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伤救治技术 战伤救治规则 2006版 全军卫生人员都应当掌握战 现 场救治技术 战伤分级救治 分为战 现 场急救 紧急救治 早期治疗 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5个基本救治环节 提高基层官兵战场自救 互救能力 降低战斗减员率 伤残率 适应我军战场急救的需要 最大限度保障官兵生命健康安全 维护部队的战斗力 五大急救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 急救步骤 通气 基础生命支持止血 止痛包扎固定搬运 六大技术 基础生命支持 止血 战争死亡的重要原因是出血 据统计约占死亡总人数的30 40 因此 止血术是外伤急救技术之首 不能将泥沙 香灰 药物 烟丝等撒在伤口上 否则容易引起创口感染 甚至导致破伤风和气性坏疽 后果严重 成人总血量约5000 6000ml 约占体重的7 8 1 一次失血500ml以下 不超全身血量的10 可通过心脏活动增强 血管收缩和体内储血库血液释放等代偿 2 中等出血1000ml 血量20 难以代偿 出现血压下降 脉搏加快 四肢冰冷 头晕 口渴乏力等早期休克现象 甚至昏迷 3 严重失血达30 时 可危及生命 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 搏动性 涌出 速度快 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 持续性 溢出 毛细血管出血 血色鲜红 缓慢渗出 各种出血的特点 常用止血方法 1 指压止血法2 加压包扎止血法3 填塞止血法4 止血带止血法5 屈肢加压止血法可选用一种 也可以把几种结合一起使用 以达到最快 最有效 最安全的止血目的 1 指压止血法 紧急时在出血动脉近侧用力将动脉压于骨骼上 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血管大出血的临时止血 1 一侧额 颞 头顶部出血 用拇指压迫同侧耳前颞浅动脉止血 2 一侧颜面部出血用拇指压迫同侧面动脉 面动脉位于下颌角前方约1厘米的凹陷处 3 一侧头面部大出血用拇指压迫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 平环状软骨 将颈总动脉压向第六颈椎横突止血 必须注意 压迫时间不宜超过10min 严禁双侧同时压迫 4 一侧肩 腋部和上臂出血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搏动点 将锁骨下动脉压向深处的第1肋骨止血 5 前臂出血用拇指压迫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中部 向外将肱动脉压向肱骨 6 手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腕横纹稍上方内外侧的尺 挠动脉止血 因有广泛吻合支 所以必须同时压迫双侧 7 下肢出血用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压迫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止血 8 足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部近踝处 胫前动脉 和跟腱与内踝之间 胫后动脉 止血 不足 1 难以维持较长止血时间 2 效果不确切 3 需要一定专业知识 止血有效率不超过30 因此常需更换其他方法止血 2 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各种伤口的一般性出血 是最常用的止血方法 先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再用三角巾或绷带适当加压包扎 在没有无菌纱布时 可使用洁净的纸巾 毛巾 手帕等替代 介绍几种新型止血绷带 1 纤维蛋白绷带含纤维蛋白原 促凝血蛋白等成分 可使血液流失减少50 80 2 壳聚糖绷带止血机制不依赖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而是与红细胞黏附 形成血凝块 能在30s内使300ml血液凝固 3 微孔聚丙烯管状急救绷带 透气性好 吸收功能强 止血效果好 不易与创面粘连 3 填塞止血法 适用于颈部 臀部等较大而深的伤口 方法 先用1 2层大纱布块贴于伤口上 然后向内填塞纱条或纱块 外面加压包扎固定 或用粗线 不锈钢丝等将皮肤拉拢 但不缝紧 使伤腔内有一定压力而止血 3 4日后更换填塞的敷料 缺点是止血不彻底 同时有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 颈部伤口填塞止血法将健侧上臂作为支架加压包扎 不能直接将绷带环绕颈部包扎 以防因出血 水肿而引起窒息 4 止血带止血法 多用于四肢较大的不易控制的动脉出血 缺点是压力控制不好或应用时间过长会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1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先在出血近心端用纱布或衣服 毛巾等垫好 用左手拇 食 中指夹持止血带距头端约10cm处 手背向下 右手持带中段绕伤肢一圈半 左手食指与中指紧夹尾段止血带向下牵拉 使之成为一活结 外观呈A字型 2 气压止血带用袖带绕在肘 膝以上部位 打气至伤口停止出血 一般上肢300mmHg 下肢400 600mmHg 缺点是携带不便 气压止血带在战救中的应用 上肢充气压力200 300mmHg 下肢400 550mmHg 压力适中 过大或不足均可造成神经损伤 不足压力使肢体静脉充血而造成神经的出血浸润 充气间隔时间 上肢少于1小时 下肢1 5小时 隔3 5分钟再充气使用 使用前 排净带内空气 无皱纹护垫 松紧适宜 带下容纳一指 较宽止血带和皮肤接触面积增大 可用较小压力提供止血效果 减少对神经和软组织损害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1 时间越短越好 最好不超过1小时 2 应在前额或胸前挂有明显标记 注明缚扎时间 部位 3 松紧适度 以恰能止血为度 充气止血带更好 4 应有衬垫 否则会损伤皮肤 5 缚扎部位在伤口近端 但不能扎在上臂的中 下 1 3处 因该处挠神经贴近肱骨 易被损伤 5 加垫屈肢止血法 在肘窝 腋窝等处加垫 然后屈肢用三角巾或绷带将位置固定 即可止血 但怀疑有骨折时忌用此法 包扎术 目的 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压迫止血 注意事项 1 动作要轻巧 2 接触伤口的敷料应保持无菌 3 包扎要快且牢靠 松紧适宜 4 打结要避开伤口部位 5 密切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及时松解过紧的包扎 包扎材料 1 三角巾带状三角巾顶角 底角及顶角系带折叠成带状燕尾式三角巾将三角巾在顶角附近与底边中点折叠成燕尾式 2 纱布绷带纱布绷带材料来源广 制作简单 透气好 有足够拉力 而且费用便宜 由长条纱布制成 有多种规格 宽5cm 8cm 长600cm 太宽不便于缠绕 太窄不易层叠 绷带的卷头端为带头 其游离的末端为带尾 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肢体必须置于功能位 绷带包扎肢体自末梢向中枢端进行 每个带环的叠层 其距离须均等 后行带环一般覆盖前行带环的2 3 加压包扎时 必须予以衬垫 不能过紧 保护好腋窝 肘窝及上肢挠神经 下肢腓骨头下方的腓总神经 绷带的基本包扎法1 环形包扎法大多以右手握带卷 左手固定带尾 然后将带卷环绕肢体包扎 为使绷带不易滑脱 第一圈可以稍斜 并将斜出圈外的绷带折回压于第二圈下 再环行重叠缠绕 绷带结尾方法可用别针固定 胶布粘贴或剪开绷带尾部打结固定等方法 2 倒折螺旋包扎 用于前臂 小腿等处的包扎 因此处肢体为圆锥形 上粗下习 绷带容易松弛滑脱 包扎时注意每绕一圈将带头作180度的折转 3 8字形包扎法1 内叠扇形包扎主要用于膝 踝 肘关节等部位 包扎时从关节下方起始作环绕包扎 越关节屈侧至关节的上方 然后再经关节屈侧回至下方 每圈覆盖前一圈的2 3 渐次接近伸侧的中点 其交叉点在关节的屈侧 最后在关节中部作环形包扎终结 2 外叠扇形包扎此种包扎较易松弛脱落 包扎时由关节中部起始 向关节上下两端层叠 逐步向外展开 4 麦穗形包扎各带环交叉点在关节伸侧渐次向上或向下移动 形同麦穗 通常用于指 掌 腕 踝等关节部位 将四指并拢 在指尖作回反包扎 环绕2圈固定 再用8字包扎法包缠手部 最后于腕部环形包扎2圈固定 全手绷带包扎法 踝关节绷带包扎法 于趾根部环形包扎2圈 斜过足背绕踝部 再斜过足背与前圈交叉 绕足底回原处 形成螺旋形包扎 最后踝上环绕2圈固定 三角巾包扎 三角巾帽式包扎法 适用于头顶外伤 先在伤口上覆盖无菌敷料 下同 不再重复 将三角巾底边折叠约两指宽放在眉间上部 顶角经头顶拉到枕部 将底边经耳上向后拉紧压住顶角 然后再绕至前额打结 三角巾风帽式包扎法 顶角和底边中央打结 顶角结放于前额 底边结置于枕外隆突下方 然后将两底角拉紧 包绕下颌 至枕后打结固定 三角巾面具式包扎 适用于颜面部外伤 顶角打结放在头正中 两手拉住底角罩住面部 然后双手持两底角拉向枕后交叉 最后在额前打结固定 眼鼻处剪洞开窗 头部三角巾十字包扎 适用于下颌 耳部 前额的伤口 两手持三角巾底角将三指宽带状三角巾经下颌 耳部向上提 长的一端绕头顶与短的一端在颞部交叉成十字 然后水平环绕头部与另一端打结固定 颈部三角巾包扎 嘱伤员健侧手臂上举抱住头部 将三角巾折叠成带状 中段压紧覆盖的纱布 两端在健侧手臂根部打结固定 适用于一侧肩部外伤 将燕尾三角巾的夹角对着伤侧颈部 巾体紧压伤口的敷料上 燕尾底部与系带包绕上臂根部打结 然后两燕尾角分别经胸 背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 单肩三角巾包扎 适用于一侧腋下外伤 将带状三角巾中段紧压腋下伤口敷料上 再将巾的两端向上提起 于同侧肩部交叉 最后分别经胸 背斜向对侧腋下打结固定 腋下三角巾包扎 胸部三角巾包扎 适用于一侧胸前外伤 将三角巾的顶角放于伤侧的肩上 使三角巾的底边正中位于伤部下侧 将底边两端绕下胸部至背部打结 然后将系带穿过底边与其固定打结 适用于单侧侧胸外伤 双手持燕尾式三角巾的两端 紧压在伤口的敷料上 用顶角系带环绕下胸部与另一端打结 再将两个燕尾角斜向上拉到对侧肩部打结 侧胸部三角巾包扎法 腹部三角巾包扎 三角巾顶角朝下 底边拉直放于胸腹交界处 拉紧底角绕到伤员腰部打结 顶角经会阴拉至臀上方 顶角系带与底角余头打结固定 臀部三角巾包扎 燕尾式三角巾夹角对着伤侧腰部 紧压伤口敷料上 用顶角系带环绕大腿根部与另一端打结 再将两个燕尾角斜向上拉到对侧腰部打结 提示事项 1 用于伤口的敷料面积应超出伤口边缘至少2cm 以减少污染机会 2 止血时 在伤口上盖上干净或消毒敷料 然后施加压力在敷料上 大约5 10min 一般均可止血 若血液将敷料湿透 不要撤除敷料 直接再加一块干净敷料在上即可 包扎过紧的表现 1 手或足部皮肤苍白 严重时变为灰白或紫蓝色 可以与另一侧肢体比较 2 皮肤发凉 发冷 3 局部刺痛或麻痹 4 毛细血管充血时间延长到2s以上 5 肢体末端脉搏微弱或消失 固定术 固定注意事项 固定是主要针对骨折的急救措施 1 刺破皮肤的骨断端不应该送回 应妥善固定 防止骨折断端移动损伤血管 神经等组织造成的严重并发症 2 固定动作轻巧 牢靠 松紧适度 皮肤与夹板之间要垫软物 尤其在骨突出处和空隙部位更要注意 以防局部受压缺血坏死 3 指趾端要露出 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简易三角巾固定法 下颌骨折固定同头部十字包扎法锁骨骨折固定固定时腋窝加棉垫垫好 将两条4指宽的带状三角巾分别环绕两个肩关节 于背部打结 尽量使两肩后张 在背部将底角拉紧打结 肋骨骨折固定同胸部外伤包扎 三角巾固定法 软夹板 肱骨骨折固定 夹板固定法长夹板置于上臂后外侧 短夹板放于前内侧 带状三角巾或绷带在骨折上下端扎紧 松紧以布带能不费力在夹板上 下移动1cm左右为宜 肘关节屈曲90 前臂悬吊于胸前 三角巾固定法10 15厘米宽带状三角巾将肱骨固定在躯干上 屈肘90度 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肘关节骨折固定 肘关节弯曲位时 用两条带状三角巾和一块夹板把关节固定 肘关节伸直位时 可用一卷绷带和一块夹板把肘关节固定 前臂骨折固定 夹板固定法屈肘90 拇指向上 前臂内外侧各置一夹板 长度超过肘 腕关节 用绷带固定两端 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三角巾固定法先用三角巾将伤臂悬吊后 再用一条三角巾条带或一条绷带将伤臂固定于胸前 手指骨折固定 用小夹板和两片胶布粘合固定 若无固定棍棒 可以固定在健肢上 骨盆骨折固定 将一条带状三角巾的中段放于腰骶部 绕至小腹部打结固定 再用另一条带状三角巾中段放于小腹正中 绕至腰骶部打结固定 股骨骨折固定 1 夹板固定法用一块长夹板 长度为伤员的腋下至足跟 放在伤肢外侧 另一夹板 长度自大腿根部至足跟 放于伤肢内侧 然后用绷带分别在骨折上下端 腋下 腰部 膝部和踝关节等5 6处打结固定 胫 腓骨骨折固定 1 夹板固定法取两块夹板 长度自大腿至足跟 分别置于伤腿内外侧 骨突出部 两腿间隙加垫 用绷带或三角巾分别在骨折的上 下端 膝部 大腿打结固定 足部作 8 字固定 使足尖与小腿成直角 2 三角巾健肢固定法用5条三角巾条带 在骨折的上 下端 膝部 大腿打结固定 足部作 8 字固定 将伤肢与健肢固定在一起 脊柱骨折固定 伤员仰卧 头颈部正中位 不要前屈或后仰 在头的两侧各垫枕头或衣服卷 最后用一条带子通过伤员额部固定头部 限制头部前后左右晃动 1 颈椎骨折固定 2 胸 腰椎骨折固定 伤员平直仰卧在硬质木板上 在腰伤处垫一约10cm薄枕 使脊柱稍向上突 然后用几条带子把伤员固定 使伤员不能左右转动 伤病员搬运术 伤病员在现场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和在随后送往医院的过程中 必须经过搬运这一重要环节 规范 科学的搬运术对伤病员的抢救 治疗和预后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仅仅将搬运视作简单体力劳动的观念是错误的 搬运方法 1 徒手搬运适用于狭窄的阁楼和通道等担架或其他简易搬运工具无法通过的地方 此法虽实用 但搬运者较劳累 搀扶 适用于病情较轻 能够站立行走的伤兵员 背驮 胸部创伤 呼吸困难者不宜用此法 双人 手托肩扛 双人搭椅 拉车式等 2 器械搬运1 担架搬运 是最常用的方法 分普通担架和轮式担架 搬运时 伤员头部在后 下肢在前 便于观察伤员病情变化 2 床单 被褥搬运 遇有窄梯 狭道 担架难以搬运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方法 四肢骨折 脊柱损伤以及呼吸困难等伤员不宜用此法 目前用可折叠 多功能担架替代 危重伤员的后送体位 昏迷和颅脑颌面损伤 搬运时使伤员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 防止舌后坠或分泌物阻塞呼吸道 保证呼吸道通畅 头部用衣物 枕头垫好 以减轻震动 脑组织暴露者 应保护好其脑组织 胸部伤 应取半卧位或伤侧向下的低斜坡位后送 以减轻呼吸困难 腹部伤 取仰卧位 屈曲下肢使腹壁松弛 注意脱出的内脏要保护包扎 不要回纳 以免造成感染 宜用担架或木板搬运 骨盆骨折的伤员 先用三角巾包扎固定 然后仰卧于担架上 双膝略弯曲 休克病人 取平卧位 不用枕头 双脚适当抬高 呼吸困难病人 取坐位 不能背驮 不能使病人躯干屈曲 最好用折叠担架或椅子搬运 躯体任何部位的异物穿透伤 均不应在现场拔除 以免盲目拔除后发生大出血 脊柱 脊髓损伤的搬运 脊柱损伤严禁背驮和屈曲位搬运 因会造成脊柱的前屈 使椎骨进一步压缩而加重损伤 颈椎骨折的伤员 首先应注意不轻易改变其原有体位 应用颈托固定颈部 如无颈托 则头颈两侧可用软枕或衣服等物固定 搬运时应有3 4人 一人托住其头部保护 其余人协调一致将伤员平直地抬上担架 胸 腰椎骨折伤员搬运时须2 3人 蹲在伤员同侧 1人托头肩 1人托腰臀 另一人抱住伸直并拢的双腿 协同一致 将伤员放到硬质担架上 仰卧位时 胸 腰部用一个约10厘米厚的垫子垫起 以保持胸腰部过伸位 如用软担架后送 则取俯卧位为宜 通气术 气道发生阻塞 在数分钟内伤员即会因窒息 缺氧而死亡处理伤员时 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须立即做到 松开衣领 腰带 头部后仰 将下颌向上抬起 立即清除口 鼻腔分泌物 异物 血块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 紧急时 可先用粗针头进行环甲膜穿刺或切开打通气道 有条件时 放置口咽通气管 口咽通气管 环甲膜穿刺或切开术 临床常用急救技术对颈 颌面外伤者 喉梗阻来不及或无条件作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者 可采用环甲膜穿刺或切开术暂时建立人工气道 确保呼吸道通畅 环甲膜位于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之间 有弹性的纤维结缔组织膜 有横行的环甲动脉弓通过 位于环甲膜上1 2处 环甲膜穿刺 环甲膜位置表浅 无重要的血管 神经 是穿刺 切开最方便 最安全的部位 颈前正中触及两个隆起 上为喉结 下为环状软骨弓 两者之间的凹陷处即环甲膜救治强调争分夺秒 要求1min内穿刺成功 方法仰卧位 项部稍垫高 头部后仰 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固定喉部 右手拇 食指紧捏9号注射针头 直径3mm左右 针尖斜面向下 经环状软骨上缘中点处垂直进针 使针尖进入喉腔 有落空感 气体从针尾呼出 环甲膜切开术 采取横切口 长约1 2cm 在环甲膜中下部经颈前正中线依次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 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 止血钳撑开切口 吸出痰液和血块 插入气管套管 采用呼吸气囊人工通气 全程约30s 不足 损伤动脉大出血 环状软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