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浅谈《浮士德》与“完美的追求”.doc_第1页
论文 浅谈《浮士德》与“完美的追求”.doc_第2页
论文 浅谈《浮士德》与“完美的追求”.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浮士德与“完美的追求”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摘要:人只有每天追求自由和生存,才配享有自由和生存!浮士德一生孜孜追求的是什么? 是官能 享受,能力?美?还是人生境界的完美?关键词:浮士德,人生追求,完美,辩证主义,人性正文: 浮士德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是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更可以形容为是一部对欧洲文明思想有深远影响的作品。郭沫若译本的浮士德的小引里曾经提过:列宁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时候,在他所携带的不会太多的书籍中就有一部是“浮士德”。这可保证了这部作品的生命。几个世纪以来大家们对这部作品的各种解析,导读,见解,自然是源源不绝。我只拜读过郭沫若的译本,和一小部分由Tom Griffith编译的英文版,其内容确实让人读起来深感艰深晦涩,但阖书细想,也是颇有感悟,不敢说对这部贴上各种标签的巨著悟出什么独到的见解,只是就自己所思所想的角度来浅谈浮士德有关于什么是“人生最完美的追求”。 在这部长达一万两千余行的诗剧中,讲述了一个名为浮士德的老博士,在垂垂老矣的时候,为了追求此生未经历的事物将灵魂出卖给魔鬼梅菲斯特,从而在魔鬼的帮助下变身翩翩少年,经历了与年轻女孩玛甘泪的爱情,帮助皇帝解除财政危机的政事,对美神海伦的追求,填海造陆等等故事,但最终都以悲剧收尾。最终,天神从梅菲斯特手中带走了浮士德,老博士在神秘之群“一切无常者,只是一虚影,不可企及者,在此事已成,不可名状者,在此已有实用,永恒之女神,领导我们走”的歌声中升入天堂。 看过一些对浮士德的学界研究,这个老博士经常会被形容为“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德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这种概括在某些方面是恰当正确的,不过我觉得这些形容有些抽象和单一,我认为浮士德是个非常丰富的形象,他可以说既是个具象的,有血有肉的人,也是个抽象的符号。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图式将浮士德归类为“资产阶级的代表”, 以其创作背景是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来考虑,将浮士德定义为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如果同时考虑浮士德内心的矛盾,灵魂的挣扎与痛苦,人性的全面性与行动的具体性来看,浮士德身上有着表现资产阶级的一面,更有一种难能可贵的人类的精神,与其说浮士德所经历的这些悲剧,是由于社会矛盾,是来自魔鬼的诱惑,还不如说是浮士德自身内心的的痛苦和矛盾造成的。歌德曾说:“浮士德每一行,都铭记着对于人生与现实世界的仔细研究。”所以说这是部探讨人性的心理剧,浮士德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源于他对现存生活状态的不满足,对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心,他向往更高更完美的人生境界,追求更完美的人格。从被别林斯基称为“近代人的史诗”的这部巨著中,我们可以发现,浮士德的五次追求并没有明确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而是在“历遍人间事”,是追寻人人的种种体验,产生老博士一生没遇到过的矛盾并不停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当一种生活状态没法继续时,他义无反顾的向一个新的人生状态走去。有些文章中写道,浮士德是“探索宇宙奥秘”的人生,我觉得这个观点将浮士德抽象的如同超人一般了。 在浮士德的第一个追求里,体现出知识分子对学海无涯知识无止境的恐慌和悲观,虽然这个老博士一出场就是一学识渊博,功成名就,受人尊敬的长者,但是浮士德依然说:哲理啊,法律啊,医典,甚至于神学的一切简篇,我如今,啊!都已努力钻研遍。毕竟是措大依然,毫不见聪明半点,成什么导师,更叫什么博士,颐指了一群弟子东南西北十余年,我心焦欲燃,究竟所知有限!这种痛苦来源于知识无限而生命有限的矛盾,是每个知识分子不可避免的理性痛苦。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其优缺点,既然选择了脑力劳动那就必然会面对这个问题,一般人自然会在自己所最擅长和最热爱的行业不断追求,但浮士德却想到了饮毒酒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不仅是因为他深深的陷入上述矛盾的痛苦,还有他长期书房生活带来的缺憾。晚年浮士德几乎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闭门造车的环境与状态,书房生活脱离了实际的社会生活,与生机勃勃的外界相比,浮士德所在的书屋倒像个没有人情味的牢笼,所以他渐渐跟不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变得“与世人一向不适应”。但是同样作为一个社会生物,即使到了暮年依然存在着参与社会活动的本能和向往,就像浮士德里一段著名的独白说的那样:有两个我居住在我心胸,一个要想同别一个分离,一个沉溺于迷离的爱欲之中,执扭地固执着这个尘世,另一个猛烈地要离去风尘,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跃。所以浮士德选择了消极的自杀来“反抗”生活,但当他听见复活节钟声时,少年时的美好人生回忆仿佛昨日重现,浮士德的思想开始变得积极,在这个过程中他彻底完成思想转变,认为行动比思想更重要,他要“冲向人间去”。随后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特签订契约,投身到五颜六色的世俗世界,这是浮士德第一个人生追求。我们在各自的社会环境中都会有对知识追求的过程,虽然没有多少人如书中那样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我们都各有所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学习着探索着, 追求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反馈到社会实践中,这样也好避免“思想的线索已经断头,知识就久已是我作呕”的状态。 在对爱情的追求上,浮士德完全表现出人性的回归,致使梅菲斯特都责备他:你开口像登徒子之流”,浮士德进入了一个酒与色的官能享受世界,知道情人玛甘泪因他入狱被判死刑的悲剧发生后,浮士德又抛下这所有,向着新的追求进发,这种追求也是浮士德认为更合理更完美的人性生活。对于前两种追求,虽然结果悲剧,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歌德并不是持全部否定的态度,浮士德中充满了辩证的思想和关系,就如在浮士德冲破书屋生活的牢笼奔向世俗社会时,他的弟子瓦格纳还对书屋生活“兴趣也很浓”,还研制出“人造人何蒙古鲁士”(资料表明欧洲中世纪炼金术师用把粪便装在烧瓶里的方法“人造人”,其实是无稽之谈),作者肯定了瓦格纳的这种做法,就相对书屋生活的不完全否定。而浮士德在少女玛甘泪身上的得到了纯洁真实的爱情,但梅菲斯特的利用又使这场无私的爱情变成一种官能上的享受。浮士德对于这两种生活都热烈的追求过,这也正是对两方面人性完美统一生活方式与人格完美、人生境界的追求。结束了书屋生活和爱情纠葛,浮士德又经历了对政治生活的追求和对古典美的追求,在前半部分,浮士德发现专制政体下宫廷生活无比腐朽和空虚,人们全无个性和追求,有的只是奴性和可悲可恨的面孔,这个经历让浮士德看到了人性的不完美,不健全,于是他又逃离了现实,来到油画世界般“和谐静穆”的古希腊世界,但古典美是无法拯救现代人不完美的精神和人格,浮士德与美女海伦结合生下的欧福良陨落在父母脚下,海伦也飘然逝去,只给浮士德留下了衣服和面纱,又以悲剧收场。浮士德却在接下来的填海造陆的事业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这项事业使他感性与理想、精神与物质、感官与心灵得到了统一,达到了最高层次的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结合,因为他拥有了理想的人格,体验到了最理想的生活状态,使浮士德最终“感到了满足”,也最终被救赎了灵魂。浮士德这一生的追求中,既给人一种具象的现实感,又让人觉得这是一种抽象的象征意义,一方面是我们需要从概念的方面去理解分析歌德画六十年时间写下这卷鸿篇巨著所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另一方面使我们身边其实并没有人臆想着如果“获得了超能力”要如何去风流快活填海造陆,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现实的追求中,而且都有对生活的最高最美好的目标,这也是不断鞭策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我曾经在看浮士德的时候,问过身边的同学这样的问题:如果让你有种超能力,或者和什么神之类的签订契约,无论你要什么做什么都可以达成,你会要做什么?一般的回答都是一家人生活幸福美好之类。我觉得人本性是积极美好的,就像其实超人之类的英雄电影,叮当猫之类的先进机器人辅助主人的故事,都能反映出和浮士德相类似的一种思想形态对穷奇人力都难达到的追求的想往,同时人性也有着黑暗的一面,就像死亡笔记这类的作品讲述主人公一旦拥有超能力就将内心深处的阴暗面淋漓精致展现出来的故事。就像我在问同学上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