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doc_第1页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doc_第2页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doc_第3页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doc_第4页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煤矿初步设计方案 代可行性研究代可行性研究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目目 录录 总总 说说 明明 1 1 第一章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010 第一节第一节 井田概况井田概况 1010 第二节第二节 地质特征地质特征 1111 第二章第二章 井田开拓井田开拓 2222 第一节第一节 井田境界与储量井田境界与储量 2222 第二节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2525 第三节第三节 井田开拓井田开拓 2929 第四节第四节 井底车场及硐室井底车场及硐室 3333 第五节第五节 井井 筒筒 3434 第三章第三章 大巷运输及设备大巷运输及设备 3535 第一节第一节 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方式的选择 3535 第二节第二节 矿矿 车车 3636 第三节第三节 设备选型设备选型 3737 第四章第四章 带区布置及装备带区布置及装备 4141 第一节第一节 带区布置带区布置 4141 第二节第二节 采煤方法采煤方法 4545 第三节第三节 巷道掘进巷道掘进 4848 第五章第五章 矿井通风矿井通风 5050 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况况 5050 第二节第二节 矿井通风矿井通风 5252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第三节第三节 瓦斯抽采瓦斯抽采 6565 第六章第六章 提升 通风 排水 压缩空气设备提升 通风 排水 压缩空气设备 8282 第一节第一节 提升设备提升设备 8282 第二节第二节 主要通风设备主要通风设备 9393 第三节第三节 排水设备排水设备 9797 第四节第四节 压风设备压风设备 104104 第七章第七章 地面生产系统地面生产系统 107107 第一节第一节 煤质及用途煤质及用途 107107 第二节第二节 煤的加工煤的加工 109109 第三节第三节 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地面生产系统布置 110110 第四节第四节 地面生产辅助设施地面生产辅助设施 112112 第八章第八章 地面运输地面运输 113113 第九章第九章 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 114114 第一节第一节 平面布置平面布置 114114 第二节第二节 竖向设计及场内排水竖向设计及场内排水 116116 第三节第三节 场内运输场内运输 117117 第四节第四节 矿井其他工业场地布置矿井其他工业场地布置 117117 第五节第五节 管线综合布置管线综合布置 118118 第六节第六节 防洪排涝防洪排涝 119119 第十章第十章 电电 气气 120120 第一节第一节 供电电源供电电源 120120 第二节第二节 电力负荷电力负荷 120120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第三节第三节 送变电送变电 126126 第四节第四节 矿井矿井 10 610 6K KV V 变电所变电所 126126 第五节第五节 地面供配电地面供配电 130130 第六节第六节 井下供配电井下供配电 132132 第七节第七节 监控 通信及计算机管理监控 通信及计算机管理 134134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工业建筑及行政 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及行政 公共建筑 138138 第一节第一节 设计依据及原始资料设计依据及原始资料 138138 第二节第二节 工业建筑物与构筑物工业建筑物与构筑物 140140 第三节第三节 行政与公共建筑行政与公共建筑 143143 第四节第四节 居住区居住区 146146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给水 排水及供热给水 排水及供热 147147 第一节第一节 设计范围及设计依据设计范围及设计依据 147147 第二节第二节 给给 水水 148148 第三节第三节 排排 水水 151151 第四节第四节 室内给排水室内给排水 154154 第五节第五节 井下消防 洒水井下消防 洒水 155155 第六节第六节 采暖 供热与通风采暖 供热与通风 157157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矿井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矿井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158158 第一节第一节 开拓布置及矿压控制开拓布置及矿压控制 158158 第二节第二节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矿井通风系统评价 159159 第三节第三节 防灭火防灭火 159159 第四节第四节 防治水防治水 161161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第五节第五节 井下防尘井下防尘 162162 第六节第六节 瓦斯防治与矿井安全仪表瓦斯防治与矿井安全仪表 166166 第七节第七节 电气安全电气安全 171171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 174174 第一节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处理水污染及其处理 174174 第二节第二节 粉尘污染及其防治粉尘污染及其防治 175175 第三节第三节 噪声污染及其治理噪声污染及其治理 176176 第四节第四节 矸石 废渣处理矸石 废渣处理 176176 第五节第五节 矿井绿化 水土保持矿井绿化 水土保持 176176 第六节第六节 地表沉陷对环境影响预测地表沉陷对环境影响预测 177177 第七节第七节 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投资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投资与环境影响评价 177177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节能减排节能减排 178178 第一节第一节 节节 能能 178178 第二节第二节 节节 水水 181181 第三节第三节 减减 排排 182182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移交标准及建井工期移交标准及建井工期 184184 第一节第一节 建设工期建设工期 184184 第二节第二节 产量递增计划及移交标准产量递增计划及移交标准 187187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技术经济技术经济 188188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定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定员 188188 第二节第二节 概算投资及资金筹措概算投资及资金筹措 192192 第三节第三节 原煤生产成本原煤生产成本 196196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第四节第四节 销售收入 税金及利润销售收入 税金及利润 198198 第五节第五节 财务评价财务评价 199199 第六节第六节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00200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附录 附录 1 1 主要机电设备及器材目录 主要机电设备及器材目录 2 2 投资概算书 投资概算书 附附 件 件 1 1 设计委托书 设计委托书 2 2 采矿许可证 采矿许可证 3 3 生产许可证 生产许可证 4 4 安全生产许可证 安全生产许可证 5 5 川办函 川办函 2007 18 2007 18 号号 关于某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关于某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 6 6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储备字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储备字 2009 149 2009 149 号号 关于关于 四川四川 省某市五通桥区石林井田某煤矿资源省某市五通桥区石林井田某煤矿资源 储量核实报告储量核实报告 评审备案的证评审备案的证 明明 川评审 川评审 2009 098 2009 098 号号 四川省某市五通桥区石林井田某煤矿资四川省某市五通桥区石林井田某煤矿资 源源 储量核实报告储量核实报告 评审意见书评审意见书 7 7 供用电协议 供用电协议 8 8 矿山救护协议 矿山救护协议 9 9 煤层自然发火 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煤层自然发火 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1010 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总总 说说 明明 一 概述一 概述 某煤矿位于某市五通桥区石麟镇境内 行政区划属五通桥区石麟某煤矿位于某市五通桥区石麟镇境内 行政区划属五通桥区石麟 镇方嘴村十组 位于五通桥区镇方嘴村十组 位于五通桥区 253253 方方向向 直 直距距约约 1 11 1 0 0K Km m 矿区主矿区主 井口有乡村公路与外界相通 井口有乡村公路与外界相通 至石麟镇至石麟镇 3Km3Km 至五通桥区约 至五通桥区约 17Km17Km 至 至 某约某约 40Km40Km 交通较为方便 区内有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讯通 交通较为方便 区内有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讯通 讯网络覆盖 通讯较为方便 讯网络覆盖 通讯较为方便 某煤矿于某煤矿于 19951995 年年 8 8 月开工建设 月开工建设 19971997 年年 1 1 月试生产 原设计生月试生产 原设计生 产能力产能力 10kt a10kt a 20012001 年经改扩建后 生产能力为年经改扩建后 生产能力为 30kt a30kt a 20022002 年年 1111 月月 8 8 日四川省生产许可证颁证办公室颁发了煤炭生产许可证 为了整日四川省生产许可证颁证办公室颁发了煤炭生产许可证 为了整 顿矿业秩序 保证矿井合理 安全 有序利用资源 根据四川省人民顿矿业秩序 保证矿井合理 安全 有序利用资源 根据四川省人民 政府办公厅政府办公厅 关于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川府办发电 川府办发电 2008 100 2008 100 号 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号 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某市煤炭资源扩建方关于某市煤炭资源扩建方 案的复函案的复函 川办函 川办函 2007 17 2007 17 号 文件精神 本矿属号 文件精神 本矿属 60kt a60kt a 以下独立以下独立 扩能矿井 扩能矿井 根根据据四四川川省省国国土土资资源源厅厅川川国国土土资资函函 2 20 00 07 7 1 14 49 97 7 号号 关关于于某某市市煤煤炭炭 矿矿业业权权设设置置方方案案的的批批复复 和和川川国国土土资资储储备备字字 2 20 00 09 9 1 14 49 9 号号 关关于于 四四川川 省省某某市市五五通通桥桥区区石石林林井井田田某某煤煤矿矿资资源源 储储量量核核实实报报告告 评评审审备备案案的的证证明明 本本矿矿井井准准许许开开采采 K K4 4 K K5 5煤煤层层 矿矿区区范范围围内内保保有有资资源源储储量量7 71 19 9 0 0k kt t 其其 中中 1 12 22 2b b 5 55 56 6 0 0k kt t 3 33 33 3 1 16 63 3 0 0k kt t 本矿所采各煤层为极薄煤层 本矿高瓦斯矿井 各煤层不易自燃 本矿所采各煤层为极薄煤层 本矿高瓦斯矿井 各煤层不易自燃 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煤层顶板为粘土岩 遇水易软化 局部有底鼓现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煤层顶板为粘土岩 遇水易软化 局部有底鼓现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象 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总体来讲 矿井开采技象 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总体来讲 矿井开采技 术条件相对简单 煤质好 有良好的市场空间 术条件相对简单 煤质好 有良好的市场空间 为了矿井持续发展生产的需要 以及达到正规化和安全生产的要为了矿井持续发展生产的需要 以及达到正规化和安全生产的要 求 某煤矿特委托我院按求 某煤矿特委托我院按国国家家 省省政政府府相相关关文文件件精精神神编编制制本本工工程程 初初 步设计步设计 我院受委托后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偕同矿方工程技术人员 我院受委托后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偕同矿方工程技术人员 深入矿区进行了详细调查 并就矿井建设有关的外部条件 市场情况 深入矿区进行了详细调查 并就矿井建设有关的外部条件 市场情况 井型 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 矿井开拓布置及井下开采等主要问题进井型 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 矿井开拓布置及井下开采等主要问题进 行了讨论 本设计即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和讨论所确定的主要原则行了讨论 本设计即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和讨论所确定的主要原则 进行编制的 进行编制的 二 设计依据二 设计依据 1 1 委托书 委托书 2 2 采矿许可证 采矿许可证 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 安全生产许可证 安全生产许可证 3 3 四四川川省省地地质质矿矿产产勘勘查查开开发发局局二二0 0 七七地地质质队队 2 20 00 09 9 年年 3 3 月月提提供供的的 四四川川省省某某市市五五通通桥桥区区石石林林井井田田某某煤煤矿矿煤煤炭炭资资源源储储量量核核实实报报告告 4 4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有关事项的关于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有关事项的 通知通知 川府办发电 川府办发电 2006 24 2006 24 号 号 5 5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某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关于某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 川办函 川办函 2007 17 2007 17 号 号 6 6 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GBGB 50399 200650399 2006 7 7 国务院 国务院 446446 号文号文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 规定规定 8 8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 20062006 年版 年版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9 9 煤炭工业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内容煤炭工业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内容 能源部基核 能源部基核 1999 71 1999 71 号号 文 文 1010 川国土资函 川国土资函 2007 14 2007 149 97 7 号号 关于某市煤炭矿业权设置方案的关于某市煤炭矿业权设置方案的 批复批复 1111 煤安监监察 煤安监监察 20062006 54 54 号号 关于严格审查瓦斯灾害严重的煤矿关于严格审查瓦斯灾害严重的煤矿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通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通知 1212 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20092009 年年 3 3 月月 8 8 日川评审日川评审 2009 098 2009 098 号文号文 四四川川省省某某市市五五通通桥桥区区石石林林井井田田某某煤煤矿矿煤煤炭炭资资源源储储 量量核核实实报报告告 评审意见书 评审意见书 1313 四川省国土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储备字资源厅川国土资储备字 2009 149 2009 149 号关于号关于 四川四川 省某市五通桥区石林省某市五通桥区石林井井田田某某煤煤矿矿煤煤炭炭资资源源储储量量核核实实报报告告 评审备案证评审备案证 明 明 1414 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 AQ1055 2008AQ1055 2008 1515 安监总煤矿 安监总煤矿 20062006 127 127 号号 关于加强极薄煤层开采安全工作关于加强极薄煤层开采安全工作 的指导意见的指导意见 1616 矿井建设的供电 取水 通讯等协议 矿井建设的供电 取水 通讯等协议 1717 某煤矿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某煤矿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 1818 国家煤炭建设有关的设计规范国家煤炭建设有关的设计规范 技术规程等 技术规程等 二 设计指导思想二 设计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认真贯彻执行 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 及相关规定 及相关规定 结合矿井生产实际情况结合矿井生产实际情况 遵循 遵循 技术可行 安全可靠 技术可行 安全可靠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方便实用 经济合理方便实用 经济合理 的原则 尽量采用与矿井相适应的技术 工艺 的原则 尽量采用与矿井相适应的技术 工艺 设备 尽量利用矿井已有地面生产生活设施 并对其进行优化布局 设备 尽量利用矿井已有地面生产生活设施 并对其进行优化布局 做到布局合理 系统完善 环节畅通 使矿井达到正规 安全 稳定做到布局合理 系统完善 环节畅通 使矿井达到正规 安全 稳定 生产 生产 针对该矿的地形针对该矿的地形 地貌 交通状况及煤层赋存情况等特点 以尽 地貌 交通状况及煤层赋存情况等特点 以尽 量减少煤柱损失 回收煤炭资源为前提 对井下做到布局合理 系统量减少煤柱损失 回收煤炭资源为前提 对井下做到布局合理 系统 完善 环节畅通 安全可靠 工程量少 工期短 对地面充分利用地完善 环节畅通 安全可靠 工程量少 工期短 对地面充分利用地 形条件 优化矿井工业场地布置 体现有利生产 方便生活 紧凑合形条件 优化矿井工业场地布置 体现有利生产 方便生活 紧凑合 理 节约用地 以达到安全好 投入少 产出多 获取最佳效益的目理 节约用地 以达到安全好 投入少 产出多 获取最佳效益的目 的 的 三 设计简况三 设计简况 1 1 资源开采条件 资源开采条件 某煤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 属盆周低山区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某煤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 属盆周低山区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最高点在矿区西北部 标高最高点在矿区西北部 标高 597 7 597 7 m m 最低点为矿区东北南部桫椤 最低点为矿区东北南部桫椤 沟 标高沟 标高 355 355 m m 相对高差 相对高差 242 7242 7 m m 属侵蚀构造山地地形 矿山大 属侵蚀构造山地地形 矿山大 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中台拱威远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中台拱威远 龙女寺台穹南西部 龙女寺台穹南西部 地处峨马复式背斜东翼北端较宽缓地带 总体为单斜构造 倾向由北地处峨马复式背斜东翼北端较宽缓地带 总体为单斜构造 倾向由北 北西转为北北东 倾角北西转为北北东 倾角 3 3 20 20 煤层产状较稳定 倾角平缓 矿 煤层产状较稳定 倾角平缓 矿 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类型 矿井为高瓦斯矿井 煤层不易自燃 煤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类型 矿井为高瓦斯矿井 煤层不易自燃 煤 尘无爆炸危险 总体评价 该矿的开采技术条件相对简单 但煤层薄 尘无爆炸危险 总体评价 该矿的开采技术条件相对简单 但煤层薄 生产能力较小 生产能力较小 2 2 井田面积及储量 井田面积及储量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20082008 年年 6 6 月月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函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函 20072007 14971497 号文号文 批复新的某煤矿矿区范围 批复的某煤矿的矿山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批复新的某煤矿矿区范围 批复的某煤矿的矿山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 103 41103 41 4545 103 42103 42 4040 北纬 北纬 29 2129 21 3535 29 29 2222 2121 走向长 走向长 1 45km1 45km 倾斜宽 倾斜宽 1 43km1 43km 面积 面积 1 431 43KmKm2 2 开采深度开采深度 320m 320m 220m 220m 标高 拟开采标高 拟开采 K K5 5 K K4 4煤层 煤层 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该矿矿产资源储量 该矿批准的矿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该矿矿产资源储量 该矿批准的矿 区范围内共有资源储量区范围内共有资源储量 719 0kt719 0kt 其中 其中 122b122b 556 0kt556 0kt 333333 163 0kt163 0kt 3 3 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 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 根据井田的地质 资源储量等条件 按根据井田的地质 资源储量等条件 按 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 计规范计规范 GB50399 2006GB50399 2006 的有关规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川办 的有关规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川办 函函 2007 18 2007 18 号号 关于某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关于某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 确定矿井设计 确定矿井设计 生产能力为生产能力为 60kt a60kt a 尚可服务 尚可服务 6 86 8 年 年 4 4 工业场地及开拓方式 工业场地及开拓方式 基于不占农田 充分利用现有地面设施和井下开拓开采系统的原基于不占农田 充分利用现有地面设施和井下开拓开采系统的原 则考虑 投产时主井井口及工业场地利用现有主井和工业场地地面生则考虑 投产时主井井口及工业场地利用现有主井和工业场地地面生 产系统及工业场地 产系统及工业场地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 主斜井利用矿井采用斜井开拓 主斜井利用 JTP 1 2JTP 1 2 1 0 301 0 30 型提升绞车型提升绞车 55kW55kW 380V380V 980r min980r min 320 320 275m 275m 主暗斜井绞车利用主暗斜井绞车利用 JTB JTB 1 0 0 81 0 0 8 型提升绞车 型提升绞车 45kW45kW 660V660V 980r min980r min 275 275 240m 240m 主暗主暗 斜井利用斜井利用 JTB 1 0 0 8JTB 1 0 0 8 型提升绞车 型提升绞车 45kW45kW 660V660V 980r min980r min 分别 分别 担负矿井煤炭 矸石提升和材料 设备下放任务 并做矿井主要进风担负矿井煤炭 矸石提升和材料 设备下放任务 并做矿井主要进风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井和安全出口 并在其中敷设电缆 排水管线等 行人斜井担负矿井井和安全出口 并在其中敷设电缆 排水管线等 行人斜井担负矿井 人员上下 回风斜井利用两台现有的人员上下 回风斜井利用两台现有的 2 2 台台 4 72 114 72 11 16B 16B 型离心式主型离心式主 要通风机担负矿井回风 并兼做应急安全出口 要通风机担负矿井回风 并兼做应急安全出口 5 5 水平划分及大巷布置 水平划分及大巷布置 设计按当前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开采技术条件划分水平 全矿井剩设计按当前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开采技术条件划分水平 全矿井剩 余资源共划分为一个水平 即余资源共划分为一个水平 即 240m 240m 水平 水平 240m 240m 水平运输大巷布置水平运输大巷布置 于于 K K4 4煤层中 煤层中 255m 255m 回风大巷布置于夹岩煤层 不可采煤层 煤线 回风大巷布置于夹岩煤层 不可采煤层 煤线 6 6 带区划分 带区划分 根据该矿煤层赋存情况 井型和技术装备水平 设计以人为边界根据该矿煤层赋存情况 井型和技术装备水平 设计以人为边界 和自然边界划分带区 矿井共划分为两个带区 和自然边界划分带区 矿井共划分为两个带区 7 7 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 根据矿井煤层赋存情况和开采技术条件 设计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根据矿井煤层赋存情况和开采技术条件 设计采用倾斜长壁采煤 法 放炮落煤 刮板输送机运煤 单体液压支柱配金属铰接顶梁联合法 放炮落煤 刮板输送机运煤 单体液压支柱配金属铰接顶梁联合 支护顶板 支护顶板 8 8 井下运输 井下运输 矿井矿井 275m 275m 运输石门利用现有运输石门利用现有 XK2 5 6 48 KBXK2 5 6 48 KB 防爆特殊型蓄电池防爆特殊型蓄电池 机车运输 机车运输 240m 240m 水平运输大巷利用现有水平运输大巷利用现有 CCG3 0 600CCG3 0 600 型防爆柴油机车型防爆柴油机车 运输 运输 9 9 顶板管理 顶板管理 根据煤层顶底板条件和赋存状况 采用局部充填法管理顶板 根据煤层顶底板条件和赋存状况 采用局部充填法管理顶板 1010 投产带区 投产带区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投产带区位于一带区 以投产带区位于一带区 以 1 1 个炮采对拉工作面达到个炮采对拉工作面达到 60kt a60kt a 能力能力 的正常生产替 的正常生产替 1111 矿井通风与瓦斯抽放 矿井通风与瓦斯抽放 矿井采用分列抽出式通风系统 回风斜井利用现有矿井采用分列抽出式通风系统 回风斜井利用现有 4 72 114 72 11 16B16B 型离心式主要通风机 新建地面瓦斯抽放站 安设型离心式主要通风机 新建地面瓦斯抽放站 安设 2BEA2BEA 252 0252 0 型型 37kw37kw 24 55m24 55m3 3 min min 固定瓦斯抽放泵抽放矿井瓦斯 固定瓦斯抽放泵抽放矿井瓦斯 1212 矿井供电 通讯与瓦斯监控 矿井供电 通讯与瓦斯监控 某煤矿为双回路供电 主电源来自于五通桥区石麟变电站 另一某煤矿为双回路供电 主电源来自于五通桥区石麟变电站 另一 回路来自于五通桥区国家电网天仙桥变电站 均以回路来自于五通桥区国家电网天仙桥变电站 均以 10kv10kv 高压架空线高压架空线 送至本矿矿井地面变电所 送至本矿矿井地面变电所 利用现有利用现有 KJF2000NKJF2000N 升级后 型煤矿集中监测监控系统和通讯系 升级后 型煤矿集中监测监控系统和通讯系 统主机 完善井下传感器和调度电话的设置 统主机 完善井下传感器和调度电话的设置 1313 矿井排水 矿井排水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三级排水 即从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三级排水 即从 240m 240m 水泵房水泵房 275m 275m 水泵房水泵房 320m 320m 水泵房水泵房 地面 地面 320m 320m 水泵房排水选用水泵房排水选用 MD25 30 3MD25 30 3 型离心式型离心式 水泵 水泵 15kW15kW 660V660V 2950r min2950r min 273m 273m 水泵房排水选用水泵房排水选用 MD25 30 3MD25 30 3 型离心式水泵 水泵配置型离心式水泵 水泵配置 YBYB2 2160M160M2 2 2 2 型隔爆电动机型隔爆电动机 15kW15kW 660V660V 2950r min2950r min 240m 240m 水泵房排水选用水泵房排水选用 MD12 25 3MD12 25 3 型离型离 心式水泵 水泵配置心式水泵 水泵配置 YBYB2 2160M160M2 2 2 2 型隔爆电动机型隔爆电动机 15kW15kW 660V660V 2950r min2950r min 1414 矿井压风 矿井压风 矿井设置压风自救系统 利用设在行人斜井工业场地附近矿井设置压风自救系统 利用设在行人斜井工业场地附近 1 1 台台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3L 10 83L 10 8 型固定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型固定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10m10m3 3 min 65kw min 65kw 供矿井压风系统 供矿井压风系统 与动力用风 并新购与动力用风 并新购 1 1 台作为备用 台作为备用 1515 井下消防及防尘洒水 井下消防及防尘洒水 井下消防管路采用与井下防尘洒水管路合用 枝状管网结构 局井下消防管路采用与井下防尘洒水管路合用 枝状管网结构 局 部采用环状供水管路 高位水池静压储水 常高压消防 井下消防洒部采用环状供水管路 高位水池静压储水 常高压消防 井下消防洒 水管路采用二条管径为水管路采用二条管径为 D73 4 0D73 4 0 的输水管路在地面给水系统的的输水管路在地面给水系统的 D133 4 0D133 4 0 主干管上接管 并通过主斜井和行人斜井 以及相应的井主干管上接管 并通过主斜井和行人斜井 以及相应的井 下巷道向井下各用水点静压供水 按下巷道向井下各用水点静压供水 按 煤矿井下消防 洒水设计规范煤矿井下消防 洒水设计规范 的要求 在井下各掘进工作面 采煤工作面 各原煤装载点 落煤点的要求 在井下各掘进工作面 采煤工作面 各原煤装载点 落煤点 等处设置有消防洒水管路及各种喷雾 洒水 消防装置 喷雾器针对等处设置有消防洒水管路及各种喷雾 洒水 消防装置 喷雾器针对 不同的使用地点 不同的使用性质 分别由不同的使用地点 不同的使用性质 分别由 Y Y 型 型 K K 型及型及 S S 型喷头组型喷头组 成 消火栓装置的型号为成 消火栓装置的型号为 SN50SN50 在煤巷及半煤巷内按间距为 在煤巷及半煤巷内按间距为 100m100m 在岩巷内按间距为在岩巷内按间距为 300m300m 设置 还在采煤工作面轨道顺槽距工作面设置 还在采煤工作面轨道顺槽距工作面 40m40m 的地方 掘进巷道距工作面的地方 掘进巷道距工作面 30m30m 的地方 以及各落煤点的下风流方向 的地方 以及各落煤点的下风流方向 设置有由设置有由 S S 型喷头组成的净化风流水幕装置 型喷头组成的净化风流水幕装置 1616 地面运输 地面运输 矿井生产的煤炭及材料设备均采用汽车运输 矿井生产的煤炭及材料设备均采用汽车运输 1717 地面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地面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矿井采出的原煤 主要用作动力用煤 因此 本次设计暂不考虑矿井采出的原煤 主要用作动力用煤 因此 本次设计暂不考虑 选煤厂 地面设原煤简易筛分选矸系统 只进行人工选矸和一般筛分 选煤厂 地面设原煤简易筛分选矸系统 只进行人工选矸和一般筛分 产品类型为块煤 末煤 产品类型为块煤 末煤 1818 地面设施 地面设施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充分利用现有地面生产生活设施 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优化和完善 充分利用现有地面生产生活设施 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优化和完善 对不足部分 加以补充 对不足部分 加以补充 四 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四 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一一 项目总投资情况项目总投资情况 1 1 项目建设工程投资 项目建设工程投资 1751 911751 91 万元 万元 矿建工程费 矿建工程费 677 20677 20 万元 万元 土建工程费 土建工程费 159 92159 92 万元 万元 设备购置费 设备购置费 545 18545 18 万元 万元 安装工程费 安装工程费 240 34240 34 万元 万元 其其 它它 费用 费用 78 2478 24 万元 万元 2 2 矿井吨煤投资 矿井吨煤投资 291 98291 98 元 元 二二 项目效益情况项目效益情况 1 1 原煤成本 原煤成本 220 51220 51 元元 t t 2 2 原煤平均销售价格 原煤平均销售价格 400400 元元 t t 3 3 税后投资回收期 税后投资回收期 3 93a3 93a 4 4 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 38 13 38 13 五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五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1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60kt a60kt a 2 2 矿井地质资源储量 矿井地质资源储量 719 0kt719 0kt 3 3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702 7kt702 7kt 4 4 矿井可采储量 矿井可采储量 527 9kt527 9kt 5 5 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服务年限 6 8a6 8a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6 6 矿井开拓方式 矿井开拓方式 斜井 斜井 7 7 矿井瓦斯等级 矿井瓦斯等级 高瓦斯 高瓦斯 8 8 达产时带区数 达产时带区数 1 1 个 个 9 9 达产时采面数 达产时采面数 1 1 个对拉采煤工作面 个对拉采煤工作面 1010 井巷工程量 井巷工程量 2582m 17870m2582m 17870m3 3 1111 矿井吨煤耗电量 矿井吨煤耗电量 27 5kW h t27 5kW h t 1212 矿井施工工期 矿井施工工期 11 011 0 个月 个月 六 问题与建议六 问题与建议 1 1 井田范围内钻孔少 对煤层控制不足 井田范围内钻孔少 对煤层控制不足 地质报告仅对井田范围内作了稀疏控制 矿井煤层厚度和资源地质报告仅对井田范围内作了稀疏控制 矿井煤层厚度和资源 储量计算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建议矿方加强地质测量工作 以储量计算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建议矿方加强地质测量工作 以 保证对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开采 保证对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开采 2 2 关于瓦斯抽放与利用 关于瓦斯抽放与利用 本矿为高瓦斯矿井 缺乏瓦斯含量 煤层透气性等相关瓦斯参数 本矿为高瓦斯矿井 缺乏瓦斯含量 煤层透气性等相关瓦斯参数 建议矿井在生产过程中积极收集相关参数 并编制专项瓦斯抽采设计 建议矿井在生产过程中积极收集相关参数 并编制专项瓦斯抽采设计 3 3 关于设计范围和高硫煤的开采 关于设计范围和高硫煤的开采 根据对矿井实际开采情况调查 根据对矿井实际开采情况调查 K K5 5煤层基本已经采空 目前仅余煤层基本已经采空 目前仅余 少量资源残采 而储量核实报告显示少量资源残采 而储量核实报告显示 K K5 5煤层尚余较多资源 二者结论煤层尚余较多资源 二者结论 出现一定偏差 本设计以实际调查资料为准 设计范围主要为出现一定偏差 本设计以实际调查资料为准 设计范围主要为 K K4 4煤层煤层 未开采区域 未采区域利用现有系统进行回收 未开采区域 未采区域利用现有系统进行回收 鉴于鉴于 K K5 5煤层为高硫煤 在开采过程中应采取综合降硫措施 降低煤层为高硫煤 在开采过程中应采取综合降硫措施 降低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采出的煤炭硫含量 采出的煤炭硫含量 4 4 关于煤尘爆炸性 关于煤尘爆炸性 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提供的检测报告 矿井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提供的检测报告 矿井 K K4 4煤煤 层无爆炸危险 而地质报告审批意见则有爆炸危险 建议矿井尽快送层无爆炸危险 而地质报告审批意见则有爆炸危险 建议矿井尽快送 样检测以核实煤尘爆炸性 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指导矿井安全生产 样检测以核实煤尘爆炸性 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指导矿井安全生产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第一章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井田概况井田概况 一 交通位置一 交通位置 某煤矿位于某市五通桥区石麟镇境内 行政区划属五通桥区石麟某煤矿位于某市五通桥区石麟镇境内 行政区划属五通桥区石麟 镇方嘴村十组 位于五通桥区镇方嘴村十组 位于五通桥区 253253 方向方向 直距约 直距约 11 011 0 kmkm 某煤矿某煤矿交通以公路为主 交通以公路为主 主井口有乡村公路与外界相通 主井口有乡村公路与外界相通 至石麟至石麟 镇镇 3km3km 至五通桥区约 至五通桥区约 1717 kmkm 至某约 至某约 4040 kmkm 交通较方便 见交通位 交通较方便 见交通位 置图 置图 二 地形地貌及水系二 地形地貌及水系 某煤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 属盆周低山区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某煤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 属盆周低山区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最高点在矿区西北部 标高最高点在矿区西北部 标高 597 7 597 7 m m 最低点为矿区东北南部桫椤 最低点为矿区东北南部桫椤 沟 标高沟 标高 355 355 m m 相对高差 相对高差 242 7242 7 m m 属侵蚀构造山地地形 其间为 属侵蚀构造山地地形 其间为 宽窄不一的小山谷 宽窄不一的小山谷 矿区水系属岷江水系 主要支流为沫溪河 从矿区外围北东部经矿区水系属岷江水系 主要支流为沫溪河 从矿区外围北东部经 过 平均流量过 平均流量 5050 m m3 3 s s 向东流经石麟 西坝镇 在五通桥附近汇入 向东流经石麟 西坝镇 在五通桥附近汇入 岷江 矿区北部桫椤沟与中南部李家沟为常年流水沟 平均流量分别岷江 矿区北部桫椤沟与中南部李家沟为常年流水沟 平均流量分别 为为 0 420 42 m m3 3 s s 0 150 15 m m3 3 s s 三 气象及地震三 气象及地震 矿区属亚热带潮湿气候 四季分明 夏季湿热多雨 冬季较冷 矿区属亚热带潮湿气候 四季分明 夏季湿热多雨 冬季较冷 但无积雪期 最高气温为但无积雪期 最高气温为 37 7 37 7 最低气温 最低气温 2 6 2 6 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17 17 雨量较为充沛 常年降雨量 雨量较为充沛 常年降雨量 14001400 mmmm 左右 其中左右 其中 6 6 9 9 月降雨月降雨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量占全年降雨量一半以上 相对湿度量占全年降雨量一半以上 相对湿度 79 79 根据根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2001GB18306 2001 及 及 建筑抗震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设计规范 GB50011 2001GB50011 2001 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度 设计基本地度 设计基本地 震加速度值为震加速度值为 0 100 10g g 设计地震第一组 设计地震第一组 四 矿区经济概况四 矿区经济概况 矿区外围西南部有稀疏分布农户 全为汉族 粮食作物以玉米 矿区外围西南部有稀疏分布农户 全为汉族 粮食作物以玉米 小麦为主 水稻 薯类次之 另有少量水果 花生 油菜等经济作物 小麦为主 水稻 薯类次之 另有少量水果 花生 油菜等经济作物 矿区植被发育 多为杂草与灌木 矿区植被发育 多为杂草与灌木 五 水源与电源五 水源与电源 矿井水源主要取自于周边溪沟水 矿井水源主要取自于周边溪沟水 该矿为双回路电源供电 其中一回路供电电源取自该矿为双回路电源供电 其中一回路供电电源取自石麟变电站石麟变电站 从该站以从该站以10kV10kV的的LGJ 50LGJ 50型架空输电线接入矿井地面型架空输电线接入矿井地面10 6kV10 6kV变电所 线变电所 线 路长路长2 5km2 5km 另一回供电电源取自 另一回供电电源取自天仙桥变电站天仙桥变电站 从该站以 从该站以10kV10kV的的 LGJ 50LGJ 50型架空输电线接入本矿井地面型架空输电线接入本矿井地面10 6kV10 6kV主变电所 线路长主变电所 线路长5km5km 六 邻近小煤矿现状六 邻近小煤矿现状 某煤矿北边为桫椤沟煤矿 某煤矿北边为桫椤沟煤矿 西北为大庆煤矿 一井 西北为大庆煤矿 一井 西南部有 西南部有 桫莲煤矿 东与乌龟桥煤矿相邻 这些煤矿分别开采桫莲煤矿 东与乌龟桥煤矿相邻 这些煤矿分别开采 K K8 8 K K5 5 K K4 4 K K3 3 煤层 相邻矿井之间煤层 相邻矿井之间有保安煤柱相隔 矿权边界清楚 无矿业权纠纷 有保安煤柱相隔 矿权边界清楚 无矿业权纠纷 第二节第二节 地质特征地质特征 一 地层一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须家河组 平缓坡地及冲沟分布有第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须家河组 平缓坡地及冲沟分布有第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四系坡残积与冲洪积层 各地层特征由新至老分述于下 四系坡残积与冲洪积层 各地层特征由新至老分述于下 一 第四系 一 第四系 Q Q 厚度 厚度 2020 m m 为近代河流冲积 淤积及残坡积堆积等 主要为黄 为近代河流冲积 淤积及残坡积堆积等 主要为黄 灰 橙黄 土黄色含砂及砾石砂土层和含角砾腐植土层 与下伏地层灰 橙黄 土黄色含砂及砾石砂土层和含角砾腐植土层 与下伏地层 呈不整合接触 呈不整合接触 二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 二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 T T3 3xjxj 分布于整个矿区 须家河组在剖面上可分出五段 矿区仅出露第分布于整个矿区 须家河组在剖面上可分出五段 矿区仅出露第 二至五段 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二至五段 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 1 须家河组第五段 须家河组第五段 T T3 3xjxj5 5 厚厚 34 0334 03 59 3759 37 m m 平均 平均 46 7046 70 m m 岩性为灰 浅灰色细 中粒 岩性为灰 浅灰色细 中粒 砂岩 夹深灰色砂质粘土岩 顶部为深灰色粉砂岩 砂质粘土岩及粘砂岩 夹深灰色砂质粘土岩 顶部为深灰色粉砂岩 砂质粘土岩及粘 土岩 富含植物化石 土岩 富含植物化石 2 2 须家河组第四段 须家河组第四段 T T3 3xjxj4 4 厚厚 114 18114 18 173 56173 56 m m 平均 平均 143 83143 83 m m 岩性为深灰色薄层状砂 岩性为深灰色薄层状砂 质粘土岩 粘土岩 夹较多的浅灰色细砂岩 粉砂岩条带及包体 富质粘土岩 粘土岩 夹较多的浅灰色细砂岩 粉砂岩条带及包体 富 含植物化石 含煤四层 即含植物化石 含煤四层 即 K K10 10 K K9 9 独层子和假三层 可采煤层仅有 独层子和假三层 可采煤层仅有 K K10 10 K K9 9煤层 局部可采 煤层 局部可采 3 3 须家河组第三段 须家河组第三段 T T3 3xjxj3 3 厚厚 75 3075 30 106 25106 25 m m 平均 平均 88 7288 72 m m 上部为灰 浅灰色厚层 上部为灰 浅灰色厚层 块状细 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砂岩粒度沿倾向或走向均有变化 垂块状细 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砂岩粒度沿倾向或走向均有变化 垂 向上的粒度变化一般是上 下部为细 中粒 中部为中 粗粒 厚度向上的粒度变化一般是上 下部为细 中粒 中部为中 粗粒 厚度 常与常与 T T3 3xjxj3 3互为消长 一般变化不大 中部为浅灰 麻灰色细砂岩 互为消长 一般变化不大 中部为浅灰 麻灰色细砂岩 煤矿初步设计方案代可行性研究 夹粉砂岩及少许深灰色砂质粘土岩 下部很不稳定 厚度变化较大 夹粉砂岩及少许深灰色砂质粘土岩 下部很不稳定 厚度变化较大 以灰 深灰色砂质粘土岩 粉砂岩互层为主 夹少许薄层状粘土岩 以灰 深灰色砂质粘土岩 粉砂岩互层为主 夹少许薄层状粘土岩 细砂岩 该段内可见冲刷面 为典型的河流边滩相沉积序列 细砂岩 该段内可见冲刷面 为典型的河流边滩相沉积序列 4 4 须家河组第三段 须家河组第三段 T T3 3xjxj2 2 厚厚 164 20164 20 172 69172 69 m m 平均 平均 167 50167 50 m m 岩性相对较稳定 以深 岩性相对较稳定 以深 灰色粘土岩 砂质粘土岩为主 夹浅灰色粉砂岩及少许细砂岩 普遍灰色粘土岩 砂质粘土岩为主 夹浅灰色粉砂岩及少许细砂岩 普遍 含植物化石碎片及炭屑 发育微斜层理及微波状层理 局部可见小型含植物化石碎片及炭屑 发育微斜层理及微波状层理 局部可见小型 斜层理及透镜状层理 含斜层理及透镜状层理 含 K K8 8 K K7 7 K K6 6 K K5 5 K K4 4煤层 其中煤层 其中 K K5 5煤层稳定 煤层稳定 厚厚 0 320 32 0 440 44 m m 平均 平均 0 350 35 m m K K4 4煤层稳定 厚煤层稳定 厚 0 310 31 0 420 42 m m 平 平 均均 0 340 34 m m K K8 8 K K7 7 K K6 6煤层已被采空 煤层已被采空 二 构造二 构造 矿山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中台拱威远矿山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中台拱威远 龙女寺龙女寺 台穹南西部 地处峨马复式背斜东翼北端较宽缓地带 总体为单斜构台穹南西部 地处峨马复式背斜东翼北端较宽缓地带 总体为单斜构 造 倾向由北北西转为北北东 倾角造 倾向由北北西转为北北东 倾角 3 3 20 20 主要构造为北北西 主要构造为北北西 向沫溪河挠褶 从桫椤沟煤矿北东部通过 轴面倾向南西 宽向沫溪河挠褶 从桫椤沟煤矿北东部通过 轴面倾向南西 宽 500500 10001000 m m 挠褶带内煤层倾角较大 且岩层节理裂隙发育 挠褶带内煤层倾角较大 且岩层节理裂隙发育 某煤矿为一套平缓单斜构造 总体倾向北东 倾角某煤矿为一套平缓单斜构造 总体倾向北东 倾角 3 3 5 5 区 区 内未见明显断裂构造 亦未见岩浆活动迹象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内未见明显断裂构造 亦未见岩浆活动迹象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 单类型 单类型 三 煤层及煤质三 煤层及煤质 一 含煤性 一 含煤性 区内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 含全区可采煤层区内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