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监测.ppt_第1页
食源性疾病监测.ppt_第2页
食源性疾病监测.ppt_第3页
食源性疾病监测.ppt_第4页
食源性疾病监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与实施要求 天愿医院防保科高汉武2016年6月16日 几个概念 食源性疾病 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 中毒性等疾病 食物中毒 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 亚急性疾病 食品安全事故 指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 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 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食源性疾病监测的价值 各国逐渐认识到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要性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供 1 健康危害的实际证据 风险评估的基础2 系统性的食品安全风险 从病到食品的溯源调查3 支持早期预警 这一点尤其重要 发达国家给我们的启示 在构建食品安全管理框架时优先考虑食源性疾病监测 将医疗机构纳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 多部门协作机制 完善的食品溯源体系 临床诊断 实验室检验 流行病学调查 溯源技术等技术融合 发达国家给我们的启示 主动发现病例 医院进行症候群监测 主动发现致病因子 实验室病原学检测 主动发现病因性食品 对食品污染进行监测病例 致病因子 病因性食品溯源分析早发现 早预警 早控制食品安全隐患 国内案例1 三聚氰胺事件 2007年12月开始 三鹿集团陆续收到消费者投诉 2008年3月 南京儿童医院10例婴幼儿泌尿结石病例 2008年6月28日 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 肾结石 婴幼儿病例 2008年7月中旬 甘肃省卫生厅接到甘肃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电话报告 称该院收治的婴儿患肾结石病例明显增多 展开了调查 并报告原卫生部 2008年7月24日 三鹿集团送检 8月1日15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 2008年8月13日 三鹿集团通过调换撤出污染产品 国内案例1 三聚氰胺事件 2008年9月8日 河北省委 省政府接到石家庄市政府报告 启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级预案 2008年9月9日 国家质检总局派出联合调查组赶赴三鹿集团 2008年9月11日 三鹿集团召回产品 2008年9月13日 党中央 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 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据不完全统计 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共造成全国近30万名婴幼儿发生泌尿系统结石 6名婴儿死亡 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现状 被动报告为主 掌握的是已经发生或诊断明确的事件和疾病谱不能对食源性疾病的暴发进行早期识别及有效溯源不能准确的了解食源性疾病的情况 趋势和疾病负担没有全面掌握其风险因素 并进行归因分析 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现状 医疗机构未被纳入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无法发挥第一个接触病人的 哨兵 作用 对 集中暴发 散在发现 的暴发未进行有效监测病因性食品的溯源能力不强 病因性食品往往是中间 载体 无法识别系统性风险未建立多部门的联合协调机制 信息孤岛 现象严重 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食品安全法 第十一条提出了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明确医疗机构 疾控中心 评估机构的职责 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开展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组织制定和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 系统和持续收集食源性疾病 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等相关数据信息并应用医学 卫生学原理和方法 对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 三统一 原则做好辖区食源性疾病 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的组织管理 食品污染监测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结合 加强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的溯源分析工作 及时对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进行监测检验 医疗机构 卫生行政部门 病例信息采集 组织实施 事件报告 信息通报 实验室检测 风险预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督导考核 实验室检测 食药等监管部门 辖区监测信息汇总分析 生产 加工 销售等环节溯源调查 溯源分析 质量控制 风险评估中心 全国监测信息汇总分析 溯源调查指导 质量控制 职责分工 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 病例监测 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 事件监测 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 溯源调查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 系统登录 正式版各单位可通过访问网址http 159 226 51 77 登录该系统 此网址下的系统为正式版 用于真实监测数据的上报 测试版各单位可通过访问网http 159 226 50 146 登录该系统 此网址下的系统为测试版 用于各单位培训以及测试时使用 注意事项 1 各用户使用正式版系统时需要插上U盾 并输入该U盾所匹配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系统 U盾 用户名和密码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统一分配 2 首次登录前推荐按照IE安全环境设置的步骤事先设置电脑 系统登录 安装U盾驱动初次使用U盾登录的注意事项 使用系统的浏览器要求是IE内核 除IE内核外的浏览器是不支持本系统的 如火狐 在点击登录按钮后 系统没有任何提示或页面跳转的情况下 不要拔掉U盾 2014年监测计划监测内容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哨点医院报告 县级疾控审核 哨点医院的数量 5家 哈院 二院 冀州市医院 故城县医院 饶阳县医院 监测内容 1 食源性疾病病例 主诉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 中毒性就诊病例 2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 根据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或事件 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 包括生物性 化学性 有毒动植物性及毒蘑菇等所有病例 要求 县级哨点医院每年至少报告50例病例 市级哨点医院每年至少报告100例病例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病例定义 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异常病例 以及由两例或两例以上异常病例构成的异常健康事件 1 疾病的临床表现 如症状 体征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 和流行病学特征 人群分布 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 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 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2 病情 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 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3 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 超过既往水平且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4 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 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 5 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个案组成 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情况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不是临床上的 疑难杂症 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次监测的范畴 1 国家法定传染病 2 原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 包括食物中毒 个案或事件 3 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4 未经监测点医院会诊 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或事件 5 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 哨点医院报告流程 1 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 哨点医院应通过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 直接报送监测信息 也可每日将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送至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后的1个工作日内通过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 填写并上报信息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的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后上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信息 1 临床医生发现符合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后 哨点医院应组织专家会诊 确认后填写纸质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2 哨点医院的专管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 及时上报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纸质报告卡并审核后 应立即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汇报 并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信息核实 4 由哨点医院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 疑似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系统 填写并上报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同时将信息反馈哨点医院 5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上报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进行审核 在审核通过后的1个工作日内上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患者就诊 首诊医生填写 纸质食源性疾病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通知医院专管人员 专管人员汇集报告卡 请示主管领导召开相关科室会诊 异常病例会诊 专管人员完成 1 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登记表2 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周记录 电话通知市县级CDC 接收异常病例报告卡 传真 邮寄 自取 1 报告卡2 会诊登记表3 病例复印件 报告卡审核 审核通过 1个工作日内 报当地卫生局 专家组会诊 确定的异常病例 网络在线填报报告卡 决定流调 网络在线填报流调报告 需要流调通知CDC 决定流调 流调报告审核 需要流调通知CDC 报告卡报送 流调报告报送 决定流调 查询 统计 分析平台 根据会诊结果 医院 CDC 县级或市级 省级 国家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报告流程 接诊诊断 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 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 报告单位 各省 市级和区 县 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报告内容 1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调查处置的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2 县级以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调查处置的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要求 各县市区疾控中心不能出现零报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报告子系统 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 县级疾控中心报告 逐级审核 报告系统的网址 打开IE 在地址栏里输入 或https 114 247 147 252 弹出登陆页面 用户名 hebei密码 3333344444 报告流程 1 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一旦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 包括食物中毒 的个案或事件 均需按照 食品安全法 的要求 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在组织完成食源性疾病 包括食物中毒 事件处置完毕后一周内 由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录 食源性疾病 包括食物中毒 报告系统 完成事件的报告 3 省和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食源性疾病 包括食物中毒 事件进行审核 目前存在问题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报告1 各地不同程度存在漏报或不报现象 举例 重大事件的漏报某省漏报了2011年4月发生在某镇中心小学的食物中毒事件 共约200名小学生发病等 没有在本报告系统中进行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地方卫生通报 新闻媒体曝光 2 报告质量参差不齐 报告不规范 食品安全事故的分级 I级 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受污染食品流入2个以上省份或国 境 外 含港澳台地区 造成特别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 或经评估认为事故危害特别严重的 国务院认定的其他 级食品安全事故 II级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受污染食品流入2个以上地市 造成或经评估认为可能造成对社会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的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发现在我国首次出现的新的污染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 并有扩散趋势的 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 或出现10人以上死亡的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 级食品安全事故 III级 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受污染食品流入2个以上县 市 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 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 或出现死亡病例的 市 地 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 级食品安全事故 IV级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存在健康损害的污染食品 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 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99人以下 且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 级食品安全事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