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本章结构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它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A 经济特征 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 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领导地位 绝对优势 国营经济 社会主义性质 个体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私有 集体合办 半社会主义性质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公私合营 带有社会主义性质 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其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 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B 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三种基本阶级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 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因此 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 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 又有相互合作 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 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 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C 政治特征 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6月15日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在北平召开 政治上是共产党领导的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包括工人阶级 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 D 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即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 文化上是共产主义思想指导的 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 3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两三年 由于需要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仍然是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到1952年 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 中国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 国内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上升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外部 则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主要矛盾 1949年 1952年 人民大众 地主阶级 国民党残余势力 帝国主义 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中国人民 帝国主义 1953年 1956年 国内 对外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但是对于何时过渡 怎样过渡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先搞工业化建设 再一举过渡 1951年前后 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 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向社会主义过渡设想的转变 之一 在过渡的时间上 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 在转变条件上 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 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 认为当工业发展了 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 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 1952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提出了开始过渡的设想 理由 经过从1949年至1952年三年的时间 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政治 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之二 1952年国庆节 首都庆祝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 1952年9月 毛泽东在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 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 1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3年6月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2月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一化 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一体 三改 即对个体农业 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两翼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一化三改 总路线 一个时间 两个逐步 相当长的时间 15 20年 实现工业化 实现三大改造 并列关系 同等重要 同步进行 2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3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第702页 4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促进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因素 政治因素 思想因素 历史因素 经济因素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革命先烈的共同理想 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 5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必要性 首先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从历史上看 实现工业化有两条道路 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 我国已经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 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其次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方面 分散 脆弱的个体经济 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 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另一方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 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 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6 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现实可能性 第一 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到1952年 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现代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已经增加到56 国营批发商业的营业额占全国批发商业营业总额的60 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已居于相对强大的地位 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 土地改革完成后 为发展生产 抵御自然灾害 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1950年6月 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 毛泽东等委员起立通过 土地改革法 第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 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这是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 出现了加工订货 经销代销 统购包销 公私合营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缺陷问题排查与解决方案表
- 在线销售分销合同协议书
- 农产品销售合作与配送合同
- 员工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及培训计划生成器
- 乡村旅游发展承诺书4篇
- 合作共赢未来承诺书版(5篇)
- 保护环境话题的议论文探讨14篇
- 团队建设与协作促进工具
- 2024年9月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题库及答案
- 公司内外部沟通指南和消息传递模板
- 生产线平衡培训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数学题(含答案)
- UL2595标准中文版-2015电池驱动设备的要求中文版
-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课件
- 淋巴瘤病病人的护理
- 美发行业用户行为分析
- 11.9消防宣传日关注消防安全主题班会课件
- TSG 23-2021 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含2024年第1号修改单
- 2024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课件
- GB/T 41782.3-2024物联网系统互操作性第3部分:语义互操作性
- 辽宁省建筑外保温工程施工防火安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