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计算机制造业风险分析报告电子计算机制造业风险分析报告报告摘要从以上整体经济形势来看,2007年,我国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行业的运行环境较好,对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绩效的提高都非常有利。2006年,主要电子计算机产品需求较大,产品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增长较快,总销售收入达到12060多亿元,整机、网络设备、外设的销售收入都有所增长。计算机制造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近年来变化不大,经济效益整体平稳。2006年中国台式电脑市场出货量达1623.1万台,销售额达737.8亿元人民币,出货量与2005年相比增长11.4%。预计,2010年中国台式机市场总销量将达到2,600.2万台,从2006年到2010年的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4%。笔记本在2006年中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随着厂商价格战的打响,笔记本真正脱去了高贵的外衣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从各省市笔记本的生产情况来看,这种迅猛增长也十分显著。2006年,我国计算机制造业企业亏损面和亏损深度明显下降,盈利能力显著增强。计算机制造企业绝对盈利能力最强的为大型企业,不管是销售收入,还是利润总额都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其中销售收入为8566.32亿元,利润总额为164.15亿元。在信贷投向上,笔记本制造业处于快速成长期,有着较好的增长性和盈利能力,其偿付能力较强,可适当增加其长期信贷投资,同时也可支持其销售增长,而适当提供短期信贷资金。对于台式机来说,从行业所处的产业阶段来看,其资产扩张将会收敛。在信贷投入上,应严格控制长期信贷资金的供给,加强长期贷款的审查,而对显示器生产的信贷投放上,应重点支持液晶显示器生产线的建设和宽屏大屏显示器的销售。从区域结构上来看,广东等省仍是信贷投入主要区域,而对河北等增长较快地区,应适当增加长短期信贷投入,促进区域经济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可适度向中小企业进行信贷倾斜,私营企业的贷款也可适度增加,不过在信贷审查上,应加以严格控制,避免无效重复投资。目 录第一部分 2007年行业运行分析及预测1第一章 2007年电子计算机行业运行分析及预测2第一节 2007年电子计算机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2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2二、需求结构变化和2006年需求特点分析2三、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3四、2007年计算机市场预测3第二节 2007年行业进出口分析及预测5一、进口分析5二、出口分析6三、2007年进出口预测7第三节 2006年计算机行业主要特征8一、金字工程需求拉动力趋缓,和谐社会项目崭露头角8二、消费市场娱乐化,网络作用力显著上升8三、中小企业渐成利润源泉,用户需求二元化发展8四、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酝酿中的洗牌不可避免9五、价格战依旧9六、未来结构升级10第二章 2007年行业市场竞争分析及预测11第一节 行业竞争特点分析及预测11一、行业发展阶段评价11二、行业垄断性分析11(一)总资产集中度分析11(二)市场占用率分析12四、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13第二节 计算机制造业竞争结构分析及预测15一、计算机制造业竞争影响因素分析15(一)产品特性影响15(二)品牌效应影响15二、计算机生产企业竞争趋势分析15(一)市场结构竞争趋势预测16(二)售后服务竞争趋势预测16第三章 行业投资与效益分析18第一节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8第二节 行业投资状况分析及预测20一、行业投资总体状况分析20二、行业投资资金来源分析20三、“十一五”投资资金需求分析21第三节 2006年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22一、计算机制造业效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22(一)计算机生产成本影响22(二)计算机制造业市场供求关系影响22二、行业总体经济运行分析22(一)资产变化分析及预测22(二)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变化分析及预测23三、行业运行效益分析25第四章 2007年行业环境特征评价26第一节 经济环境特征评价26一、经济周期与行业发展关系26二、经济发展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预测26(一)2006年整体经济运行情况及2007年预测26(二)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及2007年预测26第二节 政策环境特征评价29一、宏观政策影响分析评价29二、财政货币政策影响分析评价29(一)货币供给分析29(二)法定准备金频繁调整的影响30三、产业政策影响分析评价30(一)国家“十一五”规划及影响分析31(二)环保标准强制执行对电子企业有利有弊31第三节 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关联行业影响分析及预测33一、操作系统发展变化及影响33二、应用软件行业发展变化及影响33四、互联网运用33第二部分 行业细分分析及预测35第五章 计算机细分行业分析36第一节 2006年台式机市场分析36一、台式机市场需求分析36二、台式机价格走势37三、2006年台式机进出口分析38四、台式机销售量预测38第二节 2006年笔记本电脑市场分析40一、笔记本市场分析40二、2006年笔记本电脑进出口分析42三、2007年笔记本市场预测43第三节 2006年显示器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44一、2006年显示器整体状况44二、液晶显示器市场结构分析44三、2006年显示器进出口分析44四、2007年显示器市场预测47第四节 2006年服务器市场分析49一、服务器市场总体情况49二、2006年服务器市场结构分析49三、服务器市场发展预测50第五节 2006年打印机市场分析51一、喷墨打印机市场景气指数:51二、喷墨打印机市场价格指数51三、2006年喷墨打印机进出口形势分析52四、打印机市场预测54第六章 细分地区分析56第一节 行业区域分布总体分析及预测56一、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及预测56二、电子和通信业分区域经济效益比较56第二节 2006年广东省计算机制造业分析及预测58一、区域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变化58二、广东省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58三、广东省计算机制造业发展预测59第三节 2006年江苏省计算机制造业分析及预测60一、区域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变化60二、江苏省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60(一)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规模变化60(二)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财务状况60三、江苏省计算机制造业发展预测61第四节 上海市计算机制造业发展分析及预测62一、区域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变化62二、上海市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62(一)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规模变化62(二)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财务状况62三、上海市计算机制造业发展趋势预测63第五节 北京市计算机制造业发展分析及预测64一、区域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变化64二、北京市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64(一)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规模变化64(二)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制造业财务状况64三、北京市计算机制造业发展趋势预测65第六节 浙江省计算机制造业发展分析及预测66一、区域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变化66二、浙江省省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66(一)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规模变化66(二)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财务状况66三、浙江省计算机制造业发展趋势预测67第三部分 企业分析68第七章 企业综合分析69第一节 计算机制造业企业盈亏状况分析69一、计算机生产企业亏损状况分析69(一)不同规模类型企业亏损分析69二、计算机企业盈利水平分析70(一)总体盈利水平分析70(二)不同规模企业盈利情况分析70第二节 2006年计算机制造业企业经营状况分析72一、计算机制造业10强企业综合比较分析72二、计算机制造业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72三、企业财务状况比较73(一)偿债能力比较分析73(二)运营能力分析73(三)盈利能力分析74第八章 典型企业分析75第一节 2006年方正科技运营分析及预测75一、公司基本评价75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75(一)运营状况分析75(二)盈利状况分析76(三)偿债状况分析76(四)发展状况分析76三、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77五、2006年重大发展事项78第二节 同方股份2006年发展分析79一、公司主要股东79二、企业基本业务发展情况79三、公司经营业绩分析81(一)偿债能力分析82(二)营运能力分析82(三)盈利能力分析82(四)发展能力分析83四、同方股份公司发展前景83(一)公司战略规划与策略83(二)主营业务展望84第三节 2006年长城电脑发展分析87一、企业基本业务发展情况87二、公司市场营销和技术开发情况88三、公司经营状况88(一)偿债能力88(二)营运能力89(三)盈利能力89(四)成长能力89第四部分 行业风险提示及信贷投向建议90第九章 2007年计算机制造业授信风险提示及总结91第一节 计算机制造业经营环境分析91一、经济环境风险分析91二、货币政策影响分析91三、人民币升值压力对行业的影响92第二节 产业政策影响分析93一、信息化推进影响分析93二、政府采购政策影响分析93三、环保政策影响分析93第三节 计算机制造业内部风险分析95一、原材料供给风险分析95二、市场风险分析96三、多元化投资风险97四、企业研发能力影响97五、行业风险综合评价97第十章 2007年计算机制造业信贷建议99第一节 2007年行业总体特点及总量控制建议99一、2007年行业总体发展特点与授信额度建议99二、2007年授信期限建议99第二节 计算机制造业细分行业特点总结及授信建议100一、细分子行业对比分析总结100二、细分子行业产品授信建议100第三节 2006年地区发展特点及授信建议101一、区域对比及发展特点总结101二、区域市场授信建议101第四节2007年计算机制造企业特点及授信建议102一、所有制对比及发展特点总结及信贷建议102二、规模发展特点及授信建议102附 表表120032006年电子计算机主要产品销售情况2表22003-2006年主要计算机产品产量3表320042006年主要计算机产品进口量5表420042006年主要计算机产品进口金额5表52004-2006年主要计算机产品出口量6表62004-2006年主要计算机产品出口额6表7近年计算机整机制造业与国民经济增长表11表82006年计算机制造业企业资产集中度12表9计算机制造业各类型企业销售收入表13表10电子计算机制造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20表11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的资金来源情况20表1220032006年电子计算机产品资产规模变化表22表1320032006年电子计算机主要产品销售收入23表1420032006年电子计算机主要产品利润表24表15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经济效益变化表25表162006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预测情况28表172006年互联网用户分析34表182004年2006年台式机进出口表38表1920052006年笔记本生产情况40表20台湾前五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家主要客户41表21台湾前五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家出货量统计41表222004-2006中国大陆笔记本电脑进口量月累计表42表232004-2006中国大陆笔记本电脑出口量月累计表43表2420042006年中国市场液晶显示器各品牌市场占有率44表252004-2006中国大陆显示器出口量45表262004-2006中国大陆显示器进口量47表2720042010年中国市场各类型显示器出货量比例47表2820052007年中国市场液晶显示器各类型出货量分布48表292004年2006年喷墨打印机进口月累计情况53表302004年2006年喷墨打印机出口月累计情况54表312006年计算机制造业地区分布状况56表32广东省计算机制造业在全国的地位58表33广东省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规模变化58表34广东省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财务指标59表35计算机制造业在全国的地位60表36江苏省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规模变化60表37江苏省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财务指标61表38计算机制造业在全国的地位62表39上海市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规模变化62表40上海市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财务指标63表41北京市计算机制造业在全国的地位64表42北京市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规模变化64表43北京市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财务指标65表44浙江省计算机制造业在全国的地位66表45浙江省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规模变化66表46浙江省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财务指标67表4720032006年计算机生产企业亏损个数69表482006年不同规模企业亏损数69表4920032006年计算机生产企业亏损金额情况70表502006年计算机不同规模企业亏损金额情况70表5120032006年计算机制造业盈利水平70表52不同规模企业盈利状况71表53电子计算机制造业龙头企业效益情况72表542006年1-8月前20家计算机制造业企业规模指标72表55计算机制造业企业偿债能力比较73表56计算机制造业企业运营能力比较74表57计算机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比较74表58方正电脑营运能力变化情况76表59方正电脑盈利能力变化情况76表60方正电脑偿债能力变化情况76表61方正电脑发展能力变化情况77表62同方股份今年发展规模情况82表63同方股份偿债能力变化82表64同方股份营运能力变化情况82表65同方股份盈利能力变化情况83表66同方股份发展能力变化情况83表672006年长城电脑主要业务发展情况87表68长城电脑近年发展规模情况88表692006年长城电脑偿债能力变化情况89表702006年长城电脑营运能力变化情况89表712006年长城电脑盈利能力变化情况89表72近年长城电脑发展能力变化情况89表732007年计算机制造业风险总评98附 图图12006年计算机主要产品销售结构图3图2电子计算机销售收入增长趋势图4图3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资产集中度12图4计算机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变化情况13图5进入和退出壁垒框图14图6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关联图19图72006年我国计算机制造业资金来源结构图21图8电子计算机产品资产增长率变化趋势23图9电子计算机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变化趋势24图10电子计算机产品利润增长率变化趋势25图1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月度累计同比增长率(%)27图12货币供应量月度同比增长率(%)30图132006年中国PCs市场规模与增长37图142006年1-12月台式机景气指数37图152006年1-12台式机价格走势38图16台式机市场销量预测39图172006前三季度全球笔记本电脑5大厂家销量40图18笔记本电脑进口量曲线图42图19笔记本电脑出口量曲线图43图20我国显示器出口45图212006年中国大陆LCD、CRT显示器产品月累计出口量46图22我国显示器进口46图232006年1-12月中国大陆LCD、CRT显示器月累计进口量47图2420052010年中国PC显示器市场出货量及年增长率48图252006年各服务器品牌市场份额49图262006年服务器不同价格段市场份额50图272006-2010年服务器市场销量预测50图28打印机景气度51图29喷墨打印机市场价格指数52图30喷墨打印机2004-2006年进口图53图31喷墨打印机2004-2006年出口图54图32打印机市场销量预测55图33不同类型计算机制造业企业经营效益102图342006年计算机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盈利状况103第一部分 2007年行业运行分析及预测2006年,主要电子计算机产品需求较大,产品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增长较快,总销售收入达到12060多亿元,整机、网络设备、外设的销售收入都有所增长。我国2006年,电子计算机生产总体较为稳定,产量增长明显。其中在笔记本生产的带动下,微型计算机产量增长尤为明显。2006年,我国计算机主要产品的进口量整体上有所下降,特别是笔记本电脑、微型计算机、显示器进口都明显下降,不过,硬盘的进口却增长显著。2006年,电子计算机的出口额增长也十分显著,占整个电子产品出口额的37.4%,为1305.6亿美元。预计2007年电子计算机产品出口总额将继续高速增长;进口总额增速将继续有所放缓,但由于引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需要,进口仍将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总体上计算机制造业还是一个集中度和垄断性非常高的行业,虽然经过2004年集中度的一次大的调整后,垄断程度略有下降,但其垄断性并没有改变。而且,2006年,行业集中度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2006年,我国计算机生产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从产品的质量、机型设计、营销策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的竞争都将更加激烈。整体来看,2006年,计算机制造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近年来变化不大,经济效益整体平稳。从以上整体经济形势来看,2007年,我国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行业的运行环境较好,对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绩效的提高都非常有利。互联网用户进一步向宽带接入方式转化。多媒体等服务有了更大的应用空间,这就为计算机制造业,特别是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第一章 2007年电子计算机行业运行分析及预测第一节 2007年电子计算机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2006年,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稳步推进;出口大幅增加,产销衔接明显趋好,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当然,在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风险。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2006年,主要电子计算机产品需求较大,产品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增长较快,总销售收入达到12060多亿元,整机、网络设备、外设的销售收入都有所增长。表1 20032006年电子计算机主要产品销售情况单位:亿元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电子计算机整机3098.54 4619.50 5686.38 6729.53 计算机网络设备262.25 134.66 233.55 279.71 计算机外部设备2316.24 3510.21 4121.97 5050.86 合计5677.03 8264.36 10041.90 12060.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不过,2006年,电子计算机的销售收入增长速度慢于2005年。二、需求结构变化和2006年需求特点分析行业市场中,教育与政府信息化是带动台式PC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金融、电信等IT应用成熟行业新增需求减少;商用市场仍然是笔记本电脑的主力市场,个人消费市场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一批大型在建信息化项目如教育的“百亿工程”、政府的“十二金”工程等陆续实施,给服务器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区域市场中,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台式PC市场涌现出大量更新换代需求,华东、华北地区是中国笔记本电脑、PC服务器最大的区域市场,中西部地区整体计算机整机市场增速相对较快。图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 2006年计算机主要产品销售结构图三、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全球商用PC机销售的趋缓限制了某些领先企业的增长,美、日市场深受影响。虽然这些局部地区增势趋缓,但总体而言,零售市场和家用电脑市场的增势依然较为强劲,甚至在较为成熟的市场中也是如此。我国2006年,电子计算机生产总体较为稳定,产量增长明显。其中在笔记本生产的带动下,微型计算机产量增长尤为明显。表2 2003-2006年主要计算机产品产量单位:万台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大中型电子计算机5.36 5.44 5.81 6.03 微型电子计算机3083.93 4512.40 8083.82 10350.73 显示器8469.03 13136.55 15182.76 18560.57 打印机1963.91 2754.08 3555.77 4640.2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四、2007年计算机市场预测 (一)融合性产品与服务开辟新领域,带来新需求业界翘首以盼了许久的ICT产业大融合,将在技术进步和应用普及的推动下迅速从朦胧走向日渐清晰、从蓝图走向触手可及,从而为计算机产业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新市场机会。在硬件方面,融合性智能终端值得期待,以IPTV、流媒体为代表的业务将对存储、服务器的需求增长做出显著贡献,MESH的推广将进一步激发笔记本电脑、智能PDA等移动计算产品的需求释放。(二)竞争重心由中心城市向地方扩散对于台式PC为首的成熟硬件产品,向4-6级市场寻找发展空间已经不是趋势,而是现实。对于众多的消费类产品,3级以下城市市场的表现将决定着各路豪杰的市场地位排定。对于行业级产品,华东、华南、华北的新兴边缘城市的贡献也将日益显现。在用户层面,中心城市用户的相对饱和,加上行业采购权的下放和地方采购的由分散到集中,也会加速采购重心的转移。在供需双方的共同作用之下,中国计算机市场的竞争重心将由中心城市向地方扩散。图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4 电子计算机销售收入增长趋势图可以预测,受上述因素的拉动,2007年,计算机行业整体将实现28.55%的增长率,而计算机整机将实现29.50%的增长率。2007-2011年,中国计算机市场将实现15.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实现持续有力的增长;2011年市场销售额将达11586.8亿元。其中硬件设备的发展相对平缓。第二节 2007年行业进出口分析及预测一、进口分析2006年,我国计算机主要产品的进口量整体上有所下降,特别是笔记本电脑、微型计算机、显示器进口都明显下降,不过,硬盘的进口却增长显著。表3 20042006年主要计算机产品进口量单位:万台产品名称2004年2005年2006年同比增长(%)同比增长(%)微型计算机2.072.3915.46 2.29-4.18 笔记本电脑85.7172.99-14.84 72.22-1.05 打印机822.9690.87-16.04 733.266.14 扫描仪62.8944.05-29.96 56.1827.54 硬盘驱动器6518.0510651.0763.41 12842.6520.58 软盘驱动器2210.941127.88-48.99 803.88-28.73 光盘驱动器5853.827615.2130.09 9628.9826.44 显示器414.8583.9940.79 469.8-19.55 不间断供电电源11.0114.9535.79 18.3222.54 集线器12.547.3-41.79 27.9282.19 路由器42.3685.94102.88 148.7973.13 调制解调器1797.351751.49-2.55 1845.525.37 数据来源:信息产业部从进口金额来看,笔记本电脑、显示器、调制解调器等的进口额明显下降,而微型计算机、硬盘驱动器等的进口额上升较快,这是由我国的计算机各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设备装备能力所决定的。表4 20042006年主要计算机产品进口金额单位:万美元产品名称2004年同比增长2005年同比增长2006年同比增长微型计算机6391.8435.766324.46-1.057189.5813.68笔记本电脑73625.6540.6265411.4-11.1659639.5-8.82打印机86827.343.0976621.46-11.7577663.791.36扫描仪6581.36-17.986593.840.199639.6646.19硬盘驱动器461025.451.91722605.356.74821306.713.66软盘驱动器14059.51-43.758037.76-42.835415.01-32.63光盘驱动器271640.722.83323607.419.13339568.64.93显示器88807.8647.4597514.819.8072959.01-25.18不间断供电电源8677.4189269.416.8210903.9117.63集线器1514.6749.56506.85-66.54562.0510.89路由器29387.3713.2336115.5622.8937703.954.40调制解调器19211.33-45.4017543.41-8.6814420.21-17.80数据来源:信息产业部二、出口分析2006年,电子计算机的出口增长较快,大部分产品出口较2005年有显著增长,其中笔记本电脑、微型计算机、硬盘驱动器、显示器等重要设备出口量增长尤为突出。表5 2004-2006年主要计算机产品出口量单位:万台产品名称2004年2005年2006年同比增长(%)同比增长(%)微型计算机492.36623.2526.58 815.3430.82 笔记本电脑2532.244135.2563.30 5198.7425.72 打印机5993.716921.9315.49 6781.58-2.03 扫描仪1075.77728.25-32.30 618.65-15.05 硬盘驱动器6810.249990.1546.69 13181.8331.95 软盘驱动器7202.345101.73-29.17 3882.37-23.90 光盘驱动器15130.116458.288.78 16176.61-1.71 显示器8057.39560.4118.66 10703.2411.95 不间断供电电源920.281259.0736.81 1528.6321.41 集线器1437.911758.7122.31 18283.94 路由器2395.53467.7644.76 5265.7351.85 调制解调器9625.2910419.248.25 11236.647.85 数据来源:信息产业部2006年,电子计算机的出口额增长也十分显著,占整个电子产品出口额的37.4%,为1305.6亿美元,出口额排前的是笔记本电脑(384.6亿美元)、和液晶显示器(159.3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8.6%和9.6%。表6 2004-2006年主要计算机产品出口额单位:万美元产品名称2004年同比增长(%)2005年同比增长(%)2006年同比增长(%)微型计算机274647.424.62370648.234.95486985.831.39笔记本电脑207744683.62299020343.94384572428.61打印机614497.542.35688673.612.07673249.7-2.24扫描仪36534.63-17.3030256.62-17.1829038.45-4.03硬盘驱动器271031.331.87411076.951.67596834.945.19软盘驱动器30412.09-20.2319144.49-37.0515348.8-19.83光盘驱动器369583.733.80380710.53.01371421.7-2.44显示器147301753.8816147989.6316819944.16不间断供电电源33456.4528.9242867.9428.1358382.3136.19集线器22288.58147.9119502.38-12.5010082.21-48.30路由器56384.74246.2088031.3356.13144404.864.04调制解调器110750.1124.70160948.445.33218075.735.49数据来源:信息产业部三、2007年进出口预测随着计算机产品企业研发能力的增强使得我国产品质量和性能大大提高,2007年我国计算机产品将进一步推向全世界,出口到世界各国,增强了我国电子及通讯产品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由于跨国公司生产厂陆续移往大陆,中国政府将继续鼓励出口政策,预计2007年电子计算机产品出口总额将继续高速增长;由于引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需要,进口仍将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未来两年进出口将继续保持30%以上的增幅,但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出口增速的局面仍将维持。同时,在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仍很强劲的背景下,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的运行将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升值有助于降低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原材料的进口成本和技术引进,会促进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的进口和整个行业技术装备的提升;二是,升值同时会,增加企业出口成本,削弱行业的出口价格优势,这个也值得计算机生产企业综合权衡。第三节 2006年计算机行业主要特征一、金字工程需求拉动力趋缓,和谐社会项目崭露头角经过了数年的持续建设,12金工程中的多数日益成熟,信息化的需求逐步转向硬件维护升级和增值服务,采购增长放缓,个别领域甚至出现减退,对中国计算机市场的拉动作用不如过去几年,直接表现在金融、电信等行业采购所占比重的不同幅度下降。与此同时,紧急医疗系统、数字环保工程、公共安全与事务、城市监控、社区医疗、社会主义新农村、地震地质灾害等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工程,对于政府部门采购需求的推动力在2006年得到彰显,显现出蓬勃的活力与旺盛的需求。二、消费市场娱乐化,网络作用力显著上升在2006年,中国消费市场的不同层面,不约而同地掀起了娱乐化的浪潮。既体现在产品营销方式的娱乐化,也体现在使用体验的娱乐化。明星代言的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既有小罗这样顶级的足球巨星,也有徐静蕾、张靓颖这样的人气明星。体育营销在世界杯期间更是达到了顶峰,“超女”模式的大获成功也诱使IT和消费电子厂商频频效仿,PK也成了IT 的流行词汇。同时在对消费者使用感受的关注和推广上,厂商的焦点也从科技性、易用性向娱乐性大步迁移,摄像头日益朝着笔记本电脑的标准配置迈进,流媒体内容也开始成为台式PC的卖点之一。另一方面,网络社区对于大众用户购买决策的作用迅速飙升,在许多消费用户中的可信度和可参照性大幅度超越媒体广告和传统IT导购网站。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乃至一些中小企业采购负责人,都会在选购品牌和型号的时候前往有较高人气的IT网络社区了解其他用户的使用感受和评价,作为自己决策的重要依据。这一变化显示了Web2.0时代网络对于大众消费的深刻影响,同时一些先知先觉的厂商也注意到了这一趋势,开始了针对社区的网络营销。三、中小企业渐成利润源泉,用户需求二元化发展2006年,中小企业依旧是中国信息化应用市场中的明星,其信息化投资在IT总体投资中的比重继续攀升。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板块也日益成为行业利润率不断下滑过程中为数不多的亮点,IT厂商在中小企业用户身上获得了稳定的、相对可观的利润回报。这既是由于大型企业、行业采购中招标越来越多地被采用,激烈地拼争和打单费用、服务成本的攀升进一步压缩了在这些用户群体的利润空间,而中小企业用户采购的分散性、零散性使得其议价能力受到限制,也是由于IT厂商针对性打包方案的有力推广和用户认可度的上升,从另一方面提升了在中小企业用户群中的利润拓展可能。在用户端,中小企业用户的需求也日益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大量的分散的中小企业用户在寻求基于个性化基础上的集约化,可以称为“菜单式”;另一端则是基于行业特性的集约化,可以成为“专业式”。前者为广大的中小企业用户所采用,以期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导入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相对的差异化需求满足。后者则更多为酒店、物流、以及制造行业的一些细分子行业得以盛行。四、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酝酿中的洗牌不可避免产业迈向成熟的一个必然结果即是行业性的普遍洗牌。计算机产业在中国市场发展了20余年,几经高速成长,现在仍保持着较高的成长性。但在一些重要的细分产业领域,市场销售额增速的连年减缓和利润水平的持续下滑,业已昭示着其生命周期开始步入成熟阶段,相应地行业竞争也在激烈拼争中趋于逐步集中,并购这个词汇将越来越多地被中国IT业界提及,品牌兼并正在酝酿中并在未来不可避免。行业的大浪淘沙,会进一步压缩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缺乏实力、不具备较强局部竞争力的小厂商将会被洗牌出局。但同时也会有一批具有差异化能力或资源的中小品牌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在大厂商难以全面覆盖的细分领域找到空间,未来中小品牌的发展将转向专业化、行业化。五、价格战依旧价格战依然在2006年PC的市场争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年初的万元双核一直杀到4000元以下,其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5月中旬,当所有PC厂商的双核产品还处于6000元价位的时候,长城电脑率先发动了第一次价格战,推出了一款4999元的双核纯平产品,将双核产品推向平民价位。随后,方正推出了4700元的双核电脑,虽然采用的只是805芯片和17纯平显示器,但以方正以往的市场表现依然是不可想象的。身为国际一线品牌的戴尔也放下“身份”,推出了4999元的双核液晶电脑,与神舟等二线品牌的产品相持平。 作为全球最大的PC厂商之一,惠普看到了中国三、四级城市的市场消费潜力,在年末召开了“布局区域 引领未来”的区域策略新品发布会,针对区域市场推出了价格为2999元的低价dx2255商用台式机,这是继联想推出2999元的“圆梦计划”之后,国际PC厂商再次把PC产品价格拉进冰点。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电脑市场中,随着用户需求的日益差异化,尤其是电脑已经不单纯是IT的时候,仅仅靠走规模效应、运用价格优势在市场上有所作为是行不通的。必须不断的创新,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当然,规模效应的低成本以及差异化道路的高成本如何协调,每个厂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六、未来结构升级放眼未来,中国计算机市场将在结构升级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Vista的上市和多核应用程序的成熟将在1-2年后带动硬件设备的升级和应用的扩展,个人用户的前进步伐将快于企业用户;期待已久的3G建设大幕在2007年正式拉开,将有效激发网络服务和相关开发市场的需求释放,辅以HSDPA、Wimax等B3G技术的应用,将带动移动应用相关消费的快速增长,同时M2M的兴起也会给中间件以及移动协同和商务创造广阔的空间;电子政务、数字奥运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计算机设备、软件及IT服务市场的发展;在集群性用户中,计算技术对商业、汽车、医疗、广播电视、娱乐、金融等行业的渗透,将衍生出包括RFID、汽车电子、医疗电子、娱乐电子、数字内容、公共事务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巨大的细分产业群。第二章 2007年行业市场竞争分析及预测第一节 行业竞争特点分析及预测一、行业发展阶段评价计算机产业在中国市场发展了20余年,几经高速成长,现在仍保持着较高的成长性。但在一些重要的细分产业领域,市场销售额增速的连年减缓和利润水平的持续下滑,昭示着其生命周期步入成熟阶段。从下表,我国近几年计算机整机制造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的相关变化上,就可看出这一点。表7 近年计算机整机制造业与国民经济增长表年份计算机整机制造产量(万台)增长速度GDP总量(亿元)增长速度2003年3083.94110.72%13582310%2004年5974.893.74%15987810.1%2005年8083.8435.30%18308510.4%2006年10350.7328.04%20940710.7%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行业垄断性分析一个产业中企业的规模差异和企业数量决定了该产业是垄断的市场结构还是竞争的市场结构,测定产业市场结构有多种方法,为了综合反映我国计算机制造业的市场机构,我们用绝对集中度来测度其行业竞争特征。绝对集中度是市场上处于前n家企业的资产、销售等在整个市场的资产、销售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若用Cn表示前n家企业的绝对集中度,用Xi表示第i家企业在整个市场的资产、销售总量所占的份额,则绝对集中度的计算公式为:CnXi根据这个公式,我们来分别研究我国计算机制造业集中度的变化情况。(一)总资产集中度分析而且,2006年,行业集中度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这与电子信息业的全球整合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趋势上看,预计在电信业新的兼并融合中,资产集中度有进一步加强的可能。表8 2006年计算机制造业企业资产集中度单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6 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资产集中度(二)市场占用率分析从市场占用率来看,2006年18月份,的市场占用率最高,其销售收入占集成电路整个行业的8.95%,其次是鑫茂科技、中芯国际、纬创资通、飞思卡尔,其销售收入占比依次为8.07%、6.64%、5.69%、5.52%。而行业前十家市场份额总占用率为47.23%,前20家的占用率为61.97%。和资产规模的集中度基本一致。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所占份额的构成也能较好地反映一个行业的竞争特征。计算机制造业20032006年销售收入如下表所示:表9 计算机制造业各类型企业销售收入表单位:亿元企业资产规模占比企业资产规模占比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12.46 伟创力实业(珠海)有限公司1.95 英顺达科技有限公司3.82 乐金飞利浦液晶显示(南京)有限公司1.93 达功(上海)电脑有限公司3.13 戴尔(中国)有限公司1.82 联想信息产品(深圳)有限公司2.90 希捷国际科技(无锡)有限公司1.68 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2.53 纬新资通(昆山)有限公司1.51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2.47 达辉(上海)电子有限公司1.40 达业(上海)电脑科技有限公司2.42 乐金电子(惠州)有限公司1.3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2.30 上海惠普有限公司1.23 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16 达福(上海)电脑科技有限公司1.20 戴尔(厦门)有限公司1.96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1.17 CR1036.15 CR2051.3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可见,市场占有的集中度情况与资产集中度情况是一致的,整体上,计算机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也较高,垄断性特征明显,在变化趋势上,在经历2004年行业调整的拐点后,2006年,集中度有上升的趋势。图7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8 计算机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变化情况四、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根据行业结构理论分析,企业退出障碍与进入壁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下图所示)。图9图10 进入和退出壁垒框图根据行业结构理论分析,企业退出障碍与进入障碍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业的进入壁垒是指那些允许现有企业赚取经济利润,却使产业的新进入者无利可图的因素。主要有结构性壁垒和行为性壁垒两方面。结构性壁垒包括规模经济、现有企业对关键资源的控制、以及现有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趋于下降。现有企业对关键资源的控制一般表现为对资金、专利或专有技术、原材料供应、分销渠道、学习曲线等资源及资源使用方法的积累与控制。现有企业的市场优势主要表现为品牌优势上。行为性壁垒是指现有企业对进入者实施报复手段所形成的进入壁垒。主要是限制进入定价,占优势的大企业采取低价来扼杀进入者争夺市场份额。退出壁垒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退出成本等。资产专用性程度高的行业,例如房地产,房地产行业的投资的资产地点专用性程度高,一旦投资,很难撤回。退出成本主要是劳工协议、重新安置的成本等。对于计算机制造业来说,因为生产用的设备的专用性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深圳市汽车租赁合同书范文
- 技术总监聘用合同书范文二零二五年
- 合同作废协议
- 二零二五版全新货物外包运输合同书
- 知识产权业务合作合同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土地及厂房租赁合同范例
- 2025标准股权投资合同模板
- 2025修订版大学生实习实践合同协议范本参考模板
- 2025标准酒店员工劳动合同
- 2025授权合同(标准)
- 交房通知短信(5篇)
- 高中英语 A precious family dinner说课课件
- 工艺联锁图识读
- 2023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与技术岗位招聘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GB/T 21567-2008危险品爆炸品撞击感度试验方法
- 卫生人才培养方案计划
- DB64-T 1684-2020 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高清可复制)
- 婚丧嫁娶事宜备案表
- “三级”安全安全教育记录卡
- 风生水起博主的投资周记
- 赛艇赛事活动推广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