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内陆养殖水域规划.doc_第1页
泉州内陆养殖水域规划.doc_第2页
泉州内陆养殖水域规划.doc_第3页
泉州内陆养殖水域规划.doc_第4页
泉州内陆养殖水域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泉州市内陆养殖水域规划(20182030)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2018年12月目 录第一章 总则4第一节 前言4第二节 编制依据与相关术语5一、编制依据5二、相关术语6第三节 目标任务7一、规划期限7二、规划目标7三、重点任务8第四节 基本原则8第五节 规划范围9第二章 内陆养殖水域利用评价9第六节 内陆水域承载力分析9一、自然气候条件9二、内陆水域资源状况14三、水生生物资源17四、内陆水域水质状况19五、内陆水域承载力评价20第七节 内陆水域水产养殖业发展分析20一、水产养殖发展现状20二、渔业经济发展现状29三、水产养殖前景预测35第八节 内陆水域养殖开发总体思路38一、指导思想38二、发展目标38第三章 内陆养殖水域功能区划39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39第十节 禁止养殖区40一、源头水保护区40二、集中式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生态红线一级管控区)41三、重点水库、湖泊42四、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43五、湖洋溪黑脊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4六、其他情况属于禁养范围45七、管理措施45第十一节 限养区45一、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生态红线二级管控区)45二、重点湖泊46三、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47四、湖洋溪黑脊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47五、南安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限制养殖区47六、管理措施48第十二节 养殖区49一、养殖类型的布局与规划49二、主要养殖品种规划54三、种质资源保护区55四、休闲渔业区56第四章 保障措施56第十三节 加强组织领导56一、统一认识,明确职责56二、建立健全保障体系56第十四节 强化监督检查57一、加强水域用途管制,完善养殖水域使用审批57二、严格行业管理制度,加强水产养殖生产执法57第十五节 完善生态保护58一、开展节能减排,全面推行水产健康养殖58二、合理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开展养殖排放监测58第十六节 其他保障措施58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58二、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科研培训59三、加强水产品质量管理59四、加快“互联网+现代渔业”建设59第五章 附则60第十七节 关于规划效力60第十八节 关于规划图件60附表1 泉州市鱼类资源表61附表2 泉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登记表64泉州市禁止养殖区登记表(一)64泉州市限制养殖区登记表(二)66泉州市(南安市)限制养殖区登记表(三)68泉州市内陆水域养殖区登记表(四)69版图 1 泉州市内陆养殖水域规划图版图 2 养殖模式分布区域:“四区一带版图 3 养殖品种分布区域:“三区一带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 前言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适宜,与厦门特区毗邻。人口规模约865万,经济发展迅速,2017年GDP总量7548亿元,连续19年位居全省首位。辖区淡水资源类型丰富,水库、池塘、溪流数量较多,分布广泛。发展淡水养殖业,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淡水养殖产量稳步提升,2017年产量12724吨。内陆水域养殖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当前,泉州淡水养殖主要以传统的四大家鱼为主,品种优势不足,产品价值不高,下游淡水产品加工发展缓慢,产业链延伸不够,缺少知名的产业品牌。另外,工厂化养殖和苗种繁育设施比较落后影响淡水渔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投饵网箱等集约化高效养殖方式因环保压力受到很大限制,导致养殖产量增长缓慢。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造成局部水域水质下降,加上水产养殖布局不合理,部分地方养殖容量超载,导致局部养殖水域出现污染。养殖产业开发在一些地方逐渐受到空间限制,影响了产业发展后劲,急需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随着新的食品安全法、环境保护法、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计划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国家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上对水产养殖产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泉州市水功能区划和河长制颁布实施,政府在开发利用淡水资源时,更加注重生态红线和水资源的饮用功能,把水源地保护、饮用安全和防治水污染当成首要任务,淡水养殖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加强内陆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内陆水域养殖合理开发、利用和养殖户增收,推动淡水养殖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从促进本产业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出发,对全市内陆淡水养殖水域进行重新规划、布局,从而为加强淡水养殖管理和实现渔民增收、质优高效、环境友好的淡水养殖业目标提供依据。第二节 编制依据与相关术语一、编制依据本规划主要依据下列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3.食品安全法4.农产品质量安全法5.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8.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9.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健康持续发展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10.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11.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3. 农业部“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农渔发20173号)14.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15.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农渔发201639号)16.福建省内陆养殖水域规划编制技术要求(闽海渔2016430号)17.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加快我省淡水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闽海渔2016219号)18.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水产养殖水域规划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016235号)19.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福建省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实施方案(闽海渔2016161号)20.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福建省“十三五”渔业发展专项规划(2017)21.泉州市水利局泉州市水功能区划22.泉州市水利局泉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规划23.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泉州市“十三五”现代渔业发展规划(2016) 24.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关于推进渔业养殖标准化生产工作的通知(泉海渔2016119号)25.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泉州年鉴(2006-2016)26.南安市人民政府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安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的通知(南政文2018255号)二、相关术语1.保水渔业:是指以保护水环境为目的,选择适当鱼类进行人工放养的一种渔业生产方式。即以现代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水体特定的环境条件,通过人工放养适当的鱼类,以改善该水域的鱼类群落组成,保障生态平衡,从而既达到保护水环境,又能充分利用水体的渔产力为目的的一种渔业生产方式。2.生态渔业,通过渔业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分层多级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作用,使特定的水生生物和特定的渔业水域环境相适应,以实现持续、稳定、高效的一种渔业生产模式。3.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海洋、滩涂、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从而科学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4.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所包围的区域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系统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区划分为一类管控区和二类管控区。国家生态红线一级管控区: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跨省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的一级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的保育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和预留区、一级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等。未纳入一类管控区的红线区为二类管控区。5. 有机鱼:是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水产品,也可称为“生态水产品”。它是根据有机农业的原则和有机水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水产品。有机鱼的生产全过程均是利用水域生产系统的资源,而不是生产系统以外的能源(化肥、渔药、人工配合饲料和添加剂等)。有机鱼生产方式是利用鱼类与水域环境中的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生产要素构建能量与物质循环链,并实现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生产方式。6.规划采用计量单位。规划统一使用国家标准规定使用的计量单位名称或符号: 6.1常用长度单位:公里(km)、米(m)、厘米(cm)、毫米(mm);6.2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公里(km2)、公顷(hm2)、平方米(m2)、平方厘米(cm2);6.3常用质量单位:吨(t)、公斤(kg)、克(g)、毫克(mg);6.4常用时间单位:日(d)、小时(h)、分(min)、秒(s);6.5常用温度单位:摄氏度():6.6常用体积单位:立方米(m3);6.7常用容积单位:升(L)、毫升(ml);6.8 计量单位换算:1公顷=15亩。第三节 目标任务一、规划期限 20182030年二、规划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持续推进“两提三转”(提高渔民收入、提升质量安全水平;由注重产量增长转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由注重资源利用转到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由注重物质投入转到更加注重科技进步)。通过强化政策引导、科技支撑、投入支持、法治保障,实现淡水渔业标准化、绿色化、组织化生产;实现淡水渔业加工流通、增殖和休闲渔业融合发展;实现淡水水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促进淡水渔业成为内陆地区渔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成为内陆地区生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重要产业。规划至2030年,全市内陆水域禁止养殖区面积16362.5公顷,限制养殖区面积21126.2公顷,养殖区面积2582.7公顷,比2017年的4296公顷减少了39.88%;稻田养鱼面积1514公顷,比2017年的878公顷增加了72.44%。三、重点任务1、 科学规划,清退不符合规划投饵网箱养殖,防范养殖污染。2、研究培育及引进推广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良种覆盖率,增加养殖效益。3、实施健康水产品认证,认定一批绿色养殖企业,打造优质水产品品牌。4、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5、推进池塘生态工程、稻田综合生态养殖和水库“保水渔业”,提高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产品产量。6、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成一批休闲渔业示范点。第四节 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根据泉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渔业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考虑各县区渔业发展条件、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科学确定产业发展规模、产品发展重点,指导各类经营主体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坚持总量控制,提高质量效益。坚持生态优先,保护水域生态。科学开展水域利用评价,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设定禁止和限制养殖区,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加强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实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绿色经济,大力推行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型渔业,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坚持合理布局、转调结合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稳定池塘养殖,逐步清退水库、湖泊网箱养殖,发展生态渔业,完善稻田综合种养,实现养殖水域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加快渔业结构调整,促进渔业增长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资源高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从生产主导型向市场引导型转变,以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等现代化淡水渔业产业发展为方向,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水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确保淡水渔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坚持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按照农业部所制订的工作规范关于养殖功能区域划分和各功能区域范围,根据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泉州市的水域资源和水功能区划,将全市内陆水域规划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与泉州市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水功能区划相协调,同时注意与本地区城市、交通、港口、旅游、环保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五节 规划范围规划中的内陆养殖水域是指泉州市管辖水域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内陆水域,具体包括池塘、湖泊、水库等水域。第二章 内陆养殖水域利用评价第六节 内陆水域承载力分析一、自然气候条件1 地理位置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界于11725E11905E、2430N2556N。南北长157公里,东西宽153公里,陆地面积24021平方公里。北与福州及莆田市接壤,南与厦门市相接,西与漳州市、三明市和龙岩市为邻,位居台湾海峡西岸,距金门最近处仅5.61海里,与台湾最近距离仅97海里。泉州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 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和惠安、安溪、永春、德化4个县及泉州台商投资区。2 地质泉州市位于欧亚板块中国东南沿海陆缘近弧顶处,环太平洋岩浆活动带两侧。地层隶属华南地层东南沿海地层分区,广泛分布中生代火山岩系地层,其他地层分布局限。岩浆侵入活动频繁,以燕山期酸性和中酸性侵入岩类为主。地质构造以北东向,北北东向构造为主,并伴有其他方向的构造,褶皱和断裂则以断裂和断块活动为主。3 地貌 泉州市依山面海,地貌属戴云山脉系向东南延伸部分,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山峦起伏,山峰林立,山势峻峭,坡度大,河谷狭窄;东南部地势相对较平缓。境内内陆以丘陵山地为主,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沿海以丘陵、台地平原为主。东南部沿海主要表现为断裂差异间歇上升,在地质地貌上主要呈现地震活动强烈、温泉、侵蚀丘陵、红土台地、堆积平原和沿海普遍残留的34级海蚀阶地、海蚀洞等海蚀遗迹。 4 气候 泉州枕山面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季暖和湿润多雨,夏季炎热,多受台风等灾害天气影响,秋冬季干旱少雨,沿海风大,冬半年主要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干燥少雨。年均日照时数1892.72131.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 120140千卡/ 平方厘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 19.521.0(仅西北部的山区低于18),最热月份为每年的79月,平均气温达 2629 ,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8.911.9,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4。全年无霜期长,无霜期在内陆地区为2月10日12月19日,中部地区为1月30日12月29日,有霜期在沿海地区为12月20日翌年1月9日,终年无霜期天数约306344天。全市年降水量为 1010.91681.6 毫米,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增,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多一倍左右。干、湿季甚为分明:3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 80%为湿季;102月仅占全年的 20%为干季。降水量年间变化大,少雨年份降水量不及多雨年份的一半。经统计20062015年间,影响泉州市的台风共有44次,年平均台风影响4.4次,一般出现在79月份,与19551980年间,影响泉州市的台风共有147次,年平均台风影响5.7次少1.3次。 表2-1 泉州市20062015年平均年气温、年降雨量、年日照和影响台风 单位:、毫米、小时、个年份平均年气温年降雨量年日照数量台风名称200621.92022. 51702. 83“珍珠”、 “碧利斯”和“格美”200721.31522. 01681. 46“帕布”、“蝴蝶”、“圣帕”、“韦帕”、“罗莎”和“米娜”200820.81603. 01737. 07“海鸥”、“凤凰”、“北冕”、“鹦鹉”、“森拉克”、“蔷薇”和“海高斯”200921.11245.51972.04“莲花”、“莫拉非”、莫拉克“和“芭玛”201020.71972.01807.76 “灿都”、“狮子山”、“南川”、“莫兰蒂”、“凡亚比”和 “鲇鱼”201120.61377.21840.65“莎莉嘉”、“米雷”、“南玛都”、“纳沙”和“尼格”201220.71594. 81785. 24“泰利“、“苏拉”、“天秤”和“杰拉华”201320.91615 .52011.93“苏力”、“潭美”和“天兔”201421.01173.12017.53 “海贝斯”、“麦德姆”和“凤凰”201521.21646.51819.63“莲花”、“苏迪罗”和“杜鹃”5水系分布及其特征 5.1 水系分布泉州市境内溪流密布,发源于本市境内流域面积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4条。其中晋江水系15条,九龙江水系5条,闽江水系9条,单独入海5条,总长度1620公里。晋江为泉州市的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戴云山东南麓,流经永春、安溪、南安、鲤城、丰泽、晋江等(县、区、市),注入泉州湾。晋江中上游分东、西两溪,在南安汇合后为晋江。九十九溪有两源,分别源于南安市大旗尾山和黄山骆驼岭,向东流经晋江的内坑、磁灶,在洋宅附近的双溪口汇合称为磁灶溪(梅溪),再流经晋江的池店、陈埭等乡镇,在双沟与金鸡引水河道相接,向北流经溜滨水闸入海(九十九溪系注入晋江干流)。洛阳江发源于泉州城区北部朴鼎山南麓,流经马甲、河市至洛阳,流入泉州湾。林辋溪支流有南支、北支、破溪三条,南支发源于螺阳镇锦水村大坪山;北支发源于黄塘镇杏林村猴山;破溪发源于螺阳镇梅山。林辋溪流经螺阳镇、黄塘镇和辋川镇,从辋川镇峰崎村入海。图2-1 泉州市水系分布示意图5.2 水文特征晋江、洛阳江为泉州市主要河流,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6. 79108立方米。晋江河长182公里,为主要供水水源,其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1.2108立方米,为泉州第一大河,福建第三大河。晋江分为东溪、西溪两个支流,汇合于南安丰州井兜双溪口。晋江正源为西溪,其发源于安溪桃舟的斜屿山,河长153公里,流域面积3101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6.5108立方米。龙潭溪、蓝溪、一都溪、金谷溪、龙门溪、双溪(剑斗溪)、英溪、坑仔口溪(湖碧溪)、东田溪为晋江西溪主要支溪。晋江东溪发源于永春锦斗的雪山南麓,河长120公里,流域面积 191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4.0108立方米。主要支溪有淘溪、诗溪、湖洋溪、桃溪和罗溪等溪流,其中湖洋溪为晋江东溪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德化县龙门滩镇海拔1163米的尖山南麓的上围,在双坑跨过县境流入永春县境内,流经湖洋镇、东关镇,在东关桥下与桃溪汇合进入山美水库。洛阳江,发源于城区北部朴鼎山南麓,全长4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30平方公里,多年年平均径流量1.62475108立方米,经马甲、河市流入泉州湾。大漳溪,发源于德化县戴云山脉,全长234公里,流域面积48.34平方公里,流经永泰注入闽江。安溪县祥华溪、福前溪等5条溪流流入九龙江,黄塘溪等5条江河直接入海。此外,泉州地下水资源有近30108立方米/年。 6 地下泉水 2015年泉州市地下水资源为27.15108立方米/年,其中从岩浆岩裂隙中露出的泉眼180个,主要分布在安溪县。泉州市地下热水(温泉)温泉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共24处,其中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有22处,分布在安溪县龙门镇的金狮村上汤和榜寨村桂埔洋、剑斗镇的大埔和圳下村汤内坂及举口村汤濑、湖头镇汤头村、蓬莱镇温泉村、金谷镇汤内村、魁斗镇鼓顶及福前农场格口等9处;永春县的桃东、华岩、高垄和魁斗等6处;德化县的龙门滩镇、雷峰镇、南埕镇和汤头乡等4处;南安的码头镇新汤村、罗东乡罗溪村和官桥镇盐田村等3处。这些地下热水多属高热温泉,水温范围:3087,其中水温高于60有7处,水温高于80有2处;流量比较稳定,最大出水量21.76升/秒,最小出水量0.4升/秒,涌水量大于3.0升/秒的有6处。理化特点:全市温泉矿化变化在0.330.5克/升,可溶性二氧化硅含量52120毫克/升之间,氟离子含量8.525毫克/升。硬度10,PH值67,并有气体逸出,溶解气体体积在21毫克/升以上,氮的含量在20毫克/升以上,属低矿化淡。表2-2 泉州主要地下温泉温度和出水量 单位:、升/秒地理位置温度出水量地理位置温度出水量魁斗镇佛仔格村63.09.95剑斗镇圳下村75.00.86金谷镇汤埔村58.838.03湖头镇汤头村40.02.00蓬莱镇温泉村60.33.07龙门镇榜寨村53.916.49福田乡格口村43.00.45龙门镇金狮村56.44.00剑斗镇剑斗村38.06.64二、内陆水域资源状况 泉州市内陆水域资源丰富,面积大,类型多,主要由水库(含山塘)、湖泊、池塘等构成,全市内陆可养殖面积8218.07公顷(稻田养殖面积不计入淡水养殖总面积,下同)。表2-3 泉州市内陆水域养殖面积 单位:公顷项目面积池塘湖泊水库河沟稻田其它丰泽区345272洛江区380110270惠安县3071557379泉州台商投资区20714048154泉港区28154205166晋江市1221133172484146273石狮市116199322南安市3694.074403167.4266686.67安溪县371832889563永春县3361052315200德化县12849311903111合计8218.0713371726076.425817740374.67 注:稻田养殖面积不计入淡水养殖总面积,下同。1 池塘目前全市池塘可养殖面积为1337公顷,主要分布在惠安县、泉州台商投资区、洛江区、德化县和南安市等县、市、区。2 水库(含山塘)目前全市共有水库465座,总库容15.68108立方米,其中大型2座,中型17座,小(一)型水库89座,小(二)型水库357座。表2-4不同规模水库数量和总库容汇总表 单位:座、立方米水库规模合计大 型中 型小 型小计大(一)大(二)小计小(一)小(二)数量(座)4652021744689357总库容(108立方米)15.797.7807.784.823.191.961.12全市水库适宜增(养)殖面积 6076.4公顷,其中大型水库(库容达1108立方米以上)2库,分别是山美水库和惠女水库,总库容7.78108立方米;中型水库(库容量在1107立方米以上、1108立方米以下)有17座,总库容4.82108立方米;库容量在1106立方米以上、1107立方米以下的小(一)型水库有89座,总库容1.96108立方米;库容量在1105立方米以上、1106立方米以下的小(二)型水库有357座,总库容1.12108立方米。另有库容量在1105立方米以下山塘型水库1305座。图2-2 泉州市大、中型和小(一)型水库分布图3 湖泊全市共有3个天然淡水湖,其中龙湖位于晋江市东南部,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水面面积149公顷,为饮用水水源保护湖;虺湖位于晋江东部,也是本省著名的天然淡水湖,水面面积约13公顷;前港湖位于晋江龙湖镇前港村,水面面积10公顷,三湖水面面积172公顷。4 江河泉州市境内共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81条,总长度为2156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43条,总长度为1549公里。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4条,总长度为403公里。5 稻田全市稻田总面积为75866.67公顷,宜开展稻田养殖面积为17740公顷。三、水生生物资源 1 浮游生物 泉州市内陆水域由于类型、地理位置不同,浮游生物在数量和种类组成上常因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浮游植物分属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裸藻门、金藻门和黄藻门等7门,以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而以微囊藻、裸藻和多甲藻为优势类群。浮游动物主要有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和桡足类等,以轮虫类、枝角类和桡足类为优势类群。近年对山美水库浮游植物分析发现库区浮游植物7门共69种。其中绿藻门34种占49.3%、蓝藻门15种占21.7%、硅藻门10种占14.5%、甲藻门5种占7.3%、裸藻门2种、隐藻门2种和金藻门1种。优势种为席藻,尖头藻、双列栅列藻、针晶蓝纤维藻和湖泊鞘丝藻。浮游动物共有39种,其中原生动物11种占28%、轮虫21种占54%、枝角类3种占8%和桡足类4种占10%。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和英勇剑水蚤。2 底栖生物 底栖生物主要有:水生寡毛类的水蚯蚓、水生甲壳类的虾蟹,软体动物的螺、蚌、河蚬和水生昆虫幼虫等。甲壳类主要有青虾、河蟹,分布在溪流、水库和池塘中,以溪流和水库数量较多,但未能形成优势种群。软体动物主要有田螺、无齿蚌、黄蚬等。无齿蚌常见于池塘和水库中,尤其是一些较大的水库数量相当可观。田螺生长于稻田、湖泊。黄蚬生长于溪河,由于水质污染等原因,目前数量已较少。蛤蜊(沙锅子)在多泥沙的小溪河中多见。此外,螺蛳、环技螺(石螺)在天然中产量也很高。 3 水生植物 常见的野生水生植物主要有:小浮萍、青萍、满江红、菹草、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芦苇、稗、水浮莲、凤眼莲、喜旱莲子草、金鱼藻、水蕹菜、莎草、苦草、鸭舌草、紫背浮萍及田绿萍等。常见的人工种植的水生植物主要有:莲藕、菱角、茭白、芡实等。4 鱼类 泉州市淡水鱼类72种,其中鲤科39种;鮠科4种;鳅科3种;丽鱼科3种;攀鲈科3种;脂鲤科2种;银鱼科2种;鳗鲡科2种;胡子鲶科2种;鲶科2种;鳢科3种;鮨科2种;合鳃科1种;刺鳅科1种;鮰科1种;青鳉科1种;匙吻鲟科1种。常见种类有:青鱼、草鱼、鲤鱼、鲢鱼、鳙鱼、鲫鱼、团头鲂、三角鲂、鲮鱼、光倒刺鲃、鲴、罗非鱼、鳜鱼、鳗鲡、匙吻鲟、胡子鲶、南方大口鲶、鲈鱼、银鱼、短盖巨脂鲤、黄颡鱼、乌鳢、斑鳢、月鳢、泥鳅、斑点叉尾鮰、黄鳝、虹鳟、赤眼鳟、翘嘴鮊、红鳍鮊、麦穗鱼、条、香鱼、鰕虎鱼、锦鲤和其它观赏鱼等。以上种类都是主要经济鱼类,均可养殖,主要分布于泉州各县(市、区)的水库、池塘、湖泊和江河。近年引进品种主要有:鳗鲡、星洲红鱼、新吉富罗非鱼、黄金鲫、团头鲂“浦江一号”、建鲤、胭脂鱼、鳊鱼、史氏鲟、湘云鲫和克氏原螯虾等。5 其它水生动物 其他水生动物主要是甲壳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甲壳类主要有南美白对虾和河蟹;两栖动物主要有棘胸蛙、虎纹蛙和牛蛙;爬行动物主要有中华鳖、龟和大鲵。河蟹,2009年德化县南埕镇与山东大闸蟹养殖户实行股份合作制,率先在全市开展大闸蟹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南美白对虾,晋江市顺发育苗场引进美国SPF南美白对虾亲体6000对。克氏原螯虾(淡水小龙虾),近年来,随着小龙虾市场行情的看涨,山区县开始养殖发展,其中永春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2016从湖北引进淡水小龙虾,养殖面积60亩。棘胸蛙主要分布于各县市区海拔较高的山涧,由于人们酷渔滥捕,造成自然资源锐减。人工养殖主要在德化县,目前全县现建有棘胸蛙养殖基地7家,棘胸蛙生态养殖池和饵料房1.9105平方米,养殖棘胸蛙50万只,并成功开发如棘胸蛙全营养粉片等产品,获得国家专利产品4件,2016年以来已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虎纹蛙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各县市区均有分布,但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蛙类饵料缺乏,影响虎纹蛙生长,加上滥捕,野生资源日益减少。近年来,由于加大查处和保护力度,自然资源得以一定程度的恢复。牛蛙,1990年左右引进养殖,现为蛙类主要养殖品种,近年来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养殖规模时高时低。中华鳖和龟分布于各县(市、区)的各类水域,天然资源已经很少,主要为人工养殖。大鲵是国家重点保护二级野生动物,2011年5月安溪御珊泉大鲵养殖有限公司在安溪县长坑乡珊屏村建成鲵鱼地下室面积200 平方米,仔幼鲵及成鲵养殖池20口,18立方米的蓄水池2口,饵料鱼养殖池2口共80平方米及管理房等配套设开展鲵鱼人工养殖。另外,鼋是国家重点保护一级野生动物,花鳗鲡是国家重点保护二级野生动物。四、内陆水域水质状况泉州市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主要河流及12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泉州市区内河水质功能区达标率100%,山美水库总体为类水质,惠女水库总体为类水质,水体均呈中营养状态。1 主要河流水质江河透明度一般为70120厘米,pH值在5.967.60之间,溶解氧(DO)为5.989.09 毫克/升,化学需氧量(COD)1.102.80毫克/升。2016 年主要流域18个国、省控断面功能区达标率100%,其中,类水质比例为61.1%。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泉州市共有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13个,2016年实际实施监测12个(泗洲水库因堤坝除险加固,2016 年未实施监测),类水质达标率为100%,与2015 年持平,其中,类水质比例为41.7%,类水质比例为58.3%。3 水库水质水库透明度为40340厘米,溶解氧(DO)水库为7.1310.81 毫克/升,pH值在5.967.60之间,化学需氧量(COD)水库为2.15.2毫克/升。2016年山美水库总体为类水质,参考指标粪大肠菌群达类水质标准;总氮浓度仍劣于 类标准要求;按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山美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营养状态指数为42.2。惠女水库总体为类水质标准,参考指标粪大肠菌群达类水质标准,总氮达类水质标准。按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惠女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营养状态指数为 45.8。五、内陆水域承载力评价泉州市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气候常年温和适宜,雨水充足。日照时间长,有利于饵料生物的形成和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内陆水域水系发达,水库、池塘、河沟等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溪流纵横交错,可以对养殖水体进行有效补充,起到提高养殖水位和调节水质的作用。水域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大多数水域水质指标符合渔业用水要求,宜养水面广阔。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泉州市的淡水养殖空间挖掘已较为充分。由于工业、农业、生活污染等原因,局部水域水质也出现了污染问题。当前,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保护饮用水源地和水域生态环境的力度,对内陆大多数水域的水质提出比渔业用水更高的要求。绝大多数内陆水域,特别是饮用水源地,今后将禁止发展投饵网箱、围栏、围网等污染性强的养殖方式,有关水域需在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下,经过全面调查和科学分析,按照总量控制,进行科学规划,以达到合理开发利用。第七节 内陆水域水产养殖业发展分析一、水产养殖发展现状1、养殖区域泉州市的淡水养殖主要分布在南安市、晋江市、德化县、安溪县、永春县、泉港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据2017年农业普查的渔业统计年报数据(下同),全市淡水养殖总面积为4296公顷,总产量12724吨,平均单产197.45公斤/亩。从养殖水域类型上看,全市内陆水域养殖以池塘、水库养殖为主,其中池塘养殖面积为575公顷,水库养殖面积3602公顷,两者合计占全市养殖面积比例为97.23%。主要分布在南安市、德化县和安溪县,这些地区养殖面积均超过300公顷。其中以南安市养殖最多,养殖面积1719公顷,占全市养殖面积比例为40.01%。从养殖年产量上看,全市的淡水养殖主要集中在南安市、晋江市、泉港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德化县和安溪县,这些地区2017年养殖产量均超过1000吨。从养殖种类上看,全市的淡水养殖种类以鱼类为主,年产量10914吨,占全市年总产量比例为85.77%,其次为鳖、蛙类,年产量为1465吨,占全市年总产量比例为11.51%。2008年以来,泉州市内陆水产养殖面积总体保持稳定,略有减少。总产量和单产稳中略有提升,但总体增速不高。表2-5 泉州市内陆养殖种类情况(2017年渔业统计) 单位:吨、公顷项目合计鱼类甲壳类贝类其它类(鳖、蛙等)产量1272410914265801465面积429639168752241表2-6 泉州市内陆水域养殖基本情况(2017年渔业统计) 单位:吨、公顷、公斤/亩项目合计池塘湖泊水库河沟其它稻田面积42965751136028424878产量1272450601806513381348242单产197.45586.671090.91120.54302.38966.6718.38表2-7 泉州市内陆养殖水域面积分布(2017年渔业统计) 单位:公顷项目养殖面积合计池塘湖泊水库河沟其它稻田鲤城区0000000丰泽区274023000洛江区22000220000惠安县156850333800市台商投资区2561710602050泉港区158400105940晋江市22024111631570石狮市5019027220南安市1,7196101,655030安溪县34483026100367永春县961108302200德化县1,05077097201311合计 4,296575113,6028424878表2-8 泉州市内陆养殖水域产量(2017年渔业统计) 单位:吨项目养殖产量合计池塘湖泊水库河沟其它稻田鲤城区0 0 0 0 0 0 0 丰泽区94 20 0 74 0 0 0 洛江区545 0 0 545 0 0 0 惠安县499 327 0 95 77 0 0 泉州台商投资区1479 694 0 650 107 28 0 泉港区1141 107 0 832 107 95 0 晋江市2701 779 180 1606 83 53 0 石狮市433 204 0 200 7 22 0 南安市2874 1870 0 1000 0 4 0 安溪县1139 491 0 611 0 0 37 永春县700 88 0 448 0 12 152 德化县1,1194800452013453合计 12,7245,0601806,5133813482422 养殖方式2.1 池塘养殖目前,全市的池塘中,零星、浅、小、瘦、漏的中低产池塘仍占有一定的数量,主要养殖品种均以传统的家鱼和常见鱼类为主,近十年来全市池塘养殖面积由2008年的815公顷降低到2017年575公顷,减少了29.45%,同时通过改造池塘、优化品种、合理混养、放养大规格鱼种等一系列增产措施,养殖产量2017年为5060吨,平均单产由6547.20公斤/公顷增加到8800.00公斤/公顷,增长25.60%,全市淡水池塘的整体养殖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全市池塘养殖主要集中在南安市,其次是晋江市、泉州台商投资区、安溪县和德化县,五地产量占全市的85%以上。以2017年池塘养殖产量为例,南安市、晋江市、泉州台商投资区、安溪县和德化县产量分别占全市池塘养殖产量的36.96%、15.40%、13.72%、9.70%和9.49%,五区合计85.26%;其他县区,惠安县占6.46%,石狮市占4.03%,泉港区占2.11%,永春县占1.74%,丰泽区占0.40%,鲤城区和洛江区无池塘养殖。全市池塘平均单产8.80吨/公顷,但不同区县池塘技术水平差异较大。以2017年为例,晋江市单产最高为32.46吨/公顷,南安市30.66吨/公顷,石狮市10.74吨/公顷,其余区县池塘单产基本在38吨/公顷左右。2. 2 水库养殖泉州市水库众多,水质良好,饵料生物丰富。2008-2017年来全市的水库养殖进入控制规模,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养殖面积由5207公顷减少到3602公顷,负增长30.82%;养殖产量由8157吨下降到6513吨;年均单产由1.57吨/公顷增加到1.81吨/公顷,增长了15.29%。全市水库渔业养殖面积集中在南安市、德化县两地,水库养殖面积占全市水库养殖面积的的70%以上。水库渔业产量却主要集中在晋江市、南安市、泉港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和安溪县,产量占全市的70%以上。以2017年水库养殖产量为例,晋江市、南安市、泉港区和泉州台商投资区养殖产量分别占全市水库养殖产量的24.66%、15.35%、12.77%和9.98%;其他县区,安溪县占9.38%,洛江区占8.37%,德化县占6.94%,永春县占6.88%,石狮市占3.07%,惠安县占1.46%,丰泽区占1.14%。另外,2014年山美水库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根据库区水生生物种群结构,调整水库鱼类投放的品种、规格、数量、比例,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分三次投放鳙鱼,鲢鱼,鲤鱼,鲫鱼,鲴鱼和鳜鱼387.3万尾尾鱼苗、改善水域生物群落组成,构建“以渔治水、以渔养水”的库区生态渔业模式,修复并调控库区渔业生态系统,有效地保护水源地。2.3 湖泊养殖全市2008年湖泊养殖面积201公顷,到2009年湖泊养殖面积骤降为43公顷,到2012年下降到23公顷后,2017养殖面积下降至11公顷;而产量也从2008年的936吨骤降到2009年的391吨,到2017年降至180吨,降低了80.77%;但是年均单产却由2008年的4.66吨/公顷增加到2017年的16.36吨/公顷,增长251.07%。2.4 河沟养殖 近几年,全市河沟养殖面积继续减少,但幅度放缓,从2008年的163公顷减少到2017年的84公顷,减少了94.05%,产量由2008年的430吨减少到2017年的381吨,减少了12.86%;平均单产则由2.62吨/公顷增加到4.54吨/公顷,增长73.28%。2.5 稻田养鱼根据统计2008年泉州市稻田养鱼面积1029公顷,产量462吨;2017年稻田养鱼面积878公顷,产量为242吨。平均单产也由2008年的0.45吨/公顷减到2017年的0.28吨/公顷,下降了37.78%。全市稻田养鱼全部集中在永春县、德化县和安溪县,以2017年全市稻田养鱼产量为例,永春县、德化县和安溪县稻田养鱼产量分别占62.81%、21.90%和15.29%。目前,泉州市的稻田养鱼模式主要是以一稻一鱼、坑塘式、传统式等养鱼模式。养殖品种主要是鲫、鲤、草鱼、泥鳅等。2.6 集约化养殖方式2.6.1 网箱养殖目前,泉州市的网箱养殖模式主要模式为单养,养殖品种主要是四大家鱼等常规淡水鲤科鱼类,以及一些如罗非鱼、光鱼、匙吻鲟、鲶鱼、鲈鱼、短盖巨脂鲤等名特优鱼类。据统计,2008年泉州市投放养殖网箱共计292个,16342平方米,产量1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