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805号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二九年一月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背景及工程研究过程省道S111线山广州经洪奇沥大桥南下进入中山境内,自民众镇与三角镇接壤处穿越民众镇、中山火炬开发区、南朗镇后进入珠海境内,此路线是珠三角经济互动的命脉之一,在中山市及区域性公路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交通地位,主要承担南北向过境交通。其中省道S111南朗段(K75+800K91+200)即现状中拱公路。目前南朗镇界内南北方向仅有京珠高速公路、省道S111线纵贯全镇,其中作为唯一的地方干线公路的省道S111线穿越了南朗镇的中心区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多年来背负着沉重的过境交通负荷,由于建设年代己久,沿线大部分路段已街道化,交通设施陈旧,目前不能满足经济和运输发展需要。随着中山市东部组团定性为中山市今后发展的重点区域,东部新城(次中心)的规划建设逐步提上日程。作为东部重要组成部分的南朗镇,迫切需要建设一条高等级的公路来加强东部新城区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推荐方案的线路起于现状省道S111南朗镇关塘立交的入口起点,终于珠海下栅检查站,于珠海境内京珠高速东、西两侧辅道相接,推荐方案路线全长13.828km。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中山市公路局委托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要求,本项目属于大型公路建设项目,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单位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资料,通过对项目建设方案的初步分析、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的初步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制出本大纲,待环保主管部门审查批复后,作为开展评价工作的依据。1.2 环评目的通过对拟建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社会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及分析评价,对项目开发建设带来的各种影响作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分析,以期达到如下目标:(1)完善本项目的决策,确保拟建项目在环境方面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确保任何环境后果在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得到确认,使其在项目的选线、设计、施工和营运过程中予以考虑和重视;(3)对拟建公路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针对拟建公路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优化环境和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环保对策,反馈于工程设计与施工,以减少由于工程建设而产生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达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的;(4)为沿线政府制定功能区划、生态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3 编制依据1.3.1 国家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10.29;(5)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12.27;(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1995.10.30;(1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29;(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11.8;(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2.1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9.30;(14) 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3年第5号,2003.5.13;(1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2003.1.1;(16)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11(1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国发200031号,2000.10.6;(1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国家环保局,1989.7.1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8号,1997.8.29(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6.29(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6.8.291.3.2 地方法律、法规(1) 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2005年1月1日);(2)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4年7月29日);(3) 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4)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1998年11月27日广东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5) 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府199974号;(6)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粤府200271号(7) 广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1998年6月1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8) 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1999年3月1日起施行;(9) 中山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条例(1997年4月21日起实施,广州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59号);(10) 中山市城镇环境噪声管理规定(1995年11月27日起实施);(11) 中山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中府办20034号),2003年1月16日;(12) 中山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保护规定(中府(1997)115号),1998年1月1日起实施;(13) 中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保护规定(中府199851号),1998年6月19日。1.3.3 技术标准及文件依据(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2.1-93);(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2-93);(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6)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T 169-2004);(7)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交通部,1996.7.8;(8)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9) 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94号;(10)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11) 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008.6。1.3.4 相关规划(12) 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粤府办(1997)29号文;(13) 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粤府办20017号;(14)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2006年4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实施;(15)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粤府函1999533号文);(16) 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粤府200646号);(17)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2004年9月24日省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18)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2005年2月18日)。(19) 中山市干线公路定线及沿线用地控制规划(第二阶段18条干线公路(路段),中山市规划设计院,2007.12。1.4 评价因子(1) 声环境:现状与预测评价因子均为等效连续声级LeqdB(A)。(2)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因子:NO2、TSP;预测评价因子:NO2。(3) 地表水:本项目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地表水体,工程施工期废污水与营运期雨水排入沿线农田或林地,因此本次评价不做水环境现状评价,水环境预测进行定性分析。1.5 评价等级根据拟建公路工程的特点及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交通部,JTJ005-96)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确定该项目的评价等级如下:(1) 噪声评价等级本项目沿线的各声功能区分布执行国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GB3096-93)中相应的2类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1995)判断,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2) 环境空气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选择主要污染物NO2计算其等标排放量。经估算营运期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的等标排放量P2.5108,道路沿线区域属微丘平原区,则确定该项目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3) 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地表水体,水环境预测进行定性分析。 (4) 生态环境评价等级本工程公路改建长度13.828km,改造后路基宽32m,按公路两侧200m计算,影响范围为2.77km2,因此本工程涉及范围远小于20km2;此外,初步调查表明公路沿线主要以人工植被为主,无野生动植物保护物种,不涉及珍稀濒危物种,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确定该项目的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5) 社会环境评价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要求进行。1.6 评价范围由于公路改建工程所产生的对社会环境影响、生态影响、噪声影响、大气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的性质不相同,因此,各评价要素存在着不同的评价范围:(1)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拟选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区域,施工场地周边300m以内的区域。对200m以内的敏感点的影响进行评述。(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拟选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以及施工场地周边300m以内的区域。对200m以内的敏感点的影响进行评述。(3) 水环境的影响评价范围:不涉及。(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公路用地界外100m范围,及取土场、临时施工场地动土范围。(5)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范围:包括该项目的影响区和辐射区。该项目沿线影响区系公路沿线两侧200米范围内受公路建设影响的区域;辐射区为公路所在的乡镇。社会环境的调查分析范围扩大到拟建公路沿线社区。1.7 项目所属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1.7.1 项目所属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1.7.1.1 声环境功能区划根据中山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中府办20034号)的规定,除在中山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调整(1998-2010年)确定的市区范围外,其它各镇区不划定详细执行范围,各镇乡村居住环境按1类标准执行,镇政府所在地适用2类标准,由市政府及以上各级政府确定的工业区执行3类标准。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若临街建筑以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且相邻区域为1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道路红线外45m5m的区域范围适用4类标准,若相邻区域为2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道路红线外30m5m的区域范围适用4类标准,若相邻区域为3类标准适用区域,则距离道路红线外20m5m的区域范围适用4类标准,若临街建筑高于三层以上(含三层)的建筑为主,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的区域适用4类标准。根据现场查勘发现,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沿线乡村仅有关塘、下闸两集中式居民点,周边已经兴建了一些工业企业,同时也是小城镇的商业集散区域,不适合按1类标准执行,适用于2类标准,因此本次环评对沿线非干道两侧的乡村居住区域及周边零星工业、混合区按2标准执行,靠近工业区道路红线外20m5m的区域范围适用4类标准。道路沿线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公路学校、医院、疗养院、敬老院等特殊敏感建筑。详见表1.7-1。表1.7-1 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区域划分标准划分依据红线范围外两侧30M外2类乡镇居住、商业混合区中山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红线范围外两侧30M内4类红线范围外两侧20M外3类工业区范围内中山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红线范围外两侧20M内4类1.7.1.2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根据中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保护规定,对中山市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为3类,即一类区、二类区和三类区。(1)一类区包括翠亨五桂山风景名胜区,面积268km2,东以逸仙公路翠亨镇北、南边界和山脚的平顶村至竹林埔村的公路为界,南部界线是以竹林埔村北山脚至中山温泉宾馆,经温泉宾馆西侧曰心河北折至王屋村山脚,沿山脚向西南至广珠公路,西以五桂山麓25m等高线为界,北以规划的铁路线、八念象山脊、规划高速公路为界。(2)二类区为除一类区外的其他地区,执行二级标准。(3)洪奇沥临海工业区,阜沙大有、罗松、卫民工业区。中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保护规定还规定一类区和二类区之间,二类区和三类区之间均设置300m宽的缓冲带,缓冲带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向质量要求高的区域标准靠拢。按照上述规定,本项目道路范围在二类区范围内。1.7.2 环境质量标准1.7.2.1 声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评价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2类和4类标准,具体见表1.7-2。表1.7-2 声环境质量评价执行标准 单位:等效声级LepdB(A)声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选用标准2605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70551.7.2.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大气环境功能区划,道路两侧30m内执行三级标准,沿线附近其它区域执行二级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通知单。详见表1.7-3。表1.7-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摘要表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MG/M3)二级标准三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0.200.30日平均0.300.5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0.100.15日平均0.150.25二氧化氮NO2年平均0.080.08日平均0.120.12一小时平均0.240.24一氧化碳CO日平均4.006.00一小时平均10.0020.001.7.3 污染排放标准1.7.3.1 营运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详见表1.7-4;我国2004年后,全面实施相当于欧2标准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352.2-2001)国2排放标准;2007年7月1日后,我国实施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352.3-2005),此标准相当于欧3标准,详见表1.7-5;环境噪声排放执行中山市城镇环境噪声管理规定。1.7.3.2 施工期施工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详见表1.7-4;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详见表1.7-6;环境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详见表1.7-7;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表1.7-4 (DB44/26-2001)第二类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摘要序号污染物一级标准浓度1PH值692悬浮物SS603BOD5204CODCR905氨氮106石油类5.0表1.7-5 欧3(EURO3)排放标准中NOx、CO、THC的单车排放系数表车型主要污染物(MG/辆M)CONOXTHC(NO2)柴油车小型车0.640.56中型车0.80.72大型车0.950.86汽油车小型车2.30.35中型车4.170.43大型车5.220.5表1.7-6 (DB44/27-2001)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第二时段二级标准摘要工艺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沥青熔炼、搅拌沥青烟30设备不得有明显无组织排放表1.7-7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执行的排放标准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1.8 评价工作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1.8.1 评价工作重点(1)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主要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果综述工程概况,分析老路已经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目前改建公路所在地环境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改建公路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2) 声环境评价道路穿过城镇、村落,车辆产生的噪声可能对城镇居民产生一定的滋扰,对此,声环境评价应作为本次环评的评价重点之一。(3) 施工期环境影响本项目沿途有关塘、下闸两居民集中居住区和一些零散居民点,道路铺设的施工过程对道路沿线的居民生活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期环境影响应作为本次环评的评价重点之一。(4) 营运期环境影响营运期评价重点为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的环境影响。1.8.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道路的建设和营运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项目的声环境和大气环境主要保护目标为整修道路沿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的居民点、学校、医院,该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即是要尽量减少公路建设可能造成的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的程度。因为植被的变化可以综合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状况,因此,植被的保护和建设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确保公路建设不会对项目周围的水域产生不良影响,不会降低水域使用功能。据调查,该项目沿线多分布企业厂房、乡村等,工经分析,筛选出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项目评价范围内沿线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8-1,沿线范围内主要为大气和声环境敏感点,敏感点详情见表1.8-2。敏感点情况及受影响人数调查在下一步工作中安排。表1.8-1 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保 护 目 标重 点 保 护生态环境全线景观、水土保持、土地资源、地表植被耕地、水土保持和动植物保护声环境沿线评价范围:村庄居民区6处,工业区3片,文化产业园2片。村庄居民区6处,环境空气沿线评价范围:村庄居民区6处,工业区3片,文化产业园2片。村庄居民区6处, 社会环境受阻隔的村庄、需拆迁再安置居民受阻隔的村庄、搬迁居民表1.8-2 评价范围内主要敏感点序号敏感点名称桩号经纬度声环境标准敏感点距路红线最近距离(m)备注1土草廊村K1+500K1+900N 223035.64E 1132938.96240路线通过2类功能区时,公路红线外30米以内区域执行4类标准,红线外30米以外执行2类标准。路线通过3类功能区时,公路红线外20米以内区域执行4类标准,红线外20米以外执行3类标准。3贺屋村K2+750K2+850N 22301.86E1132941.31254三家村K3+100K3+200N 222943.79E 1132936.042505下沙村K10+500K11+200N 222641.42E 113322.412306长沙埔K12+350K12+600N 2 22545.39E 1133152.102307逸平村K12+600K13+000N 222534.68E 1133151.023101.9 评价方法根据道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点多、线长、面广又有相似性、重复性”的特点,本评价采用点线结合、以点代段反馈全线的评价原则,现状评价采用监测、调研、计算及分析等方法;预测评价采用模式计算、类比分析等方法。对大气、噪声、水环境采用模式计算法来进行预测评价;对水土流失采用类比估算法;对生态环境评价采用分析法;对社会、生活质量部分则采用调查分析法。一般对有国家标准的项目采用直接对照标准来评价。1.10 评价时段评价分为现状评价及预测评价,预测评价根据工程工期安排、公路使用年限及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 005-96)的要求,预测年限取公路竣工投入营运后第10年和第20年要求,确定评价时段为:施 工 期:2008年10月2010年12月;营运初期:2011年;营运中期2020年;营运后期:2030年。59 / 59第二章 工程概况2.1 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建设单位:中山市公路局项目性质:改建道路交通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中山市南朗镇(详见附图前-1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规模:现状省道S111线南朗段(K75800K91200),即中拱公路,建设年代已久,交通设施陈旧,路况、路容较差,全线长14km。改建工程线路长13.828 km。改建工程具体为:K75800K91200段共13.828 km改建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采用80km/h,路段整体式路基宽度32.0m,分离式路基宽度16.0m。本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为省道S111线南朗段(原中拱路)13.828 km改建部分。项目投资:本工程建设投资共9.779亿元。2.2 项目地理位置及路线走向2.2.1 推荐方案的起点和终点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路线起于现状省道S111南朗镇关塘立交的入口起点,终于珠海下栅检查站,与珠海境内京珠高速东、西两侧辅道相接,推荐方案路线全长13.828km,项目地理位置参见附图1。2.2.2 推荐方案路线走向推荐线路沿现状省道S111向东南方高架上跨京珠高速后下穿广珠城际轻轨,基本沿京珠高速平行方向经土草廊至贺屋村,与规划的中顺快线互通,然后向东南逐渐贴近京珠高速线位,行经鲤鱼地、知青场区,其间设置喇叭型互通立交与南朗镇内主要干道连通;继续南行至翠亨工业区跨越现状中拱路,随即断面左、右幅分离,左幅先跨越京珠高速,再同右幅平行、两幅紧依京珠高速两侧布设,经龙珠互通立交,直至路线终点珠海下栅检查站,与珠海境内京珠高速东、西两侧辅道相接。沿途经过的主要城镇:为南朗镇。路线主要控制点有:关塘立交入口、土草蓈、贺屋村、鲤鱼池、知青场区、翠亨工业区、珠海下栅检查站。跨越的主要道路:京珠高速、正在建设中的城际轻轨、规划中的中顺快线、省道S111(原中拱路)、龙珠路。路线走向参见附图2(项目路线走向及监测点布置示意图)。2.3 现有公路情况省道S111线山广州经洪奇沥大桥南下进入中山境内,自民众镇与三角镇接壤处穿越民众镇、中山火炬开发区、南朗镇后进入珠海境内,此路线是珠三角经济互动的命脉之一,在中山市及区域性公路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交通地位,主要承担南北向过境交通。其中省道S111南朗段(K75+800K91+200)即现状中拱公路。目前南朗镇界内南北方向仅有京珠高速公路、省道S111线纵贯全镇,其中作为唯一的地方干线公路的省道S111线穿越了南朗镇的中心区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多年来背负着沉重的过境交通负荷,山于建设年代己久,沿线大部分路段已街道化,交通设施陈旧,目前不能满足经济和运输发展需要。(现有公路位置示意图见附图1)2.4 项目改建规模及主要技术参数2.4.1 项目改建规模本项目推荐路线起于现状省道S111南朗镇关塘立交的入口起点,终于珠海下栅检查站,与珠海境内京珠高速东、西两侧辅道相接。路线全长13.828km。路线推荐方案全线设大桥5座,总长2145m;中小桥8座,共长 280m:涵洞28座:软土路基7.761km(路基宽16.0m):拆迁建筑物27275m2。路线推荐方案全线设置互通立交3座,分别是中顺互通立交、知青场互通立交、龙珠路互通立交。其中中顺互通立交匝道工程、投资界面由本项目及中山东部快速干线各自承担50,主线各自负责;知青场互通本项目承担100,但主匝道只设置到等宽路段(路基宽22.5m):龙珠路互通本项目承担100,龙珠路本项目承担桥梁新建长度为550m,路基长度400m,其他同地方路的连接段纳入市政工程,本项目不计。本项目共占用土地114.99公顷,其中水田14.62公顷,旱地40.58公顷,山地38.54公顷,鱼塘9.62公顷,其它(河塘、苗圃、菜地)11.63公顷。本项目推荐方案估算总金额为人民币9.779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7072万元。2.4.2 项目主要技术参数本项目推荐路线设计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采用80km/h,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合中山市公路网规划,为节省项目用地,路段整体式路基宽度32.0m,分离式路基宽度16.0m。推荐方案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4-1。表2.4-1主要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主线T线方案指标(推荐方案)规范值1公路等级级公路级公路2设计速度Km/h80803行车逆数道双向6车道4行车道宽度m2x3x3.752x3x3.755路基宽度整体式m3232分离式16166桥梁宽度m32,2x1632,2x167停车视距m1101108平曲线最小半径m486一般值4009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径m2500250010最大纵坡2.92756最小坡长m4002001l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6500一般值450012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6000一般值300013桥涵设计荷载公路-1级公路-1级14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中、小桥1/100特大桥1/300中、小桥1/1001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100.1016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上2.5 主要工程数量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路线全长13.828km,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推荐方案主要工程量见表2.5-1。表2.5-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指 标 名 称单位数 值备注一、基本指标1设计交通量辆/日648832030午折算小车,全路段加权平均2公路等级级一级公路3设计速度Km/h804占用土地亩1724.85二、路线1路线长度km13.8282最小平曲线半径m/处486/13最大纵坡/处2.927/1三、路基路面1路基宽度32/16整体式路基/分出式基2计价土石方1000m3997.7613平均每公里上石方1000m3日7.5路基段4排水及防护1000m323.666浆砌片石数道5路面1000m3330.0不包括桥梁、立交匝道桥6软基处珲km7.761(分离式路肚宽16m)四、桥涵1设计车辆荷载公路-I级2大桥m/处2145/5包括大型跨线桥3中、小桥m/处280/84涵洞道285平均每公里桥长175.46平均每公早涵洞数量道2五、路线交叉1互通立交处31)匝道桥m40502)匝道路基长度km8.972分离立文处3跨线桥m/处计入桥梁工程中4通道m/处6七、投资估算1估算总投资亿元9.7792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70722.5.1 工程占地本项目公路占地18161.2亩,占用土地类型及数量估算见表2-3。表2-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项目单位指标备注一、路线1.路线长度km13.8282.山川土地公顷114.993.拆迁建筑物m2272754.拆迁电力、电讯线m2909普通高压线二、路基1.路基土石方1000m39977612.特殊路基处理km7.761路基宽16.Om3.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1000m331.2864.植草1000m218.4045.路面结构类型及数量类型沥青砼数量1000m2340.78三、桥梁、涵洞1.特大桥m/座02.大桥m/座2145/53.中小桥m/座280/84.涵洞道285.平均每公里桥长m1756.平均每公里涵洞道数道2.0五、路线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座3通道道6六、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km13.828七、环境保护km13.828八、估算总额亿元9.779九、平均公里造价亿元/km70722.6 工程概况2.6.1 平纵面线形设计路线设计依据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本项目推荐方案路线全长13.828km,共设置平曲线8个,最大平曲线半径为7500m,最小平曲线半径486m,平均每公里转角个数为0.87个。纵断面设计时,注重平纵面线性的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形指标与纵断面线形指标间的均衡协调,尽可能考虑支线下穿。2.6.2 路基工程1路基标准横断面翠亨工业区以南的路线跨越现状中拱路,随即断面左、右幅分离,单幅路基宽16.0m,其中行车道33.75m。2一般路基设计中央分隔带表面采用平齐式,路缘石有斜凸式和平齐式。中央分隔带表面植草、栽种灌木,下面设置纵向碎石排水盲沟及横向排水管。3特殊路基处理本项目位于龙珠互通立交南侧的上行线路段属于软土地基区域,根据工可中的勘察报告,此片区的特殊性岩土主要是路线河流两岸冲击平原中有软土分布,主要为淤泥,下卧层为亚砂土、亚粘土、砂层。砂层埋深一般大于22m,饱和砂土液化问题不突出。路线走廊内没有发现大型破坏性断裂直接危及公路工程安全,同时除软土外,也没有其它不良地质问题。从地质角度上说,路线区域是稳定的,适宜公路工程建设,不存在因地质问题而引起的线路绕避问题。4路基防护工程设计本路段除鲤鱼地路段处于中低山、丘陵区,其余路段均处于平原区和城镇区,路基防护设计以安全、环保、经济、实用、美观大方且施工方便为原则,注重绿化及生态环境建设。在岩土结构稳定,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以选择刚性结构与柔性结构相结合,多层防护与生态植被防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边坡治理。方案设计中选择了植草皮护坡防护、喷播草籽防护、三维网植草防护、混凝土预制块植草防护、M7.5浆砌片石网格植草防护、窗孔式植草绿化护面墙防护、圆形或菱形实体式护面墙扩坡、喷射厚层基材植被护坡、TB5岩石植被护坡、衬砌拱植草防护、锚杆混凝土框架植草防护、预应力锚索地梁植草防护、挡土墙等多种防护形式。5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本项目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以自成排水体系原则,结合沿线农田灌溉系统、排洪(涝)渠、桥梁、涵洞位置等进行综合设计,力求排水畅通,不产生积水。排水设计将建立高速公路排水系统,同时考虑长远发展需要。2.6.3 路面工程1主要设计参数和设计标准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及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C D402002),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使用年限30年。以2011年为设计基年,设计标准轴载为BZZ100。设计交通量采用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提供的数据,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标准轴载(BZZ- 100)当量轴次为1.63X107轴次,设计弯沉值为0.29mm。2. 路面结构类型选择本项目为一级公路兼具城市快速路标准,汽车行驶要求安全、快速、舒适。虽然水泥混凝土路面价格上有一定优势,同时具有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低的特点,但舒适性不够好,噪音大,对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形适应性差,连接部施工复杂。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路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噪音小,在村镇密集地段利于环境保护,同时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方便,特别是在软基路段对不均匀沉降变形适应性较强。根据本项目所处的自然条件和远景交通量发展需要,并结合广东省已建成的多条高等级公路的路面结构情况进行分析,为了提高服务水平,经过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比较拟推荐采用沥青砼路面,根据主线交通量预测情况2030年达到64883辆/日,建议中、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表2.6-1 主线、匝道路面结构表路面结构层次及厚度名称材料规格主线立交匝道上面层细粒式改性沥青砼抗滑表层AC-13C4cm4cm中面层中粒式改性沥青砼AC-20C6cm6cm下面层粗粒式沥青碎石AC-25C8cm8cm上基层45水泥稳定碎石/18cm15cm下基层3.54水泥稳定碎石/18cm15cm底基层33.5水泥稳定碎石/20cm20cm路面总厚度74cm68cm2.6.4 桥梁工程1.桥涵设计标准设计速度:80km/h;桥梁设计荷载:公路一I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度);桥梁宽度:与路基同宽;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大、中、小桥、涵洞1/100。2沿线桥梁、涵洞分布情况路线总长13.828km,沿线地区桥梁以跨越道路为主,本项目跨越的路线主要有京珠高速公路,省道Slll线(原中拱路)、无通航河流。共设大桥2145m/5座,中小桥280m/8座,涵洞28道;桥梁占路线长度的比例为17.6。表2.6-2 全线大桥设置一览表序号中心桩号桥名桥跨组合桥梁长度上部构造(孔xm)(m)1K0+521关塘立交跨线桥1716+427+17l6620简支T梁预应力砼组合箱梁2K3+140三家村大桥220+225+220130简支空心板3K5+260鲤鱼地大桥1425350预应力砼组合箱梁4K9+65京珠高速跨线桥lO30+60+llO+60+1330905应力连续梁预应力砼组合箱梁5YK9+302中拱路跨线桥525125预应力砼组合小箱梁4主要桥型方案京珠高速跨线桥京珠跨线桥位于路线分离式路基的曲线段上,受京珠高速公路中分带宽度制约,本桥采用一跨跨越京珠高速公路,根据京珠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要求,为京珠高速公路两侧各预留了两车道作为京珠高速公路扩建的需要。因此,京珠跨线桥主桥为3跨变截面预应力连续梁,引桥为预应力小箱梁,全桥长928.2m。关塘立交跨线桥现状老关塘立交跨线桥起于现状Slll线,跨越京珠高速公路后于关塘村处落地,本设计桥位位于现状老关塘立交跨线桥左侧,与老桥共同构成本道路的左右幅行车道因此桥跨布置原则同老桥相一致。2.6.5 交叉工程1互通式立体交叉设置概况根据沿线城镇分布及路网布局,结合本地区路网交通量和道路规划,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为了充分发挥本项目功能作用,获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本项目共设互通式立交3座,分别是中顺立交、知青场立交、龙珠路立交(其中中顺立交由本项目及中顺快线共用,费用由两个项目各自承担50。本项目推荐线互通立交布置见表2.6-3。表2.6-3 互通立交设置一览表序号中心桩号立交名称被交道路相交关系立交形式道路名称道路等级1K2+682中顺互通中顺快线一级公路主线F穿混合式2K7+021知青场互通中心大道城市主干道匝道上跨单喇叭3K11+902龙珠路互通龙珠路城市主干道主线下穿混合式2各互通立交设计分述1)中顺互通立交 互通功能本项目与中顺快线相交,被交道中顺快线为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80km/h,路幅总宽度32m,双向六车道,是沟通顺德西部地区和中山中心区和西北地区的联系通道。规划此互通是促进沿线各主要经济点开发、对外出行和实现市域30分钟生活圈的需要。互通布设时考虑的因素本互通位于贺屋村与洪山之间,京珠高速公路西侧。立交范围内地市起伏较大,周边空旷,房屋较少。由于本互通距京珠高速较近,中顺快线上跨京珠高速后继续上跨本项目。根据2030年转向交通量分析结果,2030年中顺互通在中山城区与珠海方向转向交通量最大,为21345辆/d,其余方向转向交通较少。互通方案本方案以满足交通量为主要考虑因素,为提高珠海至中山城区交通流的转向,珠海至中山城区和番禺至横门岛方向,采用半定向匝道左转,中山城区至番禺、横门岛至珠海左转方向设计为环圈式匝道。2)知青场互通立交该立交位于知青场与老鹰山之间,京珠高速公路的南侧,互通处于山间一小块平原圭地区,周边地形起伏较大,河塘较多,需结合地形考虑与主线接顺。该互通规划与南朗第一工业区内道路相接,立交采用单喇叭形式,扣除主线面积后立交占地7.20公顷。3)龙珠路立交互通功能本互通主要为了服务于中山三乡与中山城区、中山城区与横门岛及中山温泉度假村的出行需要。互通布设时考虑的因素本互通位于龙珠路与京珠高速公路交汇处,被交道龙珠路为规划城市主于路线桥,桥梁建设标准低,不能满足布设互通的要求,需要拆除。根据2030年转向交通量分析结果,上交通流为中山三乡与中山城区方向和中山城区与横门岛方向,转向交通量分别为:22490辆/d、9515辆/d,其余方向转向交通量较少。本方案以满足交通量为主要考虑因素,为提高中山三乡至中山城区交通流的转向三乡至中山城区和中山城区至横门岛方向,采用半定向匝道左转,珠海至中山三乡、横门岛至珠海左转方向设计为环圈式匝道。平面布置图见图2.6-5。本方案扣除主线后立交占地24.30公顷。本方案优点是采用高技术指标,线型流畅,立交形式与相交道路相匹配本方案缺点是立交规模大,工程建设难度大,征地拆迁量大。2.6.6 交通工程为了充分发挥本项目的功能和作用,保证公路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服务,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配备设置技术、功能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服务设施等,其建设标准和实施步骤按交工发(1992)830号文关于控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交通管理和安全设施建设标准的通知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6B57681999)执行。1、交通安全设施交通安全设施是防止和减轻交通事故危害,保证交通流顺畅,行车舒适的重要手段。本项目的交通安全设计应符合交通部提出的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安全保障”工程标准,全面完善公路安全防护设施,提高行车安全水平。本项目全线标线采用热熔型标线,主线标线宽15cm,实线长6m,间隔9m。2、交通安全管理设施通讯、监控设施:应按照“技术先进、配套齐全、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委托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包括通讯管道、紧急电话、闭路电视等。管理机构:由相关主管单位负责全线管理。服务设施:本项目不设置服务区。2.6.7 绿色通道及环境保护绿色通道建设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公路工程绿色通道,不仅可以改善沿线生态环境,全面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向纵深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沿线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改善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公路工程绿色通道设计要在保障公路视野开阔,无安全隐患的前提下进行,并要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产保险合同条款解读与范本模板
- 2025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三公司项目专职安全员招聘3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年浙商银行长沙分行秋季校园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二手车交易合同范本及注意事项
- 零星用工合同管理规范及范本参考
- 合同管理文档标准化模板合规性保障
- 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操
- 农户小额贷款抵押借款协议
- 小眼系统突触可塑性-洞察及研究
- 市场开发与合作经营协议书
- 2025年网信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医院病患信息保密与隐私保护培训
- 家政收纳培训课件
- 高中英语新课标3000词汇表(新高考)
- 《中国政法大学》课件
- 班本课程的实施与开展培训
- 旅馆消防安全灭火疏散应急预案模版(3篇)
- 汽车吊维保记录
- 机房网络改造升级方案
-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课件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DL∕T 5344-2018 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