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编号:西南财经大学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 内迁企业员工社区建设调查研究以成都富士康为例 项 目 类 别: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申请人: 段 宇 所 在(院) 系: 公共管理学院 申 请 人 电 话: (0申请人电子信箱: 指 导 老 师: 申晓梅 、冯华 导师职称: 教授 导师所在单位: 公共管理学院 导师电话:导师电子信箱: 填表日期: 2011年10月20日 共青团西南财经大学委员会 制2011年9月30日填 表 说 明1、 填写申请书前,请先查阅通知。2、 申请书各项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要明确严谨,并要求用钢笔填写(或打印)。对于填写不合要求、内容含糊不清、字迹潦草者,不予受理。3、 上报的申请书一式二份(至少含一份原件),项目获准后,申请书由学校签署意见并保存一份,另一份返回院系存档。4、 封面总编号由校团委统一编写。5、 该申请书为A4纸,各单位可以自行翻印,但格式、内容应与原件相同,表格大小可根据内容调整。36 / 36一、项目申请人情况 申请人姓名段宇性别男民族汉出生日期1991年8月1日所在(院)系公共管理学院专业、班级人力资源管理3班项目名称内迁企业员工社区建设分析研究以成都富士康为例通讯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555号西南财经大学松园C211电历自何年月至何年月学习单位(高中以上,含高中)任职2006年9月2009年6月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09年9月至今西南财经大学助理辅导员申请人参加科研的经历自何年月至何年月参加的项目担任的工作2010年7月2010年9月四川省新生代农民工调查基于四川省犍为县的调查研究调研组负责人,报告撰写人2011年1月2011年3月课堂内教学范式改革成果申报表资料收集,报告撰写人申请人入校以来的主要专业必修课成绩课程名称类别学分成绩课程名称类别学分成绩人力资源管理学必修3.092社会学通论通识3.092员工招聘与配置必修3.097劳动经济学基础3.092战略性绩效管理必修3.095学科导论基础3.095项目组其他成员(不包括申请人和导师)姓名性别年级所在院系专业分工签名联系方式祁欣女2009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文献调查,资料文献整岩男2009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实际调研,问卷及访谈的信息处金毅男2009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数据模型建立,利用软件分析数慧丽女2009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实际调研,调查问卷设计,访谈提纲撰永琦男2009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实际调研,汇总调研数、申请人对研究项目简要说明(一)立论依据(项目的研究意义、拟研究问题的国内外现状分析、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科学价值)(500字以上)1. 项目背景及意义1.1项目选题的背景介绍1.1.1新闻介绍成都首创 2万富士康员工融入社区发布日期2010-11-16 信息来源:华西都市报(成都)新闻摘要:员工融入社区,纳入社区管理,与周边居民一同享受“田园城市”的社区配套,这在成都是一大创新。生产线快速上马的同时,成都正在加快富士康项目综合配套建设,在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北片区修建了共有5栋18层公寓和1栋3层综合楼用作富士康员工公寓,2070间公寓的床、衣柜、热水器等家具齐备,富士康的员工们“拎包即可入住”。在富士康员工住房方面,位于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北片区的员工公寓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共有5栋18层公寓和1栋3层综合楼,公寓2070间。现场可以看到,园区建筑风格简洁现代,食堂、超市、银行、健身房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其建设和设计标准均可与中档小区相媲美。小区内,采用了银杏、榕树及天竺桂等高档植物作为绿化树种,绿地率达到了30.7%。房间的采光良好,地面铺筑地砖,设置有一个洗澡间、一个卫生间,还配置了基本生活家具,诸如床、衣柜、热水器等,基本达到了“拎包即可入住”的便利条件。这些员工公寓将迎来富士康、京东方等园区众多企业员工的入住,其中富士康员工公寓的面积有望达30万平方米。员工们下班后,可以在环境优美的小区里散步,也可以在周边的社区里逛逛,寻找一份“田园城市”的幸福感。根据这一报道,我们感觉到现代员工社区建设会对企业、当地政府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情况,并基于此展开研究。1.1.2内迁企业员工社区建设发展情况介绍社区建设指的是一种社区工作,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内迁企业是指经过30年发展,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已趋于饱和,随着成本的提高,利润空间的下降,导致大批企业内迁,这预示着中国经济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延伸的开始,中国经济将迎来其发展的第二波高潮,同时也将加速中国“全国化”的进程和经济内循环系统的形成。企业员工社区建设在计划经济阶段曾经是企业建设的重要部分。计划经济时期,企业负担员工的各项福利,企业员工依附于企业。由于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国家公有制度和城乡二元经济,使得员工构成比较稳定。员工一般居住在共同的居民区内,社区建设与企业建设联系密切,这个阶段的员工社区建设主要依附于企业。改革开放和国有企业的改制,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体建立,大量劳动力进入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工作。传统意义上的员工社区在非公有制的企业中基本消失,企业只为员工提供一些简单的居住场所,条件比较恶劣,生活设施不齐全。加上在这样的企业工作,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强,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严格和员工本生的素质不够高,使得这时的状态只能叫员工聚集。社区的要素基本不具备,员工社区建设在这一时期进展缓慢。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出现的“用工荒”,使得企业注意到员工对工作的环境和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将员工束缚在简单的职工宿舍,进行封闭或半封闭管理,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甚至会出现深圳富士康员工“十三跳”的极端例子。于是,企业开始和政府、社会一起探索新型企业员工社区建设的道路。内迁企业员工社区建设发展出新的模式,产生了新的问题。内迁的企业的高度利润导向使其不愿意再承担员工社区建设任务,目前富士康企业就将其员工社区的建设工作完全交之当地政府,利用当地政府管理上的优势,合理安排员工社区构建。这种新的方法是否行之有效?大量青年企业员工在社区中聚集,信息传递速度极快,政策实行过程中出现的员工之间矛盾激烈,关系冷漠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社区和谐,这些问题如何得以有效解决,亟待我们去探索。1.1.3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基本情况介绍富士康(Foxconn)科技集团是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陆投资的,横跨6C产业(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汽车、通路、数字内容)代工生产及研发领域的超大型高科技企业。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拥有全球顶尖IT客户群。富士康集团是中国最大出口型企业,连续8年雄居大陆出口200强榜首,2010年位居财富2010年全球企业500强第112名。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员工总数逾90万人。富士康在成都投资10亿美元建设产业基地,富士康成都产业基地紧密围绕成都市打造的光电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建设LED-TV、LCD模组、LED背光模组及LED封装和照明光源生产线,另外还将涉足软件开发、精密模具生产、现代物流以及3C数码产品卖场等多个项目。此次富士康在成都投资建立产业基地,旨在响应国家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号召,为促进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典范。 据预测,富士康成都产业基地的建设,将带动众多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成都,为当地新增至少十万人的就业机会,形成年产值超千亿元人民币的IT产品产业链。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此部分围绕“成都周边地区内迁企业员工社区建设的调查研究以郫县富士康为例”题目,对社区理论和社区建设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对社区和社区建设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比经典社区与员工社区建设的不同,对其制度下的理论依据进行总结,从中发现约束条件和实施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次课题的研究角度。1.2.1关于社区的理论和研究情况社区这个概念,世界卫生组织于1974年集合社区卫生护理界的专家,共同界定适用于社区卫生作用的社区(community)定义:社区是指一个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每个成员均经由家庭、近邻、社区而融入更大的社区。由此可见,形成社区的四个要素包括:人民:社区由人所组成。不论何种类型之社区,因人聚集与互动,方能满足彼此的需求。但人数多少才能形成一个社区,目前并无定论。社区太大、人数过多,将使彼此互动困难;但人数太少就一定不可能形成利益互惠与生活维持的团体。 地方或地理疆界:以地理的范围来界定社区的大小疆界是一般人最能接受对社区的定义。但是,并非所有的社区都有明确的地理划分。如果界定的区域不合适,将会对社区资料的收集造成一定的困难。 社会互动:社区内居民由于生活所需彼此产生互动,特别是互赖与竞争关系。如社区居民的食、衣、住、行、育、乐皆需与他人共同完成。因此,相关的经济、交通、娱乐等系统即因此而形成。社区经由不同的社会系统发挥功能,满足居民生活必需,建立社区规范。社区认同:社区居民习惯以社区的名义与其他社区的居民沟通,并在自己的社区内互动。同时社区居民形成一种社区防卫系统,居民产生明确归属感及社区情结。社区研究在社会学中曾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就是以研究都市社区而闻名于世的。20世纪2030年代,这个学派研究了美国大城市芝加哥的都市化过程,用以说明美国城市的结构和动态。芝加哥学派的人文区位学理论,就是在分析社区区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学派从不同的层次上研究了都市社区,即不但以整个芝加哥市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还以芝加哥市内的犹太人聚居区、波兰移民区、上层阶级邻里、贫民窟等作为单个的社区研究对象。1.2.2社区建设的相关研究社区建设指的是一种社区工作,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各地区不尽相同,一般说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社区服务,开展面向社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的生活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社区卫生,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 社区治安,包括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如组织开展本社区经常性和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等; 社区环境,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 社区文化,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 1.2.3社区建设的主要特征综合性,社区建设是指整个社区的全方位建设,它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秩序、社区治安、社区民主、社区法制、社区文化教育、社区体育、社区卫生和社区组织等方面的建设,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社区建设的方法和手段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社会手段等,也具有极强的综合性。 社会性,我国社区建设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 地域性,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实体,因而具有明显突出的地域性特征。 计划性,要系统有序的开展社区建设工作,需要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因此,计划性是社区建设的一个主要特征。 群众性,从社区建设的对象看,不是指社区内的某一群体或几个群体,而是指社区内的所有群众。由此决定社区建设具有明显的群众性。1.2.4企业员工社区建设的相关研究工业社区是由工业企业的发展而带动起来的,其主要成员为企业职工及其家属的社区。我国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工业社区是企业办社会的典型模式。工业社区是在中小城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能源矿产企业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它来自工矿企业并归其管理。国有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大都远离中心城市,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开采,使得矿产地演化成了企业所在地,随着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加,各种机构建立健全,城市雏形逐渐出现。而后出现地方政府, 随之建立了城市。这些城市的显著特点是:建市时间晚。城市布局分散。城市化程度低。城市规模不大。支柱产业单一,企业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职能,等等。从形式上来讲,在企业中成立了社区,但事实上,社区仍然隶属于企业,依靠企业生存。因此,工业社区具有社会性质,更具有企业性质。目前,政府及社会各界也在努力探寻有益的工业社区建设模式, 从而使处于社区管理与剥离职能。目前探讨企业员工社区建设的,对国有企业员工社区建设的研究比较深入,而对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的社区建设还比较缺乏,这也是本次调查研究的理论创新亮点之一。1.2.5相关文献研究程度总结任晋燕、李全彩(2011)对工业社区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谢泽宪(2010)对广州南山区社区建设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加强和落实社区建设和和谐家园的建设方案;杨敦宝、李振南(2010)对小城镇工业园区建设和其社区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应以社区规划为先进行工业园区建设的方案,并认为这样对工业社区本生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徐道稳(2010)从生存境遇、心理压力与生活满意度,专门就富士康的员工社区与员工工作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探索之间的相关联系。1.3项目选题的理论、现实意义及创新之处本课题是针对内迁企业员工社区建设的分析研究,着重考察员工社区建设对企业员工自身、对企业发展和对当地的稳定繁荣带来的影响。分析当前成都富士康社区建设的积极因素,探索一条员工满意、企业发展、政府放心、社会繁荣的共赢模式。对于大型内迁企业来说,员工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员工的满意度和生活状况不仅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对于企业的战略以及未来的迅速发展壮大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企业要提高自己的效率和以成本领先为战略的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重视对于员工的社区建设。而政府和社会参与到员工社区的管理中来,一方面使员工感觉到社区就像家一般的温暖,各种服务设置与普通的城镇居民没有区别,有利于员工在当地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员工的稳定会带来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给政府和社会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收益。如果没有处理好员工社区建设问题,则会导致员工群体的不稳定,对当地的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1.3.1实际意义本次研究的实际意义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对员工的意义员工拥有一个好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与员工满意度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工作和休息时间必须要保证,我们在调查中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方法用于员工社区建设和员工满意度提高方面,对于员工的工作和休息提出更加优化的解决方法,在企业,员工,政府三方面找到平衡点,安排更加合理的工作休息时间。对富士康员工管理的意义富士康作为内迁大型企业的代表,拥有庞大的工人数量以及高效率的生产流程,但是富士康公司在兼顾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必须保证各级员工的基本利益得到维护。而员工社区的管理和建设则是企业在员工管理方面一个重要部分,据我们了解,富士康的员工社区中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员工在工作后的生活较为单调乏味,而且有些不良的情绪产生,这些对于企业的员工管理都是不立的,所以企业在员工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员工社区的建设。对当地政府社区建设的意义我们了解到富士康员工社区的管理是由政府主导的管理,即为政府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建设员工社区,而员工社区的年龄据我们所知大都在1625岁之间,那么传统的管理方法是否适应这些年龄比较集中的群体,我们调研对于政府的意义就是针对这样一个不同的群体如何来进行优化管理,如何在兼顾各方利益的情况下进行治理,而这样对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来说也具有很深的意义。1.3.2理论意义一是将进一步完善社区理论、功能派理论和社会冲突理论等相关内容。现有关于这三种理论的研究大都专注于一般社区的研究,而关于专门的员工社区理论则相对较少。本研究将原本应用于普通社区领域的理论内容综合应用员工社区建设领域,这对于丰富这些理论内涵应用边界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性作用。 二是首次建构起了在员工社区建设中企业,政府和商业组织三方的责任分摊制度。现有的关于员工社区建设的理论都是员工是由企业来负责,而对于这种新型管理方式研究细化不足。本研究着重于专项研究,是对于员工社区建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于完善其三方利益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1.3.3创新之处 第一,选题角度创新 此次我们选题的角度是围绕内迁企业员工社区建设调查,基于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员工社区这是一个新的社区形式,它是伴随着大型企业内迁所形成的,这样的社区治理与建设方面会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的调查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来实施的;其次,在之前大型企业在沿海的员工住宿中,是由企业进行治理,这样的模式就会出现若干问题,例如员工自由程度低,宿舍周边的环境差等,在郫县政府在治理员工社区的过程中运用了很多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这样对于内迁企业员工社区建设的人性化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对于企业的内迁来说,迁入地区在土地成本方面和劳动力成本方面固然有其价格优势,但是内迁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融入当地的文化,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反应就在于员工社区的建设上,员工是本地居民,如果用企业管理的方式管理就势必会造成员工与企业管理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用当地的政府来管理就会相当方便,既可以对员工利益有一个很好的保护,又可以对于员工的文化习惯有很好的适应性。 第二,应用价值创新 富士康在一个地方扎根发展的前提就有要有政府支持和足够的劳动力汇聚。由于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富士康的内迁路走得并不困难反而成为了各个当地政府招商引资拉动经济的热门选择。不过,较其他普通社区建设而言,富士康的社区建设目的显然带有绝对的收益期望在其中,因为作为政府与企业而言,它们存在一种责任分摊与利益共赢的关系,企业单纯负责员工生产线的活动,政府负责后方建设,这样一种和谐的关系纽带会实现企业希望的高利润以及政府期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脚步,但是实现这一切的前提(长期实现、维护、发展这种关系)就是保障员工生活社区的稳定、健康有序。所以基于这样一种特殊的社区建设,我们研究应用价值就是如何在这三方的协调中探求更好的方法来共同治理员工,管理社区。 第三,调查方法创新 本次调研除了问卷法和访谈法以外,我们还采取了以下两种调查方法:典型调查法和抽样调查法。典型调查法是针对富士康“青年家园”这种大型社区的对于其他内迁企业的代表,由于这种社区是大型内迁企业的典型代表,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所形成的调研成果很有代表性;用抽样调查法是因为“青年家园”有二十几万员工,对他们分别调查是很困难的,因此在调查这些人群时要先对其进行抽样然后对于抽样出来的结果进行一个调查反馈与研究。(二)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项目的研究方案、预见在应用中对社会的影响及独到之处)以及成果形式(400字以上)2.内容2.1研究目标2.1.1研究目标:本项目在国内外企业员工社区建设经验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于对成都市高新区红光镇与郫县德源镇三处富士康员工社区建设的实地考察,结合员工实际需要,对社区硬件与软件建设综合反应,提出和谐社区下一步建设建议,以提高员工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维护当地社会稳定性,协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员工。现状反映)员工社区建设现状。本项目计划通过对当地政府和富士康企业员工小区的走访与问卷,客观反应员工社建设现状。其中包括:硬件设施建设:员工衣,食,住,行,设备建设现状,社区后勤与安全保障现状,员工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现状,社工服务站建设情况,医疗设施建设情况,心理辅导机构建设情况,周边商家入驻情况。软件设施建设:员工文化娱乐活动实施现状,员工心理辅导实施现状,员工社区自我治理情况实施现状。)员工社区建设中真实问题反映。调查者通过走访与问卷的方式,深入富士康员工小区,了解员工现有生活方式以及对社区未来建设的真实需求。本项目拟对现有的员工居住小区,在硬件及软件建设中存在的真实问题进行充分反映。参照政府与员工意见,结合社区建设中经济,文化,社会因素影响,对社区建设中确实存在的问题做深入探讨。问题分析与解决。结合调查得出的真实情况,通过与国内外类似企业员工社区建设问题的现有研究,分析出富士康员工小区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员工本身需求,制定出专门针对富士康企业员工社区的发展模式。在我国沿海地区面临产业升级,原有大量的沿海企业内迁的背景下,类似富士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涌向内地二三线地区。这些企业员工将会来自全国各个不同的地区,他们的住宅区域的生活条件,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与企业的核心利益,如何建立和谐的员工社区的建设必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通过对富士康的调研和现有企业员工社区建设对比,提出我们针对这类企业员工社区建设的理论,并期待推广至全国其他地区类似内迁企业建设中去。2.2研究的基本思路本课题立足目前普遍的社区建设现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政府,企业与员工的实际需求,对比现有优秀社区建设方案,提出以政府推进为主导,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分类指导,共同构建和谐社区的方案建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具有明显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维系社区和谐稳定是社区后续发展建设的基础,那么以此为重心,探寻出一条适用于全国类似企业员工社区建设理论,并以此推广至全国中去。同时要结合各个企业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找出适宜自身发生的道路。政府员工企业共同作用社区建设物质建设精神建设2.3研究方案2.3.1拟进行的研究步骤第一步,通过文献研读方式获取基础知识信息,作为理论支撑。前期研读大量文献,了解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现有企业员工社区建设的特点和问题,基于已有的研究总结了解其共性与差异,有利于对比并提出后期富士康员工社区建设的基本方案。第二步,理论结合实际,实地走访调查。从内涵的角度分析,富士康的社区建设在兼具社区建设一般的共性上又因为其独特的企业经营战略以及建造社区的目的性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社区,所以基于已经了解的社区建设知识深入富士康进行实地调查,寻找其独有的企业社区建设要素,即是指其主要存在的问题矛盾,并依据严重程度,需要解决的迫切程度进行归类并做出相关的数理统计分析。富士康作为代加工企业追求利润是其最终目的,但是高污染并且就前段时间曝出的13连跳事件,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并不是很好,政府大力引进其的目的是解决就业拉动经济增长,他们之间实际上成为了利益共同体。通过实地调查希望获取它们之间责任与利益分摊的关系图。明确解决好其员工社区是有利于政、企维持好这样的利益责任关系。第三步,建议措施实施层面。根据数据支撑层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及指导策略。初期设想是基于社区稳定这一基础,民主自治的指导方针,在员工生活区内实行政府管理权力的下放,打破员工与政府管理之间针对员工物质精神生活需求信息不对称问题。除此而外,配套的硬件措施建设也需要充分考虑到作为“社会人”的员工的需求。在具体实施之前打算通过网络征集意见的办法,将预期方案放在内部网络上。第四步,跟踪调查实施进程与预期情况的差别,完善与整合建设方案。2.3.2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i文献检索法依据我们本课题所拟定的研究内容及研究设计,进行搜集、鉴别与整理与满意度测评、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等相关的文献,并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综述研究形成对顾客满意度之理论、服务管理之理论、利益相关者之理论及这些理论在高等教育服务领域的现有研究的进展与不足的科学认识等。ii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是一种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内容分析主要是针对文献当中客观理论,研究方法进行学习。此内容是为指导该课题具体步骤当中的思路,即是说可以从哪些方面可以全面分析社区当中存在的问题。已存在的解决方法有哪些,实际效果怎样。iii实地调查此过程体现了社区建设过程中其特性,不同企业由于其独特战略,企业文化,因此它的员工所需求的物质与精神内容不尽相同。实地调查是最好的获取这些员工需求的方法。iv网络调查方法分发问卷的方式在对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局限,网络调查就是通过网络,员工们有充分时间去了解预期方案,并且畅所欲言自己的观点。v跟踪调查由于本课题研究对象以及后期服务对象都是以富士康员工为主,跟踪调查能够最及时反馈方案的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vi统计分析本课题计划对富士康企业员工社区建设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传统的社区建设评价主要是通过层次分析,主观判断等方法,带有较多的主观因素,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各个因子对于构建和谐社区的影响大小以及因子之间的内部联系。再加上除了市场供给和需求两大方面之外,社区建设还常常受到一些随机因素的影响,这就使评价更加困难,也正是由于这种模糊性的存在,导致了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本课题以成都富士康员工社区建设状况作为研究对象,以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以及基于模糊概率的综合评价体系为理论基础,建立一个较为客观合理的社区构建评价体系,对和谐社区建设评价进行初步的探索。分析流程如下:最终我们会整合具体数据,有主有次,对社区建设得各个因素的权重进行综合评价与等级划分。最终立足于数据,超出数据,结合现有社会经济条件提出我们的建议。研究进程当中还会涉及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方面学科知识,可以保障措施提出与实施有理有据有效与政,企,员工三方利益基本平衡。2.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富士康企业员工社区的建设,应该建立在企业的大背景之下,由当地政府全权负责,员工自身参与。构建和谐社区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工作,更牵涉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我们应该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入手,了解各因子在社区中所处位置,发挥的作用。我们需要建立完整评估体系,归纳社区建设中各因子权重,评估实得分,规划未来可以达到的得分,提出我们的意见,使得各因子可以有效发挥作用。2.5成果形式以成都郫县富士康为例,研究其员工社区建设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将富士康员工社区与普通社区进行比较,得出其特殊性。根据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对如何解决内迁企业员工社区建设问题进行探索,最终达到解决郫县富士康在员工社区建设问题的目的。其中包括:解决员工对组织的不满;为富士康员工管理及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为政府解决企业内迁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途径,实现三方共盈的愿景。本课题前期主要通过资料的搜集、实地考察、展开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预计完成以下阶段性成果:编号成果名称成果形式1成都郫县富士康员工社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2成都郫县富士康员工社区与普通社区的比较分析调研报告3郫县富士康员工社区自治探索研究科研论文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模型的建立、应用和跟踪实施效果及修正,拟形成以下最终成果:编号成果名称成果形式1关于成都周边地区内迁企业员工社区建设的调研研究调研结题报告2如何解决富士康企业员工社区建设问题探索科研论文(三)研究的进度安排3.研究的进度安排3.1调研实施阶段安排为了使本次调研能有效展开,获得全面真实有效的基础信息,拟将调研分割为六个阶段:阶段1(预调查阶段):先到富士康员工居住地郫县进行详尽的实地调查,获得一手资料,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为申请书撰写和未来的调研打下基础。阶段2(申请书撰写):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详尽分析阐述我们的调研目标和意义,争取学校对我们项目的大力支持。阶段3(问卷设计与修正):就我们关心的社区建设问题设计修正好问卷和访谈维度表,为正式调研做好准备。阶段4(正式调研):正式对成都富士康的员工社区进行调研,主要包括三大方向:一是政府为富士康员工社区建设提供的服务;二是企业对员工社区建设的态度和行动;三是员工对社区建设情况的反馈。阶段5(问卷信息整理):此阶段主要是对于所回收的问卷进行集中的分类整理,剔除无效问卷及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问卷进行查缺补漏工作,以确保有效问卷的质量。阶段6(报告写作):此阶段完成项目报告的写作,准备结项答辩。3.2计划进度(四)研究工作已有基础条件(300字以上)4.研究工作已有基础条件4.1参加者的分工情况小组成员分工情况段宇组织统筹意见,实际调研,最终成果定稿祁欣文献调查,资料文献整合张永琦实际调研,汇总调研数据周金毅数据模型建立,利用软件分析数据汪慧丽实际调研,调查问卷设计,访谈提纲撰写李岩实际调研,问卷及访谈的信息处理4.2调研活动安全性、保障性分析4.2.1 SWOT分析:该课题的优势(S):课题优势:本课题立足社会,关注内迁企业员工社区,以实证研究的方式说话,对社会热点问题做出反应,为了进一步完善工业社区建设和政府介入社区管理提供参考意见和一手数据。人才优势:本团队成员知识背景、思维模式各有特点,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火花,有利于该课题的推进。导师优势:本团队的指导老师是申晓梅教授,是四川省内劳动经济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在劳动经济学、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方面有丰富的研究经验,能为本课题做出最有效的指导。该课题的劣势(W):资料匮乏:内迁企业员工社区是最近几年伴随内迁企业出现的新型社区,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并不多,相关数据资料匮乏。该课题的机遇(O):社会环境:由于东部用工成本的升高,中西部低用工成本,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当地政府的大力引进,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开始内迁,纷纷落户中西部。内迁企业在对中西部经济做出很大的贡献外,也对当地政府提出了严峻的问题,如何介入社区管理,保证员工、企业和政府三方和谐共处,此时对社区建设初步效果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该课题的威胁(T):调查对象单一:客观因素的限制,目前可调研的成都附近的工业社区只有富士康员工社区,没有其他的工业社区可以做对比研究。 外因 内因机遇威胁优势结合团队优势把握环境机遇结合团队优势监视外部威胁劣势把握环境机遇改进团队劣势改进团队劣势回避外部威胁4.2.2时间保证:本团队队员将利用空余时间对理论进行学习,定期针对典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在在导师的指导下,加深对课题的认识。小组成员将制定周密的计划实施表格,定期汇总讨论调研进程。4.2.3调研对象保证:通过前期的走访与调查,本团队已经与当地政府与郫县富士康青年家园建立了基本的联系。这对后期正式调查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以后获取大量的一手材料提供了条件。总之,对于郫县富士康员工社区建设的研究,本团队无论是在团队建设,老师的支持,资料的准备,数据的获取上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些基础条件都有利的保证了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4.2.4团队成员保障指导老师:申晓梅,经济学硕士。现为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四川省劳动保障厅专家咨询会委员、四川省第五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为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管理、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领域;多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参与编写专著4部。发表的数篇论文和专著曾荣获“中国八五优秀科技成果奖”、“中国九五科技成果奖”以及“四川省政府奖”。冯华, 副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社会工作。担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社会学概论,社会调研方法,社会经济学等课程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著有关系与交易转型期中国企业间经济行为分析等著作。冯华老师长期从事社会研究工作,对本项目的社区建设工作的直接指导和理论支持,具有很大价值。队员:姓名学院、年级简介段宇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现通识教育学院本科生助理辅导员。曾担任09人力资源三班班长,任期内班级活动“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2010-2011“社会实践奖学金”获得者,校“三好学生”获得者,多次获得学业奖学金,预备党员。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调研组负责人,本科教学范式改革课程改革项目申请书撰写者之一,多次参加学院老师主持的科研科创项目,科研调查经验丰富,能力突出。周金毅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西南财经大学专团社长,曾获得2010-2011年国家奖学金,一次校级甲等奖学金,两次校级乙等奖学金,连续两年校级“三好学生”,两年全校“优秀专团干部”,带领两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获得校级“先进个人”。参加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学术科研大赛,多次参加学校,学院科研立项活动,数次亲身社会实践,帮助老师实践民政部调研课题,具有丰富经验,一定的理论把握能力,熟练掌握统计分析工具SPSS。祁欣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学业奖学金;较强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执行力;多次参与策划班级活动及班际交流活动,力求全面发展。擅长团队建设和人员关系协调。张永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曾任公共管理学院职业发展部副部长,曾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执行力,曾参加三下乡项目调研和精品课程申报报告撰写等活动,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学习成绩优异,曾多次获得学业奖学金。李岩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在大一时被评委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并在大一时担任班长职务,大二时组建了“西财旅游”团队,本着服务于学生的宗旨,给与学生最优惠的价格,团队实现销售额累计30万,大二时担任人力2班的班委,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主要负责优优乐团队中人员招聘和调度工作汪慧丽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连续两年担任班长,曾获得“校三好学生”、两次甲等奖学金、两次丙等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也曾多次参加各种活动,如:三下乡、挑战杯、管理咨询大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4.2.5财务保障课题启动后将保证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的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外出研究、调查、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小组研讨、论文结集等各项支出的实际应用。5.参考文献中文文献1任晋燕,李全彩.工业社区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2邓观智,许士强.基于新形势下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0,(16)3李霰菲.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研究以福建省福安市为例J.中外企业家, 2010,(08)4谭勇,李文娟.浅议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小城镇建设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0,(16)5杨敦宝,李振南.小城镇工业园区建设从社区规划入手以东营市义和镇“颐和佳苑”项目为例J.城乡建设, 2010,(10)6冯雅琴.工业园区建设与小城镇发展统筹互动的思考基于临安市的分析J.资料通讯,2004,(01) 7张月锐.对加快东营市小城镇建设及城市化进程的探讨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1,(05) 8何康. 强单位 社区: 依赖症与市场化转型期地方政府、垄断企业与社区的关系 D . 华中师范大学, 2007.9许广义.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研究 D . 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10徐勇,陈伟东. 中国城市社区自治M.武汉: 武汉出版社,2002:11.11张亮. 上海社区建设面临挑战居民参与不足J.社会,2001(1):5.12杨荣. 论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3徐勇. 村民自治的深化:权利保障与社区重建J.新华文摘,2002(12).14陈庆修.从经济角度看如何构建和谐社会J.理论前沿,2005(6).15王先胜.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12).英文文献1 Allan Wallis, Jarle P. Crocker, Bill Schechter, Social Capital and Community Building J ,National Civil Review, vol. 87, no. 3, Fall 19982 Archon Fung, Associations and democracy: Between theories, hopes, and realities 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Palo Alto: Vo1.29, pg.515, 25 pgs, 2003.3 Baron Stephen (ed.), Social Capital: Critical Perspective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4 Bob Edward, Michael W. Foley, Civil Society and Social Capital beyond Putnam J,in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42(1)5 Dimitri A. Sotiropoulos, Positive and Negative Social Capital and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Civil Society in Southeastern Europe J, Southeast European and Black Sea Studies, Vol. 5, No. 2, May 20056 Emma Grant, Social Capital and Community Strategies: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in Guatemala Urban A,Development and Change, Vol. 32 (2001), Institute of Social Studies M,Published by Blackwell Publishers, UK, 2001.7 Grootaert, C., Social Capital: The Missing Link? R,Social Capital Initiative Working Paper, No.3. 1998, The World Bank Social Development FamilyEnvironmentally and Socially Sus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生物与化工大类】模拟练习
- IMGN388-Antibody-生命科学试剂-MCE
- Human-TNFSF8-mRNA-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芜湖安徽工程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60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Golgi-laurdan-生命科学试剂-MCE
- 广平县安全培训课件
- 2025春季海南五指山市校园招聘教师1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招聘19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招聘4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中心供应室项目发展计划
- 2025高考英语全国II卷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
-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公共卫生挑战-深度研究
- 医院外出进修、培训及参加学术会议的管理规定
- 全国公开课大赛一等奖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新人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课件
- 内容理解与概括【知识精研】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专练
- 牙科设备供应及后续服务方案
- 驾驶员三级安全教育卡考试试卷(含公司级、部门级、车队级)
- 物流公司驾驶员管理的规章制度
- 【MOOC】大学物理-电磁学-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外包服务合作协议
- 拆除空调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