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监测报告委托单位:项目名称:项目地址:监测性质:委托监测监测方法:实体监测监测日期:报告日期:报告编号:XXXXX有限公司XXXXXX有限公司能源监测报告监测人员:报告编写:校 对:审 核:批 准:注意事项:1、监测报告未加盖监测单位“能源报告专用章”无效;2、监测报告无监测人员、报告编写、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3、监测报告涂改无效;4、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复制监测报告;5、复印监测报告未重新加盖监测单位“能源报告专用章”无效;6、对本监测报告如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个日历天内向监测单位提出。目 录第1章 总 则51.1 公司概况51.2 企业能流图51.3 受测企业提供设备清单61.4 监测目的91.5 监测依据91.6 监测仪器设备10第2章 能源监测122.1 监测项目与人员122.2 监测结果142.3 监测结果分析23第3章 节能技术与管理改进建议253.1 熔铝炉节能建议253.1.1烟气余热回收与利用253.1.2控制空气过剩系数263.1.3富氧燃烧技术273.1.4减少炉体表面散热量和炉体蓄热量283.1.5加强炉内传热283.1.6加强炉体密封、减少开炉频率283.1.7减少烧损,减低炉渣量293.1.8能源管理293.2 电能节能建议303.2.1供配电系统303.2.2生产系统303.3 冷却塔节能与技改建议323.3.1加装调速装置改变风机电机的转速323.3.2加装多维除水器或挡水板32第4章 监测过程及数据说明334.1 熔铝炉监测334.2 企业供配电系统的监测334.3 动力干线电能质量分析394.4 主要机电设备的监测424.5 冷却塔性能的监测43第 48 页 共 47 页第1章 总 则1.1 公司概况XXXXX有限公司XXXXXXXX。该公司占地面积66000m2,厂房面积33000m2,共有两个工厂。从日本、瑞士等国家引进了先进的125吨1650吨压铸设备62台,采用全自动压铸生产方式,年压铸生产铝合金能力2万余吨;精密加工车间有美国和日本产CNC设备156台,精加工产能9百万件/年;模具制造车间有进口机加工设备50多台及10台机加工中心,年产压铸模具达250多套;检测中心配备德国产三座测量仪、德国产光谱仪、X光无损探伤机、拉力实验机等先进检测仪器。产品80%以上出口到美欧日等腰三角形国家和地区。该公司系统地从日本引进了先进的压铸企业管理技术、压铸工艺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使其整体水平处于中国压铸行业的前列。1.2 企业能流图图1-1 受测企业2009年7月能流图1.3 受测企业提供设备清单表1-1 受测企业提供设备清单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备注企业供配电系统总柜/1个旧厂变压器S9-800/101台S11-630/101台总柜/1个新厂变压器S9-1600/101台S9-1000/101台压铸机(旧厂)22kW15台37kW21台压铸机(新厂)22kW23台37kW23台空压机(旧厂)90kW1台55kW1台空压机(新厂)120kW1台90kW4台75kW1台冷却塔(旧厂)/1台冷却塔(新厂)/2台保温炉(旧厂)/16台熔解炉(旧厂)WLRGYS-1500-40001台停用WLRGTS-1000-30001台STM快速集中熔铝炉/6台新厂保温炉(新厂)/46台电式旋转坩锅炉WZZGRB-5003台新厂可倾转重力铸造机QSJ3011台旧厂螺杆空压机SA-475W1台旧厂SA-90W1台冲床J23-63A1台旧厂JD23-63A1台J21-6093台锯床S-3602台旧厂松顺铣床S-3M1台旧厂卧式车床C6301台旧厂C6140A1台吊机行车10T3台旧厂5T2台2T1台冷却踏水泵80T3台旧厂抛丸机Q376EA1台旧厂铝合金淬火炉FSL-99-25701台旧厂(停用)铝合金时效炉FSL-06-4391台旧厂(停用)高速精密车床HPL3台旧厂双杜单动下压油压机JB1-101台旧厂单头砂带机S7-40832台旧厂烤炉流水线100KW1台旧厂涂装流水线11KW1台旧厂钻攻两用机F0F16L41台旧厂小炉20 KW1台旧厂永进加工中心158B2个旧厂万能铣床X-632516台旧厂立式合模机LS-1201台旧厂摇臂钻机Z3025-10/11台旧厂Z3040A1台Z3063-20/11台平面磨床PFG-60160AHR1台旧厂M7140H2台MQ7160/G-GM1台万能内外磨床MA1420/7501台旧厂安德线切割AR10002台旧厂永进加工中心85A2个旧厂铣床S-3M4台新、旧厂各2台自动给汤机NCL-802台新厂自动取件机UVO2台新厂车床C61323台新厂金属带锯床GD42323台新厂油压机YJ332-402台新厂JB1-103台切割机4004台新厂管道泵GD100-32A7台新厂Y112M-25台自动喷雾机SAM2台新厂锯床S-3603台新厂水冷柜机60HP4台新厂冷冻干燥机SA-20HTW2台新厂AD-15HTF1台空中加烫机300型2台新厂真空机VC5U-153台新厂模温机THERMDCAST2台新厂给汤机KD1-35M2-N40台新厂吊车TF90L-44台新厂土禾风机Y132M-42台新厂真空泵7AA132S042台新厂排水机Y160L-62台新厂Y100L1-42台电干机Y160L-62台新厂Y100L1-42台流水线X-0058条新厂冲床L12M-63台新厂J21-6094台新厂钻攻两用机FDT-16L34台新厂DT50402台吸尘机ZQ4113/1142台新厂单头砂带机ST-40845台新厂抛丸机Q376EA9台新厂滤清器座水检机3KW1台新厂壳体检漏机1KW1台新厂自动进刀钻床ZS-40A/AP6台新厂加工中心FANUC60台新厂HAAS22台新厂数控车床SL-1014台新厂TC-20013台小巨人27台沈阳4台注:因故,受检企业大部分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已停产。1.4 监测目的受XXXXXXX委托,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XXXXXXX有限公司进行用能监测,以评价该企业的用能现状,并提出合理的用能建议。1.5 监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约能源监测管理暂行规定广东省能源利用监测管理办法GB/T 17166-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 15316-1994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 16664-1996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 12497-2006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T 1032-2005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GB/T 3485-1998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 3486-1993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 1028-2000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GB/T 13338-1991工业燃料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基本原则YS/T 121-1-1992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火焰反射熔炼炉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YS 135-1992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工业炉合理用能监测标准YS/T 128-1992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工业炉能耗指标JB/T 50168-1999熔铝燃料炉能耗分等CJ/T 3063-1997给排水用超声流量计CECS 118:2000冷却塔验收测试规程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征求意见稿)1.6 监测仪器设备表1-2 监测仪器设备表序号名 称型号1自动烟尘(气)测试仪3012H2气体分析器QF19043数字式高精度转速表DT2235A4红外温度计DT-88655频闪数字转速表HY-441B6手持超声波流量计SULN-200D7光学高温计WGG2-2018电能分析仪#61-8069数字温度指示仪DM6801A10钳式功率表3286-2011数字钳表DE-310312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DTSD121C13数字微压计DP1000-B14专业型数字测温表UT325A15钢卷尺GW-580E16热电偶温度计K型17水银温度计/18空盒气压表DYM319热敏风速计testo42520数字温湿度计HM3421多通道温湿度仪JTDWS-I22建筑热工温度与热流检测系统JTRG-II注:以上仪器设备均在检定有效期内。第2章 能源监测2.1 监测项目与人员监测项目表2-1监测项目一览表序号主要用能设备监测项目备注设备名称设备型号1铝合金熔解炉/排烟温度、空气过剩系数、炉壁外表面温度、炉顶外表面温度、热效率、单位产品能耗、烟气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炉体表面散热损失熔铸车间2企业供配电系统/日负荷率、变压器负载系数、线损率、企业用电体系功率因数配电房变压器S9-800/10S11-630/10S9-1600/10S9-1000/103动力干线电能质量分析压铸(1)功率因数、电压允许偏差、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各次谐波电压含有率旧厂压铸(2)精/空/压新厂压铸(二)精加工车间4压铸机电机TIK KFORM DCKL电动机负载率、设备功率因数、电机效率旧厂Y225S-4EFOUP/22kW新厂EFOUP/37kW5空压机/压缩机排气温度、压缩机冷却水进水温度、压缩机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差、空气压缩机组用电单耗生产车间空压机电机Y280M-4电动机负载率、设备功率因数、电机效率旧厂Y250M-4Y280M-4新厂Y280S-4Y280M-26冷却塔/冷却塔效率、冷却塔飘滴损失水率、冷却塔风机耗电比/监测人员监测人员均持证上岗。2.2 监测结果表2-2 熔解炉监测结果一览表5#熔解炉:测试日期:2009年03月04日 气象条件 环境温度: 18.2 大气压:101.10kpa1#熔解炉:测试日期:2009年03月05日 气象条件 环境温度: 19.6 大气压:101.13kpa序号主要用能设备监测项目单位监测结果技术要求评 价备 注设备名称设备型号15#熔解炉(旧厂)1.5t/h单位产品能耗Kgce/t铝水119.8JB/T50168-1999(100150)达到一等水平标准JB/T50168-1999中的可比单耗指标包括了电耗热效率%28.1YS 135-1992(22)符合要求排烟温度913GB/T1028-2000(180)属于一等余热资源,应对余热回收利用空气过剩系数/1.30YS 135-1992(1.051.10)不符合要求排烟热损失%49.1大,应对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经验判断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0燃烧完全经验判断炉壁外表面平均温度70.3YS 135-1992(105)符合要求炉顶外表面平均温度74.0YS 135-1992(125)符合要求炉体表面散热损失3.921#熔解炉(新厂)1t/h单位产品能耗Kgce/t铝水现场不具备监测条件热效率%现场不具备监测条件排烟温度784GB/T1028-2000(180)属于一等余热资源,应对余热回收利用空气过剩系数/1.86YS 135-1992(1.051.10)不符合要求排烟热损失%现场不具备监测条件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现场不具备监测条件炉壁外表面平均温度69.5YS 135-1992(105)符合要求炉顶外表面平均温度83.6YS 135-1992(125)符合要求炉体表面散热损失现场不具备监测条件表2-3企业供配电系统监测结果一览表测试日期:2009年3月4日5日 气象条件 环境温度: 1824 气压:101.10101.80kpa主要用能设备(装置)监测项目单位监测结果技术要求评价备注名称型号及规格旧厂变压器型号:S9-800/10S11-630/10日负荷率%77GB/T16664-1996(80)不符合要求变压器负载系数/0.50GB/T16664-1996(0.161)符合要求企业用电体系功率因数/0.96GB/T16664-1996(0.9)符合要求监测当天线损率%1.6GB/T16664-1996(3.5)符合要求新厂变压器型号:S9-1600/10S9-1000/10日负荷率%80GB/T16664-1996(80)符合要求变压器负载系数/0.43GB/T16664-1996(0.161)符合要求企业用电体系功率因数/0.99GB/T16664-1996(0.9)符合要求监测当天线损率%1.9GB/T16664-1996(3.5)符合要求表2-4 动力干线功率因数监测结果一览表测试日期:2009年3月4日5日 气象条件 环境温度: 1824 气压:101.10101.80kpa项目有功电量Ep(kWh)无功电量Eq(kvarh)功率因数cos技术要求评价备注压铸(1)95.2759.270.85GB/T 3485-1998(0.9)不符合要求旧厂压铸(2)372.58264.840.82不符合要求精加工/空调/压铸/空压机312.84162.620.89不符合要求新厂压铸(二)396.22107.080.97符合要求精加工车间143.6614.610.99符合要求表2-5 动力干线电压允许偏差监测结果一览表测试日期:2009年3月4日5日 气象条件 环境温度: 1824 气压:101.10101.80kpa项目实测电压(V)标称系统电压(V)电压偏差技术要求评价备注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压铸(1)A相392386400-2.0%-3.5%GB/T12325-2003(电压允许偏差7%)符合要求旧厂B相393387-1.8%-3.3%C相392385-2.0%-3.8%压铸(2)A相392388400-2.0%-3.0%B相392387-2.0%-3.3%C相389385-2.8%-3.8%精加工/空调/压铸/空压机A相4093854002.3%-3.8%新厂B相4083762.0%-6.0%C相4083762.0%-6.0%压铸(二)A相389384400-2.8%-4.0%B相390385-2.5%-3.8%C相390385-2.5%-3.8%精加工车间A相392391400-2.0%-2.3%B相391389-2.3%-2.8%C相391389-2.3%-2.8%表2-6动力干线三相不平衡度监测结果一览表测试日期:2009年3月4日5日 气象条件 环境温度: 1824 气压:101.10101.80kpa项目监测结果技术要求评价备注压铸(1)95%概率最大值0.345%GB/T15543-1995(2%)符合要求100%概率最大值0.345%GB/T15543-1995(4%)压铸(2)95%概率最大值0.515%GB/T15543-1995(2%)100%概率最大值0.515%GB/T15543-1995(4%)精加工/空调/压铸/空压机95%概率最大值0.334%GB/T15543-1995(2%)100%概率最大值1.583%GB/T15543-1995(4%)压铸(二)95%概率最大值0.258%GB/T15543-1995(2%)100%概率最大值0.258%GB/T15543-1995(4%)精加工车间95%概率最大值0.342%GB/T15543-1995(2%)100%概率最大值0.342%GB/T15543-1995(4%)表2-7动力干线电压谐波监测结果一览表测试日期:2009年3月4日5日 气象条件 环境温度: 1824 气压:101.10101.80kpa项目监测结果技术要求评价备注压铸(1)电压总谐波畸变率(95%概率的最大的一相值)2.95%GB/T14549-93(5.0%)符合要求旧厂各次谐波电压含有率(95%概率的最大的一相值)奇次1.52%GB/T14549-93(4.0%)偶次1.59%GB/T14549-93(2.0%)压铸(2)电压总谐波畸变率(95%概率的最大的一相值)2.92%GB/T14549-93(5.0%)各次谐波电压含有率(95%概率的最大的一相值)奇次1.92%GB/T14549-93(4.0%)偶次1.80%GB/T14549-93(2.0%)精加工/空调/压铸/空压机电压总谐波畸变率(95%概率的最大的一相值)2.46%GB/T14549-93(5.0%)新厂各次谐波电压含有率(95%概率的最大的一相值)奇次1.06%GB/T14549-93(4.0%)偶次0.30%GB/T14549-93(2.0%)压铸(二)电压总谐波畸变率(95%概率的最大的一相值)2.30%GB/T14549-93(5.0%)各次谐波电压含有率(95%概率的最大的一相值)奇次1.74%GB/T14549-93(4.0%)偶次0.49%GB/T14549-93(2.0%)精加工车间电压总谐波畸变率(95%概率的最大的一相值)2.69%GB/T14549-93(5.0%)各次谐波电压含有率(95%概率的最大的一相值)奇次2.49%GB/T14549-93(4.0%)偶次0.44%GB/T14549-93(2.0%)表2-8压铸机电机监测结果一览表测试日期:2009年3月4日5日 气象条件 环境温度: 1824 气压:101.10101.80kpa设备名称序号电机型号设备额定功率PN(kW)电动机负载率(%)设备功率因数cos电机效率(%)备注监测结果技术要求评价监测结果技术要求评价监测结果技术要求评价压铸机电机1#TIK KFORM DCKL2299/0.70GB/T12497-2006(0.9)不符合要求73GB/T12497-2006(60)符合要求旧厂2#TIK KFORM DCKL22980.85743#Y225S-4372970.8677压铸机电机1#EFOUP3772/0.996符合要求82新厂2#EFOUP37710.995793#EFOUP 6POLE221030.85784#EFOUP 6POLE22950.8978表2-9 空气压缩机电机监测结果一览表测试日期:2009年3月4日5日 气象条件 环境温度: 1824 气压:101.10101.80kpa设备名称序号电机型号设备额定功率PN(kW)电动机负载率(%)设备功率因数cos电机效率(%)备注监测结果技术要求评价监测结果技术要求评价监测结果技术要求评价空压机电机1#Y280M-490107/0.87GB/T12497-2006(0.9)不符合要求85GB/T12497-2006(60)符合要求旧厂2#Y250M-4551000.8683空压机电机1#Y280M-212081/0.8768新厂2#Y280M-4901100.87823#Y280S-4751060.9080表2-10 空气压缩机监测结果一览表测试日期:2009年3月4日5日 气象条件 环境温度: 1824 气压:101.10101.80kpa设备名称序号电机型号设备额定功率PN (kW)排气温度冷却水进水温度冷却水进出水温差监测结果技术要求评价监测结果技术要求评价监测结果技术要求评价空气压缩机1#Y280M-49083GB/T16665-1996(水冷160)符合要求33.2GB/T16665-1996(35)符合要求15GB/T16665-1996及产品标定(24)符合要求2#Y250M-4557032.114空气压缩机1#Y280M-21209233.8142#Y280M-4908832.2143#Y280S-4758632.412表2-11 冷却塔性能测试监测结果一览表新厂冷却塔:测试日期:2009年03月05日 气象条件 环境温度: 17.1 相对湿度:76.3% 大气压:101.10kpa旧厂冷却塔:测试日期:2009年03月04日 气象条件 环境温度: 14.2 相对湿度:77.4% 大气压:101.65kpa序号主要用能设备监测项目单位监测结果技术要求评 价备 注设备名称设备型号1新厂冷却塔/冷却塔效率%36.2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征求意见稿)(设计值的90%)受测企业未提供设计值,故无法评价冷却塔飘滴损失水率%/冷却塔风机耗电比kWh/ m30.024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征求意见稿)(0.04)符合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2旧厂冷却塔/冷却塔效率%32.8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征求意见稿)(设计值的90%)受测企业未提供设计值,故无法评价冷却塔飘滴损失水率%/冷却塔风机耗电比kWh/ m30.028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征求意见稿)(0.04)符合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2.3 监测结果分析铝合金熔解炉监测结果分析旧厂5#铝合金熔解炉单位产品能耗为119.8 kgce/t铝水,达到JB/T50168-1999一等水平(100-150),新厂由于熔解炉没有每台单独安装一个计量表,无法统计单台熔解炉的耗气量(液化石油气),因此无法计算熔解炉的单位产品能耗。旧厂5#熔解炉热效率为28.1,符合标准(YS 135-1992)规定:10t熔炼炉热效率22的要求,根据标准(YS/T 128-1992)规定,属于二等(2530)。旧厂5#熔解炉排烟处空气过剩系数达为1.30,超出标准(YS 135-1992)规定的空气过剩系数为(1.051.10)指标值,加大了烟气排放量,增加了熔铝炉的排烟热损失;新厂1#熔解炉排烟处空气过剩系数为1.86,较大的超出了标准(YS 135-1992)的规定值。熔铝炉使用液化石油气为燃料,旧厂5#熔解炉不完全燃烧损失为0,燃料燃烧完全。根据监测结果,旧厂5#熔解炉排烟平均温度高达913,烟气损失为49.1,排烟损失较大;新厂1#熔解炉排烟平均温度为784。属于一等余热资源,应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烟气排烟损失带走了大量热量,是造成熔解炉热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炉壁外表面平均温度、炉顶外表面平均温度均符合标准(YS 135-1992)的要求。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旧厂5#熔解炉炉体表面散热损失达3.9。企业供配电系统所检测的项目中旧厂的日负荷率(77%)不符合标准GB/T 16664-1996要求,其它所检项目符合标准GB/T 16664-1996要求。车间动力干线电能质量监测结果旧厂“压铸(1)”干线的功率因数为0.85、“压铸(2)”干线的功率因数为0.82、新厂“精加工/空调/压铸/空压机”干线的功率因数为0.89,不符合标准GB/T 3485-1998要求(0.9),其它干线功率因数符合GB/T 3485-1998要求。三相电压允许偏差符合标准GB/T 12325-2003要求。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符合标准GB/T 15543-1995 的要求。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各次谐波电压含有率符合标准GB/T 14549-93的要求。压铸机电机所检项目中的功率因数均低于0.90,不符合GB/T 12497-2006要求,GB/T 12497-2006要求电动机应根据容量大小合理实施功率因数就地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其它所检项目符合GB/T 12497-2006要求。空压机电机所检项目中的功率因数均低于0.90,不符合GB/T 12497-2006要求,GB/T 12497-2006要求电动机应根据容量大小合理实施功率因数就地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其它所检测的项目均符合GB/T 16665-1996和12497-2006要求。冷却塔性能监测结果分析文灿新厂、旧厂冷却塔效率监测结果分别为36.2和32.8,因受检企业无法提供冷却塔设计参数,故无法对冷却塔效率进行评价;文灿新厂、旧厂冷却塔飘滴损失水率皆无法计算得出结果,其原因是受检企业没有安装专用补水管,受检企业相关人员也无法提供冷却塔补水量,因此冷却塔补水量无法测得,因此使冷却塔飘滴损失水率缺少参数无法计算;文灿新厂、旧厂冷却塔风机耗电比监测结果分别为0.024 kWh/m3和0.028 kWh/m3,监测结果皆符合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的冷却塔风机耗电比0.04 kWh/m3的要求。第3章 节能技术与管理改进建议3.1 熔铝炉节能建议3.1.1烟气余热回收与利用该厂没有对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从监测可知,旧厂5#熔解炉排烟平均温度高达913,烟气损失为49.1;新厂1#熔解炉排烟平均温度为784。高温烟气带走了大量热量,是造成熔解炉热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充分回收烟气余热对节约能源有重要意义。通常烟气余热利用途径有:装设换热器,利用烟气预热助燃空气和燃料。利用烟气预热炉料。为了提高炉子热效率,降低能耗,利用烟气余热来预热助燃空气有很大意义。在燃料种类一定,炉子的有效热和炉膛其它各项热损失不变的条件下,预热助燃空气可获得燃料节约率为:式中:与单位燃料相应的入炉空气的物理热燃料的低位发热量与单位燃料相应的离炉烟气的物理热由上式可以看出,预热空气所带入炉膛的物理热,其效果高于同样数量的由燃料供入炉膛的化学热,而且,出炉烟气温度越高,其效果越大。回收烟气余热的最有效和应用最广的是换热器。我国近年来开发和推广应用的高效换热器有片状换热器,各种喷流换热器,各种插入件管式换热器,旋流管式换热器,麻花管式换热器,各种组合式换热器,煤气管状换热器和蓄热式换热器等。蓄热式换热器是今后技术发展趋势,高效蓄热式熔炼炉就是采用了蓄热式换热器,它把烧嘴、蓄热室、空气换向阀及燃料换向装置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结构紧凑和性能优良的燃烧装置。在蓄热状态,它是利用引风机,吸收炉内高温烟气,经烧嘴通道,到达蓄热式换热器,将烟气余热传递给蓄热体至高温,烟温降到150以下、露点以上的废气由引风机排出;在燃烧状态,助燃空气经鼓风机、风管到达已蓄热的蓄热体,蓄热体将热量传递给助燃空气,将助燃空气预热至比烟气温度低100200,然后经燃烧通道,进行助燃,最大限度地回收烟气余热。蓄热室熔铝炉技术优势有:既适合新建熔炼炉,更适合旧型熔铝炉的蓄热式技术改造,可保留原炉基础及钢结构不动,在炉两侧增加蓄热式烧嘴,施工简单,技术成熟;烟气排烟温度低于150,做到烟气余热的极限回收,余热回收率可达7090;节能潜力巨大,节约燃料达3060;烟气与空气的换向、燃料的换向、温度的监测等采用灵活的PLC控制系统自动完成,减少手动操作的不稳定性;炉内平均温度增加,提高相同规格熔炼炉的产量;通过组织贫氧燃烧,扩展了火焰燃烧区域,直到炉膛边界,使得炉内温度分布均匀,铝锭加热更均匀,降低了局部高温以及富氧环境对铝液的氧化作用;减少NOX的生成量;项目投资不大,节能效益显著,投资回收期短。利用烟气余热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用烟气来预热炉料。可以把排出的烟气抽出来预热料斗中的炉糟,不仅可以节能,而且可以去除炉料中的水分,有利于提高熔体质量。双室炉就是直接利用出炉烟气的余热来预热炉料,因而使炉子的热效率得到较大提高。有资料表明,在烟气余热回收率相同的条件下,预热炉料的节能效果优于预热助燃空气。3.1.2控制空气过剩系数在保证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下,采用尽可能低的空气过剩系数。空气过剩系数增大意味着排烟量增大,因而增大了排烟热损失。燃料燃烧得好坏取决于燃烧装置与操作控制。为了节约能源,首先需选用性能良好的燃烧装置。有了好的燃烧装置,还必须操作、控制得当。如果不按烧嘴的工作条件进行操作,燃料压力过高,风压低,风量不足,就会造成燃烧不完全,或者风量过大,风量不加调节,造成空气过剩系数很高,都造成大量的热损失,增大了能耗。为了节约能源,应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对燃料与助燃空气的比值进行控制,减少手动操作的盲目性、不稳定性。目前国外已广泛采用连续分析烟气中O2的仪器装置,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或机械电气联锁系统自动控制燃烧的空气过剩系数,达到节能降耗。在国内大型熔铝炉上已逐步开发应用,中、小型炉子上目前还不具各自动控制条件,则应在操作调整上充分注意,保证燃料良好燃烧。3.1.3富氧燃烧技术通常空气中氧的含量为20.93,在燃烧过程中只占有空气总量的15左右的氧参与燃烧,而占空气总量约4/5的氮和其他惰性气体非但不助燃,反而将随烟气带走大量的热能。人们把含氧量大于20.93的空气叫做富氧空气,富氧空气参与燃烧给燃烧提供了足够的氧气,使可燃物充分燃烧,减少了不完全燃烧的排放,减少了氮和其他惰性气体随烟气带走的热能,将具有明显的节能和环保效应。而膜法富氧技术因其流程简单、体积小、自身能耗低、使用受命长、投资较少等特点,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膜法富氧技术系指利用空气中各组分透过高分子膜时的渗透速率不同,在压力差驱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富集来获得富氧空气的技术。助燃空气中氧浓度越高,燃料燃烧越完全,但富氧浓度太高,会导致火焰温度太高而降低炉膛受热面的寿命,同时制氧投资等费用增高,综合效益反而下降,因此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助燃空气富氧浓度一般在2630时为最佳。富氧燃烧技术优点有:提高火焰温度,促进整个炉膛温度的上升,炉膛受热物质更容易获得热量,热效率大幅提高。加快燃烧速度和促进燃料完全燃烧。能降低燃料燃点,提高火焰强度、减小火焰尺寸、增加释放热量等。减少烟气排放量,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增加热量利用率。用富氧代替空气助燃,可减少一次风量,降低了空气的过剩系数,减少了排烟量降低了排烟热损失。3.1.4减少炉体表面散热量和炉体蓄热量铝的熔点为660,为了保证浇注性能一般将铝液过热到730750。但由于铝的黑度低,吸收辐射热能力低,为了加强炉内的辐射传热,反射炉的炉温达11001200,在这样高的炉膛温度下,炉体的散热损失是相当大的。采用新型炉用材料,优化炉衬结构,炉衬在保证炉子的结构强度和耐热度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保温能力和减少储蓄热。选用耐火纤维、岩棉等作为保温层,用轻质砖作为炉体的内衬,减少炉体的蓄热损失,增强炉子的隔热保温,减少炉墙的散热损失,炉内壁涂刷高辐射率的涂料,可强化炉内的辐射传热,有助于热能的充分利用。3.1.5加强炉内传热熔铝炉炉内传热有两个环节:从炉膛(炉气与炉衬)向炉料(或熔池面)的传热和从炉料表面(或熔池面)向内部的传热。在一般炉子内,由于炉内气体流动速度比较低(520m/s),对流传热系数很小,主要依靠辐射传热,而铝的黑度很低,(0.110.19)接受辐射传热的能力低。由于强化辐射传热受黑度及炉温限制,要强化炉内传热只有强化对流传热,从高速烧嘴中喷出的高温燃烧产物速度可达100300m/s,可以大大加强对流传热。熔炼过程中保持较薄的渣层,采用熔体搅拌技术等可以改善熔池内部传热。3.1.6加强炉体密封、减少开炉频率炉体密封,包括炉膛内各引出构件,炉壳,炉门等处的密封。炉体密封不严,将会造成到处跑火、漏火,造成能源大量浪费、设备烧坏、环境恶劣等状况,因此炉体密封直接影响工件品质和能耗,同时密封也是炉内气氛控制的关键。而耐火纤维制品的出现,为解决炉体密封创造了条件,实现了软密封。减少开炉频率,就是要减少停炉次数,每开一次炉要尽量多地融化铝合金。另外,在熔炼过程中要减少炉门开启次数和时间。3.1.7减少烧损,减低炉渣量在铝合金熔炼过程中,由于铝氧化以及铝与炉壁、精炼剂相互作用而造成不可回收的金属损失叫烧损。烧损和渣中所含的金属总称为熔损。采用火焰反射炉熔炼铝合金,由于炉料不同,渣量为炉料量的2%5%,而渣中的含铝量为渣量的40-60%左右。因此,正确的处理铝炉渣,回收渣中的铝来降低熔损具有重要的意义。铝合金熔炼过程中,随着渣量增加,铝的熔损也增多,而渣量的多少与熔炼温度、炉料状态、生产工艺等因素有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减少渣量:合理的炉子几何尺寸及加料顺序;严格控制熔炼温度,防止过热,火焰喷射应有一定的角度,以便快速熔化,缩短熔炼时间;合适的熔剂量和精炼时间,搅拌要平稳,不破坏熔体表面氧化膜,适时对铝熔体覆盖;对废杂铝分类、清洗,对比表面积大的细碎炉料用压力机打包成块;扒渣前对渣进行处理。3.1.8能源管理工业炉节能除了从设备和技术方面挖掘潜力外,还应从能源管理方面入手。从组织、生产、操作等几方面着手,加强能源管理工作。高效组织生产,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发挥设备的能力,使炉子高效运行。提高操作水平,加强计划调度,并对能源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跑、冒、滴、漏等能源浪费现象进行检查和处理,有效杜绝各种有形损失。建立健全的节能管理制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进步措施,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能源消耗成本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节能工作责任制。3.2 电能节能建议3.2.1供配电系统该企业有两个厂区(旧厂和新厂),分别有两个高压配电房,共有四台变压器,旧厂的两台变压器型号为S9-800/10和S11-630/10,新厂的两台变压器型号为S9-1600/10和S9-1000/10。根据我们监测的结果,旧厂的日负荷率偏低,而其它监测项目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以下就如何提高日负荷率,给予相应的建议措施。要提高负荷率,必须减少电力系统输送负荷过程中产生的损耗。采取措施,“削峰填谷”,落实调荷措施,这是工厂电力系统降损的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合理调整负荷,对各生产系统负荷进行有效管理 电力负荷的调整是一项带全局性工作,工厂要把生产系统按片区划分,按各单位的生产工艺,结合生产实际需要,合理安排生产班次,尽量保持生产的连续性,避免过于频繁地进行开机关机操作,并尽可能安排低谷时段生产用电,避峰生产,禁止大功率设备在峰段运行。依靠技术手段,完善“削峰填谷”措施工厂用电管理中,在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的情况下,应把技术措施作为“削峰填谷”的主要手段。采用电力定时控制等装置可实现对负荷的有效调节,能根据各生产系统的负荷情况及时有效地实现调控,能对不同时段适时进行控制,从而“削峰填谷”,提高负荷率。3.2.2生产系统该企业主要的现场工作机电设备有功率有空压机和压铸机,空压机功率都在55kW以上,压铸机功率有22kW、37kW等。从我们监测到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机电设备功率因数均不符合标准要求,都低于所要求的0.9值,GB/T 12497-2006要求电动机应根据容量大小合理实施功率因数就地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且有部分设备电机有过载现象。下面就我们监测结果的问题给予相应建议措施。提高电机功率因数的措施感应电动机的功率因数有两种,即自然功率因数和总功率因数。自然功率因数就是设备本身固有的功率因数,其值决定于本身的用电参数(如:结构,用电性质等)。倘若自然功率因数偏低,不能满足标准和节约用电的要求,就需设置人工补偿装置来提高功率因数,这时的功率因数叫总功率因数。由于设置人工补偿装置需增加很多投资,所以提高电动机自然功率因数是首要的任务。在电网中消耗无功功率比重最多的是感应电动机,约占60%以上,因此,研究如何提高电网中电动机的自然功率因数,减少输送的无功负荷,降损节能,提高运行效率,很有必要。要提高电动机的自然功率因数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根据实测负载率适当调换电机,以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