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与贵州饭店签署旅游合作协议.doc_第1页
荔波与贵州饭店签署旅游合作协议.doc_第2页
荔波与贵州饭店签署旅游合作协议.doc_第3页
荔波与贵州饭店签署旅游合作协议.doc_第4页
荔波与贵州饭店签署旅游合作协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荔波与贵州饭店签署旅游合作协议2010年12月03日10:23 来源:贵州日报12月1日,荔波县政府与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在贵阳签署旅游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荔波县政府与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整合旅游资源,把荔波的旅游资源和品牌优势与贵州饭店的管理和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双方各自发挥优势,延伸旅游产业链,实现规模化经营。据悉,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将提供资金、技术及人才等要素,与荔波共同开展旅游招商引资活动,进一步提升荔波旅游品牌知名度,把荔波旅游资源的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与荔波共同推进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及城镇化建设。(记者李广平)广西致力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对接东盟 融入泛珠 2010年03月05日 07:17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字号:大 中 小陈志学 李晓良 邝伟楠 沿海、沿边、沿江,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凸显的区位优势将广西由原来的边远民族地区推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近年来,广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致力于开展多区域国际、国内旅游合作,广西旅游业也由此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对接东盟: 构筑国际旅游发展新格局在第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在广西签订的所有国际经济合作项目中,旅游业签约额占总签约金额的35,首次超过制造业,高居榜首,旅游业成为最大亮点。 据了解,自2004年以来,广西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的良机,积极搭建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平台。“我们在博览会上设立了旅游馆或魅力之城专题展馆,集中展示中国、东盟10国及周边地区主要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东盟各国旅游部门也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加强业内交流与沟通。” 广西区旅游局局长陈建军说。 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长期以来制约广西和东盟旅游的空中航线得到巨大改善。陈建军说,2004年以前,广西几乎没有到东盟国家的固定空中航线,而现在广西已开辟了通往东盟重要城市的10条国际航线,以南宁为例,现已开通赴河内、胡志明、曼谷、金边、新加坡和雅加达等地多条航线。 除空中航线,公路方面,广西已开通南宁至越南河内、下龙、岘港等地的旅游专线班车;海运方面,北海至越南下龙湾的海上航线已开通,并计划延伸至越南南部以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其他国家沿海港口城市;铁路方面,桂林、南宁至越南河内、下龙都开有旅游专列。2002年,广西接待东盟10国的游客人数为17.5万人次。到2008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等7个国家赴广西旅游人数已达40.39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25亿美元。“东盟客源市场的快速成长,除了旅游交通的便利化,还与我们积极创建跨国旅游联合营销模式密不可分。”陈建军说。 近年来,广西不定期开展“走进东盟-广西旅游国际大篷车”大型跨国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到东盟各国开展大型公众宣传、旅游推介、招展、招商等工作,产生了轰动效应。 同时,广西还与越南广宁省、河内市开展“两国三地”联合旅游大促销活动,共同组团参加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越南下龙国际旅游节等活动,共同举办中越边境旅游展、中越边境旅游推介会,联合开展花车巡游和文艺表演,提高了广西旅游在越南及周边地区的知名度。 此外,广西还积极建立人才合作培训机制。2008年,广西与越南河内、广宁、谅山、高平签署了“中越边境旅游管理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在广西民族大学及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设立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目前,我们已经针对越南、柬埔寨的中文领队、导游员以及酒店、旅行社管理人员开办了三期培训班,下一步,培训对象还将扩大到东盟其他国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林娜说。 广西还通过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以及其他世界重要旅游机构、集团建立联系并开展合作,成功融入世界旅游大格局中。其中,桂林与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最具特色。现在,由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主办的国际旅游趋势发展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届并永久落地桂林,阳朔成为世界旅游组织观测点,桂林旅游专科学校成为世界旅游组织培训基地。 融入泛珠:无障碍旅游区雏形渐显为拓展国内客源市场,广西加强与泛珠三角各省区旅游合作,充分利用泛珠各省区的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建设旅游大通道、发展旅游经济产业带和大旅游网络体系,使泛珠地区成为广西最主要的客源地和重要的旅游协作区域,实现旅游产品、旅游客源市场、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的全面对接。 2004年6月,广西与广东签订了广西与广东旅游交流与合作协议书,建立两广无障碍旅游区,共同打造两广跨省区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强两广旅游促销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保障机制。广西还深化与湖南、云南、贵州、海南等省旅游合作,依托区域内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区域自驾车旅游营地网络,推进自驾车旅游的发展;以召开2009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为契机,形成旅游联络协调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机制等旅游合作长效机制。同时,进一步拓展与环渤海、长三角、京广沿线等区域旅游合作空间,共同打造和推介旅游产品和线路。实现省市间共塑产品、互送客源、同步宣传、异地投诉、联合执法。地市一级的合作更加广泛。桂林市旅游局副局长陈运春说,桂林与成都、昆明三城市结成“西部中国”旅游联合体,统一形象、统一标识,共推精品线路,形成了品牌,与传统的北京-西安-上海-桂林线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欧美市场产生很大影响。 此外,桂林、梧州、贺州与广东广州、佛山、肇庆6个旅游城市共同建立泛珠三角区域首个无障碍旅游区;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贵港与广东茂名、阳江、云浮、湛江建立了两广九市旅游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桂林、南宁、北海与长沙、昆明、贵阳、海口、宜宾、绵阳等城市签署中国南方旅游城市协作体(长沙)宣言,建立旅游协作机制,实现旅游资源共享等。旅游业已成为广西与周边省区合作最活跃的行业。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携手发展 互惠共赢2010年08月26日 12:07来源:福建日报字号:大 中 小8月2日,在巴西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惊艳亮相,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8个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丹霞”由泛珠区域的福建泰宁、湖南莨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和浙江江郎山等6个丹霞地貌风景区组成。同享一块“世遗”金字招牌,必将为6省合作发展丹霞游带来新的机遇。 携手发展,互惠共赢。自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启动以来,福建与其他10个省区的旅游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在品牌共建、资源共享、宣传互动、客源互送、市场共管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不断扩大旅游互动和双向旅游规模。 资源共享携手合作 泛珠三角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泛珠省区拥有相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如滨海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丹霞景观等,又各具风采。 近年来,借助泛珠平台,福建与泛珠兄弟省区建立了良好的旅游协作关系,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宣言、省(市)际旅游合作协议书等。 随着交通更加便捷,环境日趋完善,泛珠区域旅游互动更加热络,资源共享、携手合作,共同做大做强成为着力点。 携手打造“千里客家文化长廊”,即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包括福建龙岩、广东梅州、江西赣州等地的闽粤赣10市是客家文化的“大本营”,有着丰富的客家民俗风情和悠久的客家人文历史。但过去,由于行政区划之隔,共通的旅游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发挥更大的效应。 2007年,赣粤闽3省10市通力合作,首次提出打造“千里客家文化长廊”区域旅游合作品牌,整合各地客家旅游资源,共同筹办客家旅游文化活动,带动客家文化旅游发展。 此后,协作各方达成多项共识,包括资源共享、线路共连、市场共拓、客源互送等。去年9月,第七届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在福建龙岩市举办,广东梅州、江西赣州等9个市旅游局和台湾旅游业六大公会参与协办。今年4月,闽粤、粤赣签署旅游合作交流协议,共同打造跨省区客家文化旅游。 目前,“千里客家旅游文化长廊”基本成形,纵横1000多公里的客家地区连成一线,推出了一系列独具客家文化风采的旅游精品。联动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各地旅游经济指标近年来都有较大提升,软硬件设施也日益完善。 共同做大做强红色旅游,又是一例。 2009年12月3日,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闽粤赣3省7市34个中央苏区县(市、区)成立了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并发布古田宣言,宣布通过共同拓展客源市场、推进无障碍旅游、建立区域合作长效机制等措施,共同打造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品牌。 今年3月,合作有了进一步提升。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等省(区)旅游局代表齐聚广东中山市,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红色旅游合作发展协议,建立并正式启动了泛珠三角区域红色旅游合作机制。这是泛珠区域共推的首个旅游品牌。 根据协议,泛珠9省区将推动无障碍旅游,实现区域旅游市场一体化。各省区之间允许旅行社按经营范围在本省组团后,直接到对方进行旅游活动,而不需经地接社中转和配备地陪;逐步实现信息共享,努力为游客提供跨区域的相互联动体系,实现旅游咨询、救助、接待服务和投诉受理一体化服务。 对接海西畅游海峡 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80的台胞祖籍地是福建。近年来,福建充分利用“小三通”航线往来便捷、性价比高的优势,吸引大陆居民和台湾同胞经“小三通”往来旅游,受到两岸民众的青睐。“小三通”航线已成为两岸人员往来的重要通道。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福建充分发挥对台旅游优势,联手泛珠兄弟省区,建立机制,拓展合作。泛珠省区也积极对接海西,深化合作,做大海峡旅游。 和“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同时举办的海峡旅游博览会,泛珠省区积极组团参与,并在对台旅游合作交流项目上达成多项共识,联手推动“海峡旅游”创新发展。 在2008年第四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上,闽粤浙赣23个市签署了海峡西岸旅游区域合作联盟厦门宣言,以“海峡旅游”为发展主题,打造对台旅游前沿合作平台。在2009年第五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上,福建与广东等省(市、区)签订旅游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闽粤自驾游市场拓展合作协议等,共同拓展海峡旅游市场。 2009年5月,首届海峡论坛重要活动之一的海峡旅游论坛引人关注。会上,福建、广东、云南、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等开放居民赴台旅游的大陆25个省市达成共识,签署了打造“小三通”黄金旅游通道合作宣言,旨在加快构建“小三通”黄金旅游通道,共同开拓两岸旅游市场。 为深化合作,泛珠各省区还积极构建区域旅游联合线路。去年8月,闽粤赣浙4省20个市共同签署了海西区域旅游营销福州宣言,着力构建旅游营销共推机制、旅游信息交流机制、旅游组织协商机制和旅游合作保障机制等,并联合推出5条海西“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包括闽东浙南亲水7日游、闽北赣东生态6日游、赣南闽西红色7日游、闽西南粤东客家文化6日游、闽南粤东民俗文化6日游。 第六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即将登场。大会期间,泛珠省区将在福州举行旅游合作磋商会,继续深化旅游合作。 福建省旅游局局长郭恒明表示,泛珠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合作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下一步,福建省将采取多项举措,加强与泛珠其他省区的旅游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做大旅游市场,提速旅游业发展。 这些举措包括:充分发挥福建省对台旅游合作先行先试优势作用,构建泛珠各省区对台旅游交流合作平台,并联合台湾旅游业界赴泛珠省区宣传推广经福建赴金马澎及台湾本岛旅游项目;积极参加泛珠各省区旅游节庆展会活动,促进旅游客源市场互动;以“2010年百万广东车友游福建”系列活动为契机,大力拓展福建与泛珠其他省区自驾游市场等。 广西东盟“十二五”将开展全面旅游合作2011-1-13 14:59广西日报【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通途未达之地,游人的足迹往往先行一步;大潮将起之时,旅游的热潮更是锦上添花。在广西筹划“十二五”期间面向东盟全面合作之时,具有开拓、促进之功能的旅游业合作,便成为广西开放合作极为关键的重要一环。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是我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开放带动型产业的旅游业,没有明显的区域和国界划分,在汇聚人流的同时,也可实现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跨区域和跨国界的互动,是对外开放、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桥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有着很好的旅游合作基础和合作前景。 近年来,广西务实推进与东盟各国的旅游合作,在建立旅游合作机制、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与东盟各国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与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旅游局及相关省市签订了相关旅游合作协议或备忘录,与东盟国家互送游客、共享资源、联合营销、共同发展的旅游合作格局已基本形成:2009年广西接待东盟各国游客52.34万人次,占亚洲旅游者人数的75%,占全部外国人旅游者人数44%;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上百万人次经过我区的南宁、桂林、凭祥、东兴、北海和防城港等口岸前往越南等东盟国家旅游;在2009年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广西签订了旅游开发投资项目金额近200亿元,其中,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组织的国内国际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中,签约投资旅游业的项目达139亿元,占总签约金额的35%,首次超过制造业,跃居各签约行业榜首。现在,广西与东盟各国已互为重要旅游客源地,旅游业也成为双方重要的投资领域。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加快打造广西与东盟区域旅游合作平台,构建广西与东盟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不但能促进中国与东盟国际旅游业的共同发展,而且对推动我区与东盟的全面合作等有着积极的意义,旅游业应当而且可以成为推动广西与东盟合作的先导产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要加快发展旅游休闲等服务业,依托崇左大新跨国瀑布景区和凭祥友谊关景区设立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要有序推进北部湾区域旅游业发展等要求,进一步深化与东盟旅游合作。 深化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必须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的机遇,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平台,以多方共赢为目的,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资源整合为主线,以市场开拓为重点,以交通连接为关键,以信息共享为推力,加强政府间的协作与区域间的联动,充分发挥产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宣传促销、营销网络、质量保障、环线建设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旅游合作与交流,促进广西与东盟各国旅游业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自贸区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和优秀国际旅游目的地,2015年接待东盟游客争取比2009年翻一番,超过100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超3亿美元,经广西前往东盟的国内游客超200万人次。 为有效促进双方的旅游合作,实现预期目标,广西将采取九大措施: 一是加快构建中国东盟旅游合作机制。建立高层旅游会晤和磋商机制,在筹建的中国东盟促进中心设立旅游工作部,协调解决旅游合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建立中国(广西)东盟各国主要城市旅游联盟,互设或增设旅游办事处。引导企业间组建旅游企业联盟,加强各国旅游企业间的合作。二是构建中国东盟旅游大通道。按照我国对北部湾地区整体交通网络建设规划,配合有关部门打通广西与东盟国家陆路、海上、空中三大旅游通道。三是培育和完善连接东盟的特色精品国际旅游线路。充分利用资本和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与东盟各国共同打造精品景区,联合培育并推出如中国东盟自驾车旅游等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吸引力强的国际旅游线路,通过旅游线路的对接,使广西成为中国进出东盟国家和东盟国家进出中国的重要通道之一。四是构建中国东盟旅游客源大市场。联合建立多向多层次交流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共同创建现代旅游营销体系,努力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流、市场对接、联动发展格局,促进相关利益群体共同发展,共同打造中国东盟国际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五是建设中国东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开发建设中国东盟多语言旅游信息交换平台。与东盟各国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体系和营销体系,开发建设中国东盟多语言旅游信息交换平台,建立具有操作性的信息交流大网络,并将其办成永不落幕的南宁“中国东盟旅游交易会”。六是实行通关便利化措施。协商有关部门,扩大我国边境各省区重点旅游口岸城市的游客落地签证范围,简化通关手续,扩大免签证国家和地区范围;争取开辟更多的出入境口岸和国际机场,规范边境旅游出入境管理等。七是构建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广西与越南相关省各自划出一定区域范围作为国际旅游合作区,中越两国游客可凭双方认可的有效证件进入旅游区域进行旅游观光、购物消遣,共同开发旅游项目等。八是加强旅游人才培训合作。争取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旅专成为国家级的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双方互派留学生到对方进行学习培训,同时可以互相引进急需的旅游人才。九是联合组织开展各种旅游节庆活动。举办如体育旅游、节庆旅游、文化旅游和会展商务旅游等,扩大我区与东盟国家相关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旅游国际竞争力。 行者无疆,远游之人将在异国秀美的风景名胜前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前景广阔。特区老区合作共建红色文化旅游主题公园 2010-03-16 19:58:00 来源:新华社 发表评论(0)条新华社太原月日电(记者张羽、武敌)特区携手老区,合力打造八路军文化主题公园。日,山西省武乡县与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以“弘扬太行精神,传承八路军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这标志着以武乡县为代表的八路军文化旅游资源,将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与国内旅游市场接轨。 武乡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八路军总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首脑机关曾长期在这里驻扎。武乡县人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武乡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有全国唯一一所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史实的太行纪念馆,有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百团大战指挥部砖壁旧址等革命遗址处。 山西省旅游局局长籍振芳表示,武乡县与深圳锦绣中华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是要依托武乡县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旅游文化品牌优势,对红色旅游的景区、景点、旅行社等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策划、营销,创新管理机制和经营模式,提高武乡红色旅游的管理服务水平,建设开放的、无障碍的旅游市场,将武乡县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胜地。(完)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大力发展区域经济 作者:祝平洪2007-07-20 10:24:26红色旅游既是一项政治工程,也是一项文化工程,也应该是一项经济工程。三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以政治工程来启动,以文化工程来延伸,以经济工程为落脚点,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红色文化也实现了传承、发扬和光大。笔者试从红色文化的角度,对红花岗区当前的红色旅游作些思考。 9 %甫一、弘扬长征文化,塑造个性特色 9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首壮美的革命史诗,“遵义会议会址”无疑是这一壮举之重要华章,她自然成为红色旅游的核心内容和灵魂,也是红花岗区红色旅游最大的亮点。红色旅游的开发和建设,使红军和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下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理想精神;使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党的宗旨精神;英勇不屈,百折不挠,不被任何艰难困苦所压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敢于争取胜利的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求同存异,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从这一侧面得以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以长征精神推动经济建设,同时,又在经济建设中,更好地展示和弘扬长征精神。 9 %?遵义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转战停留时间最长的地区。1935年元月“遵义会议”的召开,使中国革命在遵义实现了由挫折转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彻底改变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 9 %?旅游定位关系旅游的整体形象。好的定位,能够充分展示一个地方的个性特色,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遵义(红花岗区)旅游缺乏明确的定位,未能充分展示遵义旅游的个性特色,井冈山的“革命摇篮”、延安的“革命圣地”人们已耳熟能详。红花岗区在旅游定位方面,应该大张旗鼓地弘扬长征文化,大打“遵义会议”这块金字招牌。是否能这样界定红花岗区的整体旅游定位:转运之城。 9 %?二、龙头带动,整体推进 9 %?按照纲要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界定,初步统计红花岗区红色旅游资源现有13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1处,省、市、区级保护单位有12处。这是革命先辈留给世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留给红花岗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这些资源中,“遵义会议会址”是最大的亮点,是遵义红色旅游资源的龙头和最有价值品牌。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它也和全国其它纪念馆一样需要创新。红色旅游的核心是革命历史的再现,革命精神的体验和革命史事的揭秘与现代诠释。但是在旅游的规划和创意设计上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开拓和进一步挖掘的空间。比如“遵义会议会址”,假如能在馆内建一个球幕电影院(请导游或讲解员将此作为亮点,向游客进行宣传推介,让高科技的产品给人带来愉悦和耳目一新的感觉),专门播放遵义会议、长征等影片,游客置身其中,亲身体验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和曲折艰辛,这既可以丰富宣传教育手段,同时,还可以延长游客在遵停留时间。再如,驾车自助旅游目前是一个潮流,让纪念广场地下停车场(现为家具市场)恢复停车功能,使外地来遵车辆真正有一个停车的地方,使畅游、休闲、娱乐、餐饮更加放心、安心和舒心。最好是将老城辟为步行街区,禁止一切车辆通行。使红花岗区真正形成以“会址”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磁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