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注射1.ppt_第1页
安全注射1.ppt_第2页
安全注射1.ppt_第3页
安全注射1.ppt_第4页
安全注射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注射 WHO对安全注射的定义 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 注射的废弃物 不对他人造成危害的注射 安全注射 安全注射的基本概念 符合三个方面的要求 对接受注射者无危害 对医务工作者无危害 使用过的注射废物的处理应该对公众无危害 要做到这些 就必须是 清洁的手 在清洁的区域做注射准备 消毒注射安培 使用无菌的注射器和针头 使用后应做正确的处理 滥用注射 滥用注射 在口服给药是有效的情况下而注射给药 或临床表现 诊断不支持使用注射治疗时却采用了注射给药 均为滥用注射 我不要打针 导致不安全注射和滥用注射的原因 A 有些医生认为注射使病人有较好的依从性 B 有些医生为了迎合病人的期望和要求 满足病人而滥用注射 C 有些家长为使患儿病情尽快得到控制 特别愿意接受注射治疗 实际上注射有时并不是最好的治疗方式 可能反而是危险的 不安全注射和滥用注射不是治疗疾病 而可能是传播疾病 影响患者安全注射的因素 1药物方面的因素 中药 西药2患者机体因素 个体差异 年龄 性别 遵医程度3门诊量的大小4一次性注射器材供应5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 责任心 无菌观念6给药方案 给药途径 药物剂量 联合用药 非安全注射 可导致病毒 细菌 真菌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的传播 同时还可造成诸如脓肿和毒性反应等非传染性不良反应 未经消毒或不合适的器材或不当的操作均会导致非安全注射 非安全注射 它使得患者直接 通过被污染的器材 或间接 通过受污染的药物瓶 地暴露于病原体 现有资料已明确记录了非安全注射操作风险与三种主要的血源性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乙型肝炎病毒 HBV 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 有关 注射安全 感染可能通过医护人员的手 药品 医疗器械和设备或环境表面的交叉污染而传播 给其他医护人员和患者 因此 良好的注射技术和操作 有助于同时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所有注射应遵循无菌技术 非安全注射的预防 行政方面 法律上的约束 合理使用抗生素护理人员的编制工作环境的设置医疗器具的管理社会的宣传 非安全注射的预防 医务人员方面 树立安全注射的意识掌握安全注射的知识严格执行工作规程 注射剂使用原则 1 注射剂均应视为处方药 患者使用注射剂 须持有医生处方 2 凡是口服可以收到效果的就不要注射 3 能够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 4 必须注射的应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 5 应严格掌握注射剂量和疗程 抗生素使用一周无效 应考虑停药或换药 6 应尽量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 以避免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的出现 护士在安全注射中的作用 患者用药直接来自于护士 护士负责把患者每天所需的各类药物送到相应的患者手中 或者将注射用药输送到患者体内 然而护士每天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患 几十 几百乃至上千种药物的使用和存放 怎样才能在操作过程中保证患者安全 严格遵守安全给药原则 一 根据医嘱给药 注意观察病情及疗效 护士应做到 1 病人方面 熟悉病情 明确用药目的 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2 药物方面 熟悉病区常用药剂量 药效 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 3 严格按医嘱给药 二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有疑问应核实清楚后再执行 三查 操作前 操作中 操作后 九对 床号 姓名 药名 浓度 剂量 方法 时间 有效期 批号 严格遵守安全给药原则 严格遵守安全给药原则 三 做到五准确准确的药物 准确的剂量 准确的方法 准确的时间 准确的病人 严格遵守安全给药原则 四 加强巡视对患者输液情况了解和掌握输液巡视包括观察患者的输液 病情等情况 有无发生不良反应 输液是否通畅 调整输液滴数 及时填写输液巡视卡 输液巡视还能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和用药的了解 提高输液的安全性 使护士服务更加主动 到位 严格遵守安全给药原则 五 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1 清楚可能发生哪些不良反应 2 掌握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 3 掌握不良反应的早期表现 4 掌握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抢救措施 5 掌握药物的禁忌症 针对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 一 安全注射的含义 1 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 包括注射器要无菌包装 接种前才能打开包装 使用后放入指定的安全盒或防刺容器中 不允许再次使用 在有效期内使用 2 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持合格的资格证书上岗 3 预防接种的操作要规范化 4 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 5 接种后的接种器材及其废弃物品要安全的回收 销毁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包括 二 预防接种前的有关要求 1 要看包装标志接种前仔细查看疫苗的外包装 每种疫苗的外包装都不一样 盒子上都标明了疫苗的名称 剂量等内容 接种前应仔细查看清楚 避免接种时候发生误种错误 2 要看疫苗颜色接种前注意各种计划免疫疫苗的颜色卡介苗稀释后菌液颜色是无色透明麻疹是淡红色乙肝疫苗 百白破混合制剂均是乳白色接种时注意不要把卡介苗当做其他疫苗来注射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包括 3 接种时实行 三查七对 制度 三查 接种前检查 接种时核查 接种后复查 七对 核对接种对象姓名 核对疫苗名称 核对疫苗颜色 核对疫苗剂量 核对接种时间 核对注射部位 核对接种方法 核对无误后方可接种 如果现场有两名以上接种工作人员时 应该在两个工作人员反复核对无误后方能开始接种 注射器使用后的处理 1 放入防刺容器 安全盒 内 一次性注射使用后不得再将针头盖盖上 防止混乱而重复使用 不应用手工将使用的针头取下 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必须销毁 不得再次使用 2 可采用以下两种销毁方法 1 集中焚烧 要求必须焚烧完全并将焚烧残余物进行深埋 2 毁型后回收 经次氯酸钠或高温消毒 粉碎后再利用 常见的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行为 1 重复使用注射器或针头 2 在杀菌过程中没有对时间 蒸汽和温度进行监督或监视 3 更换针头但使用相同的注射器 4 打开后将冻干的疫苗保存超过1个小时以上 5 在没有提高清洁注射设备的情况下 试图对其进行杀菌 6 试图杀菌并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常见的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行为 7 在敞开的盘子中煮沸注射设备 8 对已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头使用消毒剂来进行处理 以备重复使用 9 向注射器中注入成倍的剂量并给多人注射 10 用已使用的棉球或者手指压住出血点 易被刺伤的情况 1 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2 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3 抢救 配合手术时传送器械 抢救 手术后清洗处置器械4 不配合患者误伤 扎伤感染机率 转阳机率 0 10 0 32 0 6 3 30 减少不必要的注射是防止注射相关感染的最好方法 减少暴露和阻止感染传播的方法包括 手卫生 屏障保护 手套 减少使用锐器 包括注射器 锐器 废物的合理分类和处理 预防锐器损伤的操作指导 进行最规范的操作有助于防止锐器伤害医护人员 为了避免锐器损伤 确保患者对你的操作有充足的准备 在丢弃针头前不要弯曲 折断 手工操作或拔除针头 避免更换针头 但如果必须更换针头 请使用单手技术 预防锐器损伤的操作指导 使用完锐器和玻璃安瓿瓶后 应立即就地将其丢弃到不会泄露也不会被刺破的坚实的锐器容器中 将锐器容器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最好是一个安全的区域 以方便对锐器的处理 当锐器容器已有四分之三装满时 将其密封并更换 预防锐器损伤的操作指导 1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2 禁止用手分离注射器针头 3 接触血液 体液 分泌物时 需戴手套 4 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5 禁止将针 刀片等锐器随手传递 6 进行侵袭性治疗 护理操作中 要保证充足的光线 防止被针头 缝合针 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接触到病人的血液该做什么 1 即时处理 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被刺或被割伤的伤口 用流动清水冲洗被血溅的口 鼻腔 皮肤 用生理盐水或者清水冲洗被血溅到的眼睛 接触到病人的血液该做什么 1 即时处理 工作服或各种私有物品染上病人血液或体液时 应及时用3 过氧化氢溶液消毒并除去血渍 没有科学证据显示使用消毒剂和挤压伤口排血可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不主张用腐蚀的液体 漂白水 洗伤口 2 接触到任何血液后 你应该 向有关部门 职业健康 感染控制 报告被刺 被割或接触到血液的事件 与提供补救治疗的医务人员咨询被感染的可能性和补救措施 注射乙肝疫苗针 乙肝疫苗注射是最安全有效的预防乙肝的方法 补救措施有没有疫苗可以进行预防 1 乙肝 有 全套乙肝疫苗注射完毕后1 2个月应抽血检查确认机体是否产生了抗体 HBs抗体 量是否足以达到免疫的作用 HBs抗体 10miu ml 第一次全套乙肝疫苗注射完成后 机体没产生抗体或者HBs抗体 10miu ml 应进行第二次全套乙肝疫苗注射 或者检查机体是否已经是HBsAG阳性 第二次全套乙肝疫苗注射完毕后 应抽血再检查机体是否产生了抗体 30 50 机率机体出现抗体 补救措施 2 丙肝 没有疫苗 也没有补救措施来预防 不主张用免疫球蛋白 严格进行感染控制的原则和操作是必要的 3 艾滋病毒 没有疫苗 安全注射 什么时候开始补救治疗 1 乙肝 越早越好 24h内最佳 最迟不超过7天 2 艾滋病 越早越好 最好在几小时内 动物实验显示 接触感染24 36小时后才进行补救治疗效果不佳 但这个时间限度是否在人类产生相同效果并不清楚 安全注射 职业防护原则的操作内容是什么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1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不要把用过的锐器传递给别人 2 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 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 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3 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 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带针注射器 职业防护原则的操作内容是什么 4 在创口缝合时 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5 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 盒 中 统一处理 6 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7 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护士在高危环境下的自我防护 1 护士对病区空气污染的自身防护 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