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苗族民间祭祀制度民间祭祀制度是制度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借助于宗教的名义和特殊的祭祀形式来确保制度的形成、贯彻和执行。事实上,每一次祭祀都是对民间制度加以强化的一个过程。在此,为便于人们对苗族民间祭祀制度的深入了解,我们拟从苗族民间祭祀制度的形成、苗族民间祭祀制度演变过程中的四个发展阶段、苗族民间祭祀制度的特征和苗族民间祭祀制度的作用及意义等方面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和概述,希望通过这一介绍使更多的人对苗族民间制度文化在祭祀风俗中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第一节 苗族祭祀制度的形成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和条件难以控制自然环境,而变化无常的大自然,既向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同时又给他们带来了无穷尽的灾祸。早期社会的人们正是在这种饥饱、冷暖、病痛与欢乐中感受自然,不自觉地把群体和个人的命运与自然界的种种变化紧密地联系起来,由敬畏而产生对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抱有某种幻想并开始有了利用它、驾驭它的愿望。正是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人们才把自然物、自然力神灵化和人格化去加以崇拜和祭祀。除了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崇拜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原始公社后期,氏族社会逐渐得到巩固,此时的初民们相信“本氏族与某些动植物或自然物间有着一种超自然的血缘关系,因而某些动植物被认为是与本氏族有联系的共同祖先或亲族加以神化、崇拜”,于是出现了图腾崇拜。如苗语黔东方言区苗族群众的“枫木崇拜”和苗语湘西方言区苗族群众的“盘瓠崇拜”等,从其来源的口传与史载中我们便可窥视到苗族早期祭祀制度形成的基本脉络。在贵州南部操黔东方言的苗族村寨中,都普遍保留有一棵以上的“护寨树”枫木树。枫木树高大挺拔,其树龄往往比寨龄还要大。在这一地区,苗人每迁往一个新的居住地,事前必先栽上枫木树以祈探祖先卜问吉凶,如若成活才能到此扎营定居,起房造屋。在苗族的村边、神山、家族坟区、山池、水塘等大都栽有枫树,并以之作为守护神,不许砍伐,每逢节日庆典或家中有人身体状况不佳时,则要备上酒肉等前往树下祭祀。据传,苗族对枫木树的这种至高崇拜的祭祀制度,主要源 注:参阅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修订本)第460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于“枫木生人”(DEF MANGX DIANGL)的原始认同心理。在苗族古歌中称,远古的时侯,枫木树生长在友婆(WUK YUX)家的鱼塘边,友婆的鱼不幸被前来栖居在枫木树上的鹭鸶(Liongx seix)和白鹤(Cot ngol)偷吃,友婆开始认为是枫木所为,后经理老调查核实后确证与枫木无关,而横蛮的友婆又责怪说是因有枫木提供场所,她的鱼才被偷吃,于是将枫木树砍倒:“Luf diangb det mangx dod 砍倒这棵枫香树,Ghax jas hsangb jox gid 就变成千样物,Jas bat jens nangx yangd 变成百样个物神。 Ghab jil jas bed wef 树根变成布谷鸟,Ghab jongx jas jad faf 树根变成个黄鹂,Ghab guf jas jid wif 树梢变成脊鸟 宇鸟,Ghab nex jangx bad lind 树叶变成燕子飞,Ghab jek jangx gangb yol 树圪疤变蝉儿鸣,Liak pat jangx hniub nail 木片变成了鱼种。 Hmongb det yis Mais lief 枫树心心生妹留,Diangl mais Bangx lol dluf 妹榜生从树心来;Dal dol ghad jid det 还有一些树皮屑。Jangx gangb genb lol leit 都变化成臭虫了;Dal dol ghad jud det 还有一些树皮垢,Jangx dol gangb daid lat 变化成些虱子了;Jongx dlangl jangx niel ghod 树桩桩儿变铜鼓;Dal jox jongx dad dad 还有一些长须根,Tongb hsenb leit Mal Had 它们通到麻哈去,Jangx Yongx Hsenb dail hliod 变成勇申英雄汉。”按照苗族古歌的思维逻辑,苗族先民们为我们勾画的是这样一幅人类起源谱系表:“枫木 蝴蝶妈妈 姜决(苗族祖先名) 人类”。为此,“祭祀枫木”即对枫木的崇拜在苗族中极为盛行。而在苗语中,亦往往将枫木称为“母祖树”、“母亲树”等等。“盘瓠崇拜”亦即对盘瓠的祭祀,这是湘西方言区苗族较为古老的传统祭祀制度之一。在这一地区,盘瓠被尊奉为祖神而被加以崇拜。据调查,在湘、黔、鄂交界一带的苗族聚居地区,大部分村寨至今尚存有盘瓠庙等历史古遗迹,仅湖南省麻阳县境就有盘瓠庙二十一座,而这些盘瓠庙宇有的早在明朝初期就已修成。此外,有关 注:引自贵州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编、燕宝整理译注苗族古歌第475页至479页,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 参见郭长生(侗族)试述“槃瓠”图腾的龙的因素,载于贵州民族研究1987年第三期(总三十一期)。盘瓠的历史遗迹在湘西方言苗族居住区亦比比皆是:如位于湖南凤凰、花垣、吉首三县边地的盘瓠洞(今凤凰县属地),因洞中有狗形石雕,相传为盘瓠之遗像,且在古时凤凰、泸溪、古丈、吉首、保靖、花垣及贵州省松桃等县苗民常集于此,敬奉香火,祭祀盘瓠;古时候位于湖南省吉首市西的苗族聚居区内亦设有盘瓠庙,并常有苗民前去祭祀,今庙虽废遗址尚存;在使用湘西方言苗语的湖北苗族中,每当逢年过节不仅有祭祀盘瓠图腾的仪式,而且还专门修建祭祀盘瓠图腾的场所盘瓠庙(有的亦称为“盘古庙”),据恩施市民族志载,建国前恩施市芭蕉富尔山石姓、龙姓苗族老人在春节团年时,就很盛行地举办祭祀盘瓠的原始图腾仪式,然在鄂西苗族聚居区,过去就曾修过大量的“盘瓠庙”,且至今仍保存有大量的“盘瓠庙”遗迹,如在恩施市的老马坪、黄土堡、桅杆堡、大集场、石门坝、金龙坝、乌池坝、车布溪,芭蕉区的草子坝、甘溪的枷档湾、黄泥塘马河滩等地,都曾建有过“盘瓠庙”。注:参见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苗族部分第468页,学苑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文中所参考的词条资料系石宗仁先生撰写。参见恩施市民族志编写组编恩施市民族志,民族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参见龙子建、田万振、张贤根、张伯祥、王平、吴雪梅著湖北苗族第188页,民族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关于盘瓠祭祀制度的形成,在苗族民间流传的盘瓠神话中,我们还可透视到这种与祖先、英雄及谷物来源崇拜的一些历史侧影。据神母犬父神话称,很古时候,有两个国家发生战争,打了多年不分胜负。其中有个国王悬榜说:谁能将敌王的头取来,就招谁当驸马。榜贴多日,无人敢去揭榜。话说南山有只狗,此狗与众不同。传说该“狗”是在一个强人身上长的疱,后来“疱”愈长愈大,弄得此人坐不稳,睡不安。于是请药师开“疱”放浓,刀刚划破皮,跳出一只可爱的小狗。主人惊喜,取名为辛狗。辛狗一天天长大了,能通人性,辩善恶,看家打猎样样行。当辛狗听到悬榜之事后,向国王请战说:“辛狗愿效劳!”国王看到是只狗,半信半疑,但还是同意它去了。辛狗翻山越岭,渡江过河,走了好些天到了异邦。那个国家种植五谷,人民吃的是粮食。辛狗十分羡慕。它暗下决心,这次我不仅要把头带回国,还要把谷种带回家乡。谈何容易。那里的宫延戒备森严,根本见不到国王的面。幸好辛狗是只稀物,走到哪里都招人喜爱。不久,辛狗就和卫士们混熟了。后来竟有人荐言国王把辛狗招进了宫廷。天长日久,辛狗不仅成了国王喜爱的玩物,还做了宫廷可靠的卫士。有一天晚上,宫廷里的人看戏去了,国王一人熟睡着,辛狗乘机咬断了国王的头,迅速包好,悄然出宫。随后又找到了个粮仓,在仓内打了几个滚,全身上下沾满了谷物。辛狗衔着敌国王的头颅和谷种回国。辛狗衔着敌国王的头颅回来后,国王大喜,设宴庆功。但当辛狗提出说兑现许诺时,国王却推辞说要问公主。不料公主在旁毅然答道:“我愿跟狗走。”王怒骂道:“走!走!走!”于是辛狗把公主背回了南山,住进山洞,并生下了一群儿女。大的代熊代夷称为苗,小的代乍代凯称为汉。儿女们天天随犬上山打猎,全家幸幸福福过日子。有一次,苗儿们问母亲:“我们只知道你是母亲,谁是我们父亲”?母亲没有回答,为避儿女们的追问,她回娘家省亲去了。几个苗儿大商量小计议,决定要找父亲。他们问家呷家谊,又问羊兄、马兄和驴兄,都说不知道,都装不晓得。后来又碰上水牛兄,水牛道明了真情:奶贵(神母)是你们的母亲,马苟(犬父)是你们父亲。苗儿认为这是耻辱,一气之下打死了犬父。晚上犬父托梦给孩儿们:我肚里有财宝,天亮你们取去分用吧!苗兄睡在洞内,汉弟在洞外守灵。洞外比洞内亮得早。天亮了,汉儿们起来把犬肚子破开,拿走了书本。苗儿们待洞内亮了才出来,犬父肚里只剩犁耙和祭祀法器了。孩儿们害怕神母回来问罪,埋好犬父后,就各自带着犬父留下的遗物,匆匆地离开了山洞,迁往很远很远的地方。从此,苗汉兄弟分了家,苗兄拿着父亲的遗物从事耕作,汉弟拿着父亲的遗物读书学文化。不久,神母回来了。看到丈夫和儿女们已不在山洞里,惊问原故,得知真相,气得神母要找孩子们算帐。于是神母沿着孩子们迁移的路线,追赶了十年九载,最后到者究者怕(zhes njub zhes pab)地方找到了。儿女们纷纷跪下认错,并将误杀父亲原由告诉了母亲。神母满怀悲愤,满腔怒火,令儿女杀水牛慰夫之灵。苗儿们从命,聚集了族中父老兄弟,又请舅舅和亲朋,举行椎牛祭典仪式。从此,苗家兴起椎牛风俗,并以此表示子孙祭奉祖先虔诚之情。类似的传说,在湖南省麻阳县苗族举行的“椎牛祭祖”风俗起源中亦有流传:槃瓠曾对高辛氏公主说,只要用铜钟把他罩住,待七天后他就可改头换面,变成一个美男子。公主虽已照其言所行,但到了第六天,性急的公主就已等不住,迫不急待地把铜钟揭开,结果导致盘瓠的身躯已变为人体,但其头却仍如犬样。为避凡间闲言碎语,盘瓠与公主只好远离家乡住进了山洞里,后注:参引自麻树兰编著湘西苗族民间文学概要第8页至10页,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来他们生下了三男一女,高辛帝就给四兄妹赐姓为田、陈、龙、麻四姓。有一天,子女们在公主外出时问了喜鹊、老树和牛,想知道谁是他们的父亲,在大家尚未言语时,牛却大笑起来:“守门的那条狗就是你们的父亲”,四兄妹听后甚觉羞辱,一怒之下把狗杀了。待母亲回到家弄清缘由后,便决定椎牛祭祀盘瓠,于是每年的“椎牛祭祖”风俗便由此而形成。除了苗族民间神话传说,汉族文献史籍所载后汉书南蛮传亦与上述传说极为相似:“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冠,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得犬戎之将吴将军之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户,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狗,其色五彩,名曰盘瓠,下令之后,盘瓠遂含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之头也,帝大喜,而计盘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之所宜。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鉴之结,著独力之衣。帝悲思之,遣使寻求,辄遇风雨震晦,使者不得进。经三 注:参见郭长生(侗族)试述“盘瓠”图腾的龙的因素,载于贵州民族研究1987年第三期(总三十一期)。年,生子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织极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其母后归,以状白帝,于是使致诸子,衣裳斑兰、语言诛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曰蛮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先父有功,母帝之女,曰作贾贩,无关梁符传租税之赋。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名渠帅曰精夫,相呼为秧徒,今长沙武陵蛮是也。”在(唐)樊绰蛮书上所引的王通明广异记中亦云:“高辛时,人家生一犬,初如小特、主怪之,弃于道下,七日不死、禽兽乳之,其形继日而大,主人复收之。当初弃道下之时,以盘盛叶覆,因以为瑞,遂献于帝,以盘瓠为名也。后立功,啮得戎寇吴将军之头,帝妻以公主、封盘瓠为定边侯,公主分娩七块肉,割之有七男,长大各认一姓,今巴东姓田、雷、蒙、再、旻、叔孙氏也。其后苗裔炽盛,以黔南逾昆湘高丽之地,自为一国。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即其后也,盘瓠皮骨,今见在黔中田、雷等家时祭之。”而干宝的搜神记中则曰:“昔高辛氏时,有房王作乱,忧国危亡,帝乃召募天下,有得房王氏首者,赐千金,分赏美女。群臣见房王兵强马壮,难分获之。幸帝有犬,字曰盘瓠,其毛五色,常随帝出入,其日忽失此犬,经三日以上,不知所在,帝甚怪之。其犬走投房王、房王见之大悦,谓左右曰,辛氏其丧夫,犬犹弃主投吾,吾必兴也。房氏大张宴会,为犬作乐。其夜,房氏饮酒而卧,盘瓠咬王首而还。辛见犬含房首,大悦,厚与肉糜饲之,竞不食,经一日,帝呼犬亦不起,帝曰:汝何不食,呼又不来,莫是恨朕不赏乎。今当依诏募赏汝物,得否?盘瓠闻帝此言,即起跳跃,帝乃封盘瓠为会稽侯,美女五人,食会稽郡一千户。后生三男六女,其男当生之时,虽似人形,犹有犬尾。其后子孙昌盛益号为犬戎之国。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只今土番,乃盘瓠之孕也。”通过上述有关枫木崇拜祭祀和盘瓠崇拜祭祀的例子我们看到,对神灵的祭祀是因神灵掌握着人的命运。这些神灵很可怕,但却又能给人带来希望和满足,只要通过某种形式与神灵进行沟通,与神灵(如祖先等)进行对话,把自己的要求、希冀表达给神灵,以期实现人类的需要和追求,在已初步具备一定物质基础的前提下,有一定时间规律、特殊活动环境的祭祀制度便应运而生。第二节 苗族祭祀制度演变过程中的四个发展阶段祭祀制度是迄今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和社会都曾经历过或仍正在进行使用的一种原始的礼仪活动。纵观苗族民间祭祀制度的演变历程,我们认为其主要经历了自然崇拜祭祀、图腾崇拜祭祀、鬼魂崇拜祭祀和祖先崇拜祭祀四个发展阶段。一、自然崇拜祭祀自然崇拜祭祀是苗族先民最早的祭祀活动之一。远古时代,人类为了谋求生存,作为原始人的祖先则随时随地都在与大自然打交道,通过他们对自然界的长期观察、思索和认识,逐渐加深了对自然界的感受。在原始人看来。变幻莫测的自然界存在着超自然的力量,并每时每刻都在主宰和支配着人们的生活,他们相信“凡是人具有的品格与能力,自然界都有;人没有但渴望有的品格与能力,自然界也都具备。”这种神秘化的自然物、自然力作为人格化了的“神灵”在苗族的早期社会生活中逐渐制度化地加以崇拜和祭祀。对大自然的崇拜和祭祀,在苗族聚居的各方言地域 注:参引自蔡家麒著论原始宗教第28页,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编,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9月出版。区仍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苗族认为,自然界中“石大有神、树大有鬼”,凡生活在寨子周围的大树、巨石,都不准乱砍、乱采,以免动怒了神灵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每当一些人家的孩子生病,就得准备一些鸡、猪肉及米饭去进行祭祀,乞求保佑病痛早日康复,每当农作物等粮食庄稼在生长期大量需要水份或充足的阳光和一定气温时却久旱不雨,就要祭祀天神,以求风调雨顺,以期保证庄稼的茁壮成长。此外,他们还认为地有“地神”,它能使土地长出好的庄稼,支配人畜生命的安全;凡是天宇间出现有彩虹,认为是有“龙”吸水,人暂时不能去抬水来饮用;凡被雷电击伤的树,亦不能当柴烧;凡遇日食月食则认为是有天狗在侵食等等,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祭祀活动,以保万家安康。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凡看见一些怪石、古树、沟溪及土堆,都要挂有巴掌大的红纸条幅,带上一些酒肉祭品,点上香纸和蜡烛进行祭祀。这一自然崇拜现象早在民国时期的一些文献中亦多有描述,如近人刘锡蕃先生曾到融水县属的四荣、安太、洞头、杆洞等苗寨 注:参引自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金平民族志第33至34页,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考察后,在其著作岭表纪蛮一书中曾如此载述:“蛮人凡天然可惊可怖之物,无不信以为神,兢向膜拜”。从自然到神灵,苗山神祗无所不在、无处不存。居住在海南省中南部山区的苗族,其自然崇拜主要是对山鬼、水鬼一类的崇拜。若山上出怪事或人畜溺水而死,就要备上物品请法师作法祭祀,通过特定的祭仪祈求或制止山鬼、水鬼不要再伤害人类。关于为什么要对自然进行崇拜祭祀的解释,各地苗族的说法大同小异。在众多民间文化资料所反映出来的苗族对自然形成的认识中,其中尤以湘西方言区苗族生成哲学古歌事物生存共源根最具代表性。这首歌是这样唱的:chud janx dab blab ghox doux,造 成 天 在 前,chud janx dab doub ghox zheit.造 成 地 在 后。Zhaos ad roul yib kit ,从 那 时 候 起, 注:参引自吴承德、贾晔主编南方山居少数民族现代化探索融水苗族发展研究第207页,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参引自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编海南苗族第129页,海南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nbanl gut doub jid peab dab 盘 古 就 分 开 blab nhangs dad doub。天 和 地。Zhaot hneb zhaot hlat ghox doux,安 日 安 月 在 前,Deb deb gheb hlat zhaot ghox zheit。小 小 月 亮 装 在 后。Bid gheul bid renx ghob ub ghob deul 山 水 ghob git ghob nongs deit chud zeix。 风 雨 都 做 齐。Dab blab jid ntet dab doub, 天 着 罩 地,Dab doub jid tob dab blab。 地 着 映 天。Dab blab chad soud janx soud mex ros, 天 才 生 成 搜 媚 若,Dab doub chad soud janx ghob box gangs 地 才 生 成 各 薄 港soud。搜。Zhaos geal kit ,从 那 起,Ghob nhangb ghob dongb deit rut dand.哪 样 东 西 都 好 生。Ghot sob chad lol chud xand niul。仡 索 才 来 造 生 命。Dex khead dex ndeb deit mex xand .地 干 地 湿 都 有 生气。Ghox doux xeud ghad rongx dab shongbdab打 先 起 苔 藓 虾 mloul, 鱼,ghox zheit chad mex dabgiongb dabginb 打 后 才 有 蛆 虫dabnend dabghoub dabnus dabmiel 蛇 蟒 鸟 雀dabjod dabxit dabyul dabmel, 虎 狼 牛 马,jid cad mex dob job dad nanb bad nanb接 着 有 猿 猴 类 人daos, 猿,Ghob blab chud soud xib ngangx nangd nex 最 后 才 生 古 时 的 人。Nex geud bleid nbanx geud doul chud,人 拿 脑 想 拿 手 做,zhaos xib ngangx dand max nend,从 古 时 到 如 今,youx wul chud jib doub jib las.由 他 掌管 世 界。Canb wanb ghob dongb jid dongx ad leb lis,千 万 东 西 同 一 个 理,ghob dongb soud janx jid jos ad del jongx.东 西 生 成 共 一 条 根。Ghob bleid doub nis soud mex ros,头 等 就 是 搜 媚 若,oub zeid doub nis ghob box gangs soud,二 第 就 是 各 薄 港 搜,Bub zeid nis max rut ub ceib三 第 是 玛 汝 务 翠Bub hant yaot ad hant jex daot soud.三 样 少 一 样 不 得 生。soud janx jid heut oub nqad daot rut,生 成 相 资 双 方 得 好,jid heut guant chad nis heut chud daot yinx nzeib相 制 约 才 是 帮 做 得 均 匀。Jid zheb wel ndoux wul wul kit heut wel,相 征 我 求 他 他 肯 帮 我,jid teib wel daot rut wul daot jad das,相 夺 我 得 好 他 得 坏 极,jad rut jid teib chad nianl yinx nianl shoud.坏 好 相 夺 才 知 赢 知 输。Soud janx nanx daot zeix zhaos xib 生 成 难 得 全 从 古 代ngangxdand max nend.到 如 今。Cub hliob lieas rut rut jid jul,增 多 变 好 好 不 尽,Boub nex ned goud soud rut hent.人 类 道 路 生 好 极。Ad banb nend nis ad poub bul ndongbsheab这 此 是 阿 濮 朴 僮 教ad gaod chud jib doub jib las nangd nex,一 些 掌管 世 界 的 人,ghob xongb zhaos xib ngangsjid cheat dand 苗 族 从 古 时 相 传 到max mend.如 今。Ghob nhangb nis soud?什 么 是 生?Ghob nhangb nis janx?什 么 是 成?Soud nis chad kit blongl;生 是 刚 才 生;janx nis soud janx nib geal.成 是 生 成 存 在。Soud nis ghob gaod nbanx,生 是 根 源 想,janx nis lies rut dand.成 是 要 达 到。Jes soud jex janx ,无 生 无 成,jex janx jex soud,无 成 无 生,mex soud mex janx xit?有 生 有 成 吗?Houb yaot hliob ghob dongb deit nib。好 多 的 东 西 存 在。Nib lol yeab sheib soud,存在 来 又 会 生,soud lol yeab sheib nib,生 来 又 会 存在,nanb huan jid yous goud neul mongl,慢 慢 相 随 前 面 去,cub hliob lieas rut jid sheib jul。增 多 变 好 无 穷 尽。(龙玉六口述;龙炳文、田兴秀翻译整理)这首事物生成共源根的主要内容反映的是:“万事万物同一理,事物生成共源根。头号重要搜媚若(soud 注:转引自雷安平主编,龙炳文、田兴秀副主编苗族生成哲学研究,湖南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mex ros),第二是各薄港搜(ghob box gangs soud),第三是玛汝务翠(max rut ub ceib),三样缺一不得生。”在这里,苗语“搜媚若”(soud mex ros)指的是“事物生成的能量”,即事物生成的活力或生命力,“搜”(soud)的汉语译意为“生”,“媚”(mex)的汉语译意为“有”,“若”(ros)即“力或能量”之意;苗语“各薄港搜”(ghob box gangs soud)指的是“事物生成的物质基础”,“各薄”(ghob boxd)的汉语直译意为“底子”,“港”(gangs)的汉语译意为“送”,“搜”(soud)即“生”;“玛汝务翠”(max rut ub ceib)指的是“事物生成的良好结构(其中亦包含物质结构和事态结构);”“玛汝”(max rut)的汉语译意为“好的、较好的”,“务翠”(ub ceib)的汉译意即“结构”。自然界的天地万物合为一体,这是苗族先民对远古社会的一个总体的认识。在他们看来,“无地初生的进候、开天辟地的时候”:“高山没有树,/平地没有粮,/寨上没有人,”而且在“很古很古的时候,”天地各分开,“天和地粘连在一起,/地和天粘在一起,/额门弯到膝盖上,/不能伸腰”。是人类把“天地搬开,/抬天到高高的上面去,踩地到深深的下面来,/风才能够通,/乌云才能够飞跑。”然后才来创造人类,栽种树木庄稼和营造万物,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自然界。人类在创造自然界和改变自然的过程中,常常又因生产力水平低下而被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及自然物所左右,为此,只有通过各种不同的祭祀手段,企图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协调,维护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二、图腾崇拜祭祀苗族的图腾崇拜祭祀除了前面提到过的枫木崇拜祭祀和盘瓠崇拜祭祀外,由于各地的差异,尚有“蝴蝶妈妈祭祀”、“龙图腾崇拜祭祀”、“竹崇拜祭祀”等等,这些传统的祭祀活动同样反映出苗族早期的图腾崇拜的祭祀过程。所谓“蝴蝶妈妈的图腾崇拜祭祀”,这种祭仪在使用黔东方言苗语区且位于黔桂的都柳江流域和湘黔交界的清水江流域苗族村寨中最为盛行。居住在这一区域内的苗族认为,蝴蝶妈妈即妹榜妹略(Mais Bangx Mais Liof)作为人类的母亲,是由她的蛋孵化出人类之祖姜央,以及雷公、龙王、老虎、大象、水牛、蜈蚣、妖鬼、蛊毒等。因此在苗族最隆重的鼓社祭中所祭祀的第一个 注:参见中国作家协会贵州分会筹委会编印(1958年11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翻印(1985年4月贵阳),民间文学资料第四集黔东南苗族古歌(一)第18页至23页内容。祖先就是“蝴蝶妈妈”。如在都柳江苗寨,每逢十二年才举行一次鼓社祭(有的称之为“吃牯脏”)的第一天,则先备好一套从头到脚的女性服装,从山上摘来一丫代表蝴蝶妈妈的灵魂的植物,同时备上些酒饭等食物,请巫师念祭词去请女祖使用,然后才去杀猪迎客(到了五天之后才杀水牯牛祭男祖)。有关蝴蝶妈妈的形象,在这一带苗族节日服饰“百鸟衣”中亦多有表现。“龙图腾崇拜祭祀”,这在各地各方言支系苗族中仍以不同方式普遍存在的一种祭仪活动。云南苗族的祭龙活动一般是在春季的农历二月初二至初六这段时间内举行。开展祭龙活动前往往都要先杀鸡看卦,鸡卦好,只祭一天,若鸡卦不好,通常要祭祀三天。祭龙的目的,是希望龙神恩赐于苗民,保佑苗寨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祭祀期间,为确保心意的诚恳,村子里的人一律不准动土,也不允许任何人上山劳动,若有违反规定,则要罚酒、罚肉另行开祭。祭龙活动所需的祭品为猪、鸡、纸钱等,祭献完后集体就地共餐,所需费用按户平均分担,每户由一名成年男子参加祭祀活动。在许多以“龙”作图腾崇拜来进行祭祀的苗寨,至今仍流传着关于“龙人”的传说,认为大地上是先有龙 注:参见颜恩泉云南苗族传统文化的变迁第98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身人首的“龙人”,由“龙人”生了人类始祖。大部分地区流行的“招龙”、“安龙”等祭祀活动,实际上与把龙作为自己的保护神有关。“竹崇拜祭祀”,这是贵州南部地区苗族村寨中的一种传统祭祀活动。这一图腾崇拜在贵州都匀、三都、丹寨及麻江等地的一种称为“栽花树”的祭礼活动中得以反映。“栽花树”,有的苗族村寨称为“添梁”。这一祭祀活动在苗语中称为“基南”(Jilnzef),“基”(Jil)的汉语直译为“种植、培植”之意;“南”nzef 汉语译意为“生命”、“长寿”等。这是给家庭中某一体弱的成员专程举行的一种“保健康促增寿”的祭祀活动。举行“栽花树”祭祀活动之前,一般要根据本次所祝祀对象的生辰择定吉日,专程去约好巫师、订好“通师”(即巫师举行祭祀活动时的助手),准备好必要的祭祀品:糯米甜酒、烧洒各一缸,二至三指宽的活鲤鱼数十条,蒸熟的糯米饭一箩,五十公斤重左右的架子猪一头(为男性祭祀用雄猪,为女性祭祀用雌猪)及母鸡雄鸭各一只。同时还与“通师”一道到枝叶茂盛的金竹林 注:参见何积全等主编的苗族文化研究第215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地专门去物色一对节疤整齐、枝密叶盛的金竹连根挖出,以之充作“花树”。“栽花树”之日,四方宾客如约而来,并随身带来糯稻谷穗数把,或白米数升,或人民币数元等作为此次“添寿”的赠礼。这天傍晚,“通师”把这对充作“花竹(树)”的金竹连根带泥挖来后,用粘土栽在堂屋向东的中柱下,然后把客人送来的糯谷稻穗规范地堆在“花树”下,而钱米等礼品及主家事先准备的祭祀食品则摆在谷堆前。晚饭后,一切摆设均已就绪,巫师这才开始入座举行具体的仪式。巫师头包黑帕盖住脸额等整个面部以作面具,入座后口念巫词,双脚平放并不断地抖动,巫师在其“阴崽”的“护送”下“直奔天宇”,专程到天庭去请掌管人寿的天神“嘎里嘎对(Ghab Lix ghabdeit)”下到凡间来领受祭品。天神请到后,巫师用他的竹卦立在一个装满白米的土碗中,接着又在封顶放置一只土碗,然后再往碗上慢慢倒酒,俗称“讨寿”,“讨”到的酒用秤示意表示称过,酒的数量多少即谓已经讨过了多少“寿”,并将“讨”得的“寿酒”当即捧给被添寿的人喝,而此时那些在场的人亦齐声欢呼:“讨得啦!”于是再由巫师封赠延寿词。“讨”得“寿”后,巫师在用碗装的白米上立着一个鸡蛋,并让来宾逐一抓上一把白米放在蛋顶,直至蛋顶上能有几粒米不掉下来,即意味着已经添了“寿”,随即端起蛋上的米,倒入一个事先缝制好的布袋内,接着“通师”便代替主人逐一向来宾敬一至三杯酒,让所有的人都喝到为止。事后,“通师”把米袋挂在“花树”上长期保存起来,整个祭祀过程由此宣告结束。来宾送来的钱、米等赠礼,“讨寿”者要将这些东西换成白银去请银匠打制一只寿银手镯或寿“银项链”,永戴在身,“花树”也立在堂屋旁保存下来。三、鬼魂崇拜祭祀苗族的鬼神崇拜祭祀,每当逢年过节或家中诸事不顺、或有人身体欠安,则崇巫信鬼,大兴鬼魂祭祀之风。众多的鬼魂,由于地点和名称的不同,各地的名称和数目亦有一定的差别。据说仅贵州丹寨县苗族的鬼魂就有100多个种类。又据永绥厅志载,湖南湘西一带苗区祭祀的有“三十六堂神,七十二堂鬼”,其中有“龙公龙母”、“龙子龙孙”、“白鹤仙子”、“白虎仙人”、“阿仆守代”、“阿娘守那”(即日父神,月母神)等等。 注:参考吴一文、覃东平著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第316页,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参见何积全等主编的苗族文化研究第216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参见凌纯声、芮逸夫湘西苗族调查报告,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这些鬼神崇拜,大多是由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演变而来。在苗族先民的原始意识中,鬼有恶、善两类。善鬼多为自然或图腾崇拜中的祭祀神发展而来,对人类多帮助,并在阴间为人们多做善事,帮人们除恶驱邪,是益神。因此无论何时,只要遇到节庆或大型的礼仪活动,都要进行祭祀,以此“酬谢”善神给人类的恩惠。恶鬼是指那种死于非命的人的鬼魂。据说这种鬼魂很难回到祖先的发祥地,于是只好在鬼域世界流浪,并寻找各种机会对阴间的活人进行报复。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对贵州省台江县交下乡羊达寨苗族的调查,在当地群众中传说的恶鬼集团就有43个之多,而且每个恶鬼集团都有自己的名称、姓名、鬼数、活动地点等。恶鬼给人类带来不幸,是灾难、疾病、瘟疫的制造者,这类鬼有东方鬼、西方鬼、凶死鬼、雷鬼、牛鬼、母猪鬼、落水鬼、过路鬼、吊死鬼、火鬼、饿死鬼、老虎鬼、太阳鬼、月亮鬼、刀伤鬼、迷魂鬼、花脸鬼、米花鬼、马郎鬼、人马鬼、姊妹鬼、酿鬼、把凭鬼、落岩鬼、游尸鬼、私儿鬼、替死鬼、蛊鬼、干痨鬼等约百余种。在 注:参见何积全等主编的苗族文化研究第216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参见李廷贵、张山、周光大主编苗族历史与文化第178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人们看来,恶鬼之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需要时时提防,并多祭祀善鬼,请他们控制恶鬼的伤人行动,造福于民。四、祖先崇拜祭祀 对祖先的无限崇拜,这在苗族的社会生活中十分普遍。就日常生活而言,每逢酒肉之宴,在饮酒吃肉之前人们都要先酹酒掐肉于地。(苗语称之为Liangb daib,汉语译意为“敬祖神”,)并默默念到:“请祖先神灵先吃先喝”。然后自己才能动筷食用和开怀畅饮。自古以来,苗族先民就有普遍崇拜祖先的文化传统,认为人活着的时候就有灵魂,死后灵魂仍脱离人的躯壳而“存在”,每个人都会“灵魂不灭”。为此,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才能使子孙得到祖先的“护佑”,其中最隆重的是苗语黔东方言区的“祭鼓社”(习惯上称“吃牯脏”)和苗语湘西方言区的“剖果”(习惯上称“吃棒棒猪”)等庆典活动中的杀牲祭祀。据乾隆贵州通志载,这些地区的苗族“祀祖,择大牯牛头角端正者,饲及茁壮,即通各寨有牛者,合斗于野,胜即为吉。斗后,十日砍牛以祀。主祭者服白衣,青套细褶宽腰裙。祭后,合亲族高歌畅饮”。苗族对祖先的崇拜,各地的对象名称虽略有不同,但祭祀的内容却大同小异。如黔东方言苗语区的苗族最为崇敬的是蝴蝶妈妈和姜央,认为他们就是苗族的祖先。这一地区苗族中最盛大的祭祖典仪“吃牯脏”,其祭祀的就是蝴蝶妈妈及其所生下的第一个人类“姜央”。按照苗族古史歌焚巾曲所述:“混沌的太初,蒙胧的岁月,蝶妈生老人,生远祖央公。央公生我们的妈,妈妈才生我们大家。”鼓社祭,在苗族民间称Nongx niel或Nongx niel hek nes,即古史籍中所载称的“吃牯脏”。鼓社,这是一种以父系为中心的血缘家族组织。这种祭祀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举行祭典的时间一般由全鼓社的人商定后,对不定期的祭祀往往由巫师占卜确定的时间为准。定期的祭典大都有在三、五、七、九、十二年各一个轮回举行的区别。“颇果”是湘西方言区苗族中最隆重、也最独具特色的一种祖先崇拜祭祀活动。“颇果”系苗语Poub ghot的汉语音译。苗语中的poub(谐音为“颇”)其原意即“敬奉”之意;ghot(谐音为“果”)即指“老人、祖先”的意思,两个苗语音节联起来解释即为“敬奉祖先”、“敬祭祖先”等意思。有关“颇果”这种祭祖习俗的来历,据传说在远古 注:参见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编民间文学资料第48集。时候,苗族同其他民族部落打仗失利后,举族由北往南迁徙,一直被撵进了武陵山和腊尔山等地区,这些四散逃亡的人,有的藏进山洞,有的躲进山谷,有的钻进深山密林,而有的则住到了能够环顾四周的山顶上。据称蚩尤被战死后,有个年轻有为的苗族青年继承了王位。这个苗王为了把大家重新组织起来,便把属于自己的唯一大肥猪赶出来,用草绳捆住嘴巴不让叫,并同时捆住猪的四只脚不准动,然后再用木棒棒将猪打死,用火烧掉猪毛、烤黄,接着再开肠破肚洗净煮熟,这才敲响“信咚”(一种用楠竹做成的联络工具),把各地的苗胞邀请出来共享美餐,同时还让来人捎一份给那些因路途遥远来不了的老人和小孩。通过苗王对大家的关怀备至,使大家感到集体的温暖,更加团结,于是大家在苗王的带领下英勇作战,终于打败了外来入侵者,在腊尔山和武陵山区等地站住了脚,重新建起了家园,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从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苗王,发扬团结奋斗精神,兴起了“颇果”这一祭祖习俗。总之,苗族的崇拜祭祀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且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在苗族人的心目中,“各种 注:参见龙岳洲颇果一文,原文载黔东南州民族研究所编中国苗族民俗第548页至549页,杨昌才主编,雷秀武、张晓、过竹、龙朝武副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自然物都有神灵存在。天地日月当然是神明,就是巨石,河流,桥梁,树木,水井等均有神灵。这些神灵的职责并没有十分分化,所以医病也罢,求配也罢,求子也罢,都可到这些自然物前去祈求,如有灵验,即须还愿祭祀”。第三节 苗族民间祭祀制度的社会特征民间祭祀制度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表现出来,借以表达人们对神灵的需求和愿望,从而实现与自己相关的某种目的。纵观苗族各个时期内不同方言地域的祭祀方式,我们认为,苗族民间祭祀制度的社会特征主要分为个人祭祀、家庭祭祀、家族祭祀、同一聚居村寨(自然寨)集体祭祀和社区群体祭祀等类型。一、个人祭祀,指的是为实现个人健康、安宁或度过各种难关而举行的求神祈福祭祀活动。在苗族民间,每个人从出生、长大乃至于老死,一生都要经过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在形形色色的祭祀活动中,各方言区对苗族的个人祭祀礼仪有如“拜祭”、“帕深”、“栽竹花树”、“虾杉显”、“收魂”等等,仅管名称不同,但都是为了实现各自的良好愿望,那就是:让幼弱者变得强壮;让 注:参见吴泽霖著贵州短裙黑苗的概况,原载于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编民国年间苗族论文集,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编印。患病者恢复健康;让遭遇不幸者转厄运为吉祥安宁;让在困境中徘徊的人能走出困惑找到希望。苗族的这些个人祭祀活动内容及形式由于地域性的不同而存在着迥然有别的差异。1、“拜祭”。大凡出现小孩体弱多病,身体不佳,饮食不良等现象,很多苗族家庭就会认为是取名不当或有“阴鬼”缠身,于是便按苗族的习惯开展有关具体的“拜祭”活动。苗族中的人生“拜祭”礼仪在不同的方言区域内,主要有“拜祭人”、“拜祭石”、“拜祭树”、“拜祭桥”以及“拜祭江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平台服务责任承担声明书4篇
-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与外审支持文件汇编
- 审核程序和流程管理工具集
- 2025年幼教图形推理题库及答案
- 经济指标优化承诺书8篇
- 技术革新保证责任承诺书6篇
- 2025年体育娱乐行业体育科技与体育赛事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那一次比赛的经历记事作文8篇
- 2025年数字营销行业数据驱动营销与用户体验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旅游行业旅游目的地创意营销与用户体验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JJF 1183-2025温度变送器校准规范
- 既有线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 二零二五年度游戏账号交易结算电子合同模板
- 脑出血临床管理指南2023课件
- 小学一年级10以内加法口算卡片直接打印A
- 2025年海南省万宁市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看图列式计算》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 《物联网工程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经典案例》全套教学课件
-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初中联盟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 【MOOC】信号与线性系统-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3.2.1探秘“钠女士”被困的原因 课件 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