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税制改革要点讲解.doc_第1页
近期税制改革要点讲解.doc_第2页
近期税制改革要点讲解.doc_第3页
近期税制改革要点讲解.doc_第4页
近期税制改革要点讲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最新增值税政策解读1二、最新营业税政策讲解26三、最新消费税政策讲解31四、最新个人所得税政策讲解33五、最新企业所得税政策讲解45六、最新其他税收政策讲解54七、最新发票管理政策讲解56一、最新增值税政策解读(一)纳税人资产重组的增值税政策2011年2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3号),公告规定,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其中涉及的货物转让,不征收增值税。公司合并,是指两家以上的公司依合同或者法律合并为一个公司的行为。公司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吸收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后,其中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而继续存在,而剩余公司主体资格同时消灭的公司合并。合并方(或购买方)通过企业合并取得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全部净资产,合并后注销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法人资格,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原持有的资产、负债,在合并后成为合并方(或购买方)的资产、负债。吸收合并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第一,吸收方以倾向资金购买被吸收方的全部资产或股份,被吸收方以所得货币资金付给原有公司股东,被吸收方公司股东因此失去其股东资格。第二,吸收方发行新股以换取被吸收方的全部资产或股份,被吸收公司的股东获得存续公司(吸收方)的股份,从而成为存续公司的股东。存续的公司仍保持原有的公司名称,并对被吸收公司全部资产和负债概括承受。新设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后,成立一个新的公司,参与合并的原有各公司均归于消灭的公司合并。新设合并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由新设公司以倾向资金购买部分参与合并公司的资产或股份,该部分参与合并公司的股东丧失其股东资格,剩余股东持有新设公司发行的股份,成为新设公司的股东;第二,新设公司发行新股,消灭各公司的股份可以全部转化为新公司的股份,成为新设公司的股东。在新设合并中,新设立的公司具有新的公司名称,但对消灭各公司的全部资产和负债概括承受。1996年上海两家证券公司申银和万国组成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就属典型的新设合并。资产出售是指购买方以现金、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为对价收购卖方公司全部或实质全部的资产而接管卖方公司的营业?。对于购买方来讲?,?也就是资产收购?。资产出售是中外合资企业退出目前经营行业的一种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并不消灭法人主体?,?所以在资产出售之后?,?法人只是获得了资产出售的对价?,?理论上?,?资产出售所得对价还是法人财产?,?而不是股东财产?,?股东只享有所有者权益?。资产置换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即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以优质资产或现金置换上市公司的呆滞资产,或以主营业务资产置换非主营业务资产等情况,包括整体资产置换和部分资产置换等形式。企业合并、分立、出售、置换过程中,必然涉及资产的转让,如果企业不仅转让了实物资产,而且将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这种转让行为不属于销售货物,不征收增值税。但如果仅转让实物资产,应当认定为销售货物,应当征收增值税。在该公告发布之前,实务界一般认为,只有股权转让所涉及的实物资产转让才不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即只有企业合并、分立、股权转让才可以免征增值税,其他形式,如资产出售、资产置换,不能免征增值税。公告明确将资产出售和资产置换排除在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之外是对企业重组的大力支持。公告规定“其中涉及的货物转让,不征收增值税”,对于其中涉及的无形资产和不动产转让是否征收营业税的问题并未给予明确,从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原理上讲,也不征收营业税。公告规定,本公告自2011年3月1日起执行。此前未作处理的,按照本公告的规定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不征收增值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42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政策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958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转让全部产权有关增值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350号)同时废止。国税函2002420号文规定,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转让企业全部产权是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行为,因此,转让企业全部产权涉及的应税货物的转让,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征收增值税。国税函2002420号文仅规定转让企业全部产权不征收增值税,对于转让企业部分产权以及资产出售、资产置换行为是否征收增值税未作规定,公告是对国税函2002420号文的补充与完善,而不是否定。国税函2009585号文规定,企业转让企业全部产权是指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行为,因此,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将所属资产、负债及相关权利和义务转让给控股公司,但保留上市公司资格,实际上没有全部转让资产(商誉)、债权(控股权)和劳动力(操纵上市公司人)等产权,应对其资产重组过程中涉及的应税货物转让等行为照章征收增值税。国税函2009585号文是对资产出售行为免税的否定,而公告明确规定资产出售可以免税,因此,公告是对国税函2009585号文的否定。(二)纳税人销售伴生金的增值税政策2011年1月24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纳税人销售伴生金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8号),公告规定: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黄金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42号)第一条所称伴生金,是指黄金矿砂以外的其他矿产品、冶炼中间产品和其他可以提炼黄金的原料中所伴生的黄金。财税2002142号文规定:黄金生产和经营单位销售黄金(不包括以下品种:成色AU9999、AU9995、AU999、AU995;规格为50克、100克、1公斤、3公斤、12.5公斤的黄金,以下简称标准黄金)和黄金矿砂(含伴生金),免征增值税;进口黄金(含标准黄金)和黄金矿砂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关于伴生金的含义,广东省国税局关于销售黄金矿砂(含伴生金)免征增值税的批复(粤国税函2008410号)是这样解释的:“伴生金”是指含有金元素的矿产品、冶炼中间产品中所伴生的黄金,包括矿砂含金、其他有色金属精矿含金、冶炼中间产品含金(如:粗铜、粗铅含金,铜、铅阳极泥含金)。公告对“伴生金”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解释,与广东省国税局的解释相比,增加了“其他可以提炼黄金的原料中所伴生的黄金”,同时,将广东省国税局解释的“含有金元素的矿产品”明确为“黄金矿砂以外的其他矿产品”,这种界定更加准确,因为并不是“含有金元素的矿产品”都是“伴生金”,黄金矿砂也含有金元素,但不能称为“伴生金”,因为黄金矿砂就是用来提炼黄金的矿砂。公告规定:纳税人销售含有伴生金的货物并申请伴生金免征增值税的,应当出具伴生金含量的有效证明,分别核算伴生金和其他成分的销售额。由于其他成分并不享受免税政策,因此,如果纳税人不能分别核算伴生金和其他成分的销售额,将不能享受免税政策。公告规定:本公告自2011年2月1日起执行。此前执行与本公告不一致的,按照本公告的规定调整。(三)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的增值税政策2010年12月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有关增值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08号),通知规定:自2010年12月1日起,期货保税交割是指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场所内处于保税监管状态的货物为期货实物交割标的物的期货实物交割。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会员和客户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期货保税交割标的物,仍按保税货物暂免征收增值税。期货保税交割的销售方,在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时,应出具当期期货保税交割的书面说明及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单、保税仓单等资料。实物交割,是指期货合约的买卖双方于合约到期时,根据交易所制订的规则和程序,通过期货合约标的物的所有权转移,将到期未平仓合约进行了结的行为。商品期货交易一般采用实物交割的方式。海关保税监管,包括保税加工监管和保税物流监管两大组成部分。保税加工,是指经营者经海关批准,对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的货物,进行实质性加工装配和制造以及相关配套业务的生产性经营行为,包括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和以出口为目的而在国内采购货物后与保税进口的料件进行混合加工等常规形式,也包括研发、试制和检测、维修等产品前后端配套工序以及出料加工等特殊的生产经营方式。保税物流,是指经营者经海关批准,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的货物从供应地到需求地实施空间位移过程的服务性经营行为,包括进口货物在口岸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海关保税监管场所之间或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海关保税监管场所的内部和这些区域、场所之间,以及境内区外出口货物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海关保税监管场所之间的流转。在供应链上体现为采购、运输、存储、检测、分销、分拨、中转、转运、包装、改装、组拼、集拼、配送、调拨等流通性简单加工业务及其增值服务。通知规定:非保税货物发生的期货实物交割仍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发货物期货征收增值税具体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4244号)的规定执行。根据国税发1994244号文的规定,货物期货交易增值税的纳税环节为期货的实物交割环节。货物期货交易增值的计税依据为交割时的不含税价格(不含增值税的实际成交额)。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1增值税税率)。货物期货交易增值税的纳税人为:(1)交割时采取由期货交易所开具发票的,以期货交易所为纳税人。期货交易所增值税按次计算,其进项税额为该货物交割时供货会员单位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项税额,期货交易所本身发生的各种进项不得抵扣。(2)交割时采取由供货的会员单位直接将发票开给购货会员单位的,以供货会员单位为纳税人。(四)制种行业增值税政策2010年10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制种行业增值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7号),公告规定:自2010年12月1日起,制种企业在下列生产经营模式下生产销售种子,属于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应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有关规定免征增值税:第一,制种企业利用自有土地或承租土地,雇佣农户或雇工进行种子繁育,再经烘干、脱粒、风筛等深加工后销售种子;第二,制种企业提供亲本种子委托农户繁育并从农户手中收回,再经烘干、脱粒、风筛等深加工后销售种子。“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税政策中的“农业生产者”包括农民个人,也包括各类农业企业。关于“自产”的范围之前并无明确的界定,对于企业雇佣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以及委托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是否属于“自产”在实务界有不同理解。公告明确规定上述两种情形都属于“自产”。理解这一政策应当注意,公告仅对制种企业种子的雇佣生产和委托生产进行了界定,对于其他农业企业的其他农产品的雇佣生产和委托生产是否属于“自产”未作规定,从理论上讲,农业企业雇佣农户或者雇工在自有土地或者承租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应当认定为“自产”,但农业企业委托农户在农户承包的土地上从事种子以外的其他农业生产不应当认定为“自产”。(五)部分农产品增值税适用税率政策2010年7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肉桂油 桉油 香茅油增值税适用税率问题的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5号),公告规定:肉桂油、桉油、香茅油不属于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通知(财税字199552号)中农业产品的范围,其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本公告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肉桂油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枝、叶经水蒸气蒸镏得到的挥发物。肉桂油是黄色或黄棕色的澄清液体;有肉桂的特异香气,味甜、辛,露置空气中或存放日久,色渐变深,质渐浓稠。肉桂油在乙醇或冰醋酸中易溶。桉油是桃金娘科植物蓝桉、樟科植物樟或上述两科同属其他植物经水蒸气蒸镏得到的挥发油。桉油是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清液体;有特异的芳香气,微似樟脑,味辛、凉;贮存日久,色稍变深。桉油在70%乙醇中易溶。香茅油又称香草油或雄刈(y)萱油,由香茅的全草经蒸汽蒸馏而得,淡黄色液体,有浓郁的山椒香气。主要成分是香茅醛、香叶醇和香茅醇。用于提取香茅醛,供合成羟基香茅醛、香叶醇和薄荷脑,也可用作杀虫剂、驱蚊药和皂用香料。2010年8月19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干姜 姜黄增值税适用税率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9号),公告规定:干姜、姜黄属于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通知(财税字199552号)中农业产品的范围,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号)规定,其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3%。干姜是将生姜经清洗、刨(po)皮、切片、烘烤、晾晒、熏硫等工序加工后制成的产品。姜黄包括生姜黄,以及将生姜黄经去泥、清洗、蒸煮、晾晒、烤干、打磨等工序加工后制成的产品。本公告自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姜黄为蓑荷科姜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发达,成丛,分枝呈椭圆形或圆柱状,花期8月,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经济前景。栽培或野生于平原、山间草地或灌木丛中。(六)增值税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开具普通发票政策2011年3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增值税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开具普通发票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5号),报刊自办发行、食品连锁以及药品批发行业的部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对象多为消费者或者使用单位,开具普通发票零散且发票用量大。为解决这些特殊行业开具普通发票的实际困难,上述3个行业中的企业可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行增值税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的通知(国税发200678号)的规定,比照商业零售企业自行决定是否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本公告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公告施行前发生的事项,可依据本公告执行。根据这一政策,报刊自办发行、食品连锁以及药品批发行业的全部纳税人都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该政策仅针对增值税普通发票,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要求仍然应当根据现行有效的相关政策执行。根据国税发200678号文的规定,原则上已经使用防伪税控开票系统的企业全部推行一机多票系统;商业零售企业、经销水、电、气、暖的企业可自行决定是否使用一机多票系统;新认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直接推行一机多票系统(不纳入推行范围的除外)。(七)收购烟叶支付的价外补贴进项税额抵扣政策2011年3月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收购烟叶支付的价外补贴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21号),该通知明确了收购烟叶给烟农的生产投入补贴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问题。通知规定,烟叶收购单位收购烟叶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现金形式直接补贴烟农的生产投入补贴(以下简称价外补贴),属于农产品买价,为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七条中“价款”的一部分。烟叶收购单位,应将价外补贴与烟叶收购价格在同一张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分别注明,否则,价外补贴不得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抵扣。本通知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根据这一政策,只有根据国家规定标准支付的补贴才能计入价款,超额支付的补贴不能计入价款。另外,补贴应当与收购价格记载在同一张发票上,另行记载的不能计入价款。这一政策类似于增值税暂行条例第6条所规定的“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既然“价外费用”应当并入销售额,价外补贴也应当并入收购价款。(八)暂停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购进玉米增值税抵扣政策2011年4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暂停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购进玉米增值税抵扣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34号),规定为控制玉米深加工过快发展,经国务院批准,暂停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增值税抵扣政策,自2011年4月20日起至6月30日,纳税人向农业生产者购进玉米深加工生产除饲料产品之外的货物,不得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并计提进项税额。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8条的规定,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计算公式: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准予抵扣的项目和扣除率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根据这一规定,国务院决定暂停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增值税抵扣政策符合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但通过破坏增值税抵扣的一般规则来短期调控经济,一方面损害了增值税的稳定性与权威性,另一方面也给纳税人造成了不可预测的损失,破坏了市场经济的规则。这种临时性的调控措施也给一些主体的寻租提供了机会,提前知道这一消息的纳税人可以在4月20日之前紧急购进大量玉米,从而可以不受这一政策的影响。这一政策所涉及的农产品仅仅是玉米,而且限制的用途是生产除饲料产品之外的货物,也就是说,用玉米生产饲料仍然可以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并计提进项税额。这一政策提高了用玉米生产除饲料以外的其他货物的纳税人的增值税负担,如用玉米生产玉米汽油、玉米啤酒、玉米油等。纳税人的应对手段有暂停用玉米生产除饲料以外的货物,通过提高用玉米生产的货物的价格来转嫁增加的增值税负担,对于既生产饲料、又生产其他物品的纳税人,可以将在4月20日之前购进的玉米全部用于生产其他货物,而将4月20日之后购进的玉米全部用于生产饲料。另外,从这一政策的语言表述来看,仅用玉米生产其他货物的纳税人如果从用玉米生产饲料的企业购买玉米并用于生产其他货物,由于不是从“农业生产者”购进的,应该不受这一政策约束。例如,甲企业从农民手中收购100万元玉米,本来可以计提13万增值税进项税额,现在不允许计提,购进玉米的实际成本为100万元。此时,用玉米生产饲料的乙企业可以先从农民手中收购100万元玉米,计提13万增值税进项税额,购进玉米的实际成本为87万元,如果乙企业将该批玉米以93万元(不含税)的价格销售给甲企业,则乙企业可以获利6万元,甲企业可以降低成本7万元,相当于甲乙两个企业分享了国家增加的本来由甲企业承担的13万元成本。(九)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的增值税政策2010年9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3号),公告规定: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是指承租方以融资为目的将资产出售给经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后,又将该项资产从该融资租赁企业租回的行为。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时,资产所有权以及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报酬和风险并未完全转移。根据现行增值税有关规定,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的行为,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不征收增值税。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承租方将资产出售给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如果出售给一般企业是否可以享受这里所规定的不征收增值税的政策尚未明确。由于该政策的核心是“资产所有权以及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报酬和风险并未完全转移”,即尚不构成销售货物行为,因此,应当认为即使承租方将资产出售给一般企业,随后再将该项资产从该企业租回的行为也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不征收增值税。(十)项目运营方利用信托资金融资过程中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问题2010年8月9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项目运营方利用信托资金融资过程中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8号),公告规定:项目运营方利用信托资金融资进行项目建设开发是指项目运营方与经批准成立的信托公司合作进行项目建设开发,信托公司负责筹集资金并设立信托计划,项目运营方负责项目建设与运营,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资产归项目运营方所有。该经营模式下项目运营方在项目建设期内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抵扣凭证,允许其按现行增值税有关规定予以抵扣。本公告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此前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允许其抵扣,已抵扣的不作进项税额转出。由于信托公司并不缴纳增值税,因此,其不存在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问题。根据现行增值税政策,项目运营方取得的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凭证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运输费用结算单据。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凭证应当是项目运营方取得的,即发票上记载的付款方应当是项目运营方,而不能是信托公司,另外,能够抵扣的凭证仅限于在项目建设期内取得的,在项目建设开始之前或者结束以后取得的凭证不能抵扣。(十一)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政策2010年6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财税201057号),通知规定: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下列商品的出口退税:1. 部分钢材;2. 部分有色金属加工材;3. 银粉;4. 酒精、玉米淀粉;5. 部分农药、医药、化工产品;6. 部分塑料及制品、橡胶及制品、玻璃及制品。取消出口退税的具体商品名称和商品编码见附件。具体执行时间,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海关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关于取消出口退税的具体含义,我国现行税法和相关政策并未明确,出口退税政策源于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的政策。由于增值税采取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的计算方法,纳税人出口货物时,税率为零,销项税额也就等于零,如果存在进项税额,就会出现国家向纳税人退税的现象。取消出口退税后,国家不需要向纳税人退税,但是否还征收销项税额则并未明确。从实践来看,对于取消出口退税的出口货物并不征收销项税额。因此,取消出口退税类似免征增值税政策。(十二)关于外贸企业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出口退税政策2010年4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外贸企业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出口退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62号),通知规定:外贸企业丢失已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联和抵扣联的,在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相符后,可凭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账联复印件及销售方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报税证明单,经购买方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外贸企业丢失已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的,在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相符后,可凭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联复印件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国税发2006156号)第4条规定:专用发票由基本联次或者基本联次附加其他联次构成,基本联次为三联:发票联、抵扣联和记账联。发票联,作为购买方核算采购成本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记账凭证;抵扣联,作为购买方报送主管税务机关认证和留存备查的凭证;记账联,作为销售方核算销售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记账凭证。其他联次用途,由一般纳税人自行确定。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第28条规定:一般纳税人丢失已开具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和抵扣联,如果丢失前已认证相符的,购买方凭销售方提供的相应专用发票记账联复印件及销售方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报税证明单,经购买方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可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凭证;如果丢失前未认证的,购买方凭销售方提供的相应专用发票记账联复印件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认证,认证相符的凭该专用发票记账联复印件及销售方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报税证明单,经购买方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可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凭证。一般纳税人丢失已开具专用发票的抵扣联,如果丢失前已认证相符的,可使用专用发票发票联复印件留存备查;如果丢失前未认证的,可使用专用发票发票联到主管税务机关认证,专用发票发票联复印件留存备查。一般纳税人丢失已开具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可将专用发票抵扣联作为记账凭证,专用发票抵扣联复印件留存备查。(十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制度2010年2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2号),自2010年3月20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办法的通知(国税明电199352号、国税发19945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办法的补充规定(国税明电19936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审办法的通知(国税函199815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2326号)同时废止。2010年4月7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明确若干条款处理意见的通知(国税函2010139号),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进行了补充。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和认定以后的资格管理适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增值税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除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的特殊规定外,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年应税销售额,是指纳税人在连续不超过12个月的经营期内累计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包括免税销售额。年应税销售额,包括纳税申报销售额、稽查查补销售额、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税务机关代开发票销售额和免税销售额。稽查查补销售额和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计入查补税款申报当月的销售额,不计入税款所属期销售额。经营期,是指在纳税人存续期内的连续经营期间,含未取得销售收入的月份。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以及新开业的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对提出申请并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为其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1)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2)能够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下列纳税人不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1)个体工商户以外的其他个人;其他个人,是指自然人。(2)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非企业性单位;非企业性单位,是指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3)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是指非增值税纳税人;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是指其偶然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纳税人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权限,在县(市、区)国家税务局或者同级别的税务分局(以下称认定机关)。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1)纳税人应当在申报期结束后40日(工作日,下同)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以下简称申请表),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申报期,是指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月份(或季度)的所属申报期。(2)认定机关应当在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并由主管税务机关制作、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制作的税务事项通知书中需明确告知:同意其认定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确认的时间。(3)纳税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结束后20日内制作并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制作的税务事项通知书中需明确告知:其年应税销售额已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应在收到税务事项通知书后1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或不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表;逾期未报送的,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纳税人在税务事项通知书规定的时限内仍未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表或者不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表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直至纳税人报送上述资料,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方可停止执行。纳税人符合不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条件的,应当在收到税务事项通知书后1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不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表,经认定机关批准后不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认定机关应当在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批准完毕,并由主管税务机关制作、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以及新开业的纳税人,按照下列程序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1)纳税人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申请表,并提供下列资料:税务登记证副本;财务负责人和办税人员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明或者与中介机构签订的代理记账协议及其复印件;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明,是指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协议,或者其他可使用场地证明及其复印件;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有关资料。(2)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当场核对纳税人的申请资料,经核对一致且申请资料齐全、符合填列要求的,当场受理,制作文书受理回执单,并将有关资料的原件退还纳税人。对申请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填列要求的,应当当场告知纳税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3)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纳税人申请以后,根据需要进行实地查验,并制作查验报告。实地查验的范围,是指需要进行实地查验的企业范围及实地查验的内容。查验报告由纳税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业主)、税务查验人员共同签字(签章)确认。实地查验时,应当有两名或者两名以上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同时到场。实地查验的范围和方法由各省税务机关确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4)认定机关应当自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并由主管税务机关制作、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一般纳税人税务登记证副本“资格认定”栏内加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戳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戳记印色为红色,印模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纳税人自认定机关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次月起(新开业纳税人自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申请的当月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四条的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并按照规定领购、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新开业纳税人,是指自税务登记日起30日内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纳税人。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十四)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辅导期管理制度2010年4月7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辅导期管理办法(国税发201040号),自2010年3月20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国税发明电20043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实施“先比对、后扣税”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明电20045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明电20046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辅导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专用发票预缴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51097号)同时废止。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规定:主管税务机关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对下列一般纳税人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1)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以及新开业的被新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小型商贸批发企业;(2)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一般纳税人。纳税辅导期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制定。“小型商贸批发企业”,是指注册资金在80万元(含80万元)以下、职工人数在10人(含10人)以下的批发企业。只从事出口贸易,不需要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除外。批发企业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发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有关批发业的行业划分方法界定。“其他一般纳税人”,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纳税人:(1)增值税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2)骗取出口退税的;(3)虚开增值税扣税凭证的;(4)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新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小型商贸批发企业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的期限为3个月;其他一般纳税人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的期限为6个月。对新办小型商贸批发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应在税务事项通知书内告知纳税人对其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纳税辅导期自主管税务机关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的当月起执行;对其他一般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自稽查部门作出税务稽查处理决定书后40个工作日内,制作、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对其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纳税辅导期自主管税务机关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的次月起执行。辅导期纳税人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下简称专用发票)抵扣联、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以及运输费用结算单据应当在交叉稽核比对无误后,方可抵扣进项税额。主管税务机关对辅导期纳税人实行限量限额发售专用发票。(1)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的小型商贸批发企业,领购专用发票的最高开票限额不得超过十万元;其他一般纳税人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应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重新核定。(2)辅导期纳税人专用发票的领购实行按次限量控制,主管税务机关可根据纳税人的经营情况核定每次专用发票的供应数量,但每次发售专用发票数量不得超过25份。辅导期纳税人领购的专用发票未使用完而再次领购的,主管税务机关发售专用发票的份数不得超过核定的每次领购专用发票份数与未使用完的专用发票份数的差额。辅导期纳税人一个月内多次领购专用发票的,应从当月第二次领购专用发票起,按照上一次已领购并开具的专用发票销售额的3%预缴增值税,未预缴增值税的,主管税务机关不得向其发售专用发票。预缴增值税时,纳税人应提供已领购并开具的专用发票记账联,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其提供的专用发票记账联计算应预缴的增值税。辅导期纳税人按上述规定预缴的增值税可在本期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抵减后预缴增值税仍有余额的,可抵减下期再次领购专用发票时应当预缴的增值税。纳税辅导期结束后,纳税人因增购专用发票发生的预缴增值税有余额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在纳税辅导期结束后的第一个月内,一次性退还纳税人。辅导期纳税人应当在“应交税金”科目下增设“待抵扣进项税额”明细科目,核算尚未交叉稽核比对的专用发票抵扣联、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以及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以下简称增值税抵扣凭证)注明或者计算的进项税额。辅导期纳税人取得增值税抵扣凭证后,借记“应交税金待抵扣进项税额”明细科目,贷记相关科目。交叉稽核比对无误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经核实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红字借记“应交税金待抵扣进项税额”,红字贷记相关科目。主管税务机关定期接收交叉稽核比对结果,通过稽核结果导出工具导出发票明细数据及稽核结果通知书并告知辅导期纳税人。辅导期纳税人根据交叉稽核比对结果相符的增值税抵扣凭证本期数据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未收到交叉稽核比对结果的增值税抵扣凭证留待下期抵扣。辅导期纳税人按以下要求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1)第2栏填写当月取得认证相符且当月收到稽核比对结果通知书及其明细清单注明的稽核相符专用发票、协查结果中允许抵扣的专用发票的份数、金额、税额。(2)第3栏填写前期取得认证相符且当月收到稽核比对结果通知书及其明细清单注明的稽核相符专用发票、协查结果中允许抵扣的专用发票的份数、金额、税额。(3)第5栏填写税务机关告知的稽核比对结果通知书及其明细清单注明的本期稽核相符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协查结果中允许抵扣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的份数、金额、税额。(4)第7栏“废旧物资发票”不再填写。(5)第8栏填写税务机关告知的稽核比对结果通知书及其明细清单注明的本期稽核相符的运输费用结算单据、协查结果中允许抵扣的运输费用结算单据的份数、金额、税额。(6)第23栏填写认证相符但未收到稽核比对结果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月初余额数。(7)第24栏填写本月己认证相符但未收到稽核比对结果的专用发票数据。(8)第25栏填写已认证相符但未收到稽核比对结果的专用发票月末余额数。(9)第28栏填写本月未收到稽核比对结果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10)第30栏“废旧物资发票”不再填写。(11)第31栏填写本月未收到稽核比对结果的运输费用结算单据数据。主管税务机关在受理辅导期纳税人纳税申报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一窗式”票表比对。(1)审核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二第3栏份数、金额、税额是否等于或小于本期稽核系统比对相符的专用发票抵扣联数据。(2)审核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二第5栏份数、金额、税额是否等于或小于本期交叉稽核比对相符和协查后允许抵扣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合计数。(3)审核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二中第8栏的份数、金额是否等于或小于本期交叉稽核比对相符和协查后允许抵扣的运输费用结算单据合计数。(4)申报表数据若大于稽核结果数据的,按现行“一窗式”票表比对异常情况处理。纳税辅导期内,主管税务机关未发现纳税人存在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的,从期满的次月起不再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主管税务机关应制作、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发现辅导期纳税人存在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的,从期满的次月起按照本规定重新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主管税务机关应制作、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 二、最新营业税政策讲解(一)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营业税政策2010年12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通知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符合条件”是指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相关技术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24915-2010)规定的技术要求;2.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签订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其合同格式和内容,符合合同法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24915-2010)等规定。(二)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试点县域支行涉农贷款营业税优惠政策2010年12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试点县域支行涉农贷款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116号),通知规定,自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对中国农业银行纳入“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的吉林、福建、山东、湖北、广西、重庆、四川、甘肃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下辖的县域支行(也称县事业部),提供农户贷款、农村企业和农村各类组织贷款(具体贷款业务清单见附件)取得的利息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农户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发放给农户的贷款,但不包括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4号)规定免征营业税的农户小额贷款。农户,是指长期(指一年及一年以上,下同)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范围内或者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以下统称农村)的住户,包括户口不在农村而长期在农村居住住户、国有农场的职工和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户以户为单位,既可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也可以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但位于农村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学校、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集体户,或者有农村户口但举家长期外出谋生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均不属于农户。农村企业和农村各类组织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发放给农村注册的企业及各类组织的贷款。中国农业银行纳入“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的县域支行,应当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40号)第九条及其他相关规定,单独核算享受营业税减税政策的贷款利息收入;未单独核算的,不得享受上述营业税政策。(三)部分省市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免征营业税政策2010年12月2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部分省市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0122号),通知规定,为支持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试点工作,推动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按照国务院的有关精神,对本通知附件1所列企业根据省级物价部门有关文件规定标准收取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自2010年1月1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免征营业税的同时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四)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审批期限2010年3月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审批期限的通知(财税201010号),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23号)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期限于2009年12月31日到期后,继续执行至2010年12月31日。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23号)的规定,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具体操作办法继续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6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8号)的相关规定执行。(五)支持和促进就业营业税政策2010年10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