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行业分析报告.doc_第1页
轮胎行业分析报告.doc_第2页
轮胎行业分析报告.doc_第3页
轮胎行业分析报告.doc_第4页
轮胎行业分析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轮胎行业分析报告轮胎行业分析报告目 录一、全球轮胎行业:格局较稳定,集中度高3二、我国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41、我国轮胎行业发展迅速,行业集中度较低42、子午化率不断提高63、轮胎产业链整合继续深入,横向并购带来飞跃式发展8三、原材料价格低迷,有利于轮胎行业盈利回升91、天然橡胶供应增加,价格位于低位10(1)全球天然橡胶产地主要集中在东南亚10(2)我国天然橡胶的进口依存度高11(3)未来三年天然橡胶供应增加,价格将位于低位122、我国合成橡胶产能扩张迅速,价格大幅下降143、我国炭黑产能过剩,价格低迷17四、我国轮胎出口形势有望好转20五、2013年汽车产销量增速回暖,拉动轮胎需求23.一、全球轮胎行业:格局较稳定,集中度高经过100 多年的发展,全球轮胎行业目前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001 年,全球轮胎行业销售额为685 亿美元,2011 年,全球轮胎行业销售额为1875 亿美元,这十年间,轮胎行业销售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6%。全球轮胎行业的竞争格局较稳定,行业集中度较高。近十年来,全球轮胎企业前75 强的市场份额为97%左右。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长期占据行业前三的位子,地位稳定。随着其他轮胎企业的发展,三巨头的市场占比近年来呈下降趋势。2001年,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异的销售额合计为388.45 亿美元,占全球轮胎市场的份额为56.75%,2011年,它们的销售额合计为763.54 亿美元,市场份额占比为40.7%,十年来市场占比下降了约16 个百分点。同时,全球排名第4-30 名的轮胎企业不断崛起,其合计市场份额从2001年的34.29%上升至2011 年的44.73%,上升了约10.5 个百分点。这显示出全球轮胎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二、我国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1、我国轮胎行业发展迅速,行业集中度较低我国轮胎产业发展迅速。2009-2010 年,在汽车下乡以及巨额公路建设投资的拉动下,轮胎行业发展迅猛,轮胎产量增速在19%左右。2011 年以来,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2012年,我国轮胎产量的同比增速为4.25%。2013 年1-7 月,轮胎产量增速为6.69%,显示我国轮胎行业有所回暖。从我国轮胎企业在全球的排名来看,我国轮胎行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2000年,世界轮胎企业75 强中,我国大陆企业有16 家入围,2011 年,入围75 强的大陆轮胎企业达到26 家;2000 年,入围世界轮胎企业75 强的中国大陆企业合计销售额为25 亿美元,占世界轮胎销售额的比例为3.63%,而2011 年,入围75 强的中国大陆轮胎企业合计销售额为232 亿美元,占世界轮胎销售额的比例为12.39%。目前我国大陆在世界排名最前的轮胎企业是杭州中策,2011 年销售额为33.34 亿美元,排名第10 位,全球市场份额占比为1.8%。国内的轮胎生产企业从综合竞争力看,形成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以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等为代表的国际跨国公司轮胎巨头,其优势在于高端的轿车、轻卡车子午胎市场;第二梯队是杭州中策、玲珑橡胶、风神股份、双钱股份等国内本土知名轮胎企业,其优势在于中端的轿车、轻卡车子午胎等;第三梯队为国内大量的中小轮胎生产企业,其技术水平较低,凭借低廉的成本占据了部分低端轮胎市场。目前,跨国大型轮胎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等的优势,占据了我国轿车、轻卡子午胎以及高档子午胎市场的统治地位。如在轿车轮胎市场,外资企业占有70%的市场份额,中国本土轮胎企业仅占30%,而且主要集中在替换胎市场,我国本土企业在原配轮胎市场中很少进入。目前我国的轮胎生产企业有550 家左右,平均生产轮胎160 万条/年左右,生产企业众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市场集中度不高。2012 年我国前三大轮胎企业的市场份额为15.3%,前十大轮胎企业的市场份额为33.9%,远低于全球轮胎企业的集中度。2010 年工信部印发的轮胎产业政策,在轮胎行业准入条件方面提出:“新建、改扩建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项目,一次形成生产能力应达到年产120 万条以上;新建、改扩建轻型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和轿车子午线轮胎项目,一次形成生产能力应达到年产600 万条以上。”我们认为未来中小型轮胎企业将通过被并购、重组等方式逐渐退出,我国轮胎行业的集中度将不断提升。2、子午化率不断提高1948 年,米其林轮胎公司试制生产了世界第一条子午线轮胎,50 年代子午线轮胎进入西欧,60 年代流入日本和前苏联,70 年代美国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子午线轮胎的发明引发了轮胎工业的一场革命,成为轮胎发展的新方向。与斜交胎不同,子午线轮胎的帘线不是相互交叉排列的,而是与外胎断面接近平行,像地球子午线一样排列。与斜交胎相比,子午线轮胎滚动阻力低、节省油耗、耐磨耐刺、缓冲力强、行驶时变形小、生热低、高速行驶更加安全,子午线轮胎的制造技术也相对复杂,成本相对较高。我国子午线轮胎的发展非常迅速,产量逐年增加。2007 年,我国子午胎产量为2.47 亿条,2012 年达到4.61 亿条,几年间子午胎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24%,高于同期我国轮胎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3.35 个百分点。我国轮胎的子午化率也不断提高,子午化率从2001 年的32%提高到了2012 年的88%。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轮胎的子午化率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子午线轮胎已成为世界轮胎的主流产品。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轿车轮胎子午化率已达到了100%,载重轮胎子午化率达到90%以上,工程机械轮胎子午化率约为70%。2010 年,工信部印发的轮胎产业政策提出,2015 年,我国乘用车胎子午化率要达到100%,轻型载重车胎子午化率要达到85%,载重车胎子午化率要达到90%。随着子午化技术对斜交胎的替代,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植,预计我国轮胎子午化率还将继续提高。3、轮胎产业链整合继续深入,横向并购带来飞跃式发展我国轮胎行业企业数目众多,行业集中度低,导致了低端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强、研发水平较低,轮胎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迫在眉睫。2012 年7 月,赛轮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不超过1.2 亿元收购沈阳和平子午线轮胎制造有限公司100%股权;拟不超过2 亿元收购山东金宇实业有限公司49%的股权。此举开创了我国轮胎企业并购的先例。事实上,在此之前,赛轮股份就尝试整合上游产业链,于2012年5 月斥资3200 万元收购泰国泰华罗勇橡胶有限公司51%的股份。不论是轮胎企业之间的横向并购,还是对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的整合,都将大幅提升行业竞争力,赛轮股份的一系列收购动作,或将拉开我国轮胎行业整合重组的大幕。政策方面看,2012 年8 月,工信部公布了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和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文件的出台,将有利于行业龙头企业,并有望促进轮胎行业的整合并购。未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保和节能或将成为轮胎行业整合的政策催化剂。长期看,轮胎行业面临整合,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大型优质企业将受益于轮胎行业发展秩序的调整,建议关注:S 佳通。三、原材料价格低迷,有利于轮胎行业盈利回升轮胎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有天然橡胶、合成橡胶、钢丝帘线材料以及炭黑、橡胶助剂等,原材料成本占了轮胎生产成本的70%左右,其中天然橡胶占比最大, 占原材料成本的30%-40%,其次为合成橡胶,约占原材料成本的20%-30%,因此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供应情况和价格波动,对轮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较大的影响。1、天然橡胶供应增加,价格位于低位(1)全球天然橡胶产地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天然橡胶树属热带雨林乔木,其种植地域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东南亚地区是全球天然橡胶的主要产区,其天然橡胶的种植面积占世界的90%左右。其中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为天然橡胶的主要生产国,三国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6%左右,且生产的天然橡胶的大部分(80%以上)用于出口。从下游需求看,全球天然橡胶有68%用于轮胎的生产和制造,其他则主要用于乳胶制品(12%)、工业制品(12%)、鞋制品(5%)及粘结剂(3%)等。全球天然橡胶的消费地主要集中在东亚、南亚、美国和西欧,其中亚洲东部和南部对天然橡胶的消费量最大,中国、印度和日本的合计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50%左右。(2)我国天然橡胶的进口依存度高我国的天然橡胶产区有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目前形成了海南橡胶、中化国际、云南农垦、广东农垦等几大主要的天然橡胶种植和生产供应企业。2011 年国内橡胶种植面积达到1621 万亩,增长5.9%。其中,海南省752 万亩,云南省795 万亩,广东省69 万亩,广西和福建5 万亩。2012 年我国天然橡胶产量为79.5 万吨,同比增长了9.35%。我国天然橡胶的消费量增长迅速,从2002 年起,我国的天然橡胶消费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胶消费国,并且对天然橡胶的需求持续增加。2007 年,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为269 万吨,2012 年为383.4 万吨,2007-2012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34%。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我国天然橡胶的产量较低,天然橡胶需求长期依赖进口,进口依存度在80%左右。(3)未来三年天然橡胶供应增加,价格将位于低位2005 年至2008 年,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ANRPC)大举增加天然橡胶的种植面积,4年间新增面积达到139 万公顷。考虑天然橡胶的成熟期因素,在2012 年至2015 年,这些新种植的天然橡胶将相继进入开割期,未来三年天然橡胶的供应量将逐步增加。从天然橡胶的开割面积看,2003 年,主要的ANRPC 成员国的天然橡胶开割面积合计为619 万公顷,2012 年开割面积合计为744 万公顷,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预计随着2005 年至2008 年新种植胶树的逐渐成熟,2013-2015 年天然橡胶的开割面积将增长更快,年均复合增长率将在4%-5%左右。充足的供应将导致天然橡胶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天然橡胶的价格自2011 年起高位回落,进入下降通道。2013 年以来,天然橡胶的价格从年初的2.48 万元/吨,下降到9 月份的1.97万元/吨,下降幅度为21%。从目前的供需及库存情况来看,2013 年四季度,天然橡胶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天然橡胶处于价格低位,则有利于轮胎行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从历史数据看,轮胎生产企业的毛利率和天然橡胶价格呈现负相关性,2009 年天然橡胶价格处于低位时,轮胎企业的毛利率达到了历史高位,2010 年随着天然橡胶价格的复苏,轮胎企业的毛利率下降,2011年天然橡胶价格进入下降通道后,轮胎企业的毛利率开始回升,预计2013-2015 年,毛利率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2、我国合成橡胶产能扩张迅速,价格大幅下降除天然橡胶外,合成橡胶也是轮胎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我国合成橡胶工业发展迅速,产量不断提高。2008-2012 年,我国合成橡胶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03%,同期合成橡胶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13%。2012 年,我国合成橡胶产量284 万吨,表观消费量404 万吨,进口量为144 万吨,2012年,我国合成橡胶进口量占表观消费量的35.57%。我国合成橡胶的产能增长迅速,“十一五”以来,国内合成橡胶产业持续每年新增装置能力30 - 50 万吨。根据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统计,2012 年我国有10 套合成橡胶装置建成投产,其中6 套为新建装置,4 套为扩建,新增生产能力61 万吨。截至2012 年底,我国主要合成橡胶的产能为400 万吨/年,同比增长了18%,相比2008 年增长了1 倍。由于产能扩张迅速,供过于求现象日益严重,我国合成橡胶的产量增速明显低于产能增速,合成橡胶装置的整体产能利用率从2008 年的84%下降至2012 年的71%。作为天然橡胶的替代品,合成橡胶的价格与天然橡胶价格的相关性较高。2011 年年初以来,天然橡胶价格进入下降通道,受天然橡胶价格联动,及产能过剩影响,合成橡胶价格也从2011 年下半年起开始下滑。截至2013 年9 月,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的价格相比2013 年年初时分别下降了24%和28%。2013 年,我国合成橡胶产能继续快速扩张,全年新增产能98 万吨,其中主要为顺丁橡胶,产能增加60 万吨。目前,从我国在建和计划在建或规划的合成橡胶装置能力看,2015 年我国合成橡胶产能将达到622 万吨,相比2012 年底增加了55.5%。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布的橡胶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纲要,预计到2015 年我国合成橡胶需求量为469.5 万吨。需求量明显小于2015 年的622 万吨产能,产能过剩现象将更加严重,预计未来两年合成橡胶价格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3、我国炭黑产能过剩,价格低迷炭黑是煤、石油等不完全燃烧或热解形成的黑色粉末状物质,其主要成分是元素碳,并含有少量氢、氧和硫等。炭黑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油墨、涂料、印染等方面。在轮胎生产中,炭黑主要通过混炼加入橡胶中,用作补强剂和填料。目前91%的炭黑用于橡胶制品,而轮胎制造消耗了约67%的炭黑。近年来,我国炭黑行业发展迅速。2012 年,我国炭黑产量为376 万吨,同比增长5.3%,相比2003 的产量101 万吨,十年来炭黑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7%。我国的炭黑生产由于具有成本优势,近年来出口量增长迅速,从2002 年的2.7 万吨增长至2012 年的65.8 万吨,出口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8%。我国炭黑的主要出口国为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2012 年对这三个国家的出口量占炭黑总出口量的46%。我国炭黑的进口量近几年则稳定在8 万吨左右,主要进口国家为美国、韩国和日本,2012年从这三个国家进口的炭黑量占总进口量的65%。由于环保问题,欧美国家的炭黑产能纷纷关闭,不断向亚洲转移,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炭黑生产国。2012 年我国炭黑的成产能力约550 万吨,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8%,行业平均开工率为68%,其中中小型企业开工严重不足,而大型企业由于规模和技术等优势,产能利用率较高。目前我国炭黑产能过剩问题较严重,行业开工率不足,炭黑价格也处于较低水平。2013年3 月,印度对我国炭黑产品征收反倾销税,除黑猫股份等5 家企业按0.121 美元/公斤征收反倾销税以外,其他企业统一按0.423 美元/公斤征收反倾销税,这对我国炭黑出口将造成一定不利影响,预计国内炭黑产能过剩将更加严重,价格仍将处于较低水平。四、我国轮胎出口形势有望好转随着轮胎产量的增长,我国轮胎出口量也增长迅速,除2008、2009 年经济危机时期外,我国轮胎出口数量及出口金额均保持了逐年增长的态势。2012 年,我国充气轮胎出口量为4.14 亿条,同比增长4.08%。我国轮胎出口率长期在50%左右,2009 年开始,受到美国轮胎特保案的不利影响,我国轮胎出口率较前几年下降了约11 个百分点。2012 年我国轿车胎出口数量为150.68 万吨,卡客车胎出口233.41 万吨,这两类轮胎的出口数量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1和13.1。美国是我国轿车胎第一出口大国,其次为欧盟7 国(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2012 年,美国占我国轿车胎出口市场的25,欧盟7 国约占我国轿车胎出口市场的22。近几年来,我国轿车胎的出口更加多元化,向美国和欧盟7 国的出口比例在逐年下降,从2009 年的6l下降为2012 年的47,但美国和欧盟的市场总需求比较稳定,每年需求在69 万吨左右。美国也是我国卡客车胎第一出口国,占比18%。第二名则是阿联酋,占7%。我国对欧盟的卡客车胎出口很少,占总出口2左右,但出口数量非常稳定。根据美国RMA(轮胎制造商协会)数据,2012 年美国轮胎需求量为2.84 亿条,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原配胎需求有所上升,但替换胎需求小幅下降。原配胎中轿车胎需求同比增长12.1%,轻卡胎需求同比增长1.5%,卡车和公交车胎同比增长2.4%。2013 年,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个人平均行驶距离增加,预计轮胎需求将达到2.9 亿条,同比增长2.1%。美国轮胎特保案于2012 年9 月到期,预计今年起我国轮胎的出口形势将有所转好。从全球范围看,2005-2010 年,全球轮胎市场需求量从21.03 亿条增长至25.85 亿条,年均增长率为4.2%,随着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的复苏,对轮胎的需求有所反弹,预计2010-2015 年,全球轮胎需求的年均增速将上升至4.7%,到2015 年,轮胎需求量将达到32.60 亿条。其中,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轮胎市场,2005-2010 年,亚太地区轮胎需求量占全球的比例从43%上升到51%,预计到2015 年,将上升至56%。目前我国轮胎出口开始逐渐向亚洲、非洲等地转移,这些地区的需求增长也将长期拉动我国轮胎的出口向好。五、2013年汽车产销量增速回暖,拉动轮胎需求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尤其是2009 年、2010 年,受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等一系列政策的促进,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速分别在45%和30%以上。自2011 年起,我国汽车工业从高速增长期进入平稳发展时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2 年,我国生产汽车1927.18 万辆,同比增长4.6,销售汽车1930.64万辆,同比增长4.3。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速有所回升,1-7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33.50万辆和1229.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2.0%。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996.33万辆和990.28万辆,同比均增长13.4%;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37.17万辆和239.5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6%和6.8%。预计2013、2014年我国汽车产量增幅有望回升至8-13%,汽车年产量为2100-2400万辆左右,对配套胎的年需求量约为1.05-1.2亿条。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也快速增长。1990 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551 万辆,2000 年为1609 万辆,2007 年达到4358 万辆, 2012 年增长至1.09 亿辆。2000 年-2012 年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18%,增长迅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