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桥西延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锣鼓桥西延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锣鼓桥西延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锣鼓桥西延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锣鼓桥西延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锣鼓桥西延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项目第一章 概 述1.1 项目概况项目单位:项目名称:锣鼓桥西延道路工程及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六路) (一期工程)项目 法人: 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临汾市河西新城1.2编制依据1.2.1依据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7、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2003年第5号令1.2.2执行的技术标准、规范1、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噪声环境质量参照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6096-93)3、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6095-1996)4、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GTB001-2003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60-2004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06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10、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1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1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1.2.3工程项目依据性文件1、临汾铭城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关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技术服务合同委托书。2、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临汾市河西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5、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2006-2010)6、提供的工程区域1:1000地形图7、项目相关设计资料及地质勘察资料1.3 项目研究过程 1.3.1编制范围根据临汾铭城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的委托,本工程研究的范围为锣鼓桥西延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我单位编制完成。1.3.2研究范围1、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 根据设计委托书,拟建为城市主干道级,一期工程道路全长1040m,红线宽60m,双向八车道,道路红线两侧各设30米绿化带。2、工程内容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1.3.3研究内容本项目在研究过程中着重调查了临汾市市区现有道路的技术状况、路网现状及规划,项目所在区的交通规划及发展趋势,同时考虑临汾市的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依据交通量预测结果,研究论证了道路红线宽度及建设规模和标准等问题。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工程环境概况及现状评价;3、道路规划及交通量预测;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标准及规模;5、建设规模与标准;6、工程总体设计;7、环境保护方案:8、节能;9、项目实施计划与招投标;10、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1、社会评价:12、结论与建议:1.4主要研究结论1.4.1工程建设条件本报告通过认真调查分析研究,认为河西新区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条件较为优越,社会经济呈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态势,道路建设材料来源丰富,运输条件极其便利,具备良好的工程建设条件。1.4.2交通量预测锣鼓桥西延道路工程(一期工程)建成后,整个路网的交通流量将重新分布,建成后的交通不仅使其它道路上部分流量发生转移,交通量重新分布,同时会刺激区域流量的发生。在对交通量进行预测时,把预测范围定为锣鼓桥西延道路工程(一期工程)沿线各影响区和河西新区。从交通流量的分析结果(折合成标准小客车)看,2011年日交通流量43222辆/日,2015年为47988 辆/日,2020年为53575 辆/日,到2025年可达到54991辆/日。1.4.3工程建设标准主要技术指标表项 目单位指标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级计算行车速度km/h50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平曲线最小半径m1000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5000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30000抗震设防度81.4.4工程建设规模1、道路工程根据合同要求,本工程道路建设建设规模如表1-3。建设项目名称起讫点建设标准建设长度(m)红线宽度(m)设计车(Km/h)备注锣鼓桥西延工程锣鼓大桥河西南北大道城市主干道级10406050西侧加30米绿化带2、配套设施工程本项目配套设施工程包括:道路沿线设置港湾式停车站,无障碍设施、供水、燃气、照明工程及绿化工程等。1.4.5工程方案设计1、平面设计道路平面线形均按照按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路网布置。2、纵断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根据以下要素来确定:(1)锣鼓桥西延道路(一期工程)的控制标高;(2)现状自然地面;(3)相交道路等控制性标高。3、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以规划为依据,并结合道路的实际情况确立横断面设计方案。横断面车行道横坡为1.5%,人行道横坡为2%。断面布置如下:30.0m(绿化带)+6.0m(人行道)+6.0m(非机动车道)+4m(绿化带)+ 28m (车行道)+ 4m(绿化带)+6.0m(非机动车道)+6.0m(人行道)+30.0m(绿化带) =120.0m4交叉口设计道路沿线交叉均为平面交叉,均采用信号灯管理。5路面设计本设计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机动车道: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6cm水泥稳定碎石(5%) 18cm水泥稳定砂砾(5%) 36cm天然砂砾 20cm非机动车道: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3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5cm水泥稳定碎石(5%) 18cm水泥稳定砂砾(5%) 36cm天然砂砾 20cm人行道:人行道面砖 5cm1:2干硬性水泥砂浆 3cmC15混凝土 8cm3:7灰土 15cm1.4.7投资估算本工程投资估算造价为14936.47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5680.8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585.45万元,工程预备费用670.13万元。1.4.8资金筹措本工程为临汾市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投资较大。工程估算总投资为14936.47万元,全部市财政投资。1.4.9综合评价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也是可行的,建议尽快组织进行实施。第二章 工程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2.1 工程项目的背景临汾市于2000年撤地设市后,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加,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供需矛盾对城市发展形成制约。 根据临汾市总体规划,临汾市城市发展方向为:西扩东改,北引南优。以此为指导建设锣鼓桥西延道路新建道路工程(一期工程),这既符合临汾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又能促进河西新城发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本次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对象为锣鼓桥西延道路工程(一期工程),东起滨河西路北延,西至河西南北大道,全长1040米。通过建设,提高该区域土地出让地价,加快城市建设资金回笼。2.2 建设的必要性1、是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临汾市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人口多等原因,经济还比较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临汾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区位优势难以形成。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西移,对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缩小东西之间的差距增加了活力。我们应该紧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加快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即可促进临汾市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塑造城市新形象,使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整个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融为一体。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区域交通条件,而且还可以带动沿线市政管线、电力、通讯等其它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位优势的发挥,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2、是完善城市路网、缓解市区交通压力的需要临汾市区的道路近年来虽然有所改进,但是路网密度低,通车里程少,通过性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技术等级低,服务质量不高,抗灾害能力弱。很显然,临汾市区的道路现状已经不能适应交通需要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的发展,必须加快河西新城路网建设。本项目的建成完善了市区道路网络系统,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组织管理,缓解现有的交通压力。3、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该工程的建设,对于改善临汾市河西新区的交通现状,加强河西新城与旧城区的联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的良好机遇下,尽快实施本项目可加快临汾市的经济走上新台阶,进而促进临汾市城与周边城市的来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将使投资环境大大改善,有利于吸引投资,带动城郊地区发展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内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4、是交通量发展的需要本项目是临汾市河西新城道路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汾市区的重要交通走廊,其交通组成主要是现有道路的正常增长交通量、吸引交通量和由于该工程的建设而新增的交通量。该道路为双向八车道,符合规划年限内交通量的发展要求。本次对临汾市区道路的远景交通量预测是以临汾市区历年交通量,平均交通量增长系数,推算出未来年份的远景交通量。现有道路已经无法满足交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尽快建设锣鼓桥西延道路工程(一期工程),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量。5、是市区防灾抗灾的需要本项目的实施是市区防灾抗灾的需要,对于洪涝、干旱、地震及火灾等灾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区人口集中,交通不畅,缺乏避灾疏散的空间和通道,本项目的建成,有力地加强了避灾疏散的通道和空间,并对救灾物资的运输提供快捷的走廊,是现代化城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技术上的可行性锣鼓桥西延道路工程(一期工程)全长1040米,红线宽度为60米,道路红线两侧各设30米绿化带。道路沿线所在地质状况良好, 利于道路建设,在设计和施工方面均无特殊疑难问题;道路沿线筑路材料和运输条件具备,因此,从技术上讲修建锣鼓桥西延道路工程是可行的。2、经济上的可行性本项目投资估算总金额为14936.47万元。全部由市财政投资。建成通车后可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改善人居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本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良好,项目是切实可行的。第三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3.1自然条件3.1.1地形与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汾河西岸,地形北高南低,其地貌单元属于汾河西岸一级阶地。3.1.2气候临汾市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冬寒夏热,年平均气温介于8.6-12.6,极端最高气温为42.0,极端最低气温为-25.6;四季分明,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常伴随大风降温,风速最大可达2.8m/s,夏季炎热多雨,多有伏、旱现象发生,秋季易发生连续降雨;年降水量在454-688之间,年平均蒸发量为1993.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17小时,平均无霜期为195天,最大冻土深度68。3.1.3地质临汾盆地是山西隆起区轴部形成的一系列断陷盆地之一,地质构造复杂,基底岩层破碎,易于发生地震、地裂缝、滑坡、地陷、泥石流、山崩等地壳运动现象。拟建场地地处临汾断陷盆地的中部,根据临汾市建筑勘察设计院编制的锣鼓桥西延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堆积物和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和中更新统冲、洪积堆积物组成,岩性主要为杂填土、耕土、亚砂土、细砂、亚粘土、粉砂等。3.1.4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道路沿线生活用水补给,因生活用水补给大于大气降水,地下水位变化较大,无一定的流向,且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大,季节性水位变幅约为1.0m.3.1.5地震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锣鼓桥西延道路(一期工程)所属地域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依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规定,应考虑防震设计。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01),从场地土的性质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土属中软场地土,场地环境类别判定为类。场地所处地段为建筑抗震的一般地段。3.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009年临汾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38亿元,位居全省第三,同比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74亿元,位居全省第三,同比增长3%;财政总收入完成137.7亿元,位居全省第四,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9亿元,位居全省第三,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45万元,同比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8元,同比增长6%。3.3总体发展目标及2010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根据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文件,到“十一五”末,临汾市经济发展将实现以下几点: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财政收入及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 2010年预期发展目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财政总收入及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3.4拟建道路的基本情况分析3.4.1拟建道路概况 拟建道路东起滨河西路北延,西止河西南北大道,道路全长1040米,红线宽60米,道路红线两侧各设30米绿化带。3.4.2拟建道路与市区道路的关系根据总体规划,拟建工程中的锣鼓桥西延工程(一期工程)是城市道路网交通性主干道,是临汾市区道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疏导过境交通和分流,汇集市区交通的双重任务,对改善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作用极大。1、拟建道路的现有道路,不能与城市道路网联系,无法形成网络,无法分流,疏导城市交通。2、拟建道路的现有道路不能适应区域路网规划的需要,临汾市总体规划确定拟建道路,标准为城市主干道(级)。现有道路的等级及技术标准不能适应临汾市总体规划的整体需要。3、拟建道路的现有路段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临汾市区近年来市区、乡村经济发展很快,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交通及公共基础设施。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区域经济联系发展的需要。3.5沿线建筑、河流、管线等情况本项目建设工程道路沿线有不均匀的低层建筑,沿线有一条DN600供水管线,无排水管线及其它市政管线。3.6工程地质资料1、建设场地地层结构拟建道路均位于汾河西岸,场地地层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堆积物和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合众更新统冲、洪积堆积物组成,根据其工程地质特征划分为2个工程地质层: 第(1)层杂填土:杂色,松散,主要由砖瓦碎块等建筑垃圾和少量工业垃圾组成,成分不均匀,结构较疏松。耕土:黄褐色,稍湿,稍密,以粉土为主,土质均匀,粉质明显,含有植物根系。 第(2)层 亚砂土:黄褐色,稍湿-湿,稍密,以粉土为主,土质均匀,粉质较明显,具孔隙,偶见蜗牛壳残片,干强度及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稍有光泽。2、工程适宜性评价根据勘探资料,对道路沿线地基土进行分析与评价:杂填土:厚度小,且变化大,成份复杂,其密实度及强度不均,不能作为路基持力层。耕土及亚砂土是较好的持力层及下卧层。综上所述,场地无不良地质现象,该场地为一般建设场地,比较适宜修建市区道路。 3、工程地质报告的结论与建议1、拟建道路场地地质构造稳定,区内无断裂层通过,地层条件较为简单,无不良地质现象,是建设市区道路的一般地段。2、场地地层由杂填土、耕土、亚砂土组成。3、据勘察资料,场地地下水埋深2.5-8m,在设计时应适当考虑其影响。4、根据地震烈度分区图,拟建道路所在区域按8度设防。5、拟建道路所在区域最大冻土0.68m。6、根据初步勘察结果,适宜修建道路。建议下阶段进行详细的勘察,看是否有不良地质情况,再根据具体地质情况决定地基处理方案。3.7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1、矿渣采用东王临钢矿渣,便于运输,可满足软地基处理需求。2、砂砾料砂砾料临汾市范围内丰富,质量优良,可满足工程要求,产地距施工地点约20km,运输方便。3、外购材料及运输条件石灰、钢材、沥青、管材等均可在市区购买,沿线各工点材料运输可依靠汽车运送,运输条件便利。4、工程用水、用电拟建项目工程用水采用城市供水管网供水。工程用电可与地方电力部门协商解决。第四章 道路规划及交通量预测4.1道路规划1、根据临汾市城总体规划的规定,临汾市锣鼓桥西延道路(一期工程)为河西新城城市主干道,道路东起滨河西路北延,西至河西南北大道,全长1040米,三块板结构,红线宽度60米,机动车双向8车道,道路红线两侧各设30米绿化带;道路等级为城市级主干道,设计车速60Km/h;交叉口采用平面交叉,交叉口转弯半径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确定为R=25米,R=30米;交通组织采用信号灯控制。 4.2社会经济发展预测4.2.1人口发展临汾市区2009年市区人口为42.9万人,2011年年将达到 46.5万人,2030年将达到 67.63万人,2010年-2020年年增长率按2.75%计算,2021年-2025年按2.05%计算。 人口发展预测表 单位:万人分析区2009年特征年预测值年均增长率(%)2011年2015年2020年2025年2011-20202021-2025临汾市区42.9 46.5 53.3 61.1 67.63 2.75 2.054.2.2国内生产总值发展尧都区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68亿元,近期按每年增长10%计算,远期按每年增长8%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预测表 单位:万元分析区 2009年特征年预测值年均增长率(%)2011年 2015年2020年2025年20112020 年 2011 2025年尧都区168223.6360.1 529.11142.310%8%4.2.3临汾市机动车保有量至2009年底,临汾市拥有汽车7.8万辆,其中大车2.3万辆,小车5.5万辆。近年临汾市汽车的年增长率为16.8%。摩托车保有量:临汾市2009年底,拥有摩托车3.8万辆。公共交通:临汾市现有公交车总数230余辆,公交占场面积18000平方米。2009年底拥有出租车3000辆以上。4.3交通量预测为了解项目所在地区城市交通的特性和构成以及旅客和货物的流量流向,使交通量预测真实、可靠,经济评价有定量的依据。本报告收集了临汾市主要道路交通量观察站的历年资料并进行了必要的分析。4.3.1临汾市区现状路网交通量调查根据2005年7月,临汾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对临汾市区主要路段进行了交通高峰期的交通流量调查。通过高峰期间的交通流量调查,得出临汾市各路段高峰小时交通流量调查情况表 临汾市区主要路段高峰小时交通流量 单位:辆/日调查地点道路起始位置摩托车出租车其他车辆高峰小时交通量鼓楼街北外环-南外环43263923063159平阳街北外环-南外环42253619802738迎春街火车站-五一路3894929861667向阳路郭家庄-平阳北街3112838971291解放路军分区-东王村口44825314702071车站街火车站-广宣街144302395795贡院街区一院-平阳南街10311516831873鼓楼东西街消防中心-临钢40940610611798五一路铁路-鼓楼南街32126410851539北外环路鼓楼北街-铸造厂198181462794南外环路平阳大桥-靳家庄243168331697东外环路市转播台-临钢宿舍2011668831150河汾路坂下口-锣鼓大桥98151632871兵站路车站街-解放东路51156395594财神楼街向阳路-贡院街211132354682临钢路解放东路-九州堡3319810081374二中路北外环-解放东路8645778899滨河东路锣鼓大桥-平阳桥3243155861125九中路迎春街-九中19110292111994.3.2 交通量的预测交通量预测1、基本方法和分析步骤交通量预测用“四阶段法”。“四阶段法”是以土地使用与交通运输相互作用为中心,以起讫点调查为基础的交通量预测技术,其一般步骤如下:(1)OD调查:调查交通出行起讫点交通运营参数;(2)交通量生成预测:即根据OD小区的社会经济活力强度,确定土地使用与交通运输相互作用模型,依据未来年份的土地使用强度预测未来年份的交通生成量;(3)交通量分布预测:即根据预测的未来年份交通生成量,采用一定的预测模型,推算未来年份的OD量;(4)交通量分配预测:即根据未来年份的OD量和未来年份的公路网将OD量按确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至路网上,预测出未来路网上的路段交通量。由于OD调查耗时长、费用大,鉴于此情况,本报告根据已拥有的资料,在“四阶段”法原理指导下,按各小区土地使用性质来进行交通量生成预测。2、OD小区的划分OD小区的划分,既要能反映OD小区内土地使用和居民生活对交通流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又能根据城市布局,反映城市内部不同组团和区域之间的流量流向。综合考虑临汾市市城区的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将整个分析区域分为4个OD小区。OD小区分区表OD小区编号OD小区位置及性质1铁东工业区2铁西城市中心区3河西新区4尧庙旅游开发区3、依据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临汾市城市人口规模,城市用地规模及城市空间结构分别如下:(1)城市人口发展规模近期城市人口发展规模为46.5万左右远期城市人口发展规模为60万左右远景城市人口发展规模为68万左右(2)用地规模近期城市发展用土规模为45平方公里远期城市发展用地规模为55平方公里远景城市发展用地规模为120平方公里(3)城市空间结构依据市区境内同蒲铁路纵贯,汾河穿过,利用河道、铁路的自然分隔,动用聚合与分散对立统一的布局手法,采取既分散,又紧密联系,即“分散集中”相结合的布局结构,使城市形态完整、自然。4、居民出行总量及其构成根据临汾市总体规划,参照国内外其它中等城市资料,同时考虑到临汾市区的发展,由于居民出行距离较短,居民出行次数较多,经询问有关交通工程专家和城市规划师,为保证交通规划有一定弹性,预测取上限值,中远期城市居民日平均出行按3.0次/人计处。临汾市区居民出行预测表年度人口数(万人)日均出行(次/人)日总出行(万人次/日)年总出行(万人次/年)2011463138503702015543162591302025683204744605、OD分区交通出行预测交通量出行是预测每一OD小区产生和吸引的出行交通数量,交通出行量是某一区域土地利用、社会活动强度的表征和反映。交通出行模型就是根据土地利用和社会活动的强度用以预测OD小区的交通发生量和吸引量,其预测流程见下图。调查对象地域的机动车出行数出行生成模型将来各车种机动车出行生成量将来各种流进、出交通量各车种机动车所有台数将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增长率各车种流进、出交通现状机动车出行生成量预测流程各OD分区人口根据汉森引力分派模型,一个分区所分派的人口,应是该分区可供开发的住宅土资源和人口可及性的函数,即:Gi=Gt式中:Gi分派到第i分区的居住人口 Gt总居住人口 Li第i分区人口可及性指数根据临汾市市区规划可以查取各OD分区的住宅土地资源及其各OD分区人口可及性指数,再根据上述模型,便可计算各OD分区的居住人口,按前面居民出行计算方法,计算出各OD分区的居民出行量。常用的交通分布量预测模型有增长率法、重力模型法、机会模型法及熵模型法等。由于本项目受时间、人力、财力限制以及本项目的特殊性,采用重力模型、机会模型等方法预测未来的出行分布结果必然不理想,不宜选取用。虽然增长系数存在着诸如不能反映变通阻塞变化等缺点,也有简单实用的优点。因此,本报告采用弗雷特(FRATAR)法计算未来特征OD表。弗雷特法计算公式如下:式中,Tij未来年份i区与j区之间的交通分布,Tji基年i区与j区间的交通量分布;Fij区交通量产生增长系数;Ei区交通量吸引增长系数;n交通小区数。按照上式计算的未来i与j区之间的的交通量,一般不满足交通产生量约束和吸引力量的约束,即:其中:Q=项目所在地区未来交通总生成量。因此,必须进行迭代收敛计算,迭代步骤如下:式中:Q 路段流量(辆/日) C 路段通行能力(辆/日) T 分配流量时的行程的时间(分) To 零流量时的行程时间(分)分配流程见下图输入路网信息、出行量以某一有效路段终点j代替i计算各节点的最短路权计算有效路段的分配率计算有效路段的边权LW确定节点i的有效路段及有效出行路线令i=出行起点节点号已到出行终点 N Y最后一对O-D点 N Y转入下一个OD累计各路段、立交的分配交通量输出分配交通量及分配率矩阵 动态多路径概率分配法流程图6、诱增交通量预测由于本项目的建设,项目周围土地的交通功能得以改善,根据土地使用交通产生相互作用原理,必将会诱增新的交通量。确定诱增交通量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本报告采用下述模型计算:Qji =QjiP(-r)式中Qji节点i到节点j的诱增交通量; Qji趋势型节点i到节点j的交通量;ai 节点j所在分区的诱增系数,诱增率取8-10%aj 节点j所在分区的诱增,诱增率取8-10%;Dji无拟建公路有节点i到节点j之间的时间距离;Dji有拟建公路时节点i到节点j之间的时间距离;P 实现潜在诱增交通的概率,取0.5;r 重力出行分布模型参数,取0.1639。该模型的原理基础是参照重力分布模型,在把握土地利用潜在变化的同时,引入时间距离的变化。利用有无对比法,求出两状态下的比率。根据以上分析,计算得本项目最终的路段预测交通量结果见下表。交通流量预测表单位:辆/日 特征年路段2009年2012年2015年2020年2025年流量流量流量流量流量主干路4049643222479885357554991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标准5.1 设计原则及采用规范5.1.1 设计原则1、根据临汾市总体规划,充分考虑河西新区现状特点及城市发展的要求,进行本工程方案的设计。2、临汾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市区机动车辆增长较快,在预测年限里,本工程规模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和临汾市区机动车增长情况,确定工程规模和技术标准。3、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和通行能力分析,综合考虑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结合锣鼓桥西延(一期工程)的建设标准,研究工程规模及横断面布置。4、根据相交道路的性质,确定交叉方式,保证本工程和相交道路的交通联系及较高的行车速度,有利于本工程的交通功能和经济效益的发挥。5.1.2 采用的规范标准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GTB001-2003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60-2004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06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9.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5.2 主要技术标准 该项目主要技术指标项 目单位滨河西路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级计算行车速度km/h50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平曲线最小半径m1000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5000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30000抗震设防度85.3 机动车道数的确定5.3.1 通行能力分析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最基本的尺度,理论上,通行能力可作为某条道路的最大交通量来计算,实际道路的通行能力则要根据不同道路的具体情况来确定。1、可能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系统指通常情况下,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最大可能车辆数,根据城市道路设施规范有关规定,在城市一般道路与一般交通条件下,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机动车道的可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Np=3600/Ti式中:Np一条机动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Ti一连续车流平均车头间隔时间(s/pcu)。由于临汾市没有ti观测值,参照国内其它城市的设计经验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主干道一条机动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为Np=1380pcu/h。2、设计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路段的通行能力。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可按下式计算:Nm= aaacKmrNp式中:Nm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pcu/h); aa交叉口折减系数;ac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km多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最靠中线的一条车道为1,向侧面方向的第二条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为0.85,第三条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为0.65;r街道化程度修正系数;Np一条机动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pcu/h)。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表道路名称单向车道数aaacKmrNpNm城市主干道(级)10.610.801.00.80164060540.610.801.850.80164011195.3.2 机动车道数的确定1、服务水平服务水平是指交通流中车辆中车辆运行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应当说亦即道路在某中交通条件下所提供的运行服务质量水平。它与行车速度、运行时间、行动自由程度、交通中断或受阻及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等有关。由于行车速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并与其它的所有因素有关,同时又是最易测量的项目,所有一般用它来进行评价。目前我国关于道路服务水平评价尚无统一标准,各地区在工作过程中是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参考有关资料来确定的。道路服务水平分为A-F六个等级。一般描述为:A级-畅行车流。特征为交通量少、车速高、交通密度低,驾驶员在客观许可的条件下可按自己的意愿控制车速而无任何干扰和延误。B级-稳定车流(稍有延误)。特征为车速开始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而有所降低,但驾驶员仍能较为自由地选择合理的车速。C级-稳定车流(可接受耽误)特征为车速和机动性受到较大交通量的影响,驾驶员不能自行决定车速,但还能得到较满意的车速。D级-接近不稳定车流。特征为车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能勉强维持所需的车速,行车机动性和舒适性变得较差。E级-不稳定车流。特征为行车不畅、车速很低,处于时开时停状态,交通量接近于道路的通行能力。F级-强制车流。特征为能勉强行驶,车速极低,道路通行能力低于实际交通量,出现排队甚至完全堵塞现象。服务水平的等级根据V/C(饱和度)判定,其判定标准见表。 V/C值表 服务水平ABCDEFV/C0.350.360.550.560.750.760.950.961.01.0根据以上对道路服务水平等级的一般描述,考虑各条道路的等级,设计年限末,各条道路服务水平应控制在C级以上。2、机动车道数的确定根据远景交通量的预测,2015年、2020年、2025年高峰小时单向交通流量及服务水平。交通量预测属于系统论的范畴,涉及到社会、经济、管理等诸多影响因素。由于基础资料深度、广度的局限性,加上对今后社会经济发展模型、周围道路网状况、交通管理措施等诸多方面不可能与预测模型完全吻合,从而造成许多不确定因素,在考虑道路服务水平时应留有一定的余地。分析表明,拟建锣鼓桥西延工程(一期工程)采用城市主干道级标准,三块板,机动车车行道双向八车道,横断面60m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道路沿线地块开发,用地性质和规模、道路网情况、以及主干道在地区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因素,锣鼓桥西延道路(一期工程)在评价期内能提供C级以上的良好服务水平,且有一定富余度,因此推荐的技术标准是恰当的。5.4 工程建设规模通过对锣鼓桥西延道路(一期工程)等级、预测交通量及通行能力分析以及城市规划的要求,可以基本确定本次工程规模如下:本项目拟征地187亩,拆迁19125。道路总长1040m,为城市主干道级,道路红线宽度60m,道路红线两侧各设30米绿化带。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一并实施。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6.1工程概况1、在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河西新区控制性规划的指导下,为了完善城市路网,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拓宽城市空间,进行本工程的总体设计。2、在充分考虑临汾市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改善市区人民的生活环境,加快经济发展,考虑到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基础上,研究道路建设标准。3、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和通行能力分析,综合考虑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结合临汾市区内已建和在建工程的标准,研究的道路工程具体范围是,道路总长约1040米。主干道宽度为60米,三块板断面,路面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4、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充分了解现有的基础设施及排水、水利规划等情况,研究出标准合理、使用可靠、投资效益高、满足道路功能需要的排水工程及道路附属工程。6.2道路建设规模根据合同要求,本工程道路建设建设规模如下:根据合同要求,本工程道路建设建设规模如下:建设项目名称起讫点建设标准建设长度(m)红线宽度(m)设计车速(km/h)锣鼓桥西延工程 锣鼓大桥- 河西南北大道城市主干道级104060506.3道路工程道路总长约1.04公里。主干道建设断面宽度为60米,道路红线两侧各设30米绿化带。路面设计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6.3.1道路线形标准本工程道路线型标准,按技术标准应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有关规定。6.3.2道路平面设计原则1、道路基本沿现状二级公路定线,平面线形依据临汾市总体规划及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要求确定城市规划道路网的布设,本次拟建锣鼓桥西延工程(一期工程)平面线形基本为一直线。2、道路平面线性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标准。3、根据道路等级合理设置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6.3.3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是以项目单位提供的临汾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依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根据道路的功能、等级、性质、道路沿线自然状况及控制条件,合理选用技术标准进行道路平面设计。本次道路建设工程是新建工程,平面设计沿规划线形走向。6.3.4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1、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出。2、为保证行车和非机动车行驶的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为满足非机动车行驶,最大纵坡度应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控制;因本工程所处区域地形平坦,最小纵坡宜尽量满足路面纵向排水要求。3、设计时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地下管线、排水要求综合考虑。线性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线性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控制为0.3。本次设计采用最小纵坡3。6.3.5横断面设计1、横断面设计原则(1)道路横断面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按道路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交通量、交通组织和绿化等因素统一安排,在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畅通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道路的绿化率。(2)道路横断面设计应考虑近远期结合,预留管线位置,为远景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3)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做到满足现状,适当超前。(4)人行道宽度、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根据道路性质、红线宽度和人流量、非机动车流量确定,2、横断面设计方案横断面设计以规划为依据,结合道路的实际确立横断面设计方案。横断面车行道横坡为1.5,人行道横坡为2。规划断面如下:30.0m(绿化带)+6.0m(人行道)+6.0 m(非机动车道)+4 m(绿化隔离带)+28m(车行道)+4 m(绿化隔离带)+6.0 m(非机动车道)+6.0m(人行道)+30.0m(绿化带)=120m采用此断面形式,即可以满足人行交通的需求,增加道路绿化面积.同时又可以降低工程投资,建议按规划断面实施。6.3.6交叉口设计方案按规划道路要求交叉口为平面交叉口,本次设计根据相交道路的性质和交通流,分别在交叉路口处采用展宽式信号灯管理的平面交叉口型式,使各向车流在进入交叉口之前完全分离,互不干扰,从而保证车辆顺利通过交叉口。路口渠化设计主要是道路交叉口范围用地控制界限的拓宽、进出车道的拓宽,以利交通通行和控制临街建筑用地,即在交叉路口两侧各50米范围内将规划红线外移3米(外移宽度视相交道路车行道宽度确定),增加进出口道车道数,以设置专门的左、右转车道,人行过街安全岛等。6.3.7路基设计方案1、路基设计路基以就地取材、方便施工、路基稳定、基层坚实的原则进行设计。道路沿线地质条件较差,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0+000k2+300范围内有6-7米厚的垃圾,因此对于此段路基应进行换填砂砾,垃圾运至30公里外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路基弃土方运至项目单位规定的弃土场。为避免水土流失及保护环境,同时路基设计还要考虑城市绿化、美化的要求。2、路基压实度路基压实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相应标准进行,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不低于下表所列数值。路基填筑材料及压实度要求 项目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 料压实度(中型)(%)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料最小强度(CBR)(%)主干路主干路填方080 cm10896%80150 cm15494%150 cm15393%挖方080 cm10896%6.3.8路面设计方案路面结构及厚度设计依据道路等级、交通繁重程度、路基承载力等条件确定,要求路面具有面层坚实平整抗滑、耐久、低温抗裂、抗水损失以及防水下渗的功能,结合沿线气候、水文、地质、路基的特点,建筑材料来源及供应量、施工条件等多方面情况确定路面结构组合方案。高等级路面通常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平整、无接缝,耐磨、振动小,摊铺快速,施工方便,行车舒适,行车噪音低,局部开挖,修补比较方便,养护维修简易,便于今后地下管线的二次埋设。但沥青路面对石料、沥青质量要求严格,雨天防滑性,夜间反光性差。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