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作用.ppt_第1页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作用.ppt_第2页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作用.ppt_第3页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作用.ppt_第4页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作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血栓形成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中风 肺栓塞等心 脑 肺循环疾病 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介入性血管形成术后再闭塞的重要因素 血小板活化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抗血小板聚集药已作为常规治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 Background 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流动状态下 止血机制过度激活的一种病理性结局 是血小板 白细胞 内皮细胞等多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 用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 其原理是损伤动脉内皮 导致其功能紊乱 激活白细胞和血小板 引起血小板聚集 形成混合型血栓 此模型重复性好 误差小 与人体动脉血栓相似 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明显延长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从而说明其有较强的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 在正常的循环血液中 血小板处于静息状态 而在某些生理或病理状态下 血小板可以被激活 血小板激活是指血小板在刺激物 诱导剂 作用下发生的各种改变 如变形 粘附和聚集等 其中血小板的活化聚集是血小板的重要改变形式 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 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 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 镇痛和抗炎药 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 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aspirin 血小板活化聚集 AA途径 ADP途径 PAF途径 阿司匹林 TXA2 腺苷酸环化酶 cAMP 促进血小板聚集 花生四烯酸 环氧化酶 PGG2 PGH2 PGF2 PGE2 还原酶 异构酶 前列环素合成酶 PGI2 血栓烷合成酶 阿司匹林 腺苷酸环化酶 cAMP 抑制血小板聚集 研究和开发疗效好 新型的抗血栓药物是当代医药界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预防血栓性疾病一线用药 选用何种剂量较为合适 一直是临床争论的问题 阿司匹林 验证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聚集及抗血栓作用 探讨阿司匹林的临床治疗量 指导临床用药 Purpose ReagentsandInstrument 阿司匹林 aspirin ASP 结晶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acid AA 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activatingfactor PAF 腺苷二磷酸 adenosinediphos2phate ADP 戊巴比妥钠 三道电子刺激器 超声血液流量计 四道血液凝聚仪 离心机 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 雄性SD大鼠40只 随机分成4组 每组10只 A组 0 19 NS作为空白对照组 B D组 10 20和30mg kgASP组 大鼠用30mg kg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 上述各组份均以0 11mL 100g体重大鼠股静脉注射 给药后15min 分离大鼠左颈总动脉 置两根银制电极 超声探针置远心端 用电刺激器以115mA的直流连续刺激大鼠颈动脉7min 用超声血流量仪记录血栓形成时间 即从刺激开始至颈动脉血流量为 零 的时间 occlusiontime OT 观察刺激开始后60min内的血流量变化 如血管仍未栓塞 则以60min作为最大OT 血小板聚集体内试验 健康家兔40只 随机分成4组 每组10只 A组 0 19 NS作为空白对照组 B D组 10 20和30mg kgASP组 给药前取血1次 然后按上述分组分别沿兔耳缘静脉给药后 分别于30 60 120和180min取血 各时间点所取血液用3 5mg mL肝素抗凝 血与抗凝剂的体积比为9 1 收集于塑料离心管中 以900 g离心9min 取上层液即为富血小板血浆 platelet richplasma PRP 剩余血液继以25000 g离心10min取上层液得贫血小板血浆 platelet poorplasmaPPP 实验过程中 PRP中的血小板数应控制在约5 108cell mL 按Born比浊法进行血小板聚集性测定 用PPP300 L调零 于比浊管中加入PRP300 L 分别加入3种诱导剂 AA终浓度0 35mmol L ADP终浓度3 mol L PAF终浓度7 2nmol L 并记录300s内最大聚集率 Results ASP对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x sn 10 ASP对ADP AA PAF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x s n 10 临床试验设计 1人体内血栓形成很难直接观察到 从而给血栓及抗血栓的研究和疾病的防治带来困难 通过模拟血栓状况来判断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期间患者体内血栓形成与栓塞程度 以此来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前期 潜伏期 体内隐性血栓的存在和发展 其临床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本实验用CAST仪形成的体外血栓与体内血栓有十分相似的结构 可分为头体尾三部分 血栓指数Q值下降是因为小剂量阿司匹林使血小板内血栓素 TXA2 的生成减少 从而抗血栓形成 2血小板聚集率是间接反应血小板代谢所产生的TXA2的含量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及关联度 血栓形成是反映血液在循环中由血管壁 血小板 血细胞 纤维蛋白原及各种凝血因子在流体效应尤其是在TXA2作用下所形成的病理性塞子以及其危险性 二者在临床和实验中都呈正相关 Materialsandmethods 仪器CAST I型体外血栓模拟仪 MG型血小板聚集仪 TX A型天平称一般资料选取符合如下条件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60例 无应用ASP禁忌证 用药前测定血小板聚集率 50 者为入选条件 服用指征M ASP 10mg 片 安慰剂 相当于l0mg 片M ASP大小M ASP服用指征 男性 血栓指数Q值40患者 每天餐后分别服用10 20 30 40 50mg 女性 血栓指数Q值8 l6者 每天餐后服用10mg 余同男性 临床试验 1 血栓指数Q值 餐后2h用一次性注射器自静脉取血lml注入硅化硅胶管内 置CAST一I型血栓仪 37 自控旋转8min后止 将血栓平铺在滤纸上 测其长度 mm 再用滤纸吸干水分 以栓体在滤纸上无渗透为准 用TX A型天平称重量 mg 临床试验 2血小板聚集率 PAG 用 0 2ml枸橼酸钠加静脉血1 8ml混匀 500r min分离血小板层 用血小板聚集仪和花生四烯酸 AA 诱导剂测其1min和最大聚集率 3统计学处理将服用M ASP和安慰剂前后3 6个月的各项指标作配对比较t检验 并计算x s值 Expectedresults 服M ASP前血栓指数Q值 小板聚集率与服药后3 6个月比较血栓指数Q值 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 Conclusion 小剂量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小剂量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抗血小板疗效显著 References 1李家增 抗血小板药的临床应用 J 中国处方药 005 6 22BORNGVR1Aggregationofbloodplateletsbyadeno2sinediphosphateanditsreversal J 1Nature 1962 194 6 927 9293糜贤凤 闭雄杰 蒋红 等 阿司匹林与血小板抑制关系的临床研究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8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