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N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N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N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N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N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概述1.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XX市第N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业主:XX市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单位:XX市主城市政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指挥部项目规模:处理规模10万m3/d项目建设地点:官渡区东二环以东、石虎关立交东北建设性质:新建建设模式:BT模式资金来源:财政资金(先BT融资,后财政支付)工程服务范围:如下图所示1.2 项目设计依据1.2.1 参考资料 XX市第N、第十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程勘察及工程设计项目邀请招标的招标文件 XX市第N、第十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程勘察及工程设计项目邀请招标的中标通知书 XX市主城西片区(二环外)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控制性详细规划 XX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2009-2020)2009.9 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2008.11 XX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2010.3 XX市中心城市水系专项规划2010.2 XX市城市(主城)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2009.7 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环湖截污和环湖生态规划 滇池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计划(20112015) XX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82015)2008.8 XX市三年交通设施建设计划(2009-2011)2009.1 XX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 滇池保护条例 XX市主城区城市规划路网图 片区地形图(1:2000/1:500) 范围内现状道路排水管线探测资料 XX市主城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配套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 XX市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 工程范围内正在实施的相关排水管道设计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1.2.2 采用主要规范、标准工艺专业序号规范名称标准号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19984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19987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9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4-200210城市污水处理厂管道和设备色标 CJ/T 158-200211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 50316-2000 (2008年版)12工业金属管道施工规范GB 50235-2010 13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1997版14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1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18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19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水标准GB18921-200221城镇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建标 77-200122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94建筑专业序号规范名称标准号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4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87-1985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7屋面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07-2002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9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2001)11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12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199613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电气专业序号规范名称标准号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2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4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1993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50057-94(2000)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9城镇排水系统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技术规程CJJ 120-2008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自控专业序号规范名称标准号1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HG/T 20507-20002仪表供电设计规定HG/T 20509-20003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HG/T 20513-20004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设计规范HG/T 20700-2000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6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7给水排水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 162:2004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9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结构专业序号规范名称标准号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GB50009-20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7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1993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1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1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6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范CECS 138:20021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1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21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22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23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2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通风专业序号规范名称标准号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B/T50114-2001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9-1993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消防专业序号规范名称标准号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年版)GB50084-20013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4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5气溶胶灭火系统 第1部分:热气溶胶灭火装置GA 499.1-20046热气溶胶自动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61/368-2005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9981.3 工程范围XX市第N污水处理厂厂区工程(污水处理、污泥处理、臭气处理、再生水处理及关联排水设施工程)。1.4 设计原则在XX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XX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指导下,依据国家制定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政策”,城市污水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为主要原则。具体原则如下:(1)遵循国家对环境保护、污水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严格保证设计质量。(2)在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等的指导下,结合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的现状,进行污水厂设计。(3)合理确定项目的规模,近期工程与远期区域污水工程规划相结合;妥善处理污水。(4)保护环境。确保处理后水排放达标;污泥栅渣妥置收集外输;使用合理的除臭通风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5)节约用地。采用地下式设计,选择合理的处理工艺,合理布置厂区的建构筑物、管线。(6)多方案比选优化工艺流程。优选污水、污泥、消毒、除臭等各种方案,合理选择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保证工艺可靠,管理方便,节省投资。(7)采用技术先进、高效节能、管理方便的污水处理工艺设备,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减少污水厂的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以达到省投资,高效率的效果。(8)节约水资源。厂区内设置中水回用管线,利用处理后的污水作河道补水、绿化喷淋、景观回用等的用途。(9)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能耗和生产成本。(10)妥善处理污水输送、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避免二次污染。(11)管理科学化,自动化。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监控设备,对污水处理的全流程进行可靠的自动化控制管理。982 城市概况2.1 XX市城市概况2.1.1 历史沿革XX市历史悠久(具有2000多年的发展史),是滇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楚国庄轿率兵入滇,在滇池地区晋宁一带定居,“变服从其俗”,建立了滇王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益洲郡。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入益州郡政为建宁郡。隋末唐初,置昆州。自元朝始,XX市一直是ZZ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1.2 城市性质XX市历史悠久,是滇文化的发源地,全国首批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特有的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被誉为“春城”,闻名全国。城市性质是:ZZ省的省会,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2.1.3 城市区划XX市行政辖区包括一市(安宁)、五区(五华、盘龙、官渡、西山、东川(飞地)、八县(禄劝、富民、呈贡、嵩明、寻甸、宜良、石林、晋宁),按2002年统计,市域总土地面积为21111km2。XX市主城区是全省、全市工业、商业、金融、政治、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中心,主要包括盘龙区、五华区、官渡区和西山区的大部分。2.1.4 城市规模根据XX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至2020年,XX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30km2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 m2,其中主城区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为330km2,呈贡新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85km2,空港经济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15km2。2.1.5 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的五年是XX市发展历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现代新XX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推进思想解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战胜百年一遇严重旱灾,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现代新XX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十一五”时期,XX市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乡统筹步伐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提速,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0.37亿元,是“十五”末的近2倍,年均增长12.7%;地方财政总收入559.6亿元,是“十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19.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3.8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年均增长2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0亿元,年均增长30.8%,累计超过6000亿元,是“九五”、“十五”10年总和的2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0亿元,是“十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2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8800元和5810元,年均实际增长10.6%和8.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8:45.2:49。标志着XX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城市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使XX市发展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为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XX市“十二五”规划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两大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力推进工业化加速、信息化升级、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和国际化拓展,着力打造富强XX市、活力XX市、文化XX市、生态XX市、和谐XX市,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把XX市建设成为全省绿色经济强省龙头、民族文化强省枢纽、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化门户和重要桥头堡城市,为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奠定坚实基础。2.1.6 城市规划发展目标发展和完善省会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功能,建立经济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发达、适合XX市特点的经济体系,把XX市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和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达,道德风尚规范,民主法制健全的现代化城市。城市布局合理,规模适宜,生态环境良好,市容整洁优美,历史传统风貌和“春城”特色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发扬,为在21世纪中叶把XX市建设成为我国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奠定基础。自“九五”以来,国务院连续3个5年都将滇池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XX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规划一起列为XX市四大重大规划。“十二五”期间,XX市将以改善水环境质量,建设高原湖滨生态城市为目标,继续全面提速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2.2 自然条件2.2.1 地理位置XX市地处云贵高原中部,ZZ省的中东部,地处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流域分水岭地带。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1110340,北纬24232621之间,东与曲靖市的会泽、沾益、马龙、陆良4县接壤,西与楚雄州禄丰、武定两县及玉溪市的易门县相连,南与红河州的泸西、弥勒两县及玉溪市的江川、澄江、峨山、红塔4县、区毗邻,北与四川省会理、会东2县隔金沙江相望,与1省,4个州、市,15个县、区交界。东西最大横距152km,南北纵距237.5km,全市国土面积2.11万km2,其中丘陵、山地占88%,平地占10%,湖泊占2%。XX市区主城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临滇池,主城中心区平均海拔1891m(黄海高程)。2.2.2 地形地貌XX市的核心地带是滇池流域,四周群山环抱,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东北方向主要有三尖山、麦来山、大五山;东南方向有向阳山、梁王山、猫鼻子山,西北面及西面为老鸦山、野猫山、大青山等。周围群山海拔高度在22002800m之间,中部为滇地盆地,海拔在18881950m之间,盆地中汇集水源形成了滇池,滇池分为内海、外海两部分,外海即滇池的主体,内海又称草海。2.2.3 气候XX市地处低纬高原,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具有冬暖夏凉的显著特点。XX市年均气温14.5,极端最高气温(2002年)为29.6,极端最低气温(2002年)为1.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5,年温差12-13。全年晴天较多,日照数年均2445.6小时,日照率56%,空气相对湿度为74%。年平均降雨量1035毫米,5至10月为雨季,降水占全年的近80%,其中6、7、8月集中了全年60%的降水。两季之间变化不大,故诗人称赞XX市“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XX市气候与其它地理环境紧密相关。XX市处于滇西横断山脉与滇东高原之间的滇中盆地,三面环山,南临滇池。ZZ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冬季北来的寒风,由于层层山峦的阻挡,风势减弱,寒流不易袭人;而夏季由于受孟加拉湾海洋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带来大量湿润、多雨的低云,削弱了太阳的辐射,降低了酷热,虽然炎夏而较凉爽。2.2.4 工程地质XX市城市东部分布小江断裂带,呈南北向分布,活动较为频繁而强烈,历史上有较大地震;中部分布有普渡河大断裂,该断裂是滇中滇池、抚仙湖、阳宗海三大湖的重要成因,该断裂活动不强,史载尚未发生过震中地震。地震部门确定XX市为7度抗震区,市区设防为8度,东部地区沿小江断裂带一线设防为9度,列为ZZ省的3个抗震城市之一,是全国地震重点监控和防御区。规划范围位于XX市冲湖积倾斜平原盆地以北冲洪积扇中下段和滇池湖相岸滩三角洲相沉积地带,地形平坦开阔,地形总体北高南低,海拔在1900m以下,微向滇池倾斜。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海埂组(Q4h)、上更新统官渡组(Q3g)。各地层岩性特征为应以具体地方的地质勘察报告为准。地层中的人工回填土、耕植土、淤泥质土、粘土、粉质粘土、淤泥及泥炭(或草煤),其天然状态一般呈流塑可塑状。工程区内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约0.5m2.0m,地下水水力梯度缓,迳流缓慢。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及地表水渗入补给,根据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对钢筋砼中钢筋无腐蚀性,对外露钢结构具弱腐蚀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XX市主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本工程建设均应采取防震措施。2.2.5 水文与水体2.2.6 概况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流域面积2920 km2。滇池是XX市生存和发展的摇篮,对XX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宜人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流域内有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晋宁、嵩明7县区、40个乡镇,常住人口达316万人,经济总量约占ZZ省的25%,占全市的80%左右。滇池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泊,被誉为云贵高原“明珠”,湖岸线长163 km,在水位1886.5 m时,平均水深4.4 m,湖面面积300 km2,湖容为12.9亿m3。滇池北部有一长堤将其分为南北两个水域,北水域为内湖,称草海,南水域为滇池主体,称外海,两者各有一个出口,分别为西北端的西园隧洞和西南端的海口闸。有20多条主要入湖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滇池,多年平均入湖水资源量为9.74亿m3,扣除湖面蒸发量4.44亿m3,多年平均实际入湖水量为5.3亿m3,再扣除沿湖工农业耗水量1.3亿m3, 多年平均出湖水量为4.0亿m3。滇池水出西园隧洞和海口闸,经螳螂川、普渡河汇入金沙江。滇池具有防洪、供水、水产、航运、旅游、湖泊生态环境等诸多功能,其中蓄洪排洪是其主要功能之一。20 世纪五十年代,滇池水清澈见底,水生植物丰富,是许多鱼和鸟类的良好栖息地,六十年代水质为类,七十年代水质为类,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流域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增加,加之滇池地处城市下游,大量的污染物源源不断进入滇池,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类,蓝藻、水葫芦滋生蔓延,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流域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 m3,滇池本身又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水体的恶化,使XX市成为一个资源型、水质型缺水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XX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大滇池保护和治理的力度,让滇池这颗“高原明珠”早日重放光彩,事关XX市及ZZ省全局和春城人民的切身利益。2.2.7 水资源现状滇池流域雨季集中,干湿季分明。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935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建国以来曾发生过19581960年、19871989年两次连续三年的枯水期。滇池流域为洁净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解决滇池洁净水资源缺乏的治本之策,是开源节流。XX市实施从金沙江二级支流掌鸠河引水入XX市主城的工程,设计引水量为2.45亿m3/年。对中、远期的调水工程(如从牛栏江、金沙江等引水)也正在进行前期研究工作。流经XX市主城区的主要河流有盘龙江、新运粮河等12条,其中最大的是盘龙江。盘龙江是流入滇池最大的一条河流,源于嵩明县梁王山北麓东葛勒山的喳啦箐,出松花坝水库后进入XX市盘地,穿过XX市主城区后注入滇池,全长94km,总落差约714m,径流面积为735km2。盘龙江的河流水系呈羽状发育,主要支流有花鱼沟、银汁河、金汁河、马溺河、清水河等20余条。根据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滇池14条纳入监测的入湖河流,劣于V类水标准的有10条,占71.4%;达到类水标准的有2条,占14.3%;达到类水标准的有1条,占7.1%;达到类水标准的有1条,占7.1%。入湖河流以总磷、氨氮、生化需氧量为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河流是枧槽河、明通河、采莲河、盘龙江、乌龙河、船房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西坝河等。造成河道污染和水体变黑发臭的主要原因是XX市主城区的排水管网不完善,部分地段污水直接进入河道。建设和完善排水管网,提高排水管网普及率和污水收集率,对改善河道水环境和保护滇池来讲仍是当务之急。2.2.8 防洪标准防洪河道:盘龙江、新运粮河(龙院村以下至草海入口段)、大清河(枧槽河及明通河永平路以下)、海河、宝象河、洛龙河、捞鱼河等7条防洪河道已建或规划城区段采用100年一遇;新机场南排洪沟、北侧花庄河采用100年一遇。防洪河道:新运粮河(龙院村以上至西北沙河水库)、西边小河、老运粮河、广普大沟、马料河、槽河、梁王河、南冲河、淤泥河、晋宁大河、柴河、东大河、古城河等12条防洪河道已建或规划城区段采用50年一遇。排涝河道:七亩沟、乌龙河、大观河、西坝河、船房河、采莲河、金家河、正大河、金汁河、六甲宝象河、小清河、五甲宝象河、虾坝河、姚安河、老宝象河、新开河、中河等17条全段采用50年一遇。滇池出口至下游12.5km河段采用50年一遇。大(2)型水库采用500年一遇设计,PMP校核;中型水库50年一遇设计,1000年一遇校核;小(1)型水库采用30年一遇设计,300年一遇校核。城区排涝标准:主城区淹水点排涝标准采用13年一遇暴雨强度;空港新机场等重要新区排水流量采用3年一遇暴雨强度。本工程防洪按百年一遇水位考虑。2.2.9 西边小河概况新运粮河(含西边小河):发源于五华区车头山,自北向南经龙池山庄、桃园村、甸头村,于沙靠村入西北沙河水库(面积11.5km2,总库容275万m3),出库后经普吉、陈家营、海源庄、龙院村(鸡舌尖)、新发村、高新开发区、梁家河,穿成昆铁路、石安公路,在积下村附近汇入草海。其中桃园村至龙院村段称西北沙河,龙院村至成昆铁路段称中干渠,成昆铁路至入草海段称新运粮河。流域面积83.4km2,主河长19.7km,坡度2.12。新运粮河右岸分水线以西的龙打坝大、小麦雨及三家村水库花红园一带岩溶地貌发育,地下暗河呈网络状分布,该两区域(汇水面积约40km2)地表水潜入地下溶洞后以泉水形式异地补给地表河流。从四周地形起伏变化及高程分布看,该两区域雨水基本回归新运粮河流域,可能的出水点在海源寺(龙打坝大、小麦雨片区)、宝珠寺(三家村水库花红园片区)一带,经调查,该两泉点出水量稳定,枯季时流量约0.10.5m3/s,雨季时最大出水流量估计810m3/s。新运粮河流域呈狭长状,东西宽4.23km,南北长19.7km,水系呈不对称发育,大小支流共有6条,分布在普吉村附近有东方红水库所在左支和自卫村水库所在右支;人民西路口处有右支海源河;中央粮库和成昆铁路附近有左支西边小河;石安公路附近建材厂处有右支制约厂大沟;积下村附近有右支沙沟。根据高新片区水系分布情况,可将海源河上段洪水在月半湾小区附近分流至西边小河,海源河仅承担月半湾小区以下至人民西路区间城区雨水,故本次按规划调整的水系作为量算片区汇水面积的依据。流域内西北沙河、东方红、自卫村、三家村水库以上均为山区,以下除有少量山坡旱地、农田外,其余为城镇,不透水或弱透水面积与山丘区面积比重相当。西边小河源于海源寺一带,自海源寺向南经海源小区、丽阳新城,穿云冶专用铁路,过黑林铺月半湾小区,穿昆瑞路后纳白龙河,向南穿科锦路、科光路、昌源中路,再接昭宗水库所在河流来水,于美丽新世界小区附近相继穿小铁路、人民西路、兴苑路,在中央粮库附近穿成昆铁路,于积善村附近汇入新运粮河。主河道长6.027km,平均比降0.63,径流面积20.6km2。根据高新区防洪规划布局方案,对部分河系归并,即将海源河上段在月半湾小区附近归入西边小河;分流新运粮河干流洪水,即在新运粮河上段龙院村断面开挖人工渠道;对西边小河进行拓宽、疏浚,保持排水畅通,使其满足行洪。河名断面河长(m)河底高程(m)设计洪水位(m)现状规划左岸堤顶高程(m)右岸堤顶高程(m)现状河宽(m)河道蓝线宽(m)断面型式左岸加高(m)右岸加高(m)西边小河K0+00001888.561891.71891.931891.934.04.7+10梯形(下底+上底)K0+020(中干渠分洪汇口下)201888.551891.71891.881891.884.0K1+080(月半湾分洪口)10801887.9518911891.181891.184.55.2+8.2K1+47714771887.591890.651891.341891.344.54.7+10K1+484(白龙河汇口下)14841887.321890.651891.371891.372.5K1+527(昆瑞路上)15271887.31890.631892.441892.442.56矩形K1+580(昆瑞路下)15801887.281890.591890.811890.814.7+10梯形(下底+上底)K1+79417941887.181890.41890.471890.476矩形K1+932(科锦路上)19321887.121890.31890.271890.270.030.03K1+948(科锦路下)19481887.111890.31890.281890.285.7+11梯形(下底+上底)0.020.02K2+58525851886.831889.911890.211890.217矩形K2+690(科光路上)26901886.781889.851890.271890.27K2+720(科光路下)27201886.771889.841890.121890.126.7+12梯形(下底+上底)K3+000(昌源中路)30001886.651889.671890.071890.07K3+302(铁路上)33021886.511889.461890.481890.48K3+349(铁路下)33491886.491889.441890.11890.18矩形K3+406(人民西路上)34061886.471889.421889.591889.59K3+460(人民西路下)34601886.451889.41889.641889.647.7+13梯形(下底+上底)K4+224(兴苑路上)42241886.181888.921889.181889.188矩形K4+324(兴苑路下)43241885.921888.861889.121889.128+11梯形(下底+上底)K5+040(成昆铁路)50401885.281888.471890.51890.58矩形K5+358(与中干渠汇口)535818851888.351888.041888.047.7+13梯形(下底+上底)0.310.31本工程位于K0+020与K1+080之间,因此按水面坡降确定100年一遇洪水位标高为1891.35。3 相关规划概述3.1 XX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发展规模:根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规模达到430万人,规划建设用地430平方公里。城市性质: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ZZ省省会。城市职能: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区域性进出口加工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族文化重要展示中心;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新型加工工业基地;ZZ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湖滨生态宜居城市。城市发展目标:实现区域与城乡统筹发展,产业调整优化的目标,市域发展空间格局得到完善,山水园林与旅游城市特色显现;城市功能配套完善,积聚辐射能力增强;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现,投资环境进一步发展改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较为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谱表提高。城市空间结构:由单纯的滇池流域内集聚式发展模式,转向流域内外并举发展的“轴向、多组团”发展模式,引导城市空间形态由“单核心”向“多组团”的结构转变。规划区内将依托发展轴线,在主要交通节点引导建设空间,形成“核心网络、两轴、两带”的开放式网络城市空间结构。由主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组成的中心城作为核心区域,依托绕城公路系统和嵩明宜良澄江晋宁新城的快速交通,以及若干东西向和南北向快速交通所构成的交通网络,连接中心城、海口、昆阳、晋宁新城等城市组团,形成“核心网络”的协调分工和网络化格局,对构筑滇中城市群起积极作用。两轴:由南北向发展主轴和东西向发展次轴形成十字形空间发展轴。(1)南北向发展主轴:近期发展主轴线北冀以昆曲高速公路为主,连接主城东北的空港经济区、嵩明;北冀由昆玉高速公路、昆洛公路、南昆铁路、泛亚铁路等组成,连接主城以南的呈贡、晋城、昆阳城镇,是XX市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发展轴。发展主轴向东北通往曲靖以至内陆腹地,向东南通往玉溪以至东南亚腹地,是中国至东南亚国家的重要经济大通道。(2)东西向发展次轴:远期发展轴线以昆安公路、昆石高速公路为主,联系于主城西南的安宁、东南的宜良等次级城市,是XX市城市空间远期发展的轴线。发展次轴向西通往楚雄、大理,以至缅甸等南亚国家,向东通往滇南的个开蒙城市群以至东南亚国家。也是一条中国至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大通道。 两带:与城市发展空间平行布局的带状自然绿色开敞空间。(1)拱王山系地带XX市的西部形成以拱王山系为主的山区地带。 (2)梁王山系地带在XX市城市东部形成以梁王山系为主的山区地带。 主城:现代服务业为主。中心城区:成为XX市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核心职能的空间载体,重点发展现代综合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主城定位为全省行政中心,以商贸、金融、旅游服务、文化、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综合型城区。呈贡新区:国际行政和商贸区;现代新型制造业、科研文教园聚集区;以花卉产业为特色的生物产业基地、城市物流业中心。空港经济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客运枢纽和航空物流中心,ZZ省重要的高端产业发展区,临空产业基地。都市区城市(镇):包括安宁、宜良、嵩明、海口、昆阳、晋城,是XX市基本职能的主要空间载体,并接纳从中心城区扩散出的产业与人口。 3.2 XX市中心城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为合理规划XX市排水系统,XX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20092020)从时序上及空间上保证XX市排水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根据XX市中心城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092020),XX市中心城区排水体制规划为分流制。计划至2020年,主城排水管网收集率达到90,已建和新建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要求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率计划达到60以上。3.3 XX市生态市建设规划XX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以培育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为主线,制定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控制对策,提出建设高质量的生态安全体系、持续承载的环境支撑体系、高效的经济增长体系、节约的资源能源保障体系、高素质的生态文明体系等五大体系。到2013年,力争使XX市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的考核标准;到2015年,继续巩固和提高,把XX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生态城市。当前,XX市保护生态环境任务艰巨,特别是滇池污染严重,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饮用水资源、建设用地资源、水环境容量已成为XX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经济开发活动的不断扩张,资源的快速消耗,局部生态环境破坏和潜在恶化的危险呈加重趋势。今后一段时期,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XX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2008年春,XX市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争创国家生态市的工作目标,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以“四创两争”、“一湖两江”流域“四全”工作等为载体,将XX市建设成集湖光山色、滇池景观、春城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特色生态城市,成为经济景气指数高、文化特色浓、人居环境好、投资环境佳、社会安定和谐的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其中,建设持续的环境支撑体系的水环境支撑能力建设规划中,涉及削减污染物总量、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安全、强化水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共四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污染物减排任务;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汇水区的环境保护,完善饮用水源地汇水区城镇的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逐步还河与地面,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加强面源污染控制,实施河道清淤、埋设两岸截污管、河道生态修复等工程,重点流域开展城市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工程,完善城镇排水管网体系,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流经城市的河流为主要整治对象,以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为主要任务;加大滇池流域生活污染控制力度,大力开展排水管网及城市、乡镇、村庄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滇池流域主城、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0%以上,滇池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村庄污水收集处理率达70%以上,一级保护区外村庄污水收集处理率达40%以上的目标;开展滇池底泥疏浚工程;实施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完成环湖截污、环湖生态闭合工程;完成滇池流域35条入湖河道截污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使滇池水质得到明显改善。3.4 XX市主城市政排水控制性详细规划XX市主城市政排水雨污分流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四全”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要求的重点工程。该规划由六个片区规划组成:二环内排水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二环外主城北片、西片、南片、东片、东南片排水控制性详细规划。该规划以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及XX市主城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配套建设工程为基础,结合现状排水系统,对XX市主城的排水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旨在为雨污分流工程提供规划支撑,同时解决因市政排水系统问题引起的内涝问题,提高雨季污水厂进水浓度,降低雨季合流污水溢流率。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4.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4.1.1 实施本项目,是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已逐步认识到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对繁荣经济、稳定社会的重要性。在我国,环境保护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受到了全社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中央人民政府和相关的管理部门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与法规,以保证这项基本国策的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防治水污染的法规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12月)为具体执行上述标准,国家还颁布了以下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002年4月)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1997年4月)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996年4月)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1992年4月)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1993年12月)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2002年12月)1989年12月2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作为母法,是各项有关环境保护法的基本依据,其要点如下:(一)环境监督和管理规定了各级政府在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监督大纲方面的职责,由中央政府制定国家环境标准,各省、市级政府可根据地方条件补充项目和指标。(二)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各级政府必须制定工业排污的程序和制度,并提供各种环境保护措施。(三) 污染责任授权给各级环保部门采取适当的法律程序来警告和惩罚污染者。在以上基础上,针对XX市的实际情况,国家于2002年修订颁布实施了滇池保护条例,条例规定滇池水质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滇池水环境质量标准。对滇池的水质保护级别及整个滇池流域的水质治理、保护要求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是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的。4.1.2 是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滇池的需要滇池是XX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具有工农业生产用水、调蓄、防洪、旅游、航运、水产养殖、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对XX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XX市主城区作为XX市城市的核心区域,人口密集高,污水产生量多而集中,导致城区的大量污水进入河道,严重污染了滇池。滇池治理已经历几个五年计划,点源污染负荷增长势头已经扭转,滇池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但湖体富营养化治理效果仍不尽人意,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亟待扭转。目前,滇池仍是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滇池水环境污染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十二五”时期,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滇池流域水环境将面临新情况、新机遇与新挑战。为把XX市建设成为高原湖滨生态城市,在加快XX市主城区市政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的同时,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必须以污染物总量减排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促进滇池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实现滇池休养生息和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污水处理设施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四全”工作,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要求的具体体现,本工程的实施,可提高XX市主城的污水处理能力,改善城市居民人居环境,降低主城各污水处理厂运行压力,增加污染物去除总量,大幅削减入湖污染,是XX市污水输送系统整体运行、最大发挥其效用的最后环节。因此,本工程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4.1.3 是提高XX市主城污水处理能力的需要目前XX市主城污水处理能力为115.5万m3/d,污水处理规模不仅不能满足规划污水处理需求,连现状污水处理需求也不能满足。目前XX市主城市西片区的污水处理设施仅有第三污水处理厂,经过改扩建后设计处理能力为21万m3/d,但现状仍然超负荷运行,处理不完的污水排入了草海。因此,在第三污水处理厂上游建设第N污水处理厂,对于提高XX市主城污水处理能力,减少第三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压力,是非常必要的。4.1.4 是截污后实施河道补水工程及污水资源化需要随着河道截污工程的完善,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就需要足够的洁净水源来满足补水的要求。若采用长途调水至河道的上游,既不合理又不经济。因此,在河道上游新建污水处理厂,其尾水就可直接作为河道景观补水的最佳水源。传统观念上的排水系统是以防止雨洪内涝、排除和处理污水、保护城市公共水域水质为目的,认为污水是有害的、应尽快排除到城市下游。21世纪排水系统定位已从以前的防涝减灾、防污减灾逐步转向污水的资源化,从而恢复健康水循环和良好水环境,维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上游流域新建污水处理厂,尾水再排放河道作为景观补水,不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