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 号: 审定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服装行业供应链研究单 位(系别) :经济管理系学 生 姓 名 :专 业 :2008级工商管理班 级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廖伶佳/谭银清答辩组 负责人 :填表时间: 2012 年 5 月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教务处制36 / 43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 服装行业供应链研究 学生姓名 系别 经济管理系 专业 工商管理 班级 指导教师 廖伶佳/谭银清 职称 助教/讲师 联系电话教师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下任务日期_2012_年_1_月_4_日 主 要 研 究 内 容 、 方 法 和 要 求主要研究内容:1. 服装行业供应链浅析2. 服装行业供应链中的信息化3. 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优化主要研究方法:1收集与论文相关的参考文献、著作以及期刊杂志;2采取实地研究及采访形式,深入了解我国民营企业对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程度;3整理收集及采访的资料进行汇总,拟定提纲,撰写论文。主要研究要求:1注重论文的支撑性,不要说道理的很多,而缺乏数据支撑,做到用数据说话;2所有内容做到真实可靠,引用别人的数据或观点一定要做说明,避免出现抄袭。 进 度 计 划第一阶段:45周,搜集整理资料,写出论文的提纲;第二阶段:69周,依据提纲,撰写一稿;第三阶段:1013周,根据一稿,充实论文,撰写二稿;第四阶段:1415周,进行论文最后整理,定稿。 主 要 参 考 文 献1 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2 张玲English-Chinese Introduction to Fashion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3 方军ZARA为什么会成功N经济观察报,2006-10-124 华蕊,马常红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备注:此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于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下达给学生。摘 要服装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服装产业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产品供应链在服装行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本论文在概括服装行业供应链的含义和发展趋势基础上力求对服装行业产品供应链从含义、分类、发展、趋势,在服装行业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做出系统总结。首先介绍服装行业的产品供应链相关背景及服装行业的物流特点,而后着重引出服装行业供应链中的信息化技术,指出信息化在当今的服装行业供应链中重要性,对比发达国家服装行业供应链信息化与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中的信息化技术,列出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中信息化的欠缺不足,探寻解决优化方案,具体列举我国成功企业的服装行业供应链。最后通过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详尽分析提出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的瓶颈以及解决方法。本论文的意欲在于对服装行业产品供应链进行初步探索,为我国服装行业产品供应链发展提出建议。旨在希望为服装行业产品供应链发展提供正确观念,有效规避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合适的发展策略。【关键词】服装行业 供应链 物流 信息化技术ABSTRACTApparel industry, traditional industry as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garment industry, the supply chain in the apparel industry plays a vital role, its rol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eaning of the supply chain of the apparel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n the basis of and strive to the apparel industry product supply chain from the meaning, classif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apparel industry status and role to make the system summary.First introduced the apparel industry product supply chain background and logistic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el industry, and then focus on leads in the apparel industry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odays apparel industry supply chain, compared to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garment industry supp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chai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hinas garment industry supply chain, lists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in the apparel industry supply chain in China, and explore to solve the optimization program, specific examples of successful companies in the apparel industry supply chain.The last detailed analysis of Chinas apparel industry supply chain bottlenecks and solutions to put forward Chinas apparel industry supply chain. The desire of this paper is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apparel industry product supply chain,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pparel industry product supply chain. Designed to provide a proper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 development for the apparel industry to effectively circumven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ke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strategy.【Key words】 Apparel Industry Supply Chain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服装行业供应链浅析2第一节 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现状 2一、我国服装行业几种供应链模式2二、我国服装行业的三种竞争形态5 三、目前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的问题5第二章 服装行业供应链中的信息化.7第一节 发达国家服装行业供应链中的信息化7第二节 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中的信息化8一、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信息化现状8 二、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信息化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11第三节 我国成功服装企业的供应链13一、雅戈尔:大产业链的整合者13二、美特斯邦威:从“轻”到“重”的模式变革14第三章 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优化17第一节 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问题分析17第二节 我国服装行业产品供应链优化改进措施18第四章 优秀案例 品牌运营商模式开创者ITAT20第五章 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未来发展方向探索23第一节 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23第二节 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未来发展方向23结 论26致 谢27参考文献 28附 录 29一、英文原文29二、英文翻译32前 言随着全球化经济和国际化市场的形成,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无边界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而企业间的竞争规则也开始被改写。原有的管理思想已不能完全满足新的竞争形式,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经营理念已逐步取代了以生产和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谁能够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顾客的需求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最满意的服务满足这种需求,谁就会在竞争中获胜。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意识到,独立地进行生产和销售己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和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保持长远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把主要精力放在本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将非关键业务转由优秀的其他企业完成。这样形成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和零售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供应链,通过优势互补来获得整体竞争优势,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因此,20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供应链管理这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热点。供应链管理体现出了全局性战略管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高度柔性、低风险等优势。服装供应链是基于服装行业的供应链运作模式。它是传统的服装制造企业、面辅料供应商、服装分销商和零售商为了快速响应顾客的不确定性需求,获取最大化利润而结成的一种动态联盟。在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发现,即使在同一个销售旺季或淡季期内,服装制造企业所获得的关于顾客对某款型服装产品的订单波动也相当大;或者当服装制造企业按照订单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产品发往各分销商处,又会面临着大量的退货、换货。这样不可避免地增大了服装供应链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风险,甚至导致了生产、供应、营销的混乱。使企业无法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信息,难以准确地制定企业的能力需求计划和生产计划,容易造成生产能力过剩,库存过多或者缺货现象,从而使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成本居高不下,顾客的满意度低。第一章 服装行业供应链浅析第一节 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现状一、我国服装行业几种供应链模式拥有4.7万个企业、年产80多亿件服装生产能力的中国服装业早在1994 年就创造了两个世界第一,即服装产量第一和出口量(额)第一。迄今依然保持着这两个第一(而且纺织服装业仍然是我国第一净创汇产业),但这个地位正在受到其他国家的威胁。作为传统的服装生产王国,曾经历过几次的革新,服装行业供应链从20世纪80年代以前最初的当地生产、就近销售到20世纪80年代批发、代理以及特许加盟的形成再到现今品牌运营商的发展过程得以体现。(一)“产销合一”模式所谓的“产销合一”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服装行业是小规模作坊自己生产,自己销售的供应链模式。在这一时期,我国人民还处在解决温饱问题的时期。服装的作用主要是用于保暖。中国服装市场处于典型的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服装业异军突起,异彩纷呈,厂家和品牌不少,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才是春”的景象。小规模作坊时期,服装行业供应链的模式如下图:采购产销合一销售图1.1 “产销合一”模式示意图如图,小作坊主既是原材料的采购企业,又是服装的制造,销售企业。这样集整个过程于一身,显然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二)批发代理、特许加盟模式随着人们对服装需求的多样化及对时尚的要求,小作坊主渐渐的开始把销售环节外包出去,自己则专注于原材料的采购和制造环节,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提高效率。就形成了当今最为盛行的批发代理商,以及特许加盟商。这种模式下,作坊主可以把更多的时间专注于自己有优势的制造过程,同时把销售交给批发商,通过这样的分工,各自都充分发挥图在正文中的格式示例如下图所示。采购批发代理、特许加盟销售采购制造图1.2 批发代理、特许加盟模式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发展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这也是当今服装最盛行的供应链模式。比如我们熟悉的雅戈尔、哥弟等企业都是在这样的模式下经营。从前面两种模式图可以看出,在这个阶段,整个供应链主要以制造企业为主,制造企业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同时由于各个环节相互独立,导致信息、物料、资金在这里流通不畅,可能因为压力,把大量的服装留在供应链的某个环节,没能形成真正的销售;又或因为信息流通不畅,增加物流成本等问题的产生。真是这些种种的原因,促成了“品牌运营”模式的形成。(三)OEM模式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原始设备制造商),它是指一种“代工生产”方式,其含义是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 负责设计和开发、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交给别的企业去做的方式。在服装行业里,著名体育服装企业耐克公司就是“品牌运营商”模式的倡导者。如下图所示。采购,设计品牌,建立渠道OEM销售制造图1.3 “OEM”模式示意图如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在品牌运营商模式下,制造企业不在是整个供应链上最重要的环节,仅仅是一个拥有设备的制造者,仅仅是一个代加工企业。对服装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质量和样式上,作为品牌输出企业,把劳动密集的制造环节外包出去,通过设计和原材料采购来控制造企业,同时更加专注于品牌的建立和渠道建设,这更有利于了解消费者越来越快的需求变化,提高响应速度。(四)“品牌运营商”模式品牌运营商即是服装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工厂、没有统一的品牌、没有各级的代理商,也没有库存。而是与服装生产商、商业地产商形成“铁三角”联盟。于2004年成立于深圳的ITAT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Agent Trader,国际品牌服装会员店)正是这种模式的开创者。其具体操作方式为:生产厂家(供应商)负责供货;业主(商业地产及大型百货商)负责物业场所的服务;而ITAT则全面负责店面经营管理,拥有收款控制权和人员管理权。这一模式巧妙之处是化解了场租和采购货品的资金压力,通过货品的实际销售额来给三方分成,风险共担。品牌运营商销售商场生产厂家图1.4 品牌运营商模式正如ITAT创办者欧通国先生所说: “中国有大量的服装中小企业在寻找销路,ITAT相当于为他们免费搭建了一个庞大的销售平台。前几年的基建热也造就了很多二类、三类商圈的楼盘空空落落,ITAT的模式也同样为他们找到了新的收入增长点。”二、我国服装行业的三种竞争形态我国服装业基本上形成了三种竞争形态。第一种是单纯的生产加工企业。这一类企业以接受国内外客户的订单并完成加工为主要业务,其目标是,“按正确的质量、以正确的时间、在正确的地点交货。这一类企业尽管利润微薄,但所面临的竞争程度低、管理技术简单,因此企业能够稳步发展。第二种是被业界称为 “虚拟企业”,这一类企业以建立、提升自身品牌为目标,注重对终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行为、消费需求的研究,并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展开产品研发。同时完善自己的配送与销售网络。比较典型的有温州的“美特斯邦威” 。他们所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一般来说,如果市场预测准确,企业会赚取高额利润:如果预测失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这类企业以建立优秀的物流系统,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优势。第三种是供、产、销一体化的企业。这一类企业面临的竞争最为激烈。从供应链的角度看,这一类企业从事了供应链节点上的主要业务。既要有具有战略合作关系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又要具备很强的产品研发、生产能力,还要具备很强的品牌管理能力。因此,如何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这一类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比较典型的企业如“杉杉”、“雅戈尔”。三、目前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的问题我国服装业的三种竞争形态,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都涉及了整个服装企业供应链上相应的环节。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服装供应链上最重要的制造商 。但是国内的服装品牌的供应链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面辅料供应商、服装品牌经营者、服装制造商、服装零售商到最终消费者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缺乏供应链的连接,即使有些连接,也相当脆弱。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面辅料供应商和品牌经营者之间几乎脱节。多年来,面辅料供应一直是制约服装品牌发展的“瓶颈”,存在两大问题:首先,在面料流行趋势、面料设计等方面,面料商很少听从品牌设计师或品牌销售人员的意见,而品牌的设计师们,往往只好先挑选面料,根据面料来设计符合其品牌风格的服装,设计创造力受到很大制约。其次,面料的起定量与交货期阻碍了服装品牌快速反应。一些中小品牌常常因面料因素被迫取消已有设计。服装品牌经营者与零售商(特别是企业外的零售商)之间联系脆弱。例如:一些服装品牌经营者与品牌代理商之间,对抗多于合作,品牌经营者往往将自己的成本降低或利润增加建立在损害代理商的利益基础之上,使得品牌代理商对品牌经营者“又爱又恨”。缺少“双赢” 这种紧张的关系,最终导致将成本转嫁到服装消费者头上,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有些服装品牌片面追求“大而全”或者“小而全”,从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运作,甚至还有自己的面料厂,战线拉得太长而顾此失彼,发挥不出自身优势。例如一些原来以外销加工见长的服装企业,在尝试做内销品牌时,由于对服装设计和国内销售不熟悉,导致失败。这种情况的产生与目前的零售体制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我国的百货公司服装销售部门,普遍采用“引厂进店”(或称为“联销”)的运作模式,百货公司根据品牌在店里的销售业绩提取一定的销售扣率,迫使服装公司不得不向“小而全”的方向发展。供应链上所有企业之间(例如品牌经营者与面辅料供应商、服装制造商、服装零售商之间)缺乏长期合作的关系。虽然供应链上所有企业都是相互依存的,但实际上彼此的协作有限,以服装品牌经营者与百货公司之间的关系为例,由于销售业绩好的百货公司相对集中在几家大店内,这些百货公司成了大多数服装公司争相想进人的店铺,成了得罪不起的“菩萨”,即使某些百货公司部分合同条件苛刻。品牌企业也只能忍受。而对百货公司来说,供选择的品牌供应商很多,不选这家有那家。从面辅料供应商、服装品牌经营者、服装制造商、服装零售商到最终消费者之间信息资源缺少共享,信息反馈速度慢。例如,服装品牌经营者通常很少会将销售信息反馈到面辅料供应商。从国内服装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服装加工国之一,服装制造业相对发达。相应地,目前国内服装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中,对“服装品牌经营者一服装外发制造商”这一层面较为关注,主要涉及服装制造商的选择、降低成本、控制质量、保证交货期和供应链的连续性等问题。但这只是供应链上的一小段,没有考虑从一供应商、服装品牌经营者、服装制造商、服装零售商到最终消费者的完整供应链,更没有考虑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可以说目前国内服装品牌营销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第二章 服装行业供应链中的信息化第一节 发达国家服装行业供应链中的信息化发达国家的服装企业有贸易型和生产型,对信息化的要求有区别。生产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主要在美国、欧盟、日本,以及韩国、台湾和香港地区,规模一般较小,联合式企业不多。棉纺和毛纺企业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实现大多数生产数据和工艺参数的自动监测、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网络。在此基础上,向连续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全自动纺纱车间,一万纺纱锭用工仅为30人。国内最先进的约60-70人,绝大多数都在250-300人。企业管理水平也高于我国,以一个90年代先进的应用案例为例: 德国的Otten毛纺织厂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毛纺织企业,包括纺、织、印染、后整理等全套工序。该厂使用德国奥伽(Orga System)公司的MIS软件TEXIS实现全面计算机综合信息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TEXIS是应用MRP哲理和方法的商品化软件,包括合同订单、生产过程、成品原材料库存、采购计划、成本核算、成品发货等模块,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不同的组合,达到不同的管理目的。Otten毛纺厂用它对工厂的销售、生产计划、调度、库存、采购、发货和财务进行一体化管理,并可以连接织物组织辅助设计(CAD)系统,目的是保证交货期,压缩在制品半成品库存,降低原材料消耗,缩短产品设计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加速市场反应。使用后利润提高了百分之五,效益十分可观。 Otten厂主要按照合同订单安排生产,是典型的“以销定产”。另外,还根据市场行情分析,确定一些新产品设计和生产,保持一定的库存。在接到合同订单后,先查询产品历史数据库,看该产品是否生产过。如果生产过,查询成品库存,或者调出工艺记录直接安排生产计划;如果没有生产过,则提交CAD和工艺设计。 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相应的原材料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合理调整原材料库存量,使其既保证供应生产,又不占用过多资金。在制定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之后,系统对从纺纱一直到后整理的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测,具体做法是这样:织机上都装有电子监测装置,输送机台的产量和停台数据给计算机;对于其他没有在线监测装置的设备,有专职统计员使用类似计算器的手持脱机数据采集器,在生产现场手工记录有关数据,定时将采集器接到计算机的接口上,把数据输入计算机。这种方法既先进又实用,使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得所有生产数据。在车间的墙壁上挂有大型电子显示屏,显示详细到每个机台、每个操作工的进度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半成品和成品的标签都由计算机打印,包括各种质量检验数据,一直到成品入库。发货时调出合同和客户数据库的信息,列出详细清单。各个子系统的数据都进入主数据库,按要求进行成本核算,并为厂长经理提供各种信息。 TEXIS系统当时可以运行在Novell微机局域网或者Unix小型机的不同平台,与我国企业的系统平台很相似。 服装CAD的普及程度在欧洲服装企业中的普及率为70%;台湾省配置服装CAD系统的服装企业占39%;美国针织服装协会和运动服装协会对228位主要设计人员的调查,表明他们中有72%的设计人员在其日常设计工作中已采用了服装CAD系统。 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纺织企业以因特网为依托,形成快速反应系统(QR),纤维、纺纱、织造、染整、服装和设计、制造、销售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营销体系,使传统纺织工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如英国贸易和工业部针对英国100多家纺织品公司进行访的统计结果,92%的受访公司设有行销网站,比例高于英国其它产业公司以及德国和法国的公司;95%的公司使用电子邮件,比英国87%的企业电子邮件的使用率高;25%的行销网站可用来下订单,将近44%的公司计划2年内使客户可上网查询产品存货量或下订单。调查称,纺织厂商信息化的主要动机是改进对客户的服务,改善信息的管理和沟通。2/3的受访公司通过信息化改善了公司的服务质量,1/4的公司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二节 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中的信息化一、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信息化现状服装行业可谓中国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少数先锋行业之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领先与世界的却非高人一筹的管理水平和先进的管理制度、模式,其核心竞争力不过是极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随着近年来行业的发展,经过市场优胜劣汰,行业内通过整合并购,一些服装企业不断做大,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本文分析了服装企业供应链信息化的诸多关键性问题。国内服装企业多年来一直是家族管理,员工大都为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民工,其过低的文化素质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行业内的信息化建设鲜有成功案例,在加上服装行业本身的复杂的业务特点,也使国内外软件厂商望而生畏,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困难重重。但随着近年来行业的发展,经过市场优胜劣汰,行业内通过整合并购,一些服装企业不断做大,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尤其是近年来第二代企业主逐渐接掌企业,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少老板们,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远非创业者可比,其本生对信息化工具应用水平相当高,自然对利用信息化工具改造企业的现时需求远较创业者迫切。然而,国内专注于服装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专业厂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发展缓慢,实力弱小,对服装行业的信息化缺乏完整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对于一些行业的关键的应用问题,各家产品基本上都不能全面覆盖,只能部分的解决这些问题,很难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本质的提高。二维录入查询是服装行业信息化管理的一个关键的应用特征,它用于解决服装的颜色、尺码二维特性的表达和记录。在其它行业通用的数据表格模式在服装行业极难应用的,在录入的准确和便捷性都存在严重的问题,通常不会被服装行业的用户所接受。因此,二维录入、查询在服装行业信息化应用中是一个最根本的应用特征,而在管理水平很高的的一些大型服装企业中,不仅要求管理到颜色、尺码,而且还要管理到品牌、面料、产地等,因此,支持多维录入查询功能是服装管理软件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在专业的服装管理软件中,基本上都有效地解决了颜色尺码的录入查询问题,但对于更多维的快捷录入,目前的解决方案都不尽理想,操作上较为繁琐,用户应用效率低,出错的机率较高。由于服装SKU的复杂性,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时,如果仍然没有广泛的采用条码,软件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将会受到极大的制约。条码应用是服装行业信息化应用发展到一个较高阶段的必然选择。要求从销售前端到后台的配货、送货、收货、盘点全程应用条码。但对于业务数据量更加庞大的巨型服装企业,单纯依靠条码也不能满足其日益扩大的业务需求,因此,RFID导入引进到服装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在国外已经进入到了具体实施阶段,并在应用上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国外的一些厂家对高价位的服装标签应用了RFID技术,对服装供应链的所有要素,利用RFID支持从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源标签、自动收货、基于RFID的分类系统、补货和库存管理以及销售点分析。RFID具有一次处理多个标签并可将处理状态写入标签,不受大小及形状限制。耐环境性强、穿透性强,数据的记忆容量大、可重复利用性高等许多优点。即使是最简单的RFID系统也能把标签内的数据传给主机,或把所要求的数据从主机传入读写器内再写入标签。RFID系统是庞大的服装企业与其它领域数据交互网络的边界节点,可实时快速获取信息,同时利用Web Service技术跨越企业间的界限,使主机与企业服务器以及各企业服务器之间的信息快速交互。将Web Service技术应用于RFID系统可以使远程的服务器更加快速、安全的得到标签内的信息,及时分析所得数据,而且可以以服务的方式将数据处理过程提供给其它的服务器。服装门店面对的是众多的零售客户,对客户资料的管理是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为了获取维系客户,服装门店大都采用了VIP卡等方式来维系客户。因此,对VIP客户的管理是服装行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零售客户资料管理是分析市场、分析销售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零售前端要求POS机可自动识别 VIP卡,并根据客户消费金额自动累积积分。在累积的积分达到一定限值时,可根据系统预置的促销方案,给客户提供销价折扣、提供赠品等到回报。根据数据库中记录的客户消费资料,可以对用户的消费行为,习惯进行分析,通过利用信息系统的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可充分地利用VIP客户资料有针对性地利用短信、邮件等手段对VIP客户开展商品促销活动,极大地提高客户满意度,密切企业与客户的联系,从而促进销售。(一)店中店管理对于广大中小服装品牌产品而方,开设独立的连锁专卖店投资大、风险高,因此大多数中小品牌都选择在大型商场中建立店中店销售自己的产品。店中店模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租金模式,二是销售扣点模式。而目前后者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信息系统应当支持对店中店销售扣点模式支持。由于店中店必须接受商场的统一管理,如统一促销、统一结算等,这就要求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价格管理、结算功能,可以按商场预置的促销方案制定限时促销价格、支持返卷、返现金、赠品等功能,同时支持与商场按预置规则的定期结算,能自动计算商场的销售扣点、促销费用扣点,自动快速生成双方对账清单。(二)促销管理由于服装行业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等原因,导致服装行业企业的销售的促销方式花样繁多,具体的讲有以下几种主要的方式:买一赠一赠品可能是同种商品或系列产品,也可是不相关的其它商品只是 赠品的价值一般低于购买品。销售折让让利销售主要对落后、过时的商品或厂家直销商品让利。返还货款每日或节假日选择一名幸运顾客,或每月每季度选择一天作为幸运日,返还购物的货款。发放优惠卡主要针对购买数量达到一金额的顾客,持卡购物可享受一定比例的价格优惠,优惠卡连锁店的各分店同样有效。特价包装实际上是一种销售折扣方式,即在包装注明包装内的商品部分免费,如装有十二支彩笔的商品袋,注明有五只免费。由于存在上述促销方式,这就要求信息系统支持对不同商品在不同的促销期间制定不同的促销价格;支持促销组合商品销售,能对每一促销组合单独定价和计算销售成本,可快速录入商品组合,支持赠品管理,并能自动将赠品计入当期销售费用。二、我国服装行业供应链信息化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20世纪中旬,服装产业经历了从产品产量、产品质量到生产成本的竞争,进入21世纪,服装行业的市场竞争已转变为服装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服装产品品牌以及服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进而促使信息化的开展是否能赶得上时代的步伐,成了服装企业成败的重要支撑。 在西方发达国家,自动化的管理体系和智能化的决策支持,以及电子商务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发展及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一些服装行业的知名企业早就在ERP的基础上构建了先进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商业智能、全面预算管理等一系列更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有着比较大的差距。 据统计,我国比较大型的服装企业对财务软件、CAD设计软件、ERP软件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但这并不足以应对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大型服装制造企业来说,采购、生产、分销等流程对供应链管理与物流有着越来越大的依靠和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仅有ERP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所以,我国服装企业大多选择走上自己开发的道路。刚开始,往往是因为急需管理居高不下的库存,而不得不花很长时间去开发库存管理系统,接下去,进货有了问题,再开始编写采购系统越来越多的独立模块形成了信息的孤岛,整个企业的运转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阻碍。试问,这些孤立的、不成熟的系统如何帮助企业面临21世纪巨大的市场竞争? 而那些数量更多的小型服装企业,部分更是连财务软件为何物都不清楚,更别说其他管理软件了!具体差距有以下几条(一)应用水平的差距信息化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信息技术本身,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积极推进、企业积极响应、配套的应用基础环境积极跟上。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的经验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就企业而言,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90年代以来,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我国纺织企业现代化管理在市场化与信息化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是与国外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理念、组织、方法、手段、人才及技术等方面。 (二)技术水平的差距 对于监测系统,去年北京国际纺机展参展产品基本反映了当前的最新技术,国内外产品存在较大差距。国外参展产品占多数,如比利时巴科(BARCO)公司、瑞士乌斯特(ZELLWEGER USTER)公司、意大利法尼(FA.NI)公司、意大利洛菲(LOEPFE)公司、印度普莱米(Premier)公司等的产品,具有较高技术水平,性能可靠,在国外有较大用户群,但对生产设备要求较为严格。国内厂商大多数搞监测装置,有些研制了监测系统,但形成产品的不多。 自动控制技术也是这样,应用系统采用的绝大多数是国外的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国内厂商的优势只在软件。 国外ERP软件成熟度高,包含完整的管理思想,功能齐全,标准化程度高,都已经实现了商品化,象SAP、ORACLE、INTENTIA等在世界上拥有较大的用户群。但要适应中国纺织企业的规模、适合行业的应用特点、满足不同企业的差异性需求,符合国内的管理规范和使用习惯,在本地化方面要做大量的工作,在成功应用于若干国内试点企业之后才能推广。因此,国内外管理软件在高端产品上有差距,中低端各有特点,国内软件产品二次开发和实施服务有优势。 在CAD领域,国内产品有很强的竞争力,国外在某些新技术方面领先。如CAD系统中近年来开发出多种有关服装悬垂性能的模拟方法,藉以预测服装由二维设计图样变化到着装后的三维真实形状。虽然这些目前还没有达到完全商品化程度,但是领先于我国生产的服装CAD系统。云纹处理,在印花CAD系统中技术难度较大。国外产品的云纹处理能形成规范化操作处理,最终的云纹效果不受操作人员对印花工艺熟悉程度的影响。国外的织物组织CAD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提供的样品,经过扫描和处理分析,设计出完全与来样相同的织物,而不必通过人工分析,反复对比。 第三节 我国成功服装企业的供应链服装行业由于门槛较低,通常被认为是难以产出大企业的行业。但在经历了从代工工厂到品牌运营的蜕变之后,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逐渐冒头。服装企业从小变大,需要哪些关键资源的支撑?我们选取了两个在业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雅戈尔及美特斯邦威,试图还原其从小到大的成长路径。 一、雅戈尔:大产业链的整合者从21世纪初到现在,各个细分领域的服装领袖品牌几乎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产业链整合,使企业的反应更加迅速、核心竞争力更强、价值链核心环节掌控更强。从上游面料到零售终端都一手操办,对于实力不足、资源有限的服装企业来说简直是在走钢丝。但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在规模扩张过程中这又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雅戈尔就是这样的践行者。通过上中下游资源的整合,雅戈尔拥有了众多原材料生产基地、印染、棉纺、成衣制造、物流中心和销售实体店,通过控制产业链,获得了在衬衫和西服这两个服装品类的绝对竞争优势。 在雅戈尔大当家李如成看来,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也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雅戈尔要通过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和销售体系,协同发展。雅戈尔的定位也从一个生产企业变成了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整合者。 在上游,面料生产曾是雅戈尔的薄弱环节,雅戈尔所需的许多高档面料,国内很多企业生产不了,因而不得不依赖进口,这无疑增加了其采购成本及采购、生产周期。为了在采购环节不受制于人,2001年10月,雅戈尔与日本“株”晃立合资水洗厂,开始涉足经营服装印染、水洗、设计、制造、加工等领域,宣告其垂直产业链的构造工程开工;2002年,雅戈尔投资了纺织城,通过自产科技性、功能化的高档面料来提升面料品质,随后又投资了雅戈尔色织、针织、毛纺等项目。凭借外来技术与资本的力量,雅戈尔逐渐掌控着上游,采购环节的优势凸显,不仅能控制质量,紧跟市场对中下游马上做出反应,还能减少成本。 在中游,雅戈尔早在1999年便斥资1亿美元兴建了集设计、纺织、制衣、销售、贸易、展示、商务等于一体的雅戈尔国际服装城,2004年,又在重庆南岸茶园新区投资5亿元兴建雅戈尔西部生产基地,进一步细分市场。而将下游的销售渠道掌握在企业手中,成为流通企业,是雅戈尔继续整合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中国服装(000902,股吧)企业虽然都有自己的营销体系,但大多规模小、层次不高、终端控制能力不强。雅戈尔从1995年开始建设销售渠道,采取自营、特许加盟以及与大型商场联合销售的模式布局市场终端。不过,在大多数国内同行都推行特许加盟的时候,雅戈尔却在1997年之后,斥资11亿元买下大批店铺拓展自营渠道,把营销渠道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此举直接拉动了雅戈尔的销售,数据显示,雅戈尔35%以上的销售额得益于自营渠道。 不过,自建渠道意味着渠道建设及维护成本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实际库存的压力。2002年,雅戈尔出资1000万元与安盛咨询合作,重组营销网络体系。最终通过选择不同的营销组合,直接面向市场销售。在重点城市,以自建渠道为主,特许经营和商场销售为辅。关闭一些赢利差的专卖店和特许加盟店,转而打造10002000平方米的大型专卖店。在二、三级市场,则适当找一些经销商来合作。而在终端系统,通过信息化改造,雅戈尔每年都能了解市场一线每天的产品销售情况、库存量等等信息,然后由总部专人对最新的系统数据做统计,并分析形成报表,从而对相应的环节做出调整。这样,就可以进行最精确的预测和协调,使得供应链的弹性和速度做到最大,从而实现生产和市场变化之间最大程度的吻合。 二、美特斯邦威:从“轻”到“重”的模式变革服装企业的竞争利器是什么?有专家指出,这需要企业因势利导,总结出符合企业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竞争模式,这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企业未来最有竞争力的一把利剑。然而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只在特定环境下有效,所以需要的是不断创新。 1995年,周成建怀揣50万元创立了美特斯邦威,他没有选择当时流行的西服正装,而选择了当时刚刚兴起的休闲服。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将公司做大?周成建进行了商业模式创新,改变传统的服装企业将核心放在加工制造环节的模式,进行轻资产运营。从设计研发、生产到销售,传统服装企业要控制这一整套流程,对企业的实力和资金要求比较高。刚成立的美特斯邦威所能利用和掌控的资源毕竟有限,周成建选择了抓住核心业务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将附加值不高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协作企业的做法。而将核心放在产业内利润较高的品牌和流通环节,增强对产业链的控制力,是周成建轻资产运营采取的关键一步。在他看来,服装的最大附加值就是品牌,做好品牌经营和服装设计,才能使美特斯邦威在产业链条中变成处于核心地位的管理型企业。他希望通过抓住服装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去控制上下游。因而在公司成立后,周成建只专注于做好三件事:品牌经营、服装设计和供应链管理。生产、物流和销售,则整合外部资源,全部外包出去。据了解,美特斯邦威成立后,没有生产过一件成衣,全部由国内300多家服装厂OEM。在物流运输方面,生产环节的面辅料和成衣从工厂到交货点的物流,由供应商负责;销售环节成衣自交货点到加盟店的配送,由加盟商负责;如果这两个环节选择由美特斯邦威负责,则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公司成衣货品的仓储由自建的配送中心(上海、温州和沈阳)和全国各个销售子公司仓库负责。在销售渠道上,美特斯邦威采取“直营和加盟并举”的方式,在前期以加盟为主,直营为辅,在公司资金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借助借用外力,快速将市场打开。但是,生产、销售渠道和物流环节三头在外,这对美特斯邦威掌控整个产业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美特斯邦威必须拥有强大的供应链整合和管理能力,包括对上游供应商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对下游加盟终端的进、销、存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意味着美特斯邦威必须成为整个产业链的链主,并须保证企业始终要处于产业链的中枢位置。为实现这一目标,周成建集中资源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将自身经营重点全部集中于品牌建设、产品设计、渠道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而通过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美特斯邦威得以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实时监督、控制和管理,实现对供应链上各环节的资源整合和应对变化的快速反应。在周成建看来,服装行业未来的竞争,将是整个供应链的竞争。 据了解,美特斯邦威产业链一体化信息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加工厂的ERP、内部的管理系统和专卖店的信息系统,这三套系统既独立又相互高度集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高效率、低成本供应链管理平台。2008年8月上市后,美特斯邦威对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以适应多品牌战略、市场布局的深入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分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a卷)
- 2026国网海南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分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参考答案详解(a卷)
- 2026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国家管网集团湖南公司2026届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6国网海南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6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技能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课件
- 2024年天津自然博物馆招聘制社会化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淋巴瘤PET-CT及PET-MR显像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解读课件
- 软件外包项目管理制度
- 护工服务的流程与质量管理
- 2025年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 预防出生缺陷健康知识讲座
- 中国妊娠期糖尿病母儿共同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
- 《英文介绍杭州》课件
- 《理财为什么买黄金》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