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导师成果.doc_第1页
课程导师成果.doc_第2页
课程导师成果.doc_第3页
课程导师成果.doc_第4页
课程导师成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导师成果课程负责导师:何光顺,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人文通识教研室主任,人文经典阅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负责人。先后主讲先秦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国学典籍导读、中国文化、西方文化、西方文明史、中国古代文论等课程。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学基项目1项,参加国家级课题1项,参加省部级课题3项。在哲学研究、暨南学报、文艺理论研究、南京社会科学、郑州大学学报、中国文化研究、江汉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先唐文学、中西比较诗学、基督教文化。治学注重现实关怀,强调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2009-2010年、2011-2012两度被评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本科生导师。2010年被评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千百十工程”第六期培养对象。2011年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科研业绩二等奖。代表论著:1.老庄的“庸道”兼及西方思想与老庄思想的互训,哲学研究2014(4)。2.文学的缘域兼论文学的自性与他性,暨南学报2013(11)。3.环视中的他者与文学权力的让渡,文艺理论研究2011(3)。4.神性的维度试论的“他在”视域,南京社会科学2011(1)。5.试论屈原诗歌的“物象”,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6)。6.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专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7.释蒙:知止与化成从易蒙看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4)。8.一个新的视角:从物化说看庄子兼及解庄方法论的透视,江汉论坛2005(9)(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第12期全文转载)。9.感性的抗争从王蒙神鸟看现代艺术的他在,郑州大学学报2011(1)。10.玄言诗的先声魏晋前玄言诗史考辨,江淮论坛2008(3)。课程教学团队导师(中文学院):陈桐生,男,1955 年生,安徽桐城人。中国古代文学博士、文科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课程有先秦两汉文学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中国诗学、中国古代文论、史记导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论语导读、楚辞研究等课程。代表论著:1.国语的性质与文学价值,文学遗产2007(4)。2.中国集体主义的历史与现状,现代哲学1999(4)。3.哲学礼乐、诗学谈与的学术联系,2004(4)。4.与的学术联系与区别,孔子研究2004(2)。5.从出土文献看七十子后学在先秦散文史上的地位,文学遗产2005(6)。6.与六论,周易研究2003(2)。7.与,东南大学学报2002(2)。8.从出土竹书看“诗言志”在先秦两汉的发展,文艺理论研究2007(5)。9.论先秦两汉学礼化的历程,中山大学学报2010(2)。10.南楚巫娼习俗与中国美文传统,文艺研究2004(4)。11.与的三种关系,社会科学辑刊1995(3)。12.荀子、韩非的人性论:李斯悲剧根源,学术研究2007(3)。张宁,教授,男,祖籍山东菏泽,1960年10月生于广西南宁,在河南商丘读完中小学,曾先后就读于郑州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文学博士学位。曾为公务员,后供职于郑州大学,长期担任学术期刊编辑,1994年为副编审,2001年为编审(2002年转评教授),曾任郑州大学学报副主编,后去文学院任教。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文艺学硕士点负责人。 代表论著:1.内部的“全球化”及知识状况,文艺研究2005年第6期。2.公众期待与文学的内部秩序,新华文摘2007年第13期 。3.走出弥达斯逻辑关于“祛左翼化”与“历史本质论”,新华文摘2006年第12期。4.19361941:两种焦虑左翼文化界关于鲁迅思想“转变”讨论的历史考察,新华文摘2005年第17期。5.时代、精神与诗人的自我叙述90年代诗歌个案研究之一,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人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01.10转载)。6.无数人们与无穷远方鲁迅与左翼(专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肖四新(1965-),湖北天门人。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中外文学与文化交流。先后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持完成(或正在进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厅科研与教研项目9项。代表论著:1.原型莎士比亚创作的基石,外国文学研究1996(1)。2.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对人的存在意义理解的异同,外国文学研究2006(1)。3.信仰的破灭与重建论,当代外国文学2001(1)。4.理性主义绝对化的悲剧论的悲剧实质,戏剧2003(2)。5.罪恶与救赎论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对人的本质理解之异同,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4)。6.在生存与毁灭中的挣扎与探索哈姆雷特发疯与毁灭的意义,国外文学2002(3)。7.文学经典必备的品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1)。8.川端康成与虚实理论,外国文学研究1994(1)。9.本真生命的追求与探寻论川端康成后期作品的实质与价值,外国文学研究1997(1)。10.马克思主义是法国左翼文学发展的原动力,外国文学研究2008(3)。11.理性观照与神性启示西方文学精神突围的二维,三峡大学学报2009(5)。12.基督教的产生与文学审美本质的丧失,世界宗教文化2008(1)。13.悲哀即美论川端康成后期“性爱小说”的审美意识,日本研究1996(2)。14.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基督教意识,学术研究2007(10)15.西方文学精神的突围(专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出版。陈咏芹,教授,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戏剧学专业。历任中山大学讲师、副教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戏剧学(中国话剧历史与理论)、广播电视艺术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代表论著:1.论“五四”新文学悲剧意识的历史生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4)。2.论田汉1949年之前话剧创作的内在矛盾,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5)。3.名著改编:在历史语境与当代视界之间,中国电视2007(1)。4.论中国现代话语作家的政治思维定势,社会科学研究辑刊1998(6)。5.论“五四”新文学悲剧意识的历史生成,社会科学战线1995(1)。6.论强化中国现代名著改编的历史意识,当代电视2012(3)。林玮生,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普通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教授、中山大学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艺学(比较文艺学)博士后。独立主持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广东省哲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4项。2011年独立荣获广东省20082009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广东省人民政府奖),在国外文学、学术研究、民族文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发表论文30篇,索引率达100%。2012年7月在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以“优秀”等级出站。 代表论著:1.论希腊悲剧的“行动性”,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3(3)。2.个体论:比较文学研究的另一种取向,广东社会科学(CSSCI),2013(4)。3.中希悲剧艺术品格的再认识,湖南大学学报(CSSCI),2012(3)。4.“罪感文化”与“乐感文化”的神话学解读,社会科学研究(CSSCI)2009(6)5.“主客合一”与“主客二分”的神话学解读,云南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08(4)。路成文,男,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汉语言省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代表论著:1.中国古代咏物传统的早期确立,中国社会科学2013(10)。2.宋代咏物词史论(专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何明星,湖北洪湖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在湖北大学、暨南大学学习,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在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任编辑工作,2003年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教学工作,讲授文学理论、美学概论、西方文论、希腊文化、比较文学、大学语文等课程。2006年9月2007年6月被推选为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人选,在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习。出版学术著作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一部,发表论文20多篇,曾获湖北省宣传部颁发的优秀编辑三等奖(1997,1999),湖北大学优秀科研论文二等奖(1997),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先进个人奖(200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科研业绩三等奖(2008)。 代表论著:1.言不尽意与诠释循环,文艺研究2008(6)。2.钱钟书的“连类”,文艺研究2010(8)。3.中西文论融会之路的探寻,文艺研究2014(1)。4.钱钟书比较文学研究的特质,学术研究2010(11)。申霞艳,1974年生,湖南衡阳人,文学博士,副编审,1992-1999年就读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花城杂志编辑,现任教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长期致力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及当代文学批评,在CSSCI来源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被转载,被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文艺争鸣“新生代批评家”推出。曾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广东省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学术奖一等奖。代表论著:1.狂想带我们飞翔读臻和,当代作家评论2008(3)。2.罪、真相及救赎谈北村的神性写作,当代作家评论2007(2)。3.当神性遇见现代性迟子建论,文艺争鸣2011(14)。4.论新移民小说中的民族想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5)。5.消费社会的文学生产,文艺争鸣2009(2)。6.北京的欲望叙事徐则臣论,当代作家评论2009(6)。7.消费社会,为大地歌唱的人石舒清论,南方文坛2009(4)。8.“70”后的成年礼论少年巴比伦的启蒙叙事,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2)。9.黑暗中的舞者陈希我论,当代作家评论2005(3)。10.乡土中国与现代性重读,南方文坛2013(2)。课程导师(兄弟学院导师)简介:张弛,1965年生于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1983年9月入西安西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87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获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方向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五年。1995年获法国政府奖学金,入新索邦大学(巴黎第三大学)比较文学系,1997年获比较文学DEA(深度研究)学位,2004年获比较文学博士学位。2004年底,作为引进人才到本校任教。现为西语学院法语系专任教师,主讲法国文学,指导法国文学专业硕士硕士生;兼任中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讲比较文化学;兼任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持和参与相关研究课题。代表论著:1.小说何所是?小说何所为?昆德拉小说诗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08(3)。2.昆德拉的“欧洲小说”观昆德拉小说诗学研究之一,当代外国文学2005(3)。毛国民,男,1971年生,安徽巢湖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学位办公室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辩论队指导教师。兼任中国政治学学会会员、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员和广东省社会学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在现代哲学、学术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代表论著:1.“隐遁”与“坐忘”:埃克哈特与庄子实现人生至高境界之途径比较,现代哲学2010(5)。2.略论孟旦的朱子研究:以“结构性形象”为中心,学术研究2008(8)。黄济鳌,男,1970年生,湖北通城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休谟哲学与西方伦理学研究,在伦理学研究、现代哲学等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代表论著:1.从理性到信仰:西方自由观的转向对奥古斯丁信仰自由观的一种解读,现代哲学2010(3)。2.休谟的政治哲学及其人性基础,广西大学学报2004(6)。3.对休谟正义理论的一种解读,江汉论坛2004(9)。4.休谟道德评价理论研究,现代哲学2003(3)。5.对维特根斯担反私人语言论证的一种解读,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11)。6.从善良动机到双重动机对休谟道德动机转变脉络的考查,伦理学研究2014(1)。7.回到人性本身:休谟宗教哲学的伦理旨归,深圳大学学报2010(5)。课程导师(校外导师)简介:于奇智,男,汉族,1963年8月生,四川达县人,人文科学博士,哲学教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 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法国哲学研究中心主要成员,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法国哲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世界哲学、外国哲学等发表论文30余篇。参考论文:1.试论福柯的“人文科学考古学”,哲学研究(月刊)1998(3)。2.简说张岱年天人合一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5)。3.从康德问题到福柯问题的变迁以启蒙运动和人文科学考古学为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11(5)。4.易、他者与自我循于连、德勒兹与伽塔利而道,哲学研究2008(3)。5.欲望机器,外国文学2004(6)。 魏朝勇,男,汉族,文学、哲学双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主任。2008-2009年度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古希腊罗马文学、政治哲学研究,西方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代表论著:1.尼采的“悲剧之死”与乡愁诗学, 文艺理论研究2012(2)。2.修辞的意味:晚清政治小说的“寓言”和“演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3)。3.列奥施特劳斯的文本解释理论的姿态和困难, 文艺研究2011(12)。4.伊斯墨涅的面纱之后, 中山大学学报2011(5)。5.人的骄傲与人的限度索福克勒斯忒拜剧中三组“合唱歌”释义, 学术研究2011(8)。6.一个异邦人身在异邦对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的“进场歌”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