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美的本质及特征学习目标:1、了解美的本质的溯源; 2、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的探析; 3、理解美的特征。学习重点:掌握美的本质和特征。学习难点:美的本质和特征。学习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引新: 温习导论的内容,提问:1、 什么是美学?2、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 美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地位?提示:上节课讲到,“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在现代生活中,美又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我们要按照美的规律和原则来创造我们的生活。那么,关键问题是,到底什么才是美?美的本质是什么?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它、研究它?二、关于美的本质的若干已有的观点美的本质之所以成为一个难解的理论之谜,有二:一是由于美的现象具有广阔性、复杂性,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等,客观世界都有美的现象存在;二是由于审美评价的差异性、可变性,是因人而异的,带主观性的。(一) 西方历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1、唯心主义观点(1)柏拉图:美是理念,是一切美的具体事物的真正源泉。(2)康德:美是“主观判断力说”,美是普遍的令人愉快的东西。他颠倒了因果关系,因为东西美才令人愉快,不是因为愉快才美。所以,美是一种趣味判断,具有无目的而有含目的的形式。当这种形式符合主观认识功能,引起他们和谐、自由的精神活动,产生了愉快,它才是美的。 (3)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唯物主义观点(1)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与比例。(2) 亚里士多德:美是事物外在形式的“秩序、匀称、明确”。(3) 狄德罗:美在关系物物关系、物本身各部分的关系、物人关系、人人关系等。(4)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二) 中国当代美学家关于美的本质的观点1、 主观派 吕荧、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2、 客观派 蔡仪:美是典型。3、 主客观统一派 朱光潜琴诗的评价等。4、 美是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三、关于美的本质的思考 P26(一)美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1、美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美的根源是人的社会实践,没有人就无所谓美。马克思:“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寸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所谓的“尺度”有二:一是指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即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指内在尺度,即人的主观目的、要求。所以,生产劳动的过程就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例如:在自然界中,各种动物都是以捕食另一种动物为主要的生存手段,它们的目的是为了填饱饥饿的肚子,完全没有想到什么美味之类的。但人在摆脱了野蛮人的生活之后,在温饱问题得到基本的解决后,开始寻找一些更好的生存和生活的享受的方式,比如他们会去研究各种事物的特性和味道,通过合适的恰当的配合(合规律性),研究出各种美味佳肴,讲究色香味俱全(合目的性)。2、美是在人类社会产生后才产生的。它不是自发的,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即劳动创造了美。(1)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生存活动。(2)劳动使人和客观对象的联系成为可能。(3)劳动使人的本质力量改造自然、创造自然的力量不断提升。(4)劳动使劳动对象或劳动成果进入人类的视野,并进而成为人类的观赏对象,从而使人最初的审美意识的产生成为可能。3、美是在人类的自由自觉的劳动中产生的。(1)自由合规律性,是人类对各种事物的本质规律的准确把握和利用。(2)自觉合目的性,指人类对自身目的的清醒认识和准确定位。“自由”与“自觉”二者相统一、相结合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本质力量。4、自由自觉的劳动成果以宜人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来才是美的。感性形式:是我们的感官能够把握的事物形式。包括:事物的外形、线条、构造、颜色、整体风格和搭配等等。如,法律条文能够为人所感觉,但其形式并不宜人,故不能说它是美的。宜人:符合形式美规律的。(二)美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价值 P29人的本质力量 是在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实践中自由创造的能力。具体表现为理想、智慧、愿望、才能、情感等等。 P24美是用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示着的人的本质力量;或者说美的事物是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宜人的感性事物。当然,这里说的“人的本质力量”,它是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的,有其现实性和可能性的。人的本质力量不能毫无节制,肆无忌惮,它受到各种因素如个人学识和整体素养等的影响。例如,同样是做一个杯子,不同的人设计出来的杯子,它的外形、质地、用料、颜色等等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不同的设计里蕴藏了设计师的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生活理想和不同的情感。四、美的特征1、形象可感性 即美具有一种能以其具体的感性形象为人们的感官所感知的特性,即有其生动的、具体的外在形式。如事物的形状、姿态、线条、色彩、声响等。例如,人体的美,男性腰围与肩宽之比为1:1.618,女性腰围与臀部之比是1:1.618才是最恰当的比例。又如线条,波浪线(蛇形线)最美,因为一它是无限延伸的,二是它永远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三是它给人一种光亮柔和、平滑的感觉。而形状中圆形最美,因为它有对称美、有平滑美,没有缺陷,是为“圆满”。2、感染性 即美有一种感染人、愉悦人、令人喜爱的特性。即美是有其吸引力、调控力和着迷力的。它的感染作用表现在能陶冶人的情操,鼓励人的情感,启迪人的思想,引起人的爱慕和追求,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陶醉其中。车尔尼雪夫斯基:“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我们无私地爱美,我们欣赏它、喜欢它,如同喜欢我们亲爱的人一样。”例如,当我们看中一件美丽的外套时,它的颜色、款式、搭配等等让我们喜欢它,买了下来,穿在身上时,顿觉精神百倍,信心大增。现代人追求生活的质量和日常用品的品牌,是有他的道理的。3、社会性(有用性) 即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的属性。(1)美只能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离开了人类的社会活动,美也无所依附。如禅宗里有个故事说:树林里有棵树木倒下了,但是没有人听见,那它倒下时有声音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它缺少了聆听的耳朵。又如,对于没有听觉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2)美带有社会功利性,表现在普遍的社会效用上。美对人类有用,所以人们才会千方百计地追求它、向往它、创造它。这种普遍的社会效用,主要体现为它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陶冶人的情操,启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精神更加振奋,品格更加高尚。4、延展性 即美不是即时的东西,它的发展有历史沿袭、并且将会继续下去。5、美的相对性美之所以有相对性,是因为:(1)任何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紧密相连的,互为作用、发展的,其关系的改变,也必然会影响着审美对象的审美属性。例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只有情人眼里才会出西施;万一两人的关系改变,很有可能她就不再是西施,而是豆腐渣。(2)人的本质力量是不断的提升的,每个时代和社会对美的审视也是不同的,故美的形式和评判标准也是不断的变化的。例如,唐代的女子以“脂腴肉润”为美,所以杨贵妃才能“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当代女子以骨感为美,高高的骨头象征着我们当代人的傲气和不屑一顾,所以很多女子为了美而不惜一切代价。(3)不同的审美者,其审美的角度、个人的喜好、品位和素养、身份、地位、生活际遇、人生追求等不同,也必然导致美的相对性。正如“一千个人的眼里就有一千个林黛玉”。 如同是王熙凤,倡廉者看到她极为腐败,是贾府里的一条大蛀虫;领导者认为她是个难得的成功的管理者;守旧者认为她大逆不道,有违封建社会女子的“三从四德”;而潮流者则说,她早已很有意识地去争取女权解放,是女权解放主义者;等等。6、美的绝对性(客观性)(1)美的事物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是有一定的客观标准的。一个事物是否具有美的属性,关键在于它是否符合美的规律。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大家都认为美,是因为其中的纯美的感情、纯美的风景和纯美的画面、纯美的颜色、纯美的诗歌结构、纯美的音乐感等激发了所有人的美好愉悦的情感。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2)美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愿望而独立存在。世间万物,不管你去不去欣赏它,它的美始终是存在着的;事物的美并不因为人们的喜爱与否而存在或消失。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对立和统一:(1)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概念。两者是对立的。(2)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又是互相渗透的。美的相对性隐含于绝对性之中,美的绝对性必须通过美的相对性表现出来。例如,一个人,有人认为他的三围恰到好处,有人认为他的高度让人欣赏,有人认为他的皮肤白又嫩,有人认为他的衣着有个性、很时尚每个人的看法都是相对的美,但这些相对的美,是包含在他的整体的客观美中的;他的客观的整体的美,又需要分别从每个角度来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用设备工程师之专业知识(暖通空调专业)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
- 液化气割炬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数控高速雕铣机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6年中国防水胶凝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沙泥鳅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医养结合大楼环境控制与监测方案
- 供水二次加压站选址与建设方案
- 年产2万吨塑料彩印包装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个人创业投资协议书
- 买抵账房协议协议书
- 2024年警辅人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宣州区测报员培训讲义
- (高清版)JTT 529-2016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
- 后厨布置方案
- 企业营销道德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 中国金币总公司招聘考试题
- 数字媒体技术职业生涯规划书
- 【室内设计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件
- 增湿塔拆除安全施工方案
- 父母赠予嫁妆协议
- 国画竹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