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浅析.doc_第1页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浅析.doc_第2页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浅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浅析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谢灵运(385年433年),汉族,浙江会稽人,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谢灵运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战乱频繁,阶级斗争异常尖锐, 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尔虞我诈, 彼此倾轧, 斗争激烈。统治者实行推行抑制门阀大族、提拨庶族地主的政策以加强中央集权,谢灵运作为大贵族代表被镇压,朝廷失宠, 宫廷之争失败,政治上的失利使得他虽身在朝廷却心系山水。一方面在山水自然中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纯净,恣意随心,无忧无虑的山水生活使他得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找到黑暗世界以外的人生志向;另一方面谢灵运“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在山水美景中始终无法获得心灵的安息。谢灵运的山水诗大多写于他出任永嘉太守以后,具有极为细腻的审美感受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辞藻精致,清丽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谢灵运诗歌艺术风格:一谢灵运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逼真细致地刻画出自然景物之美,给人以清新开朗的感觉。例如:过始宁墅富春渚初往新安至桐庐口七里濑晚出西射堂登永嘉绿嶂山游岭门山登池上楼东山望海登上戍石鼓山等一系列优秀的诗作,选取登池上楼分析:“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生动地写出初春的物候特征。在这光影交错之中,绿色的小草在碧波荡漾的水边悄悄地生长,而发满新芽的柳树上,各种新奇的鸟儿婉转鸣叫。作者通过这几句简单的描述,绘出了一幅有声有色、充满了和谐和生机的画面,也表达了自己久味自然后突然重逢的欣喜,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受能力。这不仅在当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成为后世诗人描摹自然的典范。比兴手法和典故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特色。开头六句托物起兴,以潜虬、飞鸿喻世人的出处和自己的进退失据;豳歌、楚吟二典故的运用,对抒发自己的思乡怀人之情起了一定的作用。造语精工,大量运用对偶句,充分体现了谢诗的语言特色。又如: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以上诗句无不使人感到清新自然而又多彩多姿,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江南山水蕴含的无限丰富的美,这些都是自然去雕饰,清新俊美的,他的多数作品所描绘的自然景色,不论是幽深的还是绚丽的,都呈现出一种新鲜、欢愉的姿态。二谢灵运山水诗多由老庄、周易、佛家之语而山水,被后代称作“带有玄言诗尾巴的山水诗。多采用“叙事写景说理”的三段式结构在他的诗里, “山水”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 诗歌风格明丽清新, 形象鲜明, 名句迭出, 但也还保留着一小部分玄言的糟粕。“矜名道不足, 适己物可忽”、“怀抱既昭旷, 外物徒龙蠖” 这一类专讲玄理的句子, 在谢灵运的诗里随处可见; 还有一些不是以完整句子表达的玄意, 也渗透在他众多的诗篇里, 浮现在字里行间。例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开头六句为第一层叙事:总写一天游石壁的观感,又是虚写、略写。u开头两句对偶精工而又极为凝练,从大处、虚处勾勒山光水色之秀美 。u“昏旦”、“气候”,从时间纵向概括了一天的观览;“山水”、“清晖”,则从空间横向包举了天地自然的立体全景;而“变”和“含”,则隐写了气候景象之变态出奇,山光水色之孕大含深。“出谷”二句承上启下,既点明游览是一整天,与首句“昏旦”呼应;又暗中为下文写傍晚湖景作好过渡。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林壑”以下中间六句第二层写景:实写、详写湖中的晚景。前四句描绘出一幅天光湖色映辉的湖上晚归图,进一步渲染出清晖娱人、游子憺然的意兴。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末尾四句总上两层,写游后悟出的玄理:一个人只要思虑淡泊,那么对于名利得失,穷达荣辱这类身外之物自然就看得轻了;只要自己心里常常感到惬意满足,就觉得自己的心性不会违背宇宙万物的至理常道,一切皆可顺情适性,随遇而安。又如过白岸亭通过对永嘉白岸的山川风物描写,表达了诗人从中感悟的人生哲理,在诗中“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二句,诗人巧妙地将老子中“吾不知其名,强为之曰大”与“曲则全,枉则直”的哲理,跟青翠的山色与渔钓的野趣融汇一起,不露痕迹地表露了诗人顺应自然,追求自然之道的玄理。三诗歌语言工巧精美,工于锤炼字句,语言典丽,重视辞采。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的“抱”字“媚”字,“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的“趋”字“媚”字,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山水以活力;“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的“旷”字“高”字,写出了平芜的阔大;“舍舟眺迥诸,停策倚茂松”的“眺”字“倚”字,写出了游览者的风神;“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以“劲”和“哀”来形容朔风,就可以收到景凄而情促的效果。又如石室山诗:“莓莓兰清急”句,陈胤情评日:“莓莓字甚新,详义当是草逐水流,根定叶漂,长条披偃,翠带摇轻,似与俱去也”,充分显示出诗人锤炼字句功夫之精深。然而由于结构的单调,语言上的过分雕琢使得谢灵运的山水诗产生堆砌、冗长、晦涩的弊病诗词最后的玄言部分也影响了其诗的艺术效果。谢灵运以大量的山水诗,打破了东晋玄言诗的统治,扩大了诗歌题材的领域,丰富了诗歌创作的技巧,对后代诗人有很大的影响。 谢灵运以其卓越的艺术才能,被誉为“元嘉之雄”、“江左第一”。后人曾以老庄在玄学上的祖师地位来比喻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写景技巧及辞藻,谢朓、何逊、王籍、阴铿等竞相学步;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对他高妙的文才及审美能力大为赞叹,甚至说:“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可以说,正是谢灵运的文学活动,才使山水诗象一颗耀眼的新星升起在晋宋文坛上。谢灵运的名字也因此永远和山水诗联系在一起。李雁. 谢灵运研究M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李运富. 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