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市崂山区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 青岛市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农业部黄渤海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二O一O年五月青岛市崂山区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2010) 崂山环监报告 第01号青岛市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 农业部黄渤海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青岛市崂山区沿海半包围着崂山山脉,北端与即墨市沿海毗邻,西端与青岛市区近海相连。北部分布着王哥庄湾、仰口湾,南部有太清宫湾、流清河湾、沙子口湾和石老人一带浅滩。崂山区沿海海洋环境独特,水质状况良好,饵料生物丰富,既是多种海珍品的栖息地,又是青岛市重要的水产养殖区,目前养殖品种已达二十余种,其中海参、鲍鱼、三疣梭子蟹等养殖品种已成为特色水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为了实时掌握崂山区沿海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2010年5月农业部黄渤海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青岛市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对该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与评价,其结果可为当地渔业主管部门制定宏观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崂山区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1 监测区域和站位设置监测区域为整个崂山区近岸海域。崂山近岸海域共设15个监测站点,崂山头以西设置6个站位,崂山头以北设置9个站位。监测区域和站位分布见表1和图1。监测时间为2010年5月25、26日表1 监测站点地理坐标站 号12345678经纬度3608.52N,12042.44E3609.23N,12042.07E3610.34N,12041.79E3611.28N,12041.91E3614.08N,12043.22E3615.45N,12041.33E3617.14N,12041.32E3616.70N,12042.17E站 号9101112131415经纬度3614.33N,12041.00E3607.48N,12040.83E3606.54N,12039.28E3606.47N,12037.44E 3606.82N,12036.96E 3605.45N,12032.13E3604.98N,12030.41E图1 监测区域和站位分布2 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2.1 水文和化学环境崂山近岸海域监测项目包括水温、盐度、pH、DO、COD、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挥发性酚、重金属(铜、锌、铅、镉、汞、砷)。水温、盐度、pH和DO以美国产YSI 556型多参数水质监测仪进行现场测定,测定层次为表、底层。其它监测项目,首先在现场采集水样,然后带回实验室分析,采样层次为表、底层。样品分析按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4-2007)规定的方法进行。2.2 生物环境监测项目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叶绿素a,叶绿素a采样层次为表、底层。叶绿素a:用孔径0.45m的聚脂纤维滤膜过滤水样1000ml,用丙酮萃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采用国际标准号20(孔径0.076mm)的筛绢缝制的浅水III型浮游生物网(网口直径为37cm,网全长1.5m),自海底到水面垂直拖取样品,样品用甲醛溶液固定。浮游动物:样品的采集采用国际标准号GG36的筛绢缝制的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网口直径为50cm,网全长2.7m),自海底到水面垂直拖取样品,样品用5%甲醛溶液浸泡,进行生物量(湿重)测定、种类鉴定和个体计数。所有样品的处理、分析鉴定和资料整理和数据处理均按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7-2007)规定的方法进行。3 结果与评价3.1 评价方法 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二类标准(适应于水产养殖区),对监测海域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采用营养指数(E)法,对监测海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E为营养指数,IN为无机氮,IP为无机磷,COD为化学需氧量。当E1时,为贫营养;当E1时,为富营养;E值越高,富营养化程度越严重。 依据陈清潮等提出的生物多样性阈值评价标准,即H/ 3.5为非常丰富,2.63.5为丰富,1.62.5为较好,0.61.5为一般, 0.6为差,来衡量监测海域生物群落结构状况。生物物种多样性分析计算公式如下:(1)香农韦弗(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 采用Shannon Weaver指数公式,即 式中: 物种多样性指数 样品中的种类总数 第i种的个体数()与总个体数(的比值(或)(2)均匀度 (Pielou指数) 采用Pielou的均匀度指数公式,即式中: 均匀度 物种多样性指数 为,表示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为样品中总种类数(3)物种丰富度采用Margalef 指数dMa公式计算,即式中:丰富度 样品中的种类总数样品中的生物个体数(4)物种单纯度其计算公式为式中:单纯度 第i种的个体数样品中的生物个体数(5)优势度式中:优势度 样品中第一优势种的个体数样品中第二优势种的个体数 样品中的总个体数3.2 监测与评价结果3.2.1 监测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温监测海域表层水温变化范围为12.6715.69,平均值为13.75,最高值出现在8号站,最低值出现在11号站。底层水温变化范围为12.1914.17,平均值为13.10,最高值出现在8号站,最低值出现在10,11号站(图2-1)。图2-1 监测海域水温()的分布图2-2 监测海域水温()的区域比较从区域分布看,表层和底层平均水温崂山头以北海域均高于崂山头以西海域(图2-2)。 盐度监测海域表层盐度变化范围为30.8232.33,平均值为31.78,最高值出现在5号站,最低值出现在15号站。底层盐度变化范围为31.1432.32,平均值为31.93,最高值出现在5号站,最低值出现在15号站(图2-3)。图2-3 监测海域盐度的分布图2-4 监测海域盐度的区域比较从区域分布看,表层和底层平均盐度崂山头以北海域均高于崂山头以西海域(图2-4)。 溶解氧监测海域表层溶解氧含量范围为9.7811.69mg/L,平均值为10.51mg/L,最高值出现在14号站,最低值出现在8号站。底层溶解氧变化范围为9.9511.88mg/L,平均值为10.54mg/L,最高值出现在14号站,最低值出现在9号站(图2-5)。 图2-5 监测海域溶解氧(mg/L)的分布 图2-6 监测海域溶解氧(mg/L)的区域比较从区域分布看,表层和底层平均溶解氧崂山头以北海域均低于崂山头以西海域。(图2-6)。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5mg/L)进行比较,全部测站表、底层溶解氧含量均高于标准限值,说明监测海域溶解氧含量满足标准要求。 pH监测海域表层pH值变化范围为7.958.08,平均值为8.03,最高值出现在8号站,最低值出现在15号站。底层pH值变化范围为7.968.17,平均值为8.09,最高值出现在9号站,最低值出现在15号站(图2-7)。图2-7 监测海域pH值的分布图2-8 监测海域pH值的区域比较从区域分布看,表层和底层平均pH崂山头以北海域均高于崂山头以西海域(图2-8)。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7.88.5)进行比较,监测海域表、底层pH值均在标准限值范围之内,说明监测海域pH值满足标准要求。 化学需氧量(COD)监测海域表层COD含量范围为0.350.84mg/L,平均值为0.61mg/L,最高值出现在1,12,14,15号站,最低值出现在6,10号站。底层COD变化范围为0.510.93mg/L,平均值为0.65mg/L,最高值出现在1号站,最低值出现在4,5,7,9,15号站(图2-9)。图2-9 监测海域化学需氧量(mg/L)的分布图2-10 监测海域化学需氧量(mg/L)的区域比较从区域分布看,表层和底层COD平均含量崂山头以西海域均高于崂山头以北海域(图2-10)。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3mg/L)进行比较,全部测站表、底层COD含量均低于标准限值,说明监测海域COD含量满足标准要求。 挥发性酚监测海域挥发性酚含量较低,在所有15个测站中,只有4个测站检出挥发性酚。表层含量范围为未检出1.08g/L,最高值出现在8号站;底层含量范围为未检出1.32g/L,最高值出现在14号站。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5g/L)进行比较,全部测站表、底层挥发性酚含量均低于标准限值,说明监测海域挥发性酚含量满足标准要求。 石油类监测海域表层石油类含量范围为7.4393.86g/L,平均值为34.97g/L,最高值出现在12号站,最低值出现在10号站。底层石油类变化范围为7.9289.93g/L,平均值为29.33g/L,最高值出现在15号站,最低值出现在7号站(图2-11)。 图2-11 监测海域石油类(g/L)的分布从区域分布看,表层石油类平均含量崂山头以西海域高于崂山头以北海域,底层石油类平均含量崂山头以北海域高于崂山头以西海域(图2-12)。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50g/L)进行比较,表层海水石油类含量11,12,13,14超过二类标准,超标率为26.67%;底层海水石油类含量3,5,14,15号站位超过二类标准,超标率为26.67%。图2-12 监测海域石油类(g/L)的区域比较 无机氮监测海域表层无机氮含量范围为20.51267.64g/L,平均值为138.54g/L,最高值出现在12号站,最低值出现在8号站。底层无机氮变化范围为60.77263.46g/L,平均值为134.89g/L,最高值出现在12号站,最低值出现在6号站(图2-13)。图2-13 监测海域无机氮(g/L)的分布从区域分布看,表层和底层无机氮平均含量崂山头以北海域均低于崂山头以西海域(图2-14)。 图2-14 监测海域无机氮(g/L)的区域比较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300g/L)进行比较,监测海域表、底层无机氮含量均低于标准限值,说明监测海域无机氮含量满足标准要求。 活性磷酸盐 图2-15 监测海域活性磷酸盐(g/L)的分布监测海域表层活性磷酸盐含量范围为1.386.22g/L,平均值为4.38g/L,最高值出现在1,14号站,最低值出现在11,13号站。底层活性磷酸盐变化范围为3.456.92g/L,平均值为5.48g/L,最高值出现在1, 4号站,最低值出现在15号站(图2-15)。 图2-16 监测海域活性磷酸盐(g/L)的区域比较从区域分布看,表层和底层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崂山头以北海域均高于崂山头以西海域(图2-16)。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30g/L)进行比较,监测海域表、底层磷酸盐含量均低于标准限值,说明监测海域磷酸盐含量满足标准要求。 重金属l 铜 监测海域表层水体铜含量有7个站位未检出,其含量范围为未检出1.90 g/L,平均值为0.77g/L,最高值出现在2号站。底层水体铜含量有4个站位未检出,其变化范围为未检出1.79g/L,平均值为1.05g/L,最高值出现在6号站(图2-17)。图2-17 监测海域铜含量(g/L)的分布图2-18 监测海域铜含量(g/L)的区域比较从区域分布看,表层和底层水体中铜平均含量崂山头以北海域均高于崂山头以西海域(图2-18)。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10g/L)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全部测站铜含量均低于标准限值,说明监测海域铜含量满足标准要求。l 锌监测海域表层水体锌含量范围为3.246.02g/L,平均值为4.74g/L,最高值出现在8号站,最低值出现在4号站。底层水体锌含量范围为3.209.73g/L,平均值为5.24g/L,最高值出现在5号站,最低值出现在4号站(图2-19)。 图2-19 监测海域锌含量(g/L)的分布从区域分布看,表层和底层水体中锌平均含量崂山头以西海域均高于崂山头以北海域(图2-20)。 图2-20 监测海域锌含量(g/L)的区域差异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50g/L)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全部测站锌含量均低于标准限值,说明监测海域锌含量满足标准要求。l 铅监测海域表层铅含量范围为0.220.85g/L,平均值为0.43g/L,最高值出现在13号站,最低值出现在8号站。底层铅含量范围为0.250.88g/L,平均值为0.46g/L,最高值出现在12号站,最低值出现在4号站(图2-21)。图2-21 监测海域铅含量(g/L)的分布 图2-22 监测海域铅含量(g/L)的区域比较从区域分布看,表层和底层水体铅平均含量崂山头以西海域均高于崂山头以北海域(图2-22)。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5g/L)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全部测站铅含量均低于标准限值,说明监测海域铅含量满足标准要求。l 镉监测海域表层镉含量范围为0.100.50g/L,平均值为0.25g/L,最高值出现在6号站,最低值出现在10号站。底层镉含量范围为0.110.50g/L,平均值为0.24g/L,最高值出现在6号站,最低值出现在14号站(图2-23)。 图2-23 监测海域镉含量(g/L)的分布从区域分布看,表层和底层水体镉平均含量崂山头以北海域均高于崂山头以西海域(图2-24)。 图2-24 监测海域镉含量(g/L)的区域比较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5g/L)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全部测站镉含量均低于标准限值,说明监测海域镉含量满足标准要求。l 汞监测海域表层汞含量范围为0.0550.191g/L,平均值为0.146g/L,最高值出现在15号站,最低值出现在3号站。底层汞含量范围为0.0780.192g/L,平均值为0.151g/L,最高值出现在13号站,最低值出现在2号站。(图2-25)。图2-25 监测海域汞含量(g/L)的分布图2-26 监测海域汞含量(g/L)的区域比较从区域分布看,表层和底层汞平均含量崂山头以西海域均高于崂山头以北海域(图2-26)。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0.2g/L)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全部测站汞含量均低于标准限值,说明监测海域汞含量满足标准要求。l 砷 图2-27 监测海域砷含量(g/L)的分布监测海域表层砷含量范围为1.532.86g/L,平均值为2.32g/L,最高值出现在9号站,最低值出现在1号站。底层砷含量范围为1.853.74g/L,平均值为2.61g/L,最高值出现在11号站,最低值出现在1号站(图2-27)。图2-28 监测海域砷含量(g/L)的区域比较从区域分布看,表层水体砷平均含量崂山头以北海域高于崂山头以西海域,底层水体砷平均含量崂山头以西海域高于崂山头以北海域(图2-28)。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30g/L)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全部测站砷含量均低于标准限值,说明监测海域砷含量满足标准要求。3.2.2 监测海域营养状况评价 监测海域各测站营养指数计算结果列入表2-1。表2-1 监测海域各测站营养指数(E)统计站号12345678表层0.1640.0960.1010.0300.0400.0250.037 0.009底层0.2050.0960.0840.0540.0600.0510.0390.088站号9101112131415表层0.0760.0390.0210.2430.0290.3030.195底层0.0850.0770.2330.1920.1500.1080.077由表2-1可见,监测海域各站位E均小于1,表明该海域处于贫营养水平。3.2.3 监测海域生物环境质量评价3.2.3.1 叶绿素a监测海域表层叶绿素a含量范围为1.174.55mg/m3,平均值为2.49mg/m3,最高值出现在9号站,最低值出现在10号站;底层叶绿素a变化范围为1.275.84mg/m3,平均值为2.68mg/m3,最高值出现在7号站,最低值出现在13号站(图3-1)。 图3-1 监测海域叶绿素a(mg/m3)的分布 图3-2 监测海域叶绿素a(mg/m3)的区域比较从区域分布看,表层和底层叶绿素a平均含量崂山头以北海域均高于崂山头以西海域(图3-2)。3.2.3.2 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是指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在水层中的单细胞植物,浮游植物虽然个体小,但是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的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由于其营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使其对栖息的生境中的各种环境因子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因此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特点和数量分布等生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域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报告根据2010年5月2526日崂山沿岸海域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对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及其优势度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单纯度和丰富度等群落结构指标分析了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种类组成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6属9种,其中硅藻门的种类较多,有4属7种,占77.8%;甲藻次之,有2属2种, 占22.2%(表3-1)。硅藻门以圆筛藻属的种类数最多,达4种。表3-1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种名录 种 类Species辐射圆筛藻 Coscinodiscus radiatus Ehrenberg偏心圆筛藻 Cos. Excentricus Ehrenberg虹彩圆筛藻 Cos. oculus-iridis Ehrenberg圆筛藻 Cos. sp.角毛藻Chaetoceros sp.翼根管藻细长变型 Rhizosolenia acuminata(Peragallo)Gran菱形藻 Nitzschia sp.纺垂角藻 Ceratium fusus var.schuttii Lenm夜光藻 Noctiluca scientillans (Marcartney) Kofoid et Swezy根据调查结果,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种类主要是以温带近岸种和浮游广布种为主。根据其生态特征大致可分为:广温广盐的广布种、较温带内湾种和沿岸种、远洋性种类。 浮游植物的数量分布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平面分布是不均匀的。调查期间,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数量范围为48.37660.00103cell/m3,浮游植物平面分布的格局是,数量密集区出现在11、12号站,10号站数量最低(图3-3)。图3-3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数量(103cell/m3)分布根据贾晓平提出的生物资源栖,环境质量评价中的“饵料生物水平分级评价标准”中浮游植物密度评价标准(表3-2),崂山沿岸海域的15个调查站位中,11、12号站浮游植物数量500750103cell/m3,为较丰富;9、13、15号站浮游植物数量为200500103cell/m3,为较低;其余站位浮游植物数量 200103cell/m3,为低;因此该海域浮游植物数量处于较低水平。表3-2 饵料生物(浮游植物)水平分级评价标准浮游植物栖息密度(103cell/m3)1000分级描述低较低较丰富丰富最丰富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浮游植物群落的各种参数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区环境变化的状况,也可以作为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之一。表3-3列出的数据显示了调查海区浮游植物多样度(H)、丰富度(d)、单纯度(E)和均匀度(J)的季节变化特点。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081.04,丰富度为0.120.75,均匀度为0.150.70,单纯度为0.450.97。表3-3 调查海域各监测站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指数站位种类数多样性指数 丰富度均匀度单纯度140.790.690.570.61240.920.710.660.52341.040.750.700.45430.750.680.460.56540.430.310.580.81640.610.440.580.71730.420.380.410.80840.660.470.600.68920.190.280.180.911020.430.620.260.741150.300.190.640.891220.080.120.150.971330.150.140.350.941430.430.390.390.791530.440.400.380.79根据陈清潮等提出的多样性阈值评价标准(表3-4)及本海域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本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差。表3-4 生物多样性阈值评价标准评价等级IIIIIIIVV阈值3.5分级描述差一般较好丰富非常丰富 夜光藻分布特征2010年5月25、26日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夜光藻。夜光藻属甲藻门,为表层沿岸种类,分布广,世界各海域均有分布。藻体近于圆球形呈囊状,没有外壳,具有一条能动的触手,游泳生活。细胞无色或绿色,细胞内原生质淡红色,细胞核小球形,由中央原生质包围。 大量密集时呈红色。具有发光能力。本种是世界性的赤潮生物,也是我国沿海引起赤潮最普遍的原因种。该藻曾在南海、长江口外海域多次引发赤潮。调查海域夜光藻数量范围为40.93649.77103cell/m3(见图3-4),占浮游植物总量的62.598.5%。图3-4 调查海域夜光藻数量(103cell/m3)分布3.2.3.3浮游动物浮游动物作为海洋生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重要环节,其动态变化控制着初级生产力的节律、规模和归宿,同时控制着鱼类资源的变动。因此浮游动物的动态变化和生产力的高低,对于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态容纳量以及生物资源补充量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浮游植物生产的产物基本上要通过浮游动物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固废焚烧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校园公开招聘5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贵州遵义市中医院招募9名见习人员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雅安文化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雅安博雅农旅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运营管理人员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正版授权】 ISO 13381-1:2025 EN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 of machine systems - Prognostics - Part 1: General guidelines and requirements
- 车间普工劳动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
- 地理会考的试卷及答案
- 低效用地盘活战略合作协议5篇
- 2025年福建生物题目及答案高中
- 培训机构加盟协议书范例
- Unit 1 What's he like Part B Read and write英语教学课件
-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全文培训课件
- 2025年职业指导师中级专业能力试卷:就业指导实务操作技能
- 产业园区建设汇报
- 保健公司客户服务流程规定
- 2025 整形外科面部痤疮瘢痕修复外科查房课件
- 肾脏先天畸形超声检查
- 心理健康与寝室生活
- 糖尿病病人饮食健康宣教
- 慢阻肺护理查房
- 儿童健康开学第一课-守护成长,从健康开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