,平均34年发生一次。春季低温连阴雨危害小麦生长和水稻育秧,秋季连阴雨影响水稻收割和小麦播种。旱灾:频率略低于水灾。多发生在信叶公路以北,丘陵岗地为最,且具有从西向东北方向增多的特点。在旧社会,大旱之年往往造成“五谷俱不登,民饥死十之五六,流亡十之三,田土自此始荒”的悲惨景象。灌区人口98.5万人,劳动力人口45.43万人,农业总产值10.0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250元。2.1.2水利设施现状*灌区是*大型灌区之一,设计灌溉面积98.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5万亩,以自流灌溉为主。灌区始建于1958年,1970年全部建成,现有黎集渠首枢纽1处,由溢流坝(坝长132m),冲砂闸(2孔,最大泄量240m3/s)、总干进水闸(4孔,设计引水流量57.4m3/s)三部分组成。其中总干、干渠、分干6条,长243.0km,渠系建筑物820座;电灌站6座,设计装机容量为1415kw;支渠31条长225.3km,各类建筑物553座;斗渠600条长977.1km,小灌区及提灌区渠道总长175.35 km,各类建筑物206座。干支渠输水工程布局合理,在历年抗旱中均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灌区内的排水系统主要有淮河水系的一、二、三级支流及排水沟洫组成。一级支流为史河及泉河,由南而北注入淮河;二级支流主要有羊行河、急流涧河、石槽河、城涧河、堪河等13条分别汇入史、泉河;三级支流有小沙河、板仓河等5条分别汇入以上干沟及三级以下的沟洫排水系统。灌区渠首及骨干输水工程建筑物的配套率为90%,建筑物完好率为不足50%,渠道衬砌率规划前不到10%,田间工程配套情况较差,灌区灌溉保证率75%。渠系水利用系数规划前不足0.45。灌区工程于1958年开始兴建,1970年建成。由于建设期处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受当时主客观因素制约,工程标准低,质量差,遗留尾工多,加之后期缺乏正常的维护资金,干支渠坍滑、渗漏严重,建筑物老化失修,渠道输水能力逐年下降;工程配套差,尤其是斗渠以下更是缺乏配套设施,水资源浪费严重;工程管理设施陈旧,管理方式落后,影响了灌区整体效益的发挥。灌区工程经过四十多年的运用,对抗御自然灾害,促进农业稳产增收起到了很大作用。灌区渠系布局合理,但灌区建设正值“大跃进”和“文革”期间,工程建设急于求成,资金短缺,“三材”紧张,特别是工程施工采用人海战术,工程技术人员少,质量难以控制,加之工程运行时间长,又缺少必要的维修资金,工程老化失修,致使目前灌区工程存在以下诸多问题。a)干渠工程1)渗漏:灌区原设计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而实际仅为0.53(2012年),造成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干渠部分渠段为砂质渠床,风化土质和风化岩层地带,老河床地带,高填方渠道渗漏严重。2)坍塌滑坡:干渠穿行于丘岗、平原与洼地之间,深挖方,高填方渠段较多,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干渠沿线土质,土壤勘察分析不细,没有针对不同土质采取不同边坡开挖措施,加之施工质量差,致使多处渠坡失稳,造成渠道堵塞,产生淤积,严重影响了渠道的输水能力。3)淤积:灌区干渠多傍山开挖,山洪直接入渠,村民开荒毁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有些渠段虽不临高山陡坡,但挖方岸坡地面多高于堤顶,同样存在着坡水入渠的问题,沿干渠到处可见渠堤被坡水冲刷的沟壑。入渠口处淤积大量山石或泥砂,严重影响渠道输水。4)建筑物裂缝、沉陷、漏水、护坡、护底损坏:干渠渡槽、节制闸、跌水、进水闸、退水闸、斗门、涵洞、桥梁等建筑物经过四十多年的运用,裂缝、沉陷、漏水严重,加之工程老化失修,管理不善,大部分建筑物已遭破坏。5)管理工程设施陈旧,老化,灌区通讯设备缺乏,部分管理房屋破旧失修,漏水、沉降严重。闸门及启闭设备老化失修,运行不便,量水设施陈旧不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人员收入较低,人心不稳,造成灌溉效益较差,并有逐年衰减的趋势。b)支渠工程1)支渠工程的建设由当地受益乡镇自己组织施工,工程质量较差,开灌后,又重建轻管和各自为政,配套资金缺乏。目前灌区支渠普遍存在老化失修,渠道坍塌,冲刷、渗漏的严重现象,有些支渠渠线过长,控制面积过大,加之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和引水口过多,致使下游灌溉困难,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渠道被填平,建筑物破坏等现象。2)工程运行时间长,建筑物自然老化损坏。3)建筑物偏少或已有建筑物布局不合理,影响了灌溉效益的发挥。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威胁灌区生存与发展,极大地浪费水资源,威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因此大力开展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势在必行。2.1.3农业生产状况灌区内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兼作麻类、油料、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复种指数为1.75。据调查,灌区内粮经作物的种植比例为4:1,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经作物的种植比例将逐渐减小。2.2项目背景2.2.1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中的主要工程建设内容2000年灌区总体规划规划成果为:a)水土资源规划:土地规划:全灌区总土地面积201.50万亩。1998年农业、林业、水域、村庄及道路、其它的面积比为0.629:0.158:0.101:0.059:0.053,根据灌区内土地今后发展变化趋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到2005年规划调整为0.61:0.176:0.105:0.075:0.034,到2015年调整为0.60:0.19:0.11:0.09:0.01,这样土地利用更趋向于合理。水资源供需状况:预计2005 年灌区工业用水、人畜生活用水将达到3034万m3。50%、75%、80%、85%、90%、95%不同频率下,农业灌溉需水量分别为35545万m3、43923万m3、47481万m3、54527万m3、62455万m3、67179万m3,按灌区保证率为80%计算,灌区缺水4116万m3:预计2015年灌区工业用水、人畜生活用水将达到5689万m3,50%、75%、80%、85%、90%、95%不同频率下,农业灌溉需水量(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后)分别为25480万m3、32036万m3、35319万m3、41533万m3、46667万m3和51607万m3,按灌溉保证率为80%计算,灌区余水5390万m3。2、灌区规划成果通过对灌区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我们对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技术改造方案达成以下共识:设计灌溉面积仍将维持98.0万亩不变,设计灌溉保证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80%。复种指数现为1.6,到2005年和2015年复种指数将分别达到1.7和1.8,重点是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2000年规划到2005年,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63,田间水利用系数达到0.87,使灌溉水利用系数由98年的0.42达到0.55;渠系防渗率达到32以上;建立节水示范园区6.47万亩。2000年规划到2015年,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69,田间水利用系数达到0.95,使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渠系防渗率达到90%以上;灌区水稻采用“浅湿间歇,雨后深蓄”的灌水模式;旱作采用短沟、小畦等节水灌溉方式;水分生产率提高到1.7kg/m3。转换灌区管理体制,鼓励用水户参与管理,在全灌区推广SIDD经营机制。改“按亩计收”为“按方收费”的收费制度。3、工程规划:经调查、研究、复核,灌区干、支渠渠系布置基本合理,本次规划仍维持原干、支渠渠系布置不变。合理布置干、支、斗沟等排水系统。田间工程逐步配套,到2015年完成全灌区的节水技术改造。整修部分毁坏建筑物,并根据灌区自身需要及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增建部分建筑物。合理预测水土流失量,做好水土保持工程设计。配备与现代化农业相适应的量水与通讯通信设施。完成以上规划共需整修干支渠建筑物994座,重(新)建干支渠建筑物1360座,需完成干渠衬砌203.47km,支渠衬砌248.01km,整个工程共需完成土方开挖1019.63万m3,土方回填524.73万m3,浆砌石砌筑53.16万m3,砼38.54万m3,水泥土衬砌35.88万m3。工程总投资93805.55万元,其中田间工程总投资26592.17万元。2.2.2 1996年以来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已安排的建设内容、工程量、投资和效益经过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十五个年度的实施,累计完成投资19019.4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550万元,地方配套7469.49万元。各年度项目及投资情况见表2-1,分渠系已安排项目情况见表2-2。十五个年度工程共完成土方量526.60万m3,砌石12.74万m3,砼15.22万m3。十五个年度工程的实施共完成渠道标准化整修137.76km,砼渠道硬化64.755km,滑坡处理11.315km,建筑物整修配套1017座(含斗门、汇流入渠等)。经过十五个年度工程的实施,目前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实施前的0.42提高到现在的0.53,改善灌溉面积24.5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60,田间水利用系数达到0.85。139表2-1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各年度项目及投资情况表年度完 成 项 目项目总投资(万元)渠 系建 筑 物1998南干渠0+0006+400段断面整修、砼防渗衬砌0.8km(0+0000+800);黎集渠首枢纽扩建增加坝长110m、填筑土坝175.91m;西干渠暗渠滑坡处理3处,长0.35km,渠道整修10km(0+00010+000)。黎集枢纽冲沙闸维修加固及滚水坝漏水处理;南干渠整修水闸10座、渠下涵5座、生产桥8座,新增红石嘴退水闸(0+980)、坡水入渠4座,新建县城北关倒虹;西干渠整修水闸19座、生产桥17座、新建坡水入渠29座。15001999总干渠渠道防渗衬砌3.02km;南干渠39+52050+159段断面整修、40+05055+159段1.77km锥探灌浆和土工膜防渗、88+03089+130段暗渠处理。总干渠管理段建设2处;黎集水文站维修配套;古城电灌站、康店电灌站维修;中干、东干进水闸枢纽更新改造;南干渠整修渡槽3座、进水闸2座、退水闸3座、斗门17座、汇流入渠31座,新增拖桥1座(45+671)、管理段建设1处。1474.632000中干渠5+4308+650段1.4km坡面拱滑坡处理;南干渠县城段87+58087+980段暗渠处理、48+45055+159段断面整修。东干渠黄勇输水洞改造;中干渠整修进水闸11座、退水闸3座、斗门30座、汇流入渠21座,重建干斗门13座、汇流入渠12座;南干渠整修干斗门60座、进水闸2座、退水闸2座、节制闸1座、跌水1座,重(新)建坡水入渠45座、增建龙井退水闸1座、更新改造南干五支及十支管理段2处。901.12001东干渠0+00020+900段20.9km断面整修;南干渠羊行河和响水沟渡槽两端砼衬砌0.4km,南干渠县城段87+98088+380段明渠处理,石柱暗渠滑坡处理83+28083+330段50m、吕岗暗渠滑坡处理69+57069+670段100m、前楼暗渠滑坡处理48+48048+530段50m,叶小营坡面拱滑坡处理61+58061+950段、叶大营坡面拱滑坡处理62+38062+430段。东干渠整修汇流入渠7座、斗门6座、节制闸3座、退水闸2座、进水闸1座、渡槽2座、泄洪闸1座,重建斗门8座、汇流入渠8座;南干渠羊行河(25+400)、响水沟(28+000)、急流涧河(34+915)三渡槽维修,新建坡水入渠22座,更新改造孙滩管理段、草庙管理所七、八支管理段3处。800.32002东干渠20+90049+000段断面整修28.1km,1.2km砼防渗衬砌;南干渠62+00067+000之间4处锥探灌浆处理计2.3km,白蛇堰暗渠滑坡处理57+70057+750段50m 、黄老营孜暗渠滑坡处理64+50064+550段50m,南干渠9+1009+440、55+20055+600两段计0.74km砼防渗衬砌。 中干渠堪河渡槽(33+950)维修、整修进水闸5座、退水闸2座、斗门12座、跌水2座、渡槽1座、生产桥4座,重建斗门4座、坡水入渠16座;东干渠整修干斗门15座、渡槽1座、退水闸6座、生产桥2座,重建坡水入渠12座、生产桥2座;南干渠整修节制闸1座、进水闸1座、渡槽3座、渠下涵5座、生产桥5座,重建坡水入渠42座、干斗门13座、生产桥3座,3处管理段更新改造。1000.42003东干渠滑坡处理2处(暗渠1处,桩号48+72048+820;护坡1处,桩45+75045+800段50m),万家坝枢纽下游水毁修复;西干渠干渠下段10.6km(10+00020+600)标准化渠道整修;南干渠0.6km(7+5008+100)防渗砼护砌处理,2.5km(7+0009+500)锥探灌浆,0.5km(77+65078+150)弯道防冲护坡。东干渠万家坝枢纽6扇闸门更换、重建水管所1座;西干渠整修斗门7座、退水闸1座,重建斗门4座、汇流入渠16座;南干渠整修退水闸2座、节制闸3座、进水闸2座,管理房重建1处。6002004东干渠黄山段(48+82048+900)暗涵滑坡处理;中干渠(22+71236+492)13.78km渠道断面整修坡面拱滑坡处理2330m;西干渠(14+96015+020)60m坡面拱滑坡处理;南干渠费楼暗涵(49+80549+895)滑坡处理,南干(17+52018+680)1160m渠道砼衬砌防渗处理。中干渠重建汇流入渠12座,中干万家沟管理段更新改造;南干渠新建九支节制闸(82+930),整修四支进水闸、二支节制闸、四支退水闸、14号渠下涵、小谷堆渠下涵,南干长沟沿、三支、二里井3处管理段更新改造。800续表2-1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各年度项目及投资情况表年度完 成 项 目项目总投资(万元)渠 系建 筑 物2005(第一批)中分干渠(0+6703+470)2000m渠道整修衬砌;南干渠孙滩段(6+3007+500) 1200m、徐小店段(25+85026+410)560 m、下畈段(39+94040+480) 540 m渠道,共2300m渠道整修衬砌。南干渠斗门维修30座,南干渠节制闸维修1座, 南干渠退水闸维修2座,南干渠渠下涵维修4座;南干渠生产桥重建8座;南分干渠首管理段、南干黎集水管所中心管理段管理房更新改造。8002005(第二批)东干渠(49+00054+000)5000m渠道断面整修;南干渠(31+13031+730、44+94045+340)1000m渠道砼衬砌防渗处理;中干渠(9+80014+350)3230m渠道右侧坡面拱滑坡处理;中分干渠(3+4704+470)1000m标准化断面整修及砼衬砌防渗处理。东干渠维修渠下涵3座;南干渠维修渠下涵6座;南分干渠重建进水闸1座。8002006东干渠(54+00057+000)3000m渠道断面整修;中分干渠(4+4709+470)5000m标准化断面整修及砼衬砌防渗处理;东干渠(43+91044+220右岸、49+01949+219左岸、49+16949+209右岸、50+47050+570左岸)650 m坡面拱滑坡处理。东干渠重建汇流入渠8座;南干渠重建坡水入渠52座;东干渠安山管理段、中干渠莲花管理段管理房更新改造。600.222007南干渠(55+15960+159)渠道标准化断面整修、西干渠(0+0000+400)渠首砼衬砌、东干渠黄山段(47+96648+146)封闭拱涵、西干渠(13+56013+660)封闭拱涵。新建斗门4座、南干渠新建坡水入渠25座、南干渠鸡肠堰退水闸(68+800、右岸)重建、东干渠重建坡水入渠10座、东干渠整修进水闸2座、节制闸5座、斗门14座、西干渠整修进水闸1座、退水闸1座、节制闸2座、东干渠整修渠下涵10座6002008(第一批)南干渠(60+15967+159)渠道标准化断面整修,南干渠(33+60034+350、59+80060+100、62+90063+400)砼防渗衬砌处理1550m,东干渠(14+31014+650)渠道左岸防渗衬砌处理,东干渠黄山段(48+22048+420)暗涵处理。中干渠斗门新建2座,南干渠生产桥新建4座,南干渠一支渠1#节制闸(11+015)重建,中分干渠四、五、六支进水闸及莲花1#号跌水闸整修,南干渠16座汇流入渠、6座涵洞、2座生产桥改建、1座长江河倒虹整修,管理设施改造两处。8002008(第二批)南干渠(67+15975+426)渠道标准化断面整修,南干渠(66+50067+150、68+80069+100)砼防渗衬砌处理950m,中干渠14+10015+200段右岸及渠底、22+36222+733二处防渗衬砌1471m,东干渠14+35014+550段右岸及渠底防渗衬砌,东干渠14+35014+550段左岸外坡滑坡处理,南干渠黄老营段(63+96064+130)封闭拱涵滑坡处理170m。南干渠斗门新建2座,南干渠整修进水闸3座、节制闸1座、退水闸2座、斗门20座。段集中心管理段更新改造。10002008(第三批)南分干渠标准化整修衬砌2.2km(0+0002+200)、东干渠(9+65010+050左、15+30015+600左、27+90028+300右)及南干渠(17+67017+880右、22+80022+860右、44+95045+050右)共6段1470m砼弯道防冲衬砌、东干渠(24+50025+500左岸及渠底、33+80034+000左岸及渠底、38+21039+810左岸及渠底)共3段2800m砼防渗衬砌、南干渠(24+74025+380、34+70035+400、46+70047+100、51+00051+426)共4段2166m、西干渠4+8005+800段右岸及渠底1000m砼防渗衬砌、南干渠(12+30412+370、21+80021+900、25+20025+300、25+40025+480)共4处346m滑坡处理、西干渠(12+94013+040右岸、13+16513+265左岸)共2处暗涵滑坡处理。重(新)建斗门37座(其中南分干32座、中干渠3座、西干渠1座)、重建节制闸2座、重建进水闸4座、整修水闸6座、整修渡槽4座。更新改造南干渠渠首、南干乐道管理段2处。1500续表2-1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各年度项目及投资情况表年度完 成 项 目项目总投资(万元)渠 系建 筑 物2009南分干渠标准化断面整修衬砌2km(2+2004+200)、东干渠砼防渗衬砌处理0+7002+975砼全断面防渗衬砌2.275km。南分干渠汇流入渠新建12处;配套退水闸2座;水库进水闸1座;渠下涵维修7座;重建生产桥6座。东干渠重建生产桥1座。592.842010(第一批)东干渠2+9755+080渠道双侧衬砌2.105km;5+0966+070渠道双侧衬砌0.974km;6+3808+082渠道双侧衬砌1.702km;8+9509+100渠道双侧衬砌0.150km。5+0805+096右岸浆砌石护坡0.016km;6+0706+380右岸浆砌石护坡0.31 km;8+0828+892左右岸浆砌石护坡1.62 km。东干渠左渠堤顶路面工程:桩号0+0004+400、5+8005+910,计4.51km长,宽3.5m。东干渠重(新)建退水闸1座、新建入渠涵2座、重建生产桥2座。东干渠建筑物整修加固工程:整修加固退水闸1座、整修加固平交闸2座、整修加固渠下涵2座、整修加固生产桥4座、整修加固公路桥1座。100020010(第二批)东干渠7+4258+082砼防渗衬砌0.657km;9+0609+650全断面砼防渗衬砌0.590km;9+65010+050右岸及渠底砼防渗衬砌0.400km;10+05014+000全断面砼防渗衬砌3.950km;14+00014+310全断面砼防渗衬砌0.310km;14+31014+350右岸及渠底砼防渗衬砌0.040km;14+55014+650右岸及渠底砼防渗衬砌0.100km;14+65014+900全断面砼防渗衬砌0.250km;8+8928+950左右岸浆砌石护坡0.116 km;东干渠左渠堤顶路面工程:桩号5+9108+068,计2.158km。南干渠:桩号0+210新建生产桥1座。10002011南干渠标准化整修衬砌5.5km(0+8006+300)南干渠重建斗门7座,整修加固渠首进水闸1座,退水闸2座,徐冲节制闸1座,生产桥6座。12502012东干渠整修衬砌8.413 km,东干渠一支渠整修衬砌2.575km,东干渠滑坡处理0.625 km,东干渠左渠堤顶路面:桩号20+80030+000,计9.2km长,宽3.5m。东干渠节制闸、退水闸、生产桥各1座,南干渠渡槽、节制闸、生产桥各1座。2000合 计19019.49表2-2 历年分渠系已安排项目情况表(19982012)渠系断面整修工程渠道改善加固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管理设施总干渠0+0003+000砼防渗衬砌。新建公路桥1座,黎集水管所门前至冲砂闸段200m路面硬化。更新改造管理段2处。中干渠22+71236+492黎集渠首枢纽扩建增加坝长110m,填筑土坝175.91m;5+4308+650段右侧1400m、5+3269+733段右侧790m、9+80014+350段右侧3230m合计5420m坡面拱滑坡处理。中干渠14+10015+200段右岸及渠底、22+36222+733二处防渗衬砌1471m,斗门重建22座,整修46座;汇流入渠重建41座,整修21座;进水闸整修17座;退水闸整修5座;跌水整修2座;渡槽整修2座;生产桥整修4座;黎集枢纽冲沙闸维修加固及滚水坝漏水处理。更新改造长沟沿管理段、黎集水文站、莲花、分水管理段共4处。中分干渠0+0009+4700+0009+470左岸及渠底砼防渗衬砌。中分干渠四、五、六支进水闸及莲花1#号跌水闸整修。东干渠0+00057+000防渗衬砌:0+7002+975全断面;2+9755+080渠道双侧衬砌2.105km;5+0805+096右岸浆砌石护坡0.016km;5+0966+070渠道双侧衬砌0.974km;6+0706+380右岸浆砌石护坡0.31 km;6+3807+425渠道双侧衬砌1.045km;7+4258+082全断面砼防渗衬砌0.657km;8+0828+892左右岸浆砌石护坡1.62 km;8+8928+950左右岸浆砌石护坡0.116 km;9+06014+900全断面砼防渗衬砌5.84km; 15+30015+600左; 33+80034+000左岸及渠底、38+21039+810左岸及渠底;43+91044+220右岸、44+80046+000全断面;暗涵滑坡处理:黄山段47+96648+146段180m;48+22048+420段200m;48+72048+900段180m;计560m;坡面拱滑坡处理: 49+01949+219左岸、49+16949+209右岸、50+47050+570左岸4段共650 m;外坡滑坡处理:浆砌石护坡处理:45+75045+800段右侧50m;东干渠左渠堤顶路面工程:桩号0+0004+400、5+8008+068,计6.668km。斗门重建8座,斗门新建2座,整修35座;汇流入渠重建18座,整修7座;坡水入渠重建22座;渠下涵整修13座;进水闸整修4座;整修加固平交闸2座、退水闸整修4座;节制闸整修8座;泄洪闸整修1座;渡槽整修3座;生产桥重建5座,整修2座;电灌站重建1座,整修1座;整修加固渠下涵2座、整修加固生产桥4座、整修加固公路桥1座,黄勇输水洞改造;万家坝枢纽工程整修。更新改造万家坝、陈集、安山管理段共3处。续表2-2 历年分渠系已安排项目情况表(19982012)渠系断面整修工程渠道改善加固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管理设施南干渠0+0006+400、39+52075+426渠道砼衬砌:羊行河(25+400)及响水河(28+000)渡槽进出口各100m、0+0008+100、9+1009+440、18+52019+680、24+74025+380、25+85026+410、31+13031+730、33+60034+350、34+70035+400、39+94040+480、44+94045+340、46+70047+100、51+00051+426、59+80060+100、62+90063+400、 66+50067+150、68+80069+100合计10866m。弯道防冲砼衬砌:17+67017+880右、22+80022+860右、44+95045+050右、55+20055+600,77+65078+150合计1270m弯道防冲砼衬砌。锥探灌浆处理:62+00067+000段4处渠堤2300m、7+0009+500段左右渠堤5000m合计7300m。48+48048+530、49+80549+895、57+70057+750、63+96064+130、64+50064+550、69+57069+670、83+28083+330、88+03089+130、87+58087+980合计2060m暗渠处理;87+98088+380合计400m明渠处理;61+85061+950左侧、62+38062+430左右侧合计20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