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宿州市湿地保护规划(年)87 / 90文签目 录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必要性第一节 规划背景第二节 规划必要性第二章 基础现状第一节 自然概况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第三节 水环境现状第三章 湿地资源状况与评价第一节 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第二节 湿地生物多样性第三节 湿地资源特征第四节 湿地保护管理现状第五节 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分析第四章 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第二节 规划原则第三节 规划依据第四节 规划范围第五节 规划期限第六节 规划目标第七节 规划布局第五章 湿地保护体系规划第一节 重要湿地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建设第三节 湿地公园建设第四节 水源保护区建设第五节 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区第六节 湿地重要物种及其生境保护第七节 城区湿地保护第八节 湿地生态系统红线第六章 湿地修复体系规划第一节 塌陷区湿地修复第二节 沿河湿地修复第三节 湿地修复技术第四节 湿地污染整治第七章 湿地管理支撑体系规划第一节 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建设第二节 能力建设第八章 湿地可持续利用体系规划第一节 湿地生态养殖示范第二节 湿地生态农业示范第三节 湿地生态旅游第九章 重点工程建设规划第一节 湿地保护重点工程第二节 湿地修复重点工程第三节 湿地管理支持体系重点工程第四节 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第一节 投资估算第二节 效益评价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附表附表 宿州市湿地类型及分布统计表附表 宿州市面积大于公顷湿地斑块统计表附表 宿州市已建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统计表附表 宿州市重要湿地、湿地公园及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区规划表附表 宿州市湿地修复规划重点建设工程表附表 宿州市湿地管理支持体系重点工程表附表 宿州市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表附表 宿州市湿地保护规划投资估算表附图附图 宿州市地理位置图附图 宿州市湿地资源分布图附图 宿州市河流湿地分布图附图 宿州市湖泊湿地分布图附图 宿州市沼泽湿地分布图附图 宿州市人工湿地分布图附图 宿州市湿地保护体系现状图附图 宿州市湿地保护规划重点建设工程图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必要性第一节 规划背景湿地公约中湿地的定义为:“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区域生态安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乎子孙后代生存福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受湿地围垦、水产养殖、水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湿地面积日益减少,湿地调蓄洪水、提供动植物生境的功能不断削弱,洪涝灾害频发与湿地面积萎缩、河道淤积、湿地生态结构失衡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湿地保护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并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现有湿地面积万公顷,仅占国土面积的,人均湿地面积仅公顷,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长期遭受人口急剧膨胀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严重威胁。二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湿地保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已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个,国家湿地公园个,湿地保护率达到。湿地保护和建设已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并指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号)要求各地要抓紧编制本地区的湿地保护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将其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此后,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都编制了省级湿地保护规划,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安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境内生态环境多样,湿地资源丰富。全省现有湿地总面积约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为全国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安徽湿地资源具有面积大、类型多、分布不均、水系发达、水质差别大和生物物种丰富等基本特点。然而,安徽省湿地保护工作面临着人口剧增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同时,湖泊围垦、泥沙淤积、环境污染、过度渔猎、江湖隔绝、生物入侵、基建和城市化又对湿地保护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安徽省湿地保护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安徽省先后制订颁布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安徽省湿地名录管理办法、安徽省湿地保护规划(年), 将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设计,为更好地开展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规划保障。全省各级林业部门从推深做实林长制、健全湿地保护体制机制、构建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提升湿地修复科技水平、加强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全省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全省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因此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全省湿地生态红线,加强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扩大湿地面积,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宿州市位于淮河流域北部,黄淮海平原南部。根据全国湿地资源第二次调查结果,宿州市湿地可分为大湿地类个湿地型(稻田冬水田不计入统计范围),即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大湿地类。其中,河流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和洪泛平原个湿地型;湖泊湿地包括永久性淡水湖个湿地型;沼泽湿地包括草本沼泽个湿地型;人工湿地包括库塘、运河与输水河、水产养殖场个湿地型。据调查统计,宿州市公顷(含公顷)以上湿地及宽度米以上、长度千米以上的河流湿地总面积公顷(不含稻田冬水田),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湿地资源是宿州市重要的自然生态秉赋。长期以来,人民长期依水而居,与湿地相生相存。但是由于对湿地的认识不足,宿州市湿地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湿地总体上呈现生态质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的趋势,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已到了刻不容缓的紧迫时刻。同时,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指出“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省湿地保护规划。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上一级湿地保护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湿地保护规划。”因此,切实保护好湿地,系统、全面的规划湿地保护工作,既是宿州市的当务之急,又是符合国家战略的大势所趋,既有现实的迫切性,也有历史的必然性。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为有效保护宿州市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宿州湿地的水质安全和生态安全,更好地推动宿州市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根据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宿州市人民政府提出了进行宿州市湿地保护规划(年)的编制工作。第二节 规划必要性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产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宿州市湿地生态系统依然面临较大威胁。湿地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通过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明确加强湿地保护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把人们盲目利用湿地变成一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行为,促进宿州市湿地保护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宿州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湿地是许多动植物的繁衍场所,其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宿州市丰富的湿地资源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据调查统计和文献资料分析,宿州市湿地有维管植物科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有苏铁、银杏、野大豆、莲、野菱。宿州市有湿地脊椎动物共种,包括鱼类种、两栖类种、爬行类种、鸟类种、兽类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种,国家级保护动物种,安徽省一级保护动物种,省二级保护动物种。湿地对于保护物种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通过制定湿地保护规划,优先保护濒危物种的栖息地,逐步改善湿地珍稀动植物生存环境,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二)发挥湿地生态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湿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自然之肾”,在提供充足的水资源、蓄洪抗旱、调节区域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退化,尤其是严重的污染使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不仅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障碍,而且还威胁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存。制定、实施湿地保护规划,有效保护和恢复湿地,维护生态安全,既保护了水资源,又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宿州市乃至安徽省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三)开展湿地科学研究,进行科普宣传教育的需要目前,宿州市湿地科学研究与湿地资源监测能力薄弱,尤其在湿地恢复与重建等生态修复技术应用领域表现更为突出。应通过制定湿地保护规划,尽快完善湿地监测体系建设,协调各级科研机构的能力建设。并根据湿地类型和保护重点不同,科研机构各有侧重进行湿地科学研究,为湿地保护管理和科学决策服务。另外,湿地保护事业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才能完成,广泛宣传湿地的功能、作用和开展湿地保护的重大意义,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理解实施保护的积极意义,从而提高全民保护湿地的自觉性。而且,湿地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加强湿地保护可为开展环境教育提供理想的基地。(四)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以及国家对湿地保护力度的增加,人们对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湿地因其生态特征突出、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人民群众开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也是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教学实习、观鸟和青少年自然知识教育的基地,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例如宿州市已建和拟建的湿地公园就是舒适恬静、与自然和谐相处、休闲度假、修身养性的好去处。(五)保护湿地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湿地是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发源于湿地,湿地文化的多样性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宿州市湿地文化底蕴深厚,湿地文化等形式丰富多样。同时,宿州市湿地含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彩的文化提高了湿地旅游品位。保护宿州市湿地对保护湿地文化、保护人们旅游休闲场所、陶冶情操、丰富群众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第二章 基础现状第一节 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交汇地带,襟连沿海,背倚中原,承东启西,是安徽的北大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北纬之间。宿州市区南距蚌埠千米,北距徐州千米,西北距淮北千米。全市共管辖一区四县,其中埇桥区位于境内中部,泗县、灵璧县、萧县、砀山县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宿州市境域东西长千米,南北宽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二、地质地貌宿州市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徐淮地层分区淮北地层小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中朝准地台淮河台坳,区内的构造复杂,是经过多期、多向、多种构造体系改造复合的产物。褶皱轴向多为北东北北东向,自西向东有个褶皱,分别为大吴集向斜、萧县背斜、闸河向斜、馒顶山背斜、支河向斜、黑峰岭背斜、九顶山向斜、芦岭向斜、高集背斜、茶山向斜。区内断层发育,按其展布方向可归纳为东西向(宿北断裂)、北北东向、北东向和北西向四组断层。宿州市地貌属淮北平原的一部分,按形态进行分类可分为平原、丘陵和低山。(一)平原分布于宿州市的西部、东南部,出露地层为第四纪地层,地形总体西北高东南低,坡降,海拔高度米米,面积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二)丘陵分布在萧县东南部、埇桥区和灵璧的北部及泗县局部地区,面积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中北部丘陵呈东北偏北、东北方向展布,东部呈星散岛状分布,由震旦纪、早古生代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和部分侵入岩组成,海拔米米。(三)低山主要分布在萧县城西南、皇藏峪、夹沟等地,面积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由震旦纪、早古生代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组成,海拔米米,区内最高峰馒顶山海拔标高米,山体高差米米。图 宿州市地形地貌示意图三、气候概况宿州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降雨适中、无霜期长。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冬季气候干冷,降水很少,夏季暖湿,是降雨的主要季节。年平均气温为,月平均气温一月最低,为,月平均气温七月最高,为。无霜期年平均天天。四、水文水系宿州市属淮河流域,全市现有中小河道条,分为大水系。(一)怀洪新河水系怀洪新河水系宿州市面积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澥河、浍河、沱河、北沱河、唐河、石梁河等。浍河为跨省河道,主要承泄上游河南省来水。澥河、沱河和石梁河为跨市河道,唐河和北沱河是宿州市内河。(二)新汴河水系新汴河水系宿州市面积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新汴河干流及其支流沱河、王引河、萧濉新河。新汴河流域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干流从戚岭子截沱河至江苏省泗洪县付圩子流入溧河洼,长度千米,是一条人工平地开挖的大型河道。(三)奎濉河水系奎濉河水系宿州市面积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奎河、新濉河、拖尾河、老濉河、运料河。奎河发源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山麓,呈南北走向,流域内山丘、平原交错,在埇桥区时村镇汇入新濉河。新濉河呈东西走向,在江苏省泗洪县境内注入洪泽湖的溧河洼。(四)南四湖水系南四湖水系宿州市面积平方千米,主要河流复新河、苗城河、废黄河。复新河、苗城河源于砀山县玄庙镇南,流入江苏省丰县、山东省单县、鱼台县,注入昭阳湖。废黄河是年黄河改道后留下的一条大断面坡河,河床淤积较高,从砀山县西北部豫、皖、鲁三省交界处入境,在高寨东经江苏省丰县、沛县大沙河入昭阳湖。(五)徐洪河水系徐洪河水系宿州市面积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潼河、龙河,均为跨省河道。潼河发源于灵璧县花山子,流经江苏省睢宁县和安徽省泗县,在泗洪县经徐洪河入洪泽湖。龙河发源于江苏省睢宁县龙集,在泗县小王庄北成为皖、苏两省边界河道,在高庄处汇入徐洪河。(六)故黄河水系故黄河水系宿州市面积平方千米,主要河流为萧县故黄河。故黄河上段在砀山县高寨东进入大沙河汇入南四湖,下段为皖、苏两省边界河道,向东经江苏省的滨海流入黄海。图 宿州市水系河流分布图五、土壤宿州市土壤共有个土类,个亚类,个土属,近个土种。就地貌类型,成土原因和地域特征,可分为三大土区。(一)低山残丘土壤包括黑色石灰土、山红土、山黄土、山淤土等,习惯称为山地土壤。大多分布在萧县东南部和宿、灵、泗县的中、北部。(二)黄泛平原土壤只有潮土一个土类,习惯称为沙淤土,集中分布在黄河故道及汴河以北,土种比较多,主要有沙土、淤土、花碱土、两合土等。(三)河间平原土壤共有个亚类,七个土属,个土种,主要是砂礓黑土和零星分布的坡黄土。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一、行政区划及人口宿州市于年撤地建市,现辖四县一区:埇桥区、泗县、灵璧县、萧县、砀山县,个省级开发区、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土地总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二、经济发展现状年,宿州市生产总值亿元,增长;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和元,分别增长、。三、交通宿州市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陆桥通道与京广通道交汇区域,是中原城市群联动辐射区重要节点城市。境内铁路、公路交织,基本形成了“两纵三横”的铁路网和“三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现有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两条国家级高速公路京台()、连霍(),三条安徽省级高速公路泗洪许昌高速公路(、)、徐州明光高速公路()、济南祁门高速公路(),四条国道纵横穿越。宿州市距徐州观音机场仅千米,至出海口连云港码头千米,可通过汴河、浍河直达长江入海。四、土地利用根据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宿州市土地总面积为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总面积为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建设用地总面积为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其他土地总面积为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一)农用地农用地中,耕地为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园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林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牧草地公顷;其他农用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二)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城镇工矿用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其他土地未利用地中,水域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自然保留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五、旅游资源截至“十二五”末期,宿州市已拥有国家级旅游景区家,国家级旅游景区家,国家级旅游景区家。其中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是皖北首个级旅游区创建试点景区。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宿州市目前有五级旅游资源处、四级旅游资源处、三级旅游资源处,高等级资源密集。北部集中了以砀山梨园为代表的农业景观资源集群。中部集中了以皇藏峪、五柳风景区、新汴河景观带为代表的生态资源集群。南部集中了以垓下古战场遗址、虞姬文化园为代表的历史人文资源集群。东部集中了以隋唐大运河、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水域文化景观资源。按行政区域划分,各区县资源数量分布相对均衡,当中又以萧县及灵璧县分布较为集中。按分布线性空间看,符离大道沿线集中度最高。六、生态建设宿州市目前拥有砀山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萧县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泗县沱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泗县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和皇藏峪、大方寺等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以及砀山酥梨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其它类型的保护区。宿州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和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人居环境逐步改善。第三节 水环境现状一、水资源宿州市年全市平均降水量毫米,比年少,较多年平均值少;地表水资源量亿立方米,比年少,较多年平均值少;地下水资源量亿立方米,比年少,较多年平均值少;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比年少,较多年平均值少。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当年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不含深层地下水储量)。全市地表水入境水量亿立方米,出境水量亿立方米,岳庄坝水库年末蓄水量万立方米,较年初减少万立方米,新汴河等主要河流年末蓄水量万立方米,较年初增加万立方米。二、水环境质量(一)地表水根据年宿州市水资源公报,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市辖条主要河流共计个省控监测断面,其中奎河主干及主要支流入境个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为劣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等,新濉河入境断面水质为类,出境断面水质为类,满足功能区水环境目标要求。新汴河出境水质结果为类,满足功能区水环境目标要求。沱河、浍河出境断面监测结果均达到水质要求。(二)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是农业灌溉和农村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年分别对眼浅层地下水井进行两次化验,监测项目为值、总硬度、铁、锰、氟化物等共项。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以两次监测的平均值对各监测井水质进行评价,眼监测井中:类水质眼,占比;类水质眼,占比;类水质眼,占比。超标项目一般为总硬度、铁、锰、氟化物和溶解性总固体等。年分别在砀山、萧县、埇桥区、灵璧和泗县城区各选眼中深层地下水井进行两次监测,监测项目为值、总硬度、铁、锰、氟化物等共项。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以两次监测的平均值对眼监测井水质进行评价:其中类水质眼,占比;类水质眼,占比。主要超标项目为溶解性总固体、锰。(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根据宿州市环境监测站多年监测数据,除砀山城区饮用水源氟超标外,宿州市和各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接近。第三章 湿地资源状况与评价第一节 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一、湿地类型根据年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及年安徽省林业厅实施的安徽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结合湿地分类( ),宿州市湿地(稻田冬水田不计入统计范围)共分为种湿地类(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和种湿地型(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表 宿州市湿地类、型及划分标准湿地类湿地型划分技术标准河流湿地永久性河流常年有河水径流的河流,仅包括河床部分。洪泛平原在丰水季节由洪水泛滥的河滩、河心洲、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以及保持了常年或季节性被水浸润内陆三角洲所组成。湖泊湿地永久性淡水湖由淡水组成的永久性湖泊。沼泽湿地草本沼泽由水生和沼生的草本植物组成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人工湿地库塘为蓄水、发电、农业灌溉、城市景观、农村生活为主要目的而建造的,面积不小于公顷的蓄水区。运河输水河为输水或水运而建造的人工河流湿地,包括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沟、渠。水产养殖场以水产养殖为主要目的而修建的人工湿地。二、湿地面积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对全国范围内面积公顷(含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米以上、长度千米以上的河流湿地进行全面调查。安徽省于年全面启动全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宿州市也同期对全市湿地资源进行调查。根据宿州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及年安徽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公报,宿州市湿地总面积公顷(不含稻田冬水田),占全市国土总面积(平方千米)的,占全省湿地总面积(万公顷)的。表 宿州市湿地类型、面积统计表湿地类湿地型面积(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比例()河流湿地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小计湖泊湿地永久性淡水湖小计沼泽湿地草本沼泽小计人工湿地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小计合计宿州市自然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面积公顷,占湿地总面积;其中,河流湿地总面积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永久性河流湿地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洪泛平原湿地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湖泊湿地总面积公顷(均为永久性淡水湖湿地),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沼泽湿地总面积公顷(均为草本沼泽湿地),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人工湿地面积公顷,占湿地总面积。其中,库塘湿地面积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运河输水河面积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水产养殖场面积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三、湿地分布(二)湿地类型分布宿州市湿地共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种湿地类和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种湿地型。宿州市各湿地类型面积情况详见表“宿州市湿地按类型面积统计表”。()河流湿地宿州市河流湿地总面积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包括永久性河流湿地和洪泛湿地种湿地型。永久性河流湿地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永久性河流湿地各个区、县均有分布,主要河流有新汴河、新濉河、黄河故道、潼河、浍河、濉河、北沱河、唐河、新濉河、沱河、大沙河等。洪泛平原湿地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洪泛平原湿地主要分布于新汴河、沱河、唐河两岸滩地,其中以泗县分布面积最大,其次为埇桥区和灵璧县,砀山县及萧县没有洪泛平原湿地分布。()湖泊湿地宿州市湖泊湿地总面积公顷(均为永久性淡水湖湿地),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宿州市的湖泊湿地主要为煤矿塌陷区湿地,煤矿塌陷区湿地是在地下采煤所形成的采空区造成地表大面积土地塌陷区内因地下水上升、聚集降雨和汇集地表水形成的湖泊湿地。据年调查,宿州市的煤矿塌陷区湿地分布埇桥区,其中面积较大的有芦岭塌陷区、北蔡桥塌陷区等。由于煤矿塌陷区湿地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因此,随着煤矿的开采和地面持续的塌陷,宿州市的煤矿塌陷区湿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面积逐渐扩大。()沼泽湿地宿州市沼泽湿地总面积公顷(均为草本沼泽湿地),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宿州市沼泽湿地面积较小,仅在泗县沱河下游有小面积分布。()人工湿地宿州市人工湿地面积公顷,占湿地总面积。人工湿地包括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库塘湿地面积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库塘湿地在宿州市各县区均匀分布,但面积均较小,主要为一些水库,如新庄水库、梁套水库、马庄水库、九顶水库、马山水库、永堌水库、宣山水库等。运河输水河面积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运河输水河湿地是宿州市各湿地型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宿州市各县区河网纵横,众多的中小河流多为人工形成的运河输水河,其中面积较大的有民利河、新港河、双庆河、小黄河、湘西河、新奎河、灵西运河、新申河、新阳河、黄泥沟、利民沟、王寨沟、三渠沟、运粮河、澥浍新河等。水产养殖场面积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萧县及埇桥区,其中包括部分塌陷区湿地。(二)湿地区域分布在宿州市所辖的县区中,埇桥区湿地面积最大,为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的,其次为泗县(湿地面积公顷,占)和灵璧县(湿地面积公顷,占),萧县(湿地面积公顷,占)和砀山县(湿地面积公顷,占)湿地面积较小。表 宿州市各行政区湿地类型、面积统计表单位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合计占湿地总面积比例()砀山县 灵壁县 泗县 萧县 埇桥区 总计 第二节 湿地生物多样性一、湿地植物(一)湿地植物种类宿州市共有湿地浮游植物共门属,湿地维管束植物科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有苏铁、银杏、野大豆、莲、野菱。湿地内分布于栽培的主要经济植物有梨、桃、苹果等水果以及莲、香蒲、芦苇等水生植物。统计到的植物中,禾本科、菊科、豆科为优势类,其中禾本科植物种类最多,共种。(二)湿地植被类型()湿地水生植被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中的湿地植被分类标准,宿州市湿地植被主要有种群系类型,其中,木本植被种,草本植被种,水域植被种。宿州市湿地是水生植物生长的优良场所,水域分布主要种类为眼子菜科、金鱼藻科、睡莲科、水鳖科和浮萍科植物;沼泽地分布则以香蒲科、禾本科和莎草科为多。组成水生植被的优势植物主要是芦苇、水烛、狐尾藻、金鱼藻、菹草和浮萍等,其次为眼子菜、茨藻、藨草等。挺水植物群落宿州市湿地挺水植物主要分布于大的水体、沟边等处,主要有芦苇、水烛、菖蒲、莲等。芦苇群落:为宿州市湿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植物群落,沿水面边缘呈带状或片状分布,通常形成单优势种群落,有时与水烛混生,其下层伴生植物为马来眼子菜及少量的茨藻等。水烛群落:主要分布在水域边缘沼泽地,有时与芦苇或藨草混生。莲群落:为人工栽培的水生植物群落,多分布于沼泽地、池塘或水坑中。伴生植物有慈姑、浮萍、黑藻、菹草。藨草、莎草群落:分布于沼泽和低洼湿地,伴生植物有水蓼。浮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为浮叶草本,有的有根状茎匍匐固着于泥面,分布于近岸浅水处,呈小片分布。主要为浮萍、水花生、野菱,常伴生有金鱼藻、黑藻、菹草等。沉水植物群落茎、叶全部沉没水中,根大多数扎入泥内,少数为不扎根型。沉水植物主要有篦齿眼子菜、菹草、茨藻、狐尾藻、黑藻等,多分布于水体较深水域。()湿地陆生植被陆生植物包括分布于农田、沙丘、盐渍、荒地、河流周围和沿河道两岸生长的植物。按其所含种数多少排列,优势科分别为禾本科、菊科、豆科、藜科、蔷薇科等。沙生植被沙生植物主要为禾本科、藜科等植物,优势种为白茅、狗尾草、狗牙根、沙蓬、藜等。沙地是由黄河故道废河床泛滥沉积物母质发育而成,为固定或半固定沙丘,一般结构松散,透水力强,持水力差,有机质贫乏,自然生长的植被稀疏,通常只生长一些抗风蚀、耐沙压、耐干旱瘠薄的沙生植物,主要有意杨群落(为人工林,面积大,树龄年左右,防风固沙作用较强)、泡桐群落(为人工林,树龄年左右),还有沙蓬和虫实群落、白茅群落等。盐生植被由适盐、耐盐和抗盐性的植物组成的群落类型。盐生植物主要为铁苋菜、隐花草,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河道两侧的背河洼地及黄河故道的低洼潮湿地。其中泡桐为典型树种,是改良盐渍土和固沙的优良树种。但由于人工改良土壤,盐渍地大部分已被改造为农田,故而分布较少。其他植被其他植被包括防护林和果树林,为人工栽植林木,主要有意杨、泡桐、旱柳等树种。果木林主要有梨、苹果、桃等。(三)植物区系的特征 宿州市湿地水生植物区系组成中以芦苇、水烛等世界广布种为主,其次为亚热带热带分布种,如眼子菜、茨藻等,热带温带分布的有莲、篦齿眼子菜、黑藻等,温带分布的仅有狸藻为优势种。宿州市湿地陆生植物区系组成中,优势科依次为:禾本科、菊科、豆科、莎草科、黎科和蔷薇科,大多为温带分布和世界广布的科。构成群落优势种的木本植物大多为温带区系成份,主要有杨、柳、榆、泡桐、桑等,北美区系的刺槐、紫穗槐已成为本地的归化种。草本植物以温带和世界广布种占优势,各类区系成份在本区均有分布,表现出地理成份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二、湿地动物宿州市有浮游动物种,底栖动物共有种,湿地脊椎动物种,包括鱼类种、两栖类种、爬行类种、鸟类种、兽类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种,国家级保护动物种,安徽省一级保护动物种,省二级保护动物种。(一)鱼类宿州市有鱼类目科种。其中鲤形目 科 种,占总数的;鲇形目 科种,占总数的;鲶形目科 种,占总数的;鲈形目 科 种,占总数的;颌鳃目 科 种,占总数的。从鱼类组成情况来看,该地区的鱼类以鲤科鱼类占绝对优势,占全部鱼类资源的。宿州市湿地分布的种鱼几乎全是安徽省淡水常见鱼类,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鳊、鲢、乌鳢、鳜等种。其他野杂鱼类如黄颡鱼、鳝乌鳢等也具有一定的数量。近年来,宿州市养殖鱼类在鱼类总产量的比重有所增大,养殖的对象除传统的“四大家鱼”、鲤、鲫等,增加了鳜、黄鳝等多种鱼类。(二)两栖爬行类初步统计,宿州市湿地共分布两栖爬行动物目科种,其中两栖纲动物目科种,爬行纲动物目科种。宿州市湿地两栖爬行动物种类组成上总体较为贫瘠,具有安徽省二级保护动物种,分别为花背蟾蜍和中华大蟾蜍。两栖类中以大蟾蜍、黑斑蛙最为常见,其他种相对较少。爬行类中,以丽斑麻晰、无蹼壁虎为优势种,其他为少见或偶见种。两栖动物是一类水陆兼栖生活的变温动物,在湿地区域,主要分布在草滩、沟河附近和一些沼泽区域。爬行动物在湿地分布生境各异,鳖科主要栖息于湖泊、池塘、河沟,其他各科分布在村落、农田、河滩等地,较两栖动物广。(三)鸟类宿州市湿地鸟类共统计有目科种,种类组成比较丰富。其中以雀形目鸟类种数最多(科种),其次为鹳形目、雁形目、鸻形目、鹤形目、隼形目,鸥形目、佛法僧目,鸮形目、鹃形目、鸽形目、鸡形目、形目、鸊目均为科种。宿州市湿地鸟类共有科,各科鸟类组成为:鸊科(种)、鹭科(种)、鸭科(种)、鹰科(种)、隼科(种)、雉科(种)、鹤科(种)、鸨科(种*)、秧鸡科(种)、鸻科(种)、鹬科(种)、鸥科(种)、鸠鸽科(种)、杜鹃科(种)、鸱鸮科(种)、翠鸟科(种)、戴胜科(种)、啄木鸟科(种)、百灵科(种)、燕科(种)、鶺鴒科(种)、鹎科(种)、伯劳科(种)、黄鹂科(种)、卷尾科(种)、椋鸟科(种)、鸦科(种)、鹟科(种)、山雀科(种)、文鸟科(种)、雀科(种)、鵐科(种)。其中,种数最多的三科鸟类为鸭科、鹟科和鹭科。在鸟类种类的优势组成上,宿州市湿地夏季鸟类中以鹭科鸟类为优势;冬季鸟类中以鸭科鸟类为优势。鸟类的分类组成上,以鹭科、鸭科、秧鸡科、鸻科、鹬科为湿地主要成分。湿地周边的生境则以雀形目鸟类为主要成分。猛禽类的隼科、鹰科分布于湿地和湿地周边生境。从鸟类居留型分析,繁殖鸟类(留鸟和夏候鸟)共种,其中留鸟种,夏候鸟种,分别占总种数的和。非繁殖鸟类中,冬候鸟种,占总种数;旅鸟种,占总种数。居留类型组成上以冬候鸟占一定优势,夏候鸟、留鸟相差不多,旅鸟种类最少。一般地处北方高纬度地区鸟类组成中夏候鸟占较大优势,而地处南方低纬度地区则以留鸟和冬候鸟占较大优势。宿州市地理位置处于淮河流域偏北,属于南北过渡地带,种鸟类居留型比例相差不大,冬候鸟比例稍大说明其具有一定低纬度地区特点。(四) 兽类宿州市地处黄淮平原区,地势平坦,农耕发达,人口密集,不具备适合大型兽类栖息的生境。宿州市湿地分布兽类目科种,种类组成较为贫瘠,仅占安徽省兽类总数的。宿州市湿地分布的兽类资源均为小型兽类,分别为食虫目科种、兔形目科种,啮齿目科种,食肉目和翼手目均为科种。宿州市湿地兔形目、啮齿目动物分布范围较广,从村落、农田至湿地草滩、沼泽均有分布,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有些也取食动物性食物。宿州市湿地兽类优势种为草兔、褐家鼠、小家鼠等。食虫目动物在该区域分布与兔形目和啮齿目相似,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如无脊椎动物、昆虫、小型蛙类等,偶而食用水果,优势种为刺猬、小麝鼩;食肉目动物为黄鼬,在村落附近、农田等地分布,主要以啮齿目动物鼠类为食。第三节 湿地资源特征(一)湿地类型多样宿州市湿地包括了安徽所有的种湿地类(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和种湿地型(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还分布有大面积的独特湿地平原煤矿塌陷区湿地,湿地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二)湿地分布不均宿州湿地主要分布于埇桥区、泗县和灵璧县,萧县和砀山县湿地面积较小。在湿地类型方面,宿州市湿地以运河输水河湿地、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平原湿地为主,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库塘湿地、水产养殖场湿地等湿地斑块及面积均较小,这反映出宿州市湿地以自然河流及人工河流为主的湿地分布特征。(三)湿地受干扰程度高宿州市人口众多,湿地受人为干扰历史长、强度高,全市各类湿地都正受到生产生活的影响。而且随着近几十年来人口持续增长、工业化发展迅速、城市不断扩张、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转变,对湿地开发利用强度持续加大,特别是围垦造田、围网养殖、生产生活污染等因素,已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四)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宿州市的湿地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有湿地维管植物科种,包括国家保护植物有苏铁、银杏、野大豆、莲、野菱等;有湿地脊椎动物共种,包括鱼类种、两栖类种、爬行类种、鸟类种、兽类种,包括国家级保护动物种,国家级保护动物种,安徽省一级保护动物种,省二级保护动物种。湿地对于保护物种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五)湿地生态功能和价值显著湿地的功能是指湿地实际支持或潜在支持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以及支持和保护人类活动与生命财产的能力。宿州市湿地类型多样性决定其功能多样性,湿地的直接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生产和提供经济植物和动物产品、湿地休闲和旅游、教育和科研价值等;湿地的间接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物种保护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上。宿州市湿地类型多样,功能完善复杂,资源开发潜力较大,但由于湿地研究相对滞后,制约了湿地功能的充分发挥。第四节 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一、保护现状(一)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泗县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泗县石龙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年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年月通过国家林业局正式验收。该湿地公园位于泗县大路口乡、墩集镇境内,地处石梁河下游,天岗湖上游,龙须沟和石梁河交汇处,属石梁河水系,全长公里,保护湿地面积公顷。石龙湖湿地的正常水面约万亩,汛期水面达万亩,湖泊最深处约米,水质优良,常年杂草丛生,有大面积的野生芦苇、睡莲、荷花、水浮莲、香蒲、水葱、菱角等植物,以及青鱼、鲶鱼、鳜鱼、草鱼、鲢鱼、鲫鱼、黑鱼、鳊鱼、黄颡鱼、鳝鱼等野生鱼类,栖息着大白鹭、芦苇莺等众多鸟类,是宿州市目前保存完好的典型湿地生态系统。()泗县沱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泗县沱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年经省政府批复成立。该保护区位于泗县境内北沱河及南沱河及其两侧流域,全长公里,包括草沟镇和丁湖镇个村。保护区总面积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 公顷,缓冲区面积公顷,实验区面积公顷。泗县沱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处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带,生物资源丰富。其中有国家级保护动物种,国家级保护动物种,具有许多珍稀种类(如东方白鹳、灰鹤和白枕鹤)和经济价值很大的种类(如雁鸭类)等。()砀山县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砀山黄河故道湿地自然保护区年批复建立。砀山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公顷,季节性核心区面积公顷,实验区面积公顷。保护区主体为黄河故道废河槽以及延伸到两岸宽度约千米的沼泽地、河滩地及湖泊等。砀山县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良,风景秀美,保存有典型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和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萧县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萧县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年经省政府批复建立。该保护区位于萧县北部的黄河故道河道及周边区域,东西长千米,宽千米千米,涉及新庄镇、杨楼镇、刘套镇,总面积为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公顷,季节性核心区面积公顷,实验区面积 公顷。萧县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生态系统及栖息的珍稀水禽。自然景观保持完整,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些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有效保护了宿州市水资源、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水禽及其生境,缓解了宿州市水域生态系统环境恶化趋势,这些保护地的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保护框架,为建设宿州市湿地保护体系奠定了基础。(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经过近十年的保护、宣传以及大力开展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加强野生动物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拓宽宣传媒介,增强全社会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并且防治污染、改造栖息地,使全市野生动物种群与数量都有所增加。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宣传,加强管理,继续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三)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宿州市历来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治理水环境,丝毫不放松。宿州市委办公室、宿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宿州市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建设实施方案、宿州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等,在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执法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宿州市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特别是加强各类湿地的污染控制和防治,同时在水资源优化配置、调整用水结构、普及现代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严格控制工业企业“三废”排放,减轻农药和化肥对湿地带来的污染,防止地质、洪旱灾害对湿地造成危害。二、管理现状(一)湿地管理机构与管理机制湿地管理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工作,需由多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才能完成。根据国务院及中编委的有关规定,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湿地保护的综合管理与组织协调职责。宿州市尚未建立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综合管理协调机构,目前由宿州市林业局负责此项目工作,涉及湿地的相关部门有水务、农业、渔业、土地、环保、交通、旅游等。目前,宿州市建立了“分管市领导召集,各相关部门参加的湿地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但各级湿地管理机构并不完善,没有建立起专门的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大部分县市区没有专门的湿地管理机构或专职的湿地管理人员。(二)法律法规与政策近二十多年来,国家已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法律,同时也出台了许多与湿地保护相关的行政法规与条例。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也制定并颁布了相应的实施办法、实施细则以及一些地方性法规。特别是安徽省于年月日正式实施的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以及年编制完成安徽省湿地保护规划(年),对推进全省及宿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也为更好地开展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宿州市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各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三)湿地科学研究与资源调查宿州市积极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市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湿地资源三项调查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国内外湿地培训,与同行及专家进行了广泛交流,学习借鉴湿地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各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正积极建设科研监测中心,为顺利开展科研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年国家林业局启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宿州市于年成立了湿地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参加调查人员进行专项技术培训,对各调查队伍进行定期督查指导,掌握调查进度,确保调查成果质量。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宿州市按时、保量、保质地完成第二次湿地调查任务,进一步摸清湿地资源状况,建立了湿地资源数据库,为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四)湿地宣传与教育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加大向各级政府宣传的力度。宿州市及各县区林业部门每年组织各地开展“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安徽湿地日”、“世界湿地日”等宣传活动,通过举办“爱鸟周”启动仪式、“爱鸟周”文化演出和小学生科普宣传、执法检查等活动,深入社区街道、学校等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机器人行业服务机器人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智能健康行业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市场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商场商品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医疗健康行业智能医疗设备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压力容器安全培训证课件
- 含山县2025年安徽马鞍山含山县运漕镇招聘1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乌海市2025内蒙古乌海市直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第二批)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云南省2025云南保山市市直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亚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招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上海浦东快递公司漳州市岗位招聘5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四川达州宣汉县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县属国有企业招聘劳动合同职工2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下半年杭州市上城区丁兰街道办事处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GB/T 8492-2024一般用途耐热钢及合金铸件
- 主动防护网施工方案
- 三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全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 GB/T 17880.5-1999平头六角铆螺母
- 2023年陕西省直和西安市接收军转干部划分条件
- 客诉客退产品处理流程
- 自来水厂操作规程手册范本
- 中职实用美术设计基础 2基础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