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2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3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4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初初 步步 设设 计计 报报 告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2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1 目目 录录 1 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1 1 1 项目区概况 1 1 2 自然条件 1 1 2 1 自然地理 1 1 2 2 气象 2 1 2 3 水文 2 1 2 4 地质 土壤 3 1 2 5 水质 3 1 3 社会经济状况 3 1 4 农业生产状况 4 1 5 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5 1 5 1 项目区各级灌溉渠系及其配套工程 5 1 5 2 灌区小型水库 塘堰坝工程 7 1 5 3 小型提水泵站和抗旱机井工程 7 1 5 4 小型排水工程 7 1 6 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7 1 6 1 项目区概况 7 1 6 2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7 1 6 3 分析方法 8 1 6 4 供水量预测 8 1 6 5 需水量预测 9 1 6 6 水资源供需分析及评价 10 2 建 建设设目目标标与任与任务务 11 3 工程建 工程建设设方案方案 12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2 3 1 工程建设范围与工程布局 12 3 1 1 工程建设范围 12 3 1 2 工程建设布局 12 3 2 工程建设标准 12 3 3 主要工程建设内容 13 4 工程 工程设计设计 15 4 1 工程设计依据 15 4 1 1 工程等级划分 15 4 1 2 工程设计依据 15 4 1 3 基本设计资料 15 4 2 蓄水工程设计 16 4 3 沟 渠工程设计 17 4 4 桥梁工程设计 20 4 5 涵闸工程设计 21 4 6 电灌站工程设计 23 5 主要工程量及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量及工程数量 25 5 1 主要工程量 25 5 2 主要工程数量 25 5 3 工程设备数量 25 6 投 投资预资预算算 26 6 1 编制依据 26 6 2 预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26 6 3 工程预算投资 27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3 7 工程效益 工程效益 28 7 1 经济效益 28 7 2 社会效益 28 7 3 生态效益 29 8 工程建 工程建设设与管理与管理 31 8 1 工程建设管理 31 8 2 工程运行管理及管护 33 8 2 1 资产使用权 33 8 2 2 工程运行管理 33 8 2 3 用水管理 34 8 2 4 经营管理 34 9 进进度安排度安排 35 10 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 36 10 1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36 10 2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36 10 3 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 36 10 4 建设与管理相结合 37 11 附件 附件 38 各类工程规划表 渠道土方计算表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4 1 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1 1项项目目区区概概况况 某区 2012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位于某区罗集乡境内 涉及罗 集乡栗树 金湾 罗集 3 个村及兴隆居委会 项目区总人口 1 96 万 人 农业人口 1 89 万人 国土面积 20 7km2 耕地面积 1 775 万亩 项目区内水稻平均每亩单产 450kg 油料单产 110kg 2011 年农民 人均纯收入 4390 元 项目区电力充足 通讯条件较好 省道 国道 贯穿项目区 县道 乡道 村村通四通八达 交通便捷 1 2自自然然条条件件 1 2 1 自然地理 某区位于安徽省西部 大别山北麓 江淮丘陵西缘 东临某区 南连霍山县 西南与金寨县相邻 西北与霍邱县接壤 东北与寿县 交界 南北宽 68 3km 东西长 50 5km 地理坐标北纬 31 27 32 05 东经 116 116 32 312 国道 宁西铁路 合武高铁横贯东西 105 国道 商景高速跨越南北 某区境内地形复杂 形状起伏 由于受大别山外围低山土脉的 影响 地势南高北低 由南向北呈现低山 丘陵 平畈态势 海拔 高程在 22 00m 651 00m 之间 极高点为西河口九尖山 最低点为 固镇茅子庄 某区总面积 1926km2 地貌特征分为四类 即 低山 丘岗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5 湾畈 洼地 其中 丘岗面积 1211 88 km2 占 62 9 低山面积 314 57 km2 占 16 33 湾畈 332 90 km2 占 16 77 洼地面积 76 54 km2 占 3 98 1 2 2 气象 某区属北亚热带北部边缘的东亚季风气候区 水资源丰富 年 际变化较大 年内分布不均 自然日照时数 1960 2330 小时 历年 平均 2226 小时 日年均气候 0 的天数 335 天 积温 5645 日 平均气温 10 的天数 227 天 积温 4941 气候特点 春秋季短 冬夏季长 四季分明 无霜期 220 天左右 季风明显 平均风速 2 5m s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少雪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1154 8mm 年最小降水量出现在 1978 年 为 497mm 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 1954 年 为 1688 8mm 年内 6 8 月降水量占全年的 40 以上 5 8 月暴雨日均占全年的 80 平均年暴雨日 3 5 天 多年平均年蒸发量 1460mm 最小年 蒸发量 1980 年 1250mm 最大年蒸发量 1959 年 1730mm 蒸 发量的月份分布情况和气温升降情况基本一致 7 月最大 元月最 小 1 2 3 水文 某区境内的主要自然河流有淠河 汲河 属淮河水系 淠河源 出大别山脉 长 253km 其中某段长 106km 流域面积 6000km2 其中某区境内 1131km2 淠河有东 西两源 东淠河经我区长 17 km 流域面积 134 km2 西淠河位我区长 21 km 流域面积 145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6 km2 汲河发源于大别山脉北麓的外山区 全长 含主干支流 179 4 km 流域面积 2170 km2 汲河在某境内长 109 km 流域面积 1795 km2 汲河有二源 东 西汲河经我区长分别为 82 km 102 km 流域面积分别为 169 km2和 276 km2 区境内主要人工渠道有淠河总干渠及汲东干渠 属淠史杭灌区 渠道 汲东干渠总长 112 km 设计灌溉面积 103 万亩 其中某区长 54 km 设计灌溉面积 53 万亩 淠河总干渠设计流量 300 m3 s 年 均流量 67 m3 s 汲东干渠设计流量 44 4 m3 s 某段 1 2 4 地质 土壤 某区位于淮河流域 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成土母质的形成以变 质岩为主 沉积岩次之 兼有岩浆岩 残积母质多分布于南部低山 区 丘陵岗地的成土母质主要为第四系黄土状沉积物 沿淠河湾畈 区一般为运积母质 某区在地质上多为第四纪下属系黄土沉积物 岗地土壤 河流 冲积物 平原土壤 岩石风化的残积坡积物 山区土壤 共有黄 棕壤 紫色土 潮土 水稻土四个土类 黄棕壤 主要分布在南部低山 高岗 东西部岗地 多以林业 用地为主 占总耕地的 14 5 紫色土 主要分布在丘陵 以林地和荒地为主 占总耕地 1 潮土 呈带状分布在淠河 汲河两侧 均为旱地土壤 占总耕 地 15 水稻土 分布于本区水稻种植区 占耕地 61 5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7 1 2 5 水质 某区主要水体环境较优 受污染程度小 基本满足全区人饮 农业 工业用水要求 除淠河某以下段水质较差外 其它主要水体 均达到 类以上的标准 有 15 个区域符合饮用水标准 1 3社社会会经经济济状状况况 我区辖 12 个镇 7 个乡 3 街道 280 个行政村 21 个社区居 委会 土地总面积 1926 平方公里 2011 年底 人口 100 1 万人 其 中非农人口 15 2 万人 乡村人口 89 8 万人 全区国内生产总值 81 06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4 5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9 6 亿元 全区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38 65 亿元 财政收入 4 42 亿元 农民人均收入 4681 元 我区常用耕地 68 9 万亩 其中水田 57 2 万亩 有效灌溉 面积 56 19 万亩 旱涝保收面积 35 82 万亩 节水灌溉面积 22 12 万 亩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 153 53 万亩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 100 4 万 亩 复种指数 1 4 粮食总产量 40507 9 万 kg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53 13 万亩 复种指数 2 2 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 棉花 大豆 花 生 大麻 甘蔗 蔬菜等 2010 年油料总产量 33918 吨 棉花总产 量 1596 吨 经济作物总产值 4 67 亿元 全区造林面积 849 公顷 森林覆盖率面积 25 89 1 4农农业业生生产产状状况况 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5 76 亿元 其中农业产值 12 4 亿元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153 53 万亩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 100 4 万亩 粮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8 食总产量 40 5 万吨 油料播种面积 26 0 万亩 产量 3 4 万吨 棉花 播种面积 1 2 万亩 产量 0 16 万吨 麻类播种面积 4 65 万亩 产量 0 85 万吨 蔬菜播种面积 17 26 万亩 产量 20 6 万吨 瓜果类面积 1 13 万亩 产量 1 1 万吨 农业机械总动力 61 2 万千瓦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 机耕 48 万亩 其中深耕 39 万亩 机械 播种面积 23 万亩 机械收割面积 42 万亩 全区农资投入水平较高 农业生产电力充足 农村电网二期改 造工程已完成 村村通电 农村电网全覆盖 能够保证基地建设用 电需要 农技推广体系 全区农技推广体系较为完善 1 5项项目目区区农农田田水水利利工工程程现现状状及及存存在在问问题题 项目区现有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有以下类型 史河灌区汲东干渠 清凉寺分干渠的各级灌溉渠系及其配套工程 小型水库 塘堰坝及 引水堰 闸 工程 小型提水泵站和抗旱机井工程 小型排水工程 等 1 5 1 项目区各级灌溉渠系及其配套工程 项目区位于汲东干渠清凉寺分干渠灌区下部 灌区经过 50 多年 的建设与运行 已形成了蓄 引 提并举 库 渠 塘 站联合运 用和中 小型工程相结合的 长藤结瓜 式的灌溉系统 本项目区有 史河灌区的汲东干渠清凉寺分干渠 主要灌溉渠道是引自汲东干渠 清凉寺分干渠的储渡斗渠 栗树农 电灌 渠 吴老庄斗渠 兴隆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9 斗渠 回子岗农渠 墩台子农渠 罗集分支渠等 表 1 1 项目区渠道基本情况表 序号上级渠道名称渠道名称 渠道长度 km 设计流量 m3 s 设计灌溉面积 亩 备 注 1 清凉寺分干渠储渡斗渠2 58 0 2162164轮灌渠首流量 2 清凉寺分干渠 西汲河 栗树农 电灌 渠1 86 0 166 1664轮灌渠首流量 3 清凉寺分干渠吴老庄斗渠2 45 0 230 2295轮灌渠首流量 4 清凉寺分干渠兴隆斗渠3 26 0 405 4050轮灌渠首流量 5 兴隆斗渠兴隆北农渠1 27 0 1451450轮灌渠首流量 6 兴隆斗渠兴隆南农渠1 07 0 1121120轮灌渠首流量 7 西汲河 兴隆电灌农渠0 86 0 100 1000轮灌渠首流量 8 清凉寺分干渠回子岗农渠1 19 0 064640轮灌渠首流量 9 清凉寺分干渠墩台子农渠1 56 0 071710轮灌渠首流量 10 清凉寺分干渠罗集分支渠4 33 0 6236230轮灌渠首流量 11 罗集分支渠金湾斗渠3 57 0 2132130轮灌渠首流量 12 金湾斗渠金祠堂农渠1 02 0 078780轮灌渠首流量 合合 计计25 0117753 项目区有分支渠 1 条 斗渠 4 条 农渠 7 条 总长 25 01km 设计灌溉面积 1 775 万亩 项目区分支渠及其以下渠系 末级渠系 基本形成 但配套程 度低 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率分别为 0 50 和 0 45 项目区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区位于汲东干渠清凉寺分干 渠下游 多年灌溉运行证明 水量严重不足 而且输水系统不畅 灌水不及时 灌区配套水平低 已建工程老化损毁严重 水量浪费 严重 导致灌溉面积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严重制约着灌溉效益的发 挥 灌溉用水浪费严重 导致下游灌区水量不足 目前灌区的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10 灌溉习惯大多为大水漫灌 上游灌区尤为普遍 据有关资料统计 灌区上游农田灌溉定额高达 500 700m3 亩 是下游灌区的 2 倍 由 于上游灌区用水浪费严重 导致下游灌区水源紧张 干旱年份用水 得不到保证 渠道输水不畅 渗漏现象严重 渠道淤积严重 阻水且杂 树 杂草较多 输水速度慢 时间长 填方段渠道护砌工程较少 渠道渗漏严重 险工险段多 直接影响工程的运行安全 目前 渠 道衬砌量很少 灌区工程不配套 限制了灌溉面积的发展 项目区现有实 际灌溉面积保证率较低 尚未达到规划设计要求 项目内面上配套 工程较少 土口子多 输水 配水无法控制 水量浪费较多 灌溉 水利用系数仅为 0 45 节制建筑物少 水位达不到设计要求 使部 分自流灌区需提水灌溉 灌区已建工程老化损坏严重 制约了灌溉效益的发挥 由 于灌区建设初期受经费 材料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 工程质量先天 不足 特别是经过几十年的运行 又受经费的限制 工程长期失修 带病运行 老化损坏现象普遍且严重 1 5 2 灌区小型水库 塘堰坝工程 项目区现有小 二 型水库 1 座 塘 堰 坝 108 座 总容积 106 万 m3 设计灌溉面积 0 65 万亩 塘坝建设主要靠群众自建 放 水涵闸等配套设施不全 塘坝配套程度只有 25 配套工程完好率 只占 65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11 项目区塘深较浅 许多不能发挥灌溉调节作用 淤积严重 容 蓄能力下降 大部分没有配套 1 5 3 小型提水泵站和抗旱机井工程 项目区现有栗树二级 三级提水灌溉站 2 座 设计总灌溉面积 0 2 万亩 由于建成年代久 机电设备老化 能耗高 效率低 抽水 成本高 已不能发挥作用 1 5 4 小型排水工程 项目区主要排水系统已形成 但排水沟渠淤积 排水不畅 局 部形成内涝 排涝建筑物配套率低 现有排涝涵闸工程老化严重 1 6项项目目区区水水资资源源平平衡衡分分析析 1 6 1 项目区概况 某区 2012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位于罗集乡境内 涉及罗集 乡栗树 金湾 罗集 3 个村及兴隆居委会 项目区总人口 1 96 万人 农业人口 1 89 万人 国土面积 20 7km2 耕地面积 1 775 万亩 1 6 2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蓄水 项目区蓄水主要是小水库及塘堰坝 经现场调查分析 项目区蓄水总量 106 万 m3 引水 项目区灌溉渠道是引自汲东干渠清凉寺分干渠的各级 渠道 提水 项目区现有提水泵站 2 座已不能正常运行 本次规划 新重建灌提水泵站 7 座 总设计流量 0 68m3 s 另外 溉期可利用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12 自然堰沟及西汲河水源使用机动抽水设备进行提水灌溉 地下水 项目区地下水缺乏 可利用的主要是浅层地下水 不作为农业灌溉水源 农村饮用井水率在 60 左右 过境水 项目区过境水主要是汲河流域内的小支流及西汲河 可作为项目区灌溉补水水源 1 6 3 分析方法 项目区总面积 20 7km2 由于面积较小且项目区范围内缺乏水文 资料 水量平衡分析采用典型年法 分析中供水部分采用地表水利 用量 渠道引水量 提水量 地下水利用量等几个系列进行 1 6 4 供水量预测 可利用地表径流量 依据原某市水电局主编的 某市按流域分区水资源量频率计算 成果表 通过降雨 径流系列进行频率分析 按典型年法确定 1990 年为设计典型年 灌溉保证率为 85 该年年径流深为 330 4mm 径流系数为 0 331 按照典型年的年径流深乘以项目区控 制面积 计算出典型年的年径流量 综合考虑项目区所处地域沟塘 堰坝的现状调蓄能力 确定年径流利用系数为 0 30 进而计算出年 可利用地表径流量为 205 2 万 m3 渠道引水量 根据史河灌区规划设计成果 调查典型年灌区引水量 结合现 状渠系水利用系数 按照灌溉面积分摊计算出项目区总渠道引水量 为 462 2 万 m3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13 提水量 通过对项目区相应典型年农业提水灌溉调查 结合项目区规划 提水泵站能力及现状小型提水能力 计算出项目区现状提水总量为 24 6 万 m3 可利用地下水量 依据原某市水电局主编的 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中分区地下水分析成果 估算出项目区地下水总量估算为 196 4 万 m3 可开采量预测为 40 6 万 m3 综合以上的分析 项目区可供水量合计为 732 6 万 m3 各项可 供水量计算详见表 1 2 表 1 2 项目区供水量计算成果表 可利用地表径流量 供水量 合 计 万 m3 控制面积 km2 年径流深 mm 径流利 用系数 径流利用量 万 m3 渠 道 引水量 万 m3 提水量 万 m3 可 利 用 地下水量 万 m3 732 620 7330 40 3205 2462 224 640 6 1 6 5 需水量预测 农业需水量 项目区作物种植水田以一稻一麦或一油为主 作物组成按 1 1 计算 旱地以小麦 玉米 花生 大豆为主 依据史河灌区蒸发试 验站实测的定额推求表 分析得出典型年 1990 年 灌区水稻和旱 地耕作区综合净定额为 566 1mm 用综合净定额乘以灌溉面积计算 出项目区农业需水总量为 669 7 万 m3 农村生活用水量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14 农村生活用水量包括农村人口用水和牲畜用水两部分 据现状 调查 农村人口用水定额为 60L 人 天 其中 75 人口用地下水 牲畜用水定额为 20L 头 天 经计算项目区人畜饮用水总量为 48 7 万 m3 工业及其他用水量 项目区规划有小型工业 依据工业规模及项目特性预测工业用 水量为 14 0 万 m3 综合以上的分析 项目区需水量合计为 732 4 万 m3 各项需水 量计算详见表 1 3 表 1 3 项目区需水量计算成果表 农业需水量生活需水量 万 m3 需水量 合 计 万 m3 综合灌溉 净定额 mm 灌溉面积 hm2 需水量 万 m3 人牲畜需水量 工业及其他 用 水 量 732 4566 11183669 742 95 848 714 0 1 6 6 水资源供需分析及评价 通过水资源供需分析可以看出 项目区水资源满足农业生产需 求 可实行以需定供 表 1 4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表 灌溉保证率 可供水量 万 m3 需水量 万 m3 水量差 万 m3 备注 85732 6732 4 0 2以需定供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15 2 建设目标与任务 建设目标与任务 某区 2012 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是 有效灌溉面积达 83 0 旱涝保收面积达 54 9 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达 43 8 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提高 5 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 增加 2 0 万亩 灌溉保证率提高到 85 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 0 70 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 0 60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10 以 上 推进和稳步实施 某区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方案 推广 用水协会成功经验 组建栗树 金湾 罗集 兴隆居委会 4 个用水 协会 建立产权明晰 管理权责明确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责 权 利相统一的运行管理新机制 主要任务是 2012 年度项目区灌溉渠道清淤 拓宽 12 条计 25 01km 渠道衬砌 7 条计 4 418km 渠系配套闸及跌水 38 座 桥 梁 18 座 过路涵 46 放水涵 151 座 新 重建电灌站 7 座 塘坝 治理 3 口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16 3 工程建设方案 工程建设方案 3 1工工程程建建设设范范围围与与工工程程布布局局 3 1 1 工程建设范围 某区 2012 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布置在史河灌区的罗集乡 涉及 4 个行政村 总面积 20 7km2 耕地面积 1 775 万亩 项目区总 人口 1 96 万人 农业人口 1 89 万人 本次建设重点安排对项目区灌 溉渠道清淤拓宽 渠道衬砌 渠系建筑物配套 新重建电灌站及塘 坝整治等 3 1 2 工程建设布局 项目区属史河灌区 主要灌溉渠道是引自汲东干渠清凉寺分干 渠的储渡斗渠 栗树农 电灌 渠 吴老庄斗渠 兴隆斗渠 回子 岗农渠 墩台子农渠 罗集分支渠等 通过多年的运行 渠道规划 布置基本合理 能满足农业灌溉与排水要求 本次规划维持原有渠 系布局 清凉寺分干渠已进行了渠道整治 本次规划主要是对项目 区支渠以下的各级渠道进行整治及配套 项目区现有 11 条渠道走向布置不变 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清淤拓 宽 同时配套桥梁涵闸及部分渠道防渗衬砌 由于项目区位于清凉 寺分干渠下游 灌溉水量不足 为使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到要求 新重建电灌站对项目区灌溉补水 同时对项目区灌溉效益大的塘坝 进行整治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17 3 2工工程程建建设设标标准准 按 灌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 99 标准 灌排渠沟工 程的灌溉流量 1m3 s 工程等级为 5 级 规划灌排建筑物 水闸 渡槽 涵洞 跌水等 过水流量 1m3 s 建筑物等级为 5 级 灌溉 本区为湿润地区 以水稻种植为主 项目区灌溉保 证率达到 85 田间水利用系数为 0 95 渠系水利用系数为 0 8 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0 7 排涝 排涝标准为 10 年一遇 主要建筑物防洪设计标准 不低于 10 年一遇 灌排渠系上的建筑物 桥 涵 闸等配套齐全 性能与技 术指标达到 规范 标准 衬砌渠道坚固耐用 防渍标准 水稻种植区三天暴雨 10 年一遇 220mm 经 三天排水后降至地面以下 0 5 0 7 米 水质标准 灌排水质符合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48 的规定 渠道渠道防渗标准 推广新技术 新工艺 走节水灌溉新 路子 提高用水科技含量 经过衬砌的渠道符合 GB50288 99 附录 J 规定 允许最大渗漏量不大于 0 11m3 m2 d 田间水利 用系数达 0 95 3 3主主要要工工程程建建设设内内容容 某区 2012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18 灌溉渠道清淤 拓宽 12 条计 25 01km 分别是栗树村的储渡 斗渠 2 58km 栗树农渠 1 86km 吴老庄斗渠 2 45km 兴隆居委会 的兴隆斗渠 3 26km 兴隆北农渠 1 27km 兴隆南农渠 1 07km 兴 隆电灌渠 0 86km 罗集村的回子岗农渠 1 19km 墩台子农渠 1 56km 罗集分支渠 4 33km 金湾村的金湾斗渠 3 57km 金祠堂农 渠 1 02km 新建渠道衬砌 7 条计 5 54km 分别是栗树村的储渡斗渠 292m 栗树农渠 596m 吴老庄斗渠 517m 兴隆居委会的兴隆斗渠 625m 兴隆电灌渠 859m 罗集村的罗集分支渠 660m 金湾村的金 湾斗渠 869m 新建闸及跌水 38 座 新重建桥梁 18 座 新重建过路涵 46 新重建放水涵 151 座 新重建电灌站 7 座 分别是栗树村的栗树一级站 栗树二级 站 栗树三级站 兴隆居委会的公楼一级站 公楼二级站 金湾村 的红石嘴站及罗集村的渡口站 塘坝治理 3 口 分别是兴隆居委会 1 口 金湾村 1 口 罗集 村 1 口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19 4 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 4 1 工工程程设设计计依依据据 4 1 1 工程等级划分 项目区的各渠道灌溉流量小于 1m3 s 根据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 计规范 GB50288 99 本工程等级应为 V 等级 4 1 2 工程设计依据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 99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18 91 水闸施工规范 SL27 91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SL207 98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 T191 96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 2000 泵站设计规范 SL36 91 4 1 3 基本设计资料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 2001 年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修改稿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十一 五 规划 2005 年 6 月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 某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汲东干渠清凉寺分干渠工程规划设计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20 汲东干渠清凉寺分干渠放水建筑物设计 土地开发治理标准 其它相关资料 4 2蓄蓄水水工工程程设设计计 塘坝是基本农田的重要灌溉水源 本次规划主要是对原有的当 家塘进行扩容 一方面加高培厚坝埂 另一方面挖深原塘 增加蓄 水量 增加灌溉面积 提高塘坝灌溉保证率 防御标准 20 年一遇 6 小时最大降雨量设计 30 年一遇 6 小时 最大降雨量洪水标准校核 塘蓄引水量 根据来水量和需水量确定 需水量小来水量大 则以需水量作为塘蓄水量 反之则以来水量作为塘蓄水量 W来 1000RF W需 AM n 式中 R 多年平均径流深 取 417 7mm F 塘的集水面积 km2 n 渠系利用系数 n 0 7 0 75 A 灌溉面积 hm2 M 保 证率为 90 的年综合灌溉定额 取 438m3 hm2 以引水作为主要水源的塘坝 计算蓄水量应分别算出来水量及 需水量 再按农田灌溉次数与引水情况予以综合考虑 W来 86400Q0nt 式中 Q0 平均引水流量 m3 s t 两次灌水之间向塘引水时 间 d 通过上述方法确定的蓄水容积 再加上塘埂超高 一般为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21 0 5 0 7m 对应的容积即塘坝总容积 塘工程的坝体均采用均质土坝 顶宽 4 5m 迎水坡 1 2 5 背 水超 1 2 0 坝体抗滑稳定验算 采用瑞典园弧滑动计算法 稳定渗流期抗 滑稳定安全系数采用有效应力法 通过对典型塘坝的验算 其结果 为稳定渗流期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K 2 17 1 15 水位降落期抗滑稳 定安全系数 K 1 83 1 05 均满足抗滑要求 坝体安全 详见塘坝工程规划表 4 3沟沟 渠渠工工程程设设计计 灌溉渠道设计 渠系布置 项目区内现有灌溉渠道渠线基本沿等高线布置 经 过多年的运行 实践证明渠道走向基本合理 本次只是对现有渠道 进行清淤 疏浚 拓宽 渠线走向不作变动 对新开挖的灌溉渠道 按地面高程走向垂直于等高线一般直线布置 渠道设计流量 根据各级渠道所控制的面积 乘以耕地率 即 可得出各级渠道的设计灌溉面积 再乘以各级渠道的设计灌水模数 得出各级渠道的渠首设计流量 按照淠史杭灌区设计标准 支渠以 下级渠道设计灌水模数按 1 0m3 s 万亩 渠道设计水位 选定渠道控制范围内能满足自流灌溉的田面高 程 结合渠道比降 沿程及过水建筑物的水头损失等 自下而上逐 级推求直至渠首 然后再按各渠道的设计成果自上而下进行校核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22 修正 从而得出各级渠道的设计水位 在水位计算过程中 依据各 渠道的设计流量 按明渠均匀流计算出各级渠道的水深 即可得出 各渠道的设计水位 渠道纵横断面 依据渠道设计流量 结合实际勘测情况 拟定 渠道断面尺寸及纵坡比降 经水力计算得出各控制段水位 校核是 否满足自流灌溉要求 再进行修正 进而确定各级渠道的设计纵横 断面 经计算支渠纵坡 i 1 1000 1 5000 斗 农渠纵坡 i 1 1000 1 150 边坡系数支渠 m 1 5 斗农渠 m 1 0 土质渠道糙 率取 0 025 砼衬砌渠道糙率取 0 015 排水沟系设计 洪水分块 按项目区内的自然地形情况 经排水方案比较 本 着既节省土地 又降低工程造价的原则 将洪水按汇集实际情况进 行分块 设计洪水计算 洪水计算标准按 20 年一遇 由万分之一地形图 勾绘出流域边界 量出汇流面积分块计算 由于缺乏水文资料 各 排水块面积又小 而且地形起伏复杂 本次设计按照 安徽省山丘 区中 小面积洪水计算办法 1984 年修订稿 进行洪水计算 设 计暴雨按 20 年一遇标准 依据各排水块的流域特征值 查得设计流 域中心处 5 频率的 24 小时及 1 小时暴雨均值分别是 H24 105mm H1 45mm 相应变差系数 CV24 0 55 CV1 0 55 进而计算出 24 小时 1 小时点暴雨量 H24 218mm H1 87mm 由 于各排水块流域面积小 故 24 小时 1 小时面雨量 P24 P1与点雨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23 量相同 项目区暴雨损失 H 取 85mm 则得 24 小时面净雨量 R24 133mm 由 P1 P24值算得项目区暴雨衰减系 n 0 72 3 小时 面净雨量 R3 118 5mm 瞬时单位线参数 K 值按下式计算 K 1 13 F J2 0 24 R3 30 0 34 F J2 式中 F 流域面积 km2 J 流域坡降 根据各排水块的流域面积 坡降按上式计算出各排水块的瞬时 单位线参数 K 值 由 n 及 K 值查得其洪峰流量模 qm 经计算 qm 9 5m3 s km2 最大洪峰流量 Qm m3 s 按下式计算 Qm FR24qm 1000 排水沟系布置 项目区现有自然排水沟系已基本形成 排水较 为通畅 本次只是对存在淤塞问题的局部沟段进行清淤 疏浚 对 新开挖的排水沟按地面高程走向垂直与等高线一般直线布置 排水流量 排水流量以 20 年一遇洪水标准的地面径流进行计算 项目区排水面积上旱地 水田皆有 设计排涝流量按综合排涝 模数按下式计算 M M旱F旱 M水田F水田 F旱 F水田 M旱 y旱 3 6Tt y旱 hPT v M水田 y水田3 6Tt y水田 X Z田 h田 式中 M 综合排涝模数 m3 s km2 M旱 M水田 旱地及水 田的排涝模数 m3 s km2 F旱 F水 旱地及水田的排水面积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24 km2 Y旱 y水田 旱地及水田的排水水深 m hpT 历时为 T 的设计净雨量 mm V 单位面积上的蓄水量 mm T 排涝历 时 取 T 3d t 每天排水时数 取 t 24h X 历时为 T 的设计 的雨量 mm Z田 历时为 T 的水田总耗水深 mm h田 水田 滞蓄水深 m 经计算项目区水田排涝模数 M水田 1 38 m3 s km2 旱地排涝模 M旱地 1 47 m3 s km2 综合排涝模数取 M 1 43 m3 s km2 排水沟排水流量的计算 按排水沟控制面积乘相应的综合排水 模数 排渍流量 排水沟的排渍流量按下式计算 Q Aq地下 式中 Q 设计排渍流量 m3 s A 排水沟所控制的排水面 积 km2 q地下 排渍模数 与土质有关 m3 s km2 取 0 45 排渍水位按晒田期五天地下水位降至地面以下 0 4 0 5m 确定 设计水位 依据各排水沟的排水流量 按明渠均匀流自下而上 推求各排水沟的设计水位 各排水沟的排涝水位以相应低于距排水 沟最远处洼地地面 0 2 0 3m 计算 并以日常流量校核沟道断面的 允许最小流速 排水沟纵横断面 依据排水沟的排水流量 综合实际地形 拟 定排水沟断面尺寸及纵坡比降 经水力计算得出各控制段的设计洪 水位 校核是否满足排涝要求 再进行修正 进而确定各排水沟的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25 设计纵横断面 经计算中沟纵坡 i 1 500 1 1000 小沟纵坡 i 1 300 1 1000 中沟边坡为 1 1 1 1 5 小沟边坡 1 0 7 1 1 糙 率取 0 0275 沟 渠工程结构设计 主要沟渠采用砼衬砌 衬砌厚度 8cm 详见渠系工程规划表 4 4桥桥梁梁工工程程设设计计 机耕桥 对于跨度 8m 的机耕桥采用梁板式 小于 8m 采用平板 式 设计荷载 汽 10 桥面净宽 4 6m 桥台采用 C20 砼重力式 桥面采用 C25 钢筋砼 生产桥 生产桥均采用平板式 生产桥设计荷载为拖拉机 2 桥面净宽 2 3m 桥台采用 C20 砼重力式 桥面采用 C25 钢筋砼 人行桥 人行桥均采用平板式 人行桥设计荷载为人群荷载 350kg m2 桥面净宽 1 0m 桥台采用 C20 砼直墙 桥面采用 C25 钢筋砼 详见桥梁工程规划表 4 5涵涵闸闸工工程程设设计计 放水涵及路涵 涵孔径 放水涵孔径尺寸是根据上级渠道 70 设计流量时的相 应水位 按放水涵要求的设计灌溉流量 设计水位差等因素确定的 承担灌溉任务过路涵的孔径尺寸是依据设计灌溉流量 设计水位差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26 等因素确定的 承担排水任务过路涵的孔径尺寸是依据设计排水流 量 设计水位差等因素确定的 涵孔径按下式计算 有压流 Q U1 gz2 半有压流 Q U2 2 Hg 无压流 Q mbg2H3 2 式中 U1 流量系数 根据进出口和沿程水头损失计算 U2 流量系数 取 U2 0 67 过水断面积 m2 Z 上下游水头差 m 修正收缩系数 取 0 74 管径 m 淹没系 数 m 宽顶堰流量系数 m 0 385 b 断面设计宽度 m 涵结构 放水涵均采用管式结构 有交通要求的采用钢筋砼涵 管 塘坝 渠道放水涵进出口均采用砼八字墙 下游设消力池 田 间放水涵进出口采用砼一字墙 路涵均采用钢筋砼管涵 进出口采 用砼一字墙 进水闸及节制闸 闸底板高程 进水闸底板高程一般高于闸址处上级渠道的设计 渠底高程 0 1 0 3m 如果上级渠道常遇水位较低 进水闸底板高 程可以与闸址处的上级渠道设计渠底高程相同 节制闸底板高程一 般与其所在渠道闸址处的设计渠底高程相同 排涝闸底板高程按排 水沟底工程确定 排涝闸下游水位依据 规范 取其上游水位的 0 2m 闸孔尺寸 闸孔宽度是依据设计流量 上下游水位差 经水力 计算确定 闸孔尺寸按下式计算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27 宽顶堰 Q mBg2H03 2 闸孔出流 Q aB 2 0c hHg 式中 Q 设计流量 m3 s 淹没系数 侧收缩系数 一般取 0 85 0 95 m 流量系数 B 闸孔宽度 m g 重力加 速度 H0 包括行进流速水头在内的堰顶水头 m 流速系 数 一般取 0 90 0 95 垂直收缩系数 a 闸门开启高度 m hc 收缩断面水深 m 闸下游消能防冲 根据设计流量及拟定的消力池宽度 经水力 计算 确定消力池长度及深度 消力池长度按下式计算 Lk 0 7 0 8 Lj 式中 Lk 消力池长度 m Lj 水跃长度 m 消力池深度按下式计算 d j c h ht 式中 d 消力池深度 m j 水跃的淹没系数 一般取 1 05 c h 收缩水深的跃后水深 m ht 下游水深 m 闸下游防冲措施主要是在其下游设置护坦 海漫及防冲槽 海 漫长度按下式计算 L KHq 式中 L 海漫长度 m K 河床土壤系数 依据河床土质取 6 12 q 护坦末端的单宽流量 m3 s m H 上下游水位差 m 闸基防渗及排水 防渗计算主要是确定闸基防渗长度 通过在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28 闸上游设置防渗铺盖 止水及齿墙来增加闸基防渗长度 在闸下游 消力池底板下设置反滤层进行排水来降低下游地下水位 经过对典 型闸的防渗计算 均能满足闸基防渗及排水要求 闸室稳定验算 闸室抗滑稳定验算是计算出水平抗滑安全系数 对水闸的稳定性进行复核 水平抗滑安全系数按下式计算 Kc P Wf 式中 W 垂直菏载总和 P 水平菏载总和 f 底板与 地基接触的摩擦系数 取 0 25 0 30 经过典型水闸的闸室抗滑稳定验算 水平抗滑安全系数 Kc 1 9 1 5 满足要求 闸结构形式 闸结构型式采用开敞式 详见涵闸工程规划表 4 6电电灌灌站站工工程程设设计计 设计流量 电灌站设计流量由其所承担的灌溉面积及抽水模数 决定 抽水模数按 1 0m3 s 万亩 进而确定各电灌站的设计流量 设计扬程 设计净扬程为出水池设计水位与进水池设计水位之 差 总扬程为设计净扬程与沿程及局部水头损失之和 泵房及进出水池 本次设计进出水池为矩形砼结构 进水池长 3 3m 净宽 3 0m 出水池长 3 5m 净宽 2 0m 一级泵房为框架结 构 2 层 其他为砖混结构 1 层 泵房及进出水池结构设计参见图集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29 机泵及电气设备 依据设计流量及设计总扬程进行水泵选型 详见电灌站工程规划表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30 5 主要工程量及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量及工程数量 5 1 主要工程量 灌溉渠道清淤 拓宽 12 条计 25 01km 新建渠道衬砌 7 条计 4 418km 新建闸及跌水 38 座 新重建桥梁 18 座 新重建过路涵 46 新重建放水涵 151 座 新重建电灌站 7 座 塘坝治理 3 口 5 2 主要工程数量 建筑物土方开挖 18983m3 建筑物土方回填夯实 12826m3 渠 道土方 97275m3 塘坝土方 42356m3 砼及钢筋砼 5821 m3 钢筋 68 85t 涵管 398m 5 3 工程设备数量 水泵 电动机 变压器 配电柜各 7 台 铸铁管 150m PE 管 920m 铸铁闸门 68 扇 启闭机 106 台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31 6 投资预算 投资预算 6 1编编制制依依据据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财政厅 皖国土资 2010 357 号文 关于印 发安徽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 土地开发整理项 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TD T1011 1013 2000 本地类似工程的投资标准及材料动态价格信息等 6 2预预算算费费用用构构成成 及及计计算算标标准准 项目投资预算主要依据项目区实际情况 工程的建设标准 项 目工程建设内容及土地整理项目亩均投资标准 并结合市场建筑材 料动态价格 按照规范 规定要求确定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工程施工费 是指实施土地平整 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等各 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发生的支出 包括直接费 间接费 利润和各 种税金 前期工作费 是指在项目施工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 包括土 地清查费 项目可行性研究费 土地勘测费 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 费 项目招标费 按工程施工费的 5 20 计取 竣工验收费 是指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完工后 因项目竣工验 收 决算 成果的管理等发生的各项支出 包括 项目工程验收费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32 项目决算的编制及决算的审计费 整理后土地的重估与登记费 基 本农田补划及标记设定费等 按工程施工预算 3 00 计取 工程监理费 指委托具有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按照国家的有 关规定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所发生的费用 按工程施工预算 1 80 计取 业主管理费 是指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的组织 管理所发生 的各项管理性支出 主要包括 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 补助工资 其他工资 职工福利费 公务费 业务招待费和其他费用等 按前 期工作费 工程施工费 工程监理费 竣工验收费用合计 2 00 计 取 不可预见费 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因自然灾害 人工 材料 设备 工程量等的变化而增加的费用 按工程施工费 设备费 其 他费用之合的 2 00 计取 6 3工工程程预预算算投投资资 某区 2012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预算投资 806 63 万元 其中 工程施工费 604 94 万元 设备购置费 112 08 万元 其他费用 73 80 万元 不可预备费 15 82 万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33 7 工程效益 工程效益 7 1经经济济效效益益 一是改善灌溉面积 提高灌溉保证率 增加粮食产量 规划项目 实施后可以增加灌溉面积 0 2 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 0 8 万亩 恢复灌 溉面积 0 4 万亩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0 6 万亩 新增旱涝保收面积 1 0 万亩 由于水利基础设施的改善 带动了全区农业生产上台阶 粮食 单产可达到 750kg 平均每亩增产粮食 50Kg 计算 则可增产粮食为 0 1 万吨 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 64 万元 按全省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取 0 55 则灌溉增产效益为 164 万元 二是节约了灌溉用水 规划项目实施后 灌区每亩每年平均节 约用水 30m3 项目区预计可节约水量 240 万 m3 根据 淠史杭灌 区水稻灌溉效益 分摊系数试验研究 50 降雨年型灌水效益为 1 303Kg m3 考虑水利分摊后 则节水效益为 80 万元 三是农村自然环境优美 养殖业 林业 经济作物 庭园经济 等得到快速发展 效益显著 该项收入根据以前的调查资料 取粮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34 食作物增收的 10 计取 则养殖业 林业 经济作物 庭园经济等 收入为 45 万元 项目年增加效益 289 万元 项目区人均增收 200 元 7 2社社会会效效益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 关于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 是围绕稳粮 增收 强基础 重民生的重要举措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改善了 我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为我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增加了重要基础保障 高标准农田建设 改变了我区农田设施建设标准低 工程不配 套 老化不损严重的局面 带动了我区农田建设有分散投入向集中 投入的转变 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 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 转变 由重建轻管向重建并管转变 彻底改变了农田设施建设严重 滞后的现状 提高了我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为保障国家粮 食安全奠定了基础 通过实施项目建设 大力推广水利节水技术和措施 节约用水 节约和保护了水资源 改善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 使 农民得到实惠 对巩固完善农村承包经营机制 增加地方财力 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施项目建设 体现党和国家重视水利建设的政策 重视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 更加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35 有利用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 项目区的建设 将对某区甚至整个某市 淠史杭灌区农业节水 灌溉起到巨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为 大农业 意识树立样板 能够 营造出一种全社会都来重视节水和积极应用现代高新技术的良好氛 围 7 3生生态态效效益益 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设 改善了我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 改善 了我区水环境 灌排渠系达到了彻底整治 增强了灌溉与排水能力 减少了沟 塘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 开展田间工程建设 减少了土 口子放水 土渠道输水和农村摞荒地带来的水土流失 开展节水灌 溉能够有效地调节田间小气候 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能 有利 于农作物生长 和大气环境的改善 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设促进 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提高了农村人口 的生活质量 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项目实施后生态环境达到了改善 水土资源生态系统达 到了保护 促进了社会 经济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36 8 工程建设与管理 工程建设与管理 8 1工工程程建建设设管管理理 工程实施前项目法人与项目主管单位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 坚 持工程质量终身制 1 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 提高全社会 对农田工程建设重要性 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争取社会各界的 广泛支持和参与 使全社会都来关心 重视 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