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语文系统复习资料第一部分 课内古诗词默写一、论语十二章:1、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述从师之道或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即论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7、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时常引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8、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环节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9、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0、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1、表明孔子向他人虚心学习的态度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2、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3、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4、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二、观沧海15、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6、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7、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8、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9、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三、次北固山下20、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或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这两句诗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1、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2、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四、天净沙 秋思23、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24、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5、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一样写得波澜壮阔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6、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样表达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这份哲理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五、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27、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或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两句诗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8、体现花草茂盛(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9、叙写“早春禽事”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0、描绘早春气息渐行渐浓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六、课后古诗词背诵31、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为内容很合适。32、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33、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4、过故人庄中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3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3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曲径通幽处”、“ 万籁此都寂”。37、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目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38、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把明月人格化,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39、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40、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2、诗人描绘秦淮河上一片朦胧景象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43、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44、杜牧的泊秦淮:渲染了一幅迷茫,清冷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表现诗人忧患意识,反映官僚纸醉金迷生活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45、浣溪沙中最能抒发词人那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6、观书有感中,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7、 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对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48、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49、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50、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课外古诗词背诵填空整理 一龟虽寿 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老骥伏枥 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的诗句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诗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表现诗人越到晚年越思进取的诗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表现曹操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完成统一大业的诗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流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我们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句子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二过故人庄 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借树、山来表现夏景的诗句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比喻探寻幽远盛景乐趣的句子: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写景的句子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五夜雨寄北 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 巴山夜雨 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六泊秦淮 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 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构成“新”与“旧”“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小园香径独徘徊。 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 ”这两句诗表示慨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八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九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 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 兴尽晚回舟。 十观书有感 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时,常引用观书有感中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成语“源头活水”的源出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运用比喻的方法作比书及书中内容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富有哲理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蕴含“想要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新境界”的名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表达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二部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一、咏雪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作者是南朝宋(朝代)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词语解释:1、内集:家庭聚会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3、俄而:不久、一会儿4、骤:急速5、欣然:高兴的样子6、何:什么7、似:像8、差:大致、差不多9、拟:相比10、未若:不如、比不上11、即:就是12、因:凭借13、儿女 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义:专指子女(儿子、女儿)理解性默写:1、 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译: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4、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译: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5、公大笑乐。译: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问题: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答: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2、对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和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答: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3、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根据,并谈谈你的看法。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4、谢太傅为什么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答: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答: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比喻)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比喻)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夸张)7、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答: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8、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答: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字词翻译:1、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2、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3、 尊君在不(f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可翻译为“吗”。古今异义词:1、去 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2、委 古义:丢下、舍弃 ; 今义:委屈、委托。 3、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4、引 古义:拉;今义 :引导,带领。5、期 古义:约定;今义 :期望。问题:1、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答: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答:故事的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故事的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故事的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故事的结局:友人惭而致歉。3、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谈谈你的看法。答:对:耐心说明;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4、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三、论语十二章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文中通假字:(1)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文中的古今异义:(1)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2)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人的敬称。(3)五日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次数;今义:二加一所得的数目。(4)择其善者而从之。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从前。(5)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凭借某种条件去做; 今义:允许。一词多义:(1)时:学而时习之(时常、按时)元芳时年七岁(当时)(2)志:吾十又五而志于学(立志)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文言虚词:(1)而,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作为)(3)其,回也不改其乐(代词,这)、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其中)翻译: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四、虽有嘉肴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为节奏划分)字词解释: 虽有嘉肴 即使 弗食 不 不知其旨也 甘美 不知其善也 好,妙 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教学相长 促进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因此 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然后能自强 勉励 学学半 教13 其此之谓乎 大概,表示推测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甘美 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问题:1、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答: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答: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答:(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五、河中石兽河中石兽作者: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进士。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 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沧州南一寺临(靠近)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干:河岸),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于(在)河,二石兽并(一起)沉焉(兼词,“于此”)。 阅(经过,过了)十余岁(年),僧募(募集)金重修,求(寻找)石兽于(在)水中,竟(终于,到底)不可得。以为(认为)顺流下矣,棹(名作动,划船)数小舟,曳(拖着)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寻十余里,无迹(踪迹)。一讲学家设帐(讲学,教书)寺中,闻(听说)之(代词,代顺流打捞石兽这件事)笑曰:“尔辈(你们)不能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是(这)非木杮(削下的木片),岂(怎么)能为(被)暴涨携(带)之去(离开)?乃(是)石性坚重(坚硬沉重),沙性松浮(松散轻浮),湮(埋没)于(在)沙下,渐沉渐深耳(罢了)。沿河求之(代石兽),不亦颠(通“癫”,疯狂)乎?”众服(信服)为(认为)确论。一老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闻之(代讲学家的话),又笑曰:“凡(大凡,凡是)河中失石(指落入水中的石头),当(应当)求之(代石头)于(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水)反激之(助词,的)力,必于(在)石下迎水处啮(侵蚀、冲刷)沙为(形成)坎穴,渐激渐深,至(等到)石之(助词,的)半,石必倒掷(摔倒)坎穴中。如是(像这样)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一再翻转)不已(停止),遂(于是)反溯流(逆流)逆上矣。求之(代石兽)下流,固(固然)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依照他的话去做。如:依照),果得(找到)于(在)数里外。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天下之(助词,的)事,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主观地判断)欤(吗)?句子翻译:1、二石兽并沉焉。(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焉,助词,无义。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 沿,顺流而下。3、众服为确论。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4、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5、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问题: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答: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2、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答: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3、本文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本文的结构: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文中出现了哪几种观点?理由是什么? 答:寺僧开始认为石兽还在沉没之处,后来认为在下游;讲学家认为石兽在沉没之地的深处;老河兵认为石兽在上游。 理由寺僧:“以为顺流下矣。”讲学家:“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老河兵:“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6、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答:寺僧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则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只有老河兵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而做出了正确推断。(A、僧:原地水中不可得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B、僧:顺流而下无迹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C、讲学家: 原地沙下失败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D、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7、文章主旨: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8、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答: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六、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老人)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老人)。字词解释:1、宋:宋国。2、雨:下雨(y,四声名词作动词)。.3、坏:毁坏,损坏。4、筑:修补。5、盗:偷盗。动词活用作名词。6、富人;富裕的人。7、亦云:也这样说。云:说。亦:也。8、暮:晚上。9、而:无义。表示承接关系。10、果:果然。11、亡:丢失。12、父:(f,第3声,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13、甚:很,非常。14、而(疑邻人之父):表示转折关系。15、家:家里的人。15、智 :认为聪明。 翻译:其家甚智其子:他家的人都认为他家的儿子很聪明。问题:本文的主旨,至少有两种角度的解释。请按要求填空:从消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七、塞翁失马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字词解释:1、 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2、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术法,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3、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跑。 而:连词,表顺承。4、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5、何遽j:怎么就;表示反问。 遽,就。6、居:经过。7、将jing:带领。8、贺:表示祝贺。9、富:形容词用作动词,有许多,多。10、好:爱好,喜欢。11、堕:掉下来,摔下来。12、.髀b:大腿。13、丁壮:壮年男子。14、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拉,拿起。15、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16、跛:瘸腿。17、.保:保全。 选择: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C)、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友人惭,下车引之、其邻人之父亦云、人皆吊之、故时有物外之趣、驱之别院A、B、C、D、问题:1、成语的来源之一是古人的著作,出自上文的一个成语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2、 写出文章的寓意:祸福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要辩证地看待事物。八、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马致远(人名)。(1分)来源:2.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2分)【C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3分)答: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4、 这首小令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2分)答: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或: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_5、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在外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或:在外游子的客愁与乡思。6、 作者为什么要用“古道西风瘦马”,而不用“古道清风瘦马”呢?答:词写的是秋季景色,应为西风。西风较寒,使人的心情极度伤感,用这种景物能很好地衬托作者此时的心情;清风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舒适的感觉,和作者此时的心情明显不相吻合。7、“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这样写的作用。答: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8、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 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景色图。B、 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C、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诗为了烘托人。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9、对本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 此曲语言明白而内涵丰富,景物的描写凝练,但情感尽在景中。B、 曲子用多种意象连缀,在萧瑟凄清的秋景中蕴含着绵绵乡愁。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气韵流动、情感一致。D、本曲描绘了天涯游子秋日黄昏行旅图,表现悲秋思乡的情感。10、 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B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11、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C )A、“下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恬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请语”,作品因此更感人。D、这首小令仅28个字,生动地表下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第三部分 名著导读一、繁星春水 :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这两作品是在受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颂赞。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作者认为: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如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称为哲理诗.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作品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一是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二是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2、伊索寓言:主题是“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如:狼和小羊,猫和鸡。二是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三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蚂蚁和蝉作品的艺术特色是:一是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二是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第四部分 说明文的有关常识一、说明顺序1、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2、时间顺序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3、空间顺序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二、说明方法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2、打比方:可以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3、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5、摹状貌: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6、引资料:有力说明。7、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8、列数字/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化,以便读者理解。三、说明文的结构。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1)总分(先总体的概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2)总分总,如看云识天气(3)分总。第五部分 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1、 阅读散步第68段,做题。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 心理分析问答题目及答案
- 小学学科数学题目及答案
- 忘不了作文500字(9篇)
- 合作经营养殖项目合同
- 项目管理计划及预算制定指导性文档模板
- 农民特色农产品购销合同书
- 旬阳县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纪检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五角飞碟200字(8篇)
- CB/T 3780-1997管子吊架
- 部编版《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件1
- 汽车保养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 青少年运动员 运动损伤的预防 课件
- 物资供应投标书范本
- 2022年十部经典的三级片电影
- 眼震视图结果分析和临床意义
- 2011-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转换对照表
- 《现代汉语》PPT课件(223页PPT)
- 顶推法钢箱梁安装施工方案
- 桥架支吊架安装实用标准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