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哪些民俗活动.doc_第1页
端午节有哪些民俗活动.doc_第2页
端午节有哪些民俗活动.doc_第3页
端午节有哪些民俗活动.doc_第4页
端午节有哪些民俗活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公文范文-端午节有哪些民俗活动 篇一:端午节民俗文化教案 感知端午节民俗文化 活动目标: 1、 介绍端午节溯源,让学生认识到端午节最初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为寻求保护而进行的盛大的对龙图腾的崇拜。从端午节代代相传的传承性,使学生认识到龙的图腾、龙的文化已深深的注入到了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了。 2、 学习和了解与端午节的有关传统民俗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交流、感悟中认识到:端午节不仅与中国的传统农耕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对龙的图腾的崇拜,寄托了人们对幸福和健康生活的追求。 3、 组织学生搜集端午节相关资料,采集艾蒿实物,讲述自己所知所闻的端午习俗,以及参加包粽子活动等行为,锻炼学生搜集加工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4、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端午节的赛龙舟、插艾蒿、吃粽子等活动已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节日,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节日了,从深层次看,它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成为联系中华民族的纽带。 活动内容和步骤: 端午节的溯源 (一) 端午节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活动课的主题是感知端午节民俗文化。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一首在大江南北传唱的民谣,请大家齐声朗读。 (大屏幕出示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片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师:这首民谣反映的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生:回答。 师:这个节日还有哪些别称? 生:这个端午节其实有很多名称,又被称为端阳节、重五节、天长节等。 师:这个节日是在什么时间? 生:回答。 师:具体的日子是在“农历五月初五”。 师: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这三大传统节日都带有明显的农业文化特色,节日本身就反映出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预祝丰收? 庆祝丰收(大屏幕出示) 师:你猜测一下:处在春节和中秋节之间的端午节又有何涵义呢? 生:回答。 师:人们最希望的是什么? 生:回答。 师:这时人们希望风调雨顺,使粮食有个好收成。所以端午节就是人们企盼风调雨顺、企盼丰收的节日。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预祝丰收 企昐丰收 庆祝丰收(大屏幕出示 (二)端午节的起源 师:刚刚我们了解了,端午节就是人们企盼丰收的节日,那人们在向谁企盼呢?在神话传说中,谁又拥有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威力呢? 生:龙! 师:在现实中有龙这种动物吗?师:龙实际上是我们祖先创造幻想出来的。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的现象,如:天灾、人祸、生死都怀有难以名状的恐惧,所以他们就希望有一种伟大的力量能保护自己,所以,我们的祖先就幻想出了一个保护神龙。 师:其实龙的形象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动物,你能说说来源于哪些动物吗? 生: (屏显:龙及下列文字:它的角似鹿,头似骆,耳似牛,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尾似马。龙威力无比,“能幽能明,能吸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师:在古人看来,龙能消灾降幅,是吉祥如意、国泰民安的象征;龙还能呼风唤雨,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保证。所以人们对龙充满了无限的崇敬和热爱。为了表达这种敬意,我们的祖先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祭拜龙的活动,祈求平安如意,风调雨顺。 在这一活动中,人们划龙舟,向水里投放装在竹筒中或包在树叶里的食物给龙神吃。人们怀着无比虔诚之心,祈求龙神对自己的生命给予充分的保障。 而这其实就是最初意义的端午节,即:进行盛大的对龙的祭拜活动。 师:平民百姓把龙当作自己的神灵,表示出极大的虔诚。而封建帝王也把龙当作自己的真身,自称是“真龙天子”,以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他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龙,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回答。 师:他们穿龙袍,居龙庭,坐龙椅,乘龙车,里里外外一幅龙的包装。其实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也都能处处看见龙的身影,你能列举一二吗? 生:回答。(人的属相中有龙的身影、绘画、书法、雕塑、服饰、建筑等) 师:从这个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龙的形象、龙的文化,已经深深地注入到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中华海内外的儿女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龙的传人”。 师:在今天,我们听到的有关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大多都和一个人有关,他是谁? 生:回答。屈原。 师:其实,纪念屈原只是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端午节还有其它起源如:纪念伍子胥、纪念越王勾践、纪念曹娥、纪念介子推等。既然说端午节最初的意义就是进行盛大的对龙的祭拜活动。那人们为什么又把这些历史人物串演进端午节的传说中呢? 生:回答。 师:完成这种串演传说的时代是春秋战国之后。我们学过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生:回答。 师: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掠夺拼杀,使人们又惊讶的发现,摆在他们面前最强的敌人,不是自然,而是人类自身:人性的假、恶、丑,时时刻刻向真、善、美发出挑战。后来人们发现,即使在这样的年代,也有勇武的伍子胥,发愤的越王勾践,忠义的贤臣介子推,爱国的诗人屈原等,他们成为反思历史真善美的代表,他们又与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着或多或少的牵连,因此人们便自然而然的把他们变成龙的圣典端午节的新的纪念对象,这样就形成了因地而异的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了。 师:但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传说经时代的演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曾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要了解屈原。 生:一生讲关于屈原的故事。(一生古筝伴奏,大屏幕展示有关屈原的连续的画面) 师:屈原曾作橘颂来自我表白。(大屏幕出示橘颂,配声) 师:这反映了屈原一种什么样的思想?生:回答。 师:通过橘颂屈原的爱国、忠于国家的思想表露无疑。他的生不能为国为民造福、不如壮烈地死地人生抉择和信念是非常可贵的。 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社会安定,因而对这位古代卓越的诗人和政治家屈原非常的怀念,所以在当时五月初五端午节纪念屈原成为南北各地广大人民群众一致认同的说法。到了北宋,朝廷经常受到辽、西夏等国的侵扰,为了激发人们的爱国思想,北宋皇帝追封屈原为忠烈公,正式规定端午节为全国性的纪念日,自此后,端午节就成为缅怀伟大的爱国者屈原和驱瘟避邪防病卫生的综合性的盛大节日。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世界各国都开展了纪念屈原的活动。而他家乡的人民更是怀念他,还修建了屈原祠来供奉他。(大屏幕展示图片) 端午节习俗面面观 师:今年的端午节又要到了。你往年的端午节是怎样过的,都有哪些习俗? 生:介绍。 (一)插挂艾蒿 师:关于端午节的习俗的确很多,看,这教室黑板两边挂的是什么?这是咱同学亲自采集来的艾蒿。农历五月初五插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生传看)为什么在端午节那天要插挂艾蒿?在民间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生:简单讲述插挂艾蒿的传说。 师:从这个传说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古时,人们把插艾蒿当作一种避灾驱邪的活动。 而实际上插艾蒿的确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你知道吗? 生:交流。出示艾蒿的医用价值。 师:原来艾蒿的用途这么多。 师:与我们插艾蒿的习俗相仿,我国有些地区有挂菖蒲的习俗。但无论是插艾蒿还是挂菖蒲,都表达了中国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追求。 (二)赛龙舟 师:端午节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是什么呢? 生:回答。 师:龙舟竞渡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现在大凡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龙舟竞渡活动。 师:赛龙舟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民健身的活动。 (三)吃粽子 师:提到过节,就不能不说到吃。端午节必须要吃的食品是什么? 生:粽子。 师:端午节为什么必须吃粽子?有哪位同学了解? 生:讲述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师:其实,粽子的产生比屈原活着的年代还要早。最初只是民间普通食品,而且也不固定在端午节吃。到晋朝时,粽子才成为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唐宋时,粽子成为端午节必备的食品。到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也要吃粽子,当然在这几千年的发展中,粽子也不断的演变着。 师:你吃过的粽子都有什么口味的? 生:交流。 师:现在粽子的口味,有甜、香、咸、辣之别,我国广州潮州一带的人还喜欢吃一头用甜料,一头用咸料做馅的一粽两味的“双拼粽”。从外形上,有角粽、锥粽、称锤粽、小脚粽、枕头粽、筒粽之分;品种有桃花粽、八宝粽、火腿粽等类型。这小小的粽子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包粽子也成为一家人享受团聚的时刻。咱同学中有没有会包粽子的?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咱们一起动手包粽子,把端午节的祝福送给你的父母、朋友。(大屏幕展示,教师示范,部分学生动手包粽子,部分学生系五色丝,配古筝) 小结: 师:(大屏幕展示小结)现在端午节的赛龙舟、插艾蒿、吃粽子等活动已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之列。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节日,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节日了,从深层次看,它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成为联系中华民族的纽带。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端午节将良好的中华民族传统,慢慢地,一点一滴地注入中国人的血脉中。篇二: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2014年的端午节在6月2日,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年轻人一般只知道端午节吃粽子,其实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煮鸡蛋、赛龙舟、沐兰汤、带葫芦? 今天盘点端午节的15个习俗,看看你知道哪一个! 1、吃粽子 全国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习俗,就是要在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 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2、煮鸡蛋 在胶东地区,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一样不可。女娲得知此事后,便去找瘟神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儿,决不准许你伤害。” 瘟神知道女娲法力无边,不敢和她作对,就问:“不知娘娘下界有几个嫡亲孩儿?” 女娲一笑说:“我的孩儿很多,这样吧,我在每年端午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凡是挂有蛋袋的孩儿,都不准许你胡来。”这年端午,瘟神又下界,只见孩子们胸前都挂着一个小网袋,里面装有煮熟的咸蛋。瘟神以为都是女娲的孩子,所以就不敢动手害人了。这样,端午吃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 3、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双桨同时划的动作,可以使身体的双侧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划船运动中的后拉、前推、摇桨等动作,对上半身的肌肉是非常好的锻炼,提高了肌肉质量,以及协同工作能力。” 4、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5、带葫芦 端午节带葫芦是历来的风俗,小孩、成人佩带葫芦,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佩带传统文化寓意“福禄”的葫芦,可以化戾气为平和,增强福缘气场。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 6、系五色线 五色线又称五彩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端午节当天把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 陕西地区的传说认为这和药王孙思邈的事迹有关,将花线丢进河里,等于百病也被带走了,具有送灾的性质发展到现在,一般都用绣花用的丝线,颜色多且艳丽,用色比较灵活,多则十多种颜色,少则二三种。用什么色也很灵活,有些人手头有什么色就用什么色。等到五月五日这一天,大人小孩都戴上彩缕,走到一起时都会比比看谁的更漂亮,颇有情趣。当然比较讲究的人家依然是用五色线。 7、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8、游百病 游百病又名“走百病”,流传于陕北各地的农村,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多在妇女、老人、小孩或体弱多病者中间进行。游百病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据说游就百病不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讲究的,这天男不做农活,女不做针线,做了叫“扎百病”。就是说把百病的根子扎下了,所以在天水农村,男人赶早备足牛羊饲料,女人忙备吃的和穿的,游百病的主要去处是集镇、寺庙。不去那里心中如今年白过了一般空落一般酸楚,要去也不易,山村里人要翻山越岭,要走几十里山路。平时忙地里忙家里,看小孩敬老人。十六是“大赦”,地里不管,家里放下,小孩拖上,老人扶上,倾家外游,不图升官发财,图个吉利,大人小孩百病不生。 9、送扇子 端午节又称“女儿节”,过去在宁波民间,凡新出嫁的姑娘,端午那天要带着“端午担”回到娘家来避一下,离开时要带上父母送的扇子,俗称“送扇子”。如宁海等地丈母娘要给女婿回送衣料、手巾、 10、驱五毒 在古代,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恶月”。因为这时候天气越来越热,雨水渐渐增多,人们很容易生病,自然界的许多昆虫也都出来活动。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 其实,把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是古人的一种误解,因为壁虎无毒,却被认为是剧毒物。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被人们认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间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端午节驱“五毒”,就是要提醒人们注意防病。 11、戴香包 香囊一般佩戴在胸前,可以驱虫辟邪,然而佩戴也是颇有讲究的。一般来说,小孩子喜欢戴飞禽走兽类的,诸如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老人则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防病健身,也象征着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到白头等。 最有讲究的要数年轻人了,尤其是热恋中的情人,姑娘多半都会亲自制作一枚别致的香囊,在节前送给心上人。 12、洗龙舟水 “洗龙舟水”就是在端午节当天到江里、河里洗澡,因为这段时间的水大,正好又是划龙舟时期,老百姓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 13、拴扫把 有赶走“扫把星”,驱除厄运的意思。 14、挂艾叶和菖蒲端午插艾条,除了“驱邪”的说法,更重要的与古代人对端午时节的“保健”有关。 据介绍,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其实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因为此时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 古人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端午时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 15、吃五黄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食用雄黄酒、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称“吃五黄”。现在,雄黄酒因带有毒性而用黄酒代替。吃五黄是汉族的民间风俗,流行于江南等地。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颜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除了以上15种端午节习俗外,还有吃打糕、打午时水、吃煎堆等习俗,在这就不一一介绍了。端午节的习俗都寄托着百姓的愿望,有一定养生的意义!篇三: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端午节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眼看着马上就要过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我们家也不例外,面对着端午节的各种各样的习俗,我不由得起了好奇心,于是我们对端午节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端午节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端午节的历史。 3,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端午节的习俗。 三人员分工 第一小组 调查端午节的由来 第二小组 调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第三小组 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第四小组 寻找中国文人写下有关端午节的诗词 老师 整理,汇编各种资料第一小组 调查端午节的由来 第二小组 调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第三小组 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第四小组 寻找中国文人写下有关端午节的诗词 老师 整理,汇编各种资料 五结论 1.端午节的介绍: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 、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