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th再热煤粉锅炉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440th再热煤粉锅炉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440th再热煤粉锅炉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440th再热煤粉锅炉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440th再热煤粉锅炉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40t/h再热煤粉锅炉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任务书31.1设计题目31.2原始资料31.3课程设计要完成的工作32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及煤种判别42.1煤的元素各成分之和为100%的校核42.2元素分析数据校核42.3煤种分析53锅炉整体布置的确定53.1锅炉整体的外型选形布置53.2受热面的布置53.3锅炉汽水系统64 燃烧产物和锅炉热平衡计算64.1燃烧产物计算64.2 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95 炉膛设计和热力计算105.1 炉膛结构设计(带前屏过热器)105.2 燃烧器的设置125.3 炉膛和前屏过热器结构尺寸计算135.4 炉膛热力计算146 后屏过热器热力计算176.1后屏过热器结构尺寸计算176.2后屏过热器热力计算197对流过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207.1对流过热器结构设计208 高温再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248.1 高温再热器结构设计248.2 高温再热器结构尺寸计算268.3 高温再热器热力计算269 第一、二、三转向室及低温再热器引出管的热力计算279.1 第一、二、三转向室及低温再热器引出管结构尺寸计算2710 低温再热器热力计算3210.1低温再热器结构尺寸及热力计算3211 旁路省煤器热力计算3411.1旁路省煤器结构尺寸计算3411.2旁路省煤器热力计算3512 减温水量校核3713主省煤器设计和热力计算3713.1 主省煤器结构设计3713.2主省煤器结构尺寸计算3813.3主省煤器热力计算3914 空气预热器热力计算4014.1空气预热器结构尺寸4014.2 空气预热器热力计算4115 热力计算数据的修正和计算结果汇总4215.1 热力计算数据的修正4215.2 排烟温度校核4315.3热空气温度校核4315.4热平衡计算误差校核4316锅炉设计说明书4416.1 设计参数及煤种4416.2 锅炉总体概况4416.3 水冷系统4516.4 燃烧器4616.5 过热器4616.6 再热器4616.7 省煤器4716.8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4716.9 锅炉构架及平台布置4816.10 炉墙密封4816.11 运行工况与汽温调节4916.12再热器的旁路保护4917参考文献501任务书1.1设计题目440t/h再热煤粉锅炉设计1.2原始资料1.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D1 =440t/h2. 再热蒸汽流量D2 =360t/h3. 给水温度tgs=2454.给水压力 pgs =15.7MPa(表压)5. 过热蒸汽温度t1=5406.过热蒸汽压力p1=13.7MPa(表压)7. 再热蒸汽进入锅炉机组时温度=315.88. 再热蒸汽离开锅炉机组时的温度=5409. 再热蒸汽进入锅炉机组时的压力=2.715MPa(表压)10.再热蒸汽离开锅炉机组时压力=2.575MPa(表压)11.周围环境温度tlk=2012.燃料特性(1)煤的收到基成分(%): Car=51.84;Har=3.10;Oar=3.85;Nar=1.06;Sar=1.95;Aar=30.10;Mar=8.10(2)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12.67(3)煤的低位发热量(KJ/Kg):Qar,net=20180(4)灰熔点:t1、t2、t3150013. 制粉系统:中间贮仓式,筒式钢球磨煤机 汽包工作压力:15.3MPa(表压)1.3课程设计要完成的工作1.校核煤的元素分析数据和判别煤种;2. 确定锅炉整体布置,并绘制锅炉结构简图和汽水系统流程图;3. 锅炉炉膛及主要受热面的结构设计(包括各部件结构尺寸简图);4. 额定负荷下锅炉的热力计算;5. 绘制锅炉总图(纵剖面图,在总图中必须示出锅炉的主要部分,包括水冷壁系统、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炉膛、燃烧装置、构架及平台扶梯、炉墙主要附件及管制件、锅炉各部件连接的管道等。图上必须注明各部件的主要尺寸,整个锅炉的主要尺寸,锅炉主要部件的相对位置尺寸);6.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2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及煤种判别2.1煤的元素各成分之和为100%的校核Car+Ha+Oar+Nar+Sar+Aar+Mar=51.84+3.10+3.85+1.06+1.95+30.10+8.10=1002.2元素分析数据校核1.干燥无灰基元素成分计算干燥无灰基元素成分与应用基元素成分之间的换算因子为:Kr=100/(100-Mar-Aar)=100/(100-30.1-8.1)=1.618即干燥无灰基元素成分应为(%)Cdaf=51.841.618=83.877Hdaf=3.11.618=5.016Odaf=3.851.618=6.229Ndaf=1.061.618=1.715Sdaf=1.951.618=3.1552.干燥基灰分计算Ad=100Aar/(100-Mar)=10030.1%/(100-8.1)=32.8%3.干燥无灰基低位发热量(实验值)计算Qdw=(Q+25Mar)Kr=(20180+258.1) 1.618=32981KJ/Kg4.干燥无灰基低位发热量(们德雷也夫公式计算值)计算Qdw=339Cdaf+1030Hdaf-109(Odaf-Sdaf) =33983.877+10305.106-109(6.229-3.155) =28434.3+5259.2-334,6 =33358.9 KJ/KgQdw- Qdw=33358.9-32981=377.9 KJ/Kg4%, Sar.zs=0.405%0.2%,属于高灰分,高硫粉,低水分贫煤。3锅炉整体布置的确定3.1锅炉整体的外型选形布置选择形布置的理由如下:(1).锅炉排烟口在下方,送、引风机及除尘器等设备均可布置在地面,锅炉结构和.厂房较低,烟囱也可以建筑在地面上;(2).在对流竖井中,烟气下行流动,便于清灰,具有自身除灰的能力;(3).各受热面易于布置成逆流方式,以加强对流换热;(4).机炉之间连接管道不长。3.2受热面的布置在炉膛内壁面,全部布置水冷壁受热面,其他受热面的布置主要受蒸汽参数、锅炉容量和燃料性质的影响。本锅炉为亚临界参数,汽化吸热较小,加热吸热和过热吸热相应较大。为使炉膛出口烟温降低到要求的数值,保护水平烟道内的对流受热面,除在水平烟道内布置对流过热器外,还在炉内布置全辐射式的前屏过热器,炉膛出口布置半辐射式的后屏过热器。为使前屏、后屏过热器中的传热温差不致过大,在炉顶及水平烟道的两侧墙,竖井烟道的两侧墙和后墙均布置包覆壁过热器。为了减小热偏差,节省金属用量,采用二级再热方式,其中高温再热器置于对流过热器后的烟温较高区域,低温再热器设置在尾部竖井烟道中。但是,为了再热汽温的调节,使负荷在100%75%之间变化时,前后隔墙省煤器采用膜式水冷壁结构。在低温再热器及旁路省煤器的下面设置主省煤器。根据锅炉的参数,省煤器出口工质状态选用非沸腾式的。热风温度要求较高(=380),采用二级布置空气预热器,但在主省煤器后已布置不下二级空气预热器,加之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结构紧凑、材料省、维修方便,因此采用单极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并移至炉外布置。在主省煤器的烟道转弯处,设置落灰斗,由于转弯处离心力的作用,颗粒较大的灰粒顺落灰斗下降,有利于防止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堵灰,减轻除尘设备的负担。锅炉的整体布置如所附的一号图纸。3.3锅炉汽水系统按超高压大容量锅炉热力系统设计的要求,该锅炉汽水系统的流程设计如下:1. 过热蒸汽系统的流程汽包顶棚过热器进口集箱炉顶及尾部包覆过热器管束尾部包覆过热器后集箱尾部左右侧包覆过热器上集箱尾部左右侧包覆过热器管束(下降)尾部左右侧包覆过热器下前集箱水平烟道左右侧包覆过热器管束(上升)水平烟道左右侧包覆过热器集箱前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对流过热器进口集箱对流过热器管束对流过热器出口集箱集汽集箱汽轮机。2. 水系统的流程给水主省煤器进口集箱主省煤器管束主省煤器出口集箱隔墙省煤器出口集箱旁路省煤器进口集箱旁路省煤器及斜烟道包覆管束旁路省煤器出口集箱后墙引出管汽包下降管下联箱上联箱汽包。3. 再热蒸汽系统的流程汽轮机低温再热器进口集箱低温再热器管束低温再热器出口集箱高温再热器进口集箱高温再热器管束高温再热器出口集箱再热器集汽集箱汽轮机。4燃烧产物和锅炉热平衡计算4.1燃烧产物计算1. 理论空气量及理论烟气容积(1). 理论空气量: V0=0.0899Car+0.265Har+0.0333Sar-0.0333Oar=5.419Nm3/kg(2). 理论氮气容积:VN20=0.224Nar/28+0.79 V0=4.290Nm3/kg(3). 三原子气体Ro2的容积:VRo2=0.224(Car/12+Sar/32)=0.981Nm3/kg(4). 理论水蒸气容积:VH2O0=0.224(Har/2.016+Mar/18)+0.0161V0 +1.24Gs=0.533Nm3/kg(5). 理论烟气容积: Vg0= VH2O0+ Vg0,d = VH2O0 +VRo2+ VN20=0.981+4.290+0.533=5.803Nm3/kg2. 空气平衡表及烟气特性表根据该锅炉的燃料属贫煤,可按表2-7选取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1.2,又按表2-9选取各受热面烟道的漏风系数,然后列出空气平衡表,如下表。表4-1 空气平衡表受热面名称过量空气系数炉膛,后屏过热器(l,hp)对流过热器(dlgr)高温再热器(gzr)低温再热器,旁路省煤器(dzr,psm)主省煤器(sm)空气预热器(ky)进口a81.311.33漏风aCal=0.05Cahp=00.050.030.030.030.2出口a”81.311.341.53根据上述计算出的数据,又按表2-10选取炉渣份额后计算的飞灰份额=0.90,计算表4-2列出的各项,此表为烟气特性表。表4-2烟气特性表3. 烟气焓温表计算表4-3列出的各项,此表为烟气焓温表。表4-3 烟气焓温表4.2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如表4-4所示表4-4 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5 炉膛设计和热力计算5.1 炉膛结构设计(带前屏过热器)炉膛结构设计(带前屏过热器)列表5-1表5-1 炉膛为了保证后墙水冷壁在折焰角处的刚度,便于后墙水冷壁的悬吊,其中有38根水冷壁管用分叉管,既有38根上升管在折焰角处呈三叉管结构,考虑到流动阻力的影响,在38根上升管上方装有10的节流孔,使有足够的汽水混合物流过折焰角处的上升管,以免烧毁。5.2 燃烧器的设置本锅炉燃烧器是根据煤的Vr的大小,按表选用的四角布置的直流燃烧器。因为是劣质烟煤,所以配风方式选用分级配风,并采用双切圆(大小切圆直径选取800和200)燃烧方式。这样有利于加强炉内气流扰动,使燃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增长。为了加强燃烧器对煤种的适用性及适应负荷的变化,燃烧器的喷口截面采用可调的,以调节气流量和火炬长度。此外,喷口还可摆动一角度,单个喷口的摆动为10,联动时能上下摆动20,这样可改变火焰中心的高度。燃烧器风口布置如图3所示,其中一次风喷口层数按表选取为3层。燃烧器结构尺寸计算列于表5-2中。表5-2 燃烧器结构尺寸计算5.3 炉膛和前屏过热器结构尺寸计算根据炉膛和前屏过热器的结构尺寸,计算炉膛和前屏过热器结构尺寸数据,列于表5-3和表5-4中。表5-3 炉膛结构尺寸计算表5-4 前屏过热器尺寸计算5.4炉膛热力计算炉膛的热力计算结果于5-5表中。表5-5炉膛的热力计算6后屏过热器热力计算6.1后屏过热器结构尺寸计算计算后屏过热器结构尺寸数据,列于表6-1 图6-1后屏过热器结构尺寸表6-1后屏过热器结构尺寸计算6.2 后屏过热器热力计算后屏过热器热力计算的结果列于表6-2中表6-2后屏过热器热力计算7对流过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7.1对流过热器结构设计对流过热器的结构设计列表7-1。表7-1对流过热器结构设计8 高温再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8.1高温再热器结构设计高温再热器结构设计列表8-1中。表8-1高温再热器结构设计图8-1高温再热器结构尺寸8.2高温再热器结构尺寸计算根据高温再热器结构尺寸图,计算高温再热器结构尺寸数据,列于表8-2中。表8-2高温再热器结构尺寸数据8.3 高温再热器热力计算高温再热器的热力计算结果列于表8-3中。表8-3 高温再热器热力计算9第一、二、三转向室及低温再热器引出管的热力计算9.1第一、二、三转向室及低温再热器引出管结构尺寸计算根据转向室及低温再热器引出管结构尺寸图9-1,计算第一、二、三转向室及低温再热器引出管结构尺寸数据,列于表9-1中。 图9-1 转向室及低温再热器引出管结构尺寸表9-1第一、二、三转向室及低温再热器引出管结构尺寸计算10低温再热器热力计算10.1低温再热器结构尺寸及热力计算根据低温再热器结构尺寸图10-1,计算低温再热器结构尺寸数据,列于表10-1中。图10-1低温再热器结构尺寸表10-1低温再热器结构尺寸及热力计算11旁路省煤器热力计算11.1旁路省煤器结构尺寸计算根据旁路省煤器结构尺寸图11-1,计算旁路省煤器的结构尺寸数据,列于表11-1表11-1旁路省煤器结构尺寸计算图11-1旁路省煤器结构尺寸11.2旁路省煤器热力计算旁路省煤器热力计算结果列于表11-2中。11-2 旁路省煤器热力计算12 减温水量校核减温水量校核结果列于表12-1中表12-113主省煤器设计和热力计算13.1 主省煤器结构设计主省煤器结构设计列于表13-1中。表13-1 主省煤器结构设计13.2主省煤器结构尺寸计算根据主省煤器结构尺计算主省煤器结构尺寸数据,列于表13-2中。表13-2主省煤器结构尺寸计算13.3主省煤器热力计算主省煤器热力计算结果列于表13-3中。表13-3 主省煤器热力计算14 空气预热器热力计算14.1空气预热器结构尺寸空气预热器结构尺寸如图14-1,计算空气预热器结构尺寸数据由设备制造厂提供,列于表14-1中。图14-1 空气预热器结构尺寸表14-1 空气预热器结构尺寸14.2 空气预热器热力计算空气预热器热力计算结果列于表14-2中。表14-1 空气预热器结构尺寸15 热力计算数据的修正和计算结果汇总15.1 热力计算数据的修正表15-115.2排烟温度校核由空气预热器热力计算知排烟温度为129,与排烟温度假定值120相差9。15.3热空气温度校核由空气预热器热力计算知热空气温度为325,与假定值315相差10。15.4热平衡计算误差校核表15-216锅炉设计说明书16.1设计参数及煤种1.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D1 =440t/h2. 再热蒸汽流量D2 =360t/h3. 给水温度tgs=2454.给水压力 pgs =15.7MPa(表压)5. 过热蒸汽温度t1=5406.过热蒸汽压力p1=13.7MPa(表压)7. 再热蒸汽进入锅炉机组时温度=315.88. 再热蒸汽离开锅炉机组时的温度=5409. 再热蒸汽进入锅炉机组时的压力=2.715MPa(表压)10.再热蒸汽离开锅炉机组时压力=2.575MPa(表压)11.周围环境温度tlk=2012.燃料特性(1)煤的收到基成分(%): Car=51.84;Har=3.10;Oar=3.85;Nar=1.06;Sar=1.95;Aar=30.10;Mar=8.10(2)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12.67(3)煤的低位发热量(KJ/Kg):Qar,net=20180(4)灰熔点:t1、t2、t3150013. 制粉系统:中间贮仓式,筒式钢球磨煤机 汽包工作压力:15.3MPa(表压)16.2锅炉总体概况锅炉为单汽包,自然循环煤粉炉,呈形布置,适应露天。汽包中心标高为650000出口处,布置在炉前距水冷壁中心线4800mm处。采用4根41936大直径下降管。炉膛由密封良好的606 mm鳍片管膜式水冷壁组成,炉膛截面深宽=98009110,宽深比为1.076,近似正方形。燃烧器呈四角大小双切圆布置。炉膛上部出口处,沿炉膛宽度方向布置6片前屏过热器,横向节距为750,其后布置14片后屏过热器,横向节距为630。高温对流过热器布置在后屏过热器之后,位于折焰角的斜坡上,低温过热器由侧墙包覆管、后墙包覆管及炉顶包覆管组成。再热器分高、低温两组,分别置于水平烟道及尾部竖烟井。全部受热面采用悬吊和支撑相结合的方式。竖烟井深度130000,其上部由隔墙省煤器管分隔成两个烟道,主烟道和旁路烟道,相应设置低温再热器和旁路省煤器。低温再热器受热面载荷通过悬吊管由炉顶钢架承重,受热面向下膨胀。省煤器由旁路省煤器、隔墙省煤器和置于竖烟井下部的主省煤器三部分组成。旁路省煤器及隔墙省煤器为悬吊式,主省煤器则由三根钢架支撑,搁置在水泥构架梁上。两台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直接安置在9m运转层上,由水平烟道连接,置于尾部竖烟井的后侧。锅炉烟井周围有管子包覆,采用重力载荷小、厚度薄的覆管炉墙,除尾部空气预热器、烟风道、灰斗及主省煤器外,锅炉的全部受热面载荷均悬吊在炉顶钢架上,受热面均作向下自由膨胀,炉顶钢架通过K1、K2、K3、K4混凝土构架把负荷传递到锅炉基础上。锅炉汽温调节,住蒸汽采用一、二级喷水减温,再热蒸汽采用烟气挡板,作升温调节,挡板布置在旁路省煤器下方的倾斜450管上。此外,在高温过热器进口处设有事故喷水装置,作为不得以时的降温调节措施。当锅炉负荷在内运行时,上述的调温装置可以维持过热蒸汽、再热蒸汽出口温度的额定植。另外,在低温再热器出口还没有微量喷水调节,以配合烟气挡板的调温。本锅炉按固态除渣设计,采用带有粗破碎机的刮板式机械除渣装置。16.3水冷系统炉膛四周水冷壁全部采用606的鳍片管制成密闭的膜式水冷壁。水冷系统主要是由大直径下降管、分配集箱及支管、水冷壁上升管、汽水引出管、上下集箱、汽包组成的循环回路。炉水由汽包4根41936大直径下降管及其下端的分配集箱,以及44根分配支管均匀地进入14只下集箱,然后分14个循环回路上升,经上集箱和46根汽水引出管进入汽包;在汽包中汽水混合物经内部装置分离清洗,干净蒸汽被引入到过热器中,分离下来的水和省煤器来的给水混和一起,再进入大直径下降管,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整个水冷壁,以及敷设其上的炉墙,均通过上集箱上的吊杆,悬吊在炉顶钢架上,受热面作向下自由膨胀。水冷壁上设有入孔、看火孔、吹灰孔、打焦孔、防爆门孔、点火孔、测量孔等。后墙水冷壁上部由分叉管分成两路,一路折向炉膛,形成折焰角,另一路垂直上升,起悬吊管作用。为使两路水量的合理分配,一保证均能安全可靠地工作,在垂直悬吊管的集箱管孔处设置了带有短暂的10节流孔,伸出集箱底部的短管,从而可以防止因污物进入节流孔而引起的阻塞。燃烧时为了防止由于炉膛负压波动所引起的水冷壁及炉墙薄壁结构振动而造成的损坏,在水冷壁外面布置了由工字钢组成的刚性梁,刚性梁在上下方向和水冷壁一起膨胀,沿刚性梁长度方向,在结构上保证可以自由膨胀,刚性梁直接支撑于炉膛水冷壁及左右侧包覆和后包覆管上。16.4燃烧器燃烧器为正六角大小切圆布置,假想小切圆200、大切圆800,一次风喷口分三层布置,带满负荷工12个一次风喷口。燃烧器的一、二、三次风喷口的布置,自上至下为(三)(二)(二)(一)(二)(一)(一)(二),一次风喷口分为上下两组分隔,以提高一次风气流的刚性。为了适应煤种变化和调整燃烧工况,煤粉喷燃器各喷嘴出口截面做成可调节的。为了调整燃烧工况和控制炉膛出口烟温,可根据燃料特性或运行人员的实践经验来摆动喷嘴倾斜角,当一个喷嘴在水平位置时,相邻喷嘴只能摆动100左右,若所有喷嘴一起同向摆动时可摆动约200。整个燃烧器通过连接体焊于水冷壁上,与水冷壁一起膨胀。点火轻油枪采用机械压力雾化方式。该燃烧器之重油枪也采用机械压力雾化方式,最大燃油量按锅炉额定蒸发量的40%计算,装于中、下二次风喷口内,共12只油枪。16.5过热器采用辐射、半辐射和对流形式。蒸汽在过热器中的流程为在汽包中经分离后的干净蒸汽,经炉顶及尾部后包覆过热器,继而进入低再悬吊管过热器及尾部烟道左右侧包覆管过热器,再经水平减温器,依次进入前屏过热器、一级喷水减温器、后屏过热器、二级喷水减温器,最后进入高温对流过热器,汇集到出口集箱。过热蒸汽由出口集箱两端进入到汽轮机高压缸。前屏过热器共6片,为全辐射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共14片,为半辐射过热器,高温对流过热器共106片,作顺流布置。在后屏过热器前后布置有一、二级喷水减温器,其中一级喷水减温主要用于保护后屏过热器,而二级喷水减稳则为调节主蒸汽出口温度,使之维持额定蒸汽参数。16.6再热器再热器分高温再热器和低温再热器两部分。高温再热器布置在对流过热器之后的水平烟道中,低温再热器和旁路省煤器作并联布置放在尾部竖井中。低温再热器管系共100片、为12排管,按烟气流向作逆流列布置,整个低温再热器管系重力由悬吊管过热器承载,作向下左右膨胀。高温再热器管系也为106片、5排管,作顺流列布置。在低温再热器进口管道上设有事故喷水装置,为紧急事故时作降温调节用。再热蒸汽温度控制以烟气旁路挡板为主要调节手段,而高、低温两段再热器之间的喷水装置作为细调,由于再热蒸汽喷水调节要降低机组的热效率,所以应尽量少用。16.7省煤器省煤器由主省煤器、隔墙省煤器和旁路省煤器三部分组成。给水由炉前三通管进入后,分左右两侧引至主省煤器进口集箱的两端,主省煤器管系为2排蛇形管圈,顺列逆流布置,保持较低烟速,以改善磨损,便于检修。主省煤器出来的工质,由出口集箱左右两端11010mm的连接管引出,连接管共12根,每端6根,并进入旁路烟道的前、后隔墙管,工质并联向上流动,到炉顶汇集进入隔墙省煤器出口集箱。前、后隔墙采用宽鳍片管,前隔墙宽鳍片管外敷设炉墙,作为尾部竖烟井的后墙,后隔墙宽鳍片管作为旁路烟道的分隔墙,管外不再敷设炉墙。由隔墙省煤器出口集箱二端引出工质,经炉外21926的管道下降至旁路省煤器进口集箱。旁路省煤器管系为2排蛇形管圈,顺列逆流布置。旁路省煤器在进口端的弯管倾斜450,以组成烟道挡板的框架,旁路省煤器管延伸至斜烟道包覆管,接旁路省煤器出口集箱。斜烟道部位的包覆省煤器管为覆管炉墙,节距由旁路省煤器的90变为45。最后经旁路省煤器出来的工质由12根10810的后墙引出管引入汽包,作为给水。16.8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本锅炉选用2台6200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采用垂直轴受热面回转的形式。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主要特性数据如下:转子内径为6200转子高度为2400受热面高度为2200,其中热端为1200,冷端为800;受热面积为30124预热器转速为1.53r/min预热器漏风系数为0.20冷端受热面采用“抽屉式”结构,便于大修时更换。腐蚀和积灰是目前预热器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它直接影响到预热器传热元件的使用效果寿命,因此还考虑了吹灰和冲洗装置的设计。16.9锅炉构架及平台布置锅炉构架采用炉顶钢架结构大梁和水泥柱的混合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减小钢材耗量和节约工程投资。锅炉宽度方向采用440t/h锅炉的标准柱距为24000,炉前柱K1和K2之间柱距为4500,K2和K3之间为9500,K3和K4之间为14000,K4和K5之间为12000,自K1至K5柱均系单排柱列布置。为了保证单排柱的稳定性,在锅炉的宽度及深度方向每隔一定的高度布置有联系横梁,组成空间多层建筑结构。K1、K2、K3、K4柱子顶部各布置有一根大板梁(主梁),该梁和水泥柱顶之间采用铰链支座。为了保证锅炉各受热面的自由膨胀,所有吊杆及吊架上部均采用球面垫圈支撑。为了提高梁的稳定性,在梁容易失去稳定的区域设置有加强筋。另外将主梁、次梁和小梁布置成纵横交错相连的梁格,从而保证了梁的稳定性。锅炉按露天布置,锅炉构架设计考虑了风雪载荷和地震烈度的要求。为了保证锅炉炉墙、膜式水冷壁、包覆管等高温受压件免受因锅炉燃烧而产生的负压波动所引起的水冷壁振动而造成的损坏,设计中采用了刚性梁加固。锅炉平台采用炉顶钢梁悬吊及水泥柱预埋托架相结合的支撑方式。步道平台一般采用宽度为850,经常需操作检修处平台适当加宽到15002000。为了满足锅炉露天件下落,保证安全起见,采用花纹钢板制成。对于花纹钢板制成的平台(包括刚性梁等),在可能易积水的地方应根据需要由现场钻泄水孔。扶梯宽度一般为800(个别地方为600),扶梯的倾斜角度为450,所有平台、扶梯周围均设置有安全栏杆,栏杆下部加装有高度为100挡板,以防工具和杂物外坠。16.10炉墙密封该锅炉炉膛部分为全焊膜式水冷壁结构,因而保证了炉墙的严密性,烟气不会直接冲刷炉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