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住宅的合理化设计.doc_第1页
现代住宅的合理化设计.doc_第2页
现代住宅的合理化设计.doc_第3页
现代住宅的合理化设计.doc_第4页
现代住宅的合理化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住宅的合理化设计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建筑082班 段向 082957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不再只局限于建筑面积和布局,而追求的是精细、灵活、舒适的居住空间提出建筑师在对城市住宅的设计中应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来满足居民多种居住模式和生活方式的需求,对住宅进行合理化的设计。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特色多样的住宅,注重住宅套型的合理选择,功能组织的合理性、满足居住着的生理要求和心理需求、以及户型的适应性。关键词:住宅套型 功能组织 生理要求 心理需求 适应性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citizens standard of living,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residence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the size and the overall arrangement, and a more refined, flexible, comfortable living space is appreciated. The architect who designs the urban residence should adopt the new idea, new technique to satisfy the request of residents various living modes and life styles,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 Provide the residents with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variety , and focus on the rational choice of residential dwelling size, functional rationality of the organization to meet the physical requirements live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and-family flexibility.Key words: residential dwelling size ;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physical requires; psychological needs; adaptation一家庭人口、生活模式住宅套型的合理选择社会的人口家庭构成以及不同的家庭生活模式与住宅套型的选择密切相关。1.家庭人口构成与套性选择不同的家庭人口构成形成不同的住户户型,而不同的住户户型则需要不同的住宅套型设计。 图1根据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家庭的小型化趋势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多种因素分析,中国城市户均人口至2002 年以后将降至3.22 人,如图1是北京,上海,东京的户均人口变化趋势。这将导致家庭总数的增长速度超过人口总数的增长速度,从而加大了住房的需求量。从家庭人口数量来看,三四口人的家庭数量将逐年增多,见图2。因此,适应少口户的住宅套型今后将占主导地位。图2从家庭构成结构来看,据1991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10% 的抽样汇总数据推算,一代户占13.5% ,二代户占68% ,三代户占18.5% 。虽然近年来户均人口数量有所下降,但家庭构成结构比例却无明显变化。预计在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观念影响下,形成的中国特有的“分而不离”的核心家庭网络模式对本世纪中国家庭构成结构仍有一定影响,因此,由部分老人和子女合住的家庭比例将保持稳定。住宅将出现“两代居”、“老少居”、“双核心户”等新套型,以适应这一社会需求。上海、北京、南京等已率先进入老年型城市。因此,老龄化人口家图2庭住宅将成为一种需求。家庭人口构成影响套型平面与空间的组合形式,在套型设计中既要根据功能分区的要求又要考虑户内家庭人口状况,进行合理的平面空间组合。2.家庭生活模式与套性选择在21世纪,面对高龄化、都市化、信息化的急速发展,人们对居住要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档次更高,这一切因素都在互相影响与制约着,而且是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之中。住户的家庭生活行为模式是影响住宅套型平面空间组合设计的主要因素。而家庭行为模式则由家庭生活方式所决定。它涉及家庭主要成员的职业经历,受教育程度,文化修养,社会交往范围,收入水平,以及年龄性格,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家 务 型 小孩处于成长阶段或经济收入不高以家务为家庭生活的主要特征。休 养 型退休人员增加,人的寿命延长,使老年户 增多。 交 际 型职业的需要,社交活动多。 家庭职业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套型设计中需设置专门的工作间。前店后场。 文 化 型 弹性工作制 ,设置专用的工作学习室。家庭生活模式是以社会文化模式是以社会文化模式所赋予的共性和家庭生活方式的个性所决定的,我们应该在不变的套型空间中增加可变性和适应性,探索合理的套型组合。二住宅使用空间功能的合理组织表1 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需求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步完善。住宅的功能是提供居住者的满足其生理,心里以及行为要求的实用,安全,美观的居住环境。所以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业余时间增加,社会交往增多,家务劳动减轻,业余爱好多样。这些都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表1住宅的户内功能是住户基本生活需求的反映,其中包括会客,加人团聚,娱乐,休息,聚餐,炊事,学习,睡眠,洗盥,便溺,晒凉,贮藏等等(表1)。1.这些空间可以分为满足家庭生活的公共空间和满足个人生活的私密空间,并且各空间的组织应该层次清晰,功能合理,公私分区,动静分区,洁污分区,各功能空间既有联系又相对分离。(1)公私分区图3公私分区是按照空间使用功能的私密程度的层次来划分的,住宅内部的私密性一般随着人的活动范围扩大和成员的增加而减弱,相对的,其对外的公共性则逐步增强。公共空间代表了家庭的文化特色,反映了家庭活习惯,是开放的空间。私密空间是培育个性,修养身心场所,要求相对的安静与私密。住宅的私密性不但在视线声音上等方面有所隔离,同时在内部空间组织上也能满足居住着的心理要求。如图3为住宅空间私密性序列。图4 起居室室是家庭生活的中心,是家庭团聚娱乐会客的场所,它功能复杂,应该是开放性的,但应保障一定得安定性。如图4所示为小区中三个不同的户型,他们三个都有共同的特性:起居室的空间既相对开放又相对独立。卧室,卫生间都对的私密,且主卧又有相对的安静,保证休息时避免声音和光线的干扰。图4(2).动静分区动静分区从时间上来说,也叫昼夜分区。一般来说,会客室,起居室,餐厅厨房是动区,主要白天使用。卧室,工作学习空间也是静区。在有的住宅中,父母和孩子的的活动分区也可以是动静分区。所以为了我们的良好的住宅环境,我们应该好好的思索,把动静空间划分出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更加高效的居住。(3)洁污分区随着我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拉近污染物产生了。这个洁污分区主要是把有烟气污水的空间和清洁的区域分开。明显的是厨房和卫生间都要用水,都有污染和废水产生,所以一般把厨房和卫生间集中布置,但是又由于他们功能上的差异,所以当厨房和卫生间集中布置时还应再做洁污分区。2.由于现代住宅中功能的复杂性,住宅的合理分室能将不同的功能空间分别独立出来,避免空间的合用与重叠。(1).生理分室中国城市小康住宅标准建议生理卫生分室标准最 低 目 标一 般 目 标理 想 目 标8岁以下子女可与父母同室18岁以下子女可复数同室15岁以上子女性别分室6岁以下子女可与父母同室18岁以下子女可复数同室15岁以上子女性别分室表218岁以上子女保证个人私室6岁以下子女可与父母同室15岁以下子女可复数同室12岁以上子女性别分室15岁以上子女保证个人私室如表2,这些年龄分室的界限的确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住宅的标准及文明程度有关。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个方面,把分室当成重要的一方面来对待。(2).功能分室功能分室就是把不同的功能空间分隔开来,以避免相互干扰,提高使用质量。功能分室包含了食寝分离;起居,用餐与睡眠分离;工作,学习分离三个方面。食寝分离就是把用餐功能从卧室里分离出来,在厨房中安排就餐。起居,用餐,睡眠分离就是将家庭公共活动从卧室中分离出来,有单独的起居室和餐厅。工作学习分离就是工作学习空间独立出来,设置工作室或者书房,为工作学习创造更加安静的环境。三.生理要求合理良好的空间环境质量 居住者对住宅套型空间环境质量的生理要求,最基本的是能够避风雨,御暑寒,保安全。进一步则是必要的空气环境质量以及热、声、光环境等卫生要求。空气环境 保证空气的洁净度。室内应有足够的空间良好的自然通风,以保证换气量。室内热环境人体以对流、辐射、呼吸、蒸发和排汗等方式与围环境进行热交换达到热平衡。利用人工方式外, 减少外墙面积是提高建筑热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 室内光环境 良好的光环境有利于人体活动,提高工作效率,保护视力.每户至少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室内声环境尽量降低室外环境噪声级,同时合理地设计选用套型空间外界面材料和构造做法 。表3 表3中分别列出了我国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中规定的住宅个直接采光房间的窗地比的最小值及,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中对住宅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和空气声,撞击声隔声标准的规定。 总之,保证室内良好的自然通风,保证换气质量,空气的洁净,创造良好的光环境,减少室内外各种噪声源对居住者的生理和心里干扰 。合理的组织住宅环境,满足居住者对住宅的生理需求。四. 居住心理特需求合理改善提高住宅居住质量1.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首先是从使用功能考虑,满足人们的生活行为操作的物质和生理要求,但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社会劳动时间的缩短,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出现,人们将会更加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由此带来的人们生活行为特征的变化趋势具有以下特点:(1). 由物质型转向文化型。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革命的冲击,使家庭生活的内容由物质上的满足转移到文化上的需求,在家里看书报、上网、学知识蔚然成风,用于智力开发的时间增多。(2). 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为加强信息交流和知识互补,社会交往得到加强,接待客人、聚会的机率增多。(3). 业余爱好向多样化过渡。由于业余空闲时间增多,给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提供了可能,也向住宅空间的构成提出了新要求。(4). 精神方面的需求向自我个性的表现与张扬过渡。人们不仅局限于物质生活的丰富多彩,精神生活上也要追求高品质,如在室内装饰设计和陈设布置上反映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并能体现个人的性格和爱好,以达到精神要求和自我实现。2.所以居住者的心理需求就对对居住空间环境提出了要求。居住环境心理需求: (1). 安全感与心理健康(2). 私密性与开放性(3)自主性与灵活性 (4)意境与趣味 (5)自然回归性 如何根据居住者的心理需求,改善、调整和提高居住空间环境质量,是套型设计中应予重视的问题。作为建筑师,合理的组织空间功能:我们应该营造积极乐观的环境; 处理好住宅的私密性,满足住户的心理要求;住宅内部具有较大的灵活可变性;增强空间环境的意境和趣味性;一点阳台绿化,一池盆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五.灵活多变户型合理的适应性 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不同时期对住宅的各种要求是不同的。住宅的适应性就是指住宅设计阶段这种提高住宅的灵活性,保证住宅使用过程中充分利用住宅实体空间功能变化的潜力。这种潜力是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居住者的需求。这种适应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能可持续发展;二是要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三是要能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 在住宅设计中,应注重提高住宅空间的灵活性,设计出多种适应性的套型分配给不同的住户。这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不加或者少加工程措施,以交换使用空间或者套型的办法来达到适应不同的需求。具体方法有:1.房间用途的多适应性。在设计中预先考虑到房间的用途可以做不同的更换,住户可以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冬季住南屋、夏季住北屋;工作室改为客房等等。2.设置可以调剂分配的灵活空间。在相邻的两套型之间设置一可灵活分配的居室,用不同的开门位置,可使其归属相邻的不同套型,从而达到调整套型类型的目的。3.设置活动隔墙,改变相邻套型的面积。4.单元之内的可分性。在一个单元中由一梯二户改为一梯三户或四户,各户既保持了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可分性。5.菜单式套型平面。将住宅主体结构及外围护墙固定不变,其他隔墙、设备可有住户自己确定。6.设置多功能空间。在套型设计中设置多功能的空间,使套型具有某种程度的适应性,以满足住户的需求。7.套型空间模糊处理。为避免住宅功能布局僵化,创造一些形体复杂,功能不明确的空间,使居民产生不同的感受,使他们采用互不相同又能适应各自功能要求的空间布局。六.结束语 总之,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从物质需求开始向精神需求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