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535 千伏输变电工程千伏输变电工程 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 第一卷第一卷 技术部分技术部分 总目录总目录 第一卷 技术部分 检索号 A01 第二卷 投资估算 检索号 A02 X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I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目录 1 综合部分综合部分 1 1 1 设计依据及范围 1 1 2 设计水平年 1 1 3 工程概况 1 2 系统部分系统部分 2 2 1 电力系统 2 2 2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5 2 3 调度自动化 7 2 4 系统通信 10 2 5 社会影响分析 10 3 变电工程变电工程 11 3 1 概述 11 3 2 主要设计原则 11 3 3 建站条件 11 3 4 变电站主体专业工程设想 14 3 5 大件运输 18 3 6 环境保护 18 3 7 水土保持 19 3 8 节能措施分析和抵御自然灾害评估 19 3 9 变电站扩建工程 19 3 10 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 23 3 11 结论 23 X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II 4 通信部分通信部分 24 4 1 系统一次概况 24 4 2 设计范围 24 4 3 调度关系 24 4 4 地区通信网规划目标 24 4 5 通道要求 24 4 6 光纤通信网现状及接入方案 24 4 7 废旧物资 25 4 8 传输性能指标 25 4 9 网管及同步系统 25 4 10 综合数据网 25 4 11 站内通信 26 4 12 设备材料表 26 4 13 投资估算 26 5 35 千伏线路工程千伏线路工程 26 5 1 概述 26 5 2 线路路径 30 5 3 工程设想 33 5 4 杆塔规划 35 5 5 基础规划 35 5 6 通信保护 35 5 7 其他设施 35 5 8 通用设计及 两型三新 应用 35 5 9 抗灾措施分析 35 5 10 节能分析 36 X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III 5 11 环境保护 36 5 12 劳动安全 36 5 13 专题论述 36 6 附件附件 36 6 1 变电部分 36 6 2 线路部分 39 7 附图附图 42 7 1 系统部分 42 7 2 变电部分 42 7 3 线路部分 43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1 1 1 综合部分综合部分 1 11 1 设计依据及范围设计依据及范围 1 1 11 1 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1 说明工作任务的依据 经批准或上报的前期工作审查文件 或指导性文件 2 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1 1 21 1 2 设计范围设计范围 1 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2 对扩建 改建工程 说明原有工程情况与本期建设的衔接 和配合 1 21 2 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 根据本工程计划投产年 合理选定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 1 31 3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1 3 11 3 1 工程背景 适用于补充可研项目 工程背景 适用于补充可研项目 若项目为补充可研 需在此节描述工程变更的背景 原因 已 批复情况等内容 非补充可研项目不需此节 1 3 21 3 2 接入系统方案接入系统方案 简述接入系统方案 1 3 31 3 3 变电工程变电工程 新建变电站建设规模 新建变电站建设规模 1 主变压器 本期 最终 额定容量比 变压器型式 变压器抽头 接线组别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2 2 高压侧出线 最终 回 本期 回 出线方向简述 3 中压侧出线 最终 回 本期 回 出线方向简述 4 低压侧出线 最终 回 本期 回 5 无功补偿 最终 兆乏 本期 兆乏 扩 改 建变电站概况 扩 改 建变电站概况 扩 改 建 变电站 个出线间隔及相关设备 1 3 41 3 4 线路工程线路工程 分项简述线路工程 起止点 导线型号及距离等内容 1 3 51 3 5 通信工程通信工程 配套通信工程新建OPGW光缆总长度 公里 1 3 61 3 6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 分变电 线路 系统通信简述工程静态 动态总投资 2 2 系统系统部分部分 2 12 1 电力系统电力系统 2 1 12 1 1 概况概况 以下所有现状数据均为截止报告编写的前一年 2 1 1 1 市地理及资源概况 简要描述变电站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 面积 人口及资源优势 2 1 1 2 电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电网的区域范围内电源装机容量和组成 全社会和主网用电量 最高负荷 与周边电网的送受电情况 主网 架结构 与周边电网的联系及其主要特点 分电压等级说明 35千伏 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输变电设备规模 35千伏及以上电网容载比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3 2 主要在建发输变电工程的容量 投产进度等情况介绍 3 电网存在的问题 电网结构方面问题 电源结构方面问题 供电能力方面问题 系统二次存在的问题 其他 2 1 22 1 2 电力需求预测电力需求预测 2 1 2 1 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 1 简要分析 十一五 期间及现状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2 阐述 十二五 期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及产业结构发展趋 势 2 1 2 2 负荷预测 1 简要分析本工程所在供区范围内电网负荷现状 2 根据目前经济发展形势和用电增长情况 结合工业项目的建 设 预测本工程供电片区逐年的电量及负荷 2 1 32 1 3 电力平衡电力平衡 2 1 3 1 电源规划 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电网供区内设计水平年内和远景规划期内的 装机安排 列出规划期内电源名称 机组类型 装机规模 装机进 度 含机组退役计划 表 2 1 3 2 电力平衡 计算与项目有关供区逐年电力平衡 2 1 42 1 4 变电容量计算变电容量计算 根据分层分区电力平衡结果 计算本工程所在地区同电压等级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4 电网容载比 合理确定本工程的建设时间 变压器单台容量和本期 建设的台数 2 1 52 1 5 工程建设必要性工程建设必要性 1 用电增长需要 2 提高电网可靠性需要 3 电源送出需要 4 其他 2 1 62 1 6 变电站接入系统方案变电站接入系统方案 2 1 6 1 电网规划 介绍本工程投产前电网的建设情况 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的电网 规划 2 1 6 2 变电站接入方案 根据电网规划 原有网络特点 负荷分布 断面输电能力等情 况 提出本工程2个及以上接入系统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提出推 荐方案 2 1 6 3 线路截面选择 根据正常运行方式和事故运行方式下线路通过的最大输送容量 考虑电网远期发展 经计算后 确定线路型式及导线截面 必要时 对不同导线型式及截面 网损 电晕等进行详细技术经济比较 2 1 72 1 7 电气计算电气计算 2 1 7 1 潮流计算 1 根据电力系统有关规定 进行典型正常及故障运行方式下的 潮流计算分析 校核推荐方案潮流和网络结构的合理性 并为选择 送电线路导线截面和变电设备的主要规范提供前提条件 备注 35 千伏输变电项目是否进行潮流计算视具体情况而定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5 2 对推荐方案设计水平年进行潮流计算 丰枯期大方式 确定 本期和最终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组数 容量 备注 35千伏输变电 项目是否进行潮流计算视具体情况而定 2 1 7 2 短路计算 1 按设备投运后10 15年左右的系统发展 计算并列出与本 工程有关的各主要枢纽点最大三相和单相短路电流 选择新增断路 器的遮断容量 校核己有断路器的适应性 对于改造工程 需计算 投产年短路水平 2 系统的短路电流宜限制在合理的水平 必要时提出限制短 路电流措施或开展专题研究的要求 2 1 82 1 8 系统节能分析系统节能分析 1 系统方案合理 推荐方案可降低系统供电损耗 可节约电 量 2 导线截面选择合理 能够满足本期及远景潮流输送要求 3 合理配置无功装置 优化全网电能损耗 为调度优化运行 创造条件 2 1 92 1 9 小结与建议小结与建议 说明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投产时间 节能降耗效益 推荐接 入系统方案 工程规模及系统对有关电气参数的要求 必要时提出 需进一步分析研究的关键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2 22 2 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及安全自动装置 2 2 12 2 1 概述概述 对本工程相关的以下问题进行说明 1 本期系统一次方案简述 2 对于线路 接 改接等系统方案 须在此部分详细介绍相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6 关原线路保护的配置原理 通道使用情况 使用年限以及对侧变电 站是否智能变电站等内容 3 对于送出工程和供电工程 应在此部分说明本工程系统保 护部分的设计范围 4 其中 对于涉及拆除现有设施的 应严格按四川省电力公 司发布的 四川省电力公司废旧物资管理办法 试行 及 废旧物 资管理标准 Q GDW 19 257 2012 21208 进行相关设计和费用计 列 2 2 22 2 2 系统继电保护配置系统继电保护配置 3535千伏线路保护千伏线路保护 1 配置原则 摘录与本工程相关的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修订版 四川省电 力公司电网装备技术标准 等规程规范和文件中的原则 要求 2 配置方案 结合设备配置现状和配置原则 作出本工程35千伏线路保护配 置方案 1010 千伏线路保护千伏线路保护 根据本工程出线规模 计列本工程10千伏出线保护配置数量 2 2 32 2 3 对通道的要求对通道的要求 所有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对通道的要求 均应在本部分加以说明 如 接口方式 传输延时等 2 2 42 2 4 对相关专业的要求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对CT 直流电源等的要求 应在本部分进行 说明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7 2 2 52 2 5 设备材料表设备材料表 站站 本侧 本侧 系统继电保护设备配置表系统继电保护设备配置表 序号序号设设 备备 名名 称称数量数量单位单位备备 注注 1 35 千伏光纤电流差动保护 套 2 35 千伏过流保护 套 3 35 千伏分段保护 套 4 35 千伏桥断路器保护 套 注 备注栏中 应说明本行所计设备的建设性质 即 本期新增 或对已有设备进行升级 改造 扩容 拆除 站站 对侧 对侧 系统继电保护设备配置表系统继电保护设备配置表 序号序号设设 备备 名名 称称数量数量单位单位备备 注注 1 35 千伏光纤电流差动保护 套 2 35 千伏过流保护 套 3 35 千伏分段保护 套 4 35 千伏桥断路器保护 套 注 备注栏中 应说明本行所计设备的建设性质 即 本期新增 或对已有设备进行升级 改造 扩容 拆除 2 32 3 调度自动化调度自动化 2 3 12 3 1 概述概述 概述本工程调度自动化部分设计内容 其中 对于涉及拆除现有设施的 应严格按四川省电力公司发 布的 四川省电力公司废旧物资管理办法 试行 及 废旧物资管 理标准 Q GDW 19 257 2012 21208 进行相关设计和费用计列 2 3 22 3 2 调度关系调度关系 根据相关调度管理体制及规程规范要求 明确调度关系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8 2 3 32 3 3 相关调度端系统现状相关调度端系统现状 本节重点说明与本工程相关的调度端EMS系统 电能量计量主站 系统等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地区地区 地调地调 1 概述地调EMS系统现状并说明远动数据传输通道 2 概述地调电能量计量主站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2 3 42 3 4 远动系统远动系统 根据相关规定 说明远动系统主要功能及技术要求 明确远动 信息内容及远动信息采集和传输要求 提出远动系统配置方案 2 3 4 1 远动系统主要功能及技术要求 1 远动系统主要功能 2 远动系统主要技术要求 2 3 4 2 远动信息内容 根据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 T5003 2005 的 有关规定 并考虑各调度中心对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的要求 明确变 电站本期需采集的远动信息 1 遥测信号 2 遥信信号 2 3 4 3 远动系统方案及信息传送网络 1 远动系统方案 明确变电站远动系统方案及信息传送方向 2 远动信息传送网络 明确远动信息传输方式 明确远动通道及传输协议要求 2 3 52 3 5 电能计量厂站系统电能计量厂站系统 2 3 5 1 计量关口点和考核关口点设置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9 根据各相关电网电能量计量 费 建设要求 提出本工程计量 费 考核关口计量点设置方案 2 3 5 2 电能量计量厂站系统方案 明确电能量采集处理终端配置方案 2 3 5 3 电能量信息传输网络 1 电能量信息传输方式 2 电能量信息通道及传输协议要求 提出电能量信息传送及通道配置要求 2 3 5 4 电能量计量厂站系统技术要求 1 电能量采集装置技术要求 2 电能表技术要求 2 32 3 6 6 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 根据相关调度端调度数据网络总体方案要求 分析本工程节点 在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 提出本工程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配 置要求 网络接入方案和通道配置要求 2 32 3 7 7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根据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要求 分析本工程各应用系统 与网络信息交换 信息传输和安全隔离要求 提出二次系统安全防 护设备和软件配置要求 2 32 3 8 8 设备材料表设备材料表 3535 千伏项目主要设备材料表千伏项目主要设备材料表 序号序号设设 备备 名名 称称单单 位位数数 量量备备 注注 1 电力调度数据网络接入设备套 2 二次安全防护配置套 3 电能量采集装置套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10 4 地调二次系统配合费万元 5 监控中心二次系统配合费万元 2 42 4 系统通信系统通信 本工程通信方式采用光纤通信 详细设计见本卷册第四章 2 52 5 社会影响分析社会影响分析 2 52 5 1 1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论述本工程建设对将对当地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 52 5 2 2 社会稳定风险及对策分析社会稳定风险及对策分析 2 5 2 1 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评价 对本工程建设可能会引发的各类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 1 工程合法性 合理性遭质疑的风险 1 风险内容 2 风险评价 2 工程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风险 1 风险内容 2 风险评价 3 群众对征地及生活环境变化有争议的风险 1 风险内容 2 风险评价 2 5 2 2 社会稳定风险防范措施 论述本工程建设所采取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2 52 5 3 3 小结与建议小结与建议 说明本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结果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11 3 3 变电工程变电工程 3 13 1 概述概述 3 1 13 1 1 变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变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 简述变电站拟接入的电源 负荷 以及对电网网架的改善等作 用 说明变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 要求插图示意拟接入变电站的电源位置和变电站主要供电区域 3 1 23 1 2 接入系统方案接入系统方案 简述推荐的变电站35千伏接入系统的方案 3 1 33 1 3 选址区域选址区域 根据变电站的系统功能和推荐的接入系统方案 论述合理的选 址区域 并分别标示于插图中 3 1 43 1 4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 变电工程建设规模 简述主变 各电压等级出线 无功补偿的 最终和本期规模 明确本输变电项目对侧间隔扩建规模 若无间隔 扩建 应明确说明 3 23 2 主要设计原则主要设计原则 简述变电站建设的主要设计原则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修订版 的执行 情况应在本节专门论述 通用设备的执行情况应在本节专门论述 两型一化变电站的设计原则的执行情况应在本节专门论述 3 33 3 建站条件建站条件 3 3 13 3 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 简述区域地形地貌等地理特点 并重点论述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12 地质构造 说明区域地质 区域构造 地震 说明地震活动情况 确定地震基本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值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设计地震分组 区域地层 简述区域内代表性的地层分布情况 站址区域水文条件 简述区域内水文条件 站址区域气象条件 简述气候区及其特征 简述降雨量及其季节性 列出设计风速 各气温特征值 雷暴日 积雪及覆冰 海拔 气压等主要设计气象条件 并说明数据来源及采信理由 站址区域污秽情况 说明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中的污区划分及区域污秽发展情况 3 3 23 3 2 站址方案一技术条件站址方案一技术条件 站址概况 说明站址详细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特征 如相对主要市镇及规 划区 公路的方位和距离 简述协议取得情况 简述土地性质 应明确是否涉及基本农田 林业保护区 退耕 还林地等 压覆矿情况 地形地貌特点 明确地质构造 防洪涝及排水 水源 大件运输情况等有无颠 覆性 指可能影响站址成立 或制约性因素 指需要采取特殊工程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13 措施 站址的拆迁赔偿情况 简述地下及地面设施和附着物拆迁赔偿情况 出线条件 简述站址近区出线走廊情况 站址水文气象条件 水文条件 说明频率2 时的年最高洪水位 最高内涝水位 或历史最高内 涝水位 对洪水淹没或内涝进行分析论述 气象条件 列出气温 湿度 气压 风速及风向 降水量 冰雪 冻结深 度等气象条件 若数据完全同前述区域气象条件 在本节注明即可 但对受微地形影响的参数如设计风速 覆冰厚度等 若有差别应明 确说明 站址水文地质及水源条件 说明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位情况及对变电站地下设施腐蚀性 说明水源 水质 水量情况 站址工程地质 地质构造 根据勘测资料对站址稳定性作评价 地层岩性 说明站址地形地貌特征 地层岩性 岩土结构 成 因类型及分布 确定地基类型 不良地质作用 说明站址及附近地区的不良地质现象 并对其 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地基 建议地基处理方案并预估工程量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14 土建工程量 土石方 说明土质结构比 预估土石方工程量 如有需要 说 明取土土源 弃土地点及相关协议取得情况 并简述必要性 挡墙 说明主要型式 设置范围 埋深和高度 并预估工程量 8 进站道路和交通运输 说明进站道路的引接方案 需新建及改造的进站道路长度 工 程量 说明因站址位置不同 大件运输特殊措施及费用的差异部分 9 站用电源 说明站用电源引接方案和线路长度 对侧间隔等情况 10 电磁及噪声干扰 说明对站址附近通信设施的干扰情况 说明周边环境敏感地区及在电磁环境和噪声干扰方面对工程建 设的影响 并提出应对措施 11 施工条件 简述施工场地情况和水源 电源 通信方案 12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简述与政府达成的相关协议文件 如用地 电缆补差等 站址 外油气 炸药库等设施对站址的影响等 3 3 33 3 3 站址方案二技术条件站址方案二技术条件 内容同 3 3 2 3 43 4 变电站主体专业工程设想变电站主体专业工程设想 对于以下情况 应在对应的章节中增加专题论述 加深可研工 作深度 详细说明工程条件 论述采取特殊工程措施的必要性 详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15 细说明其工程量和对应的费用构成 采用特殊地基形式的 应详细论述地质工程条件和必要性 需大量弃土 取土的 应与就地平衡方案做技术经济比较 或 根据工程条件 规划要求等详细论述必要性 并提供弃土 取土地 点和相关协议 进站道路 边坡治理或挡墙 取水或排水等单项工程费用较大 的 应提出 2 个 含 以上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方案唯一的 应详细论述工程制约条件和必要性 并详细说明工程费用构成和对 应的工程技术措施 工程量 3 4 13 4 1 电气主接线电气主接线 提出各电压等级和站用电接线的最终和本期接线形式及采用理 由 其中主变及无功 接地变或站用变的最终及本期规模 以及是 否与通信专业采用一体化电源方案在本节也应明确 3 4 23 4 2 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型式及设备选择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型式及设备选择 根据主接线和设备选择 结合建站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提出各 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型式推荐意见 提出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的初步意见 3 3 4 34 3 电气总平面电气总平面 说明各电压等级出线形式和通道情况 根据站址地形地貌及地 质条件 排水条件 进站公路情况等 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电气 总平面方案 3 4 43 4 4 防雷接地 照明及站用电防雷接地 照明及站用电 简述避雷针的布置方案及其接地要求 简述避雷器的配置方案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16 根据土壤情况 提出接地网型式 需采用外引 深井 接地模 块 高土壤电阻率表面处理等措施时 应对方案及其必要性 可行 性作简要说明 简述全站站用电 照明 动力的配置方案 3 4 53 4 5 系统保护系统保护 引用系统二次的主要结论 简述变电站系统保护设备配置方案 3 4 63 4 6 站内通信及自动化站内通信及自动化 详细设计见本卷册第四章 3 4 73 4 7 电气二次电气二次 根据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国家电网公司十 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修订版 四川省电力公司电网装备技 术标准 等规程规范和文件中的原则 要求 分别对变电站自动化 系统 含主要设计原则 监控范围 系统构成 系统网络 系统软 件 系统功能 设备配置等 元件保护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 全站时间同步系统 以及计量 二次设备组屏及布置等方面的配置 原则 方案进行描述 3 4 83 4 8 站区总体规划和总布置站区总体规划和总布置 说明站区总体规划的特点 进出线方向和布置 说明进站道路的引接方案和长度 说明对站区总平面布置方案和竖向布置方式的设想 场地设计 标高的选择 场地坡度 说明站区防洪防涝措施的规划 填写下表 总平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平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17 序序 号号 名称名称单位单位数量数量备注备注 1 变电站总占地面积 hm2 1 1 围墙内占地面积 hm2 1 2 进站道路占地面积 hm2 1 3 其它占地面积 hm2 2 进站道路长度 新建 改造 m 挖方 3 变电站总土石方工程 量填方 m 挖方 3 1 站址土石方工程量 填方 m3 挖方 3 2 进站道路土石方工程 量填方 m3 3 3 建 构 筑物基槽余土 m3 3 4 外购土或取土工程量 m3 3 5 外弃土工程量 m3 4 围墙长度 m 5 挡土墙体积 m3 6 护坡面积 m2 7 站内道路面积 含站内停车场 m2 8 户外配电装置场地处理面积 m2 800 800 及以上 9 电缆沟长度 600 600 及以上 600 600m 10 站区总建筑面积 m2 11 站内给水管线长度 m 不包括消防管路 12 站内排水管线长度 m 13 站外供水管线长度 m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18 序序 号号 名称名称单位单位数量数量备注备注 14 站外排水管线长度 m 15 基础超深换填量 m3 16 拆迁情况 列出站址拆迁项目 工 程量 注 1 备注栏补充说明工程量所对应的具体规格 如基础形式 及规格 运距 挖方土石比 换填方式 道路等级和宽度 管径等 3 4 93 4 9 建筑及结构建筑及结构 简述全站各主要建 构 筑物的设计原则 简述各主要建 构 筑物结构型式 简述建筑装修方案 简述地基 边坡处理方案 3 4 103 4 10 供排水系统供排水系统 简述变电站供排水的设想和设计原则 3 4 113 4 11 采暖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采暖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简述站区采暖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设想和设计原则 3 4 123 4 12 火灾探测报警与消防系统火灾探测报警与消防系统 简述站区主要建构筑物及电气设备的消防设想和设计原则 3 53 5 大件运输大件运输 说明主变压器的型号规格 运输外形尺寸 运输重量等相关参 数 说明运输车辆型号及尺寸 装载尺寸 装载质量等 说明运输速度 道路条件 坡度 转弯半径 净空 有效路面 宽度等方面的要求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19 提出推荐路线 并附图片简述主要的桥梁 道路 空障等所需 采取的特殊处理措施 并提出大件运输估算费用 3 63 6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 简述站区环境保护设想和设计原则 3 73 7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 简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设想和设计原则 3 83 8 节能措施分析和抵御自然灾害评估节能措施分析和抵御自然灾害评估 3 8 13 8 1 变电节能分析变电节能分析 说明设备选型情况 论述站内建筑物节能降耗措施 3 8 23 8 2 抵御自然灾害评估抵御自然灾害评估 评估站址位置抗地震 洪水等能力 3 93 9 变电站扩建工程变电站扩建工程 注 若有多个变电站扩建子项目 则每个变电站单独一章编制 其后各章编号顺延 注 若扩建项目涉及线路出线间隔排列进行调整 设计应在可 研阶段明确施工停电方案和组织措施 并论述可行性 3 9 13 9 1 概述概述 说明变电站地理位置特征 简述扩建规模 若为站外征地扩建 需简述土地性质 应明确是否涉及基本农 田 林业保护区 退耕还林地等 压覆矿情况 并说明国土 规划 等协议取得情况 若为站外征地扩建 明确地质构造 防洪涝及排水等有无制约 性因素 若有 简述需采取的特殊工程措施 若为站外征地扩建 简述地下及地面设施和附着物拆迁赔偿情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20 况 简述变电站本期近区出线走廊情况 说明变电站现状 包括已建规模和原设计的最终规模 本期所 扩建电压等级配电装置的型式 主接线形式的现状 若需结合本工程改造电气一次和二次设备 应提出设计方案 说明必要性和可行性 3 9 23 9 2 扩建工程建设条件扩建工程建设条件 若为站外征地扩建 说明频率 2 时的年最高洪水位 最高内涝 水位 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 对防止洪水淹没和内涝提出关于场地 标高和相关工程措施的建议 列出设计风速 及风向 各气温特征值 雷暴日 积雪及覆冰 海拔 湿度 气压等主要设计气象条件 并说明数据来源及采信 理由 说明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位情况及对变电站地下设施腐蚀 性 提出相关工程措施建议 若为站外征地扩建 简述地形地貌等地理特点 说明区域地质 区域构造 说明地震活动情况 确定地震基 本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设计地 震分组 说明地层岩性 岩土结构 成因类型及分布 确定地基类型 若为站外征地扩建 说明站址及附近地区的不良地质现象 并对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说明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中的污区划分及区域污秽发展情况 若为站外征地扩建 说明对站址附近通信设施的干扰情况 说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21 明周边环境敏感地区及在电磁环境和噪声干扰方面对工程建设的影 响 并提出应对措施 简述安全施工措施 3 9 33 9 3 电气主接线电气主接线 提出扩建后的接线形式 若需改变现有接线形式 应论述必要性 并详细列出所需扩建 的工程量 3 9 43 9 4 配电装置型式及设备选择配电装置型式及设备选择 提出主要电气设备选择意见 提出配电装置型式选择意见 3 9 53 9 5 电气总平面电气总平面 说明出线形式和通道情况 若需调整间隔排列 简述必要性 附简图说明间隔排列现状和扩建后的间隔排列情况 3 9 63 9 6 防雷接地 照明及站用电防雷接地 照明及站用电 若需搬迁改造或新建避雷针 简述避雷针的布置方案及其接地 要求 若需新增避雷器配置 简述避雷器的配置方案 若为站外征地扩建 提出接地网型式 简述全站站用电 照明 动力的扩建内容 3 9 73 9 7 系统保护系统保护 引用系统二次的主要结论 简述变电站系统保护设备配置方案 和屏位布置方案 3 9 83 9 8 站内通信及自动化站内通信及自动化 详细设计见本卷册第四章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22 3 9 93 9 9 电气二次电气二次 根据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国家电网公司十 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修订版 四川省电力公司电网装备技 术标准 等规程规范和文件中的原则 要求 分别对变电站自动化 系统 含主要设计原则 监控范围 系统构成 系统网络 系统软 件 系统功能 设备配置等 元件保护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 全站时间同步系统 以及计量 二次设备组屏及布置等方面的配置 原则 方案进行描述 3 9 103 9 10 站区总体规划和总布置站区总体规划和总布置 说明扩建总体规划的特点 进出线方向和布置 说明站区防洪防涝措施的规划 按扩建情况填写下表 可以删减 总平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平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序 号号 名称名称单位单位数量数量备注备注 1 变电站总占地面积 hm2 1 1 围墙内占地面积 hm2 1 2 进站道路占地面积 hm2 1 3 其它占地面积 hm2 2 进站道路长度 新建 改造 m 挖方 3 变电站总土石方工程 量填方 m 挖方 3 1 站址土石方工程量 填方 m3 挖方 3 2 进站道路土石方工程 量填方 m3 3 3 建 构 筑物基槽余土 m3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23 序序 号号 名称名称单位单位数量数量备注备注 3 4 外购土或取土工程量 m3 3 5 外弃土工程量 m3 4 围墙长度 m 5 挡土墙体积 m3 6 护坡面积 m2 7 站内道路面积 含站内停车场 m2 8 户外配电装置场地处理面积 m2 800 800 及以上 9 电缆沟长度 600 600 及以上 600 600m 10 站区总建筑面积 m2 11 站内给水管线长度 m 不包括消防管路 12 站内排水管线长度 m 13 站外供水管线长度 m 14 站外排水管线长度 m 15 基础超深换填量 m3 16 拆迁情况 列出站址拆迁项目 工 程量 注 1 备注栏补充说明工程量所对应的具体规格 如基础形式 及规格 运距 挖方土石比 换填方式 道路等级和宽度 管径等 3 9 113 9 11 建筑及结构建筑及结构 简述扩建各主要建 构 筑物的设计原则 简述扩建的建 构 筑物土建工程量及结构型式 如有扩建建筑的简述建筑装修方案 简述地基 边坡处理方案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24 3 103 10 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 按 DL T 5448 2012 规定 3 8 条内容编写 3 113 11 结论结论 说明推荐的站址 说明建设规模 包括对侧间隔 简述变电站建设条件 包括协议取得情况 对环境保护及水土 保持的措施及效果预估 对影响变电站建设的其它重要因素的解决 措施和工作建议 说明预计投产年限及变电站静态 动态投资估算 4 4 通信部分通信部分 4 14 1 系统一次概况系统一次概况 概述本工程系统一次方案 并附与本工程相关电网结构方案图 图 1 如图 2 能表明电网结构的 可只用文字说明 不画该图 4 24 2 设计范围设计范围 明确本工程通信部分设计范围 4 34 3 调度关系调度关系 根据相关规定明确调度关系并说明调度端所需信息种类及信息 量 信息量宜列表统计 4 44 4 地区通信网规划目标地区通信网规划目标 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地区通信网规划概况 具体包括 1 光缆规划目标 光缆类型 芯数 2 相关传输网设备配置情况及电路传输速率 3 35 千伏接入网规划目标及设备配置要求 4 54 5 通道要求通道要求 根据相关专业要求 结合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25 故措施 修订版 明确各业务应用系统 包括保护 安全自动装置 调度自动化 信息系统 对通道数量和技术的要求 4 64 6 光纤通信网现状光纤通信网现状及接入方案及接入方案 必要时 宜提出 2 个可行方案 并进行相应的技术经济比较 提出推荐方案 详述与本工程相关的通信网现状和接入方案 具体包括 1 相关传输网光缆建设情况 含已立项 在建的 和本期工 程光缆建设方案 应说明光缆类型 芯数及长度并附示意图 图 2 说明 2 相关地区传输网设备配置情况 含已配 已立项 在建设 备型号和电路传输速率 以及本次设备配置 含配置标准和接入电 路速率 并附示意图 图 3 说明 注 必要时 单独作出地调 监控中心设备配置方案图 注 必要时 单独作出地调 监控中心设备配置方案图 4 74 7 废旧物资废旧物资 其中 对于涉及拆除现有设施的 应严格按四川省电力公司发 布的 四川省电力公司废旧物资管理办法 试行 及 废旧物资管 理标准 Q GDW 19 257 2012 21208 进行相关设计和费用计列 4 84 8 传输性能指标传输性能指标 根据 ITU T 国家标准 通信行业标准等相关标准 列出传输 性能指标 主要包括 误码性能 抖动性能 漂移性能及可用性目 标 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光口国标 4 94 9 网管及同步系统网管及同步系统 根据通信网相关规划及各地区实际情况 说明本工程网管及同 步系统设计方案 注 注 3535 千伏如采用光电一体化设备的 其网管系统与地区传输网的千伏如采用光电一体化设备的 其网管系统与地区传输网的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26 网管不同 网管不同 4 104 10 综合数据网综合数据网 根据相关电网综合数据通信网络总体方案要求 分析本工程在 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及各应用系统接入要求 提出本工程综合数据 通信网络设备配置要求 网络接入方案和通道配置要求 4 114 11 站内通信站内通信 4 11 14 11 1 载波通信载波通信 根据本工程业务需求分析 如需要载波通信 提出通道建设方 案 4 11 24 11 2 对外行政通信和调度通信对外行政通信和调度通信 根据各行政管理关系和调度关系 分别提出解决本站对外行政 通信和调度通信的方案及设备配置方案 4 11 34 11 3 通信电源通信电源 根据相关规程规范及文件要求 提出本工程通信电源配置方案 4 11 44 11 4 通信设备的安装和接地通信设备的安装和接地 根据相关规程规范及文件要求 提出本工程通信设备安装及接 地方案 4 124 12 设备材料表设备材料表 系统通信及站内通信设备材料表分别列出 4 134 13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 1 说明系统通信总投资估算及静态 动态投资估算 并应明 确站内通信投资详见变电部分投资估算 2 说明投资估算详见技经部分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27 5 5 35 35 千伏线路工程千伏线路工程 5 15 1 概述概述 5 1 15 1 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1 国家相关政策 法律和规章 2 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 规范 3 城乡规划 建设用地 水土保持 环境保护 防震减灾 地质灾害 压覆矿产 文物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等相关依据 4 有关的协议文件 5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其它重要文件 5 1 25 1 2 工程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工程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 1 线路名称 起止点 额定电压 输送功率 导线截面 线 路长度和回路数 中间落点及引接方式 改建 改造以及拆除原线路规模 接 改接后形成新线路的名称及长度 注 应明确线路各种架设方式 如单回 同塔双回 同塔双回 单侧挂线 同塔多回等 规模长度 对拆除的物资应依据 四川省电力公司废旧物资管理办法 试 行 及 废旧物资管理标准 QGDW 19 257 2012 21208 明确去 向 2 光缆架设形式 起止点 路径长度及投资划分 3 对邻近电信线路 无线电台等干扰与危险影响的保护设计 情况 4 运行维护的辅助设施设计情况 5 1 35 1 3 工程技术特性表工程技术特性表 线路名称线路名称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28 起迄点 电压等级 10mm 冰区 线路长度 合计 曲折系数 冰区划分杆塔总数转角次数平均档距 平均耐张段 长度 10mm 冰区 杆塔用量 合计 导线 地线 绝缘子 防振措施 沿线海拔高度 气象条件 污区划分 地震烈度年平均雷电日 沿线地形 沿线地质 铁塔型式 基础型式 接地型式 汽车运距平均人力运距 林区长度 房屋拆迁量 5 1 45 1 4 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指标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指标 5 1 4 1 投资估算表 至 线路工程 km 金额单位 万元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29 序号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工程或费用名称 安装工程安装工程 费费 各项占各项占 总计 总计 单位投资 万元 单位投资 万元 千米 千米 一送电线路本体工程 10mm 冰区 km 二辅助设施工程 小计 三编制年价差 四其他费用 其中 1 建设场地征用及清 理费 2 基本预备费 静态投资 一 四项合计 五动态费用 一 价差预备费 二 建设期贷款利息 动态投资 一 五项合计 5 1 4 2 主要工程量单位公里指标 序 号 项目名称单位10mm 冰区 导线 t km 地线 t km 杆塔钢材 t km 基础钢材 t km 接地钢材 t km 挂线金具 t km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30 绝缘子 导线 片 km 混凝土 m3 km 土石方 m3 km 接地模块块 km 房屋拆迁 m2 km 5 25 2 线路路径线路路径 5 2 15 2 1 路径方案拟定原则路径方案拟定原则 说明线路路径走向的主要原则及影响因素 如城镇规划 交通 条件 矿区分布 生态敏感区 跨越点 房屋分布 停电方案等 5 2 25 2 2 变电站进出线变电站进出线 说明变电站位置 进出线方向 间隔情况 进出线方式 终端 杆塔型式等内容 对变电站进出线构架加强 间隔更换需作特别说 明 5 2 35 2 3 线路路径方案线路路径方案 1 原则上每条线路应有 2 个及以上的路径方案 各路径方案 应说明路径走向 线路长度 远近期的过渡方案 所经行政区域 生态敏感区 重要设施 重要交叉跨越等 2 对各路径方案应对线路长度 水文气象条件 自然条件 地质条件 压覆矿产情况 交通条件 重要交叉跨越 房屋拆迁及 林木砍伐 协议情况 等特点列表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线路方案比较表线路方案比较表 方案方案 项目项目 方案一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二 线路长度 曲折系数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31 海拔高程 气象条件 地形条件 地质条件 不良地质作用 压覆矿产 交通条件 主要交叉跨越的 情况 房屋拆迁 树区分布及砍伐 协议情况 投资差额 归纳简述各路径方案的优劣性 提出推荐路径方案 3 对于 接 改接线路还需说明 原线路导地线型号 杆塔型式等 接 改接点位置 接 改接方式 新旧铁塔校验情况 改建 改造以及拆除原线路规模 接 改接后形成新线路长度 4 路径描述中应明确各区段线路架设方式 如单回 同塔双 回 同塔双回单侧挂线 同塔多回等 规模长度 5 2 45 2 4 通道规划通道规划 1 说明两端变电站高压侧和低压侧进出线规模 方向 出线 交叉和进出线通道规划等情况 并附 变电站进出线通道规划图 2 说明本工程线路在路径中和已建 拟建线路的相对关系 预留跨越 钻越通道情况 说明本工程线路在路径中走廊拥挤地段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32 通道规划的情况 并附 段线路通道规划图 3 对于同一方向的线路应论述采用单回路 同塔双回路 多 回路的合理性 5 2 55 2 5 沿线自然沿线自然条件条件 1 说明线路所经区域地形地貌 海拔高程 地形比例划分等 内容 2 说明沿线生态敏感区的分布和范围 与线路的相对关系及 其影响 3 说明线路路径中林木分布情况 所经林区长度 沿线树木 自然生长高度等情况 明确林木砍伐的原则及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等 5 2 65 2 6 沿线地质条件沿线地质条件 1 说明沿线地质构造 断裂带分布 地层岩性 地震烈度 地质比例划分等情况 2 说明沿线矿产分布 矿权阶段 开采深度及范围等情况 明确是否存在压覆矿 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3 说明沿线滑坡 崩塌体 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和 范围 说明对线路的影响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4 说明沿线地下水特性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5 2 75 2 7 沿线重要设施沿线重要设施 说明沿线地震观测台站 导航台 炸药库等重要设施的分布和 规模 明确与线路的相对关系及其影响 5 2 85 2 8 交通条件及交叉跨越交通条件及交叉跨越情况情况 1 说明沿线的道路情况和运输条件 列出汽车和人力运距 2 说明沿线房屋分布 房屋结构 拆迁量等情况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33 3 列表说明交叉跨越 改迁 改建工程量 对于跨越的 35 千伏及以上电力线应注明产权关系 5 2 95 2 9 协议情况及对沿线的规划影响协议情况及对沿线的规划影响 1 说明线路所经的行政区域 明确各区县规划 国土 林业 等协议取得情况 2 说明线路对沿线区县的规划影响 5 35 3 工程设想工程设想 5 3 15 3 1 主要设计气象主要设计气象 水文条件 水文条件 5 3 1 1 气象条件 简述沿线气候特征 提供附近气象站的历年观测数据 提供具有可信度的大风 覆冰 土壤冻结深度等调查资料 提供附近已建线路的设计 运行情况 分析论证设计基本风速 覆冰厚度等取值的合理性 并说明风 区 冰区等气象区范围及划分长度 列表提出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组合 条条 件件 项项 目目 温温 度度 风风 速速 m sm s 冰冰 厚厚 mmmm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年平均气温 最大覆冰 最大风速 外过电压 内过电压 安装情况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34 条条 件件 项项 目目 温温 度度 风风 速速 m sm s 冰冰 厚厚 mmmm 全年雷电日 冰比重 g cm3 5 3 1 2 水文条件 说明沿线附近河流分布 水电开发情况 明确河流的通航级别 控制洪水位 库区淹没范围 说明线路的跨越方案和采取的措施 5 3 25 3 2 导线和地线导线和地线 5 3 2 1 导线型号选择 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并结合本工程冰区划分 大气腐蚀等 因素 选择技术上满足系统 输电 环境影响及施工 运行维护的 导线方案 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导线型号及规格 采用分裂导 线时叙述导线分裂根数 分裂间距和排列方式 并列出导线的机械 电气特性表 5 3 2 2 地线型号选择 根据导地线配合 系统通信等要求 推荐地线型号 列出地线 机械电气特性表 5 3 2 3 导 地线设计张力及保护 说明导地线安全系数 平均运行张力以及防振 防舞动措施 5 3 35 3 3 绝缘配合绝缘配合 根据沿线污染源 已建线路运行情况调查 并结合四川省最新 污区分布图来确定污秽等级及泄漏比距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运行经验 推荐选择绝缘子型式及绝缘 子片数 列表说明工程空气间隙值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 第一卷 技术部分 版 35 5 3 45 3 4 防雷保护与接地防雷保护与接地 根据防雷要求 说明本工程所采用的防雷保护措施 接地措施 5 3 55 3 5 绝缘子串及金具绝缘子串及金具 简述本工程采用的绝缘子串型式及金具情况 5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建筑规划与设计方案
- 政府值班员考试题及答案
- 城乡供水水厂标准化建设方案
- 城区集中供热改造项目施工方案
- 校园各项安全教育内容
- 湛雪与配偶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离婚协议书
- 离婚时子女抚养权及赡养费明确协议书
- 智算中心软件系统集成实施计划
- 诊断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秦安离婚协议书婚姻债务清偿与子女监护权分配细则
- 攀岩课件教学课件
- GB/T 46150.1-2025锅炉和压力容器第1部分:性能要求
- 食品肉类供货合同范本
- 房屋土地兄弟分家协议书
- 四人合伙股份合同协议书
- 立式储罐重量表
- (高清版)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JGJ_T 441-2019
- 电气系统调试方案
- 呋喃树脂msds
- YY-T664-2008-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 CountingStars纯英文歌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