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的风险及对策.doc_第1页
跨国并购的风险及对策.doc_第2页
跨国并购的风险及对策.doc_第3页
跨国并购的风险及对策.doc_第4页
跨国并购的风险及对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我国集团公司跨国并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控制 摘要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集团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国内具有资本实力的大中型集团公司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运行环境与全球化经济活动密切联系起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集团公司开始将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实施全球化战略、快速积累资本、占有资源、扩张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策略。但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准备不充分,加上对于跨国并购的理解研究与参与程度的不够,导致我国集团公司在跨国并购活动中,存在并面对着很多风险,致使跨国并购活动的不顺利进行。这要求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我国集团公司跨国并购理论,从而指导我国集团公司的国际化经营、全面与世界接轨、参与世界竞争。本文是结合案例研究近年来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存在的风险及原因,针对问题结合相关典型案例加以分析,并提出防范解决集团公司跨国并购中存在风险的策略。关键词 跨国并购 风险 控制 The main risk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our group companies and controlAbstract Since its accession to the WTO,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has rapidly improved,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size of the group company in China continue to grow, domestic large and medium-sized group company with the capital strength to go abroad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f globaliza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operating environment close contact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a growing number of group companies began to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globalization strategy, the rapid accumulation of capital, the share of resources, expansion of the new strategy to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However, inadequate prepa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y of the group company in China, coupled with understanding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the level of participation is not enough, the group company in China in the cross-border M & A activity, there is the face of many risks, resulting in cross-border M & A activity not proceed smoothly. This requires more in-depth study of our group companies cross-border M & A theory to guide the group company in Chinas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full integration with the world, and participate in world competition. This article is a case study of the status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enterprises in recent years, analysis of risk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o analyze a typical case of the combined problem, and propose strategies for risk prevention to solve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the company of the group.Keywords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Risk;Control目 录引言5一、我国集团公司跨国并购的概述5(一)跨国并购的含义5(二)我国集团公司跨国并购的特点51并购主体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52并购集中于资源采掘和技术密集型产业63并购对象多为欧美发达国家企业64并购战略以横向并购为主65并购的支付方式多以现金为主66并购的本土化最低7二、我国集团公司跨国并购的现状分析7(一)跨国并购的规模和金额持续上升7(二)覆盖地区和行业广泛7(三)并购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发展8(四)并购的目标公司多为经营业绩不佳甚至面临倒闭8三、我国集团公司跨国并购的风险及原因8(一)跨国并购风险的概念8(二)我国集团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主要风险91.政治法律风险92.目标企业估价风险103.财务风险114.信息风险115.融资风险126.汇率风险12四、解决我国集团公司跨国并购的风险控制策略13(一)加强政治沟通并了解对方相关法律13(二)对目标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14(三)制定并购的资金预算防止财务状况恶化14(四)信息风险对策14(五)合理融资15(六)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规避汇率风险15结论15致谢17参考文献18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跨国公司并购成为了令人瞩目的集团公司发展趋势。自加入WTO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国内具有资本实力的大中型集团公司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运行环境与全球化经济活动密切联系起来,跨国并购成为了集团公司实施全球化战略、快速积累资本、占有资源、扩张市场的重要途径。但实施跨国并购涉及的问题多而复杂,在我国集团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必将面临各种风险,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集团企业跨国并购理论并对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充分分析,探讨如何对现已存在的问题及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以此来推动我国集团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一、我国集团公司跨国并购的概述(一)跨国并购的含义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被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跨国公司的国际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市场和两个以上政府控制下的法律制度,其中“一国跨国性企业”是并购发出企业或并购企业,“另一国企业”是他国被并购企业,也称目标企业。这里所说的渠道,包括并购的跨国性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或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两种形式,这里所指的支付手段,包括支付现金、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形式。而跨国公司的国内并购是指某一跨国性企业在其国内以某种形式并购本国企业。(二)我国集团公司跨国并购的特点 1并购主体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 并购的主体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政府主导型的并购为主,并购的主体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大多数大型中国公司均属中国政府所有。目前中国最大的10家公司均由政府控制,而最大的30家中国公司中,80为国有企业。正因为如此,我国的一些大规模并购活动都是由政府长期酝酿和最终决策的,政府是实质谈判成功的关键。比如宝钢集团是中国钢铁业最大的企业,2009年8月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各出资3800万美元,合资在巴西组建宝华瑞矿山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铁矿石业务,年产能力为800万吨优质铁矿石,其中600万吨供应宝钢和中国市场。随后几年,宝钢在海外设立经营机构,陆续在日本、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南非、新加坡、香港、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公司,从事钢铁产品、冶金原料、远洋运输、工程装备等业务。这些大规模并购活动,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完成的。 2并购集中于资源采掘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此次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浪潮具有鲜明的产业分布特征,即多数跨国并购案例集中于资源采掘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因为中国在这两个行业具备一定的优势。比如联想并购IBM PC等等。这些并购案例的收购企业都是国内家电、通信和IT等高技术行业以及油气开发等资源型企业的领头羊,被并购的目标企业也都同属于这些产业。而占中国制造业近半壁江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鞋帽等还没有出现重大的跨国并购案例,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部分在做生产,而在价值链占据大比例的研发、设计、营销则被国际企业掌握,中国企业还不具备并购的能力。 3并购对象多为欧美发达国家企业 从已发生的并购案例来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象多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以往的跨国并购都是以发达国家企业并购发展中国家企业为主,因为一般的认识就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实力比较强,发生并购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中国的海外并购都指向了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如,联想就是并购了IBM PC,这一并购让国人和世界都感到震惊,原因就在于联想实施了逆向并购行为,这让西方国家认识到中国强大了的同时,也使他们怀疑中国企业并购成功的可能性。 4并购战略以横向并购为主 并购是以横向一体化为主还是以纵向一体化为主,或者两种并购战略混合的并购,体现了不同的并购战略。中国企业此次海外并购体现了并购战略上的一致性,即都是以横向并购为主。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主要是那些通过在国内的经营,在制造能力、成本控制、质量管理、运营管理有一定的优势,以及由于劳动力低成本而具有的价格优势和国内市场优势,但是缺乏核心技术和国际化的品牌。规模的悬殊导致了竞争实力的巨大差距,使中国企业依赖国内低廉劳动力形成的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同时降低了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产出效率。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把自己做大,而横向并购是迅速做大自己和获得规模效应的最有效办法。 5并购的支付方式多以现金为主 近期的交易显示,股票和其它证券的使用亦见增长,但现金在跨国收购活动中仍是主要的支付方式。联想收购IBM PC业务的总代价为l2,5亿美元,其中有6亿美元是以股份形式支付,即交易完成后,IBM拥有联想189股权,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开价185亿美元,全部以现金收购。 6并购的本土化最低 与很多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本土化程度是最低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并购后,所使用的管理模式仍是中国人掌控的管理模式。用跨国经验很少的中国人去国外管理公司,从风险管理角度看是很不稳重的。虽然有的企业启用了当地人做CEO,但是你如果听到了那个CEO抱怨中国的控制方式时,你就会知道那不仅仅是用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结构性的问题。 二、我国集团公司跨国并购的现状分析2011年,我国集团企业并购继续潮风起云涌,全球四大会计所之一普华永道在京公布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均创纪录,交易数量207宗,金额达429亿美元。进入2012年,并购势头更加猛烈,很多收购对象都是全球一流企业。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从并购金额来看,第一产业为零,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占85.91%,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4.09%。目前来看,我国集团企业跨国并购的主体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大中型企业,而在这些大中型企业中,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占有很大部分的比重,如中信集团、首钢集团、 中化总公司、 中建总公司等,这些企业为我国企业集团跨国并购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在我国集团企业不断地全球化跨国并购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国有企业凭借着较为雄厚的资金、与政府较为密切的关系,使其能在跨国并购中更具比较优势。但在最近几年的我国集团企业跨国并购中,民营企业开始在跨国并购中崭露头角,著名的除了万向集团收购美国 UAI公司(Universal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C)外,还有华立集团收购菲利普半导体公司的CDMA手机分部等,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显。总体来说目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为:(一)跨国并购的规模和金额持续上升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的规模和金额屡创新高。2005年2009年,还没有一宗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项目的交易额超过10亿美元。而2010 年以来,我国海外并购金额越来越大,成功并购涉及金额10 亿美元以上的已成普遍,已公布的对外收购总额从18 亿美元攀升至82.5 亿美元。 (二)覆盖地区和行业广泛 我国企业不仅将并购目标投向发展中国家,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也成为了选择的地区。并购覆盖地区广,行业分布广泛。仅2010 年一年,我国已将在全球172 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全球发概率达到 71%,跨国并购涉及的行业延伸到电气、计算机、网络、饮用水、医药、金融类等领域,其中跨国并购中金融类投资增长迅速。2007 年,我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及并购数额可达 400 亿美元以上,其中金融类的几笔大的跨国并购交易已达 150 多亿美元,而在 2010 年仅为 35.6 亿元,同比增长速度为420%,充分说明目前我国金融企业跨国收购的快速发展。 (三)并购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发展 我国的海外并购中国有控股企业占据了很大比重,2008年以来进行的几笔大的跨国并购中几乎都是国有企业进行的。但是2011年之后,我国跨国并购企业既有国有控股企业,也有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并购主体呈现多元化。私营企业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也开始了国际化经营之路,以其明晰的产权、灵活的经营激励机制和内生的国际化需求将会成为我国业跨国并购的主流。虽然由于受自身规模和资金约束,私营企业跨国并购额与国有企业相比,只占次要地位,但是跨国并购的主体多元化趋势将是不可避免的。 (四)并购的目标公司多为经营业绩不佳甚至面临倒闭我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由于自身实力和经验不足等原因而缺少流动性,因此是目标公司出现业绩下滑和濒临破产后陷入困境才会与对方谈判,这样导致预期的效应难以发挥,更严重的使我国企业陷入财务或经营危机。 三、我国集团公司跨国并购的风险及原因当我国集团企业在全球跨国并购舞台上占一席之地,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如联想、海尔、中海油等在海外国际市场并购中开始崭露头角。借助跨国并购的机会,我国集团企业迅速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市场的资源配置,获取较大的经济贸易利益。但是由于我国集团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还处于成长发展期,跨国并购经验匮乏,从我国集团企业跨国并购的周身环境到集团企业自身都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因素,这些潜在的风险使得并购成功率并不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我国集团企业跨国并购风险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在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所遇到各种风险的基础上,讨论跨国并购风险控制的作用和基本模式,并根据跨国并购特点提出了风险控制策略。 (一)跨国并购风险的概念所谓跨国并购风险,是指由于并购活动的投资投入后,在未来期间对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未来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偏差或变动。用财务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企业跨国并购,其动机在于实现净现值最大化,但由于受到未来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以及企业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实际的现金流入量会与其期望值具有极大地偏差;再加上企业自身价值确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折现率、利润率等信息传递不通畅、市场缺乏效率以及会计技术、会计处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净现值最大化的目标的实现存在很大的不可准确预测性,即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自始至终存在的并购风险。同时,企业在跨国并购活动中达不到预定目标的可能性以及由此给企业正常经营和管理所带来的影响程度。如果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对风险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各种后果,如并购失败、并购后企业业绩下滑、并购后被动出售或分离等问题。(二)我国集团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主要风险我国集团公司跨国并购风险是贯穿于并购活动的全部过程当中的,只要存在并购行为,就有并购风险产生的可能,结合以下案例,我国集团公司跨国并购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以下几种: 1.政治法律风险政治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与国家主权、国家利益相关的政策性法律的更改变动而导致的经济环境的变化,该变化作用于企业,给企业跨国并购造成影响,导致企业跨国并购所产生的经济收益与预期期望值产生偏差不一致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各国政府往往会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即国家主权、国家利益的需求,在某一时期对跨国并购的态度发生转变从而对跨国并购的规则产生了对本国政治法律进行修改变动的内在动机, 并将对于国家主权和利益的需求反映在其制定的相关政策与新法律法规中。2009年中海油以总额185亿美元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比竞争对手雪佛龙公司高出15亿美元。然而,这次收购受到美国国会的强烈反对,众议院就以333票比92票的优势,要求美国政府终止这一收购计划,并以398票比15票的更大优势,要求美国政府对收购本身进行调查。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中海油不得不宣布放弃竞购。 又如2010中集集团披露,公司与荷兰博格工业公司签订协议,将间接并购荷兰博格工业公司75%的权益,涉及金额达1.1 亿欧元。随即,欧盟委员会表示,欧盟反垄断机构将对此项交易进行调查。欧盟委员会主要怀疑中集集团在全球罐式集装箱这个细分产品上的市场占有份额过高,这样将损害客户和其他竞争对手的利益。中集集团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及荷兰博格工业公司根据欧盟对并购一事的审查进程判断,经协商后决定终止双方此前达成的交易协议。两家世界上最大的液态集装箱生产商的并购案在经历了6个月的努力后,就此宣告失败。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国家因为担心外国企业并购,将在对本国企业收购之后,对本国企业造成垄断性经济,而导致阻碍本国企业的发展,出于这一原因的考虑,大多数国家面对外国企业收购本国经营良好的企业的情况时,持反对态度。再者,各国政府考虑到本国的发展战略,会对某些特定行业进行保护,进而采取限制措施,对于这类特殊行业设定为限制外资进入领域,对其进入本国经济市场进行控制限制,从而限制其不能快速的达到跨国并购的目的。例如我国为保证部分战略性产业和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设置了相应的产业准入限制和金融管制政策。按照现行规定,凡海外投资超过一定规模的项目,都要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查批准,涉及不同行业的还要进行会审。 决策审批程序繁琐且效率低下,不利于企业迅速捕捉跨国并购的良好机遇。这些都要求我国集团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的同时,要充分了解目标企业所在国对外资并购的态度。只有完全真实的了解了目标企业所在国对外资的态度,才能尽可能的降低政治法律风险给企业跨国并造成的损失。2.目标企业估价风险 评估风险是指由于并购过程的信息不对称,对目标企业调查研究不足,信息收集不充分,使得对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失误,出现收购价过高的风险。在企业并购尤其是跨国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普遍存在。国内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在这点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我国企业缺乏对国外企业长期的跟踪观察,对目标企业信息了解不透彻,加之地区环境的差异、市场结构的不同、企业文化的区别,使这一因素成为阻碍国内企业评估进程的首要因素。在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的管理人员会为了提高并购价格,而有意隐瞒公司的财务潜亏损、负债等不利消息,夸大技术专利、品牌价值、市场地位等无形资产,从而导致收购方做出错误的评估决策,致使并购成本无端增加,并由于对潜在危机预计不足而陷于被动地位,最后导致评估结果偏离企业实际价值。 2010年,首钢收购秘鲁铁矿公司,在首钢并购秘鲁铁矿过程中,由于对秘鲁政府意向调研不充分,对参与投标的其他几个竞争对手也不了解,首钢在投标中一下子就开出了远远高出对手的1.2亿美元高价,这导致首钢在以后多年中长期存在贷款规模过大、偿付能力偏低、每年支付银行的财务费用过高等问题。通过如上案例我们都知道,企业并购是指并购企业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被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不言而喻,在并购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便是如何收买?收买形式怎样?以一个什么样的价位收买?在跨国并购中,收买价格是并购活动双方最关心的问题,价格评估成为了并购活动的核心,价格评估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并购成败。目标企业的价值决定了这次并购价格的大致区间,但与此同时,并购双方在市场中地位、 双方对资产收益的预期、 对未来经营环境的预期以及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会计准则等其他因素也对并购价格产生一定影响。这些影响因素都增加了准确评估并购目标对象的难度。是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面临损失的可能性,所以我国集团企业跨国并购中,目标企业估价风险带来的损失是不容小觑的。 3.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当目标公司的价值以所在国货币标价,且该种货币利率趋于下降时,表明该国的货币在增值,因而其股价、债券的价格就会上涨,这时并购方就可遭受支付更多资金的利率风险损失。当目标公司所在国货币相对于并购方本币趋于升值时,并购方也可能要支付更多的本币,如果融资货币是目标国货币,则会增加融资成本,因而可能遭受目标国货币升值带来的风险损失。2008-2009年,北京京东方斥资5.38亿美元(其中贷款4亿多美元)先后完成了三次跨国并购。并购交易完成后,京东方的资产负债率提高到74.65%,超过了60%的警戒线。为了整合相关业务、应对技术变革的冲击,京东方随后大规模筹集资金,增加研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其间,虽然在2010年通过发行B股筹资20多亿元人民币,京东方的资产负债率依然高达66%。2011年,京东方再度大举借款10多亿美元,甚至不惜将全部房地产、机器设备以及所有保险合同项下的全部权利都抵押给贷款人,其资金紧张状况可见一斑。2011年上半年,京东方亏损9.8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1%。显然,京东方的困境,与花费巨额资金开展海外收购业务密切相关。通过以上案例,京东方存在投资冲动,规模扩张较快。与国际上一般企业资产负债率50%的水平相比,其企业资产负债率水平明显偏高,而并购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由于自有资金不足,无法满足并购的资金需求,其只好扩大贷款规模,将短期贷款用于并购投资,短贷长投现象严重。由于并购投资的回收期长,见效较慢,京东方只好采取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保持贷款规模,有的还要不断地增加贷款,以满足投资需求。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资金周转困难,还贷能力与贷款规模极不相称。4.信息风险信息风险即信息不对称,由于对于目标企业经营的真实状况不了解,信息收集难度大且收集到的信息可靠性不高等原因,导致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的了解与实际发生误差,也可能因为并购双方交易中刻意互相隐瞒某些对自己不利的实情,以致于并购后会给对方带来的损失。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这种风险造成损失,我国集团企业跨国并购活动中,应当仔细的审查核对目标企业的各项信息,同时,这也需要加强对目标企业财务报表、财务舞弊的现象的披露。并购已成为企业迅速扩张和企业家迅速增长财富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都上演着许多扑朔迷离的资本传奇故事。有人为之自豪与狂欢,有人则为此沮丧和懊恼。2009年1月,与法国汤姆逊达成协议,7月底成立合资公司TTE。李东生认为,汤姆逊有品牌、技术和欧美渠道,而TCL可借之作为欧美市场,规避反倾销和专利费的困扰,并喊出“18个月扭亏”口号。但并购后连续两年报亏,2009年10月底,除OEM外,TCL不得不将其欧洲彩电业务砍掉。TCL由于当时信息的不对称,未能预测平板电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错误收购汤姆逊彩管业务,陷入了投资黑洞。5.融资风险 企业跨国并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的筹集到资金,从而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关系到并购活动是否成功。资本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过多,以流动负债去支持长期投资,以致短期内产生偿债的紧迫性。一旦现金流量不足和融资市场利率变动,将导致企业发生偿付困难甚至并购失败。由于跨国并购所需要的资金额都比较大,有时必须采用杠杆收购9来进行运作。杠杆收购又称债务并购,指筹资企业以其准备收购的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作为抵押,通过大量的债务融资来支付并购费用的行为,通常由主收购企业、投资银行或其它商业银行、各类金融机构及投资者组成一个投资群体来完成,其本质就是举债收购。简单的说杠杆收购就是并购公司通过借款来增加公司的财务杠杆以获得目标公司的产权,又从目标公司的现金流量中偿还负债的并购方式。通常并购企业的自有资金只占所需总金额的10左右,投资银行的过渡性贷款约占资金总额的50-70,向投资者发行高息的垃圾债券约占收购金额的20一40”。由于高息风险债券资金成本很高,而收购完成后,目标企业未来资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杠杆收购必须实现很高的回报率才能使收购者获益,否则,收购公司可能会因资本机构恶化,负债比例过高,付不起本息而破产倒闭。 2009年12月,联想以65亿现金及价值6亿美元的股票的价格收购IBM的Pc业务。在支付方式上,联想动用了银行借款,使其资产负债率达到27,虽然依然处于安全线之内,但资金链过于紧张的情况应该是属实的。根据联想20042005年中期年报显示,联想共有约值31亿元的港币现金,另外还有30亿元的港币银行授信额度。为了完成此次收购,除去股票外,以65亿美元现金和5亿美元的负债来看,联想将面l临115亿美元的现金支出,可以说,为了实现这次收购,联想已经倾其所有了。要还清债务,联想集团任重而道远。 6.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跨国并购无论是目标企业定价决策还是融资决策都可能涉及汇率的选择,因此汇率是影响企业跨国并购财务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而言,汇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外币支付风险。无论以自有外汇还是以借入外汇支付并购款,由于并购预测日与实际支付日之间存在时滞,都会使原有预测汇率与支付日实际汇率产生差异,构成外币支付风险。二是外币结算风险。企业在以外币结算销售收入从而清偿债务的过程中,汇率变动会导致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2009年3月中铝并购奥鲁昆项目总投资约29援2亿美元,澳元兑美元汇率当时维持在0.68左右,而2010年7月却一度攀升至0. 9848,升值约40%。由于中铝外汇存款以美元为主,澳元升值使得该项目投资额高达40亿美元。但2010年7月之后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澳元兑美元贬值至0.64,幅度接近40%,使得此前用澳元订购的设备遭受巨大贬值风险。四、解决我国集团公司跨国并购的风险控制策略为扩大生产规模、 获得先进技术和资源、 增强市场竞争力 ,企业开始思考选择跨国并购战略作为自己国际化经营扩张的手段,自跨国并购成为我国集团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方式之初,实施跨国并购涉及的问题多而复杂 ,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风险,我国集团企业跨国并购就面临真不断的风险考验,这些严重影响企业对外投资战略的成功实施 ,因此 ,在对我国集团企业跨国并购中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充分分析之后,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防范对策是必不可少的,进行有效的控制与防范,确保集团企业跨国并购的顺利、高效的实现。跨国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 ,风险控制则是要以尽可能小的成本把风险损失减低到最低限度 ,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和最高的未来收益。(一)加强政治沟通并了解对方相关法律 跨国并购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东道国政府的态度有关,因此可以采取多种渠道对东道国政府、公众和媒体进行适度的沟通和游说,使之充分了解我国企业的并购动机、背景,尽量消除误解和偏见。如通过外交渠道、两国的民间友好机构或目标公司所在国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牵线搭桥等,取得东道国政府的理解和支持,给予跨国并购方以宽松的政治环境。同时在收购目标公司时,可以采取渐进的方式,先以合资或合作的方式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待该国政策宽松时,再考虑并购问题;也可以先不进行全资收购,而是进行控股性收购或接近于控股性收购,待条件成熟后再进一步并购;还可以利用目标公司所在国的一家合资企业作为跨国并购的代理者,以规避东道国政府或当地政府的干预。认真研究目标企业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深入了解和研究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法律制度,是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必修课。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社会,各方面的法律还不健全,很多在国内形成的惯例在国际上可能就是违法行为,因此在并购执行过程中,要对东道国的并购法规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依据其法律对该国是否允许国外投资者并购其国内的公司、对外资并购的一般态度、法律对资产的保护程度、对外资并购的程序性规定、外国投资者在该国享受何种待遇、目标公司所从事的经营活动是否为限制或禁止外资进入的领域以及该国的法律是否完备、稳定、透明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最大限度地防范由于对东道国法律环境的不了解而使企业并购陷入被动局面的风险,在并购的过程中还可以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来切实规避上述问题和风险。(二)对目标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由于我国企业缺乏跨国并购的经验,往往对各种变量的估计过于乐观,因此在并购活动开展初期,企业应该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调查研究,搜集有关生产经营、人员、财务、资产和技术等各方面的信息,对目标企业进行综合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当地权威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或目标公司的客户等多方面收集有关目标公司的信息,全面评价目标公司未来的销售增长、利润增长、对公司盈利的贡献等方面的潜力以及市场份额、品牌等,更准确地掌握目标公司资产的潜在价值,从而对并购价格做出合理的推断,消除信息不对称对企业跨国并购的阻碍。(三)制定并购的资金预算防止财务状况恶化为了确保并购后企业能保持正常的现金流量和健康的财务状况,在实施跨国并购活动前,企业首先应对并购各环节的资金需要量进行核算,并据此制定出被并购企业完全融入并购企业所需的资金数量预算。以预算为依据,并购企业应根据并购资金的支出时间,制定出并购资金支出程序和支出数量,并据此做出并购资金支出预算。并购企业在核算出并购资金需要量及制定支出预算后,还应根据企业财务状况和融资可能性,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做出合理安排,做到在企业现有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确保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活动所需资金的有效供给。另外,在采取现金支付时宜选择分期付款,以减轻并购后的资金压力,降低财务风险。(四)信息风险对策企业信息风险的发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灾害和损失,我们应该重视信息风险的存在,并做好防范措施, 尽量做到风险的少发生或不发生。具体的企业信息风险防范对策应该从下面几个角度考虑:第一,提高信息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企业应该提高全体员工特别是企业高层的信息风险意识,使他们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有一种信息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危机观念,做好主动防范风险的准备。同时,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信息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理论与应用能力,能够判断和运用相关的信息, 增强他们的信息敏感度,而且要培养他们尊重科学的基本职业道德,即要用事实、数据说话,不能仅凭感觉, 轻率地接受某种信息,或以部分信息代替完整的信息, 把过去的信息等同与现在的信息等。并且, 企业也要重视专业的信息管理人才和企业情报人员的引进, 加强信息工作, 提高企业的信息采集、整理、利用的水平, 积极地防范信息风险的发生。第二,减少由于信息公开带来的风险。虽然,企业一定的信息公开是必要的, 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隐蔽性很强的风险,对这种风险我们也应该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方法来应对,可以通过增加企业公开信息的不确定性来避免企业机密信息的泄露,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加强信息语义的不确定性。企业信息公开时间必须适度。打破企业公开信息的规律性。规范企业新闻报道和企业出版物( 如企业内参、企业报刊、企业内部电视台、企业网站新闻等),对其内容进行事先的审查或明确其范围。加强对来访的监管。(五)合理融资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活动前,首先应该对企业的总体价值进行估算,并对并购各环节所需的资金进行合理的预算,并根据这个预算资金数额制定融资计划对每笔资金融入的时间金额和方式都要有详尽的记录和安排,使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确保相关金融机构或政府能够及时有效的对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提供资金援助中国企业要对跨国并购进行融资行为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要想合理的防范避免融资风险的出现和干扰,最有效也是最合理的防范措施就是确定对企业有利的最优资金结构 而组织相关有经验的人员对融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并制定防范措施,是使跨国企业最大限度的取得利益的有效保障 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先考虑内部整体资产结构,有必要的情况下再选择借助外部力量,合理选择并优化融资方式,建立稳固合理良好的资本结构,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所面临的融资风险。(六)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规避汇率风险跨国并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汇率变动的风险,利用目标公司所在国的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市场进行融资,不仅可以解决本国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由于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