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国际友好宾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黄山国际友好宾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黄山国际友好宾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黄山国际友好宾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黄山国际友好宾馆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城水歙”黄山国际友好宾馆规划设计说明书一、 概况歙县历史悠久,山水秀丽,人文荟萃,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她既是古徽州的府邑,又是徽文化的发祥地、徽商的起源之处,也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黄山风景区的南大门。(一) 区位条件“山城水歙”度假村的建设用地位于安徽歙县境内南侧,歙县位于举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山脚下,离黄山南入口仅55公里,比黄山市区(屯溪)离黄山还要近。具体选址为披云山北麓,练江南侧,西侧为太平桥,项目内有保护文化古塔,及太平兴国寺。用地为不规则的形如“龙爪”、呈东西向布置,东西最长约740米,南北最长约378米,最短约74米,面积约129.36亩。(二) 现状建设条件及用地分析 地块为原歙县树脂厂用地,总用地面积129.36亩,南为山体,北邻练江;自然景观条件良好,地块内部用地平整,建设条件良好。地块内有一古塔(长庆寺塔),为文物保护点,在设计中须加以保护。现状用地性质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A1居住区,A2宾馆区和B商住区。二、 开发建设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一) 有利条件1、区位优势 歙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徽杭公路与慈张公路在此交会,距上海419公里,距南京346公里,距合肥382公里,距杭州212公里,距景德镇222公里,距黄山风景区67公里,距屯溪国际机场32公里,歙县宛全有条件成为黄山旅游的新的集散地。从客源市场、地缘结构和区域合作的角度看,歙县在发展旅游业上具有极好的区位优势。2、资源优势歙县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文荟萃,古迹众多。就歙县自身的旅游资源,无论是种类数量,还是其品位层次,都可谓丰富;与类似旅游目的地比较而言,歙县的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品位高的特点,并具有很大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从而具有比较竞争优势。考虑周边的著名风景区,如黄山、千岛湖、杭州等,歙县的旅游资源与之有很强的互补性,有利于发展区域合作的大旅游框架。3、机遇优势第一、歙县作为皖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大县,将尽享政策优惠和黄山旅游带动效应之利。第二,在建的杭徽高速公路将把歙县纳入杭州四小时经济圈,从而大大拓宽潜在的客源市场以及融资渠道。第三,浙江省旅游西进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歙县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旅游区域合作,成为黄山千岛湖杭州黄金线上的一个亮点;第四,渔梁坝、棠樾和许村申报文化遗产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无论成功与否,都将有利于歙县知名度的提升,旅游形象的塑造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二) 不利因素 1、产业化进程比较慢2、资源优势未转化为经济优势3、旅游营销能力比较薄弱4、旅游发展的综合环境较差。a、 卫生状况较差b、 部门沟通不足c、 融资能力不强度假村用地周围建设处于一片空白,人气不足,没有市政设施可供借用,同时交通条件尚待改善。三、 规划设计依据、指导思想、原则(一) 规划设计依据政策依据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2、歙县城区总体规划;3、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4、黄山市歙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办发198576号)6、旅游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9年4月)7、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建设部GB50298-1999)8、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建城1993848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其他依据1、甲方的规划设计要求及建议2、1:2000数字化地形图(二)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以歙县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为项目设计的基础,以商住区、酒店区、低住宅区和滨江休闲观光区为项目设计的主题,体现传统、自然徽州风格。将“山城水歙”度假村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我国华东地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大型田园山水型、运动健身型和生态休闲型黄山国际友好宾馆。(三) 规划设计原则1、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原则度假村的选址用地上有着良好的、多形态的自然景观资源与独特的山水资源,同时用地周边拥有太平桥、太平兴国寺、古塔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因此,项目设计中充分尊重自然生态景观,深入挖掘历史人文景观,塑造能够体现传统徽派建筑风格与山区的特色同时又能着重突出山水相依的曲线美与韵律感的旅游度假村,结合青山、绿水、创造一个清新、宜人、徽州园林式的休闲环境。2、整体性原则将度假区置于规划地段周围整个自然环境中来考虑,将度假区融入自然环境中与古迹、披云山、练江等相互结合,使度假区成为整个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度假区的道路系统、空间布局顺应山型、地势、水岸呈现自由分布,与山水相依。建筑风格拥有其独特的整体性,即体现地方建筑文化特色,又使其具有时代气息。3、合理分区原则将度假区整体考虑,以山水为主轴,将商住区(B区)、宾馆区(A2)、住宅区(A1)每个片区均可自成系统,均有一到二条南北向的主干路,在每个主干路的尽端与滨江路垂直处均设有景观节点,三大片区平行展开、相互依托、相互影响,最大限度的与山水相结合。滨江景观带、与临山别墅区将A1、A2、B三个区相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4、创造特色原则特色是旅游项目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建设用地周边属于待开发用地,创造富有自身特色的、能够强力吸引旅客的项目则是度假村能够成功开发的关键。项目设计中充分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原则,开发创造一批富有特色的、集观赏与参与性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项目。5、动态性原则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营运是长期的战略目标,充分考虑市场条件下项目发展的不确定性,预留合理的发展空间和运营弹性,增强项目建设与发展的适应性。四、 度假村定位(一) 功能定位中国歙县“山城水歙”黄山国际友好宾馆的功能定位为:以歙县的山水等自然景观及名胜古迹等人文历史景观为依托,以生态、文化旅游、居住为特点,集游览观光、会务培训、休闲疗养、商贸旅游、欢娱等现代旅游功能的旅游度假村。(二) 形象定位中国歙县“山城水歙”黄山国际友好宾馆的形象定位为: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要特征的、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的山水园林型度假村。(三) 性质与特色中国歙县“山城水歙”黄山国际友好宾馆的性质定位为:中国歙县“山城水歙”黄山国际友好宾馆是歙县旅游度假服务基地,也是一个可以提供优质的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居住区,是歙县练江滨江大道的重要景观节点。五、 度假村规划布局规划布局总体构思基于以下三点1、对周围环境的分析。首先,将度假村与周围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虑,研究它与规划场地的空间关系。其次,通过对场地周围道路等级、及设施分布的研究,确定度假村的功能分区和主、次入口的方向。2、对地形特征的分析。规划用地中地形较为复杂形状如龙爪,有三条指状山坳,位于披云山北侧、练江南侧,呈带状分布,中间腹地较为平坦,用地红线顺应山体水岸呈曲线分布、规划中充分利用这些地形特征,创造具有典型徽派风格并各具特色的景观特征。(一)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由于规划地段内地貌较为复杂,因此度假村道路的走向是本次规划设计的一大难点,但又是一大特点。度假村就其道路系统呈二横三纵分布,住宅区内以曲线的尽端路为主,顺应山型水势、努力营造一种皖南山区亲水住宅的风格。A1区、A2区、B区三个片区的道路系统通过横向的湖滨大道连为一体,A1、A2区通过临山横向道路使之联成一体,每个区内均有与两条主干道相垂直的交通干道。其中A1、A2区内的纵向交通道路及临山、水的横向道路主要是车行道,结合地形设置部分步行道路和健身道路;亲水平台上主要为步行道路,方便游客休息及健身使用;住宅组团外围是车行道路,作为其服务性道路,B区商业街为步行道路并在其中预留上山通道。车行道路分为二个等级:滨江干道、主要道路、组团级道路。滨江干道路红线宽14m,车行路面宽9.5m,两侧各有3m和1.5m的人行道;主要道路红线宽10m,车行路面宽7m,两侧各有1.5m的人行道;组团道路路面宽3.5m,为人车混行路面,以尽端路为主,以保证住宅区的私密性。步行交通系统结合用地内的地形及娱乐项目的布置进行设计,既起到相互联系的作用又满足人们日常的健身、休闲的需要。度假村的停车由停车场和室内车库解决,酒店、公共设施集中的地段设置公共停车场。别墅区的停车主要通过室内车库来解决,独立别墅区每户设置2个车位,联排住宅区则位每户提供1个停车。(二) 主要功能区设置及布局歙县“山城水歙”度假村主要由以下七个部分构成:商业区(B)、酒店区(A1)、多层住宅区(A2)、山下度假别墅区、滨江生态休闲观光区、基础设施区等。1、酒店区(A1)包括一家四星级宾馆、包括产权式酒店别墅,主要提供会议服务、培训、住宿及文化疗养服务。四星级酒店三个大的片区中间处,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大型会议及节庆娱乐、大型的旅游团队以及支付能力较强的旅客同时在酒店内设有住宅区的会所,有居住在该区域的住宅提供服务。除了提供客房外,还应包括室内文化娱乐疗养活动,如游泳池、保龄球、桑拿浴、台球、乒乓球室、健身房、棋牌室等建筑风格以徽派风格为主,通过空间的围合形成丰富的院落空间,结合水的引入,刻意体现传统徽派中“四水入明堂”的文化意味。通过层高以及坡顶的变化,层次丰富的肌理变化。建筑层数三至四层,体量玲珑亲切,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2、滨江休闲区根据防洪规划基本原则,该段建设宜结合城市环境改善,营造一个亲水的环境,提高整个项目的环境质量,因此,本案在练江边建设防洪护岸,具体形式为:在沿河建设高程为112.0米的亲水平台,根据河岸自然坡的趋势,通过整治与修整,建设生态护岸。其中又可以分为观演娱乐、湖滨休闲区、景观浏览区和露营野餐区。(1) 观演娱乐 该区位于住宅区与酒店的主轴线的端头,设有大型的音乐喷泉广场和观演平台,可供游客停留及观光。以此将滨江的旅游景点串联成网络,形成该区域的景观核心。(2) 湖滨休闲娱乐区 指的是水上休闲娱乐区域。其中娱乐内容包括:垂钓区、滨江散步道、鱼鹰表演及渔歌对唱等等。其活动以缓和、休闲性为主。(3) 露营野餐区 位于项目的东侧设有水上餐厅,可为游客提供具有歙县特色的水产品等美食。露营爱好者可以在湖滨扎营露宿,享受与湖面零距离接触的乐趣,同时旅游者还可以自钓、自捕、自烤湖中美味,回归到大自然的野趣中来。3 、商住宅区 商住区位紧临太平桥东侧,太平兴国寺西侧,作为商业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充分利用歙县地区特有的旅游资源,挖掘地方商品的潜力,模拟徽州传统商业空间结构与形态,建立“江淮人家”文化城,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文化城中从食品的选择、加工、包装到服务人员的礼仪举止都要充分体现出民俗民风,同时其功能要齐全,具有一定的档次及品味。建筑风格为徽派建筑风格,建筑层数二至三层,追求与自然环境的融洽相处。商住区内应定期举行一些民间戏剧演出以及一些诸如抛绣球之类的民俗活动,举办民间手工艺制作比赛,让游人充分领略到地地道道的民俗风情。4 、住宅区 住宅区的集中在项目的东侧集中设置。别墅依山而建,呈带形分布。整个住宅区背山面水、绿荫缤纷。其中部分作为日常出租营业,部分销售,并在酒店北侧设置部分独立的产权式别墅,以满足团体游客租用。多层住宅区内以水为主题,营造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观特色碧水绕宅、舸艇闲渡。同时度假别墅为四种规格与档次,以满足不同旅游客户的需求。别墅设计及周边环境的塑造要着力体现地域特征与时代风格,并与地形高差充分结合,成为歙县披云山下的景观建筑。7、基础设施区 由于规划地段属于尚待开发的地段,基础服务设施稀缺,须建设供热设施、供电设施、加油站和员工住宅。另外与本区配套的一些商业设施以及学校、幼儿园等也在园区内要有一定数量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精心设计,体量不宜过大,与自然环境和整体的建筑环境相协调。(三) 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由于规划地段周边的开发建设基本处于一片空白,因此度假村内应具备较为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除以上提到酒店及商业服务设施以外,规划中还设置了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在内的教育系统,门诊站在内的医疗卫生系统,少年之家、老年之家在内的文化体育系统,银行、储蓄所、邮电局在内的金融邮电系统,居委会、房管所、派出所在内的行政管理系统以及加油站、公厕、变电站在内的市政公用设施系统。(四) 绿化景观系统1绿化系统规划度假村的绿化设计由绿地、水面、灌木和乔木组成。以分散为主,尽量保留原有的绿地和树木,同时进行适当的人工设计,采用点线面相结合,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布置手法,力图保持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创造“园林式”的休闲度假环境。度假村绿化分为两种类型:公共绿化和局部绿化。公共绿化主要指度假村内的水体、路边绿化和山体绿化。这部分绿化保留其原有的韵味,进行适当的整饬、加工。在入口和公共活动区进行重点布置,创造亲切宜人的绿化空间,同时体现度假村独特的精神风貌。局部绿化主要是指别墅区的前后花园和屋旁绿化。这部分绿化可与房主协商设计,体现别墅设计的个性化与多样性。2、景观系统规划(1)景观系统规划特色在度假村的景观的设计构思与布置操作上,吸收国内外大型景观公园的特点,突出以下三个特点:景观的地域性:度假村处于皖南水乡地区,景观设计中既应表现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建筑、楼台、亭阁都力求体现徽派建筑的精致与灵逸,还应体现歙县水乡水文化特色,“景无水不灵”,让游客感受到水乡特有的亲和力,同时展示渔家的传统渔具如铁脚网、腰子盆等,让游客体会到渔家生活的酸甜苦辣。景观游览的参与性:现代旅游的主要特征已从观看型走向参与性,度假村的景观设计中应将景观元素的观看性与游玩性充分结合。设置一批能让游客亲身参与的节目,使游客置身其中,增添乐趣。此外,在度假别墅区中还可依据地形及相应的环境因素设置主题景观,如“莲唤江南”、“红梅映江”“竹林闻露”“庭院幽兰”“翠柳寻蝉”、“临水见性”“聚水成渊”“曲水流觞”等八景。人文历史景观 歙县周边历代名人辈出,度假村内及滨湖大道可利用天平桥、古塔等方式创造历史文化景观廊,其中湖面或湖滨可设将绿化景观壁,将歙县辈出的历代故事的雕像及传说刻于其上;并将其优美的诗词歌赋置石刻于其旁,既是景观,又可渲染气氛。建筑、小品景观 度假村中精心设计并建造景观性建筑“听涛长廊”、“湖山真意楼”、“江淮人家”及“驾翠阁”,其建筑风格俱用徽派建筑风格,檐牙高啄,轻巧剔透。“听涛长廊” 沿湖滨设一木质长廊,为游客观湖听涛之用,其中可设茶室、咖啡厅等服务内容。“披云山真意楼”在披云山脚下高处设置一座楼台,可揽练江、歙县之美。“江淮人家”为地方特色水上饮食城,布局及建筑形式仿照江淮水乡风格,游客在享受地方美食的同时又能欣赏到江淮建筑的独特魅力。六、 建设分期第一期,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包括滨江大道的整治建设、主要道路网,水电管网和建设场地的土石方工程。第二期,旅游文化景区工程:对旅游项目的主体工程进行设计与建造,包括商住区、滨江休闲区、酒店区及低层住宅区。按景区划片进行施工,工程完成后即行投入营业,先行完成先行开放,滚动发展。第三期,旅游配套及环境美化工程:主要包括旅游项目的配套收尾工程的设计与建造、度假住宅区的建造、生态观光区的建造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时还包括环境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七、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86243.29m其中B区商住区用地:8683.83 m 占总用地10.07商住区建筑面积:10160 m 占总用地4.49容积率:1.17A2区酒店区用地:31034.74 m 占总用地35.99酒店区建筑面积(包括酒店的产权式别墅):34770.51 m容积率:1.12A1区低层住宅区用地:26150.32 m占总用地30.3%低层住宅区建筑面积:36732 m 容积率:1.4别墅区用地:9379.92 m 占总用地 10.87别墅区建筑面积:6900 m 容积率:0.74其它用地基础设施区用地:250.11 m 占总用地0.29道路用地:15877.39 m 占总用地18.41绿地:35359.75 m 绿地率:41建筑密度:31总建筑面积:88562.51 m容积率:1.03居住人口:2100人(以3.2人/户计)八、 工程规划(一) 道路与竖向1、道路交通组织规划区的交通组织通过小区级道路和组团道路解决。通过沿江及沿山带状道路将各组团联接起来。2、竖向规划该规划区自然地形比较平坦。为适应地形,节约土方量,规划区场地竖向布置以单面坡的形式为主,由北坡向南侧。设计场地坡度基本同原自然地面坡度。(二) 给水规划 1用水量估算依据现行有关给排水规范,结合规划区的实际情况,确定用水量指标。规划区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含小区公建用水)、市政绿化用水和未预见用水。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一类居住最高日为300升/人日,二类居住最高日为250升/人日。市政绿化用水按水量的5%计算。未预见水量按用水量的10%计算。室外消防用水流量为15升/秒。用水量计算表用水项目用水指标数量最高日用水量备注一类居住用水量300(升/人日)900人1730m3/d二类居住用水量250(升/人日)1200人1380 m3/d市政绿化用水量160 m3/d按用水量的5%计未预见用水量320 m3/d按用水量的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