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澜沧县南丙河水库工程初步设计 3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核定:审查:校核:编写:参加工作人员:目 录3工程地质13工程地质43.1工程概况43.1.1地理位置43.1.2工程布置43.1.3前期专家评审意见53.1.4勘查工作内容及主要工作量93.1.5勘察依据103.2区域地质概况113.2.1基本地质条件113.2.2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地震动参数193.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233.3.1基本地质条件233.3.2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293.4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383.4.1基本地质条件393.4.2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433.4.3坝轴线比选及推荐473.4.4坝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483.4.5导流泄洪输水隧洞工程地质条件533.4.6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573.4.7上游围堰工程地质条件583.5输水线路工程地质条件583.5.1基本地质条件583.5.2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603.5.3工程地质评价613.6天然建筑材料623.6.1防渗土料643.6.2风化料703.6.3混凝土骨料、块石料及反滤料713.6.4输水线路天然建筑材料723.7结论及建议743.7.1结论743.7.2建议783工程地质3.1工程概况3.1.1地理位置XXX水库位于云南省XXXX内,水库坝址位于XXXX,水库坝址地理位置为东经,北纬XXXX。自澜沧县城至把坝址区现有高等级公路及简易林区公路通达,交通尚属方便。3.1.2工程布置XXX水库位于云南省XXXX南朗河左岸一级支流南丙河上,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XXXXm,坝顶高程XXXXm,水库总库容XXXX万m3。书库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溢洪道、导流泄洪输水隧洞组成,粘土心墙风化料坝最大拔高68.7m,是一座集农业灌溉、农村人畜蓄水、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于一体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工程由南丙河水库枢纽工程及水库至勐朗坝区麻新寨输水干渠组成。输水渠道线路总长为49.776km,主要建筑物由明渠、倒吸虹、隧洞等组成,渠道设计流量为1.880.34m3/s,控制灌溉面积2.376万亩。3.1.3前期专家评审意见2012年12月4日,云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评审中心在昆明组织召开了澜沧县南丙河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评审会,与会专家和代表听取了我院的成果汇报,分专业认真地进行了讨论和评审,并提出来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我院根据专家组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对可研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评审认为修改完善后的可研报告基本达到规程、规范对本阶段设计内容和深度的要求。关于地质部分的主要评审意见如下:(1) 区域稳定与地震工程区位于滇西横断山地的滇西南中山宽谷亚区,处于腾冲耿马地震带南部,为强震区域。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水库枢纽区及渠系工程前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渠系后段地震动峰值加度0.4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度(白沙井新寨渠尾)。(2) 水库工程地质水库两侧分水岭宽厚,库盆及分水岭地带主要分布元古界的绢云母石英片岩等变质岩系,左岸局部有泥岩、砂岩等碎屑岩系。地下水向库内河床排泄,基本同意水库不会向两岸邻谷渗漏的结论。岩层走向顺河,背斜轴线和XXX断层从库内靠近左坝肩贯通至下游冲沟,存在构造破碎带渗漏的条件,下阶段应进一步查明渗漏带宽度和渗透性能,确定具体的防渗方法。库岸总体稳定,局部河弯段和冲沟内存在岩层产状外倾,倾角小于岸坡,有不稳定逸出点。下阶段应对结构面的性状、具体规模以及与其他地质构造面的组合,作出进一步分析论证。(3) 坝址工程地质 坝址选择本阶段对上阶段选择的两个坝址作了进一步比较,下坝址地形、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工程量也相对较小。本阶段选定下坝址是符合实际的。 坝型比较坝基由古元界变质岩系绢云片类组成,软夹层普遍,总的为软岩中硬岩类。受背斜、区域性断层等构造挤压影响,片理、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差,强风化埋深较大,坝基适应于土石坝坝型,根据当地建筑材料,代表坝型采用粘土心墙风化料坝是合适的。 坝基工程地质坝基为层(片)状岩体有多组地质构造面组合。表层岩体完整性差,强风化埋深较大,层间有泥化带,蓄水后沿不同方向的软弱面可能产生局部坝基失稳,在清基开挖时也容易失稳。下阶段对可能失稳的部位和因素作进一步论证圈定,并提出稳定措施,对锚固深度范围、强队作相应修正。坝基防渗采用帷幕灌浆,底界深入相对不稳定层(q5Lu)5m。据钻孔资料分析,右岸自坝端外延116.75m为正常蓄水位与稳定地下水位交点,河床段幕线长176.60m,左岸自坝端外延174.03m,正常蓄水位与相对隔水层顶板交点。高程1402.00m以下的坝基渗漏段采用双排孔灌浆,排距1.0m,孔距2.0m;其余段采用单排孔灌浆,孔距1.58m。由于幕线与岩层走向拱交,浆液不易穿层成幕。上述布置基本可行,下阶段作进一步优化。(4) 导流泄洪输水隧洞导流泄洪输水隧洞布置于右岸,为“龙抬头”进口型式与导流隧洞结合为一洞布置。导流洞进口底板高程为1362.0m,泄洪输水隧洞进口底板高程1375.6m,后半段为导流洞和泄洪输水隧洞公用段,出口底板高程1354.95m,隧洞开挖断面尺寸为2.9m3.9m。隧洞沿线岩体为绢云母石英片岩类,片理、节理裂隙发育较为破碎,岩层倾向下游偏山内。进口段倾角3540,洞脸为顺向坡,容易失稳。洞身前、后段上覆岩体厚2040m多在强风化带内。围岩分类以、类为主。下阶段对岩体的完整性和物理力学参数作进一步论证调整。(5) 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右坝肩,全长271.81。进口堰顶高程1416.20m,沿线为绢云母石英片岩,表部呈强风化状,片理、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差。岩层倾向下游,走向与溢洪道轴线近横交,两侧最大开挖边坡高20m左右,总的为横向坡,相对有利于稳定,底部斜坡段为顺向坡,需作必要的抗滑措施。(6) 渠系工程地质渠系工程布置于南丙河右岸,自泄洪输水隧洞出口起,全线长49.78km(其中:明渠44.67km;倒虹吸18座共长3.8km,隧洞4座共长1.3km)。沿线分布绢云石英片岩以及砂岩、泥岩等碎屑岩和及少量的泥灰岩石膏扁豆体可溶岩,表部分布大片冲洪积层和残破积层、崩滑堆积层等。沿线地质构造发育局部存在一定的不稳定组合,对稳定有影响。下阶段对渠系防渗和可能不稳定段作针对性措施。(7) 天然建材 防渗粘土料选有两个土料场,均为石英微晶片岩的残坡积土,选定的料场运距4Km,可采储量36.0万m3,储量、质量均可满足工程要求。下阶段应按可采区不同深度的土层作全料分析,确定其含粒量、含粘粒量以及最优含水率和枯季天然含水率,并选择开采范围和形式,确定可用底层界。 风化料大坝风化坝壳料场为坝址上游右岸山梁的河边风化料场,料场演示为强弱风化绢云石英片岩。优先开采的B区有用层储量为365.80万m3,剥采比为0.25:1,到坝址运距2.5Km,开采、运输条件较好。由于料源针片状含量直接影响到碾压体的质量,且随着时间推移变形会更加明显,下阶段应采取针对性的施工工艺,以保证坝体填筑质量。 石料导流泄洪输水隧洞所需砂石骨料及块石料从大平掌料场外购,至下坝址运距约500Km。其余混凝土砂石骨料、块石料从酒井乡石灰厂石料场开采,石灰厂料场至枢纽区运距28Km。上允、大平掌两个石料场,料场为石炭系中统(C2)生物碎屑灰岩,据测试不惧碱活性。两料场开采运输条件较好,储量及质量能满足设计要求。3.1.4勘查工作内容及主要工作量受澜沧县税务局委托,我院承担南丙河水库工程初步设计工作。依据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南丙河水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如下:(1) 查明水库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对水库渗漏、库岸稳定、浸没和固体径流等问题作出评价,预测蓄水后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2) 查明坝(闸)址、引水线路和其他建筑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为选定坝线、坝型和其他建筑物轴线位置及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地质资料与建议。(3) 查明导流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施工附属建筑物的工程地质勘察。(4) 进行天然建筑物材料详查。南丙河水库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工作始于2013年2月,2013年3月中旬完成澜沧县南丙河水库工程初步设计地质勘察报告及附图的编制工作,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主要依据有关规程规范以及上级部门审查意见进行,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详表:3.1.5勘察依据本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附图编制依据如下:(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2010版)(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3)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4)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L2992004(5)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SL2512000(6)水利水电钻探规程SL2912003(7)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8)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3452007(9)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SL1662010(10)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11)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T 53362006(12)水利水电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DL/T 53352006(1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14)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GB 210752007(15)水利水电工程钻物探规程SL 3262005(16)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 3732007(17)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 501452007(18)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L/T 53532003.2区域地质概况3.2.1基本地质条件3. 2.1.1地形地貌南丙河水库工程位于XXXX内,地处横断山脉南延部分的澜沧江西岸,属澜沧江水洗,山脉走向总体为南北向,地势北高南低。测区地势总体西北、东南高,中间低,最高海拔为东南部的怕凉山,高程为2360m,最低海拔位于南拉河河谷,高程为950m,最大高差为1410m,因此,区域以构造剥蚀中山地貌、侵蚀构造河谷地貌为主,简夹侵蚀堆积地貌。(1) 构造剥蚀中山地貌:岩性主要为碎屑岩,地形波状起伏,山顶平缓,多见低丘、单面山和宽谷,水系发育,山坡地形坡度2040。(2) 侵蚀构造河谷地貌:河谷一般较狭窄,两岸岸坡地形坡度一般2040,河谷断面多呈“V”字形。(3) 寝室堆积地貌:包括山间盆地与漫滩、心滩及间断分布的、三级阶地。3.2.1.2地层岩性测区地层复杂,主要出露第四系、上第三系、侏罗系、二迭系、石炭系沉积岩、元古界澜沧群变质岩及少量岩浆岩,地层分布特点为西部、中部一带均为沉积岩,东部地区主要为变质岩,岩浆岩零星分布。测区出露的各类地层分述如下:(1) 第四系 全新统(Q4al):冲积、残坡积砂砾石、粘土,厚030m,主要分布于澜沧坝、勐滨坝、富本坝区及部分山间小盆地。 中更新统(Q2al):岩性为冲积砂砾石层及分粉砂质粘土层,厚约20m,主要分布有澜沧坝区的北部和东部边缘地带。 下更新统(Q1al):岩性为砂岩、砂砾岩,中部夹褐煤层,厚约30m,主要集中分布于澜沧坝区西南部和勐滨坝东西部。(2) 第三系上新统勐滨组(N2m)上部为泥岩、页岩夹褐煤层,下部为砂砾岩,厚167m496m,主要分布于勐滨坝东西部山麓一带。(3) 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J3b)上部为紫红色含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互层,下部为紫红色钙质细砂岩夹泥岩互层,厚935m。主要分布于测区东南部的邦播一带。(4) 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J2h)花开左组上段(J2h2)为紫红色黄绿色页岩、粉砂质泥岩夹长石砂岩、泥灰岩及石膏扁豆体,厚501935m;花开左组下段(J2h1)为紫红色砂砾岩、含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夹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厚299645m。主要分布于测区中东部的佛房上允男根河流域一带。(5) 二叠系下统 拉巴组(P1l)上部岩屑石英砂岩、硅质岩夹页岩、粘板岩;中部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紫红色页岩;下部黄绿色岩屑石英砂岩、紫红色页岩、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体;总厚1249m,主要分布于南那河、南腊河下游、南崩河下游、唐胜河及澜沧坝上允梁子一带。 景冒组(P1j)灰、青灰色灰岩夹少量鲕状灰岩、白云岩化灰岩,厚660m,主要分布于南腊河上游左岸。回行组(P1h)灰白色细晶白云岩、含灰质白云岩及少量灰岩,厚228659m,主要分布于南腊河上游太平掌村以南一带。(6) 石炭系上统(C3)灰岩夹少量灰质白云岩、鲕状灰岩,厚1011541m,零星分布于勐滨坝北西的南腊河流域。(7) 石炭系中统(C2)生物碎屑灰岩,厚258412m,零星分布于勐滨坝北西的南腊河流域。(8) 石炭系下统(C1) 依柳组(C1y)依柳组上段(C1y2)为蚀变凝灰岩、火山角砾凝灰岩和杏仁状玄武岩夹灰岩透镜体,厚131290m;依柳组下段(C1y1)为玄武岩夹炫舞凝灰岩和灰岩透镜体,厚528m1114m。主要分布于勐滨坝北西的南腊河中游和澜沧坝北西的唐胜河流域一带。 南段组(C1n)上段(C1n3)为长石石英砂岩、含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夹粘板岩,厚11361994m,大面积分布于测区西北部地区。中段(C1n2)为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夹粘板岩和少量石英。厚5521370,大面积分布于测区中、西部地区的南朗河流域。下段(C1n1)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夹XXXXX,厚XXXX,主要分布于测区中部的XXX。(9) 元古界澜沧群(Pt3) 南坑河组(Pt3n)灰色XXX岩,厚XXXX,主要分布于XXXXX 惠民组(Pt3h)上段(Pt3h2)为XXX色XXXX岩,厚XXXX,主要分布于XXXX下段为(Pt3h1)为XXX色XXXX岩,厚XXXX,主要分布于XXXX XXXXXXXX(10) 岩浆岩测区东南部零星分布有华力西期辉绿岩、辉绿玢岩脉等侵入岩和火山岩、碎屑岩等喷出岩。测区东部边缘出露印支期黑云二长花岗岩、黑云花岗岩及少量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岩基。3.2.1.3地质构造测区位于滇西经向构造带(即三江经向构造带)中澜沧江深断裂以西,三江褶皱系之保山临沧褶皱带南段,三级构造单元属凤庆澜沧隆起区的东南部边缘,云南省大地构造分区详见图XXXX,再经燕山、喜山运动的影响,区内断裂极为复杂,保存完整褶皱甚少,多支离破碎。主要构造线两组,即SW和NWSE向,但受孟连澜沧断裂(F19)的影响,孟连SE向构造均被NESW向构造切割,详见工程区构造纲要图(图XXXX)及研究区地震构造图(图XXXX)。区内的主要构造分述如下:(1) 断裂 南定河断裂(F41)断裂带全长180km,云县附近往南西方向分成东、西两支,两支主干断裂由北东向南西逐渐散开,南端间距最宽约60km。南定河断裂带为一新活动强烈的地震构造带。在活动程度上西支断裂明显比东支断裂强烈。历史上,在西支断裂中南段的耿马大寨附近,1941年5月16日发生过7级地震,震中烈度为度。近年来在云县朱家村和勐撒机场附近还发现了古地震遗迹,其震级估计与1941年耿马大寨7级地震相当。 XXXXX断裂XXXXXX XXXXX断裂 XXXXX XXXXXX断裂XXXXXX、(2) 褶皱 上高寨背斜位于澜沧坝子以西的平掌山上高寨下南板一带。褶皱走向NWSE,核部岩层倾角3852,东翼岩层倾角3349,属长轴背斜,轴线被NESW向断层垂直错断,翼部地层破坏严重。 XXXXXX向斜XXXXXXX XXXXXXXXXXXXX、3.2.1.4物理地质现象南丙河水库区域内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主要为冲沟、风化作用以及小规模崩塌、滑坡等。(1) 冲沟区内发育常流水冲沟、干冲沟(季节性流水冲沟)两种不同类型冲沟。 常流水冲沟水库流域内长流水冲沟主要呈NW向发育,断面呈宽缓的“”谷状。切割深度一般2040m,谷底宽度15120m,两侧谷坡坡度2040。冲沟纵比降一般小于10,延伸长度大于500m。 干冲沟区内干冲沟沿NE、NW、SN、EW向皆有发育,断面呈狭窄的“V”或“V”谷状。切割深度一般520m,谷底宽度0.53m,两侧谷坡坡度5090,沟壑坍塌发育。冲沟纵比降一般大于30,延伸长度一般小于500m。(2) 风化作用南丙河水库所处区域属孟连褶断束的东北部和惠民褶皱束的西部边缘。岩体风化作用受区域构造影响明显,总体东部地质构造发育相对软弱,风化深度较小,风化程度较低;而西部地质构造发育,地层被断裂切割得支离破碎,风化作用相对较强,风化深度较大,风化程度较高。(3) 崩坍、滑坡区内总体崩坍、滑坡弱发育,且规模一般较小,多分布于河流、冲沟两岸地形陡峻地段。3.2.1.5水文地质条件(1)含水层(组)及地下水类型根据地下水的福存条件,区域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及溶岩水三种类型。测区内富本坝子、澜沧坝子和勐滨坝子多为第四系松散的砂砾层、粘土覆盖,地下水类型与孔隙水为主,为孔隙含水层,地层透水性中等强;南腊河上游南囡村以北、大平掌村以西地区出露灰岩,地下水类型以岩溶水为主,为岩溶含水层,地层透水性强极强;测区其它区段地层多为片岩、板岩、泥岩、砂岩、花岗岩等,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地层透水性弱,为区域相对隔水层。(3)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松散岩类孔隙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还接受部分第四系孔隙水下渗补给。地下水以散流状排向所在河流(沟谷),或以泉水方式集中排出地表,而后地表水、地下水自东、西、南三面向南丙河汇集排泄,南丙河河床为当地地下水最低排泄基准面。3.2.2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地震动参数3.2.2.1工程场区位于澜沧江深断裂与缅甸东部断裂及南定河断裂与打洛断裂之间,紧邻耿马澜沧深断裂,东部发育木戛断裂,西侧发育磨刀河曼懂断裂、澜沧勐遮断裂和孟连断裂。澜沧江深断裂为区域地块的东部边界断裂,缅甸东部断裂为区域地块的西部边界断裂,南定河断裂为区域地块的北部边界断裂,打洛断裂为区域地块的南部边界断裂,其中澜沧江深断裂和耿马澜沧深断裂为均属岩石圈断裂。图XXXX为研究区地震构造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区域内发育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北北西多组断裂构造,且相互交汇、交叉,形成复杂的构造格局。其中规模较大,且新活动比较强烈的断裂有10条,其中XXXXXX、XXXXXX、XXXXX、为全新世活动断裂,、为中早更新世活动断裂,、XXXXXXX为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明显减弱,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记载,现代活动小震也较小,XXXXXXX、XXXXXXX、XXXXX晚更新世以来活动不明显。XXXXXXX、XXXXX、XXXX等断裂距离南丙河水库仅XXXXX km。3.2.2.2区域地震构造带及地震活动工程区位于XXXX地震带内,东部紧邻XXXX地震区,XXXX地震带对工程场地起着控制作用。依XXXX水库坝址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一下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XXXX地震带内不同时期不同震级档的强震次数统计结果见表XXX,XXXX年至XXXX年XXXX月M3.0地震次数统计结果见表XXXX。从表中可以看出,研究区内共有M4.7历史强震100次,其中4.74.9级29次、5.05.9级45次、6.06.9级21次、7.07.9级5次。但1900年以前仅记载强震1次,可见地震记录时间很短。XXXX年至XXXX年XXXX月M3.0地震次数统计结果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M4.7历史强震100次,其中4.74.9级29次、5.05.9级45次、6.06.9级21次、7.07.9级5次。、3.2.2.3区域构造稳定性测区处于XXXX地震构造带内,属近场区的发震控震断裂影响带上,其区域稳定性受发震地震带影响明显,处于相对不稳定区块。近期地震活动频繁,最大震级为XXXX年X月X日的XXX级XXXX地震。区内地质构造极为复杂,主要发育孟连澜沧断裂、XXXX、XXXX、XXXX等。其中的XXXX和XXXX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属区控性控震、发震活断层,且交叉贯穿测区中部,距南丙河水库约XXXX km;XXXX断裂、XXXX断裂为中早更新世活动断裂,且断裂与水库最近距离仅XX km,而其次级断裂从水库的左岸坡穿越。综上所述,南丙河水库距离全新世活动断裂XXXX km,且X和X两条断裂均穿越渠道,水库距离中早更新世活动断裂(X)仅XX km,工程区近期地震活动频繁,最大震级为7.6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区域稳定性勘查技术规程DL/T 53352006规定,工程区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3.2.2.4地震动参数按1:400万中国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南丙河水库输水线路后半段(白沙井新寨渠尾段)的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4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0.3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南丙河水库及输水线路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对应场地为中硬场地。3.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3.3.1基本地质条件南丙河在勐滨汇入南朗河,在惠民境内交于南览河,在景洪市橄榄坝附近汇入澜沧江,是澜沧江的三级支流。水库区地势总体为东南高、西北低。最高点为东南部怕凉山,海拔高程2360m。最低点为水库坝址下游南丙河河床,高程261m,相对高差1140m。库区内主要为构造侵蚀中山地貌和侵蚀构造中山河谷地貌间夹侵蚀堆积漫滩、心滩、阶地地貌。南丙河河谷总体走向,上游河段河道弯曲,坝址附近河段河道总体顺直,而坝址下游约170m处河道向右转弯近90,导致右岸形成单薄山体,单薄山体长近300m、宽约50100m。河谷总体较狭窄,谷宽一般1050m,在高程1410420区间段河谷较宽缓,谷宽约80120m。河流纵比降510。南丙河两岸地形坡度2035,总体上缓下陡,河谷两侧局部呈现悬崖绝壁,河流断面呈狭窄的“V”谷状。两岸发育有不对称分布的级阶地,阶面一般高于河床23m。两岸支流、冲沟发育,沿南丙河干流方向发育密度约600800m/条,发育方向主要为北东南西向。常年流水冲沟切割深度约200400m,发育长度多大于1KM,而季节性流水冲沟及干沟切割深度多小于100m,发育长度多小于1Km。南丙河两岸支流,冲沟多近于垂直汇入南丙河干流。南丙河两岸地表分水岭宽厚,南丙河距离两岸地表分水岭0.77.5km,两岸地表分水岭走向总体与区域主要构造线方向平行。右岸距离地邻谷(南角河)约1km,南角河河床高程为11501200m;左岸分布有地邻谷(磨刀河),南丙河与磨刀河距离最近位置位于库首左岸的磨刀河梁子,该库段南丙河距离左岸邻谷(磨刀河)约1.0km,磨刀河谷底高程12351600m,其后半段河谷高程低于水库拟设正常蓄水位(高程1419.2m)。南丙河左岸地形地貌明显受地质构造限制,沿磨刀河曼懂断裂及其分支断裂常形成线性地形垭口,且南丙河左岸的支流、冲沟多沿地质构造线方向发育。3.3.1.2地层岩性库区主要出露元古界澜沧群南坑河组(Pt3n)、惠民组变质岩,岩性主要为绢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微晶片岩、绿泥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等夹熔岩、铁矿层;南丙河左岸分布有侏罗系花开左组(J2h)泥岩、砂砾岩、含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其上零星分布有厚度不均的新生界第四系(Q)松散堆积层。3.3.1.3地质构造水库区所处三级构造单元属孟连褶断束的东北部和惠民褶皱束的西部边缘,该区径华里西运动褶皱回返,再经燕山、西山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极为复杂。(1) 断裂库区地质构造主要发育有XXXX断裂、XXXX、XXXX断裂以及XXXX背斜。这些褶皱、断层性状详见XXXX所述。其中的XXXX断裂为晚更新世中强活动断裂,主干断裂与水库坝址的最近距离约为1km,其次级断裂XXXX及XXXX在水库上游段穿越库盆,并在磨刀河南侧交于XXXX断裂。 (2)断裂破碎带XXXX断裂发育宽度3050m,其两侧1525m范围内岩体极破碎,图XXXX为断裂两侧破碎带岩体照片,该照片拍摄于坝址左岸上游1.0Km冲沟上侧的XXXX断裂下盘。从图中可以看出,断裂破碎带为灰黄色石英微晶片岩,全风化,岩体呈散体结构。(3)褶皱除上述地质构造以外,库区还发育有规模相对较小的次级地质构造,经水库枢纽区硐探以及库区地质测绘发现,水库库盆区主要发育有背斜XXXX。背斜XXXX:背斜发育于南丙河左岸山坡,与南丙河大致平行,背斜轴线分布高程13601420m东南端位于扎克小箐与南丙河交汇口的上游南丙河河谷,北西端交于光头山断裂,轴长约3.4km。核部及两翼地层均由元古界澜沧群惠民组(Pt3h)组成,岩体挤压扭曲强烈,核部岩层大多陡倾或直立,两翼岩层产状变化较大,背斜南翼岩层总体倾向南西或北西,背斜北翼岩层总体倾向北西或北东,岩层倾角一般2040。3.3.1.4物理地质现象库区主要发育冲沟、崩坍、滑坡以及岩石风化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1) 冲沟 常流水冲沟库区内库盆周边常流水冲沟主要沿NE、SW向发育,断面多呈宽缓的“U”谷状。切割深度一般小于100m,谷底宽度510m,两侧谷坡坡度2040。冲沟纵比降一般2030,延伸长度一般小于1km。(2) 风化作用库区岩体风化作用明显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总体以南丙河为界,南丙河右岸地质构造发育相对较弱,风化深度较小,风化程度较低,根据坝址及风化料场勘探成果,右岸全风化层埋深412m,强风化层埋深1540m;南丙河左岸地质构造发育,地层被断裂切割得支离破碎,加上背斜构造的影响,岩体风化作用较强烈,风化深度较大,风化程度较高,根据坝址及风化料场勘探成果,全风化层埋深5m,强风化层埋深2070m。(3) 崩塌、滑坡库区总体崩塌、滑坡弱发育,规模一般较小,大多小于2000m3多分布于河流、冲沟两岸地形陡峻地段,且主要分布于南丙河左岸。近坝库岸(坝址扒布河交汇口库段)发育的滑坡共有4个,均分布于南丙河左岸,各滑坡的主要特征详见表XXXX,其中规模最大的HP2约7.04104m3,分布于坝址左岸上游约700m,分布高程14401493m,滑坡前缘高于正常蓄水位20m。近坝库岸(坝址扒布河交汇口库段)发育的崩塌体共有3个,各崩塌体特征详见表XXXX,从表中可知,该库段发育的崩塌体规模相对较小,规模最大的崩塌体体积约0.79104m3,分布于坝址右岸上游约200m处,分布高程13631395m,水库蓄水后将完全被淹没。除表XXXX、表XXXX中描述的近坝库岸发育的崩塌、滑坡外,本阶段在扒布河交汇口上游的南丙河两岸及扒布河两岸共调查发现2个小型崩塌体及1个小型滑坡体。2个小崩塌体均位于基岩陡坎下侧临河床部位,组成物质为碎块石夹孤石及少量砂土,架空明显,为基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卸荷破坏所致,崩塌体规模均小于500m3,水库蓄水后将被完全淹没;而本阶段设计调查发现的小型滑坡则发育于扒布河左岸临河床部位,地形坡度为30,体积约450m3,为停止发展的滑坡,水库蓄水后将被完全淹没。3.3.1.5水文地质条件(1)含水层(组)及地下水类型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库区内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两种类型。表层第四系覆盖层以及全风化基岩内的地下水以孔隙水为主,为孔隙水含水层,地层透水性中等强;库区内分布的侏罗系花开左组下段(J2h)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内的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为裂隙含水层,透水性中等强,主要分布于南丙河上游左岸,分布高程为14001480m,水库蓄水后,部分J2h1地层将被淹没;元古界澜沧群南坑河组(Pt3n)、惠民组(Pt3h)的绢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微晶片岩、绿泥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等夹熔岩、铁矿层以及侏罗系花开左组上段(J2h2)泥岩内的地下水以吉言裂隙水为主,透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广泛分布于库区内,是构成水库库盆的主要岩层。(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库盆左岸分布有断裂XXXX、XXXX,两大断裂均大致与南丙河平行,均为压扭性逆断层,其中的XXXX多处穿过库盆,而XXXX则仅在保董寨北侧的冲沟内沿水库回水线边缘穿过,该区段内断裂XXXX的分布高程约为14201425m略高于水库的拟设正常蓄水位(高程1419.2m),两条断裂均通过断裂XXXX与南丙河下游连通。沿断层带多处发育常年流水泉点,表明断层具有明显的阻水作用。根 据左岸钻孔(ZK1、ZK6、ZK11、ZK12)地下水位资料,XXXX断裂带内推测地下水位高程13931416m,略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1419.2m),且推测相对隔水层顶面略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1419.2m)。综上所述,库区内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向补给;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第四系孔隙水补给。地下水从高水位区沿岩体裂隙、断层破碎带及空隙向低水位区径流,由于断裂XXXX、XXXX具有明显的阻水作用,断层上盘地下水沿断层面以散流状排向所在沟谷,或以泉水方式集中排出地表;断层下盘地下水则一部分沿断层破碎带向下游运移,最终向冲沟及南丙河排泄,另一部分则沿岩体裂隙、孔隙直接向南丙河排泄,南丙河河床为库区的最低排泄基准面,水库蓄水后,两岸地下水补给库水。3.3.2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3.3.2.1水库渗漏南丙河水库两岸地表分水岭宽厚,南丙河距离两岸地表分水岭0.77.5km,水库右岸距离地邻谷(南角河)约11km,南角河河床高程为11501200m,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南丙河与南角河之间分布地层岩性主要为绢云石英片岩、石英片岩等变质岩,均为区内相对隔水层,岩层走向与南丙河河谷小角度相交,且南丙河右岸泉点出露高程远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1419.2m),因此,水库不存在向右岸低邻谷产生渗漏的问题;水库左岸分布有地邻谷(磨刀河),南丙河与磨刀河距离最近位置位于库首左岸的磨刀河梁子,该库段南丙河距离左岸邻谷(磨刀河)约1.0km,磨刀河谷底高程12351600m,其后半段河谷高程低于水库拟设正常蓄水位(高程1419.2m)。该库段南丙河与磨刀河之间分布的地层岩性以绢云石英片岩为主,为区内相对隔水层,岩层走向与南丙河河谷小角度相交,在水库的近分水岭处地下水出露点(即泉水点)高程远高于水库拟设正常蓄水位(1419.2m),根据左岸泉水出露高程及坝址左岸勘探成果分析,水库不存在向左岸低邻谷产生渗漏的问题。库盆左岸分布有断裂XXXX、XXXX,两大断裂均大致与南丙河平行,均为压扭性逆断层,其中的XXXX多处穿过库盆,而XXXX则仅在保董寨北侧的冲沟内沿水库回水线边缘穿过,该区段内断裂XXXX的分布高程约为14201425m略高于水库的拟设正常蓄水位(高程1419.2m),两条断裂均延伸至水库下游冲沟,冲沟长480m,冲沟沟谷高程13581460m,其中有约320m长的沟段沟谷高程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1419.2m),断层带与冲沟交汇地段沟谷高程均在1435m以上。断层带组成物质以糜棱岩、断层泥为主,沿断层带多处发育常年流水泉点,表明断层具有明显的阻水作用。根 据左岸钻孔(ZK1、ZK6、ZK11、ZK12)地下水位资料,XXXX断裂带内推测地下水位高程14261436m,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1419.2m),因此,水库沿XXXX断层带上盘向南丙河下游低谷段冲沟产生渗漏的可能性较小; 断层带上盘为pt3h2地层及pt3n地层,为区内相对隔水层,断层带上盘多处出露泉水,且泉水出露高程远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1419.2m),因此,水库沿XXXX断层带上盘向南丙河下游低谷段冲沟产生渗漏的可能性较小;XXXX断裂带下盘为pt3h2地层,推测地下水位高程13931416m,低于书库正常蓄水位(1419.2m),且推测相对隔水层顶面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1419.2m),因此,水库讯在沿XXXX断层带下盘向左岸下游的3#冲沟产生渗漏的问题,由于该渗漏带距离水库左坝肩较近,可以认为是左岸绕坝渗漏的一部分,其渗漏量67.86104m3/a,占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的0.98%,渗漏轻微,且属于裂隙型渗漏,可采取帷幕灌浆的处理措施对其进行防渗处理。综上所述,南丙河水库不存在向两岸邻谷产生渗漏的问题,但水库左岸存在沿断裂XXXX断层破碎带下盘向南丙河下游产生裂隙型渗漏的问题,可采取帷幕灌浆的处理措施对其进行防渗处理。3.3.2.2库岸稳定及边坡再造(1)库岸稳定库区内主要为构造剥蚀中山地貌和侵蚀构造中山河谷地貌,间夹侵蚀堆积漫滩、心滩、阶地地貌。库区两岸地形坡度3040,局部呈现悬崖绝壁,地层岩性主要为绢云石英片岩,片理产状总体以背斜BX1为界,背斜西南侧倾向左岸偏下游,背斜东北侧倾向右岸偏下游,库岸总体以逆向坡为主,仅在扒布河与南丙河交汇口下游库段左岸靠近河床段为顺向坡,库区内河谷两侧基岩露头较好,植被发育。根据库岸地形地貌特征、库岸结构类型、岩体结构特征、坡体变形破坏程度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将库岸分为3个区段。 区位于扒布河与南丙河交汇口上游约400m以上库段。左岸地形坡度2035,总体上缓下陡,河谷两侧局部呈现悬崖绝壁,第四系土层厚一般25m,结构中密,局部松散,全风化厚一般13m,靠河床地段基岩露头较好;左岸发育顺河向断裂,局部受顺河向地质构造的影响,岩体较破碎,岩体风化较深,岩层面及裂隙面产状较凌乱,基岩大部分为逆向坡及斜向破地质结构,但河流及冲沟蜿蜒曲折,局部仍为顺向坡地质结构,倾角略大于坡角,局部小于坡角,根据坝址及风化料场勘探分析,岩体卸荷带发育水平深度约48m,无不利结构面组合。因此,该库段左岸岸坡土层及全风化层总体基本稳定,局部稳定性差;强风化基岩总体稳定,局部稳定性差。右岸地形坡度2035,总体上缓下陡,河谷两侧局部呈现悬崖绝壁,第四系土层厚一般25m,结构中密,局部松散,全风化厚一般13m,靠河床地段基岩露头较好,岩层面及裂隙面产状较凌乱,总体岸坡多为斜向坡或顺向坡地质结构,倾角略大于坡角,局部小于坡角,根据坝址及风化料场勘探分析,岩体卸荷带发育水平深度约48m,无不利结构面组合。未发现大的地质构造痕迹,右岸总体受地质构造影响较小,岩体风化程度低,岩体完整性相对较好。仅在岸坡坡角局部地形陡峻地段发育有小规模的崩塌体,无其他大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发育。因此,该库段左岸岸坡土层及全风化层总体基本稳定,局部稳定性差;强风化基岩总体稳定,局部稳定性差。 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A、 HP2、HP3稳定计算根据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L/T 53532006),水电水利工程边坡按其所属枢纽工程等级、建筑物级别、边坡所处位置、边坡重要性和失事后的危害程度,划分边坡类别和安全级别。详见表XXXX表XXX水电水利工程边坡类别和级别划分根据上表,可将XXXX水库XXXX边坡划分为XXXX,因此,HP2、HP3稳定计算按XXXX进行评价。根据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L/T 53532006),水电水利工程边坡稳定分析应区分不同的荷载组合或运用状况,其安全系数应不低于表XXXX的数值。表XXXX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安全系数 边坡稳定计算过程中,各类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按XXXX建议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选取,滑动面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按表XXXX进行选取,HP2、HP3的地质剖面图详见图XXXXX,选用XXXX计算程序进行边坡稳定计算,计算成果详见表XXXX、XXXX表XXX滑动面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B、 滑坡涌浪预测本报告采用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推荐法进行滑坡涌浪预测,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推荐法是目前比较简单而又常用的方法,该方法假定:滑体滑落于半无限水体中,且把滑体当作整体以重心点作质点运动,按照重力加速度公式,推导出滑坡入水速度的计算公式;然后根据滑坡体平均厚度、水库水深度和滑动前后重心的位置,根据经验曲线图(见图XXX、XXX)确定出滑坡入水处以及距滑坡体入水处不同距离的最大涌浪高度。滑坡入水速度计算公式如下:V=式中:经过计算,水库在正常蓄水位高程时,HP2滑坡入水速度为7.78m/s,滑坡入水处的最大涌浪高度为2.86m,在水库大坝处的最大涌浪高度为1.88m;HP3滑坡入水速度为8.09m/s,滑坡入水处的最大涌浪高度为1.97m,在水库大坝处的最大涌浪高度为1.37m.由于HP2、HP3滑坡失稳后在大坝处产生的最大涌浪高度分别为1.88m和1.37m,在水库大坝处产生的最大涌浪的高程分别为1421.08m和1420.57m,坝顶高程为1422.0m。因此,HP2滑坡失稳后在大坝处产生的最大涌浪低于坝顶高程0.92m, HP3滑坡失稳后在大坝处产生的最大涌浪低于坝顶高程1.43m。综上所述,该库段左岸岸坡土层及全风化层总体基本稳定,局部稳定性差不稳定,不稳定成分主要为表层发育的滑坡体,HP4在水库蓄水后将完全被淹没,加之其规模小,HP4对水库运行安全影响很小,HP2、HP3两个滑坡在各种工况下均处于不稳定状态,水库在正常蓄水位高程时,HP2、HP3滑坡失稳后在大坝处产生的最大涌浪的高程分别为1421.08m和1420.57m,HP2滑坡失稳后在大坝处产生的最大涌浪低于坝顶高程0.92m,HP3滑坡失稳后在大坝处产生的最大涌浪低于坝顶高程1.43m。因此,HP2、HP3滑坡失稳后对水库不存在大的危害,建议在坝顶修筑防浪墙;强风化基岩基本稳定,局部稳定性差。 右岸地形坡度20 35 ,总体上缓下陡,基岩露头较好,第四系土层厚一般13m,结构中密,局部松散,全风化厚一般13m,总体岸坡多为斜向坡或顺向坡地质结构,根据坝址及风化料场勘探分析,岩体卸荷带发育水平深度约48m,无不利结构面组合。未发现大的地质构造痕迹,右岸总体受地质构造影响较小,岩体风化程度低,岩体完整性相对较好。根据地表调查,仅在岸坡坡角局部地形陡峻地段发育有小规模的崩塌体Bt1,Bt1位于坝址右岸导流输水隧洞下游约50m,分布高程13631395m,规模约7900m3,推测平均厚度5m,结构松散。因此,该库段右岸岸坡土层及全风化层总体基本稳定,局部稳定性差不稳定;强风化基岩总体基本稳定,局部稳定性差。综上所述,南丙河水库库岸土层及全风化层总体基本稳定,局部稳定性差不稳定;左岸及右岸强风化基岩基本稳定,局部稳定性差。(2)边岸再造水库蓄水后,库岸土层及全风化层的稳定性会恶化;两岸强风化基岩总体基本稳定,局部稳定性差,水库蓄水后,局部岸坡的强风化基岩会发生失稳。预测水库蓄水后,库岸会发生规模不大的浅层滑、塌,但发生大规模滑坡、崩塌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水库蓄水后虽存在一定的边岸再造问题,但规模小,不会影响库岸的整体稳定性。3.3.2.3水库浸没库区属峡谷地形,岸坡地形陡峭,地形坡度2035,局部呈现悬崖绝壁,坡面起伏较大,山坡植被覆盖好,河谷两侧基岩露头好,表层覆盖层较薄,在谷底分布有少量河流级阶地,目前为农田,水库蓄水后将完全被淹没,库岸主要由透水性弱中等的区内相对隔水岩土体组成,两岸支流、冲沟发育,地下水埋深较浅,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通畅,水库蓄水对地下水位改变很小,无盐系地层出露,地下水矿化度较低,因此,水库两侧不可能次生盐渍化,不存在浸没问题。水库库尾河道狭窄,河谷两侧零星分布级阶地,现为水田,具二元结构,表层主要由砂土组成,下部砂卵石层透水性强,地下水排泄条件好、矿化度较低,水库蓄水对地下水位改变较小。因此,水库库尾不可能次生盐渍化,根据有关经验,适于水稻生长的地下岁位埋深临界值为0.30.6m,预测水库蓄水后,库尾的地下水位埋深大于地下水位埋深临界值,不存在浸没问题。综上所述,水库蓄水后,水库两岸及库尾不存在浸没问题。3.3.2.4水库淤积库区植被发育,水土保持良好,水土流失不严重,总体不会发生较大的淤积。南丙河水库淤积物质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水库径流区土壤侵蚀。 边岸再造形成的塌岸物质。 库岸周边岸坡上原有的零星分布的小滑坡、坍塌、崩塌堆积物,在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雍高,产生的坍滑进入库内。 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改变形成的淤积(主要是指工程建设造成的)。3.3.2.5水库诱发地震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光电子集成器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新兴应用场景商业化可行性报告
- 2025-2030光电子产业园芯片设计与制造工艺分析报告
- 2025-2030儿童脑力开发营养品市场准入门槛与竞争态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儿童绘本出版行业市场容量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儿童智能手表市场格局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
- 2025-2030儿童早教IP市场现状与需求变化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25-2030儿童戏剧教育市场发展前景与商业模式探讨报告
- 2025-2030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市场需求变化与行业发展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儿童安全座椅市场政策环境与用户认知及渠道建设分析报告
- 供应链优化管理策略报告模板
- (一检)泉州市2026届高三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数学试卷(含标准答案)
- 2025年福建省榕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矿山设备检修安全培训课件
- 2025-2030数据安全合规审计服务市场爆发及等保测评机构并购价值评估
- 2025年中国华电集团招聘面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手册
- 2025年机器人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现代汉语全套课件
- 智慧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 二十四山开门放水作灶真诀
-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分享
- 小学六年级体育教案(全册48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