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闻自由的分析.doc_第1页
对新闻自由的分析.doc_第2页
对新闻自由的分析.doc_第3页
对新闻自由的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自由的阶级性和重要性新闻自由,或称新闻自由权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新闻自由是公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644年,英国政治家、诗人约翰密尔顿就发表了出版自由请愿书,第一次提出了出版自由。出版自由也是新闻自由的最早的表达方式。自此之后,新闻自由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目前,新闻自由的具体性主要表现在公众拥有创办新闻媒介权、发表权或报道权、编辑权、采访权、保护新闻来源权、使用传媒权和对新闻侵权的诉讼权。可以说,自新闻自由出现以来,它已经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例如,美国的免预检制度就是新闻出版自由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有了新闻自由权并不表示新闻工作者和公众有着绝对的新闻自由,而是相对的自由。新闻自由的属性决定了新闻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新闻自由的政治性使它成为了服务于某个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的工具,新闻自由的相对性表示新闻自由不能损害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新闻自由的具体性表现出抽象的、超阶级的自由是没有的例如,在西方国家,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的自由,而在社会主义社会,新闻自由是社会主义领导者的自由。但无论是在哪种社会制度下,新闻自由都无法超越必然性的限制,这种必然性包括事实的真相、真实、社会发展趋势等报道内容的真理性。在任何制度完善的国家,新闻自由都是受法律严格限制的。只有统治阶级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被统治阶级永远不能有真正的新闻自由。就拿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弥尔顿来说,虽然他在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他的观念与现代意义上的新闻自由相去甚远。在他看来,出版自由应该属于庄重、高尚、诚实既有教养的人们的特权,这些人应该享有不受新闻检查的自由,而在当时罗马天主教徒和影响较小的新闻工作者,则不符合他的标准,所以他主张拒绝给这一部分人以充分自由。从中也可以看出新闻自由的阶级性根深蒂固。中西方对新闻自由的观点并不一致,在中国始终以广大人民利益和社会稳定为前提,而西方更倾向于个人。一旦中西方意识形态发生冲突,新闻自由这一原则就不会起什么作用,常常出现互相攻击的局面。就如德国解雇某亲华主持人一样,完全出于意识上的偏见。张丹红事例也说明了这一点。德国华人记者张丹红“因言获罪”,被德国之声停止了工作,免去中文部副主任职务。根据德国之声的解释,张丹红获罪的原因是“她的一些表述和德国之声所秉承的主导理念不相符合”。一批德国知名专家、学者发表公开信,力挺张丹红。他们认为张丹红对于“藏独”支持者在电视节目现场提到的所谓“西藏语言文化遭到破坏”等问题的辩驳,是“基于事实得出的结论”。他们援引张丹红辩驳的原话“仅在西藏的拉萨大学,就有数千名学生学习西藏文化”,来说明张的观点是出于事实依据,而不是像对方一味的污蔑与诋毁。后来德国资深退休记者福尔克尔布罗伊蒂加姆在德国新莱茵报网站发表文章充当“封口”口袋编织者的德国之声,文章说张丹红被“封口”,是因为她在德国的新闻活动中,没有按人们“预想的、期盼的,而且大多数人都在做的”那样,对中国进行漫骂,而是表达了客观的观点。文章也引用了张丹红在节目中的原话:“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才使得中国4亿人脱贫,不再像以前那样出现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饥饿或严寒,或者死于饥寒交迫之中的情况。” 从以上德国新闻同行对于张丹红的声援中,我们不难看出,张丹红的言论是基于对中国的真实反映,并非所谓的“替中国辩护”或者“为中国说好话太多”。然而说真话何以与德国之声理念相左,这实际上牵涉到一个西方新闻自由双重标准的问题。德国之声是德国的国际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互联网站。按照它自己的标榜,其理念是致力于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论坛”,“促进各民族间的理解和交流”等。然而通过张丹红事件,我们对这个所谓“畅所欲言的论坛”有了本质的了解,原来德国之声所秉承的新闻自由不过是政府或利益集团事先规定好的自由,符合其价值标准的,自由就有效,否则就让其噤声。诚如北京奥运会之前CNN大嘴卡弗蒂对于中国的无理攻击,在他们看来这是所谓的“言论自由”,而这种“自由”用在张丹红身上则另当别论了。在我国,“胡绩伟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新闻法, 应是一部新闻自由的保护法,因为我国的新闻自由还不充分,应当根据宪法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制定新闻法来保护和发展新闻自由。制订新闻法的目的就是要用法律的形式,保障我国人民的新闻自由,促进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发展。新闻自由就是新闻传播工具搜集、发布、传播和接受新闻信息的自由,当然也包括创办新闻工具的自由;另一方面,它是人民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反映社会舆论、发表对社会各种问题的看法、以及发表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创造成果的自由。”作者:唐润华、李秀萍,胡绩伟提出新闻自由新定义,来源:中文核心期刊,1988年05期在我国的最近几年,新闻自由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诚如李希光教授所说“我们都说争取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包括每一个新闻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但是很难达到”其实这也正是我国新闻自由发展的现况。同时,在我国,滥用权利的现象十分普遍,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地负面影响。而缓解甚至解决这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新闻发挥作用,因为新闻媒体是人民了解资讯和监督政府的重要渠道,所以新闻自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试想:人民监督政府需要通过新闻媒体,然而在没有新闻自由的情况下,控制新闻媒体的又是政府本身。那么人民又岂能真正监督得了政府?所以,在一个没有新闻自由的社会里,人民对政府的监督,只能是空谈。 有人说:实行了新闻自由,把社会或统治阶级的太多负面的东西都爆出来,这是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其实,各个国家对于新闻自由的真正实现是有此顾忌的。他们害怕暴露出对自己统治阶级的负面新闻,造成社会的动荡,影响自己的统治地位。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将社会阴暗面藏起来所造成的只是表面和谐的假象。只有通过新闻自由,真正的将社会负面的问题揭露出来,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也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和谐。在上世纪初的美国,社会上也充斥着许多的弊端和不和谐的东西。但是,美国的媒体人却很好地扮演了“监督者”和“挖掘者”的角色。他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社会上和政府里面的丑陋现象挖掘出来,让他们曝光在光天化日之下,接受人民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谴责。他们都坚信只有这样才能够有解决这些问题和弊端的可能。最终,历史证明他们是对的。 目前,在国际上还存在着很多反华势力,很多反华势力都在钻中国新闻的空子。实现真正的新闻自由,不但不会让反华势力有机可乘,反而能使他们无计可施。例如在西藏打杀抢烧的事件上,西方媒体对此事件进行了歪曲事实的报道,这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激愤。但是我们也应该从自身来找原因那就是我国在新闻报道上的不自由和不透明。如果我国有高度的新闻自由,除了国家各方面的机密外,通过新闻开放给世界各国人民,那么西方媒体也就没有歪曲报道的机会。而伊拉克却不是这样,在这样的战乱时期,但关于伊拉克的谣言却是很少。因为伊拉克是“透明的”,是开放给各国媒体采访监督的。甚至,美国大兵在伊拉克虐囚丑闻,还是美国自己的记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