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实地勘察测量工程设计书.doc_第1页
金矿实地勘察测量工程设计书.doc_第2页
金矿实地勘察测量工程设计书.doc_第3页
金矿实地勘察测量工程设计书.doc_第4页
金矿实地勘察测量工程设计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矿实地勘察测量工程设计书第一章 前 言第一节 项目概况一、目的任务受xx有限公司的委托,xx省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组织地质、物探相关技术人员对湖北省郧县大龙山金矿进行实地踏勘及取样工作,并收集了有关地质资料。经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矿床为含金石英脉型,具备一定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潜力较大,应进一步对该区进行普查工作。为此编写了湖北省郧县大龙山金矿地质普查设计书。由于前期(20072009年)由xx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承担探矿任务,后因矿权转让,我队经多方面收集,未能见到前期资料。经野外踏勘也未见有槽探工程、采样位置及其它探矿工程,故本次重新设计安排探矿工作。本次普查主要目的是,通过地质填图、物探、槽探及钻探的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地质工作。通过系统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及概略性研究,评价其潜在工业价值,为进一步勘探和矿山建设设计提供金矿资源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主要任务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探异常区,采用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探工作,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金矿加工选(冶)性能类比研究,提交普查地质报告,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定出详查区范围。工作周期: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二、探矿权情况大龙山金矿普查为十堰中地矿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获得探矿权,至2009年由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承担探矿任务,证号T42120081002016031,自2010年十堰广地红基矿业工贸有限公司于通过转让方式获得合法探矿权,并办理了探矿权延续,有效期2010年3月23日2011年3月22日,证号为T4200000510291,勘查矿种为金矿(见附件)。区内无其它矿权登记。普查区范围地理坐标: 东 经 北 纬1、1110519 3254552、1110606 3255423、1110826 3253524、1110828 3253155、1110800 3254556、1110800 325455普查面积:10.04km2。三、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普查区位于湖北省郧县境内,丹江水库以北,郧县高庙乡东南部,行政区划属郧县桑关镇管辖。普查区南西距湖北省郧县县城约28km(直距),距西侧209国道约12.8km,南距郧西丹江口市省道约9km,有乡级公路通往普查区,交通较为便利(见交通位置图)。交通位置图普查区为中低山地貌,地势总体上东南部高,西北部低,海拔高度 3401083m,最高峰为普查区东南部大龙山,海拔1083m,相对高差多在400m左右,属级地形。水系较发育,属汉江二级支流,主要有细峪河、桃沟河、大沟河等,均自北而南流入巨家河水库,最后汇入汉江,可供当地居民作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区内灌木、乔木较发育,受季风环流影响,气候交替明显,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普查区内劳动力较富裕,物资、电力供应充足。农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豆类、薯类为辅。经济农作物为油菜、芝麻、花生等。这些都为今后的矿山建设和开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节 设计编写执行的规范和法规依据一、相关规程规范及政策法规1、湖北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编写要求2007年试行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2006年试行4、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5、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5-20026、岩心钻探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827、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DZ/T 0032-19928、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9、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GB/T 0033-200210、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2001年)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1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2001年)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18341-200112、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 0070-931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29日国家主席第七十四号令1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1994年3月26日国务院第152号令二、地质矿产依据1、1/5万袁山幅地质图及地质图说明书。第三节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一、以往区域工作情况大龙山普查区块及周围地区地质矿产工作主要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开展的。1960年湖北省区测队(湖北省区调所)完成了1:20万郧县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19701978年湖北第十三地质队、湖北第五地质队在该区进行了矿产普查和找矿工作; 19851990年,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鄂西北地调所和湖北省区调所进行了区域地质、构造及成矿规律科研工作;19931997年湖北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进行了1:5万袁山幅地质调查工作,提交了1比5万袁山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通过室内系统地资料整理与研究,对测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取得了新的认识,在地层、岩石、构造方面为南秦岭造山带武当山地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20072009年由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承担该区普查工作,我们通过多方面了解收集,除见有1:1万地质草图外,其它成果均未收集到。通过野外踏勘也未见有槽探工程、其它探矿工程及采样位置,为此本队只能重新编写本普查设计。第二章 地质特征第一节 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层属秦岭地层区南秦岭淮阳分区两郧小区,出露中晚元古代早古生代以及中新生代不同时代地层。区域内中元古界武当山岩群与震旦系下统耀岭河组是一套经受了中高压区域变质作用重塑和多期变形作用强烈改造的变质岩系;震旦系上统及以上地层,一般未经受强烈区域变质作用改造。现将地层由下至上分述如下:一、地层1、中元古界武当山岩群(PtW)分布于高庙一带,由一套中深变质岩石组成,出露面积21.08km2。岩石类型有含岩屑晶屑钠长浅粒岩、绿帘钠长浅粒岩、二云钠长变粒岩,夹薄层含黑硬绿泥石长英质片岩、绢(白)云石英片岩、绿帘绿泥钠长片岩透镜体、白云石英片岩、含砾绢云钠长石英片岩夹白云岩。2、晚元古界震旦系下统耀岭河岩组(Zyl)耀岭河岩组是一套区域变质作用的变质基性火山岩系,呈环带状分布于高庙倒转背斜的周围,出露面积195.1km2。厚度1020.9m。岩石类型主要有含砾绢(白)云钠长石英片岩、含砾、晶屑钠长石绿帘绿泥片岩、绢云绿泥片岩、方解石绿泥片岩、含砾钠长绿帘绢云千枚岩、含磁铁石英绿泥片岩、含磁铁绿帘石英千枚岩、含晶(岩)屑钠长绿泥(阳起)片岩。3、晚元古界震旦系上统陡山组(Zd)、灯影组(Zdn)陡山组因受耀岭河岩组顶部分划性顺层韧性剪切带影响,出露厚度不等,一般呈狭长带状断续展布于耀岭河岩组之上,出露面积30.5km2。厚度1035.8m。岩石类型主要有泥砂质、白云质粉砂岩、砂岩夹泥质千枚岩、 泥质砂屑白云岩夹钙质千枚岩。灯影组出露面积141.2km2,大致以泉沟一带为界。岩石类型主要有碎裂粉晶白云岩、暗灰色灰岩、浅红色(乳白色)大理岩、纹层砂屑白云岩。4、古生界寒武系()分布于东南角,出露面积8.88km2,按岩性组合与生物化石组合自下而上划分为四个组:杨家堡组(y)、庄子沟组(z)、冯家凹组(f)、习家店组(x),均为整合接触关系。岩石类型主要有薄-厚层硅质岩,泥质、碳质、硅质页岩,薄层含矾泥质板岩夹厚薄不均石煤层及磷结核、泥质页岩夹灰岩透镜体,薄层含碳、含泥质条带微晶灰岩夹浊积岩,灰色薄层微晶类岩夹碳质、钙质千枚岩。5、中生界白垩系(K)白垩纪出露地层仅出露寺沟组(Ks),分布于区域东北部和西南部,岩相总体呈东西向展布,出露面积18.38km2。与下伏古生代、前古生代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石类型主要有红色中厚层含砾砂岩、细砂岩夹中薄层钙质、泥质粉(细)砂岩。6、新生界第三系(N)第三纪仅出露沙坪组,分布于盆地边缘大山坪塘沟一线附近,北部与前古生代地层呈断裂接触,南与寺沟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总体呈北西向展布,出露面积4.38km2,厚度311.8m。岩石类型主要为灰-深灰色砾岩、砂砾岩,偶夹粉砂岩。7、新生界第四系(Q)第四纪沉积物主要分布于西南部龙门川、细峪河两侧,面积约7.63 km2。主要为含砂质粘土、含粘土质粉-细砂、长石石英中-细砂,局部夹砾石。二、构造大龙山普查区所处的大地构单元,在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冒地槽褶皱带金鸡岭复向斜庙川折束内。其南部的武当山复背斜和金鸡岭复向斜同属秦岭褶皱系的级构造单元。三、岩浆岩区域岩浆岩较为发育,以中晚元古代岩浆岩为主,晚元古代变质侵入岩与中生代侵入岩次之。另有脉岩零星分布。1、侵入岩(1)晚元古代变质基性侵入岩区域出露的以晚元古代基性侵入岩为主,侵入于耀岭河组地层中,岩体长轴呈北西向东西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受后期构造变形影响,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多表现为片理平行接触,局部可见侵入接触关系。岩石类型为(变)辉绿岩、(变)辉长辉绿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钠长石、透闪石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副矿物有榍石、磁铁矿、白云母等。(2)中生代侵入岩区内共有二个岩体,分布于测区西侧,分别侵入于耀岭河岩组二段和三段,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局部可见侵入体中石英脉穿入围岩。岩石类型为石英碱长正长岩,主要矿物为钾长石、石英。2、脉岩区内脉岩不发育,仅有石英岩脉出露。一般呈NWNNW或NENNE向展布,延伸长度小于100m,宽0.22.0m。主要侵入于武当山岩群、耀岭河岩组地层中,伴有不同程度的金矿化。四、区域矿产(一)金属矿产区域目前已知的金属矿产规模较小,除磁铁矿形成工业矿床以外,其余均为矿点或矿化点。主要矿种有Au、Ag、V三种。1、磁铁矿已知矿床一处,位于吴家梁一带,矿床基本特征是:(1)矿床成因类型属于火山喷发沉积型磁铁矿。(2)含矿母岩层为耀岭河岩组上岩段。 (3)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磁赤铁矿,次要矿物为榍石-白太石、黄铁矿、黄铜矿。(4)矿石具浸染状、条带状、块状构造,平均品位20%,可采厚度2-4m。2、金、银按其成因可划分为热液型金矿化与砂金两种矿化类型,原生金矿化伴随程度不同的银矿化。热液型金矿化:已知的大沟乡马坡、苏家院金矿点均属热液型金矿化类型。矿化具如下规律:金矿化赋存层位主要位于武当山岩群与耀岭河岩组界面附近,或耀岭河岩组与陡山沱组界面附近,矿化体主要为叠加于上述两个界面附近的北东1030方向的石英脉,脉体较细小,常成组出现,脉体两侧约40cm范围内围岩也有不同程度金矿化。金矿点均为地方企业小型开采,曾采到过Au含量150g/g的石英脉。上述金矿化伴随Ag、黄铁矿化。砂金矿:已知柿子坪矿化点,沿汉江三级支流的河床分布。上覆沉积物40200cm,含金砂砾石层厚100200cm,最厚达300cm,砂金含量偏低,每立方米砂石中含砂金约数十粒,金一般为不规则粒状,少数为长条柱状、斧状等。3、钒已知杨家堡一处,储矿层位为寒武系庄子沟组,含钒岩系具上、下两段结构,上段以含碳沉积为特征,下段以黑色页岩及含磷结构、石煤层为代表。矿石自然类型为含钒碳质页岩型,矿石品位V2O50.71%,局部1%,并伴生有铀矿化等。(二)非金属矿产区域内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石煤、蓝石棉、水泥原料及建筑石材等资源。1、石煤石煤矿点分布于杨家堡附近,石煤赋存地层为寒武系庄子沟组。矿体延伸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延伸一致,呈北西西向,杨家堡石煤矿点含石煤层延伸长度200m,厚度10m,石煤层受后期构造影响形成明显的同斜褶皱,造成地表出露多层石煤假象。2、蓝石棉已知大型蓝石棉矿床一处,位于元山一带,含棉层位震旦系陡山沱组上部地层。棉脉有单脉、复脉、网脉三种形态。棉性以纵纤维为主,韧性较好,但弹性与劈分性较差。3、水泥原料主要为寒武系冯家凹组与习家店组微晶灰岩。灰岩岩走向稳定,可采厚度40m,易于开采。4、石材区内广泛分布的辉绿岩、大理岩、白云岩为潜在的建筑石材资源。第二节 矿区地质一、地层普查区出露地层较简单,由一套中高压区域变质岩系组成。由老至新为中元古界武当群、中元古界震旦系耀岭河组。分述如下:(一)中元古界武当山岩群(PtW)1、武当山岩群第二岩组上岩段(PtW)该组为武当山岩群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层,也是组成高庙倒转背斜的核部主要地层,整体北西向展布。主要岩石类型有含岩屑晶屑钠长浅粒岩、绿帘钠长浅粒岩、二云钠长变粒岩,夹薄层含黑硬绿泥石长英质片岩、绢(白)云石英片岩以及绿帘绿泥钠长片岩透镜体。常见变余火山碎屑结构,变余流纹构造、变余气孔杏仁构造等。原岩主要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夹流纹岩、基性火山碎屑岩。厚度不详。2、武当山岩群第三岩组(PtW3)该组受耀岭河岩组底剪切带影响,地层沿走向常发生减薄甚至缺失,总体呈北西向展布,与下伏第二岩组上岩段以片理平行接触。主要岩石组合为白云石英片岩、含砾绢云钠长石英片岩夹白云岩,顶部发育糜棱岩化绢白云钠长石英片岩。厚度216.7m。(二)晚元古界1、震旦系下统耀岭河岩组(Zyl)耀岭河岩组分三个岩段,自下而上分述如下:(1)耀岭河岩组下岩段(Zyl1)岩性为含砾绢(白)云钠长石英片岩,含砾、晶屑钠长绿帘绿泥片岩。原岩以变基性火山碎屑岩为主,顶部夹泥砂质岩石,底部夹含黑硬绿泥石钠长绿泥阳起片岩与含基性角砾绿帘绿泥阳起片岩。其中黑硬绿泥石强烈定向排列(20023),其产出与下伏武当山岩群为韧性剪切带接触关系。厚度332.0m。(2)耀岭河岩组中岩段(Zyl2)上部为绢云绿泥片岩,方解石绿泥片岩;中下部为含晶屑岩屑钠长绿帘绿泥片岩夹变基性熔岩。厚度381.2m。(3)耀岭河岩组上岩段(Zyl3)含砾钠长绿帘绢云千枚岩,含磁铁石英绿泥片岩,含磁铁绿帘石英千枚岩,含晶屑(岩屑)钠长绿泥(阳起)片岩。厚度317.7m。二、构造区内构造线总体以北东向为主,地层倾角3050。构造主要有断裂、褶皱、片理和劈理、剪切带等。1、断裂区域断裂F9小寨断裂处于普查区内西北位置,延伸14.5km,总体走向NE50,倾向330,倾角60。断裂破碎带宽20cm,带内以发育碎裂岩为特征,断裂两侧拖褶皱、伴生小断层发育,造成两侧地层发生明显位移。2、褶皱主要为高庙倒转背斜构造,轴向NW,略呈弧形。其核部地层为武当山岩群第二岩组上岩段,两翼地层为耀岭河岩组。两翼产状分别为NE翼 1902304070,SW翼1902404050,枢纽产状12020,两翼次级褶皱发育。3、片理和劈理区内片理和劈理较发育,倾向SW,倾角1048。4、耀岭河岩组底部顺层韧性剪切带发育于耀岭河岩组与武当山岩群界面之间,其特征为:(1)物质组成该剪切带由宽10mm韧性动力变质岩石组成。岩石类型有糜棱岩化浅粒岩、长英质(初)糜棱岩、变晶糜棱岩、基性糜棱岩及构造片岩,具糜棱岩结构、条带状构造,期间夹持的弱应变块体为顺层剪切变形过程中卷入的耀岭河岩组绿帘绿泥钠长片岩,武当山岩群的钠长变粒岩等。强变形岩石与弱应变块体在空间上构成网结状展布特点。动力变质岩主要矿物成份为钠长石、石英、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等。(2)变形组构及运动学标志该剪切面理受到后期构造叠加,其产状变化较大。带内发育“”型碎斑系,同构造期分异石英脉在递进剪切过程中形成的不对称褶皱,剪切型香肠以及S-L组构等韧性变形组构,剪切面理常见砾石及岩屑组成的拉伸线理等,其产状为23820或20620。具剪切指向意义的变形组构指示具NS伸展滑脱的运动学特征。该剪切带常造成武当山岩群第三岩组普遍减薄和缺失,其变形组构及运动学特征表明其耀岭河岩组顶部剪切带为同一变形事件的产物。(3)变形物理环境剪切带内主要变质矿物组合为:Act+Chl+Ep+Ab+(Q+Per),属低绿片岩相矿物组合,其变形物理条件大致与耀岭河岩组顶剪切带变质矿物组合大致一致,是地壳中深构造层次顺层剪切作用结果。三、围岩蚀变区内地层受构造影响,围岩蚀变发育,其规模和程度取决于构造规模,性质及岩石的破碎程度。蚀变作用主要有:黄铁矿化、铁锰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等。黄铁矿化、铁锰矿化、硅化与金矿化成正相关关系,往往受节理、裂隙或破碎带所控制。1黄铁矿化:主要表现为黄铁矿多呈半自形自形晶立方体产出,经地表氧化后呈褐铁矿。稀散零星分布,少量以集合体形式产出,粒径一般为0.53mm,个别可达5mm。2硅化:矿区普遍存在,呈细脉状或密集的硅质条带沿岩石裂隙充填并交代岩石,脉宽一般0.52cm。3铁锰矿化:多呈蜂窝状及薄膜状分布在石英脉边部。金多赋存在蜂窝状铁锰矿化中,其次赋存石英脉中。第三节 矿体地质特征大龙山金矿普查重点工作区安排在普查区内西北部,本次经实地踏勘,从前人采留的遗迹观察和采样分析结果,共圈定出3个矿(化)体群即:KT1、KT2、KT3共29条金矿(化)脉;其中KT1包括Km1、Km2、Km3、Km4、Km5、Km6、Km7、Km8、 Km9,主要分布在重点工作区的西北部;KT2包括Km10、Km11、Km12、Km13、Km14、Km15、Km16、Km17、Km18、Km19、Km20、Km21,主要分布在重点工作区的中部;KT3包括Km22、Km23、Km24、Km25、Km26、Km27、Km28、Km29,主要分布在重点工作区的东部;这些矿(化)脉有共同的特征,现通述如下:一、矿(化)脉特征通述1、矿(化)脉赋存于武当山岩群第二岩组上岩段的地层中,与石英脉关系密切。2、石英脉与矿化关系极为密切,金矿化多产于脉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3、石英脉呈脉状和透镜状两种,其中以脉状为主,脉宽一般0.050.42m,脉长一般30118m。4、金矿(化)体走向NE、NNE,产状变化复杂,倾向SE、NW不一,但倾角多在7080之间,少数近90,矿脉宽0.10.6m间,一般不大于1.0m,含金石英脉的分布数量以呈群出现,呈带分布。二、主要矿(化)体群特征主要矿(化)体特征见表2-1: 矿 (化) 体 特 征 表 表2-1矿区矿体群编号 矿(化)脉编号矿(化)脉规模矿体形态备注长度(m)厚度(m)产状大龙山金矿重点工作区KT1Km1500.0514576脉状Km2700.1214672脉状Km3730.214775脉状Km4720.0714874脉状0.8510-6(DF4)Km5600.0531773脉状Km6500.0214371透镜状Km7500.1414370脉状1.0710-6(DF3)Km8500.1214272脉状Km9670.2514574脉状KT2Km10970.3729478脉状Km11500.4213385脉状Km12580.0812677脉状Km131000.0629372脉状Km14940.1212070脉状2.2710-6(DF1)Km15900.0511971透镜状Km16520.2212075脉状Km171180.411774脉状23.1410-6(DF2)Km18310.2513275脉状Km19300.1711874脉状0.9510-6(DF5)Km20370.0218376脉状Km21540.0718274脉状KT3Km22380.1228678脉状Km23500.0612583脉状Km24520.1220378透镜状1.910-6(DF6)Km251000.0813281脉状Km261000.114477脉状Km271000.3513478脉状Km28400.179880脉状Km29630.2514387脉状二、矿石特征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少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绿帘石等。矿石品位较低,但相对较均匀。金品位一般为0.852.2710-6,最高达23.1410-6。石英脉呈黄褐色、乳白色,他形晶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组成,呈它形晶粒状,粒径约13mm,含量95%;绿泥石呈鳞片状,含量12%;金属矿物有黄铁矿呈他形半自形晶粒状,含量12%,多褐铁矿化,粒径0.050.5mm;偶见黄铜矿化。矿(化)体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矿化、铁锰矿化、硅化、绢云母化为主,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次之。三、矿石的选冶情况及经济技术评价根据收集同类矿床资料表明,本矿区的矿石在国内工业利用经验成熟,属易选矿石,开发经济效果较好,技术可行。此外,矿山的开发还可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等,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第四节 开采技术条件一、水文地质特征通过同类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比,该矿区侵蚀基准面以上以风化裂隙水为主,该含水层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形有利自然排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二、工程地质及地质环境特征矿(化)体及围岩坚硬稳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三、环境地质区域地块稳定,地貌地质条件不易引发地质灾害,也无其它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简单型。影响矿区将来开采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尾矿和废石堆放场的稳定性,因此应根据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因素,分析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可能性以及复垦还田的情况。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型,开采技术条件较好。第三章 工作部署与勘查工作布置第一节 工作部署一、部署原则本次工作总体布置原则是:在综合分析和研究以往资料的基础上,力求各项地质工作的部署做到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稀到密的原则进行,以地质填图为依据,物探工作成果为导向,运用槽探工程手段进行浅部揭露,钻探进行深部工程控制。最终达到大致查明勘查区内矿体数量、规模、形态、产状、矿石结构、构造、自然类型及资源量等目的。二、工作部署方案首先在本区进行1:10000地质草测(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与1:10000地质草测同时进行),圈定成矿有利靶区,再进行1:2000大比例尺地形地质测量工作,圈定矿化富集地段,进行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工作,然后对异常值较高地段进行地表槽探揭露控制。依据分析结果,对矿化富集地段进行深部钻探验证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及综合研究贯穿于地质勘查工作始终,做到边工作、边整理及综合研究、边指导施工;做到野外与室内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不断的提取新信息,提高勘查成果和找矿效率。野外工作结束后,对所获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进行全面的室内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最终编写湖北省郧县大龙山金矿地质普查报告。第二节 勘探类型、工作手段和方法的确定一、勘查类型与勘探间距的确定依据该矿体特征:矿体规模小,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构造、脉岩影响大,主要由分布不均匀的脉状体、小脉状体产出,为此确定该矿区为第勘查类型,控制的工程间距为4040m。二、工作手段的确定本次普查工作手段包括:地质测量、物探、槽探、钻探。首先在本区进行1:10000地质草测,圈定成矿有利靶区,然后再进行1:2000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工作,圈定矿化富集地段,进行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工作,然后对异常值较高地段进行地表槽探揭露控制,大致控制主要矿体特征。依据分析结果,对矿化富集地段进行深部钻探验证工作,大致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并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三、研究程度的确定根据设计的目的任务要求,通过1:10000、1:2000地质填图、槽探地表控制及钻探深部控制,对矿产勘查的综合研究,大致查明工作区内含金石英脉数量的分布范围、形态、规模、产状,赋存层位、空间展布、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通过槽探刻槽、岩心劈样的基本分析结果,确定含金石英脉品位变化、伴生有益有害组分、及矿石结构、构造、矿石自然类型;通过概略评价,判定矿床是否转入详查和确定未来的投资机会。第三节 勘查工作布置一、地质调查本次地质调查工作主要包括地质测量、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一)地质测量地质测量主要为:1:1000地质剖面测量、1:10000地质草测和1:2000地质测量。1、1:1000地质剖面测量在1:10000地质测量之前,实测1:1000地质剖面图,选择露头好、地层出露齐全地段,采用测绳量距,罗盘测方位、量坡度角,手持GPS测剖面端点、分层点、采集标本点坐标。做到详细观察、详细记录,做到填图人员统一认识,确定填图单位。本次设计地质剖面长度4.265km。2、1:10000地质草测地质填图方法,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法,地质界线点距100200m,每平方千米地质点数不少于20个,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及含金石英脉、构造为主要对象,对于主要对象的追索和观察以解决含金地质体为前提。地质填图面积为10.04km2。3、1:2000地质测量1:2000地质填图采用本次实测1:2000地形图为底图,目的是全面、详细研究矿区地层、岩石结构、构造特征,大致查明矿体分布及范围,大致了解矿体与围岩关系及围岩蚀变,为探矿工程布置提供依据。填图方法以追索法为主,以基本岩性为填图单位,对于大于2m的地质体进行定点,在图上标示出来,对于小于2m的矿化体或脉体在图上夸大标示。地质界线点距2050m, 每平方千米地质点数不少于160个,地质观察点均须采用全仪器法测定准确位置。地质填图面积为0.5km2。(二)水文地质调查本次普查区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参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执行。对普查阶段所有施工钻孔均进行简易水文观测。主要目的大致查明矿区含水层、隔水层、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等的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大致查明矿区内地表水体分布及其与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大致评价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三)工程地质调查根据矿体(层)围岩类型及矿石特征,划分矿区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石、矿石的力学性质,研究其稳定性能;初步查明矿区内断层主要岩石、节理、裂隙、岩溶、风化带、软弱夹层的分布,评价其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层稳固性质的影响;对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提出评价意见。(四)环境地质调查目的初步查明岩石、矿石和地下水(含热水)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成分、含量等情况;通过搜集地质、泥石流、滑坡、岩溶等自然地质灾害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对矿山生产的影响;预测矿山开采对本区环境、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大致确定矿床环境地质类型。二、勘查工作布置本次槽探在地质填图及以往工程揭露的基础上,按40m的间距进行系统槽探控制,并按照1:100比例尺绘制探槽素描图(一壁一底)。钻探则在槽探取得成果及物探成果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矿体规模大、矿化好的地段进行钻探深部验证。三、物探工作布置本次物探工作安排在郧县大龙山金矿普查的重点工作区内,采用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比例尺15000,依据该区矿体特征布设测网网度4010m,测区长约1.0km,宽0.3km,面积0.3km2,在中梯工作的基础上,布置二条激电测深剖面,点距20m,每条剖面长300m,总长600m,32个坐标点。主要为了大致查明金矿的异常范围及分布情况,为布置钻探工作提供依据。四、综合研究工作安排本次工作综合研究目的是系统整理、综合研究在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原始地质资料,以文字、表格和图件形式,阐明矿床特征,总结成矿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及时指导勘查工作,最终为编写勘查报告提供资料及图件。主要对资料整理及综合研究布置如下:1、野外资料整理野外编录中提交的单项原始资料,必须按照矿种技术要求,系统整理、综合及检查。地质填图资料首先必须野外验收合格,完工的各项探矿工程,须系统检查、补充原始资料后,内容分别投绘到综合图件上。将系统整理后的标本,按项目内容选取成套标本保存。其余标本待阶段工作结束后,按有关规定处理。对围岩矿鉴定采集的标本、样品,事先应对区域或矿区地质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并结合综合研究后布点采样。样品分析,先做单项分析,待系统整理及综合研究后,确定组合分析项目和组合方法。测试成果收到后先校对,如发现缺号、缺项,应通知试验单位补齐;如发现错乱或与实际不符等,应至现场查明原因补救或纠正。在确认无误时,再分类登记交付使用。2、综合研究综合研究重点以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条件、找矿标志和矿床规模、矿石质量为主,同时注意选冶加工性能及水文工程地质资料的收集。研究内容应对矿区地质的综合研究,包括地层、岩石、构造;矿体综合研究,包括数目、产状、形态、厚度沿倾向变化进行统计,确定矿体稳定程度。矿石质量及其加工选冶性能研究,包括矿石物质成分、划分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及品级,选冶性能研究应以国内当前技术条件下进行,指标先进,经济合理为原则。矿区勘查研究程度的综合研究,应确定勘探类型,依据由矿体规模、矿体厚度及品位稳定性、构造复杂程度的资料分析确定。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综合研究,首先根据水文地质成果来确定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含水层、隔水层,分析研究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矿床充水因素、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水力联系及矿坑进水和边界。工程地质对岩组特征、软弱岩层的特征及分布、岩体风化及蚀变程度特征及分布、构造带特征及分布规律等,来划分工程地质分类及工作类别。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综合研究,对其参数体重、块度、松散系数进行统计研究。矿区自然环境现状,研究矿区内地质背景、地质灾害等,提出预防措施及建议。矿床成因的研究,研究成矿作用与地层、岩石、构造作用的时间、空间关系,围岩蚀变、矿化作用及矿体富集分布的规律。区域成矿远景综合研究,应全面收集区域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及岩矿鉴定、分析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对区域地质研究史、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研究。同时注意对SiO2含量高、厚度大的石英脉及耀岭河岩组中的超贫磁铁矿等矿种进行综合评价。第四节 勘查工作量本次地质调查设计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3-1。设计主要实物工作量表 3-1序号项目名称单 位总工作量2010年工作量备 注1GPS点88E级网2导线测量km2020二级导线3水准测量km55等外41:2000地形测量km20.50.551:10000地质草测km210.0410.0461:2000地质实测km20.50.571:1000地质剖面实测km4.0634.0638水文地质调查km210.0410.049工程地质调查km210.0410.0410环境地质调查km210.0410.04111:5000激电中梯测量km20.30.3短导线4010m121:5000激电测深测量点323240m10m网度13钻探m440440185m/3孔,255m机动14槽探m33000300015基本分析样件500500Au16水质分析样11饮用水17内检分析件505018外检分析件303019光谱半定量分析件505020岩矿鉴定件5050复杂鉴定21岩石力学样组22抗压、抗拉、抗剪切强度22小体重件3030第五节 普查工程安排根据工作任务和计划实物工作量,为了合理确定普查工作的周期,现将普查阶段和年度工作安排(表32)计划如下: 普查工作进度表 3-2序号项目名称2009年2010年备注12567891011121野外踏勘收集资料2测量工作3物探工作4地质测量5槽 探3000m3 6钻 探440m 7报告编写资料整理、报告编写8提交成果送审稿1、野外地质调查首先对本矿区的地质资料收集、野外踏勘后,完成普查设计的编写。然后待勘查许可证申报审批后,再开展各项野外地质调查工作。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地形测量工作、物探工作、地质测量工作可同时进行。在取得测量成果之后,再进行下步1:2000地质填图工作。2、山地工程及钻探在进行大比例尺地质测量中,对覆盖较厚的地段,首先利用槽探揭露覆盖层,同时采集基本分析样品。在对槽探取得的成果和物探成果的基础上,最后选择矿化好的地段、异常较好地段再以钻探进行深部工程控制及异常验证。3、试验测试试验测试在本次普查工作主要进行岩矿鉴定与岩矿分析。在野外工作初始阶段与山地工程、钻探工程中进行。4、综合研究综合研究工作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贯穿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始终。5、报告编写野外地质工作结束前,按照有关规范和普查设计要求,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后,再进入报告编写阶段。6、成果送审及资料汇交2010年12月底之前提交湖北省郧县大龙山金矿普查报告送审稿。 第四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本次普查工作项目主要包括地形测量、地质测量、物探、槽探、钻探、样品采取、化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等工作。第一节 地形测量工作本次主要配合地质物探工作而部署,根据实际情况,可随时调整测量布局。设计工作量为控制测量、1:2000地形测量、测网布设、测网等外水准测量、工程点测量、剖面测量、勘查线测量。本次测量工作采用西安1980直角坐标系、1985年黄海高程系。精度须满足相应比例尺地质、物探工作的要求,操作程序和精度按相应规范要求进行,有关具体要求如下:一、使用仪器本次测量所用的仪器有南方灵锐S-80双频RTK GPS接收机一套,日产索佳SET-500 5电子全站仪等。二、测量规范(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2001年)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2001年)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三、测量精度南方灵锐S-80双频RTK精度:静态平面精度5mm1ppm,静态高程精度10mm2ppm,RTK平面精度:2cm1ppm,RTK高程精度:5cm1ppm。日产索佳SET-500 电子全站仪精度指标:使用棱镜精测(2+210-6D)mm。四、工作方法使用中海达GPS做首级GPS网(E级)控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密测制1:20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工程点、探槽等均使用GPS动态模式进行测定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物探网布设使用动态PTK GPS,在动态模式下进行物探网的布设。第二节 地质测量工作本次地质工作主要包括1:1000地质剖面测量、1:10000地质草测、1:2000地质测量。1、1:1000地质剖面测量实测1:1000地质剖面图,首先进行野外实地踏查,选择露头好、地层出露齐全地段,剖面方向应尽量垂直于地层走向。采用测绳量距,罗盘测方位、量坡度角,手持GPS测剖面端点、分层点、采集标本点坐标。通过剖面测制,详细分层描述,了解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厚度、分层标志及接触关系,凡厚度大于1m的地层应单独分层,标志层、矿化层、不论厚度大小,应单独分层。统一认识,正确建立地层层序、划分填图单位,作为进行1:10000地质草测的主要依据。2、1:10000地质草测本次采用1:50000地形图,矢量化放大1:10000地形图为底图。地质填图方法,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法,路线观测必须细致、认真地进行详细记录。地质界线点距100200m,每平方千米地质点数不少于20个,地质调查中各类地质点、采样点均以手持GPS定位,地质点实地用红油漆进行编号,野外实地勾图。地质点密度结合构造复杂程度、基岩出露情况适当加密或放稀地质点,地层要划分到组段。点距、线距的布置以查明地层层序及含金石英脉、构造为主要对象,对于主要对象的追索和观察以解决含金地质体为前提,切忌机械布置线路。对地质体中范围广、长度大的蚀变带、矿化带应进行追索调查,点距不大于50m。对于能够确定的与矿产无关的地形切割剧烈区可以适度放稀点线密度。对宽度大于2m,长度大于50m的地质体、断层、构造、蚀变带、矿化带予以标定。含矿层、含矿蚀变带可夸大或归并标定。成矿好的地段及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要有必要的地质素描图和照片。2、1:2000地质测量1:2000地质填图采用本次实测1:2000地形图为底图,为本次重点工作区,采用点距2050m,每平方千米160点,偶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加密或放宽。目的是全面、详细研究矿区地层、岩石结构、构造特征,查明矿体分布及范围,了解矿体与围岩关系及围岩蚀变,为探矿工程布置提供依据。填图方法以追索法为主,以基本岩性为填图单位,对于大于1m的地质体进行定点,在图上标示出来,对于小于1m的矿化体或脉体在图上夸大标示。对一切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详细素描,对必要的地质现象辅以地质素描或照片。地质点采用动态GPS测量坐标,用红油漆进行编号,野外实地勾绘地质界线。第三节 槽探工作本次设计槽探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进行大比例尺地质测量中,对覆盖较厚的地段,利用槽探揭露覆盖层;二是对矿(化)带进行揭露和控制,采集基本分析样品,从而了解矿体的品位变化特征。结合本普查区实际情况,在含金石英脉密集地段布设9条剖面,工程间距为40m,即0、1、2、3、4、5、6、7、8线共4.00km。按照地质勘查坑探规程(DZ0141-94)的要求,本次探槽位置垂直布设于矿化带的走向及勘查线上,所有脉体均有槽探控制,对主要含金脉体,布设三个槽探控制。设计探槽的规格为开口宽1.2m,底宽不小于0.8m,施工深度不超过3m,揭露至新鲜岩石0.3m,以满足地质观察和刻槽取样为目的。已完工槽探工程应及时编录和取样,并按照1:100比例尺绘制探槽素描图(一壁一底)。本次设计槽探工作量3000m3。根据工作进展程度需要可增减工作量。第四节 钻探工作一、部署原则本次钻探工程布置原则是:以地质填图为依据,物探工作成果为导向,在槽探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选择矿体规模大、矿化好的地段进行深部工程控制,工作量与钻孔位置可机动性调整。最终达到大致查明矿(化)体深部延伸、厚度及品位特征。二、工作量本次初步设计钻孔3个,均为斜孔,编号为ZK001、ZK301、ZK601,天顶角15,总工作量440m。勘查线垂直矿体走向,钻孔位置尽量不偏离勘查线。钻探工程应及时编录和取样,并按照1:500比例尺绘制钻探柱状图。 施工顺序表 4-1施工顺序钻孔编号钻孔坐标钻孔孔深备注1ZK301X:3644347 Y:37509620 65m255m暂作机动保存2ZK001X:3644262 Y:3750979570m3ZK601X:3644255 Y:3750995850m三、质量要求钻探工程严格按岩心钻探规程质量要求执行,强调如下几点:(1)开孔前必须有地质人员在场,校正立轴和顶角。(2)钻探工程要求终孔直径不小于75mm,终孔要求必须穿透要控制的矿化带。(3)岩心分层采取率不得低于65%,矿心采取率(包括矿层顶、底板上下各5m范围内的岩石)不得低于80%。当矿心采取率连续5m低于80%时,需查明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将取出的岩矿心清洗干净后,自上而下按次序装箱,用红漆写明块数,填写岩心牌,放好岩心隔板,妥善保管。要保持矿石原有结构特点和完整性,避免矿石粉碎、贫化等。(4)钻孔弯曲度与测量间距每100m钻孔顶角弯曲度误差不大于3,当钻孔顶角小于或等于3时,每50m测一次顶角和方位角,当大于3时,每钻进20m测一次顶角和方位角。(5)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每班观测静水位一次,在钻进中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