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寨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罗家寨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罗家寨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罗家寨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罗家寨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家寨土地整理项目1.1项目批复及调整情况2010年3月,XXXX侗族自治县土地开发中心向XXXX国土资源厅提交XXXX侗族自治县XXXX镇罗家寨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省国土资源厅同意该项目立项。同时为保证项目区的完整性,对原项目区边界进行适度调整,扣除部分不动工面积和水田,项目区总面积由可研报告的708.08公顷调整为481.41公顷,建设规模由可研报告的580.64公顷调整为371.91公顷。调出部分主要涉及庆寨村,大部分为水田,在可研报告中,规划内容主要为改造田间道9条共计8.1公里,新建灌溉沟渠4条共计7.7公里,新建生产路4条共计1.9公里,新建拦河坝3座。1.2项目基本特性1.2.1项目类型土地整理1.2.2项目性质省级项目1.2.3资金来源 本项目为省级财政和地方财政资金整合投资。其中争取省级财政投资872.06万元,地区级财政投资208.66万元,县级财政投资290.06万元,总投资1370.78万元。1.2.4项目区范围项目位于XXXX侗族自治县XXXX镇罗家寨、庆寨、雨露和塘合村,距XXXX镇政府驻地15公里,距XXXX侗族自治县县城18公里,东至蚂蝗塘水库、西邻上炉冲、南抵张板滩、北接汪家溪,东经109332.0410966.69,北纬 27205.01272218.82,土地总面积481.41公顷。1.2.5项目规模a)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土地总面积481.41公顷,扣除不动工的果园、其他园地、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水库水面、坑塘水面、农村居民点、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等共计109.50公顷,实际建设规模371.91公顷。b) 项目投资规模本项目由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其他工程组成。预算总投资1370.78万元(省级872.06万元、地区208.66万元、县级290.06万元),亩均投资2457.19元(总投资/建设规模),其中工程施工费1196.36万元(省级761.10万元、地区182.11万元、县级253.15万元),占总投资的87.28%;其它费用147.54万元(省级93.86万元、地区22.46万元、县级31.22万元),占总投资的10.76%;不可预见费26.88万元(省级17.10万元、地区4.09万元、县级5.69万元),占总投资的1.96 %。省级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改造一级田间道除外)和其他工程。地区、县级投资资金主要用于田间道路工程中的改造一级田间道,其中地区投资资金主要用于GT-01和GT-02的改造,县级投资资金主要用于GT-03、GT-04、GT-05、GT-06和GT-07的改造。省级资金投资单项工程详见表1.2.7项目工程特性表。表1.2.5-1 项目预算总表 单位: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预算金额各项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123一工程施工费1196.36 87.28三其他费用147.54 10.76四不可预见费26.88 1.96合计1370.78 100.00 表1.2.5-2 项目省级投资预算总表 单位: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预算金额各项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123一工程施工费761.10 87.28二 其他费用93.86 10.76三不可预见费17.10 1.96小计872.06 100.00 表1.2.5-3 项目地区级投资预算总表 单位: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预算金额各项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123一工程施工费182.11 87.28二 其他费用22.46 10.76三不可预见费4.09 1.96小计208.66 100.00 表1.2.5-4 项目县级投资预算总表 单位: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预算金额各项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123一工程施工费253.15 87.28二 其他费用31.22 10.76三不可预见费5.69 1.96小计290.06 100.00 1.2.6项目工期项目建设工期9个月,自2011年8月开始动工,至2012年4月完工。1.2.7新增耕地率项目区建设规模371.91公顷,预计可新增耕地12.47公顷,新增耕地率3.35%。表1.2.7 项目工程特性表项目单位值备注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总面积公顷481.41建设规模公顷371.91新增耕地公顷12.47新增耕地率3.35%项目类型土地整理项目性质省级项目地貌属丘陵浅切割侵蚀溶蚀地貌主要出露岩石寒武系泥质白云岩土壤红黄壤主要工程内容省级投资土地平整工程10-20度其他草地开发公顷3.43 小于10度其他草地开发公顷10.33 新建浆砌石田坎米116冷烂田归并公顷13.45农田水利工程35立方米圆形蓄水池(含沉沙池、引排水沟渠)个28120立方米蓄水池(含沉沙池)个3改造灌溉渠条9米16773扩建灌溉渠条4米3012新建灌溉渠条16米8406新建挡土墙条2米117新建排水沟条25米2229改造堰座4清淤山塘座1改造山塘挡水坝座1表1.2.7 项目工程特性表(续表)项目单位值备注主要工程内容地区投资道路工程改造一级田间道条2GT-02、GT-02、米8053县级投资道路工程改造一级田间道条5GT-03、GT-04、GT-05、GT-06、GT-07米10964投资估算及效益总投资万元1370.78其中省级投资842.06万元、地区投资208.66万元、县级投资290.06万元亩均投资元/亩2457.19年效益前10年万元/年171.03 后10年万元/年185.32 投资回收期年8-9年工程施工期2011年8月-2012年4月2项目概况2.1XXXX侗族自治县概况XXXX侗族自治县位于XXXX铜仁地区东南部。政区面积515.9平方公里,东、南临湖南省新晃县,西与本省黔东南州镇远县、岑巩县相连,北靠本区万山特区和铜仁市。现辖4个乡镇、2个乡、9个居民委员会、84个村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平溪镇。民族有侗、汉、苗、土家、回、壮、布依等 。XXXX侗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与湘西丘陵连接的过渡地带,境内地势多为低山丘陵,东北部和西南边缘地带有低高山镶嵌,是XXXX地势高差最小的县。地貌类型多为中切割低山和部分浅切割低山丘陵盆地。山地、丘陵和山间平坝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5.4%、52.2%和22.4%,是我省丘陵分布最多的县。最高点在西南部新店乡尖坡山,海拔高986米,最低点在东部舞阳河出县境处张板滩,海拔高程380米。岩溶剥蚀面上红色粘土丘陵起伏平缓地势开阔。流经县城的舞阳河是黔东著名大河,具有灌溉和旅游之利。XXXX县水力、矿产、生物、旅游及热量资源丰富,是我省资源禀赋较好的县之一。XXXX是铜仁地区乃至全省的工业重镇。近年来,XXXX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依托交通、电力、区位等优势,走“兴工、活商、强农”的路子,着力构建“四化三园”(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园、商贸园、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框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走工业兴县的道路。全县共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户。建成了大龙、卓岭、三家桥三个工业园区,形成了电力、冶炼、化工、建材、制药、酿造、机电、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体系。随着大量企业的落户,XXXX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已由传统农业向商品农业迈进,农村经济向多元化发展。农业方面,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现已初步形成杂交稻制种、瘦肉型猪、柑桔、大板栗、柿子、茶叶、油茶、苗圃基地。工业方面,已形成了电力、建材、化工、冶炼、机械、机修、五金、服装、酿造、食品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所交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40左右。XXXX素有“黔东门户”之称,为XXXX的东大门,是贵州“东联”发展战略的“桥头堡”,是中南与西南的交通结合部。境内交通:铁路:XXXX是铜仁地区最早通铁路的县,湘黔铁路复线穿境而过,XXXX火车站是二级客运站,也是成都铁路局与广州铁路局之间的拆返段,大龙货运站是湘黔铁路贵州段的三大货站之一,年货物吞吐量达150万吨以上,承接了毗邻三省五地十七个县(市)货物吞吐任务,使XXXX成为黔东、湘西的物资集散地。公路:320国道、201省道穿境而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与320国道并行的境内高速公路、201省道高等级公路在2002年已投入营运,玉三高速公路已于2006年3月20日建成通车。 2.2XXXX镇简介XXXX镇位于县域东北,与湖南省新晃县毗邻,距县城37公里,全镇总面积15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88公顷,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2.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65。地理优势明显、特产丰富、气候宜人。201省道横贯全境,又是XXXX至新晃、XXXX至万山公路的咽喉要地,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该镇集贸市场商贾云集,是毗邻地区物流和商流的重要集散地。XXXX镇是XXXX的重要产粮区,同时盛产柑桔、板栗。全镇有学校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小学毕业率.,辍学率仅为.,通过了省、地的“普九”复查和“普查”验收。有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座,电视覆盖率达92,有病床张,各村均建立了医疗卫生室。目前,林果业、交通运输业、畜牧业、种养业、产品加工业和个体工商业已成为该镇的主要支柱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潜力较大。人均耕地0.9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左右。2.3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位于XXXX侗族自治县XXXX镇罗家寨、雨露、庆寨和塘合村,罗家寨-雨露-庆寨、罗家寨-烂泥坑-石板田、罗家寨-上炉冲、雨露-黑岩坪通村路纵横贯穿项目区,交通方便,水资源充足,电力设施完善,黔东低山丘陵侵蚀-溶蚀地貌,地势平缓。耕作土壤以红黄泥土和红黄泥田为主,区内人均耕地0.9亩,生产运输较困难,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基本未发挥灌溉作用,现急需通过土地整理措施,进行平整土地,完善道路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综合效率。2.3.1自然条件2.3.1.1气象根据XXXX侗族自治县综合农业区划记载,项目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少酷暑,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16.6,年积温为6000-6060,年无霜期为296-300天。 XXXX县19712000年平均降水量为1170.7mm,各月平均降水量如下表:表2.3.1-1 19712000年XXXX县平均各月降水概况表 月份项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全年平均Rmm44.8 46.7 72.8 121.2 183.5 175.1 142.9 118.7 81.9 95.1 57.3 30.7 1170.7 2.3.1.2水文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区内冷烂田随处可见地下水出露头(水井)。地下水对下游水田的补充灌溉发挥着重要作用。项目区有2条大的自然水沟。一条位于项目区西南面(命名为甘罗溪、甘家-罗家寨),枯水期流量为0.1m3/秒(2010年12月调查),其上有两条支流,一条起源于大宗坪,汇集8股泉水,在甘家流入甘罗溪,枯水期流量为0.005m3/秒(2010年12月调查);另一条源自烂泥坑(命名为甘坑溪、甘家-烂泥坑),汇集19股泉水,经彭家、黄鼓湾、禾汤平、学堂平、塘背溪,在甘家流入甘罗溪,枯水期流量为0.018 m3/秒(2010年12月调查);一条起源于朱家寨寨脚(海拔423米)经汪家寨(海拔385米)流入项目区,在牛角垄(牛角垄上段枯水期流量为0.24m3/秒、称为人字形溪)汇一条小溪(黑岩坪-牛角垄、枯水期流量为0.01m3/秒)以后改称为露水溪,经河边寨(海拔313米左右)流入长江流域的舞阳河,露水溪枯水期径流量0.25 m3/秒(2010年12月调查)。表2.3.1-2 冷烂田地下水出露头流量调查表溪沟名称支流地下水出露头数量泉水流量概况甘罗溪大宗坪-甘家82010年12月份调查枯水期最小流量为0.4L/S、最大流量为0.9L/S,溪沟枯水期流量为5.2L/s烂泥坑-甘家192010年12月份调查枯水期最小流量为0.3L/S、最大流量为1.2L/S。溪沟枯水期流量为18L/s 玉露溪 牛角垄上段 甘罗溪 甘坑溪2.3.1.3地形地貌项目区属丘陵浅切割侵蚀溶蚀地貌,北高南低,最高海拔409米(长冲垄水库),最低海拔320米(张板滩抚溪江河岸旁),相对高差89米,平均海拔355米左右。 项目区地形地貌2.3.1.4地质项目区出露的岩石主要为寒武系泥质白云岩,其次有灰岩、白云质灰岩,是主要的土壤母质。项目区属岩溶中等富水区,岩溶发育强烈,受岩层及岩性控制明显。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其余为裂隙水,地下水露头有27处。 出露岩石(极少,主要在黑岩坪片区) 项目区地下水露头2.3.1.5土壤项目区自然土壤主要为红黄壤,耕作土壤以红黄泥土和红黄泥田为主,以及少量的冷烂田。红黄泥土,一般分布在丘陵的中上部,平均土体厚60100厘米以上,土壤剖面A-P-B-C, 耕作层15厘米左右,灰黄红色,pH6.5,有机质含量1.5%,质地为重壤-轻粘土;犁底层厚8-10厘米,浅灰黄色,有少量铁淀积,pH6.5,有机质含量1%,质地为重壤-轻粘土;淀积层厚40-60厘米以上,黄红色,有铁锰淀积,质地为重壤-轻粘土,pH值6.5,有机质含量1%;母质层多在60厘米以下,黄红色,pH6,有机质含量0.8%,质地为多砾石重壤土。耕作制度以玉米-油菜、蔬菜为主,玉米一般亩产300-350公斤,油菜75-100公斤,蔬菜1000-2000公斤。红黄泥田,为坡膀田,土层深厚,土壤剖面A-P-W-C, 耕作层15厘米左右,灰黄色,有绣纹锈斑,pH7,有机质含量2%,质地为重壤-轻粘土;犁底层为灰黄红色,有绣纹锈斑,厚10厘米左右,pH7,有机质含量1.5%,质地为重壤-轻粘土;潴育层厚30厘米以上,黄红色,pH6.5,有机质含量0.8%左右,质地为重壤土;母质层多在50-60厘米以下,黄红色,pH6.5,有机质含量0.8%,质地为重壤土,有铁锰淀积。以水稻-油菜、蔬菜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为主,水稻一般亩产400-450公斤,油菜100-125公斤,蔬菜1500-2000公斤。 冷烂田,地处槽谷或者分布在冲沟、水沟两侧地势低洼部分,或者处于地下水露头的地方,排水困难,地下水位高出田面,整个土体处于终年淹水的还原和分散状态,浮泥层厚40-80厘米,质地轻粘土,有机质含量2.5%,pH6.5,H2S反应中到强度,据当地群众的观察,水稻栽培季节冷烂田的水温比坡膀田低10左右,在冷水流出的地方甚至更低,在冷水和硫化物的作用下,水稻根系不能够下插,只能在泥土表面横向伸长,因此,容易倒伏;而且由于长期淹水,稻瘟病连年不同程度的发生,稻谷空癟率高,亩产一、两百斤,群众近年来多放弃了种植,成为丢荒地。 项目区红黄壤自然剖面 红黄泥土剖面 冲田为冷烂田、膀田为红黄泥田 冷烂田水稻黑根严重 红黄泥田景观 红黄泥土 红黄泥田剖面2.3.1.6植被项目区自然植被为典型的亚热带樟栲林,目前以山茶树为主。项目区耕作制为一年两熟制为主,农作物有水稻、油菜、小麦、玉米以及各种蔬菜等。果树分散栽培的有桃、李、梨等。 项目区内的油菜 分散栽培的果树 茶树2.3.2社会经济条件2.3.2.1人口状况项目区涉及罗家寨村、雨露村、庆寨村、塘合村,四村人口分别为2214人、891人、1740人、891人,总计5736人。其中外出打工人数占劳动力的总数40%左右。表2.3.2 项目区四村基本情况所在村总人口(人)总户数(户)耕地面积(公顷)人均耕地(公顷/人)罗家寨村2214237127.810.0577庆寨村1740430116.210.0668塘合村89122953.940.0605雨露村89121556.490.0634合计57361111354.440.06182.3.2.2经济发展水平项目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种养殖业、及外出务工。人均耕地为0.9亩,人均纯收入2100元左右。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灌溉设施少且老化,作用不明显,肥料以化肥为主,兼施农家肥。2.3.2.3科技发展水平项目区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推广率95以上,油菜移栽90%以上,复合肥的推广率80%左右。有部分农业机械,集雨节水灌溉设施较少,缺乏合理的灌溉施肥技术。2.3.3农作物种植情况 项目区以常规种植为主,土地经营规模小,未形成产业化、现代化格局。水田以种水稻-油菜、蔬菜一年两熟的耕作,旱地以种植玉米-油菜、蔬菜一年两熟为主,水田复种指数180左右、旱地复种指数为200。2.3.4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2.3.4.1交通设施项目区罗家寨村烂泥坑离铜玉公路1.8km。区内有一条从大屋至岩长乡级公路通过项目区北面。同时在建沪昆高速铁路横跨项目区西北部,在项目区内长约800米,涉及到土地整理的区域基本上以桥梁的形式通过项目区,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及各类工程布设影响较小。通村组道路遍布项目区各个村寨,总长度约26公里。2009年11月可研阶段调查时通村组道路为素土路面,路面宽度为2.5米4米,田间没有符合标准的生产路,当地群众在农忙季节一般有忙到夜晚的习惯,生产道路不便给当地农产品的运输造成很大困难,同时对群众人身安全也构成威胁,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2010年3月项目可研申报时通村道路改造投资费已列入投资估算,2010年4月当地交通部门也有对当地通村公路进行改造的计划,但资金不足,相应的改造标准较低,为整合各部门资金,避免项目重复投资、改善项目区的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地区、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交通部门通过协商,地区、县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用于修建路肩、边沟和路基,交通部门专项资金用于硬化道路面层,由于整合资金2010年6月就已到位,并于7月开始动工改造,目前已完成大部分的通村道路改造,该项目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于2010.年12月开始编制,则地区、县级预用于通村道路改造土地开发整理的专项资金纳入本次规划设计预算。 项目区的农村道路2.3.4.2水利设施项目区溪沟内有溢流坝20座,大部分分布在雨露溪内和雨露溪上游(人字形溪沟),从上游至下游溢流坝名称分别为人字堰(灌溉肖家院、聂家、椿木湾、新屋、郝家冲六个组,同时也是牛角垄水库、郝家冲山塘水、桐木冲山塘补给源,牛角垄水库容量为10万方,郝家冲山塘容量为5700方,桐木冲山塘容量为6000方)、恶蛇塘、长堰、洪干堰、冷子堰、猫顾塘、黄龙塘、碾房堰、杨家堰、淍上堰、绿荫堰、洞圹堰、岩板堰,部分溢流坝年久失修已失去灌溉功能,溢流坝除人字堰采用沟灌外(沟渠总长度6484米,为石灰碎石浇筑结构,大部分已毁坏,渠断面尺寸为上宽0.6米、下宽0.5米、深0.4米,壁、底厚0.1米),其余溢流坝均为串灌(俗称田灌田)。长冲垄水库位于项目区北面,于1975年12月兴建,1976冬竣工,水坝坝顶高程为410米,正常高水位高程408.6米,死水位高程396.08米,总库容4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6万立方米,死水库容1.2万立方米,水库大坝至今完好,下游经过项目区的灌溉渠有13条(含支渠),总长度14.06公里,灌溉区域为长冲垄、雷公塘、王家冲、庙家冲、烂泥坑、灶湾片区,灌溉面积大约37.37公顷,数据出自XXXX侗族自治县水利电力志。灌溉渠为石灰碎石浇筑结构,大部分已损坏,只有烂泥坑山塘两侧沟渠保存较好(位置详见规划图)、长度共计291米;蚂蝗塘水库(山塘)位于项目区东北面,建于上世纪70年代,水坝坝顶高程为415米,正常水位高程413.4米,死水位高程410米,总库容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5万立方米,死水库容0.5万立方米,大坝至今完好,下游有两条灌溉渠,一条经过项目区,其中大坝至项目区大屋岩长乡级公路段沟渠为混凝土结构,主要灌溉灌溉豆冲片区耕地,内宽为0.3米、内深为0.3米,壁厚、底厚0.1米;牛脚垄水库(山塘)位于项目区东部,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水坝坝顶高程为379米,正常水位高程376.5米,死水位高程372.9米,总库容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2万立方米,死水库容0.8万立方米。项目区可利用于集雨灌溉山塘有11座,总容量约5.2万立方米。零星分布少量蓄水池,无法满足旱地补充灌溉需求。小型提灌站随处可见(抽地下水),主要用于解决生活和水田灌溉用水。甘罗溪、甘坑溪(途经烂泥坑、甘家、罗家寨)贯穿项目区西部南北,其中甘坑溪上段(烂泥坑-禾汤坪寨)为水泥空心砖砌体(内宽0.8、内深0.95米,壁厚0.4米),修建的目的是排水治理冷烂田,但对地下水和土壤性质研究不够,没有达到治理的目的,加之比降小,不利于淤泥的排除,淤泥淤积厚度为0.3米,排水不畅。 长冲垄水库 长堰 恶蛇塘堰 冷子堰 猫顾堰 人字堰 人字堰灌溉渠 洪干堰灌溉沟渠 甘坑溪上段浆砌石排水沟(烂泥坑) 长冲垄水库下游石灰碎石结构灌溉沟渠 牛角垄水库 项目区的小型提灌站87表2.3.4-1 改造灌溉渠现状特性表编号长度(m)矩形断面(m)梯形断面(m)沟渠材料利用状况灌溉面积(公顷)灌溉区域壁厚底厚渠宽渠深壁厚渠上宽渠下宽渠深底厚原壁厚改造灌溉渠-01918-0.30.3-土质可利用6.28长冲垄改造灌溉渠-021304-0.110.60.50.10.1石灰碎石结构可利用、混凝土沟壁毁坏严重37.37王家冲、石板田、苗家冲、学堂坪、炉冲、烂泥坑、灶湾改造灌溉渠-035810.10.10.30.4-石灰碎石结构可利用、混凝土沟壁毁坏严重13.99王家冲、石板田、苗家冲、学堂坪、炉冲改造灌溉渠-046040.10.10.30.4-石灰碎石结构可利用、混凝土沟壁毁坏严重9.61王家冲、苗家冲、学堂坪改造灌溉渠-05871-0.30.3-土质可利用4.41王家冲、炉冲改造灌溉渠-0622450.10.10.30.3-土质堵塞严重、已废弃5.58苗家冲、学堂坪改造灌溉渠-0737800.10.10.30.3-土质可利用、混凝土沟壁毁坏严重18.16烂泥坑、灶湾改造灌溉渠-083468-0.10.60.50.40.10.1石灰碎石结构可利用、混凝土沟壁毁坏严重,从汪家至河边寨段已多年不能灌溉30.2人字形、雨露溪改造灌溉渠-093002-0.10.60.50.40.10.1石灰碎石结构可利用混凝土沟壁毁坏严重23.12人字形、雨露溪表2.3.4-2 项目区扩建沟渠现状表编号长度(m)断面尺寸沟渠材料灌溉面积(公顷)灌溉区域渠宽渠深底厚壁厚改建灌溉渠-0112560.30.30.10.1土质5.66雷公塘片区改建灌溉渠-027130.30.30.10.1有160米为混凝土,余下的为土质,混凝土部分工程设计时维持现状6.5烂泥坑、禾梨林改建灌溉渠-038740.30.30.10.1土质7.1甘家改建灌溉渠-041690.30.30.10.1土质4.26黑岩坪2.3.4.3电力设施动力线和照明线已覆盖项目区,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项目区中的电力线2.3.4.4其它有线电话及移动电话信号覆盖整个项目区。项目区中的电信线2.3.5土地利用现状2.3.5.1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土地总面积481.41公顷,土地利用分类根据项目区二调现状分类(台账见附表),其中现状地物面积根据实测确定,零星地物面积在土地利用现状表中统计归并为其他林。项目区耕地299.41公顷(水田229.76公顷、旱地69.65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62.2;园地42.79公顷(果园22.32公顷、其他果园20.47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8.89;林地54.37公顷(有林地33.89公顷、灌木林地5.67公顷、其他林地14.81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1.28;草地18.32公顷(其他草地),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81;交通运输用地6.9公顷(农村道路),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43;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75公顷(水库水面1.33公顷、坑塘水面1.65公顷、沟渠4.77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61;其他土地42.51公顷(田坎),占项目区总面积的8.83;城镇及工矿用地9.36公顷(农村居民点8.37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0.99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95。详细见表2.3.5:表2.3.5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名称二级级地类名称土地权属面积合计比重合计罗家寨村雨露村庆寨村塘合村名称编号面积比重面积比重面积比重面积比重耕地水田1199.8238.20 50.448.89 41.0465.98 38.570.23 229.7647.73 旱地1348.6818.63 9.619.32 7.5412.12 3.826.97 69.6514.47 小计148.556.8360.0158.2148.5878.142.3277.2299.4162.2园地果园2116.696.39 5.595.42 00.00 0.040.07 22.324.64 其他园地2317.416.66 2.872.78 0.190.31 00.00 20.474.25 小计34.113.058.468.20.190.310.040.0742.798.89林地有林地3122.58.61 8.858.58 1.832.94 0.711.30 33.897.04 灌木林地323.371.29 2.142.08 0.060.10 0.10.18 5.671.18 其他林地339.233.54 2.622.55 1.252.00 1.713.12 14.813.06 小计35.113.4413.6113.213.145.042.524.654.3711.28草地其他草地438.43 3.23 4.944.79 2.453.94 2.54.56 18.323.81 交通运输用地农村道路1042.350.90 2.132.07 1.272.04 1.152.10 6.91.43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水库水面11300.00 1.311.27 00.00 0.020.04 1.330.28 坑塘水面1140.970.37 0.420.41 00.00 0.260.47 1.650.34 沟渠.1172.280.87 2.282.21 0.010.02 0.20.36 4.770.99 小计3.251.244.013.890.010.020.480.877.751.61其他土地田坎12321.988.41 8.638.37 6.4510.37 5.459.94 42.518.83 城镇及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2036.722.57 1.181.14 0.110.18 0.360.66 8.371.74 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50.870.33 0.1 0.12 00.00 00.00 0.990.21 小计7.592.91.31.260.110.180.360.669.361.95合计261.30 100.00 103.09 100.00 62.20 100.00 54.82 100.00 481.41 100.00 3.5.2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项目区土地总面积481.41公顷,其中耕地299.41公顷、园地42.79公顷、林地36.58公顷、草地18.3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6.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75公顷、其他土地42.51公顷、城镇及工矿用地9.36公顷,土地垦殖率70.64%,水田复种指数180%,旱地复种指数200%。2.3.5.3土地利用经济效益项目区目前水田水稻一般亩产400-450公斤、亩产值1200- 1350元(单价3元/公斤),油菜100-125公斤、亩产值600-750元(单价6元/公斤),蔬菜1500-2000公斤、亩产值1500-2000元(单价1元/公斤);旱地玉米一般亩产300-350公斤、亩产值360-420元(单价1.2元/公斤),蔬菜1000-2000公斤、亩产值1000-2000元,油菜75-100公斤、亩产值450-600元。 3设计原则、依据、任务和思路3.1 设计原则1)贯彻落实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及土地开发整理有关规定;2)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和相关部门规划相衔接;3)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以解决群众基本需求为出发点,专家意见、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相结合;4)坚持工程和生物治理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5)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生态高效农业相结合;7)因地制宜,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3.2设计依据与参考资料3.2.1设计依据1)XXXX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2)XXXX土地整治条例;3)公路桥涵标准图(JTGQB002-93);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1996);5)防洪标准GB50201-94;6)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7)雨水集蓄工程规范Sl267-2001;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9)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10)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 25-91;11)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05;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13)XXXX企业标准XXXX乡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黔Q85-86);1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6)XXXX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7】101号)。1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18)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3.2.2参考资料1)国土资源部整理中心土地整理工程设计;2)水土资源评价与节水灌溉规划,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2000年5月北京第二次印刷);3)雨水集蓄工程技术,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1999年3月北京第一次印刷);4)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1998年1月北京第一次印刷);5)旱作物地面灌溉节水技术,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1999年6月北京第一次印刷)。6)节水灌溉工程实用手册,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2005年8月北京第一次印刷)。7)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技术标准汇编,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2003年9月北京第一次印刷)。3.3设计任务项目区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其它工程,各工程主要设计任务如下:冷烂田整理:在冷烂田相对集中的烂泥坑、塘冲垄和雨露溪,归并冷烂田田块面积共计13.45公顷。其他草地开发:开发其他草地13.76公顷,坡度1020的其他草地3.43公顷平整到10,坡度小于10度的其他草地10.33公顷对表土进行翻耕。浆砌石田埂:修筑长116米长浆砌石田埂,恢复水田的生产功能。农田水利工程:改造、加固堰(溢流坝)4座,改造灌溉渠9条长共计16773米,扩建灌溉渠4条长共计3012米,新建挡土墙2处长共计117米,新建灌溉渠16条长共计8406米,120立方米蓄水池3个,35立方米蓄水池28个,改造山塘挡水坝各1座,清淤山塘1座,新建排水沟25条长共计2229米。田间道路工程:改造一级田间道7条长共计19017米,扩建二级田间道22条长共计10020米;新建生产路50条共计29387米长;配套管涵135座,人行便桥6座。其他工程:在雨露溪和雨露溪上游(人字形溪沟)两侧扦插柳枝6870株,培肥土壤13.76公顷,修筑洗衣平台6座、标志牌1座。4工程布局4.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本项目的实施合法,条件具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利弊清楚,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明显,有各级政府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的积极参与,项目区干部群众普遍赞成。4.2基础分析4.2.1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由于项目区人畜饮水已经解决,此处只进行种植业水资源的平衡分析。4.2.1.1项目区可供水源分析1.天然降水仅就项目区而言,总面积481.41公顷(暂未计算区外集雨面积),根据XXXX县降雨资料,1971-2000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170.7mm,其中5-9月降雨量为702mm,根据:Pe=P;Pe为有效降雨量,P为降雨量,为降雨有效利用系数,取0.6。项目区5-9月的有效降雨量为421 mm、可供水量为202.67万立方米;10-4月降雨量为469mm, 取1,有效降雨量为47mm、可供水量为22.63万立方米,全年共计可供水量225.30万立方米。2.水库长冲垄、蚂蝗塘、牛角垄水库有效库容分别为36万立方米、5.5万立方米、6.2万立方米,共计可供水为47.7万立方米。3.项目区内的溪沟项目区内的甘罗溪、露水溪枯水期流量分别为0.1立方米/秒和0.25立方米/秒,年供水量共计1103.56万立方米(可供水量总量=3652460600.35)。4.根据上面的分析,项目区可供水量总量为1376.56万立方米。供水量详情见表4.2.1-1。表4.2.1-1 可供水量总汇表可供水来源可供水量(万立方米)59月天然雨202.67104月天然雨22.63长冲垄水库36蚂蝗塘水库5.5牛角垄水库6.2甘罗溪315.16雨露溪788.4合计1376.564.2.1.2项目区作物补充灌溉需水量项目区整理之后水田229.76公顷、旱地82.12公顷。项目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两季为主,复种指数为180,旱地以种植玉米油菜为主,复种指数为200。项目区旱地作物补充灌溉主要考虑春旱、伏旱,水田主要考虑伏旱。根据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 2001),一季水稻灌水定额取300立方米/公顷,灌溉方式为浅湿灌,灌水次数为6次,玉米等旱田作物灌水定额春旱取30立方米/公顷,伏旱取60立方/公顷、灌水方式为注水灌、灌水次数为2次。补充灌溉用水量见表4.2.1-2。经计算,合计需水量为43.94万立方米。表4.2 .1-2 作物灌水方式及灌溉定额作物种植制度复种指数种植面积(公顷)单次灌水定额(立方米/公顷)灌溉次数补充灌溉需水量(立方米)水稻+油菜1.8水稻229.76水稻3006413568油菜183.81油菜30211028.48玉米+油菜2玉米82.12水稻6029854.4油菜82.12油菜3024927.2合计439378.084.2.1.3项目区水资源平衡根据上面分析,项目区水资源供大于需,种植业发展用水是充足的,但部分旱地以及开发利用的其他草地地势较高,库、塘、沟水很难利用,需要建设部分集雨节水灌溉设施。4.2.2新增耕地潜力分析项目区的新增耕地来源主要是开发项目区的其他草地(归并冷烂田田块没有大于1米的田坎),除开因水土保持等原因不宜开垦的其他草地外,项目区可开垦其他草地面积13.76公顷。新建、改扩建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工程占地面积1.29公顷,整理后实际可新增耕地12.47公顷,新增耕地系数3.35%。新增耕地来源位置详见规划图,与第二次土地调查图对应的台账统计情况见附表5。表 4.2.2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表 单位:公顷名称总计新增耕地来源其他草地开发13.76基础设施(新增)道路1.21水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