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心理 一 民族与民族心理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 一个具有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 也包括该民族的成员个体身上所体现的这些心理特点 2020 1 1 社会心理学 1 民族心理的特性 渐变性相对稳定性社会历史性 文化及其心理结构 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特定群体的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总和 它包括科学技术 语言文字 价值观 艺术 宗教信仰 道德伦理 风俗习惯 生活方式 法律制度等 3 文化及其心理结构 文化的类型1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以物质生活资料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文化 精神文化指的是规范人们行为 帮助人们认识世界 表现人类情感的事物和现象 4 文化及其心理结构 2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主流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 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践的文化 亚文化是指社会一部分成员或群体特有的文化 又被称作集体文化或副文化 5 文化及其心理结构 文化的差异 1时代差异2群体差异3个体差异 6 文化及其心理结构 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即表层 物质文化 中层 制度与行为文化 和深层 意识文化 与此相对应 文化心理也可以分为表 中 深三个层次 7 文化及其心理结构 文化模式是文化整合后的整体性特征 它赋予群体的文化行为明确的目的和意义 使文化行为成为一个整体和一种心理范式 如果讲一个文化群体比作一个人 那么文化模式如同于这个人的性格 8 文化的基本特点 1 普遍性2 整体性3 变移性a 对异文化的同化引起b 社会变迁引起的 文化心理学主张把文化与心理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认为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人类心理与行为应该是与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密不可分的 在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内 人类心理必然在社会文化历史的框架中去理解才有意义 而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唯有放在人类心理之中去理解与把握时才有价值 10 文化心理学 1 文化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包括个人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 形形色色的本土心理学 跨文化研究方法的演进等 2 文化与基本心理过程 包括行为的生理基础 知觉 认知 意识 智力 语言 道德发展 情绪等 3 文化与个体和人格 包括文化与社会性别 自我中心主义 刻板印象和偏见 变态心理学与文化 临床心理学与文化等 4 文化与社会行为 包括人际关系 人际知觉 人际吸引 归因 从众 攻击 合作等 2020 1 1 11 社会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 民族心理结构 心理过程层面 民族认知民族情感民族意志个性心理特征层面 民族性格民族气质民族能力等民族个性倾向性 民族的价值观 信念 动机 需要等 民族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对民族心理最早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的德国民族心理学派 但对民族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 当属现代心理学之父冯特 W Wundt 20世纪初 民族心理学研究在西方迅速发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文化人类学的功能学派都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心理学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 13 民族心理的形成 文化沉淀 文化沉淀 是指文化在历史上积累和传播出去的总量1 文化沉淀是质与量相统一的概念2 文化沉淀是由累积多喝传播两个侧面构成的过程因素1 对旧文化的保留2 对新文化的增加 文化积淀对民族心理的作用 1 起社会环境作用2 起社会尺度作用 民族心理的研究途径 跨文化研究 跨文化研究要求研究者在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进行民族心理研究时 要把被研究者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 并对此进行比较研究 要正确地理解特定民族及其文化下的心理和行为并进行有效的比较 必须首先确保这种比较是有意义的 即要保证 研究等值 研究中的等值性包括 概念等值 功能等值 语言等值和测量等值 2020 1 1 社会心理学 16 研究中的等值性 概念等值是指在所研究的不同民族或文化中 人们对特定概念的理解是一致的 功能等值是指问题让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产生同样或相似的反应 语言等值是指如果研究中用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 调查 访谈 测验中所用的书面和口头语言要在语义上相等 测量等值是指在不同文化中的测量过程要标准化 使测量数据能够进行比较 四 民族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 就是指某一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将自己和他人视为同一民族 并对这一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持亲近态度 西方关于 民族认同 的界定或研究大多关注的是狭义的民族认同 即指个体对自己所属少数民族的认同 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 民族认同还应该包括个体对自己所属国家的认同 对于中国各少数民族成员来说 民族认同即是指对本民族和中华民族两种民族身份双重承认的和谐统一 2020 1 1 社会心理学 18 民族认同的功能 从正功能方面看 民族认同可以产生和加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 促进民族内部的一体化 保持民族成员团结协作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促进民族的整体发展 能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安全感 从负功能方面看 民族认同兼有对内自识和对外排他的性质 既可能含有公正客观的因素 又可能含有非理性和盲目的因素 民族认同的四个维度 民族自我认同 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知 民族认同的实现 个体探索自己民族身份的过程 民族行为 参与本民族的事务 归属感 对自己民族群体的积极依恋 民族认同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是弥散的民族认同 个体在这一阶段对本民族的问题关注很少 也缺乏兴趣 常常按照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及态度看待自己的民族 第二阶段是寻求民族认同 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一方面开始积极地关注本民族的发展 另一方面逐渐停止了对主流文化的一味追求 这一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 而且是一个反省性的元认知过程 个体经历着强烈的情绪体验 民族认同的发展过程 第三阶段是民族认同的实现 即正面评价自己的民族 在这一阶段 个体把对自己母文化的积极态度内化 整合进认知结构 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归属感 同时也提升了民族自信心 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 个体克服了消极的民族认同 获得了积极的民族认同 这种积极的民族认同是个体抵制偏见和歧视的缓冲器 二 民族认知差异 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中 其认知和思维方式必定受其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制约 从而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民族认知的差异的表现 民族认知的差异在错觉现象 深度知觉 知觉模式 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 近些年来 社会心理学家注意到文化对归因的影响 Morris和Peng 1994 的一项研究发现 归因中的一致性偏差存在文化差异 另外 自利偏见也带有很强的文化因素 例如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谦逊和人际和谐 不鼓励突出个人自己 而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则鼓励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聪明才智或天赋 三 民族性格 民族性格 也有学者称为基本人格 国民性 群体人格 众数人格 实质上是指一个民族在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社会成员普遍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020 1 1 社会心理学 25 二 早期的民族心理研究 1 民族心 说1895年拉扎劳斯和施坦泰尔的 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 杂志 声称创立了一个民族心理学派 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冯特 并于1900年发表 民族心理学 10卷本 认为民族共有一种并融化在民族本性中的精神 这种精神即 民族心 民族心存在于一个民族的语言 风俗 神话 艺术 法律等文化现象中 只能到这些民族共有现象中去寻找 2 群体心理论塔尔德的模仿说 主张群集心 主张个人之间的模仿作用 迪尔凯姆 主张 集体意识 是一种精神实体 是由思想 感情 行为方式 制度 思潮 舆论等价值观点 社会规范构成的意识总体 勒朋 认为如同个人有精神一样 群体也有精神 这就是群体精神 他称之为 群体心 群体心 是指不受个人意识支配的精神体 这种精神体笼罩着群体行为 具有匿名性 情绪感染性及暗示感受性 麦孤独 主张非理性的个人 认为群体行为是许多个人集体合在一起时所形成的精神的或心理的力量结合 这种结合所产生的群体特性是个体所没有的 是超越于个体的 三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个人无意识 是指所以那些微弱的不能达到意识或者微弱的不能存留在意识之中的体验 情结 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可以聚集在一起 形成一簇心理丛 集体无意识 指的是在人的一生中没有被意识到的一些 原始意象 潜在的意象 这些意象是人从他的祖先那儿继承来的先天的倾向或潜在的可能 即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 原型 集体无意识的内容 即最初的模式的意思 所有与之类似的事物都模仿这一模式 这个模式 是某种类型的知觉或行为的可能性 必须通过后天经验来显影的底片 荣格说 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 这些经验由于不断重复而被深深地镂刻在我们的心理结构之中 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模式及结构作用 在荣格的无意识分析中 表现在原型对情结的作用上 因为事实上原型乃是情结的核心 它把与之相关的经验吸引在一起形成一个情结 情结从这些附着的经验中获取了充足的能量之后 可以进入到意识之中 原型只有充分形成了情结和核心 才能在意识和行动中得到表现 荣格提出原型 情结 意识 四 弗罗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 社会无意识是指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共同的被压抑的意识领域 是这个社会不允许其成员们意识到的内容 社会无意识是通过社会过滤器形成的 社会过滤器是指一个社会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联系方式 通过感情和社会知觉的方式发展起来的决定认识形式的体系或范畴 社会过滤器理论 第一个部分是语言 它的词汇 语法和句法 通过固定在其中的整个精神来决定那些经验能进入我们的意识 第二部分是逻辑学 也就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中直接指导人的思维的规律 第三部分由社会禁忌 它宣布某些思想和感觉是不合适的 被禁忌的 危险的 并且阻止这些思想和感觉达到意识层次 五 中国民族心理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 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 人贵论 以家庭为主体的家族主义盛行 尊祖情绪 封闭性的经济基础 具有排它性的一面 政治制度中的专制主义 万般皆下品 维有读书高 儒家思想的 仁义道德 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2 中国人的国民性研究 19世纪鸦片战争时期美国传教士A H 明恩博在 中国人的素质 书中列举了 面子要紧 省吃俭用 恪守礼节 等26种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开创了中国国民性研究的先河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三大势 中国人崇实际 主力行 贵人事 明政法 重阶级 重经验 喜保守 主勉强 畏天命 言排外 贵自强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 自私自利 勤俭 爱讲礼貌 和平文弱 知足自得 守旧 马虎 坚韧及残忍 韧性与弹性 熟练老到 林语堂 中国人 老成温厚 遇事忍耐 消极避世 超脱老滑 和平主义 知足常乐 幽默滑稽和因循守旧等 台湾著名学者杨国枢教授 中国人的心理 一书中系统地综述 分析并评价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人人格所做的研究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发表了 中国人的性格和行为 形成与蜕变 他 一文 进而论述了经济形态 社会结构 社会化方式与传统的人格特征的关系 从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出发 提出了中国人是社会取向的观点 这种社会取向是一种顺从他人 不得罪他人 符合社会期望并受他人意见的左右的行为倾向 沙莲香中国民族性格具有双重和多元特点 表现在实际生活中 会显得更注重人际的 表面的 讲究的 不克制的 无礼无节的 有理有情 有人有己 有点表现得多些 但私底里却正好相反 中国人在认识特点上也表现了双重性 即他本人会表述对某一事物的看法 而问及其他人对这件事的看法时 他表现的却是另一种看法 提出了中国人的14种人格特征 仁爱 气节 侠义 忠孝 理智 中庸 私德 功利 勤俭 进取 实用 嫉妒和欺骗 后来重组为忠恕 中庸 务实 中国文化赋予中国人这种双重特性 即 天性 与 仁性 的统一 现代对民族性格的研究的趋势 与早期的研究相比 1 由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 与早期重视民族性格的静态结构研究相比 研究者们更加关注社会文化变迁所引起的民族性格变动和行为模式的改变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旋转题目及答案数学
- 2025年化工元素制图题库及答案
- 古筝乐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空分制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湖南省周南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 文库发布:Scratch与Arduino教学课件
- 食品安全配料知识培训总结
- 5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 ps星空课件教学课件
- 煤矿采煤考试题库及答案
- 摩托车协议买卖合同模板
- 2024年全国体育单独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 核燃料生产成本分析-全面剖析
- 动火作业安全专项方案
- 旅游业税务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基于企业所得税的视角
- 南大版一年级心理健康第15课《走进大自然》课件
- QC主管转正述职报告
- 2024年大连银行授信审批部招聘笔试真题
-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个案分析
- 液压系统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人脑的结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