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化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业这个曾经有“无烟绿色工业”美誉的朝阳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但由于过分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忽视了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发展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凸显。如:景区旅游资源及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传统文化价值衰退等。要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发展“生态旅游”之外,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文化旅游满足了旅游者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从旅游资源学的角度来说,文化旅游就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它包含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也就是说,在自然物中探寻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实践过程;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历程与风神情态,甚至是不同的社会形态,这引起了人们对异民族与异社会形态的人的好奇;最后,是包含了这种生存方式(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宗教、道德、审美、艺术等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东西。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对文化的特殊或差异体验获得精神愉悦和文化享受的行为,是人们以感受和体验旅游目的地的人文氛围和文化内容为主的旅游活动。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包括:民俗体验旅游、宗教文化旅游、艺术欣赏旅游、教育文化旅游、城市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等。21世纪是一个生态旅游的世纪,也是一个文化旅游的世纪。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来说,旅游业经营的是文化产品。当代需求与消费文化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人类在获得物质文明较大程度的满足之后趋向于追求文化精神价值的满足。因此,人们对文化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对文化高含量的旅游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休闲、娱乐与文化已交织在一起,文化活动与娱乐活动已不再被完全分离开。因此,旅游产品对文化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形成了新的旅游消费观和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模式。多元化旅游需求的核心是旅游者不同的文化旅游需求,旅游者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动机、文化行为、文化感受、文化质量评价、文化效应传播构成了文化旅游需求的导向模式。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以欣赏大自然美景、游览珍贵历史文化艺术瑰宝、获得生动的自然知识和鲜活的人文知识为主的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延续性和可持续性优势旅游资源按其特点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又称为自然风景旅游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然形成的一种资源。包括可供旅游者游览的植物、动物、矿产、山川地貌及美丽风景等。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为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民族性及文化性。其中包括文化古迹、名人遗迹、园林、民族风情、革命遗址、特种工艺、文化娱乐场所以及文化艺术、民族习俗、城乡建设等。 人文景观是其存在地文化的一部分,是具有文化意义的重要旅游资源的外在表象。人文旅游资源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的结晶。它内涵丰富、外延复杂、涵义深刻,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旅游资源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承载着各种文化。它一部分为物质形态的有形资源,如古人类遗址、帝王寝陵、名人故居等;一部分则表现为非物质形态的无形资源,如音乐、戏曲、传说、历史、文学艺术流派、民俗行为形式过程等。无形人文资源既能与其他旅游资源相互渗透,共同构景,丰富旅游资源的内涵,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又可以单独成景。文化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如文学名作和神话传说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不会遭受风雨侵蚀和战火破坏,能够长久保存,并随着岁月的古远,越发珍贵,更具吸引力。而广泛渗透在各种自然旅游资源中的特性,又极大地丰富了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的存在形式。同时,作为一种人文旅游资源,其分布很少受到时空的限制和各种条件的影响,文学名作和神话传说无论表现为何种形态和形式的旅游产品,都可以根据需要来移动和复制。 人文旅游资源的灵魂在于“文化”,而文化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化旅游以“文化”为核心,其开发的自然景观或旅游产品即使不美,甚至被大自然日益“风化”,但因为它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痕迹与文化的成果,仍被旅游者欣赏。众多古迹在历史上屡毁屡建,历尽千百年的沧桑而长盛不衰,至今仍成为旅游圣地,很大程度就是得益于文化的延续性和传承性。人文旅游资源有特定的张力,主要包括人类历史的创造力、民族民俗风情的感染力、人类艺术杰作的吸引力、文学艺术的渗透力。当人文旅游资源被利用时,所有的这些张力会潜移默化地熏陶旅游者。 因为文化的创造与再创造,丰富与光大是随着民族、国家、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延续和发展的。三、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可以提高景点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旅游的核心是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性,文化具有差异性,只有存在差异,才能引起人的注意,才能吸引人。旅游者往往是为了追求精神和文化的享受才进行旅游活动的。因此,旅游地只有体现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色才能吸引旅游者,进而产生旅游消费。一个地方的旅游者到另一个地方旅游,其实就是为了感受文化的差异。这也是旅游者选择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原因之一。 自然景观只有通过民间传说、文人骚客的诗文、导游的解说、游客的思考和理解才能显得直观和丰富。正如英国著名的地理美学家纽拜所说:“风景不是自然物,而是存在于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交接面上”。所以,从旅游客体与文化的联系中可以看出,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指旅游产品的垄断性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吸引力主要来自其旅游资源的特色,而这种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文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旅游地要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就必须在文化上下工夫,加大文化的开发力度,打造鲜明的文化特色。一个地方的景再美,如果没有文化内涵,它的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当前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文化旅游业都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据专家调查,英、美、日、德、法、澳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出境旅游的最大动机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欧洲各国的入境旅游者,进行文化旅游的占65%;在美国人中,27%的人每年在文化旅游的消费总额达数十亿美元。 日本人来华旅游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古迹的占49%,体察民俗风情的占22%,观赏文艺美术的占7%,品尝风味佳肴的占17.5%,其他占4.5%。可见,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8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色旅游文化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垄断性,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很难被复制或移植,这是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业的首要依托条件,具有很高的潜在经济价值。作为一种文化,带给旅游者的印象也是深刻和持久的,能够再次激发旅游动机。这样,在竞争中就减少了可比性,具有垄断地位,容易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因此,对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四、文化旅游可以促使旅游发展实现良性循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支柱,旅游是文化价值表现的重要载体。文化旅游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知识和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的必然结果,是人们在面临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的形势下选择的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其以低消耗、低污染和重创意、重智慧为特点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文化旅游是充分认识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和提升自身文化的过程。文化旅游强调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同步、文化发展与研究的协调,这样可以使许多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在旅游的发展机遇中得到复兴和发展,甚至得以再造和重构。使当地一些原本几乎已经被人们遗忘的各种民间习俗活动呈现出新的魅力,传统手工艺品得到传承和发扬。让当地居民在旅游的巨大受益中,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和独特优势,树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因此,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能提高景点吸引力,创造经济效益,还有利于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文化旅游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之上,强调合理利用资源,更强调有效保护文化遗产,挖掘文化内涵。这样可以缓解环境压力,减少污染和破坏,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促使旅游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五、文化属性本身就是旅游的重要属性旅游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物质消费与文化享受相结合的高层次活动。旅游虽然同时具有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但主要的是文化属性。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项文化活动,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目的或动机从根本上讲是追求精神的享受,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因此,旅游总体上属于社会文化范畴。旅游产品本身属于文化消费品的范畴,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既是一种经济运作过程,又是一种文化创造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旅游活动都可以视为文化旅游。无论是在旅游的物质基础方面,还是在旅游者的精神过程之中,都不可避免地有着文化的印迹。外来的旅游者带来了异地的文化,同时把当地的文化带出去,因为旅游者本来就是寻找特色,寻找文化的差异。人的旅游过程从酝酿开始就不可能脱离文化的影响。人文景观是当地的文化的一部分,是具有文化意义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作为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存在,虽然是中性的,但只要经过人类的改造活动,就会染上文化的色彩,文化也会成为自然景观的内在因素,渗透到各类旅游资源之中,赋予诤隋画意的自然美和人文品位。正如美国学者纽拜所说的:“风景与其说是自然所提供的一种形式外表,不如说它更主要是文明继承和社会价值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旅游资源都离不开一定形态的文化。文化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源泉,也是旅游景观的灵魂所在。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说,旅游是一种感受和体验文化差异的活动,是一种客源地与旅游接待地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当旅游者置身于异地旅游时,其实质就是在亲身感受和体验一种有别于自身母文化的异地文化。“人们旅游的最主要动机之一,就是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产生兴趣”。文化的多样性与人们好奇心的结合,便会产生出游的动机。许多国外游客来华旅游更多的是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习俗和伦理道德感兴趣,希望通过旅游学习和探索异国他乡的历史、艺术、民俗、语言、宗教等文化。六、文化旅游是旅游向深层次发展的内在要求旅游实质上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无论是以自然还是以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点,其本质都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销售文化,旅游者到异地旅游,其本质也是购买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 文化旅游是满足新的旅游需求、提高旅游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旅游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旅游业的竞争也从传统的自然资源竞争向知识竞争、技术竞争、信息竞争转化。可见,旅游业的竞争最终要归结到文化层面上的竞争,文化性竞争将是旅游业向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趋势。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旅游者的文化素养也随之提高,他们对旅游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山水的表层观赏。而希望通过旅游形式来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获得一种审美愉悦。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可以满足游客多种文化需求,使他们不仅感受到自然之美,而且体会到人情之乐,求得新知。生态环境、风景名胜、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等,如果注入文化内涵,则更具游赏性,娱乐性。美丽的自然风光、迷人的人文景观,如果再加上一些神话传说的“修饰”,对于旅游者来说,便会处于神奇、浪漫、风情和充满美感的气氛之中,滋生更美更甜的心灵感受。许多旅游圣地都有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武夷山的玉女峰、桂林的象鼻山、雁荡山的合掌峰等奇异的山石以鸟兽物象喻景者比比皆是,再加上绘声绘色的神话传说,使得山石胜景更富神秘色彩,景点被赋予了某种想象和理念也就成为了文化二因此,即使是纯粹的自然景观,也要依靠文化提升其欣赏品味。云南石林的标志性景点“阿诗玛”,民间动人的传说故事使其更加美丽更加迷人。长江三峡巫山十二峰最著名的“神女峰”,因有巫山神女的传说而使其更加美丽。山东蓬莱的蓬莱阁,因有“八仙过海”的传说而独具魅力。西湖断桥和镇江金山寺因有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而更具浪漫色彩。岳阳楼正是有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喻户晓的名句,使游客在领略洞庭湖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了文人志士的风骨。正如白祖诚先生所说:“我国最著名的第一流品位的山水和自然景观,也都几乎无不在民族历史进程的不断加工和熏染中被注入和融合了文化的内涵与特色,并因此大大增加了其审美价值的吸引力。如果没有了那些早已融入了它们肌体风骨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文章,以及人们不断精巧构思设计建造和配置的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审美价值的楼台亭阁、殿堂庙宇、碑刻雕塑,民俗风情等,那么它们的价值、品位和吸引力不是要大大降低了吗?” 七、结语 旅游是人类对自己所创造的历史文化的一种享受,它完整地开创了把历史的、现实的、文化的、社会的潜在吸引力因素释放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池塘水彩
- 叉车自学课件心得
- 临床教师素质培训
- 做房子手工课件
- 中班垃圾分类教案
- 中职会计要素课件
- 课件框架搭建步骤图
- 幼儿手工制作课件
- 项目干系人培训
- 植物拓染布课件
-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领域进展分享
-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课件
- 农机修理工第三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农机修理工项目技术文件
- 下咽癌护理查房详解
-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护理
- 超龄员工用工免责协议书
-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 成人肠造口护理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6篇(含答案)
- 高效压缩空气系统供应规范(TCECA-G 0225-2023)
-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宣城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