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On The Choice of Constitution Interpretative Organ Mode in Our Country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M A Degree in Law By Sang Chao Postgraduate Program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upervisor Liu Yichun Academic Title Associate Professor Signature Approved May 2011 2 华华中中师师范大学学位范大学学位论论文原文原创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权说明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中师范大学 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允许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 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 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 适用本授权书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 CALI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 同意将本人 的学位论文提交 CALI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全文发布 并可按 章程 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 半年 一年 二年发布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 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 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 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 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II 摘摘 要要 宪法解释是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手段 宪法解释主体的选择则是进行宪法解 释的前提条件 在宪法实际上发挥作用比较好的国家 一般都建立了专门的宪法 解释机关 例如英国是由议会解释宪法 美国是由普通法院负责解释宪法 法国 设立了宪法委员会监督宪法实施 德国则设立了宪法法院承担宪法解释的职责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 监督宪法的实施 但由于种 种原因 全国人大常委会至今从未针对具体案件进行宪法解释 致使宪法解释权 长期处于虚置状态 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如何使宪法解释权在我国宪政实践中真 正发挥作用 而不仅仅只存在于宪法条文的规定 在考虑我国具体国情并借鉴其 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应在全国人大之下设立专门的宪法法院来行使违 宪审查和宪法解释的职权 以保障宪法实施和维护公民基本权利 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宪法解释主体的理论基础 包括 对宪法解释和宪法解释主体概念的界定以及目前宪法解释主体的理论分歧 第二 部分主要介绍了世界目前三种宪法解释主体模式 英国的立法机关解释模式 美 国的普通法院解释模式和法德的专门机关解释模式 通过对这三种解释模式的比 较分析可以看出都各有利弊 我国不可盲目照抄照搬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我国宪 法解释主体的现状分析 并指出我国宪法解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和第三 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 第四部分是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我国应建立专门的宪 法法院进行宪法解释 在借鉴德国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宪法法院的具体设置 包 括宪法法院的法律地位 作用 管辖权和运行程序 做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 宪法解释 宪法解释主体 宪法法院 II Abstract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is the vital means to guarantee the implement of constitution and the choice of the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ve organ is the precondition of that The countries which can use the constitution appropriately establish customized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ve organ generally For instance UK is to interpret the constitution by parliament while by common law court in USA Constitutional law committee is the organization to interpret the constitution in France while constitutional court shares the same duty in Germany China s Constitution clearly states that the NPC Standing Committee is the organization to interpret constitution and supervise its execution But for various reasons the NPC Standing Committee has never interpreted constitution on some specific case and that makes the power to explain the constitution remain a state of vacancy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We can t help to think thoroughly that how to make best use of the constitution explanation power and not limited to the constitutional rules Considering the basis of China 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with experience in other countries we hold the view that there should be some specialized constitutional court to perform power of examination starting system and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which guarantees constitution implementation and protects basic civil right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o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ve organ which includes the definition of constitution interpretation and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ve organ with its current theoretical difference The second part is mainly to introduce three constitution interpretative organ modes legislative body as the interpretative organ mode in UK general court mode in USA and special organ mode in France and Germany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se three modes they each have their pros and cons and it cannot be imitated and taken in China The Third part is to do status analysis on our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ve organ and point out the principal problem in constitution interpretation The paper stresses on the second and third part The fourth part is to analyz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the specific constitutional court to do constitution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angle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o make theoretic discussion on concrete setting includes the legal status functions jurisdiction and operational procedure of constitutional court in China based on the Germany mode Keywords constitution interpretation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ve organ constitutional court III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 I Abstract II 引引 言言 1 一 宪法解释主体的理论基础一 宪法解释主体的理论基础 2 一 宪法解释主体概念的探讨 2 二 宪法解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 1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3 2 符合本国国情 4 3 体现宪法精神 4 4 保持独立性与公正性 4 三 确定宪法解释主体的理论基础 4 二 国外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比较分析二 国外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比较分析 7 一 立法机关解释模式 7 1 理论来源 7 2 立法机关解释模式的主要特点 8 3 立法机关解释模式的局限性 8 二 普通法院解释模式 9 1 理论基础 9 2 制度特点 10 3 对普通法院解释模式的质疑 11 三 专门机关解释模式 12 1 法国宪法委员会解释模式 13 2 德国宪法法院解释模式 14 3 简要评价 15 四 各国模式的选择对我国的启示 15 三 我国宪法解释主体的现状分析三 我国宪法解释主体的现状分析 17 一 我国宪法解释主体的历史沿革 17 二 我国宪政实践中的宪法解释主体 18 IV 1 全国人大 18 2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 3 最高人民法院 19 4 其他国家机关 20 三 我国宪法解释主体选择的主要缺陷 20 四 我国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选择四 我国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选择 22 一 对当前我国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反思 22 二 我国宪法法院的具体设置 23 1 宪法法院的地位与作用 23 2 宪法法院的组织结构 24 3 宪法法院的管辖权 25 4 宪法法院的程序设计 26 结结 语语 2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29 致致 谢谢 31 1 引引 言言 西方有句谚语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 这句话用来比喻民主法治的进程恰 如其分 从 人权宣言 颁布至今 世界范围内的民主法治在曲折中前进 其间 对民主法治摧残最大的就是两次世界大战 但民主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 进入 21 世纪 民主法治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可以说 21 世纪是民主法治的世纪 民主法治的实现与宪政是密不可分的 宪政是民主法治的重要保障 而民主 法治又反过来促进宪政的发展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条件 有宪法不一定有宪政 但无宪法必无宪政 一部成功的宪法能够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最典型的例子莫 过于 1787 年美国宪法的制定 虽然只有短短七条 但确立了美国三权分立与制衡 的联邦政治体制 美国从此走上了民主法治的道路 如今二百多年过去了 美国 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 美国国会也通过了一系列 的宪法修正案 以保证宪法稳定的同时又与时俱进 但 1787 年美国宪法仍然是美 国的治国之本 发挥着治国安邦的重要作用 从美国的宪法的制定与发展可以看 出 宪法是一国之根本大法 关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中国从清末 预备立宪 到现在 探索宪政之路已走过百余年了 其间不知 颁布了多少部宪法 单是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就颁布了四部宪法 但 我们似乎离实现宪政的目标越来越遥远了 这不得不让我们停下脚步思考是什么 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本文的写作目的也即在于此 也不去探究已废止的 宪法 只是在现行宪法的基础上对宪法解释主体的选择这一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相关宪法规定与宪法实践 试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宪法解释主 体模式 以促进宪法的完善 进而早日实现宪政 使我国真正成为民主法治国家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更是我辈学法之人的共同目标 2 一 宪法解释主体的理论基础一 宪法解释主体的理论基础 一 宪法解释主体概念的探讨 一 宪法解释主体概念的探讨 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 是 法律中的法律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 是宪政实现的重要基础 宪法由于是规定国家政治制度 国家机关权力划分 公 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等最核心内容 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抽象性和一定的滞后 性 在宪法适用过程中必然产生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为了维护宪法稳定 保持宪 法适应社会进步 对宪法进行解释显得十分必要 而由谁来解释宪法即选择何种 宪法解释主体就成为宪法解释的前提 但如何界定宪法解释主体 又必须先了解 何为宪法解释 关于宪法解释的定义 我国大陆宪法学界还未达成统一共识 根 据学者考证 现有关于宪法解释的定义竟有 10 多种 这些定义主要依据宪法解释 的主体 客体 场合 目标四个方面来界定 但学者们对宪法解释的主体 客体 场合 目标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所以宪法解释的定义也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1 现 列举一些学者为宪法解释下的的定义 许崇德教授认为 宪法解释是指 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 原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 界限及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2 周叶中教授认为 宪法解释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 当人们对宪法的有关条 文内容存在不同理解时 由有权解释机关依照法定程序阐明其含义并具有法律效 力的行为 3 徐秀义 韩大元教授认为 宪法解释是指有权解释机关在宪法实施的过程中 对宪法的条文所作的理解与说明 4 肖蔚云教授将宪法解释界定为 有权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内容 界限 和精神作出的说明 5 张千帆教授认为 宪法解释是指根据宪法的原则与精神 采用一定的方法 对宪法的规定与条文含义的理解 说明与分析 其目的是通过一个理性可审查的 程序 找出一个合宪的正确结果 6 蔡定剑 刘星红认为宪法解释都是立法解释 具有最高权威 宪法解释具有 1 范进学 宪法解释的理论构建 M 山东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第 16 19 页 2 许崇德 宪法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第 80 页 3 周叶中主编 宪法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第 374 页 4 徐秀义 韩大元主编 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 M 北京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第 257 页 5 肖蔚云等著 宪法学概论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第 47 页 6 张千帆主编 宪法学 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 第 99 页 3 专业性 并不意味着只能由立法机关进行解释 1 以上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宪法解释进行界定 都具有其合理性 本人认为要界 定宪法解释 应从宪法解释的价值目标着手 宪法解释的价值目标在于通过宪法 解释 使所审查之法律符合宪法基本精神与原则 保障宪法的实施 故本人认为 宪法解释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 对宪法规范所作的符合宪法基本精神与原则的 理解与说明 经过对宪法解释定义的探讨 宪法解释主体的定义就较为清晰了 本人认为 宪法解释主体是指对宪法实施过程中对宪法规范作出理解与说明的机构 组织或 个人 根据其宪法解释有无法律约束力 可分为有权解释与无权解释 学理解释 世界各国由于政治体制 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不同 宪法解释主体理论也有所不 同 二 宪法解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 宪法解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宪法解释固然重要并且十分必要 但宪法解释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以保 证宪法宪法解释的合法性 合理性 使宪法之规定真正落到实处 本人认为宪法 解释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在民事 刑事或行政案件中 一般不会涉及宪法和宪法解释 只有在公民基 本权利遭受侵害 而现有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或法律本身违宪时 宪法解释才有 必要 在此情况下 宪法解释就十分必要并可以直接适用于具体案件中 以维护 公民的基本权利 民主法治国家的宪法与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其核心价值就在于 限制政府权力 保障公民权利 限制政府权力的落脚点也是为了保障公民权利 宪法和法律如果不以保障公民权利为价值目标 那宪法和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也就 毫无意义 当然 法律具有滞后性的特点 不可能永远跟时代同步 法律也不可 能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仔细规定 在法律实施过程中 公民基本权利遭受 侵害时得不到现有法律的救济时有发生 这时宪法解释就十分必要 宪法解释主 体可对法律没有规定的作出宪法解释以补充法律规定之不足 或宣布某一法律因 违宪而予以废止 使案件当事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宪法救济 也促使其他人更加信 任宪法和法律 信仰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的遵守促进宪法和法律在 实际运行中实现良性发展 反过来也更有利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1 蔡定剑 刘星红 论立法精神 J 载 中国法学 1993 年第 6 期 4 2 符合本国国情 但凡一种制度的引进 均要考虑到本国国情 如果制度与本国国情不符 生 搬硬套拿来使用 势必造成制度混乱 反而适得其反 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选择 也是如此 美国之所以建立以普通法院为主导的宪法解释模式 与其建国时宪法 的设计与规定 独特文化和政治制度是分不开的 随后欧洲国家纷纷效仿美国的 普通法院解释模式 但都不成功 也是与国情不符所致 欧洲国家一般都是大陆 法系国家 法官只是法律的严格执行者 并无美国法官 续造 法律的权力 加 之政治结构的不同 欧洲国家后来不得不放弃美国模式 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宪 法解释模式 因而产生了专门机关解释模式 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出 中国宪法解释模式的选择 并不是哪种 模式好就选哪种模式 每种模式都各有优缺点 关键是看哪种模式更符合中国国 情 在理论上多做分析探讨 实践中积极探索 才能最终选择适合中国的模式 3 体现宪法精神 宪法解释体现宪法精神是重要原则之一 宪法解释的主要功能是判断某一法 律是否违宪 但如何判断某一法律是否违宪 最重要的原则是看这一法律是否体 现宪法精神 遵守宪法原则 如果宪法对某一法律有明确规定 那就不用宪法解 释了 但要明确一点的是 宪法精神并不等于立宪者的原意 因为宪法一旦制定 宪法就是人民集体意志的反映 立宪者的原意已经不再重要 宪法精神就变成了 人民对宪法的价值追求 所以 宪法解释体现宪法精神即体现人民对宪法的价值 追求 4 保持独立性与公正性 无论何种宪法解释机关解释宪法 其必须保持独立性与公正性 要保证宪法 解释的权威性 关键是要保证宪法解释机关地位的独立 该机关财政上不受其他 国家机关支配 人事上不受其他国家机关领导 要保证宪法解释的公正 核心是 宪法解释机关要有大量具有很高法律素养 拥有专业的尤其是宪政法律知识 信 仰宪法 忠实执行宪法等优秀品格的法律人才 三 确定宪法解释主体的理论基础 三 确定宪法解释主体的理论基础 从世界各国的宪政理论与宪政实践来考察 目前 宪法解释主体主要存在两 种理论 民主理论和自由宪政理论 5 民主理论认为 人民作为宪法的真正创造者 他们理应有权解释和修改宪法 宪法解释主体民主理论倡导者托马斯 杰弗逊认为 对于美国宪法来说 最终的仲 裁是人民自己 他们自己选出自己的代表参加议会 或者以各州人口的三分之二 多数来解释或修改宪法 民主理论的最早实践者是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 的不成文宪法国家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制定 修改程序一样 并无特殊性 再加 之英国奉行议会至上原则 因此议会行使宪法解释权 并承担违宪审查的职责 这种理论来源于洛克的人民主权思想 而英国一向把洛克思想奉为经典理论 不 容质疑和反对 洛克认为 只有人民才能通过组成立法机关和指定由谁来行使立 法权 享有这种权力的人就不能把它让渡给别人 孟德斯鸠在 论法的精神 中也宣称 国家的法官不过是法律的代言人 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 即将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 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因此 只有代表 民意的的立法机关即议会解释宪法才能体现民主 符合民意 法官只能忠实执行 宪法而无权解释宪法 正是在人民主权思想和分权理论主导下 英国实行议会解 释宪法 自由宪政理论认为 宪法解释的权力应该让立法机关以外的司法机关来行使 因为司法机关惟一服从的就是法律 在司法独立的国家 司法机关能够更公正地 解释宪法 美国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开创了世界违宪审查制度 也是自由宪政理 论的最早实践者 美国宪法起草者汉密尔顿认为 在分权的政府中 司法部门的 任务性质决定该部门对宪法授予的政治权力危害最寡 因其具备的干扰与危害能 力最小 行政部门不仅具有荣誉 地位的分配权 而且执掌社会的武力 立法部 门不仅掌握财政权 且制定公民权利义务的准则 与此相反 司法部门既无军权 又无财权 不能支配社会的力量与财富 不能采取任何主动的行动 故可正确断 言 司法部门既无强制 有无意志 而只有判断 而且为实施其判断亦需借助于 行政部门的力量 1依据汉密尔顿的观点 在立法部门 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三个 部门中 司法部门力量最小 属于最小危险部门 所以宪法解释权交给司法部门 最让人放心 还能对三部门之间的权力形成有效制衡 美国正是根据这一理论建 立了普通法院解释模式 欧洲国家纷纷效仿美国通过普通法院解释宪法 但由于 法制传统 政治制度的差异 欧洲国家的效仿并不成功 随后在宪政实践的探索 中逐渐建立了专门机关 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 解释宪法模式 各个国家形成了 具有本国特色的宪法解释主体模式 在各国宪政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并影响 了亚非拉洲许多国家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1 美 汉密尔顿 杰伊 麦迪逊著 联邦党人文集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年版 第 391 页 6 民主理论和自由宪政理论虽然对于宪法解释主体的选择存在分歧 但两种理 论的价值目的却是一致的 即通过宪法解释来确认争议事项的合宪性 保障国家 政治权力结构稳定 限制政府权力的滥用 维护公民基本权利 7 二 国外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比较分析二 国外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比较分析 谁有权对宪法进行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 只要有宪法的国家都必须回答这个 问题 一个国家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选择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正如孟德斯 鸠在 论法的精神 一书中所言 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形成 与其政治 政治 经济 文化甚至所在地理位置 气候 环境等都具有紧密联系 正因为如此 世 界各国的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选择不尽相同 但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宪法解释主 体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 目前主要有立法机关解释模式 普通法院解释模式 和专门机关解释模式三种宪法解释主体模式 1 一 立法机关解释模式 一 立法机关解释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立法机关 议会 或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 大会 来解释宪法 英国和前苏联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1918 年苏俄宪法第 31 条规定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为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最高立法 号令及监督机关 第 32 条规定 统一协调立法工作和管理工作 并负责监督 苏维埃宪法的实施情况 中国 越南 厄瓜多尔等国家也采用这一模式 如我国 宪法第 62 条规定 全国人大修改和监督宪法的实施 第 67 条第 1 款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 监督宪法的实施 1 理论来源 由人民选举产生的议会而不是负责执行法律的司法机关来承担宪法解释的职 责始于英国 英国是不成文宪法国家 奉行议会至上和人民主权原则 议会是人 民选举产生的代表机关 是人民主权行使的机关 是民意的集中反映 议会享有 最高的法律地位 议会作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正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法院只能 执行法律而无权解释宪法 法院和法官的唯一职能只是忠实法律和维护宪法 保 障宪法实施 法院如果有权解释宪法则是对民意的侵犯 因为法院不是人民选举 产生 不是民意的代表 由法院解释宪法是反民主的 与人民主权思想是相违背 的 而监督权同立法权一样 是议会与生俱来 不可剥夺的权力 如果由其他机 关来行使宪法解释权 会造成其他机关法律地位高于议会的结果 1 李步云主编 宪法比较研究 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 第 30 页 8 2 立法机关解释模式的主要特点 首先 立法机关解释宪法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 按照民主理论的观点 议会 代表人民是宪法的制定者 即宪法文本的作者 作者本人当然比其他更清楚制定 宪法的目的 原则和精神 由此引申出立法机关更适合对宪法作出解释 正如卢 梭所说 制定法律的人要比任何人都更清楚 法律应该怎样执行和怎样解释 1 立法机关解释宪法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 其次 立法机关行使宪法解释具有主动性 在社会主义国家 大多数国家都 由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立法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 法律是否违宪 在法律实施之前就要经过违宪审查 如我国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法规必须向全国 人大常委会备案 目的即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地方法规的主动性违宪审查 最后 宪法解释一般依照立法程序进行 采用此种模式的国家只能由有关机 关或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有权提起宪法解释的议案 普通公民一般无权提起宪法解 释 并且宪法解释的程序有专门严格的法律规定 3 立法机关解释模式的局限性 立法机关负责解释宪法的主要特点是议会至上 统治一切 最大优点在于其 权威性 议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 是民意的代表机关 由其解释宪法能够保障宪 法的有效实施 但它的局限性也正在于此 首先 人民既是宪法的创造者 又是宪法的解释者 自己制定的法律自己监 督 能否保证人民的永远正确 如果人民的选择是永恒的真理 是否会导致人民 独裁或专制 这与专制下 朕即法律 有何质的区别 2 其次 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自称是人民的代议机关 代表民意 反对其他机关解释宪法 但议会如何保证它对宪法的解释符合立宪者 的原意 因为宪法一经制定 哲学解释学家认为文本制定以后 文本的作者就已 经 死去 其意义只能由读者赋予 议会以自己的意思代替立宪者意思 极易出 现汉密尔顿所说的那种情况 即 代表的地位反高于所代表的主体 仆役反高于 主人 人民的代表反高于人民本身 3退一步讲 即使议会对宪法的解释符合立宪 者原意 但自己对自己制定的法律进行解释 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 更容易造成 立法者专制 历史已经反复告诫我们 民主宪政的实现 需要时刻保持对权力 的警惕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 人类最智慧之处不在于科技发明 而是把权力关 1 法 卢梭 社会契约论 M 何兆武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 第 87 页 2 参见范进学 宪法解释主体论 J 载 中国法学 2004 年第 6 期 3 美 汉密尔顿 杰伊 麦迪逊著 联邦党人文集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年版 第 39 页 9 进了笼子 阿克顿勋爵的名言 权力导致腐败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也仍然 是政治经济学的真理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异化为绝对的权力 而绝对的权力必 然导致绝对的腐败 作为立法者的议会既制定法律又解释法律 议会代表人民行 使统治必然异化为 立法者统治 最终与民主宪政背道而驰 相去甚远 也极有 可能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 最后 议会解释宪法在宪政实践中缺乏有效性 第一 解释宪法只是议会众 多职权中的一项 具有附属性 议会主要职能是制定法律 保障国家权力结构稳 定 协调各个国家机关的权力运行 再加之议会一般定期召开 会议内容都是国 家经济社会的重要议题且会期时间不长 议会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 宪法解释的问题 第二 宪法解释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有深厚的宪政 法律知识 普通议会代表一般不具有法学专业领域的知识 宪法解释的工作很难 胜任 第三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作为立法者的议会负责制定法律的同时负责解 释宪法 很难做到宣布自己制定的法律违宪 实践中违宪的案件经常发生 议会 制定法律自以为是合宪的 但出现违宪案件要审查自己制定的法律是否违宪 如 果违宪就要宣布自己制定的法律是错误的 这岂不是陷入逻辑矛盾的尴尬境地 再则如果议会经常性宣布自己制定的法律违宪 议会自身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必然 受到损害 从维护自身合法性和权威性的角度考虑 议会便很难做到宣布自己制 定的法律违宪 结果必然导致宪法监督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 普通法院解释模式 二 普通法院解释模式 这一模式以普通法院作为宪法解释的机关 最后决定权属于最高法院 美国 的违宪审查制度是这一模式的开创者 随后被世界其他国家广泛移植 形成了由 普通法院通过司法程序保障宪法实施的宪法解释模式 这些国家包括 瑞士 日 本 韩国 印度 斯里兰卡 加拿大 丹麦 爱沙尼亚 挪威 冰岛 苏丹 爱 尔兰 马耳他 南非 阿根廷等 各国虽然都是通过普通法院进行宪法解释 但 运行机制有所不同 1 理论基础 它以自由宪政理论为基础 根据民主理论的观点 宪法是人民制定的 由代 表民意的议会解释宪法更能符合立宪者的原意 但自由宪政理论对此提出质疑 自由宪政理论认为由司法机关来解释宪法更能保证宪法实施过程中的公平公正 美国法源于英国法 但在法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并在理论和实践中 10 不断发展完善 美国 1787 年联邦宪法的制定 正是吸收了洛克的人民主权思想与 孟德斯鸠的权力分立学说 美国的立宪者认为 三权不仅要分立 更要互相制衡 在自由宪政理论看来 任何权力主体即使是人民自身都必须置于制约与监督之下 立法机关地位不能高于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三部门应该相互独立与制衡 在三 个部门中 司法机关最弱小 既无财权有无武力 宪法实施交与司法部门监督最 为放心 美国 1787 年联邦宪法并没有明确规定联邦最高法院享有监督联邦宪法的职权 也没有明确规定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各州法院的判决 在 1803 年 马伯里诉麦 迪逊案 中 联邦最高法院确立了由联邦最高法院承担审查联邦制定法合宪性的 权力之原则 之后发展为美国各法院都有违宪审查权 联邦党人大法官马歇尔在 该案中巧妙地表明 尽管宪法文字没有明确规定司法机关有权审查立法机关制定 的法律 但司法审查制度在总体上是符合美国宪法的特质和精神 即有限政府原 则 所有的政府权力 不仅是行政权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立法权都是有限的 立 法权也必须受到限制 1 2 制度特点 由普通法院解释宪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 各级法院均有宪法解释权 但最高法院承担最终解释宪法的职责 是 宪法解释的最高机构 在实行普通法院解释模式的国家中 大多数国家的各级法 院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 只有少数国家规定只有最高法院拥有宪法解释权 除 最高法院以外的其他机关也可对宪法进行解释 效力只及于其职权范围 并且必 须服从最高法院的解释 当最高法院以外的机关对宪法的解释彼此发生冲突时 最高法院是最终的宪法解释者来解决其冲突 第二 普通法院解释宪法具有被动性 从司法程序上讲法院不能主动解释宪 法 这是由司法的被动性决定的 法院不得主动介入案件 只有当事人将案件诉 讼至法院且涉及宪法解释时 法院才有权进行宪法解释 宪法解释的范围也仅限 于当事人申请所涉及有争议的条款 第三 宪法解释并非各级法院的主要工作 宪法解释虽然重要 但大多数情 况下各级法院的主要工作仍是处理一般的民事 刑事 行政案件 宪法解释只是 各级法院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 这既保证了各级法院的正常运行 节约了司法成 本 又处理了宪法解释的问题 保障了当事人的宪法权利 有利于宪法的实施 1 参见张千帆 宪法学导论 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第 156 158 页 11 第四 普通法院进行宪法解释回避 政治问题 是重要原则 法院只处理法 律问题 而不涉及政治问题 凡是应该由司法机关以外其他机关处理的的问题 法院均不介入 以免法院卷入与其他机关的政治斗争中 从而丧失法院的独立性 与中立性 3 对普通法院解释模式的质疑 普通法院解释宪法的最大优点在于有利于实现三权制衡 作为三权分立的司 法权由 最小危险部门 司法机关掌控 负责宪法解释 可对国会出台的法律进 行违宪审查 使得三个部门之间的权力得到有效制约与平衡 公民基本权利受到 侵犯时也可通过各级法院的诉讼得到有效救济 但这一模式并非完全令人满意 也存在一些质疑 其理由如下 首先 由法院或法官解释宪法可能导致法律适用的混乱 以美国为例 美国 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 联邦和各州均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当然各州宪法和法律 不得违反联邦宪法 由于各州之间宪法和法律规定有所不同 加之各级法官的法 律素质 个人经历 社会认识也存在差异 导致在相同或类似案件中法律适用的 混乱 可能出现某一部联邦法律在一州法院被宣告违宪不予适用 而在另一州法 院被认为合宪继续适用 其次 普通法院经常以案件涉及政治问题为由拒绝宪法解释 本文前面已经 提及回避政治问题是普通法院进行宪法解释的重要原则 是保持法院独立性与独 立性的重要手段 但质疑也正在于此 法院往往将非政治问题 政治化 以回避 宪法解释 公民基本权利遭受侵害时提起宪法诉讼 法院能以涉及政治为由搪塞 理由 拒绝审理 导致公民权利得不到救济 在无其他救济途径的情况下 公民 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 社会正义得不到伸张 导致人们对司法机关的不信任 进 而影响社会稳定 最后 引起人们对 司法专制 的忧虑 按照自由宪政理论的观点 司法机 关解释宪法能够实现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独立的司法机关也能够担当宪法解释的 角色 因为司法机关惟一服从的就是法律 除此 它再没有别的上司 马克思早 在 1842 年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中将法官的作用表述为 法官的惟一使命就是 法律解释 否则法官之存在就是多余的 1汉密尔顿对法院职责也有经典论述 所谓限权宪法系指为立法机关规定一定限制的宪法 在实际执行中 此类 限制须通过法院执行 因而法院必须有宣布违反宪法明文规定的立法为无效的权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一卷 G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 第 76 页 12 如无此规定 则一切保留特定权利与特权将形同虚设 解释法律乃是法院的 正当与特有的职责 而宪法事实上是 亦应被法官看作根本大法 所以对宪法以 及立法机关制定的任何法律的解释权应属于法院 1以上论述表明由司法机关解释 宪法似乎合法合理 但质疑者提出疑问 权力制衡有许多方法和手段 为何一定 要将宪法解释权交给司法机关 另外 人们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普通法 院解释宪法的国家 尤其是美国 司法具有很大能动性 司法可以通过判例 造 法 再将宪法解释权交给法院和法官 会不会导致司法部门这个 最小危险部门 变成 最大危险部门 进而导致 司法专制 三 专门机关解释模式 三 专门机关解释模式 即由国家专门设立一个独立的机关 不仅与普通法院或专门法院相独立 并 且与议会 参议院等立法机关相独立的机关 来处理宪法争议承担宪法解释职责 的宪法解释模式 此种模式最早出现于奥地利 1920 年 10 月奥地利设立了一个独 立于普通法院体系的宪法法院 作为保障宪法实施的机构 1946 年法国设立了宪 法委员会 并在 1958 年被写入宪法 得到进一步发展 1947 年意大利设立宪法法 院 1949 年联邦德国设立联邦宪法法院 随后在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设立宪法法 院 1990 年以来 俄罗斯 东欧以及中欧各国在本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宪政实践中 都借鉴和吸收了此种宪法解释主体模式 这些国家包括 阿塞拜疆 比利时 希 腊 西班牙 保加利亚 波兰 芬兰 斯洛伐克 土耳其 乌克兰 蒙古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等国 2 该解释模式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凯尔森关于法律规范的等级划分 他认为宪法 处于法律规范的最高等级 是其他一切规范的来源 实质意义上宪法的主要职能 是决定一般法律规范的创造 即决定立法的机关 程序和立法的内容 这是保证 一个低级规范应符合决定该规范的成立或内容的高级规范 即保证法律合宪性问 题 但由于低级规范与高级规范的制定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 这时低级规范与 高级规范就会发生冲突 即出现法律违宪的问题 而违宪的法律是应该被废除的 凯尔森认为审查法律的合宪性和宣布违宪法律无效的权力 可以作为一种专属的 职能授予一个专门机关 这个机关可能是普通法院尤其是最高法院 也可能是专 门设立的宪法法院 这意味着对立法的司法审查的集权化了 在他看来 审查和 废除违宪的法律 可以通过在一个具体案件中 授权适用法律的机关审查法律的 1 美 汉密尔顿 杰伊 麦迪逊著 联邦党人文集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年版 第 392 393 页 2 参见周伟 各国宪法解释机关简介 J 载 人大研究 2004 年第 8 期 13 合宪性 并在具体案件中拒绝适用违宪的法律的方式予以实现 对法律的这种审 查可以由主管机关 尤其是法院依据职权或依据诉讼中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加以审 查 违宪审查机关拒绝将其认为违宪的法律适用于一个具体案件中 但并不排斥 该法律适用于其他所有案件中的效力 而仅是适用于其裁判的案件无效 当然 由宪法法院撤销违宪法律的消极立法行为 与立法机关制定颁布法律的积极立法 行为显然存在冲突与矛盾 必然限制了立法机关权力 为了避免这种积极立法和 消极立法的对立 可以通过宪法法院成员由议会选出的办法来减少这种冲突 1 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法国的宪法委员会解释模式和德国的宪法法院解释模式 下面将分别介绍与评析 1 法国宪法委员会解释模式 宪法委员会解释宪法是法国的一大创举 不同于美国普通法院解释模式 法 国宪法委员会是一个专门设立的对议会制定的法律合宪性进行审查 并对法律作 出合宪性解释的机关 它独立于立法 行政 司法之外 根据 1946 年法兰西第四 共和国宪法规定设立 1 宪法委员会的形成背景 法国宪法委员会的设立与法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法国人 孟德斯鸠在 论法的精神 为法国设计的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政治制度 结果 墙 内开花墙外香 被美国的立宪者借鉴使用 形成了 1787 年美国宪法 从此确立 了美国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政治制度并沿用至今 法国只有严格的三权分立却未实 现制衡 作为大陆法系的法国 法院的地位一直不及议会 法官被看作是法律 售货机 法官只能严格执行法律 无权解释法律 法院或法官解释宪法的理论 土壤没有生成 普通法院解释宪法模式也就没有发芽的机会 在法国历史上 法院也一直没有得到民众的完全信任 在资本主义兴起时期 作为封建势力的维护者经常颁布各种法律阻挠资本主义发展 普通民众也认为法 院只不过是有钱人玩弄权力的工具而已 法院是个藏污纳垢之地 资产阶级掌握 政权以后 资产阶级和民众对法院的不信任感没有完全消失 随着社会的进步 公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 特别是二战后 民众要求限制政府权力 制衡议会权 力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此背景下 法国 1946 年宪法规定设立宪法委员会这一专门 机关来审查议会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是否合宪 监督议员 总统选举的合法性 判断有争议的选举的合法性以及裁决政府与议会之间的权限争议和重大决策前为 1 凯尔森 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M 沈宗灵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 第 296 298 页 14 决策者提供咨询 2 宪法委员会解释模式的主要特点 法国的宪法委员会解释模式的最主要特点是宪法委员会并非是惟一的宪法解 释主体 最高行政法院也可以对宪法有关规定进行解释 原因在于法国是绝对三 权分立国家 依照行政权归属于政府的原则 对于法律以外政府制定的条例 最 高行政法院有权对其合宪性进行审查 法国宪法第 37 条规定 在法律以外的其 他事项属于条例性质 以立法形式规定有关上述事项的文件 可以在征求行政法 院的意见后 以命令予以修改 本宪法施行后制定的此项文件 但宪法委员会宣 告根据前款规定该文件是属于条例性质的不再此限 第 38 条规定 政府为执 行其施政纲领 可以要求议会授权自己在一定期限内以法令的方式采取通常属于 法律范围内的措施 法令经征询行政法院意见后 在内阁会议上制定 从宪法规 定可以看出 最高行政法院和宪法委员会均有权解释宪法 而且各自的解释权限 与范围是明确的 政府对于其向议会提出的法律草案 根据议会授权以法令形式 规定属于法律范围内的事务 必须征询最高行政法院 其他事项则由政府自行确 定 或者根据法律规定征询最高行政法院 最高行政法院对被咨询的事项是否宪 法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答复 在这个过程中 必然涉及到对宪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解 释的问题 1 2 德国宪法法院解释模式 德国宪法法院是在借鉴奥地利宪法法院基础上于 1949 年设立的 德国宪法法 院在德国宪政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显示了宪法法院的在保障宪法实施方面的 比较优势 世界许多国家也纷纷效仿 德国宪法法院是关于判定宪法适用的法院 同时又是联邦宪法机构 它与立法 行政 联邦总统 参议院并列 以防权力功 能的失调 宪法法院在德国法律地位中是最高一级法院 行使终审判决权 宪法 法院的基本功能是按宪法的原则对国家权力进行国家法治式的控制 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聚山梨酯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吉林省白山市地铁消防安全测试题十一(含答案)
- 软件销售合同范本4篇
- 日资企业劳动合同
- 2025年物料提升机安装拆卸工(建筑特殊工种)考试试题题库
- 化工安全实务题库电子版及答案解析
- 人卫护理99块题库及答案解析
- 机械工厂安全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遵义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及答案解析
- 安全知识考试题库电信及答案解析
- 保管员技师考试题及答案
- 公司区域经营管理办法
- 剥脱性皮炎课件
- 工程项目科技成果管理培训
- 科技论文写作教程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戴明环(PDCA循环)管理培训教材课件
- 塑胶场地施工方案
- 中小学高级职称英语全英答辩题
-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全面完整版)
- 《非常规油气地质实验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 产生你的企业想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