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docx_第1页
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docx_第2页
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 姚 瑞 华 ,赵越 ,王东 ,孙 运 海 ,孙 宏 亮( 环境保护部 环境规划院,北京 100012)摘要: 长江中下游流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经济活动强度最大、环境压力最重的流域之一,流域沿江重化工业高密度布局,流域环境风险突出,受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水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的影响,以致流域河湖关系发生改变,区域生态问题突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完善流域管理制度、加强水污染防治、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等措施,构建全流域环境管理和治理体系,特别是要严格加强沿江重化工业危、重污染物排放监测与监督管理,实现长江中下游水环境修复与休养生息。关 键 词: 水污染防治; 污染物排放; 化工业污染; 长江中下游流域中图法分类号: X52文献标志码: A长江中下游流域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同时也是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 在我国 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全局 性 地 位1。2011 年 9 月,环 境 保 护 部、发展改革委员会、财 政 部、住建部、水利部 等 联 合 批 复 实 施长江中下游流域水 污染防治规划( 2011 2015 年) ,为长江中下游的水 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宏观布局,为流域污染防治、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提供了导向与指引。虽然目前长江 中下游流域水质状况总体相对较好,但流域水环境保 护形势不容乐观,外秦淮河、黄浦江、赣江等河流污染 情况突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问题凸显,鄱阳湖、洞 庭湖生态安全水平下降,流域沿江各地市主要饮用水 源地与各类危、重污染源生产储运集中区交替配置,饮 用水安全隐患较多。类,黄浦江的吴淞口断面由类下降为劣类,详见表 1。2012 年,流域内高锰酸盐指数年均浓度较 2010 年有所下降,化 学 需 氧 量、氨 氮 和总磷的浓度略有升 高,其中氨氮浓度上升比例最高,达到 14 6% 。表 1 2010 2012 年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 水质类别及比例污染状况年份劣 断面 / 个 比例 / %断面 / 个 比例 / %断面 / 个 比例 / %20102011201248404288 985 189 467311 114 96 4002004 2良良 良1 2污染物排放情况根据环保部环境统计数据,2012 年,长 江 中 下 游流域 COD 排放总量为 379 9 万 t,其中生活、农业和工业的 COD 排放量分别为 48 3,183 3 万 t 和 148 4 万 t,占比分别达到了 48 2% ,39 0% 和12 7% 。上海市、 荆州市、衡阳市和武汉市 4 个城市 COD 排 放 量 最 高, 均超过 14 万 t; 岳阳市、赣州市、长沙市、永州市、南京 市、常德市、宜春市、黄冈市、邵阳市、南阳市、襄阳市、 郴州市、益阳市、南昌市和上饶市等 15 个城市的 COD 排放量超过 了 8 万 t; 黄 山 市 COD 排 放 量 最 低,仅 有2 714 t。长江中下游流域 COD 排放格局如图 1 所示。1流域水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1 1个别断面水质呈恶化趋势根据 2012 年国控监测断面数据,在长江中下游流域范围内的 54 个河流型国控断面中,有监测数据的断面共计 47 个。 、 类和劣类断面数分别 为 42,3,2 个,所占比例分别为 89 4% ,6 4% ,4 2% ; 与 2010 年 相 比,2012 年 劣 类断面所占比例增加 4 2% 。外秦淮河的七桥瓮水质全面由 类下降为劣收稿日期: 2014 03 13作者简介: 姚瑞华,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流域规划与管理方面的研究。E mail: yaorh caep org cn46人 民长 江2014 年源保护区的 现 象 较 多2,危 化 品 运 输 量 逐 年 增 加,致使化学品运输泄露事故几率增大,饮用水水源受石油 污染和化学品污染的风险加大。2009 年,长江中下游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共有排污口数量 392 个、耕地面 积29 266 66 hm2 、工业企业 251 家、加油站 60 个、垃圾堆存量 7 6 万 t,这些都是严重影响饮用水安全的重要 风险源。长江干流拥有港口 220 多 个,船 舶 10 万 多 艘,每年产生的油污达 6 万 t 左右,而沉船造成的油污 染就达 100 多吨。流域内镉、砷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排 放量占到全 国 排 放 量 的 50% 以 上。湘江流域重金属 污染问题突出,历史排污造成的底泥重金属累积等环 境问题严重威胁着长江中下游流域水质安全,是改善 流域水环境质量的难点。图 1 长江中下游流域 COD 排放格局2012 年,长江 中 下 游流域氨氮排放总量为 49 万t,其中 生 活、农业和工业的氨氮排放 量 分 别 为 27 3,16 1 万 t 和 5 6 万 t,占比分别达到 55 6% ,32 9% 和11 5% 。上海市、岳阳市和衡阳市 3 个城市 氨 氮 排 放 量最高,均超过 2 6 万 t; 南京市、武汉市、赣州市、荆州 市 4 个城市氨氮排放量均超过 1 4 万 t; 柳州市的氨氮 排放量最低,只有 338 t。长江中下游流域氨氮排放格 局如图 2 所示。2 2总磷和氨氮污染较为严重虽然长江流域总体水质较好,但是部分支流污染严重,2012 年国控断面监测数 据 显 示,湖 北 涢 水 水 质为劣 V 类,主要污染因子是总磷和氨氮。流域城镇化 进程较快,长江下游省市城镇化 水 平 达 到 67% ,高 出 全国平均水平 14 5% ,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 滞后,城市内河、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人口聚集区的河 流沟渠水质普遍受到污染。流域造纸及纸制品业、纺 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 重污染行业在长江中游广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结构性污染影响短时期内难以消除3。由于流域 污染治理欠账多且时间长,因此要使流域得到全方位的改善难度大。2 3区域生态问题突出自 1949 年以 来,长 江 中下游地区大量湖泊被围 垦,总面 积 超 过 13 000 km2 ,因围垦而消亡 的 湖 泊 达1 000余个。形成这些因素及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由 于长江流域上游及一些支流,如岷江、嘉陵江、金沙江 等流域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倾泻入河床,加上人为 围湖造田,从而使行洪蓄洪区域急剧减少,大大降低了 蓄洪、调节洪峰的能力; 另一方面,长江干流及其支流 水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长江上游干支流控制性水 库建设,长江与洞庭湖和鄱阳湖河湖关系发生改变,特 别是水库群汛后蓄水加快了两湖出流,使两湖枯水期 提前,且枯水期延长已成为常态,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一 定的影响。对两湖的影响还突出表现在两湖湿地面积 日益萎缩,生物资源锐减,破碎化、陆域化演替进程加 快,抗干扰能力减弱,调节气候和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 退化现象严重。另外,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滇、引江 济太、引江入湖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实施,将对长江中下 游的水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产生叠加影响4。图 2 长江中下游流域氨氮排放格局2流域水环境状况及存在的问题2 1流域环境风险突出我国长江沿线分布有大量的重化工企业,在全国的 21 236 家化工企业中,位于长江沿岸的有近万 家。目前,长江流域正在建设或规划的化工园区就有 20 多 个。如此高密度的重化工企业布局,造成区域产业重构化问题突出,叠加性、累积性和潜在性的环境污染隐 患多,未能形成流域产业协作和分工格局。沿江各地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与各类危、重污染源生产储运集中区交替配置,水运航道穿过饮用水水增 刊( )姚瑞华,等: 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47江沿岸各级政 府 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 参 照“醉 驾 入刑”的做法,实行环境污染追责入刑,并借鉴公安机关 严惩酒驾的做法,采取统一的尺度和标准,严格执法, 严厉查处环境违法条件,开展经常性、不定期的环境执 法检查或专项行动,坚决消除以罚代管、人情执法等问 题,杜绝环境违法久治不绝的现象。3保护对策及建议3 1以支流治理为重点改善干流水质以外秦淮河、赣江、黄浦江等为水系重点,切实落实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确 定 的 上 海 市控制单元、南京市至镇江市控制单元、外秦淮河南京市 控制单元、赣江赣州市以上控制单元、长江九江市至安 庆市控制单元和黄浦江上海市控制单元等 6 个单元的 水污染防治任务,制定单元达标治理方案。6 个单元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总磷 或 氨 氮 超 标,对 于上海、南京、赣州、镇江等重点城市,应加强化肥、农 药、化工、焦化、造纸、制革和肉类加工等氮磷高排放行 业的监督管理,加强治污设施的建设,并积极推进清洁 生产,减少工业氮磷排放量。在积极完善城镇污水处 理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增加脱氮除磷设施的改 造。集中推进沿河周边的农村污染治理和畜禽养殖污 染控制,逐步使畜禽养殖从低水平、分散性养殖向规模 化、集约化养殖转变,通过采取农村连片整治等措施开 展清洁乡村建设。3 4建立联防联控机制长江中下游各省区表现出产业向沿江聚集、人口向沿江聚集、长三角地区经济和人口高密度聚集的现象,要坚持以长江为载体,在流域层面上实现部门统筹 和区域协同,实现流域保护 的“大 部 制”,改 变 九 龙 治 水的困局。打破行政壁垒,组建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 联盟,搭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合作平台和环保 投融资平台,建立流域联防联控机制、区域生态补偿机 制、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区域联合监测机制、区域环境 保护联席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重点工程项目的联合 审查机制、区域环境保护公众联合参与机制、环境损害 赔偿联合鉴定和环境风险评估联动机制等一整套区域 联动保护机制。3 2保障下游河道基流及湖泊生态水位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大小水库约有 190 多 座,总 库4结 语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事关我国长三角地区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 关系到长江干流沿线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用水安全。流 域水污染防治任务任重而道远,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 染防治工作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系统性保护思路,通 过完善流域管理制度、加强水污染防治、优化水资源配 置、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等措施,逐步构建现代化的国 家综合治理体系,促进流域资源环境生态的协同保护。 参考文献:1 王东,徐 敏,吴 悦 颖,等 长 江 中 下 游 水 污 染 防 治 规 划 研 究 报 告M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容超过 530 亿 m3 ,占长江径流量的 90% ,汛前集中泄水、汛后集中蓄水给长江中下游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 问题。为此,应实行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与优化 运行,优先考虑下游河湖生态用 水 需 求,同 时 兼 顾 防 洪、发电和航运。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适时提前 蓄水期和预泄期,适当延长蓄水时间和消落时间,适度 增加枯水期下泄流量,切实保障生态基础流量。通过 “退田还湖”、“清淤蓄洪”来扩大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 域面积,恢复河流湖泊与湿地生态功能。3 3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强2蒋海涛,容明知 建立长 江 下 游 饮 用 水 源安 全 保 障 体 系 的 若 干 思考 J 人民长江,2011,42( 2) : 39 41刘松,朱建强,田皓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水问题与对策J 长 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