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中的崇高.doc_第1页
美学中的崇高.doc_第2页
美学中的崇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中的崇高崇高作为一个特定的美的范畴,美学中所讲的崇高,是一种庄严的美、刚劲的美、雄浑的美,与伟大、壮美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情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崇高作为一种美的表现形态,同样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但又不是纯粹的自然属性。它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或直接、间接地与人类实践相联系。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斗争是严峻的、艰巨的,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人们在实践中越是遇到严峻的考验,越是经历种种艰难险阻,斗争的历程越是激烈、严峻,就越能激发、表现出人类自身本质力量。而崇高正是人的这种主体力量与客体冲突在对象世界中的感性显现。崇高的本质同样适用于自然界的崇高。 崇高的特征 (1)、在外形上,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如巍巍泰山、涛涛长江等。 (2)、在威力上,往往具有强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以及压倒一切的雄伟气势。如火山、雷电、奔马等。 (3)、在心理效应上,往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 (4)、在精神效应上,总是给人以强烈的鼓舞,引人赞叹,催人奋进。崇高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审美感受,它并不是一开始就令人愉快的,而往往有惊奇、畏惧的心理因素加入,中间还有所转折。这里所说的对崇高的几种态度是由崇高不同对象的特点、类型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人们对有无限威力的自然对象往往会产生畏惧、惊叹之感;对于社会性的崇高对象特别是严酷的社会冲突斗争及斗争中显示出来的先进阶级的伟大力量、崇高精神,往往产生一种尊严感或自豪感。有时我们面对伟大的历史斗争和伟大的历史人物,我们会感到自身渺小、平庸,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激发起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朱光潜关于崇高感说:“对象以巨大的体积或雄伟的气魄向我们压来,我们首先感到的是势不可挡,因而惊惧,紧接着这种自卑感就激起自尊感,要把自己提到雄伟对象的高度而鼓舞振奋,感到愉快。一个人多受崇高事物的鼓舞,可以消除鄙俗气,在人格上有所提高。”总的来说,崇高感是一种带有社会伦理意义的积极性的情感,它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所以崇高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往古来今,在美学理论上,对崇高的论述和探讨一直未曾停止过。从古罗马朗吉弩斯开始,至近代经由艾迪生、博克、温克尔曼等人的努力下崇高得以形成,到康德、席勒加以全面展开论述并完善化,至现代艺术的反叛,进入利奥塔德的后现代视阈,崇高在理论上不断地产生新意,内涵不断地充实。 车尔尼把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崇高称之为自然界中的崇高,或客观的崇高。自然界的崇高以其量的巨大和力的强大为特征。关于这一点康德的论述是很精辟的。所谓“量的巨大”,就是康德所说的“数学的崇高。”所谓“力的强大”,就是康德所说的“力学的崇高”。车尔尼把崇高的定义概括为“更大的多,更强的多”,也是从自然物体的量的方面、力的方面着眼的。这样的概括一般来说是符合人们的审美经验的。当我们面对峥嵘、突兀的巖山,无边无际的海洋,朦胧幽深的夜空时,所产生的崇高感,就是由自然物在数量上、体积上的巨大引起的。而当我们面对着汹涌奔腾的江河,雷电交加的暴雨,撼天动地的泥石流时,所产生的崇高则是由自然力的巨大威势所引起的。这就是自然界的崇高。首先以其数量上、力量上的巨大引起人们的惊讶,自然对象的巨大体积和力量以及粗犷不及的形式等等,都对崇高的对象起积极作用。但是仅仅有这些自然的特点还不足以构成崇高的对象,自然界的一定感性形式所以具有崇高的意义,总是由于它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实践发生联系,激发了实践主体的巨大潜在能力的缘故。在原始社会中狩猎民族往往把巨大野兽看作是崇高的对象。这实际上是在显示着猎人们的英勇。原始神话中的英雄的形象也正是自然的巨大威力,在原始人想象中被征服支配的产物。所以说自然界的崇高仍产生在实践造成的人化的自然之中。 自然界的崇高事物之所以能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同样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否则人类就根本不可能把它作为观赏的对象。自然界的崇高与自然界的美一样,归根到底是以一种曲折的、间接的途径反映了自然对象与人类社会生活的某种特定的联系,因而它既是客观的(并非是主观意识的移入)结果,同时又是社会的(并非纯粹的自然属性)结果。自然界的崇高对象,如高山、海洋、雷电、泥石流等,曾经是与人为敌的东西,是恶魔般可怖的对象,随着人类实践的逐渐展开,这些对象也就逐渐被人类征服成为人类服务的对象。正如恩格斯所说:“自然界的力量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运动方向和影响,那么要使它们愈来愈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达到我们的目的,这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它的本性一旦被理解,它就会在联合起来的生产者手中,从魔鬼似的统治者变成顺从的奴仆。这里的区别正像雷电的破坏力同电报机,弧光灯中的电被屈服一样,正像火灾同工人手中使用的火的区别一样。”在这里恩格斯所说的人对自然力的征服,不仅是指实践中的驾驭,也指意识上的把握。具有强大威力的自然物,一旦被人们所认识和理解,它就不再是恶魔般可怖的东西,而是为人的感情所接受的事物了。这时它并没有改变原有的形态,没有直接被人类的实践所改造,它依然具有巨大的体积和威力,因而人对它仍抱着某种敬畏之情,但它毕竟在观念上、感情上被人们所征服,也就变成了人们所观赏的对象。在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类在实践中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由此可见,自然物之所以被人类当作崇高对象来欣赏,就因为在艰险、奇伟的自然对象中体现了人类认识征服掌握自然的伟大的本质力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崇高从其起源至今,并没有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而被载入史册,成为尘封的思想而等待后人去挖掘。恰恰相反,崇高在当今西方的美学和思想中表现得十分活跃,至今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艺术所面对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要逃离被大众文化的裹挟的命运,另一方面要以其未定性来昭示世界、心灵。这样,崇高艺术就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这一对抗非人化的使命。因为,崇高的根本意义就是在对未定性的探求和呈现中,去展示生命和存在的无限可能,这在以形式为主的优美的美学中是找不到的。 崇高的产生是和人面对虚无时的命运感紧密相关的,正是在对命运和虚无的体悟中,艺术呈现出来的是人的有限和无限的对立,崇高则是这一对立的超越。基于命运感和虚无感的崇高直接联系着人的生存境域。在崇高艺术中,人通过命运感和虚无的昭示,首先感悟到的是人作为自然的有限性,如苏子的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真正感悟到的是生命之短暂,对永恒和无限的追索,但人之为人的根本就在于对这种有限和无限的积极的超越精神。正在这种超越中,也就是有限和无限对立的张力中,真正的生命感体悟出来了。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崇高的基本内涵就是人对有限和无限的体悟和超越,它直接和人的心灵意义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可以看出,在当今技术理性和文化工业占主导的时代,人类被所谓负载着文化的信息所裹挟,正如利奥塔德所说,人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