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继电器的选择与应用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热继电器的选择与应用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热继电器的选择与应用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热继电器的选择与应用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热继电器的选择与应用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继电器的选择与应用毕业论文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iii1绪 论11.1课题背景11.2研究目的和意义11.3本文的主要工作22PLC的介绍32.1PLC的定义32.2PLC的应用概况32.3S7-200系列PLC系统基本构成42.4PLC特点92.5PLC的工作原理103系统设计方案123.1控制程序流程图设计123.2控制要求133.3设计要求143.4总体设计思路143.5工作原理154系统硬件设计164.1 液位传感器的选择164.2 搅拌电动机的选择164.3 电磁阀的选择174.4 接触器的选择184.5 热继电器的选择184.6 PLC的选择185软件程序设计205.1I/O分配图205.2梯形图215.3 仿真图23结束语28致 谢29参考文献31附录 一33附录 二35ii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毕业设计(论文)1绪 论1.1 课题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猛速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和科学技术先进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志。在炼油、化工、制药等行业中,多种液体混合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而且也是其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这些行业中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介质,以致现场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不适合人工现场操作。另外,生产要求该系统要具有配料精确、控制可靠等特点,这也是人工操作和半自动化控制所难以实现的。所以为了帮助相关行业,特别是其中的中小型企业实现多种液体自动混合的目的,液体自动混合配料势必就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大课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原有液体混合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提出数据采集、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设计的多种液体混合装置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在混合过程中精确控制,提高了液体混合比例的稳定性、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工业生产的需要。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工艺加工最初,把多种原料再合适的时间和条件下进行需要的加工以得到产品一直都是在人监控或操作下进行的,在后来多用继电器系统对顺序或逻辑的操作过程进行自动化操作,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实际 需要。实际生产中需要更精确、更便捷的控制装置。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液体混合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自动化的需要。可编程控制器液体自动混合系统集成自动控制技术,计量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技术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充分吸收了分散式控制系统和集中控制系统的优点,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化设计,配置灵活、组态方便。可编程控制器多种液体自动混合控制系统的特点:(1)系统自动工作;(2)控制的单周期运行方式;(3)由传感器送入设定的参数实现自动控制;(4)启动后就能自动完成一个周期的工作,并循环。本系统采用 PLC 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1)PLC 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通常的平均无故障时间都在 30 万小时以上:(2)编程能力强、可以将模糊化、模糊决策和解模糊都方便地用软件来实现。根据多种液体自动混合系统的要求与特点,我们采用的 PLC 具有小型化、高速度、高性能等特点,可编程控制器指令丰富、可以接各种输出、输入扩充设备,有丰富的特殊扩展设备,其中的模拟输入设备和通信设备是系统所必需的,能够方便地联网通信。本系统就是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对多种液体自动混合实现控制。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本文首先回顾多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的发展过程,说明了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的 PLC控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然后,讲述了可编程程序控制器的应用,通过论述可编程程序控制器的优点对可控制编程器对多种液体混合装置的控制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综合多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的控制系统的要求,进行了外部电路的连线和 PLC 程序设计,从部件的选择,流程的分析,程序顺序控制的设计等方面,完成了本次的设计任务。最后,通过对程序液位控制系统的程序的调试、检测再进行是对系统的更正,使控制系统更加完善,确保系统能顺利运行。312 PLC的介绍2.1 PLC的定义PLC 一直在发展中.所以至今尚未对其下最后的定义.国际电工学会.IEC曾先后于1982.11、1985.1 和1987.2 发布了PLC 标准草案的第一、二、三搞。在第三搞中.对PLC 作了如下定义.PLC 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了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时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出和输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 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以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设计。该定义强调了PLC 是(1) 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也是一种计算机。 (2) 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 (3)面向用户指令编程方便。(4)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算和算术操作。(5)数字量或模拟量输出输出控制。(6)易于控制系统连成一体。(7)易于扩充。2.2 PLC的应用概况(1)高速度大容量发展为了提高PLC的处理能力,要求PLC具有更好的响应速度和更大的存储容量。目前,有的PLC的扫描速度可达0.1ms每千步左右。PLC的扫描速度已成为很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在存储容量方面,有的PLC最高可达几十兆字节。为了扩大存储容量,有的设备已使用了磁泡存储器或硬盘。(2)向超大化、超小型两个方向发展当前中小型PLC比较多,为了适应市场的多种需要,今后PLC要向多品种方向发展,特别是向超大型和超小型两个方向发展。现已有I/O点数达14336点的超大型PLC,其使用32位微处理器,多个CPU并行工作和大容量存储器,功能强。超小型PLC由整体结构向小型模块化结构发展,使配置更加灵活,为了实际的需要已开发了各种简易、经济的超小型微型PLC,最小配置的I/O点数为816点,以适应单机及小型自动控制的需要,如三菱公司 系列PLC.(3)向智能模块、联网通信方向发展为满足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要求,近年来不断开发出许多功能模块,如高速计数模块、温度控制模块、远程I/O模块、通信和人机接口模块等。这些带CPU和存储器的智能I/O模块,既扩展了PLC功能,又使用灵活方便,扩大了PLC应用范围。加强PLC联网通信的能力,是PLC技术进步的潮流。PLC的联网通信有两类:一类是PLC之间联网通信,另一类是PLC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网通信,一般PLC都有专用通信模块与计算机通信。 为了加强联网通信能力,PLC使用者通常采用通用的通信标准,以构成更大的网络系统,PLC已成为集散控制系统(DCS)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4)向较强的自检能力方向发展根据统计资料表明:在PLC控制系统的故障中,CPU占5%,I/O接口占15%,输入设备占45%,输出设备占30%,线路占5%。前二项共20%故障属于PLC的内部故障,它可通过PLC本身的软、硬件实现检测、处理;而其余80%的故障属于PLC的外部故障。因此,提高系统的故障检测与处理能力势在必行。2.3 S7-200系列PLC系统基本构成PLC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中央处理单元(CPU),如图2-1所示。 图2-1基本结构(1)中央处理单元(CPU)中央处理单元(CPU)是PLC控制中枢。它PLC系统程序赋予功能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状态,并能诊断用户程序中语法错误。当PLC投入运行时,首先它以扫描方式接收现场各输入装置状态和数据,并分别存入I/O映象区,然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命令解释后按指令规定执行逻辑或算数运算结果送入I/O映象区或数据寄存器内。等所有用户程序执行完毕之后,最后将I/O映象区各输出状态或输出寄存器内数据传送到相应输出装置,如此循环运行,直到停止运行。进一步提高PLC可靠性,近年来对大型PLC还采用双CPU构成冗余系统,或采用三CPU表决式系统。这样,某个CPU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仍能正常运行。(2)存储器存放系统软件存储器称为系统程序存储器。存放应用软件存储器称为用户程序存储器。1、PLC常用存储器类型1)RAM (Random Assess Memory)这是一种读/写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其存取速度最快,由锂电池支持。2)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这是一种可擦除只读存储器。断电情况下,存储器内所有内容保持不变。紫外线连续照射下可擦除存储器内容。3)EEPROM(Electrical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这是一种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使用编程器就能很容易对其所存储内容进行修改。2、PLC存储空间分配各种PLCCPU最大寻址空间各不相同,PLC工作原理,其存储空间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区域:1)系统程序存储区2)系统RAM存储区(包括I/O映象区和系统软设备等)3)用户程序存储区系统程序存储区:系统程序存储区中存放着相当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系统程序。包括监控程序、管理程序、命令解释程序、功能子程序、系统诊断子程序等。由制造厂商将其固化EPROM中,用户不能直接存取。它和硬件一起决定了该PLC性能。系统RAM存储区:系统RAM存储区包括I/O映象区以及各类软设备,如:逻辑线圈;数据寄存器;计时器;计数器;变址寄存器;累加器等存储器。1)I/O映象区:PLC投入运行后,输入采样阶段才依次读入各输入状态和数据,输出刷新阶段才将输出状态和数据送至相应外设。它需要一定数量存储单元(RAM)以存放I/O状态和数据,这些单元称作I/O映象区。一个开关量I/O占用存储单元中一个位(bit),一个模拟量I/O占用存储单元中一个字(16个bit)。整个I/O映象区可看作两个部分组成:开关量I/O映象区;模拟量I/O映象区。2)系统软设备存储区 :I/O映象区区以外,系统RAM存储区还包括PLC内部各类软设备(逻辑线圈、计时器、计数器、数据寄存器和累加器等)存储区。该存储区又分为具有失电保持存储区域和无失电保持存储区域,前者PLC断电时,由内部锂电池供电,数据不会遗失;后者当PLC断电时,数据被清零。用户程序存储区:主要用来存放用户的应用程序。所谓用户程序时指使用户根据工程现场的的产生过程和工艺要求编写的控制程序。次程序由使用者通过编程器输入到PLC机的RAM存贮器中,以便于用户随时修改。也可将用户程序存放在EEPROM中。(3)输入/输出模块输入/输出模块是可编程控制器与工业生产设备或工业生产过程连接的借口。现场的输入信号,如按钮开关,行程开关、限位开关以及传感输出的开关量或模拟量(压力、流量、温度、电压、电流)等,都要通过输入模块送到PLC。由于这些信号电平各式各样,而可编程控制器CPU所处理的信息只能是标准电平,所以输入模块还需将这些信号转换成PLC能够接受和处理的数字信号。输入模块的作用是接收中央处理器处理过的数字信号,并把它转换成现场执行部件所能接收的控制信号,以驱动如电磁阀、灯光显示、电机等执行机构。可编程控制器有多种输入/输出模块其类型有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这些模块分直流和交流、电压和电流类型,每种类型又有不同的参数等级,主要有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部件上都设有接线端子排,为了滤除信号的噪声和便于PLC内部对信号的处理,这些模块上都带有滤波、电平转换、信号锁存电路。数字量输入模块带有广电耦合电路,其目的是把PLC与外部电路隔离起来,以提高PLC的抗干扰能力。数字两输出有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和可控硅输出三种方式。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主要用来实现模拟量与数字量之间的转换,即A/D或D/A转换。由于工业控制系统中有传感器或执行机构有一些信号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因此这些模拟量必须通过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与PLC的中央处理器连接。模拟量输入模块A/D转换后的二进制数字量,经光电耦合器和输出锁存器宇PLC的1/0总线挂接。现在标准量程的模拟电压主要是05伏和010伏两种。模拟量输入模块接收标准量程的模拟电压或电流猴,把它转换成8未、10未或12位的二进制数字信号,送给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模拟量输出模块将中央处理器的二进制数字信号转换成标准量程的电压或电流输出信号,提供给执行机构。(4)扩展模块当一个PLC中心单元的I/O点数不够用时,就要对系统进行扩展,扩展接口就是用于连接中心基本单元与扩展单元的。模块随着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控制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使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更加强大和完善。只能I/O接口模块种类很多,例如高速计数模块、PLCA控制模块、数字位基于PLC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的设计置译码模块、阀门控制模块、智能存贮弄快以及智能I/O模块等。(5)编程器它的作用是供用户进行程序的编制、编辑、调试和监视。有的编程器还可与打印机或磁带机相连,以将用户程序和有关信息打印出来或存放在它的作用是供用户进行程序的编制、编辑、调试和监视。有的编程器还可与打印机或磁带机相连,以将用户程序和有关信息打印出来或存放在磁带上,磁带上的信息可以重新装入PLC。目前编程器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便携式编程器(也叫简易编程器);2)图形编程器;3)用于IBMPC及其兼容机的编程器。便于携带的特点,一般只能用指令形式编程,通过按键输入指令,通过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器加以显示、这种编程器适合小型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要求。图形编程器以液晶显示器(LCD)或阴极射线管(CRT)作屏幕,用来显示编程内容和提供如输入、输出、辅助继电器的占有情况、程序容量等各种信息,还可在调试程序、检查程序执行时显示各种信号状态、出错提示等。使用图形编程器可以月多种编程语言编程,梯形图显示在屏幕上十分直观。图形编程器还可与打印机、录音机、绘画仪等设备连接,有较强的监控功能。但它的价格高,适用于中、大型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要求。用于IBMPC及其兼容机的编程器是个人计算机加上适当的硬件接口和软件包作为编程器,也可直接编制成梯形图,其监控功能也很强。编程器工作方式主要有编程和监控两种,编程工作方式是在PLC机处于停机状态时可以进行编程,它的功能主要是输入新的程序,或者对已有的程序予以编辑和修改。监控工作方式可以对运行中的控制器工作状态进行监视和跟踪,一般可以对某一线圈或触点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也可以对成组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还可以跟踪某一器件在不同时间的工作状态,除搜索、监视、跟踪外,还可以对一些器件进行操作。因此编程器的监控方式对控制器中新输入程序的调试与试运行是非常有用和方便的。编程器的结构一般包括显示部分与键盘部分。显示一般用液晶显示器,主要的显示内容包括地址、数据、工作方式、指令执行情况及系统工作状态等。键盘有单功能键和双功能键,在使用双功能键的时候键盘中都备有一个选择键,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工作。现在产品越来越模块化,可编程控制器也不例外,它的结构紧密、坚固,外形小巧,CPU本身只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数字输入和输出点数。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PLC的输入输出点数也不同,有的大型机输入输出点数可达16K,而很多小型机仅有10来点,而且CPU本身不带模拟输入与输出,但CPU一般都带有扩展接口。因此,用户选型后,所需的输入或输出点数不够时,就需对系统做出必要的扩展,各个厂家也生产了专用于扩展用的各模板供用户选用。扩展模板的外形一般也小巧、坚固,有易于接线的端子排,带有扩展总线或通过总线连接器与CPU相连。主要有数字输入输出模板,模拟输入输出模板,热电阻、热电偶扩展模板,还有智能模板等许多具有专用功能的特殊模板。用扩展模板来扩展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用户可根据自己时间控制系统的要求,选用各种合适的扩展模块对PLC作硬件组态,以求达到各种功能或控制精度,同时节省开支,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当已运行的系统需要改造或扩充时,PLC可以随时进行升级或改版,所作的工作仅仅是替换或增加扩展模板和修改相应的控制软件。特殊模板及智能模板的开发将进一步扩展可编程控制的功能,专用模板的开发不仅扩大了可编程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而且将进一步提高控制质量与可靠性。(6)电源PLC中的电源一般有三类:1)+5V、15V直流电源:供PLC中TTL芯片和集成运放使用;2)供输出接口使用的高压大电流的功率电源;3)锂电池及其充电电源。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光电隔离器的使用,不同类型的电源其地线也不同。2.4 PLC特点(1) 高可靠性1)所有的I/O 接口电路均采用光电隔离使工业现场的外电路与PLC 内部电路之间电气上隔离2)各输入端均采用R-C 滤波器其滤波时间常数一般为1020ms.3)各模块均采用屏蔽措施以防止辐射干扰4)采用性能优良的开关电源(2) 丰富的I/O 接口模块1) PLC针对不同的工业现场信号如:交流或直流;开关量或模拟量;电压或电流;脉冲或电位;强电或弱电等。2.有相应的I/O模块与工业现场的器件或设备如:按钮、行程开关、接近开关、传感器及变送器、电磁线圈、控制阀。3)直接连接另外为了提高操作性能它还有多种人-机对话的接口模块; 为了组成工业局部网络它还有多种通讯联网的接口模块等等。(3)采用模块化结构为了适应各种工业控制需要除了单元式的小型PLC 以外,绝大多数PLC 均采用模块化结构,PLC的各个部件包括CPU 电源I/O 等均采用模块化设计,由机架及电缆将各模块连接起来,系统的规模和功能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自行组合。(4) 编程简单易学、安装方便PLC的编程大多采用类似于继电器控制线路的梯形图形式,对使用者来说不需要具备计算机的专门知识,因此很容易被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所理解和掌握。2.5 PLC的工作原理最初研制生产的PLC主要用于代替传统的由继电器接触器构成的控制装置,但这两者的运行方式是不相同的: (1)继电器控制装置采用硬逻辑并行运行的方式,即如果这个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或断电,该继电器所有的触点(包括其常开或常闭触点)在继电器控制线路的哪个位置上都会立即同时动作。 (2)PLC的CPU则采用顺序逻辑扫描用户程序的运行方式,即如果一个输出线圈或逻辑线圈被接通或断开,该线圈的所有触点(包括其常开或常闭触点)不会立即动作,必须等扫描到该触点时才会动作。为了消除二者之间由于运行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差异,考虑到继电器控制装置各类触点的动作时间一般在100ms以上,而PLC扫描用户程序的时间一般均小于100ms,因此,PLC采用了一种不同于一般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扫描技术。这样在对于I/O响应要求不高的场合,PLC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的处理结果上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1、扫描技术 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1)输入采样阶段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得单元内。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 (2)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I/O映象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象区或系统RAM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 (3)输出刷新阶段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这时,才是PLC的真正输出。(4)PLC的I/O响应时间为了增强PLC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其可行性,PLC的每个开关量输入端都采用光电隔离等技术。为了能实现继电器控制线路的硬逻辑并行控制,PLC采用了不同于一般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扫描技术)。以上两个主要原因,使得PLC得I/O响应比一般微型计算机构成的工业控制系统满的多,其响应时间至少等于一个扫描周期,一般均大于一个扫描周期甚至更长。所谓I/O响应时间指从PLC的某一输入信号变化开始到系统有关输出端信号的改变所需的时间。3 系统设计方案3.1 控制程序流程图设计图3-1 系统示意图图3-2状态流程图3.2 控制要求多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的PLC控制如图3-1所示为三种液体混合装置,SL1、SL2、SL3和SL4为液面传感器,液面淹没时接通,液体A、B、C与混合液阀由电磁阀YV1、YV2、YV3、YV4控制,M为搅匀电动机,其控制要求如下:1.初始状态装置投入运行时,液体A、B、C阀门关闭,混合液阀门打开20s将容器放空后关闭。2.起动操作按下启动按钮SB1,装置开始按下列给定规律运转:1)液体A阀门打开,液体A流入容器。当液面达到SL3时,关闭液体A阀门,打开液体B阀门。2)当液面达到SL2时,关闭液体B阀门,打开液体C阀门。3)当液面达到SL1时,关闭液体C阀门,搅匀电动机开始搅拌。4)搅匀电动机工作1min后停止搅动,混合液体阀门打开,开始放出混合液体。5)当液面下降到SL4时,SL4由接通变断开,再过20s后,容器放空,混合液阀门关闭,开始下一周期。3.停止操作按下停止按钮SB2后,要将当前的混合操作处理完毕后,才停止操作(停在初始状态)3.3 设计要求根据生产设备工作方面及其它方面的需要,本次设计要达到如下设计要求(1)要求本次设计的控制装置采用PLC 技术实现;(2)要能完全满足控制要求。(3)按下停止按钮后,要将当前的混合操作处理完毕后,才停止操作3.4 总体设计思路经过对上述设计要求的深入思考后.对系统的设计过程有了一定的构架。具体的想法有一下几点.本系统为两种液体混合比控制电路的设计.需要对两种液体的液面的高度监控.因此.需要运用到传感器进行液面高度的监控。各种液体入池的比例需要应用电磁阀控制.入池后的搅拌.则需要电机控制。对各个控件的控制.需要一个完整的控制流程.运用PLC 技术进行编程.可以实现对各个控件的控制。具体控制方法根据题目要求.按下启动按钮时.A 种液体进入容器.当达到一定值时.停止进入.B 种液体开始进入.当达到一定值时.停止进入B 种液体。搅拌机进行搅拌.一分钟后搅拌均匀.停止搅拌.放出液体。经20s 后停止放出.按停止键停止操作。液体的进入和放出.需要电磁阀的控制.液面的深度需要传感器的控制。3.5 工作原理多种液体自动混合是工业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工艺流程。它一般要求多种液体在不同时刻向容器中流入不同的量.所需要的液体都注入完毕.再搅拌一段时间使多种液体混合均匀.并且往往还会对混合液进行.液体向容器中流入的量可以采用液面传感器进行控制。即当某种液体向容器中注入时.容器中的液面会不断上升.当液面接触到液面传感器时.液面传感器会向PLC 提供一个输入.PLC 经过程序运算会产生一个使此种液体停止注入的输出。混合液体可以用电动机带动的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合。最后把混合好的液体经过出口排出到下一道工序。4系统硬件设计4.1液位传感器的选择选用LSF-2.5 型液位传感器其中“L”表示光电的,“S”表示传感器,“F”表示防腐蚀的。2.5 为最大工作压力。LSF 系列液位开关可提供非常准确、可靠的液位检测。其原理是依据光的反射折射原理,当没有液体时,光被前端的棱镜面或球面反射回来,有液体覆盖光电探头球面时,光被折射出去,这使得输出发生变化,相应的晶体管或继电器动作并输出一个开关量。应用此原理可制成单点或多点液位开关。LSF 光电液位开关具有较高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在耐腐蚀方面有较好的抵抗能力。相关元件主要技术参数及原理如下:(1)工作压力可达2.5Mpa(2)工作温度上限为125C(3)触点寿命为100 万次(4)触点容量为70w(5)开关电压为24V (6)切换电流为0.5A 3.34.2搅拌电动机的选择 选用EJ15-3 型电动机其中“E”表示电动机,“J”表示交流的,15 为设计序号,3 为最大工作电流 相关元件主要技术参数及原理如下。EJ15 系列电动机是一般用途的全封闭自扇冷式鼠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1)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频率为50Hz功率为2.5KW采用三角形接法。(2)电动机运行地点的海拔不超过1000m。工作温度15-40C 湿度90%。(3)EJ15 系列电动机效率高、节能、堵转转矩高、噪音低、振动小、运行安全可靠。其硬件接线如图4-1图4-1 硬件接线图4.3电磁阀的选择1 入罐液体选用VF4-25 型电磁阀其中“V”表示电磁阀,“F”表示防腐蚀,4 表示设计序号,25 表示口径mm 宽度。相关元件主要技术参数及原理如下:(1)材质.聚四氟乙烯。使用介质.硫酸、盐酸、有机溶剂、化学试剂等酸碱性的液体。(2)介质温度150/环境温度 20-60C。(3)使用电压AC 220V 50Hz/60Hz DC 24V。(4)功率AC 2.5KW。(5)操作方式,常闭,通电打开、断电关闭,动作响应迅速,高频率。2 出罐液体选用AVF-40 型电磁阀,其中“A”表示可调节流量,“V”表示电磁阀,“F”表示防腐蚀,40 为口径(mm) 相关元件主要技术参数及原理如下:(1)其最大特点就是能通过设备上的按键设置来控制流量,达到定时排空的效果。(2)其阀体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有比较强的抗腐蚀能力。(3).使用电压 AC 220V 50Hz/60Hz DC 24V。(4)功率AC 5KW。4.4接触器的选择选用CJ20-10/CJ20-16 型接触器其中“C”表示接触器,“J”表示交流,20 为设计编号,10/16 为主触头额定电流相关元件主要技术参数及原理如下:(1)操作频率为1200/h(2)机电寿命为1000 万次(3)主触头额定电流为10/16A(4)额定电压为380/220A(5)功率为2.5KW4.5热继电器的选择选用JR16B-60/3D 型热继电器其中“J”表示继电器。“D”带断相保护相关元件主要技术参数及原理如下:(1)额定电流为20A(2)热元件额定电流为32/45A4.6 PLC的选择选用西门子S7-200,CPU226作为控制单元来控制整个系统,之所以选择这种PLC,主要考虑S7系列PLC有以下特点:1)快速的CPU处理速度,大程序容量;2)编程及监控功能强大,维修简单;3)结构紧凑,价格低廉,具有极高的性能/价格比;4)丰富的指令系统。 根据设计要求,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 输入信号有按钮2个、液位传感器3个,共有输入信号5个。考虑到留有15%的备用点,即5x(1+15%)=5.75,取整数6,因此共需要6个输入点。2) 输出信号有电磁阀3个、电动机接触器1个。共4个输出点。考虑到留有15%的备用点,即4x(1+15%)=4.6,取整数5,因此共需要5个输入点。5软件程序设计5.1 I/O分配图根据设计要求,选用西门子S7-200,CPU224作为控制单元来控制整个系统, 表1输入输出端口安排输入设备输入端子输入设备输出端子启动按钮I0.0电磁阀YV1Q0.0停止按钮I0.1电磁阀YV2Q0.1液位传感器SL1I0.2电磁阀YV3Q0.2液位传感器SL2I0.3电磁阀YV4Q0.3液位传感器SL3I0.4搅拌电动机MQ0.4液位传感器SL4I0.5图5-2 I/O接线图5.2 梯形图5.3仿真图上电20秒前上电20秒后按下启动按钮液体A阀门打开,液体A流入容器。当液面达到SL3时,关闭液体A阀门,打开液体B阀门。当液面达到SL2时,关闭液体B阀门,打开液体C阀门。当液面达到SL1时,关闭液体C阀门,搅匀电动机开始搅拌。当液面下降到SL4时,SL4由接通变断开,再过20s后,容器放空,混合液阀门关闭,开始下一周期。结束语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毕业设计也接近了尾声。经过几周的奋战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我的心得也就这么多了,总之,不管学会的还是学不会的的确觉得困难比较多,真是万事开头难,不知道如何入手。最后终于做完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叶俊对我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助。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毕业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致 谢液体混合比控制本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是在刘瑞娟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刘瑞娟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影响。在此衷心感谢四年来刘瑞娟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 刘瑞娟老师悉心指导我们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关心和帮助,在此向刘瑞娟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刘瑞娟老师对于我的毕业设计(论文)都提出了许多的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杨松等同学对我毕业设计(论文)中的T形图 研究工作给予了热情帮助,在此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另外也感谢家人 ,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我能够在学校专心完成我的学业。参考文献1 孟少凯.电梯技术与工程实务.北京:宇航出版社,2002.2 河南省现代电梯有限公司.电梯电路图集与分析.北京:中国纺织出社,2007.3 赵清,杨龙.PLC控制电路解读.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4 武可庚.PLC控制项目训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 宋伯生.PLC网络系统配置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 弭洪涛.PLC应用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7 弭洪涛,王忠礼.PLC应用技术要点与题解.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8 张万忠.可编程控制器入门与应用实例.西门子S7-200系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9 宋伯生,陈东旭.PLC应用及实验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 廖常初.PLC应用技术问答.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 弭洪涛.PLC应用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2 王曙光,魏秋月.S7-200 PLC应用基础与实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3 严盈富.PLC入门,专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4 John J.Dazzo.Lineaar Control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5 Morris Driels. Lineaar Control System Engieering.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6 陈立定等编.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7 廖常初编著.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第三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18 廖常初编著.PLC编程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919 王永华等编.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920 黄云龙等编.可编程控制器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21 袁任光编著.可编程序控制器选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722 陈宇编.可编程序控制器基础及编程技巧.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3 钟肇新、彭侃编译.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第二版).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24 陆宝春等编.电气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25 方承远编.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6 赵负图主编.光电检测控制电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27 汪晓光等编著.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上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1028 朱善君等编著.可编程序控制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29 廖常初主编.PLC编程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930 王卫兵等编著.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8附录 一PLC简介可编程控制器是60年代末在美国首先出现的,当时叫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目的是用来取代继电器。以执行逻辑判断、计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提出PLC概念的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PLC的基本设计思想是把计算机功能完善、灵活、通用等优点和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简单易懂、操作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结合起来,控制器的硬件是标准的、通用的。根据实际应用对象,将控制内容编成软件写入控制器的用户程序存储器内,使控制器和被控对象连接方便。70年代中期以后,PLC已广泛地使用微处理器作为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模块和外围电路也都采用了中、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这时的PLC已不再是仅有逻辑(Logic)判断功能,还同时具有数据处理、PID调节和数据通信功能。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的可编程控制器标准草案中对可编程控制器作了如下的定义: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了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和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围设备,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设计。可编程控制器对用户来说,是一种无触点设备,改变程序即可改变生产工艺。目前,可编程控制器已成为工厂自动化的强有力工具,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推广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是面向用户的专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具有许多明显的特点。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直观、简单;适应性好;功能完善,接口功能强。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计算模块是由理查德.e.莫雷在1968年发明的,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中的制造系统,运输系统,化工过程控制,以及许多其他领域。PLC使用软连线逻辑或所谓的梯形图取代硬接线逻辑,采用编程语言和可视化的模拟硬接线逻辑设计,这样使的系统的配置时间从以前的6个月减少到6天。 虽然现在基于PC的控制系统已经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但是基于PLC的控制系统凭借其高性能,低廉的价格,优越的可靠性以及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仍占领工业控制系统的大片领域。此外,一项关于PLC市场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当时的PLC硬件市场价值已超过8亿美元,并且亿年销售增长量15万美元的速度快速发展。PLC的发明者理查德.e.莫雷当时已经预言,尽管硬件价格在不断地下降,但是客观地估计PLC产业的市场价值将达到50亿美元。虽然现在PLC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领域,但是PLC控制系统的发展仍然处于不断摸索阶段。就好像软件工程一样,PLC的软件设计目前也面临着类似于软件危机一样的两难境地。莫雷用自己的一句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个危机:“如果把一个软件项目比作一个楼房的话,那么一只啄木鸟就可以毁掉它。”尤其严重的问题是,只有不断地在实际中遇到问题,才能有效地限制程序中的错误和维护原有的梯形图程序的成本。虽然PLC的硬件成本在不断地下降,但是如何有效地减少梯形图执行的扫描时间仍然是一个问题。一般来说,PLC的生产制造的发簪速度是落后于其他领域的。例如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就可以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高效率地进行。但是现有的软件工程设计方法,却不一定适用于PLC的软件设计领域,因为PLC的编程需要同时考虑硬件和软件因素。因此,PLC软件设计中就被加入越来越多的主观成分。在许多工业设计项目中,在整个PLC程序系统的测试和调试人员中,有超过50%的人力是用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的。此外,面对日益增长的弹性的和可重塑性的需求,当前很多PLC控制系统的设计都不够适合。33附录 二PLCIntroducePlcIntroductionProgrammablecontrolleristhefirstinthelate1960sintheUnitedStates,thencalled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isusedtoreplacerelays.Fortheimplementationofthelogicaljudgment,timing,sequencenumber,andothercontrolfunctions.TheconceptispresentedPlcGeneralMotorsCorporation.Plcandthebasicdesignisthecomputerfunctionalimprovements,flexible,genericandotheradvantagesandrelaycontrolsystemsimpleandeasytooperate,suchastheadvantagesofcheappricescombinedcontrollerhardwareisstandardandoverall.Accordingtothepracticalapplicationoftargetsoftwareinordertocontrolthecontentoftheuserproceduresmemorycontroller,thecontrollerandconnectingtheaccusedconvenienttarget.Inthemid-1970s,thePlchasbeenwidelyusedasacentralprocessingunitmicroprocessor,importexportmoduleandtheexternalcircuitsareused,large-scaleintegratedcircuitsevenwhenthePlcisnolongertheonlylogical(IC)judgmentfunctionsalsohavedataprocessing,PIDc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