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重点难点一览.ppt_第1页
考试重点难点一览.ppt_第2页
考试重点难点一览.ppt_第3页
考试重点难点一览.ppt_第4页
考试重点难点一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对建筑的影响 1 按使用性质分 民用建筑 工业建筑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住宅 别墅 公寓 宿舍 福利院 办公建筑 教育建筑 文化建筑 商业建筑 体育建筑 交通建筑 医疗建筑 纪念性建筑 多功能综合体建筑 农业建筑 建筑的类型与等级 1建筑的类型2建筑的等级 1建筑的类型2建筑的等级 1 按使用性质分2 按建筑高度和层数分 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 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且非单层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其中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被称为超高层建筑 回顾绪论 1建筑的类型2建筑的等级 1 按使用性质分2 按建筑高度和层数分3 基于结构类型的分类 按结构形式分 按结构材料分 木结构 砖石结构 砖木结构 钢混结构 钢结构 砌体结构 框架结构 空间结构 建筑的类型与等级 对在世建筑师的最高奖励 1979年发起 它被认为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拓展知识 建筑师的最高奖项 普利兹克奖 1建筑师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 建筑师及相关理论 人体工程学定义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的基本尺度人体的基本动作尺度环境心理学行为建筑学 以人为中心的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时参照的四种人体尺度1 按较高人体考虑 2 按较低人体考虑 3 按平均身高考虑 4 特殊情况尺度考虑 建筑应考虑的八个要素 人体工程学定义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的基本尺度人体的基本动作尺度环境心理学行为建筑学 以人为中心的建筑设计 1 按较高人体考虑 男子身高幅度的上限应用范围 楼梯顶高 栏杆高度 阁楼及地下室的净高 个别门洞的高度 淋浴头的高度 床的长度等 低 多层住宅栏杆不应低于1050mm 高层住宅的阳台栏杆 板 净高不应低于1100mm 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 如底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220m 且高度低于或等于450m的可踏部位 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 不应低于900mm 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500mm时 其高度不应小于1050mm 地下室 局部夹层 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000mm 一般门洞的高度 最小高度为2000mm 床的长度 单人床900 1900 1000 2000 1200 2000双人床 1500 2000 1800 2000 建筑应考虑的八个要素 人体工程学定义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的基本尺度人体的基本动作尺度环境心理学行为建筑学 以人为中心的建筑设计 2 按较低人体考虑 采用女子的人体平均高度来考虑应用范围 楼梯踏步 吊柜 搁板 挂衣钩及其它空间设置物的高度 舞台高度 盥洗台 操作台 案板的高度等 盥洗台 操作台高度 760 800mm住宅楼梯踏步的踏面宽度 260mm踏步的踢面高度 175mm 建筑应考虑的八个要素 人体工程学定义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的基本尺度人体的基本动作尺度环境心理学行为建筑学 以人为中心的建筑设计 3 按平均身高考虑 我国成年人的平均身高来考虑应用范围 人的视线高度 人的活动 座椅高度等 人的坐视高度 1200mm座椅高度 450mm 建筑应考虑的八个要素 人体工程学定义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的基本尺度人体的基本动作尺度环境心理学行为建筑学 以人为中心的建筑设计 4 特殊情况尺度考虑 儿童 残疾人等应用范围 专属于特殊人群的场所及设施住宅 托儿所 幼儿园 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 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 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110m 建筑应考虑的八个要素 人体工程学定义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的基本尺度人体的基本动作尺度环境心理学行为建筑学 以人为中心的建筑设计 霍尔 潜在尺度 交往形式的习惯距离 a 亲密距离 0 0 45m 表达亲密或激愤等感情的距离b 个人距离 0 45m 1 30m 是亲近朋友或家庭成员之间谈话的距离c 社会距离 1 30m 3 75m 是朋友 熟人 邻居 同事等之间日常交谈的距离d 公共距离 大于3 75m 是用于单向交流的集会 演讲 或者人们只愿旁观而无意参与这样一些较拘谨场合的距离 建筑应考虑的八个要素 视觉分析与视距人的视野范围 水平极限视角 自视点向左向右各张开70度垂直极限视角 水平线向上45度 向下65度理想的视觉区 水平视角45度 垂直视角26度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视觉分析与视距由展品确定的视距展品宽度确定视距 水平45度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视觉分析与视距由展品高度确定视距展品宽度确定视距 垂直26度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陈列式的采光和照明陈列室采光的一般要求视展品的不同特点 决定不同的照度水平照度均匀 特别是墙面各部分的照度照度稳定 受日照变化影响小根据陈列品的特点考虑光线投射方向避免阳光直射 损害陈列品避免或减少直接眩光 一次反射和二次反射眩光陈列品与背景之间有适当的亮度对比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陈列室的采光和照明眩光 是指当观众注视陈列品时 在视线范围内出现光源 它是由反光物体或陈列室内有强烈的明暗对比 一次反射或二次反射等引起的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眩光包括直接眩光 视觉范围内有发光体存在一次反射 光线投射到展板或橱柜玻璃的光滑表面而反射到观众视觉中 会产生各种物像或其它物体的虚像 影响观众观察物像的真实度 造成视觉的疲劳二次反射 人或物在陈列品或橱柜玻璃面上产生的影像为二次反射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消除和减轻眩光的措施选择适当的陈列方式正确决定采光口形式和人工光源位置设置调光装置 避免阳光直射室内 控制室内照度分布 使室内光线均匀利用人工照明 提高陈列品的照度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消除和减轻眩光的措施选择适当的陈列方式正确决定采光口形式和人工光源位置设置调光装置 避免阳光直射室内 控制室内照度分布 使室内光线均匀利用人工照明 提高陈列品的照度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避免陈列品靠近窗口陈列 陈列品与窗口应有一定距离 保证有大于14度的保护角调整画面位置 高度 倾斜角度 避免与墙面平行将陈列品布置在采光 照明较强的位置 使观众参观的位置较暗减少或消除陈列品光滑面 少用镜柜 玻璃柜及有光照片缩小陈列品与玻璃的距离并不宜采用深色垫衬陈列室内墙面 地面 家具等不宜采用反光材料 消除和减轻眩光的措施选择适当的陈列方式正确决定采光口形式和人工光源位置设置调光装置 避免阳光直射室内 控制室内照度分布 使室内光线均匀利用人工照明 提高陈列品的照度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侧窗式高侧窗式顶窗式 消除和减轻眩光的措施选择适当的陈列方式正确决定采光口形式和人工光源位置设置调光装置 避免阳光直射室内 控制室内照度分布 使室内光线均匀利用人工照明 提高陈列品的照度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消除和减轻眩光的措施选择适当的陈列方式正确决定采光口形式和人工光源位置设置调光装置 避免阳光直射室内 控制室内照度分布 使室内光线均匀利用人工照明 提高陈列品的照度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观演用房设计基本要求看得清 听得好 遇有紧急情况能安全迅速疏散 并能满足卫生要求和较好的艺术要求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视线设计观众席位设计观众厅的人流疏散观众厅的形式观众厅的音响 1 视线设计视距视角视点视线升高地坪坡度计算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视距通常指最后排观众到设计视点的距离一般以观众厅最后一排中至大幕中的直线距离为设计控制的最远视距 剧院最大视距为25m 33m 电影院最大视距不应超过40m控制合适的视距是保证全场清晰度及影音同步的重要因素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1 视线设计视距视角视点视线升高地坪坡度计算 视角水平视角 指人的眼睛在不转动的情况下 在水平方向能清楚地观看到景物的范围 对于镜框式台口的剧场 水平视角主要控制观众眼睛与台口两侧框的连线所成的夹角对电影来说 为观众眼睛与银幕两侧边形成的夹角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1 视线设计视距视角视点视线升高地坪坡度计算 视角水平视角 对于剧场来说 水平视角在30度 60度之间的座区是好座位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1 视线设计视距视角视点视线升高地坪坡度计算 视角水平控制角 指为避免观众厅中前面两侧有过偏的座位 以保证观众能最大限度的看到天幕的艺术效果 应尽量使观众厅前部两侧座位席布置在一定范围内 一般以天幕中心线与台口的连线夹角来控制偏座区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1 视线设计视距视角视点视线升高地坪坡度计算 水平控制角 视角垂直控制角 俯视角和仰视角 俯视角 是指楼座最后一排观众至设计视点的连线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仰视角 是指池座第一排观众至荧幕上端的夹角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1 视线设计视距视角视点视线升高地坪坡度计算 视点 视点的位置取决于观众所要求观看的范围不同性质的观众厅有其各自不同的设计视点视点决定观众能看到的舞台演出的范围和地面坡度升起的大小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1 视线设计视距视角视点视线升高地坪坡度计算 视线升高差 C值 地面坡度设计标准 在视线设计中以 C 表示 简称 C 值C值是指观众视线 落到设计视点的视线 与前一排观众眼睛间的垂直距离 C 12CM 观看条件良好 无遮挡的视线设计标准C 6CM 相当于隔排升起12CM 其视线质量也是比较好的 但要求观众厅的座位错开布置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1 视线设计视距视角视点视线升高地坪坡度计算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1 视线设计视距视角视点视线升高地坪坡度计算 b 第一排观众眼睛与设计视点的高差l1 ln 第一排 任何一排观众眼睛至设计视点距离yn 任何一排观众眼睛与设计视点高差C 地面坡度设计标准h 设计视点离地面的距离Hn 各组最后地面标高 Hn yn h h yn b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1 视线设计视距视角视点视线升高地坪坡度计算 Hn P45例题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1 视线设计视距视角视点视线升高地坪坡度计算 Hn O 700 90 6X5 5X80 2 观众席位设计基本要求 应满足舒适和视线要求 此外要保证通行方便 疏散迅速 紧凑合理 且应与出入口 门厅 休息厅的布置方式统一考虑布置方式 短排法长排法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2 观众席位设计布置方式 弧形排列折线排列直线排列横排曲率R 2L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3 观众厅的人流疏散基本要求观众进出路线应有明确划分观众席位的纵横过道 在保证通行宽度的同时 应与观众厅的对外疏散口之间保持有明确而直接的联系疏散口的位置要布置均匀 出口数量 总宽度与疏散道的宽度应按单股人流的倍数来考虑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出入口人流疏散的计算数据单股人流宽度 m 取0 55米单股人流通行能力 人 min 40 45人 min疏散人流行走速度 m min 45m min控制疏散时间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人流疏散的计算T T 疏散时间N 疏散总人数A 单股人流通行能力B 疏散口通过的人流股数 N AB P48例题 规范 观众厅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剧院 电影院 礼堂的观众厅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 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 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门槛 宽度不应小于1 4m 仅靠门口0 9m内不应设踏步 门必须外开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疏散走道宽度要求观众厅内疏散走道宽度按通过人数0 6m 100人计算 最小宽度1m 边走道不宜小于0 8m地上人员集中的大厅 观众厅等 内一点到最近疏散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4 观众厅的形式平面形式矩形平面钟形平面扇形平面六角形平面马蹄形平面圆形平面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剖面形式池座式楼座式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5 观众厅的音响混响时间 即生源停止发声之后声强级衰减60分贝所需的时间混响时间受观众厅的体形 尺寸 内部装饰材料等直接影响增大房间的容积或降低平均吸声系数 可以延长混响时间 而增加室内总表面积可使混响时间缩短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剧场设计步骤1 选定台口和舞台尺寸2 求最远视距和最近视距3 选排距 座距4 估算开间 进深 座位布置方式 设计出入口5 用水平控制角控制前排偏座 调整排数6 选定第一排视线高 计算地坪升起7 绘制 生活房间设计办公学习用房医疗用房餐饮用房博览用房观演用房 主要使用部分设计 2 过道宽度的确定根据 使用人数 交通流量 过道的性质 空间感受 防火规范A 根据性质 1 专为人行之用 宽度 人流股数x单股人流宽度 550mm 2 专为运送货物之用3 特殊功能B 根据空间感受C 根据门的开启方向 一般要求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枢纽交通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3 过道长度的控制依据 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 872001年版 影响因素 建筑性质 结构 类型 耐火等级等决定条件 主要是最远一间房间出入口到安全出入口 或垂直交通的进出口 的距离 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以内 一般要求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枢纽交通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1 楼梯2 楼梯的组成 通常由梯段 平台和栏杆三部分组成 踏步面 踏步踢板 楼梯平面 楼梯踏步 一般要求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枢纽交通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1 楼梯 楼梯剖面 一般要求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枢纽交通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1 楼梯3 楼梯的形式和位置按使用性质分主要楼梯次要楼梯辅助楼梯按梯段布置的特点分直跑楼梯双跑楼梯三跑楼梯剪刀梯旋转楼梯弧形楼梯 一般要求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枢纽交通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1 楼梯4 楼梯的宽度楼梯的宽度应根据使用性质 人流数量 艺术效果 防火和疏散的要求确定楼梯的净宽度应根据楼梯使用过程中人流股数确定 一般按每股人流宽度0 55 0 0 15 m计算 并不少于两股人流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第5 3 13条 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 1m 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没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宽度不可小于1m 一般要求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枢纽交通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4 楼梯的宽度仅供单人通过的楼梯必须满足单人携带物品通过的需要 其楼梯净宽不应小于900mm 一般要求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枢纽交通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1 楼梯5 梯段净高 踏步前缘处道顶棚垂直线净高度楼梯梯段净高度不应小于2200mm平台部分不应小于2000mm梯段起始 终了踏步的前缘与顶部突出物内边缘线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300mm 一般要求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枢纽交通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1 楼梯6 梯段的踏步数为了适用和安全 每个梯段踏步数不应超过18级 也不应少于3级7 楼梯的坡度根据攀登效率 人流疏散便捷 节省空间等原则一般在人流较大安全标准较高或面积较充裕的场所 其坡度应较平缓 适宜坡度为30度左右 不经常使用或供少数人使用的辅助楼梯则允许坡度较大 但不宜超过38度 一般要求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枢纽交通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1 楼梯8 楼梯的踏步尺寸经验公式 高 宽 450mm2X高 宽 600mm 一般要求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枢纽交通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1 楼梯9 楼梯平台楼层平台 处开放楼梯外 封闭楼梯和防火楼梯其楼层平台深度应与中间平台深度一致中间平台 上跑楼梯中间平台深度应大于等于梯段宽度 一般要求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枢纽交通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三 空间的含义空间可以理解为被人感知的物质所形成的场 空间的含义空间的构成元素感知空间空间的意义 回顾 空间构成的元素 空间的含义空间的构成元素感知空间空间的意义 回顾 空间构成手法 空间的含义空间的构成元素感知空间空间的意义 回顾 内部空间的关系 内部空间 复合空间 单一空间 分隔 组织 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单一空间限定水平限定垂直限定材质限定多空间组合加减法空间嵌套空间邻接空间序列空间综合空间穿插交错共享空间界定空间的影响因素 空间创造 功能分区合理流线明确组织空间布局紧凑结构选型合理设备布置恰当体型简洁 构图完整 组织原则内部空间组织外部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 层高的确定 有利于采光 通风和保温 进深大的房间 需要采光口高 层高也需增加 层高高有利于对流 不利于保温 舒适的空间感 面积大 层高高 面积小 层高低 功能对层高的需要 公共性房间如门厅 会议厅等 层高宜 3 5 5m 工作办公用房适当高些 3 3 5m 走廊净高 2 1m 住宅卧室 起居室宜2 8m 净高 2 4m宿舍2 8m 单层床 3 6m 双层床 结构构造高度对层高的需要 梁高 梁高 1 8 1 12跨度 和吊顶 空调系统及消防设施对层高的需要 一般600mm 800mm高 经济效果 层高高不经济 空间的尺寸空间的形状空间的利用 空间设计 小面积房间以规整的矩形平面为主 优点 便于家具布置和设备的安排 充分利用面积 有利于基本空间单元的灵活组合 结构简单 施工方便 造价经济 良好的房间平面比例 1 1 1 1 5 最大不超过1 2 大面积房间可采用多种平面形状创造丰富的空间效果 观演视听房间的平面形状与音质有关 空间的尺寸空间的形状空间的利用 空间设计 矩形空间 窄而高的空间 向上的崇高感细而长的空间 向前的引申感低而大的空间 开阔的博大感 圆形空间 向心 内聚 收敛的空间感 三角形空间 强烈的方向性 其它形体空间 空间的尺寸空间的形状空间的利用 空间设计 建筑结构形式砌体结构 墙体承重结构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空间结构 关于材料关于结构关于构造建筑设备建筑经济 建造的过程 经济技术指标 建筑面积 是指建筑物勒脚以上的各层外墙外围水平面积的总和 使用面积 使用面积是指除结构面积外全部净面积的总和 结构面积 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的面积 使用面积系数 使用面积 建筑面积结构面积系数 结构面积 建筑面积 关于材料关于结构关于构造建筑设备建筑经济 建造的过程 图底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如果将其平面化 可以看作是 图和底 的关系 我们的环境通常是由形形色色的要素 不同形状 尺寸及色彩的题材组成 为了更好的理解环境的结构 我们通常把要素组织在正 负两个对立的组别里 我们把图形当成正的要素 称之为 图 把图形的背底当成负的要素 称之为 底 建筑与环境设计原则总体环境要素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功能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要求可持续发展 线限定形体和空间之间的界限 把建筑表现为形 把空间表现为形 建筑与环境设计原则总体环境要素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功能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要求可持续发展 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 二 外部空间设计原则 建筑与环境设计原则总体环境要素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功能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要求可持续发展 建筑红线 建筑红线 也称 建筑控制线 指城市规划管理中 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 如外墙 台阶等 靠临街面的界线 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容积率 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 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 但必须是正负0标高以上的建筑面积 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绿地率 是绿化用地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 是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占地面积的百分比 建筑与环境设计原则总体环境要素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功能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要求可持续发展 日照间距 卫生要求 朝向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应与太阳辐射强度 日照时间 长年主导风向等因素综合考虑我国位于北半球 建筑朝向首选南向冬暖夏凉 南方需要考虑防晒主要房间朝向 南偏西15度到南偏东30度 建筑与环境设计原则总体环境要素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功能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要求可持续发展 日照间距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率有关 因地球纬度不同而存在差异 一般以冬至日中午正南方向太阳能照到建筑底层的窗台高度为依据 卫生要求 建筑与环境设计原则总体环境要素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功能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要求可持续发展 日照间距tgh H H1 DD H H1 ctghL0 D H H1 ctghh 太阳高度角D 日照间距 m L0 日照间距系数 卫生要求 建筑与环境设计原则总体环境要素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功能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要求可持续发展 日照间距日照间距系数在不同方位的折减系数注 1 表中方位为正南向 0度 偏东 偏西的方位角2 D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 卫生要求 建筑与环境设计原则总体环境要素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功能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要求可持续发展 日照间距日照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BJ37 87每户住宅至少有一居室 宿舍应每层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小时托儿所 幼儿园 老年人 残疾人建筑及医院 疗养建筑 半数的居室冬至日应能获得满窗日照不应少于3小时 卫生要求 建筑与环境设计原则总体环境要素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功能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要求可持续发展 通风间距风向 风的来向风速 以米 秒为单位风向频率 某月 季 年 数年某一方向来风次数占同期观测风向发生总次数的百分比风玫瑰图 将各方位风向频率按比例绘制在方向坐标图上 形成封闭折线图形 即为风向频率图 亦称风玫瑰图 卫生要求 建筑与环境设计原则总体环境要素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功能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要求可持续发展 通风间距风玫瑰图上所表示的风的吹向 是自外吹向中心 中心圈内的数值为全年的静风频率 玫瑰图中每圆圈的间隔为频率5 卫生要求 表示为全年表示为冬季表示为夏季 中心圈内的数值为全年静风频率 建筑与环境设计原则总体环境要素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功能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要求可持续发展 通风间距使建筑物能获得较好的自然通风 通常采取夏季主导风向同建筑物成一个角度的布局形式其建筑迎风面最好同夏季主导风向成60度 30度间的角度 这是建筑的通风间距取1 1 3H 1 1 5H为宜 卫生要求 建筑与环境设计原则总体环境要素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功能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要求可持续发展 通风间距单栋建筑 涡流区大 正压亦大的部分通风最有力建筑群 在总平面布置中不直接加大建筑间距 建筑物不完全朝向夏季主导风向仍可获得良好的通风效果 卫生要求 建筑与环境设计原则总体环境要素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功能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要求可持续发展 防火间距 安全要求 建筑与环境设计原则总体环境要素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功能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要求可持续发展 外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对称式的空间组合自由式的空间组合庭院式的空间组合综合式的空间组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