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_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列控中心技术规范(打印稿)(07.09.14修改).doc_第1页
158_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列控中心技术规范(打印稿)(07.09.14修改).doc_第2页
158_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列控中心技术规范(打印稿)(07.09.14修改).doc_第3页
158_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列控中心技术规范(打印稿)(07.09.14修改).doc_第4页
158_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列控中心技术规范(打印稿)(07.09.14修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客运专线 CTCS-2 级列控系统列控中心技术规范(暂行)9目录前言. 41. 适用范围 . 52. 引用标准 . 53. 名词术语 . 64. 总则 . 75. 功能及技术要求 . 86. 通信接口及通道 . 167. 设备配置 . 198. RAMS . 199. 供电及电源设备 . 2010. 电磁兼容及雷电防护 . 20附件 1:区间轨道区段状态判断及对应措施举例 附件 2:改变区间运行方向举例附件 3:客运专线 CTCS-2 级列控系统临时限速设置原则前言在总结既有线 CTCS-2 级列控中心建设、试验和运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客 运专线特点,制定本列控中心技术规范(暂行)。本技术规范(暂行)适用于客 运专线 CTCS-2 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列控中心的研制、设计、施工、使用及维护。本技术规范(暂行)对列控中心的功能及技术要求、通信接口及通道、设备 配置、可靠性与安全性、供电及电源设备、电磁兼容及雷电防护等进行了规定。本技术规范(暂行)由铁道部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暂行)起草单位:铁道部科学技术司; 铁道部运输局;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本技术规范(暂行)主要起草人 高建强 杨岗 周南骏 夏进波 唐抗尼 莫志 松 穆建成 罗松 何春明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客运专线 CTCS-2 级列控系统列控中心(以下简称列控中 心)的研制、设计、施工、运营和维修。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客运专线 CTCS-2 级 区段,其它采用列控系统的线路可参照执行。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和规范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 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1 科技运函200414 号CTCS 技术规范总则(暂行)、CTCS-2级技术条件(暂行)2 铁科技200668 号200-250kmh 客运专线站后系统技术框 架方案3 铁集成2007124 号客运专线 CTCS-2 级列控系统配置及运用 技术原则(暂行)4 运基信号2005224 号既有线 CTCS-2 级区段应答器报文定义及 应用原则(暂行)5 科技运200743 号即有线 CTCS-2 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 规范(暂行)6 科技运200744 号即有线 CTCS-2 级列控系统车站列控中心 技术规范(暂行)7 科技运200745 号即有线 CTCS-2 级列控系统车载设备技术 规范(暂行)8 铁运200626 号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及电磁兼容综合防护 实施指导意见9 铁建设200739 号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 行规定10 TB/T 3073-2003铁路信号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 限值11 TB/T 3074-2003铁路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 件12 IEC62278:2002Railway applications Specification and demonstrationof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maintainability and safety(RAMS)13 IEC62279:2002(EN-50128:2001) Railway applications Communications, signallingandprocessingsystems Softwareforrailwaycontrolandprotection systems 14 IEC62280:2002(EN-50129:2003)Railway applications Communication, signallingandprocessingsystems Safety related electronic systems forsignalling 15 EN-50159-1:2001Railway applications Communication, signalling andProcessing systems Part 1: Safety-related communication inclosed transmission systems 3. 名词术语CTCS(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包括地面子 系统和车载子系统。TCC(Train Control Center)列车控制中心。CTC(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调度集中。TDCS(Train Dispatching Command System)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LEU(Lineside Electronic Unit)地面电子单元。 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RAMS(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Maintainability and Safety)可靠性、 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无岔站未设置道岔和侧线股道的车站。 大号码道岔辙岔号码大于 1/18,不含 1/18。4. 总则4.1 列控中心适用于装备计算机联锁/CTC 的车站、区间中继站和控制无岔站的中 继站(列控中心亦可使用在与 CTCS-2 级线路相衔接的 CTCS-0 级的 TDCS 车站)。 列控中心与车站联锁、CTC 车站分机、应答器地面电子单元(LEU)、ZPW-2000(UM) 系列轨道电路、微机监测等设备的关系如图 1 所示。车站RBCCTC调度中心CTC自律机P口:与CTC接口 Q口:与联锁下位机接口 R口:与微机监测接口 S口:与LEU接口 T口:与轨道电路接口 U口:列控中心间接口 V口:信号点灯控制接口(可选) W口: 在线测试接口中继站控制无岔车站的中继站CTC调度中心CTC自律机计算机联锁上位机Q计算机联锁下位机PW列控中心在线测试 端口UW列控中心在线测试 端口在线测试 W端口UP列控中心RBC区间信号机VS轨道电路 TR区间信号机V信号机VSSTT轨道电路(无岔站信号机)LEULEUR轨道电路LEUR车载BSTMATP TM有源应答器微机监测车载MST ATP BTM有源应答器微机监测车载MST ATP BTM有源应答器微机监测图1 列控中心关系框图4.2 在满足轨道电路传输控制的距离内,无岔站纳入相邻的车站或中继站管理和 控制,控制无岔站的中继站应设置 CTC 分机。4.3 列控中心应按照统一原则设置独立的编号。4.4 列控中心的主要功能4.4.1 列控中心根据临时限速命令、车站进路状态,调用相应报文,通过 LEU 传 至有源应答器。列控中心应满足对多个 LEU 进行控制的要求。4.4.2 列控中心根据列车占用轨道区段及车站进路状态,控制轨道电路的载频、 低频信息编码,并控制站内及区间轨道电路发送方向。4.4.3 列控中心根据列车在区间的走行逻辑,对轨道电路占用、出清、非正常逻 辑进行判断和报警,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4.4.4 列控中心完成区间信号机点灯控制。4.4.5 列控中心完成无岔站信号及进路控制。4.4.6 列控中心完成区间运行方向与闭塞控制。4.4.7 列控中心间实时传输区间轨道电路状态、临时限速信息、区间闭塞和方向 条件等安全信息以及相关状态信息。4.5 列控中心控制功能应满足列车双线双方向运行要求。其系统响应、动作时间 应满足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时分和系统控制的要求。4.6 列控中心间采用不同物理径路双通道专用光纤安全网络进行信息传输。4.7 列控中心应具有统一的外部接口和接口协议,并具备与 CTCS-3 级设备和防 灾安全监控等其它系统的接口条件。4.8 列控中心采用 2 乘 2 取 2 硬件安全冗余结构的计算机系统。列控中心设备、 与安全有关的接口和通道的设计应符合故障安全原则。4.9 列控中心应具有完备的自诊断、维护、测试、管理手段,并为监测系统提供 相关信息。5. 功能及技术要求5.1 系统启动5.1.1 系统启动应由系统自检、与外部系统按一定顺序建立通信两个过程组成。5.1.2 在系统主机上电、复位后,应首先运行主机自检程序,检查主机各模块正 常后投入工作。5.1.3 系统自检内容应至少包括逻辑运算单元、安全输入/输出电路、程序存储 区、数据存储区等。5.1.4 系统自检通过后,应顺序与 ZPW-2000(UM)系列轨道电路、计算机联锁、CTC、相邻列控中心和 LEU 建立通信。5.1.5 系统启动过程应有明确的信息或表示灯指示,显示启动过程中的各种情 况。5.2 有源应答器报文的存储与调用5.2.1 有源应答器报文应集中存储在列控中心,其报文存储器的容量应有不小于20%的余量。5.2.2 列控中心根据临时限速区轨道区段、临时限速值以及联锁进路状态等信 息,应能够正确选择所存储的报文。5.2.3 选择报文时应考虑下列错误,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1)报文寻址错误;(2)报文内容传输错误;(3)报文内容存储错误。5.3 报文发送5.3.1 应根据车站联锁系统建立的接、发车或通过进路,向车站进站信号机(含 反向)处和到发线两端有源应答器发送相应报文。5.3.2 设置在进站信号机(含反向)处的有源应答器,作为接车口使用时,列控 中心接收到车站联锁系统接车进路建立的信息后,应向相应的应答器发送接车进 路报文,直至该接车进路第一区段解锁后,恢复向应答器发送默认报文。5.3.3 设置在进站信号机(含反向)处的有源应答器,根据区间线路方向,作为 发车口使用时,应向相应的应答器发送区间临时限速和线路数据报文,直到区间 线路方向改变。5.3.4 设置在到发线两端的有源应答器,当接车进路建立后,维持发送绝对停车 的默认报文;当发车进路建立后对应出站信号机处的应答器发送发车进路报文, 第一区段解锁后,恢复发送默认报文,发车进路报文应满足列车尾部出清侧向道 岔后提速的要求。5.3.5 中继站有源应答器应发送临时限速、线路数据等报文。5.3.6 应答器报文发送及转换关系如图 2 所示。当接、发车进路建立后,由联锁 向列控中心传送进路编号。发送默认报文发送默认报文19收到接车进路编号 接车进路编号取消收到发车进路编号收到接车进路编号 接车进路编号取消收到发车进路编号发车进路编号取消发送接车进路报文 发送发车进路报文发车进路编号取消发送接车进路报文发送发车进路报文收到接车进路编号进站信号机(含反向)处应答器到发线处应答器图 2 有源应答器报文发送及转换示意图5.4 轨道电路编码5.4.1 对于站内轨道区段,列控中心应根据本进路及前方进路状态,按照轨道电 路信息编码逻辑,生成对应各个轨道区段的信息码。区段解锁后恢复发送检测码。 对于无岔站根据进路状态发送相应的信息码。5.4.2 对于区间轨道区段,列控中心应根据前方轨道区段占用状态以及前方车站 接车进路开通情况,按照轨道电路信息编码逻辑,生成信息码。5.4.3 通过站间安全信息传输获得邻站(或区间中继站)所辖相关区段的状态以 及其他编码所需的信息,实现闭塞分区编码逻辑的连续。5.4.4 列控中心应具备载频切换逻辑功能。5.4.5 列控中心发生故障且不能保证编码正确时应立即中断编码控制输出,并自 动转至离线状态。5.4.6 正线通过进路,列车压入进站或出站信号机内方第一区段后,如信息变化 为升级码序时,列控中心应保持接、发车进路发码不变,直到列车压入股道或区 间。5.5 轨道电路发送方向控制5.5.1 各轨道区段均设置用于改变发送端、接收端发码方向的方向切换继电器(FQJ)。5.5.2 列控中心根据区间运行方向和站内进路状态,分别驱动区间轨道和站内轨 道方向切换继电器,控制轨道电路发码方向。5.5.3 区间每个口设置方向切换继电器,当站间通信故障时,列控中心应保持方 向切换继电器状态不变。5.5.4 站内每个轨道区段设置一个方向切换继电器,FQJ 吸起表示反向,FQJ 落 下表示正向。当 FQJ 状态由于某种原因与进路方向不符时,则列控中心仍维持原 编、发码条件,轨道电路保持空闲检测的基本功能。5.5.5 方向切换继电器切换时机(1) 站内轨道区段方向切换继电器默认方向为正向行车方向,如图 3 所示:下行运行正方向FQJ FQJFQJ FQJ FQJ FQJ FQJ FQJFQJ FQJ FQJ FQJ FQJ FQJFQJ方向切换继电器状态S4FQJ FQJ接收端发送端上行运行正方向图 3 站内轨道区段方向切换继电器默认方向示意图(2) 当列控中心初始化时,所有站内区段应处于默认方向。(3) 当列车信号开放后,进路内轨道电路方向切换为进路方向,股道方向应 与进路方向保持一致。(4) 有折返作业且由多段轨道电路组成的股道,当列车占用接车方向顺序 占用第二轨道区段后,第一轨道区段向另一方向发送 HU。5.6 区间轨道区段状态判断5.6.1 列控中心应具有区间轨道区段状态判断功能,采用独立的软件模块。通过 采集轨道区段状态,按占用出清顺序检查的逻辑实现对轨道区段正常占用、 故障占用、分路不良的判断并采取相应防护。5.6.2 在区间轨道区段空闲或未按顺序占用/出清的情况下,列控中心能够判断 故障占用,向监测系统提供故障报警信息,并通过停车码序和信号机红灯对故障 区段进行防护,故障排除、轨道状态恢复正常后自动取消报警和防护。5.6.3 当涉及一个闭塞分区内短时分路不良时,列控中心按正常占用状态发码, 列车进入相邻下一闭塞分区不影响正常发码逻辑。5.6.4 当涉及连续两个及以上闭塞分区分路不良时,列控中心按正常占用状态进 行防护,第一分路不良区段后方闭塞分区发 HU 码,并向调度员和监测系统提供 报警信息。当列车行进前方区段正常占用时,正常占用区段后方第二闭塞分区用HU 码防护,并取消原防护点(防护前移)。列车占用并完全出清前方相邻闭塞分 区后,列控中心取消防护,恢复正常码序。5.6.5 列控中心在区间轨道电路区段故障占用和分路不良状态下,均不允许自动 改变区间运行方向。5.7 区间运行方向与闭塞5.7.1 应符合故障安全的原则,保证相邻车站不处于敌对运行方向.5.7.2 本站列控中心在确认整个区间空闲及对方站未建立发车进路时,方能改变 区间运行方向。5.7.3 改变运行方向应由原处于接车状态的车站办理,随发车进路的办理而自动 改变运行方向。5.7.4 应防止当区间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时,错误改变运行方向。5.7.5 通过联锁发送自动和辅助改方请求信息,列控中心完成区间改方向逻辑功 能。5.7.6 在区间轨道电路故障而不能改变运行方向时,可使用辅助方式办理由反向 改为正向的改方作业。按辅助办理方式改变运行方向后,允许出站信号机开放。5.7.7 车站联锁的控制与显示方式应与四线制方向电路基本保持一致。5.7.8 列控中心与联锁间的信息交换,采用安全信息传输通道。5.7.9 车站每个接发车口设置极性保持继电器,用于区间方向的记录和保持。5.8 区间信号机点灯控制5.8.1 设置有区间地面信号机的线路,列控中心应具有区间地面通过信号机的点 灯控制功能。5.8.2 列控中心根据轨道区段的正常占用、故障占用、分路不良状态以及进、出 站信号机状态,驱动区间通过信号机点灯 LJ、UJ、HJ 继电器,通过信号机的显 示与轨道电路低频信息码的关系应符合 TB3060 及有关规定的要求。5.8.3 控制无岔站的车站或中继站列控中心应根据 CTC 的进路信息,控制进路和 信号。5.8.4 列控中心应采集区间信号机灯丝条件,实现红灯灯丝断丝转移的逻辑判断 和控制,第一区段用 H 码进行防护。5.8.5 列控中心管辖区分界处,相邻列控中心应传递分界处相邻轨道区段的占用 信息和/或进、出站信号机的状态信息,作为本管辖区区间点灯控制条件。5.9 站间安全信息传输5.9.1 列控中心与相邻列控中心间的安全信息传输通道完成线路分界处的信息(如闭塞分区状态、低频、信号机状态)、灾害防护、线路改方信息、闭塞分区 状态和低频等信息传输。5.9.2 车站列控中心应向所管辖范围内的中继站列控中心提供临时限速命令/状 态等信息的安全传输,并提供时钟信息。5.9.3 中继站列控中心应向所属的车站列控中心传输临时限速命令/状态信息、 闭塞分区状态和低频信息、信号机显示状态信息和系统状态及外设连接状态信 息。5.10 限速管辖范围5.10.1 车站列控中心和中继站列控中心,临时限速设置原则应保持一致,其单 方向临时限速管辖范围应从本站进站信号机开始至前方站出站口或中继站第二 个应答器组再增加一个制动距离,制动距离应保证列车由最高运行速度常用制动至 45km/h 的要求,且终点应与闭塞分区分界点一致,如图 4 所示。A站XSNB站XSN运行方向中继站C站XSN135779111315A站列控中心单方向临时限速管辖范围制动距离B站列控中心单方向临时限速管辖范围制动距离中继站列控中心单方向临时限速管辖范围制动距离图 4 车站列控中心临时限速管辖范围示意图5.10.3 车站列控中心和中继站列控中心均应作为临时限速的更新点,在其临时 限速管辖范围内,可分别设置一处临时限速,当临时限速区段在车站或中继站管 辖范围的重叠区域时,则相关列控中心不能再设置临时限速,如图 5 所示。A站XSNB站XSN运行方向中继站C站XSN135779111315A站列控中心单方向临时限速管辖范围 制动距离B站列控中心单方向临时限速管辖范围 制动距离不能再设置临时限速的区域图 5 车站列控中心临时限速设置示意图5.10.3 车站列控中心和中继站列控中心均应作为临时限速的发送点,在其临时 限速管辖范围内,可分别设置一处临时限速。5.11 限速功能5.11.1 区间及站内正线临时限速区域以闭塞分区为基本单元,列控中心单方向 临时限速管辖范围内长度超过 5 个闭塞分区的临时限速按站间限速设置。CTCS-2 与 CTCS-0 区段切换处起点和长度档按既有线处理。5.11.2 临时限速等级设 45km/h、80km/h、120km/h、160km/h、200km/h、250km/h六档。5.11.3 车站侧线临时限速长度以上下行侧线咽喉区和到发线为基本单元,临时 限速等级设 45km/h 一档。5.11.4 车站建立经 18 号道岔侧向列车进路,当进路上有临时限速时,进站信号 机点双黄灯,对应接近区段发送UU 码。5.11.5 当列控中心与 CTC 通信中断后,列控中心应维持发送原临时限速信息,CTC 不能在该车站列控中心管辖范围内增设临时限速信息。5.11.6 当列控中心与联锁通信中断后,进站口应答器应发送默认报文,出站口 维持原正常报文,到发线出站信号机处的应答器组发送默认报文。5.11.7 当车站列控中心与中继站列控中心通信中断时,车站列控中心发送正常 报文,中继站列控中心维持发送原临时限速报文,CTC 不能在该中继站列控中心 管辖范围内改变临时限速信息。5.12 大号码道岔5.12.1 在大号码道岔前第二个闭塞分区入口处设置由有源应答器和无源应答器 组成的应答器组,该应答器组应链接。5.12.2 经大号码道岔的侧向发车进路入口处设置由有源应答器和无源应答器组 成的应答器组,该应答器组应链接。5.12.3 开通经大号码道岔侧向接发车进路,当本信号机防护的进路及后续开放 的相关进路长度大于列车从道岔侧向允许速度到 0 的制动距离,且该范围内无低 于道岔侧向允许速度的限速或者至限速起点的距离满足列车从道岔侧向允许速 度制动到限速值的制动距离要求,进路接近区段发 UUS 码,外方第二个闭塞分区 入口处有源应答器发送大号码道岔信息包【CTCS-4】。5.12.4 开通经大号码道岔侧向接发车进路,当本信号机防护的进路及后续开放 的相关进路长度大于列车从 80km/h 制动到 0 的制动距离,且该范围内无低于80km/h 的限速或者至限速起点的距离满足列车从 80km/h 制动到限速值的制动距 离要求,进路接近区段发 UUS 码,外方第二个闭塞分区入口处有源应答器发送链接报文(无【CTCS-4】包)。5.12.5 开通经大号码道岔侧向接发车进路,当本信号机防护的进路及后续开放 的相关进路长度小于列车从 80km/h 制动到 0 的制动距离,或该范围内有低于80km/h 的限速且至限速起点的距离不满足列车从 80km/h 制动到限速值的制动距离要求,进路接近区段发 UU 码,外方第二个闭塞分区入口处有源应答器发送链 接报文(无【CTCS-4】包)。5.12.6 客货共线客运专线,UUS 的发码条件按技规 337 条相关规定,且应满足制 动距离的要求。5.12.7 开通经大号码道岔直向接发车进路,应发送链接报文。5.12.8 大号码道岔直向、侧向进路上的轨道电路应采用与区间同制式的轨道电 路。5.12.9 当发送大号码道岔信息的有源应答器电缆长度超过规定值时,可将 LEU设置于室外。5.13 其它功能5.13.1 列控中心应具有完善的故障自诊断功能,系统故障应能定位到模块/板 级。列控中心应具备实时监测、记录、故障报警(包括轨道电路故障占用和分路 不良报警)与查询等功能。5.13.2 不设置 CTC 分机的区间中继站,其列控中心运行状态信息应传至车站列 控中心,通过车站列控中心传至 CTC 系统。5.13.3 在与 CTCS-2 级线路相衔接的 CTCS-0 级车站和动车段、所亦可设置列控 中心,完成衔接区间轨道电路的编发码和临时限速的设置功能。6. 通信接口及通道6.1 车站列控中心与计算机联锁系统、CTC 系统、ZPW-2000(UM)系列轨道电路、 LEU 以及邻站列控中心之间传递安全信息,信息编码和传输设计应符合引用标准 15的相关要求。6.2 对于传输安全信息的通道应冗余配置,单通道故障时应能自动倒机,并不应 导致系统间信息传输错误。6.3 应采用统一的通信接口协议,能够实现与不同型号的计算机联锁、CTC 系统 以及列控中心之间互连互通。6.4 应监视各通道的通信状态。6.5 与 CTC 站机联接(P 口)6.5.1 应从 CTC 车站分机接收临时限速命令,正线临时限速命令应包含命令号、 列控中心编号、线路号、起始公里标、终点公里标、临时限速速度等信息;侧线 临时限速命令,可采用与正线相类似的命令内容,起点和终点公里标可采用全线 临时限速公里标(K0000+000-K9999+999)。6.5.2 应实时向 CTC 站机发送临时限速设置结果、车站列控中心(含区间中继站) 设备运用状态、区间方向及闭塞状态、区间轨道电路占用/空闲和区间信号机状 态等信息。6.5.3 应检查临时限速命令的有效性,当检查不能通过或执行条件不满足时,应 及时向 CTC 系统发送错误报警信息。6.5.4 不设置 CTC 分机的区间中继站,其列控中心运行状态通过相邻车站列控中 心实时向 CTC 站机发送。6.5.5 在相同应答器临时限速管辖范围内设置新的临时限速区前,应先取消原临 时限速区,然后再下达新的临时限速调度命令。但是,应允许临时限速值不同, 其它参数均相同的临时限速命令覆盖当前正在执行的临时限速命令。6.5.6 CTC 站机发送给车站列控中心的信息:(1)线路临时限速命令,包括起点里程、区段、长度、速度等(2)时钟同步校对信息(CTC 提供时钟)(3)进路信息(用于无岔站)6.5.7 车站列控中心向 CTC 系统发送的信息:(1) 临时限速状态信息(2) 临时限速设置失败信息(3) 列控中心(含区间中继站)运行状态信息:列控中心编号、主备状态、 通信端口状态、线路临时限速状态、LEU 端口状态、中继站列控中心相 应状态(4) 区间方向及闭塞状态(5) 区间轨道区段占用(正常占用、故障占用、分路不良)/空闲信息(6) 区间信号机状态信息6.6 与车站联锁系统联接(Q 口)6.6.1 列控中心应和计算机联锁在逻辑运算层间建立安全信息传输通道,直接交 换四类信息:进路锁闭信息、区间闭塞信息、区间轨道占用信息、部分站联条件 信息。6.6.2 应从车站联锁系统实时接收列车进路信息、区间改变方向请求信息、站内 区段锁闭信息。6.6.3 应实时向车站联锁系统发送允许向区间发车信息、部分站联条件信息。6.6.4 与计算机联锁连接时,若 Q 口通信故障,车站列控中心应按全部接发车进 路解锁处理,并保持原区间方向不变。6.7 与车站微机监测系统联接(R 口)6.7.1 应实时向车站微机监测系统发送以下信息:(1)车站列控中心运行状态和各通道通信状态(与联锁通信连接状态、与 CTC 通信连接状态、与 LEU 通信连接状态、LEU 端口状态、与轨道电路通信连 接状态、与邻站通信连接状态);(2)临时限速命令、临时限速状态、临时限速设置异常信息;(3)发送给 LEU 的应答器报文特征字;(4)所接收到的 LEU 状态监测信息;(5)轨道电路状态信息;(6)区间运行方向的状态信息、向区间发车的请求信息、允许向区间发车信 息、改方向执行情况信息以及辅助改方操作记录;(7)站内轨道电路方向控制状态信息。6.8 与地面电子单元(LEU)联接(S 口)6.8.1 LEU 运行状态信息。6.8.2 应实时将应答器报文发送给相应的 LEU。6.8.3 应采用安全接口协议,具备时间戳检查、接收和发送地址检查、双通道校 验计算、滑动窗口接收等多种防护手段。6.8.4 实现正线 LEU 冗余配置。6.9 与 ZPW-2000(UM)系列轨道电路联接(T 口)6.9.1 应采用安全通信接口协议。6.9.2 应从轨道电路实时接收轨道区段状态信息。6.9.3 应实时向轨道电路发送载频信息、低频信息、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状态信息。6.10 与相邻列控中心联接(U 口)6.10.1 站间通信应采用安全、可靠的通信协议,具有实时、长距离、高带宽的 网络传输和冗余备份等特性。6.10.2 列控中心间通信的内容:(1)区间中继站轨道电路状态、信号机点灯状态信息(2)区间方向切换继电器同步状态信息(3)区间闭塞和方向条件信息(4)相邻车站和区间中继站临时限速信息(5)区间中继站列控中心运行状态信息(6)车站联锁所需要的信息(7)编码所需要的信息6.10.3 不同型号列控中心间采用统一的 100Mbps 工业以太网接口连接,并采用 统一的接口协议。6.11 与区间信号机及无岔车站信号联接(V 口)6.11.1 采用继电接口方式,驱动点灯继电器控制信号点灯。6.12 在线测试接口(W 口)6.12.1 采用以太网接口方式,实现列控中心的在线测试以及诊断。7. 设备配置7.1 车站列控中心采用 22 取 2 安全冗余结构,并设置维修终端,系统间接口 应具有光电隔离措施,采用统一的接口方式。7.2 继电器的驱动、采集应符合 TB/T3027-2002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的要求。7.3 LEU 应安装在机柜内,按上、下行正线和到发线分别配置使用,最多可以连 接 16 个 LEU。7.4 采用统一的标准机柜,机柜面板应有统一的显示内容和操作方式。8. RAMS8.1 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大于或等于 (105h)。8.2 列控中心应按照安全完善度(SIL)4 级的要求设计,其安全指标要求平均 危险侧输出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 (109h)8.3 系统的 RAMS 设计应符合引用标准121314相关内容的要求。8.4 安全信息及其传输,信道编码和信源编码皆应采用冗余校验编码方式,危险 侧错误概率不大于 10-10。8.5 列控中心与安全相关的电路必须符合故障-安全原则。9. 供电及电源设备9.1 车站电源屏由两路独立电源供电,经双套热备在线式 UPS 向列控中心提供AC 220V 不间断电源。9.2 列控中心内设电源模块分别向其主机设备和 LEU 供电。10.电磁兼容及雷电防护10.1 电磁兼容和雷电防护应符合引用标准891011的要求。10.2 采用综合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10.3 应在电源、计算机、数据通讯线路、输入输出接口、机架结构及地线设置 等方面采取电磁兼容和防雷设计,包括元器件的选用和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制作。附件 1:区间轨道区段状态判断及对应措施举例。 附件 2:改变区间运行方向举例。附件 3:客运专线 CTCS-2 级列控系统临时限速设置原则。29附件 1: 区间轨道区段状态判断及对应措施举例列控中心应具有区间轨道区段状态判断功能, 按占用出清顺序检查的逻 辑实现对轨道区段的正常占用、故障占用以及分路不良的判断及相应防护。1.故障占用举例 在区间轨道区段空闲或未按顺序占用/出清的情况下,列控中心能够判断故障占用,向调度员和监测系统提供故障报警信息,并通过停车码序和信号机红灯 对故障区段进行防护,故障排除、轨道状态恢复正常后自动取消报警和防护。列车通过故障区段完成占用出清顺序检查的逻辑过程为列车占用故障区 段后方区段,出清进入故障区段,然后占用故障区段前方区段并出清,表明列车通过故障区段,完成占用出清顺序检查。t0时刻HUt1时刻Ut2时刻LUt3时刻LUt4时刻LU列车运行方向U HU UUU1G 2G 3G 4GHU L5 L5 L51G 2G 3G 4GHU L5 L5 L51G 2G 3G 4GHU L5 L5 L51G 2G 3G 4GHU HU L5 L51G 2G 3G 4GHU U HU L5故障排除t5时刻1G 2G 3G 4GL5 L5 L5L5 L5 L5轨道正常占用 轨道空闲 轨道故障轨道空闲 列车正常占用或轨道故障顺时钟方向2.分路不良情况举例(1)情况 1t0时刻Ut1时刻Ut2时刻LU开始防护t3时刻LU防护 取消t4时刻LUt5时刻LUt6时刻L列车运行方向HU HU UUU ULU1G 2G 3G 4GL5 L5 L5 L51G 2G 3G 4GHU L5 L5 L51G 2G 3G 4GHU L5 L5 L5防护点1G 2G 3G 4GHU L5 L5 L51G 2G 3G 4GHU L5 L5 L51G 2G 3G 4GHU HU L5 L51G 2G 3G 4GU HU L5 L5轨道正常占用 轨道空闲轨道分路不良分路不良或轨道空闲 列车正常占用顺时钟方向说明:t3为丢车时刻,但无法判断丢车发生在2G或3G分区,此时开始防护;当t4时 刻出现,可判断2G中途丢车,防护自动取消。(2)情况 2t0时刻 t1时刻 t2时刻开始 防护t3时刻防护 保持t4时刻防护 取消t5时刻t6时刻列车运行方向U HU U HU LU ULU ULU U L LUL2 L 轨道正常占用 轨道空闲 轨道分路不良1G 2G 3G 4GL5 L5 L5 L51G 2G 3G 4GHU L5 L5 L51G 2G 3G 4GHU L5 L5 L5防护点1G 2G 3G 4GHU L5 L5 L5防护点1G 2G 3G 4GHU HU L5 L51G 2G 3G 4GU HU HU L51G 2G 3G 4GLU U HU L5分路不良或轨道空闲顺时钟方向列车正常占用说明:t3为丢车时刻,但无法判断丢车发生在2G或3G分区,此时开始防护;在t3时刻至 t4时刻之间,无法判断列车实际占用分区情况,防护保持;t5时刻来临,列车进入4G,防护 取消.(3)情况 3t0时刻Ut1时刻Ut2时刻LU开始 防护t3时刻LU防护 前移t4时刻L防护 取消t5时刻L2t6时刻L3列车运行方向HU HU UULULL21G 2G 3G 4G 5GL5 L5 L5 L5 L51G 2G 3G 4G 5GHU L5 L5 L5 L51G 2G 3G 4G 5GHU L5 L5 L5 L5防护点1G 2G 3G 4G 5GHU L5 L5 L5 L5防护点1G 2G 3G 4G 5GU HU HU L5 L51G 2G 3G 4G 5GLU U HU HU1G 2G 3G 4G 5GL LU U HU分区正常占用 分区空闲 分区分路不良分路不良或轨道空闲 列车正常占用顺时钟方向说明:t3为丢车时刻,但无法判断丢车发生在2G或3G分区,开始防护;在t3时刻至t4时刻之间,无法判 断列车实际占用分区情况;当t4时刻来临,防护前移;t5时刻,列车进入5G,防护取消。(4) 情况 4t0时刻Ut1时刻Ut2时刻LU开始 防护t3时刻LUt3t4中间时刻LU防护 前移t4时刻L2防护 取消t5时刻L3t6时刻列车运行方向HU HU UUU LL21G2G3G4G5GL5L5L5L5L5L51G2G3G4G5GHUL5L5L5L5L51G2G3G4G5GHUL5L5L5L5L5防护点1G2G3G4G5GHUL5L5L5L5L5防护点1G2G3G4G5GHULUUHUL5L5防护点1G2G3G4G5GLUUHUHUL5L51G2G3G4G5GLLUUHUHUL51G2G3G4G5GL4L3L2LLUUHU分区正常占用 分区空闲 分区分路不良分路不良或轨道空闲 列车正常占用顺时钟方向说明:t3为丢车时刻,但无法判断丢车发生在2G或3G分区,开始防护;在t3时刻至t4时刻之间,无法判 断列车实际占用分区情况;当t4时刻来临,防护前移;t6时刻,防护取消。2、防护码 HU 或 H 码采用比较(紧追踪情况下)HU码防护列车2列车1L LUU列车2HU 防 护L5 L5 L5 L5列车1L LUH码防护U列车2HU L5 L5 L5 L5列车1L LUU列车2HU L5 L5 L5 L5防列车1护LU U HU H HUL5 L5 L5分路不良 正常占用用 HU 码对分路不良区段进行防护时,可让后续追踪列车按正常码序行车;用 H码对分路不良区段进行防护,会致使后续区段码序低级跳变,如 U 码HU 码,造成列车紧急制动,但可增加一个安全区段。附件 2:改变区间运行方向举例车站联锁终端设置接车表示灯 JD,发车表示灯 FD,监督区间表示灯 JQD, 辅助办理表示灯 FZD;允许改方按钮 YGA;总辅助按钮 ZFA,发车辅助按钮 FFA, 接车辅助按钮 JFA。车站联锁向列控中心提供信息:发车锁闭(锁闭未锁闭)状态信息,发车 请求信息,发车辅助办理请求信息,接车辅助办理请求信息。列控中心向联锁提供信息:区间轨道(占用空闲)状态信息,允许发车(同 意不同意)信息,区间方向信息。下面以一个站间区间和两端站分别称为甲站、乙站举例说明。(1).正常办理方式甲站为正向原发车站,乙站为正向原接车站,当甲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