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城市化水平聚类分析 以湖北省为例(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霍伟东霍伟东(1970),男,重庆人,西南财经大学,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邓国营邓国营(1980),男,山东泰安人,西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投融资 区域经济一体化。杨晓军(1981),男,山东潍坊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人口、区域和城市经济管理 杨晓军3(1、 2西南财经大学 国际商学院,成都 610074 ; 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人口与区域研究所,武汉 430064)摘 要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地域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建立了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以湖北省为例,对其36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化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关键词:区域城市化;城市化指标体系;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Level in Hubei ProvinceHuo-Weidong Deng-Guoying Yang-Xiaoju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outh 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0074; Population and Regional Research Institutio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430064)AbstractUrbanization level is an important index of measuring a regional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it also an important index of reflecting a regional econom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nsiders five contents: urban population, economy, society, life style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by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constructs the index system for the assessment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level.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looks into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of thirty-six cities of Hubei province in detail by using Cluster Analysis. And basing on this condition, we put forward correspond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Hubei province, and also hopes that this results can better impulse this provinces urbanization level.Key words: regional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index system; cluster analysis6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生产、聚集和传播的中心。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表现。区域城市化是指某区域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一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能直接反映该区域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衡量一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目前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指标城市化率,即城镇人口(或非农业人口或市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我们认为,用城市化率来衡量一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方法简单易行且操作方便,但由于该指标所包容的信息量比较少,过于简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因此,为了能够比较准确、全面地衡量一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本文采用规范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反映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方法,以湖北省为例,对2002年其36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并针对这些城市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区位特点,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一、城市化的内涵及其指标体系由于城市化研究的多学科性和城市化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对城市化概念的界定,一直是众说纷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中,城市化被定义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种转化的深刻内涵在于,它不单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更重要的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劳动与生活方式的转化。因此,城市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区域的城市化过程不仅是一个区域的人口城市化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城市化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反映出一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针对城市化的这一内涵,有必要建立一个全面、真实地反映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从而从不同层次、不同方位来描述区域城市化的程度、速度和分布。但这并不意味着指标越多越好,而是应该具有典型性、显著性、可获得性、可比性和可定量性。本文根据上面所描述的区域城市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衡量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并构造相应的指标,建立起综合评价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1、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口城市化是区域城市化的核心,主要表现为人口向工业区聚集、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从而使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据此选择“非农业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等指标,从人口结构、人口数量、从业人员比重等方面来反映区域的人口城市化水平。2、经济城市化水平经济城市化最根本的内涵是经济结构的非农化,其中工业化是直接推动因素,而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兴旺则是城市化向纵深扩展的表现。非农化生产所具有的高度聚集性特点,使得单位空间内经济活动强度和总量规模大增,据此可以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投资规模等方面来反映区域的经济城市化水平:“GDP(万元)”和“人均GDP(元)” 分别从绝对量和相对量方面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实力;“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反映了城市的经济结构,后者还反映了城市第三产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及向外辐射能力;“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一方面反映城市的投资规模,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3、社会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过程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社会发展体现了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也反映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因而反映社会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应从城建设施、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从总体上反映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铺装道路面积(万平方米)”和“拥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辆)”是城市交通运输能力的直接体现;“邮政业务总量(万元)”和“每万人拥有电话机数(台)”直接反映城市的通讯水平;“医生数(人)”和“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张)”直接反映城市的医疗卫生水平;“高等学校学生数(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万人)”是城市居民受教育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体现。4、生活方式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过程是个深刻的、全方位式的变革过程。伴随经济、人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产方式、行为习惯、社会组织关系乃至精神与价值观念都会发生转变,从而形成与乡村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城市化是整个城市化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化内涵丰富性的真正体现。虽然说其中的许多转变(如精神与价值观念的转变)是无形的、难以度量的,但区域内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化水平。因此设立“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方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总额(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等指标来分别反映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5、地域环境城市化水平城市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之一。工业化过程必然伴随着“三废”的产生,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状态好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因此可以从地域景观、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等方面设置指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来描述区域的地域环境城市化水平。区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上述五个方面不是彼此割裂、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中,人口城市化是核心,经济城市化是基础,社会和生活方式城市化是表现,地域环境城市化是保障。而最终的结果是促进社会的进步,环境的改善,人民生活的提高,生活方式更文明、更现代化。二、城市化水平聚类分析根据上述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本文选取湖北省36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得到各城市2002年的各项指标值(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3和湖北省统计年鉴2003),然后利用SPSS10.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处理,并以此为基础来研究湖北省36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一)聚类分析过程在聚类分析过程中,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无量刚化)处理,数据的缺省值以指标平均值代替,样本间的距离计算公式用欧氏距离平方(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聚类方法使用类间平均距离连接法(Between-groups Linkage),然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出反映湖北省36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的聚类树形图(见图1)和按三个类别划分的各类城市五大方面城市化指标的平均标准值表(见表1)。表1 三个类别城市主要指标的平均标准值表 城市化水平城市类别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城市化水平社会城市化水平生活方式城市化水平地域环境城市化水平第一类别1.8215.3849.5111.500.42第二类别0.534.592.250.830.51第三类别-0.13-1.09-1.89-0.48-0.08图1 湖北省36个城市的聚类树形图0 5 10 15 20 25城 市 +-+-+-+-+-+钟 祥 松 滋 麻 城 仙 桃 枝 江 安 陆 广 水 宜 城 应 城 汉 川 洪 湖 石 首 武 穴 老河口 天 门 大 冶 当 阳 鄂 州 枣 阳 赤 壁 潜 江 恩 施 利 川 襄 樊 荆 州 咸 宁 随 州 孝 感 丹江口 黄 冈 宜 都 十 堰 荆 门 黄 石 宜 昌 武 汉 (二)聚类结果分析聚类树形图形象地反映了各类城市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其中025的标尺刻度表示类别之间的亲疏距离。平均标准值表则直接反映了各类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差异。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具体分析湖北省36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特征。第一类城市是武汉市。这与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省会的城市地位和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相匹配。从总体上来看,武汉在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活方式城市化中的综合排名均处于第1位,并且远远的超过了其他类别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这说明武汉的城市化水平在整个湖北省是最好的。从这些指标的具体情况来看,武汉市非农业人口为459.34万人,GDP为1492.7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60.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70.43亿元,邮政业务总量为29.6亿元,每万人拥有电话机数为209.6台,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31035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70.08亿元,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总额为1079.96亿元,都几乎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尤其是第三产业增加值742.75亿元,高等学校学生数39.07万人,都占到全省总量的二分之一以上。这说明武汉市在这些指标的总量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这样正好与武汉的城市发展在全省中所占的地位相吻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武汉市的城市化发展也存在着不利的方面:非农业人口的比重为60%,小于第二类城市的70%;人均GDP为19792元,比第二类城市低1690.5元;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与第三类城市持平,比第二类城市少18个百分点;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7.08平方米,略低于第二类城市的19.96平方米,远低于第三类城市的30.16平方米。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武汉的地域环境城市化水平不是很高,略低于第二类城市,稍高于第三类城市。这也从这一方面反映了武汉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环境问题。第二类城市包括宜昌、黄石、荆门和十堰四个地级市。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这四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作为湖北省的四个地级市,该类城市的城市化综合水平比其他七个地级市都高,但总体上比武汉的城市化水平要低,尤其是经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水平。在与第三类城市的比较中,该类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占有一定的优势,这说明该类城市在整个湖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前四个方面的各项指标来看,该类城市的非农业人口的比重为70%,人均GDP为21482.5元,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2%,在全省中都是最高的。尤其是非农业人口的比重,高出武汉市10个百分点,高出第三类城市30个百分点。这说明这类城市的人口城市化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经济实力也比较雄厚。但是也存在着不利条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40%,低于其他类城市10多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与第三类城市持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于第三类城市10.2平方米。这说明该类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比较低。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从地域环境的城市化水平来说,该类城市在三个类别中是最高的,这也反映出该类地区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非常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注意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类别包括襄樊、荆州、咸宁、随州、孝感、丹江口、黄冈、利川、恩施、潜江、赤壁、枣阳、鄂州、当阳、大冶、天门、老河口、武穴、石首、洪湖、汉川、应城、宜城、广水、安陆、枝江、仙桃、麻城、松滋、钟祥、宜都等31个城市。该类城市包括了7个地级市和24个县级市(包括直管市),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湖北省城市化发展的总体水平。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该类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相对比较低,并且存在着明显的层次性。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再运用聚类分析来对该类城市进行划分。同时结合图1所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把该类城市划分为两个小类别。其中荆州、襄樊、孝感、咸宁、黄冈、鄂州、随州7个地级市城市为一类,其余的24个县级市(包括直管市)为一类。通过计算比较这两小类别城市主要指标的平均标准值(见表2),可以发现两者的差异比较明显。第一小类城市在五大方面的指标都高于第二小类城市,这说明第一小类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相对具有明显的优势。从各项指标的具体情况来看,第一小类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70.2亿元,道路铺装面积为686.14万平方米,拥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为456辆,邮电业务总量为18839.43万元,每万人拥有电话机数为15.76台,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2913.29张,高等学校学生数为18575.43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3.07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08.13元,都是第二小类别城市的2倍多。但是第一小类别城市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仅为23.4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7.98平方米,略低于第二小类别城市。由此可以看出,地级市城市化水平比县级市(包括直管市)的城市化总体水平要高,只是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足,但影响不大。而这也正好与该类城市的城市化实际发展水平相接近。表2 第三类别城市主要指标的平均标准值表 城市化水平城市类别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城市化水平社会城市化水平生活方式城市化水平地域环境城市化水平第一小类别1.393.268.743.200.80第二小类别-0.41-0.95-2.55-0.93-0.23 从总体来看,第三类中的7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水平要低于第二类中的4个城市,这也正是两者被划分为不同类别的根本原因。从两者的具体指标来看,第三类中7个地级市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铺装道路面积、高等学校学生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方面还稍高于第二类中的4个地级市,说明两者的差距也并不是很大,只要这7个地级市加快发展的步伐,找出制约自身城市化发展的“瓶颈”,完全有能力达到第二类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从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这五个方面的指标来看,造成湖北省各城市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水平。人口城市化指标虽然也存在着差距,但是相比之下不是很明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单用人口城市化指标来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不足。三、结论及对策分析通过对湖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的聚类分析,可以把其特点简单地概括为“一枝独秀、层次分明”。即武汉市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武汉市、各地级市和县级市(包括直管市)的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不同的层次,且城市化水平依次降低。这说明湖北省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在总体上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根据上述对湖北省城市化水平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应该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湖北省城市化发展战略,以更好地提高湖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首先是要加强武汉市作为湖北省城市化发展中心的地位。武汉作为目前湖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也是华中和长江中游地区最大城市,应在城市化中发挥龙头作用。针对目前湖北省城市化水平的现状,武汉市应该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城市化水平,尤其是要提高地域环境城市化水平,以此来推动湖北省以武汉为中心的1+8城市圈的建设和发展。从城市圈的城市化水平来看,也只有武汉的城市化水平才具有竞争力和优势,其他8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都比较低,这就更需要发挥武汉这一特大城市的优势。其次是要加快宜昌、黄石、荆门和十堰等四个地级市的城市化发展。作为湖北省贯穿东西的四个城市,其城市化水平在省内相对较高,发展前景良好,应该作为湖北省加快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培养对象。宜昌、荆门和黄石现有非农业人口都超过或处于60万,并且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宜昌的总人口也已经超过了100万。这些都是该类城市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先兆。况且该类城市的城市化发展会带动周边城市的城市化发展,能为湖北省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充当“发动机”的作用。同时,该类城市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把握发展的机遇,加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集装箱租赁合同范本
- 菌物标本采集制作工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手工等离子切割工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产品测试委托合同
- 游泳救生员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液化气从业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泰州货运从业资格考试及答案解析
- 长度计量员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生产安全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煤矿安全标准化题库及答案解析
- 大学语文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南昌大学
- 凉菜岗位职责
- DB11-T 344-2024 陶瓷砖胶粘剂施工技术规程
-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解读》课件
- 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锅炉节能器施工方案
- 《食品厂员工绩效方案》
- 工程人员驻场服务方案
- 汽车智能技术与应用 教案全套 朱升高 项目1-10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介绍- 车载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
- 产品方案设计模板
- 企业合规经营规范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