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设计.ppt_第1页
塑料模具设计.ppt_第2页
塑料模具设计.ppt_第3页
塑料模具设计.ppt_第4页
塑料模具设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塑料模具设计 3 1塑料概述3 2塑料制件的设计3 3注射模设计3 4压缩模设计3 5塑料模具设计程序 3 1塑料概述 一 塑料的组成及特性1 塑料的基本组成合成树脂 添加剂添加剂 助剂 类型 填充剂 填料 增塑剂 稳定剂 润滑剂 着色剂2 塑料的特性 1 密度小 质量轻 2 比强度和比刚度高 3 化学稳定性好 4 电绝缘性能好 5 绝热 隔声性能好 6 耐磨性 自润滑性好 7 成型性能好 3 1塑料概述 8 粘结性能好 9 多种防护性能 二 塑料的分类1 按塑料中树脂的分子结构及其特性分类 1 热塑性塑料 2 热固性塑料2 按塑料的用途分类 1 通用塑料 2 工程塑料 3 功能塑料三 塑料的工艺性能1 热塑性塑料的工艺性能 3 1塑料概述 1 收缩性 2 流动性 3 结晶性 4 热敏性 5 吸湿性 6 应力开裂及熔体破裂2 热固性塑料的工艺性能 1 收缩性 2 流动性 3 固化特性 4 比容与压缩率 5 水分及挥发物 3 1塑料概述 四 常用塑料简介1 热塑性塑料 1 聚乙烯 PE 2 聚丙烯 PP 3 聚氯乙烯 PVC 4 聚苯乙烯 PS 5 ABS塑料 6 聚酰胺 PA 7 聚碳酸酯 PC 2 热固性塑料 1 酚醛塑料 PF 2 氨基塑料 3 环氧树脂 EP 3 2塑料制件的设计 塑件设计的主要内容 塑件的尺寸 精度 表面质量 形状 壁厚 斜度 加强肋 支承面 圆角 孔 螺纹 齿轮 嵌件 标记 符号及文字等 一 塑件的尺寸 精度和表面质量1 尺寸塑件的总体尺寸2 精度塑件的尺寸精度是指所获得的塑件尺寸与设计尺寸的符合程度 塑件尺寸公差的代号为MT 公差等级分为7级 每一级分为A B两种 3 表面质量塑件的表面质量包括有无斑点 条纹 凹痕 起泡 变色等缺陷 表面光泽性和表面粗糙度 模具表面粗糙度应比塑件低1 2级 3 2塑料制件的设计 二 塑件的结构设计1 形状 合理 不合理 塑件侧孔改为右图形式 避免了侧向抽芯机构 增加塑件侧壁斜度 可采用组合型芯成型 避免了侧向抽芯机构 说明 3 2塑料制件的设计 塑件侧孔改为右图形式 避免了侧向抽芯机构 增加塑件侧壁斜度 可采用组合型芯成型 避免了侧向抽芯机构 合理 不合理 说明 可强制脱模的侧向凹凸 3 2塑料制件的设计 a b 塑件壁厚不均的改善 2 壁厚 3 2塑料制件的设计 3 斜度脱模斜度一般取30 1 30 塑件的脱模斜度 采用加强筋改善壁厚 加强筋的布置 4 加强筋 a b c 薄壁塑件的设计 3 2塑料制件的设计 5 支承面 6 圆角塑件转角处应尽可能采用圆弧过渡 圆角半径一般不应小于0 5mm 支承面的结构形式 7 孔 塑件上常见的孔有通孔 盲孔 异形孔和螺纹孔等 3 2塑料制件的设计 孔的加强 1 通孔通孔不宜设计得太深 否则型芯的刚度和孔的同轴度不易保证 2 盲孔盲孔是用一端固定的型芯来成型 孔的深度应浅于通孔 通孔成型常用几种方法 3 2塑料制件的设计 3 异形孔 异形孔的成型常采用拼合型芯的方法 拼合型芯成型异形孔 8 标记 符号及文字 塑件上的标记 符号及文字有凸形 凹形和凹坑凸形三种结构形式 塑件上的标记 符号和文字 3 2塑料制件的设计 三 螺纹的设计 设计塑件上的螺纹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1 塑件上的螺纹应选用螺牙尺寸较大的 螺纹直径较小时不宜采用细牙螺纹 2 塑料螺纹不能达到很高的精度 一般低于3级 3 塑件上螺纹直径不宜过小 一般外径 4mm 内径 2mm 4 塑件螺纹与金属螺纹的配合长度 一般不大于螺纹直径的1 5倍 5 为防止螺纹最外圈崩裂或变形 应使其始末两端各留有一台阶 6 在同一型芯或型环上有前后两段螺纹时 应使两段螺纹的旋向相同 螺距相等 塑料螺纹的结构形状 两段同轴螺纹的设计 3 2塑料制件的设计 四 齿轮的设计 齿轮结构及各部分尺寸 塑料齿轮主要用于精度和强度要求不太高的传动机构 塑料齿轮常用的塑料有尼龙 聚碳酸酯 聚甲醛 和聚砜等 五 带嵌件塑件的设计 金属嵌件设计的要求 1 嵌件与塑料必须牢固连接 2 嵌件在模具内应可靠定位 3 嵌件周围塑料层应有足够的厚度 常见嵌件的形式 3 3注射模设计 一 注射成型原理及工艺 1 注射成型原理 注射成型又称注塑成型 是塑料成型的一种重要方法 主要适用于热塑性塑料成型 2 注射成型工艺过程 1 成型前的准备 2 注射过程 3 塑件的后处理 注射成型原理 3 3注射模设计 3 注射成型工艺条件 1 温度 1 料筒温度 2 喷嘴温度 3 模具温度 2 压力 塑化压力和注射压力 3 时间 充模时间 保压时间 模内冷却时间和其他时间 4 注射成型的特点 注射成型具有成型周期短 生产效率高 能一次成型形状复杂 尺寸精确 带有金属或非金属嵌件的塑件 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生产适应性强等特点 但注射成型所需设备昂贵 模具结构较复杂 制造成本高 不适合单件小批量塑件的生产 3 3注射模设计 二 注射模的结构组成及分类 由动模和定模两大部分组成 注射模结构 1 注射模的基本组成 根据注射模各个零部件所起的作用 可将模具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 成型零部件 2 浇注系统 3 导向机构 4 支承零部件 5 推出机构 6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7 温度调节系统 8 排气系统 3 3注射模设计 2 注射模的分类 1 按所加工塑料的性质分热塑性塑料注射模 热固性塑料注射模 2 按所用注射机的类型可分卧式注射机用注射模 立式注射机用注射模和角式注射机用注射模 3 按模具型腔数目可分单型腔注射模 多型腔注射模 4 按浇注系统的结构形式分普通流道注射模 热流道注射模 5 按注射模具总体结构特征分单分型面注射模 双分型面注射模 侧向分型抽芯注射模 带有活动镶件的注射模 定模设推出装置的注射模和自动卸螺纹注射模等 3 3注射模设计 三 注射模典型结构 1 单分型面注射模 双板式注射模 2 双分型面注射模 三板式注射模 单分型面注射模 双分型面注射模 3 侧向分型抽芯注射模 斜导柱侧向抽芯注射模 4 带有活动镶件的注射模 带有活动镶件的注射模 3 3注射模设计 5 定模设推出装置的注射模 定模设推出装置的注射模 6 自动卸螺纹注射模 自动卸螺纹注射模 3 3注射模设计 四 注射模与注射机的关系 注射机的技术参数 1 注射机简介 注射机是注射模塑的成型设备 主要由注射装置 合模装置 电气控制系统 液压传动系统和机架等组成 注射机类型 根据注射机外形结构特征 卧式注射机立式注射机角式注射机 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 锁模力 注射压力 模具最大和最小厚度 最大开模行程 拉杆间距 定位孔尺寸 喷嘴尺寸等 注射机的结构组成 3 3注射模设计 2 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1 最大注射量的校核 最大注射量 指注射机对空注射条件下 注射螺杆或柱塞作一次最大注射行程时 注射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注射量 2 注射压力的校核 3 锁模力的校核 nV Vj kVmax 最大注射量以容积来标定 nm mj kmmax 最大注射量以质量来标定 P Pmax Fz p nA A1 F 3 3注射模设计 4 模具与注射机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 1 喷嘴尺寸 2 定位圈尺寸 3 最大 最小模具厚度 4 模具外形尺寸 R r 2 3 mmd d1 0 5 1 mm 主流道衬套与喷嘴关系 定位圈与定位孔采用间隙配合 Hmax Hmin HHmin H Hmax 注射机模板及拉杆间距尺寸 5 安装螺孔尺寸 3 3注射模设计 5 开模行程的校核 单分型面注射模开模行程 2 注射机的最大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有关的校核 1 注射机的最大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无关的校核 单分型面注射模 双分型面注射模 双分型面注射模开模行程 S H1 H2 5 10 mm S H1 H2 a 5 10 mm S Sk Hm 单分型面注射模 3 3注射模设计 双分型面注射模 有侧向抽芯的开模行程 Sk Hm H1 H2 5 10 mm Sk Hm H1 H2 a 5 10 mm 3 有侧向抽芯机构时开模行程的校核 若Hc H1 H2 则Hc对开模行程没有影响 仍按前述各公式进行校核 若Hc H1 H2 则可用Hc代替前述校核公式中H1 H2的进行校核 6 推出装置的校核 3 3注射模设计 五 分型面的设计 1 分型面的形式 单个分型面多个分型面 2 分型面的设计原则 1 分型面应选择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3 3注射模设计 2 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塑件顺利脱模 分型面对脱模的影响 3 分型面的选择应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 分型面对塑件精度的影响 4 分型面的选择应考虑塑件外观质量 分型面对塑件外观质量的影响 5 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排气 6 分型面的选择应便于模具制造 分型面对塑件外观质量的影响 分型面对模具制造的影响 3 3注射模设计 六 浇注系统和排气系统设计 1 普通浇注系统设计 指模具中由注射机喷嘴与模具接触处到型腔为止的塑料熔体流动通道 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的组成 1 主流道 是指从注射机喷嘴与模具接触处到分流道为止的一段流道 3 3注射模设计 主流道结构及与注射机喷嘴的连接关系主流道衬套的结构及固定形式 2 分流道是指主流道末端与浇口之间的一段流道 1 分流道的截面形状及尺寸 分流道截面形状 3 3注射模设计 2 分流道布置形式 分流道的平衡式布置 平衡式 非平衡式 分流道的非平衡式布置 3 3注射模设计 3 浇口 常见的浇口形式 尺寸及特点见表 连接分流道与型腔的熔体通道 3 3注射模设计 3 3注射模设计 3 3注射模设计 3 3注射模设计 4 冷料井 冷料井一般都开设在主流道和分流道的末端 常见的冷料井与拉料杆结构形式 2 排气系统设计 注射模常采用以下两种排气方式 1 利用间隙排气 2 排气槽排气 排气槽的形式 3 3注射模设计 七 成型零部件设计 1 成型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1 凹模的结构设计 1 整体式凹模 整体式凹模 2 整体嵌入式凹模 整体嵌入式凹模结构形式 3 局部镶拼式凹模 局部镶拼式凹模结构形式 3 3注射模设计 4 四壁拼合式凹模 2 凸模的结构设计 1 整体式型芯 2 组合式型芯 整体式型芯结构 四壁拼合式凹模结构形式 一般在注射模中称为型芯 而在压缩模中称为凸模 整体嵌入式型芯 镶拼式型芯 3 3注射模设计 3 小型芯 成型杆 小型芯固定形式 3 螺纹型芯和螺纹型环的结构设计 螺纹型芯和螺纹型环是分别用来成型塑件上的内螺纹和外螺纹的 此外他们还可用来固定带螺纹的嵌件 1 螺纹型芯 螺纹型芯结构及固定形式 2 螺纹型环 螺纹型环结构及固定形式 3 3注射模设计 2 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计算 1 影响成型零件尺寸的主要因素 1 塑件收缩率波动 2 模具成型零件的制造误差 3 模具成型零件的磨损 2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方法常用的是按平均收缩率 平均制造公差和平均磨损量进行计算的方法 1 型腔与型芯的径向尺寸计算 型腔径向尺寸 型芯径向尺寸 3 3注射模设计 2 型腔深度与型芯高度的尺寸计算 型腔深度尺寸 型芯高度尺寸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与塑件尺寸的关系 3 3注射模设计 3 中心距的尺寸计算 4 型芯 或成型孔 中心到成型面距离尺寸计算 5 螺纹型芯和螺纹型环的尺寸计算 螺纹型芯的尺寸计算 3 3注射模设计 螺纹型环的尺寸计算 螺纹型芯和螺纹型环螺距的尺寸计算 3 成型零部件强度和刚度计算 主要有计算法和查表法两种方法 3 3注射模设计 八 结构零部件设计 1 注射模的模架设计 注射模的模架一般由定模座板 动模座板 定模板 动模板 动模支承板 垫块 导柱 导套 推杆固定板 推板及复位杆等组成 1 基本型 2 派生型 基本型模架 注射模架典型结构形式 2 支承零部件设计 支承零部件 动模座板 定模座板 动模板 定模板 支承板和垫块等 3 3注射模设计 1 动 定模座板 2 动 定模板 3 支承板 4 垫块 支承柱 垫块的结构形式 垫块的连接及支承柱的安装形式 3 合模导向机构设计 1 导向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导向零件应合理地均布在模具的周围或靠近边缘的部位 其中心至模具边缘应有足够的距离 3 3注射模设计 2 导柱的分布要合理 导柱的布置形式 3 导柱可设置在动模一侧 也可设置在定模一侧 优先考虑设置在型芯高出分型面的一侧 4 为保证分型面接触良好 导柱和导套在分型面处应设有承屑槽 导套的承屑槽 2 导柱导向机构 导柱导向机构的主要零件是导柱和导套 导柱导向机构 1 导柱 3 3注射模设计 导柱的结构形式 注射模常用的标准导柱有带头导柱和有肩导柱两种形式 2 导套 导套的结构形式 注射模常用的标准导套有直导套和带头导套两种形式 直导套固定形式 3 导柱与导套 或导向孔 的配合形式 导柱与导套的配合形式 3 锥面定位机构 锥面定位机构 3 3注射模设计 九 推出机构设计 1 推出机构的组成及分类 1 推出元件 1 推出机构的组成 2 复位元件 3 结构元件 4 导向元件 5 限位元件 推出机构 3 3注射模设计 2 推出机构的分类 1 按动力来源分 2 按推出元件的类别分 3 按模具的结构特征分 手动推出机构 机动推出机构 推杆推出机构 推管推出机构 推件板推出机构 简单推出机构 推杆推出机构 推板推出机构 推件板推出机构 活动镶件及凹模推出机构等 复杂推出机构 二级推出机构 双向推出机构 浇注系统凝料的脱模机构 带螺纹塑件的脱模机构等 3 3注射模设计 2 常见推出机构 常见推杆形状结构 常用的推杆固定形式 1 简单推出机构 1 推杆推出机构 2 推管推出机构 常见推管推出机构 3 推件板推出机构 推件板推出机构的结构形式 推件板推出机构的改进形式 3 3注射模设计 2 复杂推出机构 1 二级推出机构 摆杆拉板式二级推出机构 2 双向推出机构 弹簧式双向推出机构 3 带螺纹塑件的脱模机构 螺纹塑件上止转结构 机内手动脱螺纹机外手动脱螺纹 机动脱螺纹 3 3注射模设计 十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 1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组成及分类 1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分类 1 手动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2 液压或气动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3 机动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2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组成 1 侧向成型元件 2 运动元件 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3 3注射模设计 3 传动元件 4 锁紧元件 2 常见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1 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斜导柱在定模 滑块在动模的侧向分型与抽芯结构 斜导柱在动模 滑块在定模的侧向分型与抽芯结构 1 斜导柱的设计 斜导柱倾斜角 的确定 斜导柱的形式 斜导柱的倾斜角 工作长度 抽芯距 开模行程 3 3注射模设计 斜导柱直径的计算 斜导柱长度的计算 2 滑块的设计 一般在设计时取 25 常用为 15 20 常采用查表法确定斜导柱的直径 斜导柱的长度 滑块的结构 整体式和组合式 侧型芯与滑块的联接方式 3 导滑槽的设计 导滑槽的结构形式 3 3注射模设计 4 滑块定位装置的设计 常用的侧滑块定位装置 5 楔紧块的设计 楔紧块的结构形式 2 斜滑块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斜滑块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3 3注射模设计 2 冷却水道的布置应与塑件的结构相适应 十一 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模具温度 指模具型腔和型芯的表面温度 1 冷却系统设计 1 冷却水道设置的基本原则 1 冷却回路数量应尽量多 冷却水道孔径尽量大 以保证冷却均匀 4 减小入水和出水的温差 冷却水道的布置形式 3 浇口处应加强冷却 冷却水道出 入口布置 冷却水道的排列形式 3 3注射模设计 4 喷流式 2 常见冷却水道的形式 5 冷却水道内不应有存水和产生回流的部位 应畅通无阻 6 冷却水道要避免接近熔接痕部位 以免产生熔接痕 影响塑件强度 1 直流式 2 直流循环式 直流式冷却水道 3 循环式 直流循环式冷却水道 循环式冷却水道 喷流式冷却水道 3 3注射模设计 2 加热系统设计 普遍采用的是电加热温度调节系统 其主要方式有 1 电热丝直接加热 2 电热圈加热 3 电热棒加热 电热圈的形式 电热棒及其在加热板内的安装 3 4压缩模设计 压缩成型模具简称压缩模 压模 又称压制模 一 压缩模的结构组成及分类 1 压缩模的结构组成 压缩模的典型结构 1 成型零件 2 加料室 3 导向机构 4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5 脱模机构 6 加热系统 7 支承零部件 3 4压缩模设计 2 压缩模的分类 1 按模具在压机上的固定形式分类 1 移动式压缩模 3 固定式压缩模 2 半固定式压缩模 移动式压缩模 半固定式压缩模 2 根据模具加料室形式分类 1 溢式压缩模 溢式压缩模 2 不溢式压缩模 3 半溢式压缩模 不溢式压缩模 半溢式压缩模 3 4压缩模设计 二 压缩模与压力机的关系 1 国产压力机的简介 按传动方式分 机械式压力机和液压机 2 压力机有关工艺参数校核 1 成型总压力的校核 2 开模力的校核 3 脱模力的校核 4 合模高度与开模行程的校核 5 压力机顶出机构的校核 6 压力机工作台有关尺寸的校核 3 4压缩模设计 三 压缩模成型零部件设计 1 塑件在模具内加压方向的确定 1 便于加料 确定加压方向考虑的因素 2 有利于压力传递 5 保证凸模强度 3 便于安装和固定嵌件 4 便于塑料流动 便于加料的加压方向 有利于压力传递的加压方向 便于安放嵌件的加压方向 便于塑件流动的加压方向 有利于凸模强度的加压方向 3 4压缩模设计 6 保证重要尺寸的精度 7 便于抽拔长型芯 2 凸模与凹模的配合形式 1 凹 凸模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压缩模的凸 凹模各组成部分 1 引导环L1 2 配合环L2 4 储料槽 3 挤压环B 挤压环的形式 不溢式压缩模储料槽 3 4压缩模设计 2 凸 凹模配合的结构形式 5 排气溢料槽 6 承压面 半溢式固定式压缩模的溢料槽 压缩模承压面的结构形式 1 溢式压缩模凸模与凹模的配合形式 溢式压缩模的常用配合形式 2 不溢式压缩模凸模与凹模的配合形式 不溢式压缩模典型的配合形式 不溢式压缩模的改进形式 3 4压缩模设计 3 半溢式压缩模的配合形式 半溢料压缩模的配合形式 见压缩模的凸 凹模各组成部分 3 加料室尺寸的计算 1 塑件所需原料体积计算 2 加料室高度的计算 3 4压缩模设计 四 压缩模脱模机构设计 气动式脱模机构 1 固定式压缩模的脱模机构 2 按动力来源分 气动式 手动式 机动式脱模机构 1 按推出方式分 推杆脱模机构 推管脱模机构 推件板脱模机构 手动式脱模机构 机动式脱模机构 3 4压缩模设计 2 半固定式压缩模的脱模机构 1 带活动上模的压缩模脱模机构 3 移动式压缩模脱模机构 2 带活动下模的压缩模脱模机构 抽屉式压缩模 模外液压推顶脱模机构 单向卸模架的形式 上下卸模架的形式 卸模架脱模常见的两种结构形式 3 4压缩模设计 1 单分型面压缩模卸模架脱模 2 双分型面压缩模卸模架卸模 单分型面压缩模卸模架脱模 双分型面压缩模卸模架卸模 4 压缩模脱模机构与压力机的连接方式 1 间接连接 2 直接连接 与尾轴间接连接的脱模机构 与尾轴直接连接的脱模机构 3 5塑料模具设计程序 一 接受设计任务 二 搜集 分析和消化原始资料 三 塑件基本参数的计算及成型设备的选择 四 确定模具结构 五 绘制模具结构草图并校核模具与成型设备的有关参数 六 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七 绘制模具总装图和零件图1 模具总装图的绘制2 模具零件图的绘制八 图样的审核 3 2塑料制件的设计 a b 拼合型芯成型异形孔 通孔的成型方法 返回 3 2塑料制件的设计 两段同轴螺纹的设计 塑料螺纹的结构形状 返回 螺杆式注射机注射成型原理 返回 1 料斗 2 传动装置 3 注射油缸 4 螺杆 5 加热器 6 喷嘴 7 模具 3 3注射模设计 3 3注射模设计 注射模的结构1 导套 2 导柱 3 型芯 4 主流道衬套 5 定位圈 6 定模座板 7 冷却水道 8 定模板 9 动模板 10 支承板 11 复位杆 12 推杆 13 拉料杆 14 推杆固定板 15 推杆 16 模脚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双分型面注射模 1 模脚2 推板3 推杆固定板4 支承板5 动模板6 推件板7 15 导柱8 限位销9 弹簧10 定距拉板11 型芯12 主流道衬套13 定模座板14 中间板16 推杆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1 动模座板 2 垫块 3 支承板 4 动模板 5 限位挡块 6 螺母 7 弹簧 8 滑块拉杆 9 楔紧块 10 斜导柱 11 侧型芯滑块 12 型芯 13 主流道衬套 14 定模座板 15 导柱 16 定模板 17 推杆 18 拉料杆 19 推杆固定板 20 推板 斜导柱侧向抽芯注射模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带有活动镶件的注射模 1 定模板 2 导柱 3 型芯 4 活动镶件 5 动模板 6 型芯座 7 支承板 8 模脚 9 弹簧 10 推杆 11 推杆固定板 12 推板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定模设推出装置的注射模 1 模脚2 支承板3 成型镶片4 拉板固紧螺钉5 动模板6 螺钉7 推件板8 拉板9 定模板10 定模座板11 型芯12 导柱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自动卸螺纹注射模 1 螺纹型芯2 支架3 支承板4 定距螺钉5 动模板6 衬套7 定模座板8 注射机开合模丝杆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注射机的结构组成1 锁模液压缸 2 锁模机构 3 移动模板 4 顶杆 5 固定模板 6 控制台 7 料筒及加热器 8 料斗 9 定量供料装置 10 注射液压缸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返回 注射机模板及拉杆间距的尺寸 主流道衬套与喷嘴关系 3 3注射模设计 返回 单分型面注射模开模行程 双分型面注射模开模行程 3 3注射模设计 返回 有侧向抽芯的开模行程 3 3注射模设计 分型面的形状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返回 a b 分型面对脱模的影响 分型面对塑件精度的影响 a b 3 3注射模设计 返回 a b 分型面对塑件外观质量的影响 分型面对排气的影响 a b 分型面对模具制造的影响 a b 3 3注射模设计 返回 普通浇注系统的组成1 主流道 2 分流道 3 浇口 4 塑件 5 冷料井 主流道结构及与注射机的关系1 定模座板 2 主流道衬套 3 注射机喷嘴 3 3注射模设计 返回 主流道衬套的结构及固定形式 分流道截面形状 3 3注射模设计 d e f g 冷料井和拉料杆的形式1 主流道 2 冷料井 3 拉料杆 4 推杆 5 脱模板 6 推块 a b c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a b c d 整体嵌入式凹模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局部镶拼式凹模 四壁拼合式凹模1 模套 2 3 侧拼块 4 底拼块 整体式型芯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整体嵌入式型芯 镶拼式型芯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小型芯固定形式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a b c d e f 螺纹型芯结构及固定形式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螺纹型环的结构及固定 返回 注射模架的典型结构 3 3注射模设计 A1型A2型 A3型A4型 基本型的中小型注射模架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a b 垫块的结构形式 返回 垫块的连接及支承柱的安装形式 3 3注射模设计 a b c d e 导柱的布置形式 返回 导套的承屑槽 3 3注射模设计 导柱导向机构 直导套的固定形式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a b c 导柱与导套的配合形式 d e f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锥面定位机构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推杆的形状结构 a b c d 推杆的固定形式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a b c 推管推出机构 推件板推出机构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推件板推出机构的改进形式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摆杆拉板式二级推出机构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1 推管 2 动模板 3 定模推件板 4 型芯 5 弹簧 6 导柱 7 定距螺钉 8 定模板 9 定模座板 弹簧式双向推出机构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塑件上的止转结构 机内手动脱螺纹 机外手动脱螺纹 返回 3 3注射模设计 返回 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1 楔紧块 2 定模板 3 斜导柱 4 销钉 5 侧型芯 6 螺钉 7 弹簧 8 限位挡块 9 滑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