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关税配额时代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管理制度研究012.docx_第1页
后关税配额时代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管理制度研究012.docx_第2页
后关税配额时代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管理制度研究012.docx_第3页
后关税配额时代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管理制度研究012.docx_第4页
后关税配额时代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管理制度研究012.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关税配额时代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管理制度研究学位类型:同等学力 论文作者:培养学院:专业名称:世界经济指导教师: 2017年1月摘 要稀土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矿产资源,具有极高的科技和军事应用价值,是世界各国高新科技产业进步和国家战略发展的关键元素。我国虽然是稀土的出口大国,但并不是出口强国,长期以低廉的价格、有限的储备供应着全球稀土市场,由此带来的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2015年,按照WTO要求正式取消稀土出口配额、出口资质管理和出口关税后,我国稀土资源出口进入后关税配额时代,出口管理极度弱化,加之国内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使得中国稀土产业面临巨大的危机。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管理的历史发展脉络、存在的问题等,理清了我国稀土管理体制演变过程,对我国进行稀土出口管理的动因和WTO稀土案对出口管理带来的质疑与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明了我国进行稀土管理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以及后关税配额时代我国稀土出口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后关税配额时代的稀土出口管理制度进行探讨,从国内管理、出口管理、提升产业竞争力等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在后关税配额时代,只有更多依靠国内管理体系的完善,做好稀土资源的生产、流通、环保等各个环节管理,提高产业创新和竞争能力,完善出口许可证管理,进一步将出口许可证与产业链前端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我国稀土产业的国际地位,才能使我国这个“稀土大国”真正成为“稀土强国”。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基于后关税配额时代的背景,对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管理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具体为:一是从资源储量、战略意义、环境保护、经济因素等方面,特别是WTO法规和国内法律基础角度,对我国稀土出口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合理性分析;二是着眼于后关税配额时代,如何在WTO规则允许的条件下完善稀土出口管理,提出完善稀土出口管理制度的措施;三是从我国稀土产业创新的瓶颈考虑,完整稀土储备体系稀土资源产业走出去战略,减少稀土出口集中度。关键词:稀土资源、出口管理、关税配额、许可证制度、WTO规则AbstractRare earth as a non renewable mineral resources, has a very high valu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s, is the worlds high-tech industry and national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key elements. Although China is a major exporter of rare earths, but not long-term export powerhouse, with low price, Limited reserves of the global supply of rare earth market, resulting in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Especially in 2015,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WTO officially canceled export quotas, export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export tariffs, export of rare earth resources in China after entering the era of tariff quotas, export and domestic management is weak,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the China rare earth industry is facing great crisis.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hinas exports of rare earth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blems, clarify the management of Chinas rare earth system evolution process, question and challenge to our management and motivation of the export of rare earth WTO rare case brought to the export management in-depth analysis, clarifies the legitimacy and necessity of me in the rare earth management, and after the tariff quota era of rare earth export management in China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how to improve the rare earth export management system of tariff quota era is discusse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propos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mestic management, export management,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The main point of this paper is: in the post quotas era, only to rely more on improving the domestic management system, production, circul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management of rare earth resources, improving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improve the export license management, the export license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management togeth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of our countrys international status, to make China the rare earth powers really become rare power.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ariff quota era, was studied comprehensively on Chinas rare earth resources export management system specifically: one is from the reserves, strategic significan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nomic factors and other aspects, especially the WTO regulations and domestic legal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are earth export in China the rationality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two is to focus on the tariff quota era, how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rare earth export in WTO rules permit conditions, put forward to perfect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rare earth export measures; the three is to consider the bottleneck from the innovation of Chinas rare earth industry, full of rare earth rare earth resources reserve system industry going out strategy, to reduce the export of rare earth concentration.Keywords: rare earth resources, export management, tariff quota, license system, WTO rule目 录第1章 导 论11.1 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11.3研究综述21.4 文章的主要论点和创新之处41.5 研究思路和结构5第2章 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管理的历史与现状62.1我国稀土出口发展情况62.2我国稀土出口面临的问题与挑战82.3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10第3章 我国对稀土资源进行出口管理的动因分析133.1稀土资源重要性133.2环境保护163.3经济原因173.4外部环境183.5 合法性分析18第4章 WTO稀土案对我国稀土出口管理204.1 WTO稀土案简介204.2 WTO稀土案对我国稀土出口管理带来的质疑与挑战20第5章 后关税配额时代我国稀土国内和出口管理制度235.1 国内管理制度235.2 出口管理制度24第6章 后关税配额时代我国稀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66.1 国内管理缺位问题266.2 出口管理弱化286.3 出口产品环保成本缺失29第7章 后关税配额时代完善稀土出口管理制度的探讨297.1 规范国内管理297.2 完善出口管理317.3 加强稀土产业创新32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33参考文献34致谢3544 / 50第1章 导 论1.1 研究背景中国虽然是稀土资源大国、生产大国、出口大国,但不是稀土强国。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定价权,中国以低廉的价格、不算丰富的资源储量供给着全球的稀土需求,导致国内战略资源大量流失、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落后、产品收益不足。随着中国稀土市场占有率的不断上升,特别是2006年稀土出口配额收紧之后,中国稀土的价格逐步提高,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不断提高,但也引起了国外企业的不满与忧虑。2010年由于“中日撞船事件”的发生,中国短暂停止了对日稀土出口,成为引发美日等国对中国稀土供给、稀土出口管理政策猛烈抨击的导火索。继2012年欧美日通过WTO成功将中国9种原材料出口管理措施诉讼之后,美日在当年9月变本加厉将中国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稀土、钨、钼的出口管理措施向WTO诉讼,使中国稀土出口面临巨大的危机。经过两年多的调查、抗辩程序之后,WTO专家组做出了不利于中国的裁决报告,中国的稀土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出口资质管理等措施被裁定为违反国际贸易规则、与WTO要求相违背的手段。2015年1月和5月,中国按照WTO要求正式取消稀土出口配额、出口资质管理和出口关税,稀土出口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也就是不带任何限制的自由出口贸易。但是,稀土不同于一般商品,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具有重要的科技应用价值、十分稀缺的资源,一旦完全放开出口阀门,必将快速流失。如果中国稀土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完善的国内管理体系,即使失去出口阀门控制,我国稀土也能在国际竞争中占领制高点。但实际上,中国稀土产业长期以来创新不足、生产高端应用产品能力缺乏,国内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黑矿产品屡禁不绝、产能严重过剩,加上出口阀门的取消,中国稀土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1.2研究意义2015年、2016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和资质管理取消之后,稀土出口出现了明显的“量增价跌”现象,大量稀有元素被美日等国以“白菜价”收购,国内市场受出口价格迅速下滑影响也大幅下跌,我国稀土产业普遍亏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严重影响我国战略利益。那么,究竟对稀土实行出口管制是否具有合理合法性?如何看待我国稀土出口存在的问题?如何在符合WTO规则条件下,实行有效的出口管理、完善国内管理、提升产业竞争力?这是我国当前促进稀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稀土出口收益、完善稀土管理亟需探讨的问题。本文将基于后关税配额时代的背景,对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管理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提出完善稀土出口管理制度的措施。对我国稀土资源管理政策提出一些建议,以保障我国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稀土行业明确发展方向、政府管理提供思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从而促进我国从“稀土大国”向“稀土强国”转变。1.3研究综述近些年来,随着稀土高科技应用和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稀土出口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对此进行的研究也不断增多。1.3.1稀土出口管理的必要性麻国纲(1999)认为,影响北方稀上产业发展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供求失衡,客观原因是地区差异,根本原因是体制僵化,附加原因是观念陈旧。黄启、涂庆用(2004)具体数据分析了自九年代以来我国稀土产品的出口量及创汇额的变动情况,总结了造成我国稀土产品出日经济效益不佳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李红卫、黄小卫(2005)分析了中国稀上出口的现状,深入剖析存在产销失衡、应用失衡及出日管理不善等问题,并提出加大稀土新材料研制的开发投入等对策。张平(2006)针对中国稀土资源滥采贱卖,且中国具有稀土资源优势但无经济优势的现状,提出了整合稀土产业、改革出日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建议。韩胡、陈俊楠(2012)指出,中国稀土出口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处于不合理状态,导致稀土资源以不合理的低价值大量流失。孙泽生、蒋帅都(2009)通过实证计量得出中国缺乏稀土出口市场定价权,这与中国稀土出口市场“单寡头”地位形成鲜明对比。孔锐、王文杰、雷涯邻(2002)指出中国稀土产业结构不合理、出口量大幅增长导致稀土出口价格下降等问题。刘余九(2002)指出,中国稀土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和稀土供大于求导致稀土需求和价格增长不成比例。李红卫、黄小卫(2005)指出稀土出口价格下滑主因是产品出口严重供大于求,稀土冶炼分离能力过大,稀土企业重复建设突出。徐盛洋(2006)指出,稀土出口企业恶性竞争和外商趁机压价导致中国稀土价格持续走低。米娜(2006)指出,2006年前中国稀土资源滥采贱卖,毫无市场定价权。张鲁波(2010)、张子潇(2011)等指出,由于中国长期处于稀土产业链低端,因此缺乏国际定价权。刘晓燕(2016)指出,中国对稀土资源控制力弱,走私活动猖獗,使稀土长期供过于求,买方市场集中度较高,从供求关系上压低了稀土价格。王书平、胡爱梅、吴振信(2013)从博弈论视角利用讨价还价模型分析得出,我国出口企业缺乏耐心导致议价能力不足,重复博弈后发现我国稀土出口企业无法走出“囚徒困境”。廖泽芳、刘可佳(2011)指出,由于国际定价权缺失,我国稀土储量和出口“大国”优势并未转化为贸易利得,并呈现出“福利恶化型增长”。Wubbeke(2013) 认为,中国实行稀土出口管制和配额政策的动机是保持稀土资源可持续性、环境保护及稀土产业重组。姜辉(2015)、刘晓燕(2016)等指出,稀土出口管制目的为保护战略性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并维持稀土资源可持续发展。1.3.2稀土出口管理的合法性总体而言,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稀土出口管理合法性问题持相反观点。国外的文献大部分着重于将稀土作为资源管理的对象,对其开采、贸易、储备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比较少。分析国外的研究情况,显示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认识到稀土资源的重要战略意义,通过自己生产或者从国外进口的方式,己开始了稀上资源的战略储备,保护木国的稀土资源。张红霞(2011)、周竞良(2012)等认为,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符合WTO体制安排。程慧(2011)指出,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制不仅符合国际和国内相关法规,而且也是维系我国国防安全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杨文兰(2012)指出中国应参考WTO规则进一步完善国内相关法律法规。Geert(2013)认为,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与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第8、10和11条相左,通过限制稀土原材料出口来抬高国际市场价格并谋求产业竞争优势。Peng(2012)指出,为解决稀土国际争端,中国应提高出口管制透明度和一致性,以更理性的手段实施出口管理。1.3.3稀土出口管理的影响苏文清(2004)中国稀土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做了研究,这是对稀土行业竞争力第一的优势和研究,中国稀土行业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标体系,提出了衡量稀土产业的竞争力,并对类稀土产业竞争力的世界。汝小洁(2005)认为,国际贸易的定价是由那些在国际货物贸易交易价格的确定,包括定价规则和贸易公认的商品交易双方确定的基准价格参考。李红卫(2005)、黄小卫(2005)指出,在中国的稀土出口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稀土的冶炼分离产能过大、重复建设、产品严重供大于求。张露、高丽等(2013)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及BP神经网络算法实证分析得出,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实施以后,稀土产品的国际市场势力及灵敏度显著提升,而且政策时期不同、出口国家不同,中国稀土产品的市场势力与灵敏度也明显不同。姜辉(2015)指出,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通过数量、价格、信息三个传导机制对国际稀土市场产生影响,减少全球稀土供应量,抬高国际稀土价格,使稀土进口国形成供不应求预期,或加大从其他稀土出口国的稀土进口,推动稀土市场多元化。刘慧芳(2013)指出,稀土管制推动国际稀土市场的平均价格整体呈现上涨之势。胡建州(2013)指出,稀土管制增加了美、日、欧稀土产品生产成本。Steve(2012)指出,推动少数国家如美国将稀土问题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以确保长期获得大量的稀土供应。Roderick(2010)指出,稀土出口管制不仅引发经贸关系的冲突,也冲击了国际政治关系。邢斐(2012)指出,作为报复措施,发达国家会减少稀土下游高技术产品的对华出口。周晓唯(2012)指出,稀土出口管制能增加出口创汇额。李庆、何文章(2013)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与方差分解实证分析得出,短期内出口配额对稀土出口价格的影响不大,而资源要素价格及汇率对稀土出口价格的影响较大。白晓慧(2012)指出,稀土出口管制有利于中国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王利清、洪梅(2013)指出,中国政府通过加征出口关税来提高稀土出口门槛,遏制稀土畸形出口,保护战略性稀土资源,优化我国稀土产业结构和促进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1.3.4完善稀土出口管理的建议徐盛洋(2006)指出,应实施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限制稀土资源乱开滥采,以及大力发展稀土深加工等政策建议。米娜(2006)提出应改革中国稀土出口政策和整合国内稀土产业等建议。谢平、周频(2007)认为,稀土出口和发展应定位在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全局的角度,尽快实施国家稀土管制政策,建立稀土战略储备机制。孙泽生、蒋帅都(2009)用生存能力法估算得出稀土出口市场最优规模经济区间应为10%左右。李红卫、黄小卫(2005)指出,中国应制定稀土资源保护法及管理办法,取缔无证开采,严禁新建和扩建稀土冶炼厂,控制和减少稀土开采、生产量,保护稀土资源。汪福伟(2010)认为,中国的稀土和中东的石油一样,在全球资源储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提出导致中国失去稀土定价权的原因有很多,其根本是由中国市场内部所导致。陈景辉、赵颖(2011)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进入内蒙古稀土产业,但是总体来看,跨国公司木地嵌入非常有限,根植性不足。从目前看稀土产业已集聚了一定数量的企业群,初步实现了企业在空间布局上的集中,但却没有解决产业关联上的离散状态。综上可见,我国的相关科研机构在稀土精矿开采、贸易、战略储备重要性等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我国稀土资源管理政策制定实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现有文献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存在的问题、合法性、国际和国内影响的探讨比较多,但是对如何规范稀土出口的国内外管理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文将着重研究规范稀土出口的国内外管理。1.4 文章的主要论点和创新之处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管理的历史发展脉络、存在的问题等,理清了我国稀土管理体制演变过程,对我国进行稀土出口管理的动因和WTO稀土案对出口管理带来的质疑与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明了我国进行稀土管理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以及后关税配额时代我国稀土出口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通过考察我国稀土出口发展的变化、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稀土出口管理的历史进行梳理,理清了从新中国建立之后到2016年的稀土管理体制演变过程。在探讨明确进行稀土出口管理的必要性、合法性之后,本文对2014年发生的WTO案进行了梳理及稀土案对我国出口管理体制的冲击予以探讨,明确稀土案裁决后我国稀土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出口资质管理手段必须按照WTO规则要求调整,并对调整后的稀土国内外管理体制进行了梳理。但是,在后配额时代,稀土出口管理已然弱化,而国内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加之我国稀土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使得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稀土面临巨大危机。最后,本文在认清稀土出口管理的理论基础和面临的形势后,从国内管理、出口管理、提升产业竞争力角度提出一系列建议。作为一篇探讨出口管理的论文,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对稀土资源开采政策、稀土产品贸易、贸易定价权和稀土储量进行了研究,概述了稀土资源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从资源储量、战略意义、环境保护、经济因素等方面,特别是WTO法规和国内法律基础角度,提出我国进行稀土出口管理具有合理性;第二,探讨了中国稀土资源现状及管理政策,并分析了在中国稀土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配额时代我国稀土出口、稀土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如稀有元素流出严重、灰色走私量大、国际定价权缺失、出口产品低端等问题;第三,探讨后配额时代如何在WTO规则允许的条件下完善稀土出口管理,例如在审核企业出口许可证时注意审查出口产品是否符合行业准入标准、环保要求是否达标、税收缴纳是否合规,将出口许可证与产业链前端环节结合,严肃出口许可证的发放使用;第四,提出我国稀土应抓住我国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市场前景较好的低温电池、脱硫脱硝两个方向突破产业创新的瓶颈,并做好稀土功能材料机理的基础研究。但是,作为研究论文来看,本文在政策梳理方面的篇幅较大、发展建议较多,而相关数据采集不足、理论性的总结不足、相关数据模型应用缺乏,对国外专家的研究成果涉及较少,提出的建议适用性也有待探讨。1.5 研究思路和结构本文对中国稀土资源的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从资源、矿业、深加工产品、贸易储备等方面分析了稀土资源管理的管理政策。通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描述中国日本和美国的稀土资源管理的现状,了解三的稀土储量,生产和贸易量,稀土储量等方面的数据,以进行定性分析。同时,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的主体是“什么”,规范分析是“应该是什么”。本文通过对中国、日本和美国稀土精矿生产研究,稀土产品贸易,稀土储备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确保在中国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共分为八个章节。其中,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提出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阐述我国稀土出口贸易情况和稀土出口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入市前后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管理的演变过程。第三章分析我国对稀土资源进行出口管理的动因。第四章简介WTO稀土案及其对我国稀土出口管理带来的挑战与变化。第五章梳理后关税配额时代我国的稀土国内外的管理制度。第六章再次探讨后关税配额时代我国稀土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第七章探讨后关税配额时代完善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第八章阐述本文研究结论并研究展望。第2章 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管理的历史与现状2.1我国稀土出口发展情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正式登上稀土国际舞台,并扮演着全球稀土资源供应的主角。随着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稀土矿,以及四川、广东、江西、山东等地稀土矿床的相继发现并逐步大规模开发,我国在1992年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轻稀土、重稀土生产供应国。2.2.1稀土出口量分析目前,稀土产业政策经历了一个大的调整,出口,2016年初和5月1日国家已经放开稀土产品的进出口配额和关税;内部管理方面,财政部于2016年5月公布了的稀土资源税的调整改革方案,稀土“计征改为从价计征金额”。不过,由于新老矛盾叠加,政策未作出调整,对稀土行业的新预期,稀土产品价格保持在低位,经营困难,稀土产业近亏损。从可采集到的数据来看,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末期,稀土出口数量从1992年的1.237万吨增加到1998年的6.856万吨。在1998年之前,我国鼓励大量出口稀土换取外汇,大量的出口退税刺激着企业加快出口,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1998年之后,我国开始提高了稀土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稀土资源保护,出台了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并将稀土原料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稀土配额量不断收紧、稀土出口数量逐年下降,至2011年稀土出口数量下降到了1.542万吨。2012年之后,随着稀土生产的不断恢复、需求的不断攀升,稀土出口量又逐步提升。特别是2014年WTO稀土案我国败诉后,稀土出口量出现了井喷式上升,2016年稀土出口量为4.675 万吨,同比增加34.2%。图1 1992-2016年中国稀土出口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万吨)资料来源:根据海关总署网站出口统计数据整理。20年以来,中国在全球稀土产量中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总体增长趋势,从1994年起,我国稀土出口量就已达到世界稀土出口总量的50%。随着稀土开采生产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我国稀土产量占全球比重日趋增大,长期供应了世界90%左右的稀土产品。2011年后,这一比例虽略有下降,但2015年我国稀土生产量仍然达到85%的全球占比。2.2.2稀土出口价格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到2106年3月份稀土出口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在我国出台出口限制政策之前,我国稀土产业由于缺乏定价权,出口价格不断下跌,从1992年的14美元/公斤下跌到2005年的不足6美元/公斤。随着2005年国家真正收紧稀土配额数量之后,稀土出口价格开始攀升,2008年时达到17美元/公斤。2011年时,随着稀土配额的进一步收紧及大量游资的参与炒作,稀土价格开始暴涨,最高时达到158美元/公斤。2012年之后,随着WTO稀土案结果的逐步明朗,我国稀土出口价格又出现断崖式下跌,2015年仅为10.71美元/公斤。总体来看,在配额时代由于出口配额总量一直多于国际市场需求量,加上市场控制能力不足,我国稀土出口始终缺乏定价权,大多数时间稀土是以白菜价出售的。自2015年出口配额取消后,我国稀土出口量持续增加,出口均价却大幅下降。2011年至2014年的三年内,我国稀土出口量从1.69万吨增加到2.78万吨,而出口均价却下跌了90%以上;2016年3月,月出口量4343吨,较2015年1月的1457吨增长了198%,出口均价降幅则高达47.7%,出现了全行业整体亏损的不良现状。2.2.3我国稀土出口结构我国出口的稀土产品以稀土元素氧化物为主,其次是稀土金属合金。从出口产品分级来讲,我国以低、中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如永磁材料、储氢材料、发光材料和抛光粉等,占到出口总量的约75%,而高附加值产品,如高纯度单一稀土氧化物、高级稀土金属合金等,仅占出口总量的约25%。从我国稀土出口流向来看,排在前6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美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和韩国,占中国稀土出口总量的85%。2.2我国稀土出口面临的问题与挑战2.2.1资源流失严重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生产供应国,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在稀土生产量方面占据垄断地位,1997年时曾达到97%的占比。虽然我国稀土资源储量高、家底子厚,但经过多年的粗放开采、大量出口,我国稀土资源量下降十分明显、资源流失严重。据美国国家地质勘探局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全球的70%,2014年就下降到了27%。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超强度开采,我国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加速衰减,原有矿山资源大多枯竭。包头稀土矿主要矿区资源仅剩三分之一,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储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2.2.2国际定价权缺失定价权缺失困扰中国稀土人由来已久,长期以来的低迷价格严重影响着中国稀土产业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20002010年黄金、铜、铁矿石价格上涨了4.4、4.1、4.8倍,而更加稀缺的稀土价格只涨了2.5倍。一方面,由于我国大部分稀土企业与外商交易过程中往往采取询价、签订合同、交割转运、支付尾款的传统交易模式,外商在面对数量众多、缺乏凝聚力、产能过剩、订单饥渴的中方稀土厂商时,通过多轮询价、竞相压价的简单粗暴手段就将稀土出口价格压倒极限。另一方面,从需求方来看,中国稀土出口目的地的集中度比较高,进口国主要为日本和美国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这几个国家联合形成强大的议价能力和买方势力,从而进一步削弱我国稀土国际定价权。久而久之,中国稀土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定价能力就与其产量垄断地位表现得不相符,大量稀缺资源廉价外流。2.2.3出口产品低端我国虽然是稀土生产、出口大国,但大而不强,产品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稀土新材料技术落后,缺乏能与市场直接对接的终端应用产品,在高新技术领域中高端产品缺乏后备技术支撑,应用端技术制高点被国外控制。近些年,稀土应用端的永磁材料、储氢合金及电池产品、LED荧光粉、抛光粉等方面我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难以占据稀土产业链下游的国际市场,导致长期以来我国只能以低廉价格供给大量稀土原矿及初级产品,沦为原材料供应国境地。同时,稀土永磁体特别是钕铁硼烧结专利技术控制在美日手中,国内仅有5家企业拥有自主专利权,大量中国企业出口钕铁硼原磁体需要缴纳高额专利费,利润被大量压缩,丧失自主研发的动力;作为电池市场的两大主要技术产品储氢电池、锂电池,中国在储氢方面拥有独立专利,日本拥有锂电池技术专利,但由于储氢电池体积巨大、续航能力不足,大量储氢电池市场份额被锂电池所替代。我国生产LED荧光粉的设备高温灼烧炉气氛控制、控温精密度差,后处理破碎和筛分能力不足,导致产品稳定性和一致性差、晶体结构和纯度控制性差,国际竞争力弱;抛光粉方面,我国只能生产中低端的产品,半导体抛光粉的高端应用产品仍依靠进口,受制于人。正因为在中高端产品、技术方面存在短板,我国每年大量出口的稀土只能卖“白菜价”。2.2.4稀土出口纯走私猖獗1998年稀土出口实行配额许可证制度之后,出口稀土必须持商务部发放的许可证才能报关,部分没有申领到配额许可证的企业为了获得出口收益不惜铤而走险走私出口,特别是2007年商务部收紧配额量之后,稀土走私的情况更加严重。2013年海关查获走私稀土2330吨,占当年海关合法出口量的10.5%;2006-2009年国外海关统计从中国进口稀土量比我海关统计出口量分别高出35%、59%、36%、40%,2011年达到了120%。同时,不少稀土走私已呈现出链条化趋势,这个链条涵盖了黑矿开采、分离冶炼、流通避税、出口走私各环节,全程由专业人士操作,完全规避了政府管制,严重扰乱了国内国外市场。稀土产品有400多个品种、1000多种规格,大多数为白色或淡粉色粉末,物理外观与硅藻土、硫酸铝、玻璃成型剂十分相似。实际操作中,海关通关查验一般都是以通关单和货物物理外观核对,而完全对每单货物进行化学分析检验不太可能,对稀土查验难度十分大。大量走私的稀土实际上增加了供给量,造成中国稀土企业在出口谈判时处于不利地位。2.2.5外商灰色走私量较大2007年稀土出口配额量大幅减少后,不少企业通过将稀土矿简单加工变化形态、添加元素的方式,使之与海关商品税码不符,以配额许可证管制外商品形态出口,运到国外后再提纯还原的方式,规避了稀土配额限制,形成了大量灰色走私,这种方式在外资、合资企业中更为常见。配额时代下商务部的外资管理规定,外资企业不得在稀土开采环节设厂,冶炼分离环节可以进入,深加工、新材料和应用环节鼓励进入。因此,有些外资、合资企业为了获取稀土原料、规避配额限制,利用我国对冶炼分离、深加工等领域的放开,通过设立、控股、参股冶炼分离项目,将稀土材料简单加工后以合金、特种玻璃等初级加工品形式大规模出口,运出我国后深加工提炼储备。如钕铁硼合金中镝含量为3%左右、镨钕含量30%左右,不少企业简单加工后可以将镝含量大幅提高。这种镝含量高的合金是海关统计铁合金项下商品(编码72029912),不在配额限制产品目录内,可以不受数量限制出口。类似的还有钕铁硼合金速凝永磁片(编码72029911)、其他钕铁硼合金(编码72029919),上述三种合金不在稀土配额管制目录内,2013年海关出口量就达5195吨,而当年稀土实际出口量2.29万吨,三种合金海关正式出口量就接近稀土出口量的23%,其他类似合金规避配额的出口量更大。2.2.6稀有元素出口流失配额时代我国稀土出口还存在着配额设计设计不科学的问题,导致稀土中更加稀有的元素流失严重。2012年前稀土出口不分类别,统一按总量发放配额。稀土17种元素的稀缺性和价值存在巨大差异,出口同量的稀缺元素价值更高。企业为了更大的配额使用效益,倾向于选择价格高、稀缺程度大的元素,从而使“稀土中的稀土”流失加速。如元素钪,在高效催化剂、新型电池应用领域作用特殊,我国现有工业技术难以对其利用,日本只能初加工、美国才能实现高端应用,市场价格2万元/公斤(氧化钪),全球含量 。每年日美大量从中国进口,这种国内目前因技术原因使用受限但未来应用前景不可估量的稀有元素,被大量加速出口。2.3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稀土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资源,“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样的口号响彻中国,因此,稀土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国之后,伴随着对稀土的认识程度加深,我国稀土产业政策日趋完善,出口管理随之规范。我国外贸管理在入世前后存在巨大差异,相应地稀土出口管理也可分为入世前后两个大的阶段。2.3.1入市之前的稀土出口管理制度具体而言,入市之前的稀土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85年),资源政治阶段。新中国迫切需要与其他国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没有工业基础的国家,资源就成为了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不过在长期对华不利的政治外交环境下,新中国与其说进行资源出口,不如说是资源外交,大量稀土资源被廉价或无偿援助建交国家。这个阶段的稀土出口管理和产业政策多遵循计划经济管理要求,稀土出口数量、资格依据国家计划、指标进行,人为调控、计划管理痕迹明显,缺乏正式的外贸管理法律、法规。稀土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扩大开采数量、完成出口指标,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率、出口定价权等意识缺乏。第二阶段(1985-1991年),资源外汇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技术、设备和资金,特别是大量外汇。作为中国具有优势的资源产品,稀土被大量出口用于换取外汇。这一阶段稀土产量和出口量快速增加,从20世纪80年代初不足20吨增加到1991年的8024吨,稀土出口占据国际市场的比例也迅速提高,一度占据80%以上。为提高企业生产出口的积极性、促进稀土出口创汇,我国出台了稀土产品出口退税政策,这一时期的人们没有意识到稀土资源的稀缺性,从管理政策上看没有对稀土生产出口进行限制,产业发展也没有明确的引导规范。无序的生产之下导致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资源开采利用低端粗放、产品低端,这种产业状况一直影响到现在的产业格局。不过,为规范资源开采生产秩序、提高矿产管理能力,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随后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为我国提高稀土资源国内管理秩序、促进出口提供了有力帮助。 第三阶段(19912001年),资源管理阶段。随着我们对稀土资源稀缺性、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产业价值链、产品附加值意识的觉醒,加之媒体对稀土问题的大量报道,管理层逐步重视廉价出口的稀土资源,出台了限制稀土原料和粗加工产品的限制出口,鼓励深加工和高端产品的出口政策,即将稀土原料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这一时期,我国在稀土出口管理不再遵循“放开生产、放开出口”的思路,出台了出口配额许可证、出口配额管制等出口管制措施,原先的出口退税政策在紧缩和限制理念下逐步降低、取消,国内矿产资源管理方面也实行了开采配额制等限制性开采政策。上述国内、外贸管理政策的设计初衷在于限制稀土原材料和初级稀土产品出口并解决国内产能过剩、缺乏定价权问题,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出口管制经验,稀土每年定的出口配额数量大,超过世界市场总的需求量,没有真正实现价格和总量控制的目标。2.3.2入市之后的稀土出口管理制度第四阶段(20012014年),资源规范阶段。随着稀土资源大量流出、资源储量下降迅速,人们对于稀土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加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贸管理需要遵守WTO规则的影响,稀土管理开始向采矿、生产、流通、环保、出口等全产业链管理迈进。外贸管理方面,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外商投资稀土行业管理暂行规定,禁止外商在中国境内建立稀土矿山企业,不允许外商独资举办稀土冶炼、分离项目;鼓励外商投资稀土深加工、稀土新材料和稀土应用产品。财政部取消了稀土出口退税,商务部压缩了出口配额企业名额并发布2006 年稀土出口企业资质标准和申报程序,实行出口资质管理。国内管理方面,国土资源部发布了新的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进一步降低国内产能,冻结新的开采许可证;工信部发布了稀土行业准入条件,从生产规模方面设置稀土准入门槛;环境保护部发布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稀土产业准入门槛;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政策,稀土增值税实行专用发票制度,稀土企业必须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稀土企业专用版)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稀土管理进入内外贸并重、全链条上下游管理,全面限制和规范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第五阶段(2014至今),资源外贸管理调整阶段。2012年,美欧日等国向WTO提交了诉讼我国稀土出口管理违反规则的提案,使我国的稀土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出口限价等贸易管理政策面临巨大外部环境压力,2014年WTO对我稀土钨钼案作出裁定,指出我国稀土产品的出口关税、出口配额及出口配额管理和分配措施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中方加入WTO的相关承诺,2014年底我国取消稀土出口配额制度、2015年5月稀土出口关税取消,我国稀土管理经过一系列调整之后已逐渐由出口管理向国内管理倾斜。表1:1985-2015年稀土管理政策总结年份政策及内容1985稀土产品实行出口退税政策1998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并将稀土原料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2000稀土实施开采配额制度200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外商投资稀土行业管理暂行规定,禁止外商在中国境内建立稀土矿山企业,不允许外商独资举办稀土冶炼、分离项目;鼓励外商投资稀土深加工、稀土新材料和稀土应用产品2005取消了稀土出口退税,压缩了出口配额企业名额;11月,商务部发布2006 年稀土出口企业资质标准和申报程序,实行出口资质管理。2006国土资源部开始停止发放稀土矿开采许可证2007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公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目录中“钨、钼、锡(锡化合物除外)、锑(含氧化锑和硫化锑)等稀有金属冶炼”、“稀土冶炼、分离(限于合资、合作)”被列入限制外商进入领域,而钨、锑、稀土的“勘查、开采、选矿”则完全禁止外资进入;征收稀土出口税。2008商务部公布2009年稀土出口企业名单,入册企业(20家)比2007年减少19家2009国土资源部发布了新的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进一步降低国内产能,并继续冻结新的开采许可证20105月,工信部发布了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我国第一次从生产规模方面设置稀土准入门槛;9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首次把稀土列为重点行业兼并重组的名单,并减少稀土出口。20112月,环境保护部发布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稀土产业准入门槛,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5月,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控制总量和优化存量,加快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体系20126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稀土白皮书,对我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之后稀土的管理提供了原则性指导与说明;同月,稀土增值税实行专用发票制度,稀土企业必须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稀土企业专用版)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10月,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并实施;11月,财政部工信部印发了稀土产业调整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我国稀土产业调整升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131月,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通过大集团企业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8月,工信部、公安部等八部委组织实施打击稀土开采、生产、流通环节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2014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印发稀土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的通知;12月,商务部公布2015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分级发证目录,稀土由配额管理变为出口许可证管理。20154月,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关税的通知,取消稀土产品的出口关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实施稀土、钨、钼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的通知,自2015年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