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厢记中红娘的暗生情愫爱情情局中人论评话本目 录引言(1)1.暗生情愫:红娘对张生产生爱慕之心(2)1.1张生一简退贼兵,红娘被其才气吸引(3)1.2张生一心恋莺莺,红娘被其痴情打动(5)2.为情奔波:红娘圆张生梦为己谋幸福(7)2.1传书递简献良策,为情人圆美梦(8)2.2心系张生勿忘志,为自己计深远(10)3.情局中人:红娘与张生结合的可能性(11)3.1张生对红娘有喜爱之心(12)3.2封建陪房制的客观存在(13)3.3民国年间追求自由爱情(13)结语(14)引言红娘是西厢故事中一个身份卑微的婢女,随着西厢故事的演变,红娘由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成为中华文化中“牵线搭桥”的代名词。1西厢故事最早来自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当时的红娘只不过是一个性格模糊的普通奴仆;到了金代,产生了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其中红娘已具有了爱恨分明、见义勇为的个性特征;元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来的,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爱情婚姻题材的典范之作,其自问世以来便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王实甫笔下的红娘是这部作品中一个“喧宾夺主”的角色,作为“才子佳人”故事的次角,她的形象却较崔莺莺与张生更加逼真。西厢记的版本比较复杂,它的原本早已佚失,后来的刊本很多,有明刊本、清刊本和近人校注本。此外,在民国年间还出现了评话本和白话本的西厢记,这些话本以通俗的语言叙述西厢故事,而且尽量忠实于杂剧西厢记原著(指王实甫的西厢记,后文皆以“杂剧”替之),这对于既想了解西厢故事而又难以读懂西厢记原著或不喜欢读剧本的读者,无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本文参照的版本是由署名“南沙蹉跎生”标点的评话本西厢记,这部评话西厢记从叙述评言到篇幅大小都比较易于读者接受。评话本是在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来的,虽然故事内容大致相同,但是细微之处还是有变化的。比如说红娘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杂剧中的红娘具有小丫头的乖觉,具备能说会道、性格爽朗、讨人喜欢、富有正义感、敢于斗争、智勇双全的个性特征,是一个有坚定的立场,爱憎分明,充满反抗精神的人,这些特点在评话本中不但都有继承,而且描述得更加生动形象。崔张的自由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小姐的丫头,不仅不揭开这层秘密,反而推波助澜,是使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牵线搭桥之人。实际上,在这场自由观念左右的爱情婚姻中,红娘已悄悄成为情局中人,这就是评话本区别于杂剧的最大不同之处。根据西厢故事的演变及不同版本的出现,每个时期对红娘形象都有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角度对“红娘”进行探讨。李燕在丫鬟的典型红娘一文中谈到“红娘”这一形象早在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中就已存在,那时红娘还不怎么重要,只是一个为小姐端茶送水打扇子的平凡婢女。金代董解元在西厢记诸宫调中最早对红娘的形象进行了成功改造,但真正使其大放光彩的却是王实甫的西厢记。2同时,指出在这部作品中,红娘“无疑是全剧最活跃、最令人喜爱的人物。”虽然她的身份仍然卑微,但却“充满了人性的魅力,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深深喜爱和众多评论家的热切关注。”3最后得出“红娘作为丫鬟的典型,是佳人们在爱情受阻时最亲近的人和幕后运筹帷幄的军师,是促成姻缘、成人之美的代名词”的结论。4王亚非的析中红娘的存在意义中提及红娘的作用不仅仅是个丫环,更是“剧中剧外的联络人,既是剧中人物,同时又超出了剧情范围。”论述了红娘存在的消极意义,认为红娘的“和解”使得原本已存在的悲剧因素消失了,使得剧中的“波折”代替了戏剧的“高潮”,消蚀了冲突,同时体现了中国人的普遍的中庸观点,“作为知识分子的王实甫对红娘的处理只是吸引更多的观众,因而也就很难达到更加强烈的社会功用。”5袁瑾在其论文对中红娘的言语的语用分析中,从现代语用学的角度,利用礼貌原则的基本理论说明红娘在言语交际中的成功之处,分析其个性特征。红娘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丫鬟,身份卑微,她的说话对象的地位往往比她高,因此她的言谈举止基本上是礼貌恭敬的。“红娘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合理、巧妙、灵活地运用了礼貌原则。”同时,“红娘充满反叛精神、能言善辩、通晓大义、机智过人等个性特征也凸显得活灵活现。”6由此可见,“红娘”确实有许多地方值得探讨研究。红娘在剧中只是一个婢女身份,却又是剧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她天真活泼、机智勇敢,富有正义感,爽朗而热情,是帮助莺莺、张生克服弱点和对抗老夫人的斗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是剧中对封建礼教最具冲击力量的光辉形象。她冒险为崔张传递书简,出谋献策,给他们以热情的帮助,似乎完全是出于对封建势力受害者的同情,丝毫没有个人目的,但仔细观察红娘性格的复杂性,会发现她为崔张二人热心奔走其中也夹杂着不少个人情感。下面,本文就以吉林文史出版社整理出版的评话本西厢记为主要参考书目,尝试从红娘的爱情角度出发,论述作为情局中人的红娘促成崔张结合的根本动因在于对张生产生的朦胧爱情,为自己的将来谋幸福,并探究这种爱情存在的基础和可能性。1.暗生情愫:红娘对张生产生爱慕之心评话本西厢记成功塑造了丫鬟红娘,其成功不仅在于红娘聪明伶俐、泼辣机智、正义勇敢等性格的突出,更重要的是红娘的内心情感丰富了。其中,红娘对张生的情感变化作为维系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直接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为和莺莺小姐年纪相仿的妙龄少女,虽身为奴婢不敢奢望有自主的婚姻,但还是向往美好的爱情。在惊艳一节中,红娘在小姐房里看到莺莺正在写的一张笺帖儿,怔怔的出神,原来帖儿上写着一首诗,题目是“卓女当炉”四个字,她便忘了形,说道:“我想,在世界上做一个人,不论男女,这一件终身大事,总要合得上自己的心意儿,才算不空过了一世。尽有许多官家子弟,宦室千金,看他外面享尽繁华,受尽富贵;谁知道他夫妻的事体,被爹娘硬逼住了,一肚子不称心的,也尽多着呢。这个卓文君,别人说他不识羞耻,暗地里跟着男子汉逃走;我倒称他是一个有主意,知道寻快活、有情有义的人呢!”7可以看出红娘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向往自由的爱情。酬简一节中,红娘陪莺莺上香,前两炷香莺莺替父母祷告,上第三炷香时便顿住了说不下去,红娘看穿了莺莺的心思,便替她说出来了,“此一炷香,愿崔家莺莺小姐,配得姐夫,冠世才学,状元及第,风流人物,温柔性格,与小姐百年成对波!”8此处便体现了红娘和莺莺的性格差异,红娘在替莺莺祷告的同时也是在表露自己的心声,这为她之后对张生产生爱慕之心埋下了伏笔。在“兵围普救”之前,她对张生是毫不在意的,甚至还当面捉弄过这个“傻角”。在莺莺面前骂张生道:“一双鹘伶伶的眼珠,死盯住在小姐身上;那种贼腔,真叫人看不上眼!”9但到张生请兵解围,特别是在“赖婚”之后,她逐渐认识到张生的纯真和才华,并对老夫人无理的言行愤愤不平,这才开始挺身而出。后又被张生对莺莺小姐的一片痴情打动,以致于冒着危险为崔张传递书简,牵情拉线,为他们出谋划策。杂剧中红娘帮助崔张更多的是出于正义感和同情心,而评话本中红娘一心促成崔张二人结合的同时,已经暗生情愫,对张生产生了爱慕之心。1.1张生一简退贼兵,红娘被其才气吸引张生刚登场时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落魄书生,他虽经茧窗雪案,学成满腹文章,但“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 10接着,他面对雄浑奔放的黄河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和对功名前途充满信心。张生以一个才子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上,不仅吸引了莺莺小姐,也渐渐被红娘所关注。红娘第一次与张生的交谈是奉老夫人之命去找方丈,不巧遇见张生。张生直接道出自己姓什名谁,并询问小姐莺莺是否经常出来,结果被伶牙俐齿的红娘训斥一番。给读者的感觉是“面对一个陌生人的自我介绍,红娘对张生的第一印象应该没有什么好感。”11可是往下看会发现实情并非如此。当红娘见到莺莺时,噗嗤一笑说道:“小姐,我对你说一件好笑的事,咱前日庭院瞥见的秀才,今日也在方丈里坐地;他先走出门外,等着红娘。深深唱喏道:小娘子莫非崔家小姐的侍女红娘吗?又道: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氏,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12初次见面却能将张生的原话一字一句转述给莺莺,甚至连“先出门儿”“深深唱”这些细节都描述出来,试想一面之交的张生何以给红娘留下深刻印象,“除了张生自身条件出众给人印象深刻外,懵懂少女红娘的内心此时也荡起点点涟漪。”13因此红娘对书生气质的张生就有了一见钟情的好感。寺警一节,叛贼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掳莺莺去做压寨夫人,张生修书一封请来白马将军杜确杀了孙飞虎,使崔家逃过一劫。张生的才学有目共睹,此后红娘对他的态度客气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样恶言相向了。当张生向红娘作揖托她用心服侍莺莺小姐时,红娘慌得连连倒退,笑着说道:“我们做丫头的,伺候小姐的病,也是应该的;怎么当得起相公的一个谢字。”14红娘此刻心里暗喜,崔家的大恩人竟然向她这个身份卑微的丫鬟作揖,一则张生的英俊谦逊着实令她着迷,二则她作为小姐的贴身丫鬟与张生接触的机会更多了。红娘奉老夫人之命宴请张生,她并不像一般丫鬟传话,而是先挑逗张生一番,这足以体现她少女的那份天真活泼。她来到张生房外,并没有直接敲门,而是在窗外娇滴滴地咳嗽一声引来张生的注意,小女儿情怀跃然纸上。待张生开门后,她只是笑吟吟地站在廊下不说话,两道眼光尽在张生上上下下乱转,心想:“我那小姐和他,是前世里注定的缘分;自从那天他两人第一回见面的时候,便种下的这个根苗。后看他两人隔着墙儿,做着诗;那一缕深情,便统统露了出来。后来孙飞虎来抢俺小姐,普救寺里八九百条性命,都在那贼人手里;亏得他寄了信,请了救兵来;把这五千个强盗,一场大祸,化作云烟。这个恩惠,不但是俺家太太小姐,要感激他,便是我红娘心里,也忘不了他呢!”15她心想到这里,忍不住脸上露出盈盈一笑来,又把两条眼光斜溜过去,只见“张君瑞穿扎得齐齐整整,唇红齿白,眉清目秀;那模样儿又风流,又俊俏。”她肚子里暗暗的想道:“倒看他不出。这样一个聪明脸儿,又是那样的温和性格儿,莫怪我家小姐,常常言里语里提起他。便是我红娘从来心硬,今日里见了他,也不由人心里!”红娘想到这里,止不住脸儿一阵一阵红起来,心头小鹿儿跳起来。17红娘此刻已不再掩饰自己的情感,心里想的嘴里念的都是张生,她已经开始心动了。之后红娘一边替莺莺梳着头,一边笑着说道:“哈!真是一个漂亮的小后生呢!戴着乌纱小帽,穿着蓝衫角带;好似凌风一株玉树,眉清目秀,看得人红白分明。我红娘从来也心硬,今日里见了他,也不觉眼角流情。”18红娘深知莺莺小姐爱慕张生,也明白自己和莺莺的身份差别,所以只是单纯地对张生有好感,并不敢有非分之想,也不会对莺莺构成威胁。她敢把自己想法告诉莺莺,说明她对莺莺除了主仆关系,更是了解莺莺心思的好姐妹,是心直口快敢爱敢说的人。红娘替张生和莺莺传递书简时再次被张生的才气吸引,有一次她催张生回帖儿,只见张生提起笔来簌簌便写,红娘心里暗想:“我只道他先拿着一张纸打稿儿,谁知他拿起笔来,肚子里思索也不用思索;先诉说着自己的心事,又写上一首五字句的八韵诗。唉!张相公啊!你忒聪明!忒煞思!忒风流!忒浪子!莫不是你信上这些话,都是假意儿么?便是假意儿,我家小姐也吃你哄了,便是我红娘也愿吃你哄呢!”19红娘遇到张生后,她的情感已经开始骚动了。她一边想着,又想到张生,无人服侍,便去替他倒了一杯茶来,可见她对张生的爱慕之心又增进不少。后来徐婆婆和红娘聊到张生,句句称赞着张生。听到自己爱慕的人受人称赞,红娘心里喜滋滋的,也顾不上少女的含蓄,更是忘了形说:“这相公,原是叫人欢喜啊!”20她听了徐婆婆一番话后便勾起了一腔心事,一夜不得好睡。情窦初开的少女总是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虽然红娘知道自己的将来不能自主,但当爱情来袭时,独自遐想便也算是给自己一种心灵安慰吧!虽然红娘和丫鬟霞姑、阿喜在花团里对着月儿结拜了姊妹,三人平时无话不说,但是唯独莺莺小姐和张生之间的事,红娘却瞒得跟铁桶似的,一个字儿也不透露出来,“一则来:关碍着小姐体面,二则来:红娘也怀着鬼胎,他原也看中了张生的人才;说出来,倘然不成,反给姊妹们笑话。”21作为一个没有自由的奴婢,红娘的情感对她而言是一种奢望,对于没有结局的爱情,她只能把这份感情埋藏心底。但是遇见张生后,见识了他月下吟诗,作书解围,援琴诉情的才学,红娘的心便不再平静。在红娘眼里,张生是才貌双全的人物,是她仰慕的对象,这在杂剧中并没有显现出来,而在评话本中,红娘对张生的爱慕之情是读者有目共睹的。1.2张生一心恋莺莺,红娘被其痴情打动张生对莺莺一见倾心,之后便日思夜想,希望再次见到莺莺。当红娘去问法本何时举行法会之时,张生立即抓住机会,冒冒失失地对红娘做了一番令人瞠目结舌的自我介绍,却遭到红娘的奚落。张生僵立当场,满脸尴尬,呆呆的好半天不说话。在红娘看来,张生此举傻得令人捧腹,为此红娘赐给张生一个雅号“傻角”,后来红娘却被这个傻角对莺莺小姐的“傻傻痴情”所打动。张生为了追求渴望的爱情可谓吃尽了苦头,从老夫人的诚心刁难,到莺莺的无心戏弄,几次使得他大起大落,但是张生由始至终都是痴心不改,九死未悔,从来没有动摇过追求自由爱情的信念。这些都被红娘看在眼里,使得红娘对张生的爱慕之中又夹杂着些许同情,她对张生的情感更趋复杂化。酬韵中,红娘在莺莺面前总以“傻角”称呼张生。“小姐,我不知道他想什么哩?世间有这等傻角,我不抢白他!”22“这声音,便是那二十三岁不曾娶妻的那个傻角呢。”23“小姐莫做诗,若给那傻角听了去,又错认做小姐在这里和他的诗,够他三天三夜想不完的了。”24张生的“傻”是由于情的促使,是“情痴”,红娘觉得他有一般才子的才,又有一般才子没有的“痴”,说他“傻”是因为他对莺莺小姐一片的痴情,这片痴情也深深打动了红娘。请宴中,张生赴宴之前的一些举动着实让红娘觉得傻得可爱。张生用香油把头发刷得光滑泽亮,可以照得人脸儿。红娘在一旁,笑着说道:“你这光油油的头发,真要滑倒苍蝇,耀花人眼睛;你这酸溜溜的样子,叫人刺得牙疼呢。”25之后张生又忙忙的走到米甏跟前把坛口儿遮盖起来,又把那七瓶八盏的盐菜封锁起来,以防别人来偷吃。这一细微之处拉近了红娘和张生的距离,让红娘觉得张生是个简朴细心、懂得居家过日子的人。红娘看张生温柔细腻,处处体贴着女孩儿的心事,又与莺莺小姐这样多情,“张家相公是外面阅历过的人,又是家道清贫,可以保得住他不变心的了。”25她不知不觉把一段痴情移到张生身上去了,想着跟莺莺小姐一块儿嫁给他。后来张生害相思卧病,红娘每次去看他,想到他孤凄凄的况味,冷清清的情绪,却没有一个知心着意的人在身边服侍,心里不免一酸,觉得张生可怜。“做一个女孩儿,嫁得这样一个多情多义的!”27这也是红娘期待的最好归宿,所以她不顾一切的撮合张生与莺莺,也是为满足自己的朦胧爱情。闹简中,张生向红娘哭诉那样痛苦,红娘也忍不住热泪盈眶,一边劝住张生的哭一边说道:“崔家母女,负了相公的恩德,叫我一个女孩儿,也是没奈何他;相公救了俺全家性命,我红娘却是刻刻不忘相公的大恩,那时若不是相公一封救急文书,莫说是俺家小姐,便是我红娘,怕也要落在那强人手里。如今看着相公这样可怜,我红娘只有这一个身体,可以报答相公!”28看着张生如此伤心难过,红娘只能尽力安慰他,让张生知道还有人在关心他。红娘分担着张生的痛苦,对张生直白的表达了感激之情,也暗中流露出对他的爱慕之心,这也是为了让张生能更多地关注自己。当红娘在帮助张生和莺莺传递书简当中受到委屈生气之时,张生一声声“姐姐”叫得红娘心都软了,“天底下任凭你一等一的铁硬心肠,也逃不了这一个情字,何况红娘在身上,原是有心的。”29红娘觉得受委屈是因为张生没有看懂她的心思,不明白她的想法,她生气也是为了让张生意识到自己的感受。红娘假装着发恼,其实心里可乐着呢,因为张生会在意红娘的想法,会在她生气时哄着她,逗她笑,她也可以耍点小性子,这时平时无法得到的开心,作为妙龄少女的红娘理所当然恋上了英俊风流的张生。如此痴情的才子,怎能不令红娘着迷。2.为情奔波:红娘圆张生梦为己谋幸福红娘是一个社会地位卑贱却光彩四射的人物,她机智勇敢,活泼开朗,有着叛逆敢为的性子。她之所以极力促成张生和莺莺结合,在外人看来似乎只是出于同情心和正义感,可是她内心深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想法,这些想法使她产生了帮助崔张二人结合的重大动力。红娘觉察到张生自报家门的动机,又留意了莺莺初见张生时的神态,知道他们两人都对对方一见钟情,其实自己对张生也是一见钟情,只不过没有让外人看出来。可是红娘知道,莺莺是相国千金,张生只是个穷酸秀才,他们身份地位相差甚远;再者,她身为相府的丫鬟,深知老夫人素来讲究门当户对,张生是无法高攀的,所以红娘一开始对张生用语比较泼辣,意在暗示张生识趣点不要打莺莺小姐的主意,也是不想让他陷得太深,以致于落寞收场。后来红娘与张生有了几次接触,对他进行观察了解,发现张生确实是一表人才,而且是真心爱慕莺莺小姐,便也对张生的态度有所好转,不想太过于打击他。寺警中,老夫人把莺莺许给张生为妻,红娘以为崔张结合有了保障,自己也有个好的去处。可是张生一简退贼兵后,老夫人竟然赖婚,这让莺莺和张生由大喜落到大悲,红娘从良的愿望也一落千丈。红娘作为一个支持封建贵族青年叛逆者的正义力量的代表,她对老夫人此无理之举愤愤不平。张生受此打击后喝的烂醉如泥,欲跳水自尽,红娘心里一急,顾不得“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数,扑上前去紧紧抱住张生,用力横拖竖拽把他拖下桥来。看着“心上人”此般模样,红娘也禁不住心酸流泪,忙安慰张生道:“先生休慌!先生和俺小姐的情分,我红娘在暗地里已经看得很明白的了;像前日的样子,真是素昧平生,突如其来,难怪我得罪你。至于今日,我家老夫人实有成言,况是以德报德,我便尽我的心力,替你想法子。”30看着张生对莺莺用情如此之深,红娘不忍心让他再受折磨。此刻红娘决心要帮助张生和莺莺这对苦命鸳鸯,替他们想方设法互通情意,也是为了挽救自己的爱情,为自己的将来放手一搏。红娘充当崔张二人的爱情“军师”,处处替张生着想,其实也是在替自己着想。如果红娘促成崔张二人结合,张生必定十分感激她,她可能随莺莺一同嫁与张生;再者,红娘本对张生有心,看着自己喜欢的人痛苦不堪的样子,她心里也不好受,唯一能做的就是处处替张生担待着,为自己寻找一份慰藉。红娘一开始便看中了张生的才学,所以在张生因为相思而绝望的时候,红娘还开导他:“先生当以功名为念,休坠了志气者。”31这一点是莺莺不曾想到的,莺莺出身书香门第,不需要靠张生考取功名来光耀家门,相反,她更担心张生金榜题名后会见异思迁,只是苦于崔老夫人的压力,不得不让张生进京赶考,在长亭送别时,她再三叮嘱张生:“张郎啊!俺不忧文齐福不齐,只忧你停妻再娶妻;你这一去啊!有便常通个消息!你切莫要金榜无名誓不归!你须牢记我的话:你若见些异乡的闲花野草,再休似这里一般留恋着!”32莺莺只希望得到一份天长地久的爱情。而红娘处在下层却深知张生出身寒门,只有考取功名才能改变穷苦的命运。她并没有因为爱情而失去理智,既着眼于现在,又放眼于未来。倘若真能嫁与张生,待到张生衣锦还乡之时,她的地位也能有着本质性的变化。所以说,千伶百俐的红娘热心为崔张二人传书递简、出谋献策,不完全是出于同情心正义感,还有对心上人无私的奉献,为自己朦胧爱情默默的付出。她心系张生,处处提醒,思量着自己能嫁给张生,改变奴仆的命运,从而拥有幸福的婚姻。2.1传书递简献良策,为情人圆美梦红娘聪明伶俐、心地正直、热情活泼,有自己的想法,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在西厢记里,王实甫把红娘放置在一个相当微妙的位置上。老夫人让她服侍莺莺,让她行监坐守,但她从心底里不满封建礼教对年轻人的捆束,当察觉到崔、张彼此的情意后,一直有心玉成其事。她愿意为莺莺穿针引线,又知道莺莺有撮盐入火的性子,有心肠儿转关的狡狯,只好处处试探、揣度,照顾着小姐的自尊心,忍受着怀疑和指责。她要对付小姐,又要对付老夫人,担承着种种压力,却义无反顾地为别人合理的追求竭尽全力。而王实甫愈写红娘的两下里做人难,愈写这缝了口的撮合山在困境中巧妙周旋,就愈能生动地表现她机智倔强的个性。”33正因为有这种个性,红娘才执意要帮助崔张二人。“他写红娘之所以充当崔张的撮合山,不仅是出于对老夫人不守信义的反感,更重要的是她本身对爱情追求的认同;她不仅是见义勇为,而且是缘情反礼。王实甫写她从一开始不动声息地协助崔张,以至后来为他们两肋插刀,这种积极主动地帮助有情人的侠气,反映了人民大众对情自觉追求的态度。汤显祖说王实甫笔下的红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识,二十分胆。有此军师,何攻不破,何战不克(汤海若先生批评西厢记)。他以运筹帷幄的军师比喻红娘,这无疑是看到了她在崔张爱情纠葛中所起的推动作用,从而给予高度评价。”34红娘作为这场爱情战争的“军师”,若作战方针正确,取得最终的胜利,那么自己也是受益者,既圆了心上人的爱情美梦,也为自己的爱情铺好了道路。红娘是个细心的人,她懂得察言观色,当老夫人赖婚那一刻,崔张二人都怔住了,虽然红娘也被吓一跳,但她能立马缓过神来,“他看张君瑞脸上失了颜色,两眼发出光来,只怕他做出不好看的样子来。忙上去把小姐扶住,走到张君瑞跟前去,说道:张家相公见礼了,这里妹妹拜哥哥者。说着,拉住莺莺的袖子,施了一个礼。”35作为一个丫环能打破僵局,让老夫人有个台阶下,让崔张二人不至于尴尬,足见红娘的临时应变能力。她没有因为爱情受阻而心神不宁,在张生失去头绪的时候,她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心上人把关。红娘还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她答应张生要帮他,无意中瞥见墙上挂着一张琴,随即心生一计,“有了!先生一定是弹琴的妙手。我小姐酷好听琴,今天黄昏时候,我和我小姐,少不得后园烧香;我在隔墙咳嗽一声,先生听见,便可一弹。看小姐说甚言语?我便好将先生的心事,对他说知;若我家小姐有说话,明日早来回报。”36红娘如此为张生出主意,让张生见识到自己的聪明,也是为了让自己面对张生不至于自卑,至少能帮到心上人,让他觉察到自己的重要性。既然认定自己钟情于张生,那么处处都得替他想着。红娘总不忘在老夫人面前帮张生说好话,当老夫人要帮莺莺另外招赘女婿时,红娘便抢着说道:“老太太难道忘了么?老太太却何用另外招赘女婿呢?那位张相公,我们小姐既已认他做了哥哥,便是老太太的大儿子了;俺们把家里全个儿托了他,又托他管教着欢歌儿,岂不是好?我看那张相公,是一个有阅历有才情的人,一定支撑得住这一份基业呢。”37红娘早有把张生当成当家人的想法,不管老夫人听不听她的劝,她也要尽力为心上人争取这个机会。红娘第一次帮张生传递书简时,并没有直接交给莺莺,而是“悄悄的去塞在妆盒儿下面;又故意露出点纸角儿来”,38当遭到莺莺的怒骂时,她忍不住气愤愤的,后来又在张生那受了委屈,但是坚强的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帮助崔张二人传递书简,反而想法设法让崔张二人完全信任她。因为她知道要取得爱情的胜利,受委屈是很正常的事,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她安排崔张二人暗地里幽会,是对封建礼教直白的反抗,这势必会承担一定的风险,但她是敢爱敢为之人,认定只有付出了才有收获。之前她把莺莺送到张生房里,后怕人多眼杂,便又出了个主意,“原来红娘睡的房,在西厢房里,等闲没有人到他房里去的。他便到起更十分,悄悄的去把张生接进来,藏在西厢房里。待到彩姑阿喜睡去,便又悄悄的把莺莺小姐扶进了西厢房,把门儿反扣上了,自己睡在小姐床上。”39虽然红娘和莺莺都恋着张生,但由于身份地位的差异,她只能默默地为张生和莺莺付出。因为红娘的幸福是靠张生与莺莺的结合才能取得的,自己的命运已经紧密联系着崔张二人,所以她必须尽全力帮助张生。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事情被揭发之后,作为“军师”的红娘免不了受皮肉之苦,但她并没有妥协,她坦率地把崔张的私情和盘托出,“拿起信义的大牌子,摆出维护封建纲常和家族利益的样子,以冠冕堂皇的教条压住老夫人,一下子抓住其弱点,击中其要害。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一招,着实有效,老夫人只好自认晦气。从红娘胸有成竹和滔滔不绝的陈词中,从她一本正经地搬弄封建教条实际上又是对它大胆嘲讽的过程中,让人们看到了红娘泼辣而又机智的鲜明个性。”40红娘敢于向封建伦理发起挑战,正因为她的聪明伶俐,勇敢正义,才使得张生与莺莺修成正果。她为张生传书递简,出谋献策,都是出于对心上人的关心,不想看到张生以失败的爱情结局。红娘圆了张生的美梦,也为自己的爱情奠定了基础。2.2心系张生勿忘志,为自己计深远红娘一心帮助崔张二人结成连理,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她觉得张生信得过。“红娘为小姐选择如意郎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为自己选择一个好的归宿无论最后成为张生的妾或者仍旧是莺莺的贴身丫鬟这都关系到红娘今后的人生幸福与否。她必须倾注自己的内心去观察、了解张生,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对张生的感情。”41红娘心里有张生,张生的喜怒哀乐便也牵动着红娘的心,老夫人赖婚之后,红娘看到张生的痛不欲生,对这一痴情种深表同情,其中也有对“心上人”的关切之心。当张生酒醉不醒时,红娘劝他少喝几盏,担心酗酒伤身;当张生悲痛欲绝时,红娘拖住他,陪他一同哭;当张生遭到莺莺赖简而病倒时,红娘给他精神慰藉,让他振作;当张生最终获得老夫人的认可时,红娘为此释怀,替他高兴。红娘对张生的关心甚至多于莺莺,她处处为张生着想,已然把张生当成了一辈子的依托。红娘是个理性的人,她担心张生陷入相思的泥潭难以自拔,所以时刻给张生敲醒警钟,让他不要忘了青云之志。当红娘看见张生书桌上书本零乱时,知道他一心恋莺莺,早把进京赶考的事抛到九霄云外了,所以当面指责张生,“你偷香手,还准备折桂枝,休教淫词污了你龙蛇一般的字,藕丝儿缚定了你鹍鹏一般的志气;休得要为了翠帏锦帐里的一个美人儿,却耽误了你金马玉堂的状元郎。到现在弄得腰儿消瘦,心上耽忧,脸上挂着害相思病的幌子。”42当张生情场失意时,红娘又委婉地提醒他,“你功名早则不在你心上了,婚姻的事儿,又变了卦。相公啊!我看你一表人才,前程远大;你须要早早自打主意呢!”43红娘知道莺莺对张生的感情遮遮掩掩,让那张生琢磨不透,根本没有心思看书,所以她劝莺莺早点给张生一个答复,“小姐啊!你倘然真心可怜那人儿啊!你也要早早说一句话,安安他的心。可怜那人儿,吃小姐调弄得饭也无心吃,觉也无心睡;把他一腔才学,万里功名,统统跑到九霄云外去了。我近日看他脸儿枯瘦,神儿憔悴,他也是好人家的子弟,倘然有什么岔儿,岂不全是小姐耽误了他?”44当张生和莺莺沉溺于二人的爱情世界时,红娘又告诫莺莺,“如今考期近了,小姐也得劝劝他用用功,进京赶考去;小姐如今身体给了他,也望他飞黄腾达,也塞了老太太的嘴。将来小姐也得了封诰。没得贪着眼前快乐,却忘了锦绣前程。”45红娘处处提醒张生勿忘宏图大志,可见她为张生也为自己的将来考虑甚多。如果哪天红娘真的随莺莺陪嫁张生,那么张生便是红娘的丈夫,她当然希望自己的丈夫能考取功名衣锦还乡。红娘为张生争取了爱情的胜利,也是期待有回报的,她是在为自己的将来谋划着,为了幸福美好的婚姻而奋斗。3.情局中人:红娘与张生结合的可能性评话本中的红娘在促成张生和莺莺这段充满坎坷而又美好的姻缘时,自己也不知不觉成为了情局中人。红娘与张生的最终结合是存在可能性的,一则张生对红娘本来就有喜爱之心:张生看红娘举动端庄,全不见半点轻狂,她那标致的脸儿给张生留下了深刻印象。素来风流才子见美女心动,虽然红娘只是个丫环,她的光芒远不及莺莺小姐耀眼,张生遇见标致的红娘,想到的却是莺莺小姐的神韵儿,但他看到红娘也不禁暗暗想到:“我若和你多情的小姐,同睡在一张床上,叫我可怎么舍得你替我叠被铺床呢!到了那时候,我一定要替你求着小姐,求着太太;他们若不肯放你,我便自己替他们做主,放你出去,配一个俊俏郎君,也叫你们作对成双。”46后来张生也察觉到红娘对自己的照顾有加,所以对红娘也更加关注了。张生与红娘交流甚至多过于莺莺的交流,他苦于得不到莺莺而烦恼,而眼前有红娘为他着想,张生用甜言蜜语打动了红娘的芳心,希望通过红娘进一步俘获莺莺的芳心,所以“张生对与莺莺成亲后怎么安排红娘也是有准备的,他会给红娘一个说法的。”47看到千伶百俐的红娘,张生也有一丝丝心动。二则封建陪房制的客观存在为红娘与张生结合提供礼教基础:如果崔张二人婚姻结合,那么,依照权豪的婚嫁风俗和照顾身份门第的颜面,红娘就作为自幼服侍莺莺的家仆,将作为嫁妆一块陪嫁给张生。陪嫁后,红娘的身份可能因男主人的决定而改变自己的卑贱命运,所以就不难理解红娘为什么要热心帮助崔张二人了。只要崔张结合,张生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红娘的丈夫,红娘的仆人身份也将借助这样的婚姻而改变,一跃成为地位仅次于莺莺的二夫人。民国年间,人们的爱情婚姻观念有了改变,可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可以是自由恋爱,海外寻缘。所以这部在民国年间编写的评话本西厢记,在爱情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使得作为丫鬟的红娘也能开始考虑自己的爱情和婚姻。3.1张生对红娘有喜爱之心杂剧中的张生一心痴情于莺莺,对红娘只有感激之情。而评话本中的张生对红娘是有感情的,一方面,红娘为张生和莺莺牵线搭桥,处处替张生担待着,张生对她存在感激之情;另一方面,红娘本身长得俊俏又聪明伶俐,和张生也谈得来,张生自然把她当知己。用现代人的思想来理解张生对红娘的感情,那就是“暧昧”,这个词现在存有争议,而这种感情在那时却合情合理。张生高兴时便和红娘嬉戏调情,伤心时便对红娘百般哭诉,张生对红娘的种种行为,使得红娘更加恋上他。请宴中,张生看红娘模样儿千伶百俐,便忍不住抢上去连连向红娘作揖,慌得红娘回礼不迭,他觉得很开心,“我如今得了一个千娇百媚的莺莺小姐,又得了个千伶百俐的红娘姐姐;怎的不叫我快活的呆也?”48张生的挑逗让红娘止不住脸儿一阵一阵红起来,心头小鹿儿跳起来。张生能觉察到红娘爱慕自己,所以时常对红娘动手动脚,不顾“男女授受不亲”的纲常,因为红娘以后很可能就是自己的妾。张生很多次对红娘的举止过于轻浮,“红娘替他磨着墨,张生两眼注在他一只玲珑洁白的小手上发怔;伸过手来,要去捏他。红娘急缩着手,张生说道:好人儿!我总忘不了你。”49张生是个会逗女孩子开心的人,他与莺莺诗书传情尽显才气,与红娘的调情却尽显俗气,当红娘受了莺莺的怒骂时,张生便说尽好话逗红娘开心,“我娶了莺莺小姐做夫人,我第一看中了姐姐好摸样儿;姐姐,我对你说了罢:我有一朝和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我怎舍得你叠被铺床!”50他这么一说,红娘心里自然开心,为了让红娘心里有着落,他向红娘承诺:“姐姐,我心里也有一句话,俺们先说定了;将来我娶了你家小姐过来,必得也要姐姐过来做着伴儿。俺们三人一心,同偕到老。”51这就给红娘吃了一颗定心丸,红娘为了自己的将来必定死心塌地为张生卖力。红娘为崔张二人如此卖力奔走,张生从心里感激她,有什么心里话便向她坦白,认定红娘做自己的二夫人。当鲁太太有意将自己的女儿纤云许给张生做二夫人时,张生婉言拒绝:“小生才疏德薄,已是负了崔家小姐!万万再不敢拖累别人!夫人好意,小生是万万不敢领受的!再者,小生遵岳母大人吩咐,明日便上朝取应去,在路上也带不得眷口。”鲁太太说道:“相公路上带着女眷不便,俺也与你养着这妇儿。”张生忙说道:“小生头可断,这事儿万不能遵命。”52张生回绝得如此坚决,是对红娘的感情负责,毕竟自己答应过红娘的事不能反悔,再者,不能辜负了红娘对自己的一片情意,这让红娘很是欣喜。哭宴中,“张生一见了红娘,想起她一番好心,又为他两人吃尽辛苦,受尽打骂,不由得心里万分惭愧。一边悄悄的在衣带上解下一块玉佩来握在手里,趁红娘送酒的当儿,一边去接着酒杯,一边把这玉佩悄悄的送在他手掌里。”53张生与莺莺道别后总不忘和红娘交代几句,说明他对红娘的感情也不浅。张生对红娘有喜爱之心,这在杂剧中没有体现,而评话本中二人的互动是使他们结合成为可能的重要因素。3.2封建陪房制的客观存在所谓陪房就是旧社会随主子姑娘出嫁到婆家的男女仆人 ,他们是主子姑娘嫁妆中的一部分,因此也可以说是主子姑娘的一种特殊陪嫁品,按照古代的这种婚姻制度,小姐的丫环,多半是未来小姐丈夫的妾。红娘作为莺莺小姐的贴身丫环,她敢于站出来大胆地与老夫人讲理,不断地为张生与莺莺之间传递信息,目的在于使张生与莺莺完美地结合,最终获得幸福,她的行为似乎是为了莺莺,客观上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在红娘眼里,张生是个值得托付终生的人,她对莺莺婚姻自由的热心,实际上就是为自己婚姻自由抗争,事成之后,她很有可能随莺莺陪嫁张生,这是她对自由婚姻的选择,只不过她的婚姻是靠主子的婚姻来实现的。红娘认定嫁与张生是自己将来的去处,所以尽全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她几番向张生提到怎样感谢的事,这其中既有开玩笑的成份,也有内心真实想法的成份。54至于她最后一次索谢,确实有跟莺莺一起嫁给张生的想法,“虽然是个小夫人,但也是一个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55红娘为崔张二人牵线搭桥,许多人也是看在眼里的,“黄花姑娘做媒,自身难保!”56徐婆婆把红娘的心思都看在眼里,便也暗地里帮着张生,只是红娘也遭人嫉妒,原来丫环兰儿也看上了那张生,“起初道他家莺莺小姐嫁给张相公,这二夫人的位置,一定逃不了是红姐姐的了;如今崔老太太不愿把莺莺小姐给张相公,却替俺(纤云)小姐做着媒;兰姐替小姐在里面出力,他原是想做二夫人呢。”57可见小姐身边的丫环都希望借助“陪房制”来改变命运。3.3民国年间追求自由爱情评话本中的红娘与张生结合存在可能,还有一部分因素是受到编写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影响。在元明清时代,人们对爱情没有自由的观念,婚姻大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的夫妻甚至是等到完婚那天才第一次见面。到了民国时期,社会开始动荡,有些出国留学的人开始把外国自由的爱情观念待到中国,一部分人已经开始受到影响。人们开始反抗封建伦理制度,奴仆意识开始淡薄,平等观念开始强烈,爱情婚姻观念也有所改变。这部评话本西厢记的编写者可能就是受到时局的影响,对爱情有了新的看法,所以编写者在尽量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在爱情方面又融入了民国时期的思潮。作品只有迎合广大人们的需要,才能得到读者的亲睐,故我们所看到的评话本中的红娘也能拥有自己的爱情,能为自己的婚姻考虑。编写者把红娘对张生产生爱慕之心大胆地展现出来了,这是对封建礼教的冲击,是对传统爱情观念的突破。所以,在这种追求自由爱情的时代背景影响下,评话本中红娘与张生结合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结语综上所述,红娘的情感发生改变并敢于追求爱情,有其时代背景的因素,她为崔张二人牵线搭桥的“热心人”形象在评话本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可想而知,“社会地位的低下不可能使她仅凭同情心就置治家极严的相国夫人于不顾而去帮助崔张二人,”58这其中肯定隐含了其它因素。由于这部评话本西厢记是在民国年间编写的,红娘的内心世界发生改变是受到当时的社会背景的影响,编写者让身份卑微的红娘也能拥有自己的情感,并且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这是对杂剧西厢记的重大突破。编写者能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能迎合广大读者的需要,写出大众人的心声,所以人们不仅喜欢红娘这个角色,而且也完全能接受红娘这一形象从杂剧到评话本的转变。评话本中红娘对张生的态度随剧情的发展由最初的不屑逐渐发展成为夹杂众多因素的朦胧的爱情,而封建婚姻制度中的“陪房制”使这种爱情成为可能,“红娘由而因势利导,对抗老夫人,从而在成全小姐之时,又成全了自己。”59这种结局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也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红娘是封建时代下层人民的一个缩影,在作者笔下具有更多文化内涵,在她身上体现出出身微贱的少女向往美好爱情的强烈愿望。”60评话本中的红娘之所以热心充当崔张二人自由爱情的“军师”,不仅仅是出于同情心、正义感,更多的是她对张生暗生情愫,千伶百俐的她心系张生,热心奔走,为崔张二人取得了自由婚姻的胜利,其实也是为自己的婚姻吹响了号角。这部评话本西厢记为红娘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她对待爱情有了激情和勇气,正因为有了爱情力量的驱使,红娘的情感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红娘是时代背景的精神产物,她能取得爱情的胜利是顺应了当时老百姓的需求,所以这部评话本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得到广泛的流传。14注释:1宋瑞斌.西厢记红娘形象流变浅说J.哈尔滨职业技术院学报,2009,(5).234李燕.丫鬟的典型红娘J.吾喜杂志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06,(5).5王亚非.析西厢记中红娘的存在意义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2).6袁瑾.对西厢记中红娘的言语的语用分析J.新余高专学报,2010,(15).7891012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53637383942434445464849505152535657无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HPLC技术精准测定胆固醇代谢酶CYP7A1活性的方法学构建与验证
- 住宅楼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案
- 网球快速入门及训练技巧手册
- 临床医学专业职业发展规划与路径设计
- 高校毕业生求职简历优化技巧大全
- 移动应用产品用户行为分析报告
- 铝及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详细介绍
- 医院门诊药品调配操作规程
- 初中化学碳元素氧化物考试复习题
- 2025年五月检验科考核试题含答案
- 配网全过程管理
- 立陶宛语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论文
- 学生代表大会制度
- 民宿的内涵专题课件
- 高职高考数学复习第五章数列5-1数列课件
- 高一必修一英语单词默写表
- GB/T 40816.2-2024工业炉及相关工艺设备能量平衡测试及能效计算方法第2部分:钢加热炉
- 增值税发票清单模板
- 第10课《往事依依》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押密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