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6省道沭阳段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二一年七月目 录第一章 概述1.1 项目背景1-11.2 研究范围及主要研究内容1-31.3 编制依据1-31.4 研究过程1-41.5 主要结论1-5第二章 项目区域经济社会现状与发展规划2.1 项目位置及影响范围2-12.2 区域社会经济现状2-12.3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2-102.4 区域经济发展预测2-13第三章 项目区域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规划3.1 项目区域交通运输现状3-13.2 项目区域综合交通规划3-113.3 项目区域城市总体规划3-19第四章 交通需求分析及预测4.1 交通调查的目的、内容及范围4-14.2 区域路网历史交通量调查资料分析4-24.3 现状交通量观测及OD调查4-154.4 交通量预测4-23第五章 功能定位与建设必要性5.1 功能定位5-15.2 建设必要性5-4第六章 技术标准6.1 技术标准论证6-16.2 服务水平分析6-36.3 技术标准采用6-6第七章 老路现状调查及分析7.1 老路概况7-17.2 老路现状调查7-2第八章 建设条件8.1 自然地理条件8-18.2 区域地质概况8-38.3 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8-98.4 自然环境影响分析8-118.5 社会环境分析8-128.6项目交通与其它交通的衔接8-13第九章 路线方案9.1 预可路线方案研究回顾9-19.2 选线条件与原则9-49.3 路线起终点论证9-79.4 路线主要控制因素分析9-99.5 路线方案布设及比选9-15第十章 工程概略设计10.1 设计条件10-110.2 路线设计10-110.3 路基设计10-210.4 路面设计10-1310.5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10-2010.6 桥涵设计10-2310.7 平面交叉10-3010.8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10-3110.9 主要工程量10-32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1.1 编制依据11-111.2 主要费用的取值11-111.3 投资估算11-311.4 资金筹措11-3第十二章 实施方案12.1 实施条件12-112.2 施工计划12-212.3 施工方案12-312.4 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培训12-4第十三章 土地利用评价13.1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均占有量13-113.2推荐方案占用土地及拆迁情况13-113.3 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符合性13-213.4 集约节约使用土地措施13-2第十四章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14.1 沿线环境特征14-114.2 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14-214.3 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14-4第十五章 节能分析15.1 建设期耗能分析15-115.2 运营期节能分析15-115.3 主要节能措施15-8第十六章 社会评价16.1 关于社会评价16-116.2 社会影响分析16-116.3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16-516.4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16-616.5 结论及建议16-8第十七章 国民经济评价17.1 评价参数17-117.2 国民经济评价方法17-217.3 评价指标17-217.4 费用调整17-417.5 汽车运输成本调整17-717.6 效益计算17-817.7 国民经济评价17-1117.8 敏感性分析17-1117.9 评价结果分析17-12第一章 概述1.1项目背景图1-1 沭阳县区位图沭阳县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系下游,县域东西60km,南北55km,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区域处于江苏省重点构筑的“三圈五轴”城镇空间体系中的徐州都市圈以及“徐州连云港”城镇发展轴和“新沂宜兴”城镇发展轴之间,是联系东部沿海各港口及我省西部发展轴的纽带之一。近年来,沭阳县坚持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为发展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快速稳健势头,经济运行初步进入良性循环阶段。图1-2 沭阳区域综合交通条件沭阳县是我省苏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新沂河横贯东西,淮沭新河纵穿南北,新长铁路、京沪高速公路、205国道、245省道、324省道、326省道汇集于沭阳城区。然而,沭阳境内几条国省道交汇并穿越城区,同时承担了干线公路及城市道路功能,城市交通与区域、过境交通混行,相互干扰,从而造成交通拥挤,通行能力下降,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已成为国省道交通瓶颈路段。另外,公路、铁路、水路交通设施紧邻沭阳城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发展。尤其是北侧新沂河及西侧淮沭新河制约了沭阳县城向西、向北发展。随着沭阳城区的不断扩展,城市交通量日益增加,现状路网条件已不能适应沭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根据沭阳城市的发展需要,结合国省干线路网调整方案,完善沭阳结点路网结构,将穿越沭阳城区的几条公路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组织,合理分离公路与城市交通,优化区域路网结构,确保国省道畅通,改善沭阳县城市发展条件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326省道的改扩建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在我省省道网中,326省道是沿海港区与腹地一条重要的经济联络线,东起陈家港,西至沭阳,全长136.6km。作为沭阳县域沂涛、马厂、沭城等乡镇居民出行的主要道路,326省道为地方经济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为二级公路标准,技术标准低,通行能力较差。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326省道沿线经济结点的交通需求不断增加,其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并对行车安全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进一步发挥326省道作为经济联络线的功能,拓展陈家港向腹地的纵深,拓展沭阳的城市空间,加强沭阳城区与东西部地区的联系,沭阳县交通局适时提出了326省道沭阳段改扩建的构想,并委托我院对该项目进行前期研究。本次对326省道沭阳段改扩建工程的研究将着眼于地区经济、城市的发展,深入分析区域路网结构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社会、技术等角度重点研究该项目的建设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及工程方案等。1.2研究范围及主要研究内容本项目的直接研究范围为宿迁市域,间接研究范围为我省其他地区,另外对邻近的其他省份也有所涉及。本项目的研究期限为20082033年。本报告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状与规划2.交通需求分析预测3.功能定位与建设必要性 4.技术标准5.建设条件6.路线方案7.概略工程设计8.投资估算9.国民经济评价10.实施计划11.工程环境影响分析12.节能分析13.问题与建议1.3编制依据1.326省道沭阳段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委托书2.326省道沭阳段改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纪要3.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4.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2010年4月)5.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研究6.江苏省干线公路发展规划研究7.江苏省省道网调整方案8.宿迁市、沭阳市城市总体规划9.宿迁市、沭阳市公路网规划10.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1.4研究过程(1)2009年10月,我院受宿迁市交通局委托,开始进行326省道沭阳段改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研究期间,项目组多次赴现场进行调查,在对沿线区域经济社会、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规划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交通量预测分析成果,明确了326省道沭阳段改扩建工程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的必要性。(2)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和地方意见,项目组提出了可能的路线走向方案,并走访了宿迁市交通局、航道局、淮沭河管理处、沭阳县交通局、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听取了他们关于该项目建设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充分的论证和比选,提出工程可行、经济合理的预可推荐方案,并于2010年2月完成326省道沭阳段改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3)2010年4月27日,省交通厅公路局组织开展了预可中间审查工作。项目组根据会议精神和专家、代表意见,对预可研究报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4)2010年5月13日,省发改委和省交通厅在南京联合主持召开“326省道沭阳段改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审查会”,会议认为326省道沭阳段改扩建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同意项目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实施,设计速度为100km/h,一般路段路基宽26米,集镇路段可以适当加宽。(5)根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项目组再次对现场进行补充踏勘,对项目的建设标准和路线方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深化对路线方案的研究,并于2010年7月完成了本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图1-4 工可补充踏勘1.5主要结论1.5.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策应沿海开发,推动沭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总人口1964万,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将江苏沿海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这对“沿海三市”有着重大而直接的影响,为“沿海三市”的崛起腾飞添加了强大的政策动力,同时也对沿海地区腹地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根据盐城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未来盐城市将重点建设大丰、滨海、射阳和陈家港四个临港经济区,并以此形成四大产业城镇组团。陈家港作为连云港的组合港和盐城港口群北部重要的河海联运中转港、能源和化工的地方性工业港,需要完善的集疏运系统作为配套。从陈家港所在区域的规划路网来看,未来一段时间陈家港南北向疏散物资仍然需要利用326省道衔接沿海高速公路;而对于港口向西部腹地延伸则更加需要利用326省道。沭阳县位于陈家港西部腹地,目前连接沭阳与陈家港的326省道技术等级较低,交通运输能力较差,不能满足沿线城镇的需求,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拓展陈家港向西部地区的纵深,提高326省道的通达性,从而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为沭阳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同时对我省沿海开发做出积极的贡献。因此326省道沭阳段的建设体现了策应沿海开发,推动沭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2.是加快构建沭阳河海陆联运的需要沭阳港是苏北的十大内河港之一,经济腹地辽阔,资源丰富,有兰晶石、磷矿等矿藏,特别是每年行洪带来和储藏于古河道内的黄砂资源,以量大、质高、规格齐、易于开采而著称。港区背靠淮沭河东大堤,连接黄海出海通道,水上交通通畅,南通京杭大运河,北接连云港海域,水上运输连成网络,大量农副产品可经沭阳港运往苏南、苏中等地,进港的工业、生产资料在此中转幅射到周围地区的便利。根据宿迁市港口总体规划,沭阳港2020年吞吐量达900万吨。本项目跨淮沭新河,背靠沭阳港,陆上交通连接京沪高速公路、新沂铁路、205国道、245省道,其建设创造了便利的河海陆运联运条件,对促进沭阳形成河海陆货物集散、交流中心,加快沭阳经济发展及物资交流起到积极作用。3.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需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是加速经济崛起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平台。从沭阳县自身发展来看,空间问题是制约沭阳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可拓展的城市空间严重不足。目前沭阳县城东有京沪高速公路,西有淮沭新河、新长铁路,南有柴沂干渠和柴米河,北有新沂河,公路、铁路、水路交通设施紧邻城区,给沭阳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但是沭阳县城被新沂河、淮沭河、柴沂干渠、柴米河以及京沪高速公路围成梯形区域,严重阻碍了城市发展空间,影响了中心城市与区域乡镇的交流。随着245省道沭阳段改建工程的开工建设以及205国道宿迁段改扩建工程的相继实施,缓解了沭阳南北向空间拓展受限状况,但东西向发展空间仍然受到严重限制。尤其是沭阳县城向西受淮沭新河的制约,东西两岸之间的交流困难的现状,已成为该地区非常突出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拓展城市东西向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交通先导作用,推进沭阳地区东、西片区的经济发展,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4.是构建沭阳城市环线,完善区域路网的需要沭阳县是我省苏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新长铁路、京沪高速公路、205国道、245省道、324省道、326省道汇集于沭阳城区,几条国省道于沭阳交汇并穿越城区,同时承担干线公路及城市道路功能,城市交通与区域、过境交通混行,相互干扰,造成交通拥挤,通行能力下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已成为国省道交通瓶颈路段。而且随着沭阳城区的不断扩展,城市交通量日益增加,现状路网条件已不能适应沭阳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需要。因此,205国道以及245省道通过改建从沭阳县城外侧绕越,形成沭阳东环线、北环线和西环线。而本项目的建设将形成沭阳城区南环线,最终形成完整沭阳环线,为合理分离过境公路交通与城市交通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根据宿迁市综合交通规划,宿迁市规划公路网布局为“放射形加方格网”形态,规划到2020年构成宿迁市“五纵四横四环”骨架层网络,如图5-8所示。其中,“四横”分别为徐宿淮盐高速公路(高速)、邳州宿迁沭阳连云港公路(一级)、宿迁泗阳淮安公路(一级)、安徽泗洪淮安公路(一级)。本项目是宿迁“五纵四横四环”骨架路网中“横二”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为该地区提供一条东西向的通道,同时了完善区域路网,提高了路网密度。5.是优化区域路网,便于居民出行的需要沭阳县域现有多条国省干线公路,路网密度相对较大,但因为缺少科学的整合优化,区域路网覆盖率并不高,区域干线公路形成“纵强横弱、东重西轻”的格局。从道路总体走向来看,区域干线公路以南北向为主,而东西走向公路仅有326省道和324省道,尤其宿迁市与沭阳县之间仅通过324省道相连。而从道路分布区位来看,目前两条东西走向干线公路均位于沭阳县城东侧,位于沭阳城西的耿圩镇、悦来镇、新河镇、颜集镇等均无有力的交通设施衔接。而其中耿圩、颜集等镇均为沭阳县经济贫困乡镇,相对落后的交通条件如不能尽快得到改善,将不利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另外,区域还存在着过河交通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就淮沭河过河通道而言,沭阳段内仅有淮沭河沭阳闸桥及宿沭一级公路(324省道)跨淮沭河桥,沭阳闸桥桥面净宽仅7m,通行能力有限,淮沭河桥承担了大量淮沭河过河交通,交通压力较大。与沭阳闸相比,该桥位距离沭阳县城较远,绕行严重,不利于县城与西部乡镇之间的交通出行。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区域路网连通度,减少沭阳主城区与沭阳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行里程,对优化区域路网架构、促进区域乡镇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本项目串联了沭阳汽车客运东站与规划的汽车客运南站。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成为客运东站与客运南站之间的纽带,对改善客运站的对外出行条件,发挥公路客运枢纽的整体功起到很好的作用。6.是提高326省道全线运行效率,保障出行安全的需要326省道为东西走向,东起陈家港,向西经响水、灌南、涟水,终于沭阳东关转盘,路线全长约140公里。现状为二级公路,它联通淮安、连云港、宿迁三市。目前涟水段(宁连高速至236省道段)已于2009年9月16日开工建设,按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响水段(沿海高速至陈家港段)已于2009年3月26日开工建设,全长23.699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而沭阳段现状为二级公路,路基宽仅12m,且部分路段街道化现象较严重,已严重影响到236省道全线功能的发挥。同时根据2008年江苏省干线交通量调查资料汇编,326省道马厂观测站2008年年平均日交通量为4201pcu/d,根据项目组调查资料,2009年路段平均交通量达8125pcu/d,按此增长速度,现状326省道很快就将达到其作为双车道二级公路适应交通量的上限,不能继续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成为326省道的瓶颈路段。因此,迫切需要对236省道沭阳段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326省道全线运行效率。同时,326省道沭阳段出行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其现状为二级公路,路基宽仅12m,同时公路交通穿镇而过,特别是城区段,与不同性质的城市交通流混杂,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326省道已成为事故多发路段,326省道与城市主干道的多个交叉路口已成为事故黑点。另外,沭阳区域交通设施与城市发展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跨越淮沭河交通设施明显不足,对于过淮沭河断面而言,行车条件较好的324省道跨淮沭河桥距离沭阳城区较远,不便于县城与西部乡镇之间的交流。沭阳城区和西部乡镇的联系主要依靠距离城区相对较近的沭阳闸,而沭阳闸桥面宽度仅7m,交通拥堵现象日益突出,集水利与交通功能为一体的沭阳闸难以满足现状交通需求,且桥头转弯处基本呈直角,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交通事故频发。326省道沭阳段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可以很好地分离城市交通与公路交通流,以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其西延段的建设,可以很好地缓解过淮沭河交通压力,因此推进建设本项目更加体现了居民便捷出行、安全出行的需要。1.5.2交通量预测本项目交通量预测采用“四阶段推算法”,2033年(远景年)本项目推荐线路段平均交通量为21044pcu/d,路段特征年交通量分布见下表。pcu/d 326省道沭阳段交通量预测结果 表1-12013202020252033起点-205国道9182129341578120615205国道-324省道9724137021680421032324省道-疏港大道10491151051807422096疏港大道-新245省道8456122961533520431路段平均9463135091649921044平均增长率5.22%4.08%3.09%1.5.3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一级公路标准。2.设计速度100km/h。3.路基横断面标准路基标准横断面宽度采用26m,其组成如下:中央分隔带2.00m+左侧路缘带20.75m+行车道223.75m+硬路肩23.00m+土路肩20.75m。图1-5 路基横断面图4.构造物设计标准(1)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3)桥梁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 大、中、小桥、涵洞:1/100。(4)净空标准:跨等级河流通航等级标准见下表等级河流通航等级表 表1-2序号航道名称航道等级净高(m)净宽(m)1淮沭新河(东偏泓)5652柴米河5453柴南河等外2.5121.5.4路线方案路线起至旧路东南侧约1.3km沭阳县与涟水县交界处,向西北延伸绕越沂涛镇区后接旧326省道,沿旧路向西在古屯河西侧约500m处与旧路分离,继续向西沿马场镇区南侧布线,再次接旧路向前延伸至章集社区东南侧张刘村附近,与旧路再次分离后在章集社区南侧向西布线,路线在武河村与新205国道交叉,之后继续向西依次跨越京沪高速公路、柴南河、柴米河、柴沂干渠以及新长铁路后至松江路,利用松江路继续向西跨越淮沭河后至终点245省道。路线全长为42.102km,其中扩建段里程6.112km,新建段里程35.990km(含淮沭新河特大桥2.05km)。1.5.5主要工程量全线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3。 主要工程数量表 表1-3序号项目单 位数 量备 注1设计里程km42.1022永久性占地亩2668.41新增3拆迁建筑物1000m260.54土方数量1000m32187.2计价方5路基防护工程1000m325.8圬工量6路基路面排水工程1000m39.6圬工量7特殊路基处理km1.748沥青砼路面1000m2889.79特大桥、大桥m/座4081.8/410中小桥m/座577.0/1511涵洞道4912公路与公路交叉处10主要交叉13安全设施km42.1021.5.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本项目推荐方案总估算金额为121484.72万元,其中建安费为90377.77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2885.49万元,每公里建安费2146.64万元。根据有关补助标准,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资金筹措按照省市共建的方案完成。其中省补资金标准为:根据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方案(2005-2010年)以及省交通厅“关于下达2005年度省干线公路建设工程计划的通知”(苏交公200557号)有关补助标准。省对苏中和苏北地区拟建项目新建路段一级公路按照800万元/公里补助,对扩建路段一级公路按500万元/公里进行补助;另外,在建设项目路线上全长100m以上的桥梁,跨越四级航道以上(含四级)的按1800元/平方米进行专项补助,其它桥梁以及互通式立交桥桥梁部分按1500元/平方米进行专项补助。1.5.7国民经济评价通过国民经济评价分析,本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14.44%,大于社会折现率;敏感性分析表明,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从国民经济角度来看,本项目具有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表 表1-5 指 标方 案内部收效率EIRR(%)净现值ENPV(万元)效益费用比EBCR投资回收期N(年)全部投资14.44%25649.61.5416.301.5.8实施计划针对本项目特点,为保证建设质量,需要有合理的工期。因此,综合各种因素,推荐本项目建设工期为24个月,于2013年10月全线建成通车。1.5.9问题与建议1.沭阳县作为我省苏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发展后劲和潜力巨大,为了提升沭阳县域经济实力、加快沭阳建设,建议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加大工程推进力度,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项目尽快实施;2.项目沿线分别经过新长铁路、淮沭河等较大工点,本次拟定路线方案征求了水利、航道、铁路、沿线乡镇、自来水公司等部门的意见,建议在下一阶段进一步与有关部门就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协调;3.本项目沿线河塘众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从项目安全建设的角度出发,下一阶段将进一步加强地质勘察力度,详细了解区域内的地下水位及地质构造等情况,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4.尽早对城区段远期方案用地规划进行控制,预留远期建设用地,减少拆迁,降低工程难度和造价。第二章 项目区域经济社会现状与发展规划2.1 项目位置及影响范围图2-1 项目影响区示意图目前,326省道东起连云港陈家港,向西止于沭阳县城东侧,与324省道在城区迎宾大道转盘平面相交,是沭阳县向东部地区的一条放射性道路,是宿迁市“五纵四横四环”公路网规划中“横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连云港市“五纵五横”快速公路网规划中重要的横向道路。本项目位于宿迁市沭阳县,其建成将进一步优化区域公路网的结构,对沭阳县交通运输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意义。依据影响范围的大小,项目影响区可划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本项目直接影响沭阳县,间接影响连云港、徐州、淮安等江苏其他地区以及周边省份。2.2 区域社会经济现状2.2.1 江苏省2.2.1.1自然概况1.位 置江苏简称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东濒黄海,西连安徽,北接山东,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京杭大运河纵贯江苏南北,陇海铁路横贯江苏北部,沪宁铁路连接苏南各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平原辽阔,主要有苏南平原、江淮平原、黄淮平原和东部濒海平原,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2.面 积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06%。其中平原面积7.06万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km,耕地面积490.5万公顷。3.河 流全省境内河川交错,水网密布,长江横穿东西400多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690km,西南部有秦淮河,北部有苏北灌溉总渠、新沭河、通扬运河等。有大小湖泊290多个,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太湖和洪泽湖像两面大明镜,分别镶嵌在水乡江南和苏北平原。4.气 候全省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大致以淮河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2.2.1.2人口概况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67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34,比上年下降0.0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7.04,下降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2.30,与上年持平。2.2.1.3社会经济现状江苏省地处于长江与沿海“T”型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结合部,位于当今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太平洋西岸,是长江开发开放的龙头,是经济对外辐射和对内辐射两个扇面的枢纽区域。2008年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03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左右。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0 %、12.9%和1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4万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超过5700美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955.038.1。产业集约化发展加快,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和沿海产业带发展态势良好,全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超过90家。区域发展更趋协调,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苏中形成江海联动、跨江发展新格局,苏南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省历年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见表2-1。 江苏省历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表 表2-1年份人 口(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亿元)三产总产值(亿元)(当年价)进出口总额(亿美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16843.71601.38345.14793.92462.3245.0419926911.22136.02393.821119.26622.9462.5119936967.272998.16490.591598.05909.5287.0019947020.544057.39671.942186.771198.68129.1019957066.625155.25848.352715.261591.64167.9419967110.166004.21965.293074.121964.80202.1619977147.866680.341008.413411.862260.07238.7719987182.467199.951016.273640.102543.58264.2619997213.137697.821003.513920.152774.16312.6020007327.248582.731031.174435.893115.67456.3820017354.929511.911082.434907.463522.02513.5520027381.0010636.301127.455541.513967.34703.0020037405.812451.81106.86782.34562.71136.720047432.515512.41315.48770.35426.71708.120057474.518272.121388.5810342.676540.872279.4120067549.521645.11545.012250.87849.22840.020077624.525560.11726.114285.89548.23496.720087676.530312.62100.016663.811548.83922.7图2-2 江苏省历年GDP发展趋势图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积极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政策,交通、能源、水利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得到加强。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67公里,总里程达到3725公里。京沪高速铁路江苏段、沪宁城际铁路、南京南站、淮安民用机场、泰州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四桥开工建设,无锡硕放机场、徐州观音机场、盐城南洋机场对外开放,连云港25万吨级矿石码头建设进程加快,苏通大桥、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等相继建成通车,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二期、通榆河北延工程进展顺利。2.2.1.4产业结构根据江苏省在全国未来发展中心地位和总体目标要求,到2020年江苏各产业之间将实现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产业结构将完成由“一、二、三”到“三、二、一”的转变。即建立现代化农业;建设发达的第二产业;高起点、高建设、高效益地发展第三产业,使江苏的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位居首位。从图2-1可以看出江苏省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目前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分布结构逐渐优化,经济结构步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 江苏省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表 表2-2年份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123.5054.0022.50199220.0056.7023.30199316.3853.9030.32199416.6053.9029.50199516.4052.7030.90199616.1051.2032.70199715.1051.1033.80199814.1050.6035.30199913.2050.7036.10200012.0051.7036.30200111.3851.5937.03200210.6052.1037.3020038.8954.4736.6420048.4856.5434.9820058.0056.6035.4020067.1456.636.2620076.7555.8937.3620086.955.038.1图2-3 江苏省历年三大产业发展趋势图2.2.1.5产业布局根据生产力布局的原理和江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和基本思路,江苏生产力布局的总体思想是:划分两大经济区域,即沿江地区(含沿江8市和所辖36个县)和淮海地区(即苏北5市和所辖28个县),确立各自的发展方向,形成区域经济的特色优势;建立五大产业经济带:(1)沪宁高速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2)滨江基础工业带;(3)东陇海重工业带;(4)沿海经济带;(5)苏北大运河经济带。选择有利区位,开发优势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不断优化城镇体系。图2-4 江苏省产业带布局图与本项目有直接联系的重要产业带是东陇海重工业带。2.2.1.6城镇体系现状与规划江苏省现设13个省辖市,下辖106个县(市、区),其中27个县级市,25个县,54个市辖区,1466个乡镇。江苏省目前已经形成全省三级中心城市总体格局,各级中心城市分布详见表2-3。江苏省现状城镇体系 表2-3一类二类一级中心城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连云港二级中心城市南通、镇江、扬州、淮安、宿迁、泰州、宿迁三级中心城市江阴、常熟、宜兴、新沂其他不设区市、县城图2-5 江苏省都市圈规划图资料来源: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未来江苏省将形成以三大都市圈为核心,依托五条发展轴线的“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重点城镇一般乡镇”的六级城镇发展格局。三大都市圈分别是: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徐州都市圈。五条发展轴线分别是:徐连城镇聚合轴、宁通城镇聚合轴、沪宁城镇聚合轴、新宜城镇聚合轴和连通城镇聚合轴。江苏省都市圈规划见图2-4。本项目直接影响区属于新宜城镇聚合轴。2.2.2 宿迁市2.2.2.1自然概况宿迁市处于徐宿淮连经济中心地带,西临苏北经济重镇徐州,东靠欧亚大陆桥桥头堡连云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境内平原广布,有江苏省第二大淡水湖洪泽湖和第四大淡水湖骆马湖,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宿迁市地处鲁南丘陵与苏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多为平原。北东侧的六塘河、沂河水系由北东方向流入黄海,南西侧的沙河、西民便河等向南东方向流入洪泽湖,成为淮河水系的支流。宿迁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受大陆与海洋气候影响,冬季盛行北风,干燥少雨;夏季盛行东南风,湿热多雨。2.2.2.2.行政区划及人口宿迁市现辖二区三县:宿城区、宿豫区、泗洪县、泗阳县、沭阳县。2008年末总户数148.60万户,户籍人口534.58万人,比年初增加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95。2.2.2.3.社会经济现状2008年宿迁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55.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62亿元,增长13.2%;第二产业增加值305.34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216.10亿元,增长23.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289元,比上年增长19.5%。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21.8:46.0:32.2调整为20.4:46.6:33.0。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9元,比上年增长15.7%。 宿迁市历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表 表2-4年份人 口(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亿元)三产总产值(亿元)(当年价)财政收入亿元进出口总额亿美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0456.6639.7320.6812.396.661.8515.141991464.7142.0421.7112.947.382.0315.781992466.8550.1523.6117.309.232.5020.211993469.5863.5528.4823.1011.974.1125.871994471.8188.7238.3532.8417.545.5231.471995476.81112.2252.4936.2223.516.7740.071996480.83124.8859.6338.5126.747.6844.431997488.82144.6966.3543.2135.148.9048.061998494.26165.4671.9552.9640.559.8551.241999499.73182.0074.1761.1246.7110.1656.612000505.24200.6576.0970.8453.7211.2762.642001510.84223.1680.4980.3262.3512.4569.452002513.00247.0385.0592.1469.8414.3277.242003517.26278.1984.07111.5382.5916.8778.002004521.39335.5996.13141.7697.7011.0787.622005524.54375.9399.65163.25113.0313.77109.502006529.47454.20107.09203.68143.4320.05127.032007532.12542.00118.00249.21174.7932.92158.872008534.58655.06133.62305.34216.1046.52196.80图2-6 宿迁市历年GDP发展趋势图宿迁市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低,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大生产部门,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表明宿迁市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就经济发展现状水平来说,宿迁市农业收益低下,农业劳动力释放困难,工业化水平较低,财政较为困难。在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中,宿迁市经济社会总体水平处于末位。2.2.3沭阳县2.2.3.1自然概况沭阳县城位于江苏省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南北55公里,东西60公里。北与东海县接壤,南与泗阳、淮阴区相连,东与灌云、灌南、涟水县毗邻,西与宿迁市、新沂市接界。境域面积2298平方公里。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条河流纵横境内,205国道、324省道、245省道、326省道、新长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2.3.2.行政区划及人口沭阳县现辖29个镇,8个乡,695个行政村。2008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76.82万人,比年初增加0.1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人口保持低速增长。2.2.3.3.社会经济现状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5亿元、财政收入25.0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2.52亿元,分别增长14.9%、67.02%和59.49%;农民人均纯收入5540元,增长14.7%。 沭阳县历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表 表2-5年份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三产总产值(亿元)(当年价)农民人均纯收入万人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元1994155.6522.8811.936.094.8611771995156.9328.5016.665.636.2015651996158.2332.0018.625.987.4117541997162.7740.1021.618.3410.1624041998165.1849.2623.7413.2112.3126921999167.1354.3124.1916.0114.1128352000169.6461.3424.9019.7216.7229992001171.3669.0226.3223.0219.6831602002172.4677.0228.1426.5322.3533442003174.5487.0530.8930.6225.5431502004175.88101.0334.0837.2029.7535492005176.14104.9435.6940.3628.8939002006177.05124.1235.9051.7836.4442782007178.90142.7441.2959.5541.9149202008176.82181.5145.3280.0156.185449图2-7 沭阳县历年GDP发展趋势图沭阳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大项目推进方略,瞄准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奋斗目标,坚持在求实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实,全面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在过去的近15年里,国民经济始终保持稳定、快速、协调发展态势,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3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2.3.1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经济总量保持在全国领先行列,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010年比2000年增加2倍左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逐步缓解,就业相对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较大转变,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力争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省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和人居环境有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安医学院儿童医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全国职业教育数学试卷
- 2024年北海市华侨中学招聘教师真题
- 七下北大数学试卷
- 麒麟区2024年小升初数学试卷
- 青岛期中数学试卷
- 去年金牛区一诊数学试卷
- 铜鼓县2025年县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工作人员【32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彭浦中学数学试卷
- 宁波高中二模数学试卷
- 抖音团长合作协议书
- 电玩城场地经营管理与电玩游戏机行业分析报告
- 档案整理服务公司质量管理手册
- 高考日语-一轮复习 【高效课堂精研精讲】补助动词-ていくてくる+课件
- CLSI2012中华医学会翻译版 M02-A11 纸片法
- 外研版八年级下册选词短文填空期中复习专项练习10篇(含答案)
- 油田管线毫米波雷达智能监控解决方案Copy
- 保运施工方案(炼油厂)
- 斑马湖万达广场专项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 水闸安全评价报告
- 老年法律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